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没有赎回,最后怎么处理的?
古代的当铺可是很鸡贼的,指望能在当铺里面赚到便宜,那连想都不要想。
一些小伙伴肯定会想,古代的当铺既然可以抵押物品,那这个物品我抵押了100两银子,然后我销声匿迹,不赎回这个物品了,那这100两银子我是不是就不用还了?
对,还真是,这100两银子你还真的不用还了。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普通的物品怎么可能抵押出100两银子来。
而且在古代想要开一个当铺,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其背后是有着诸多猫腻和限制条件的。
如果把这件事情说得再直白一些的话,这个产业从上到下几乎每一个人都长了一个蜂窝煤的心眼。指望着从他们的手中赚一些便宜,那是连想都不用想。
第1点:古代当铺的最特殊方式--死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手里面有一个碗,这个碗是在几百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但是现在你家道中落了,如果再不想办法凑点银子的话,可能连明天都活不过去了。
于是这个时候你到了当铺里面,当铺的伙计就会问你:这个东西当了之后还准备再赎回吗?
你想了想,就这一个碗,把它当了之后换的钱可能自己这一辈子都赚不了,不要说赎回了,可能连见一面都不太可能了。
于是你犹豫再三直接告诉当铺的伙计不赎回了,我就直接把它卖给你们了。
请注意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如果当铺的老板比较善良或者品行还不错的话,最起码不会让你吃太多的亏。
比如这个碗原价是100两银子,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又是个古董,所以约合价可能在500两银子左右。
而当铺的老板看你特别急着用钱,所以就跟你讨价还价了。
最终商量来商量去商量出一个价格来,250两银子,你愿意卖,对方也愿意买。
卖了之后哪怕将来你再有钱,比如你成为了当地的富豪或者举人,再或者位高权重根本不差银子了,不好意思,因为当初把这个物品放在当铺的时候,就已经签订了合同,这个东西和你是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
第2点:古代当铺的常规方式上面这种情况太过特殊,一般是人走到了某个极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物品卖给当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我只是缺点银子周转,或者我做生意亏本了还能东山再起,所以我拿着房产地契或者一些古董找到了当铺,告诉他们要把这个东西当点银子。
这种方式在古代是最为流行也是最有可能发生的。
毕竟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虽然有一定概率是这辈子都没有办法把这个东西再拿回来了。
而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可以跟当铺的老板讨价还价商量价格的。
当铺老板因为你不是诚心诚意把这个物品直接卖给当铺,自然也会极大地压低价格。
比如这个物品原价是500两银子,现在只能给你抵押200两,等你将来有钱了,需要花250两再把这个东西赎回去。
那有人就说了,我现在最少需要500两银子才能解决危机,你给我200两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和当铺老板讨价还价,要么你再多添一些东西给当铺老板,要么你去跟当铺老板说点好话,看看有没有回迁的余地。
如果实在没有回旋的余地,就只能去找其他的当铺了。
第3点:给当铺东西之后不赎回,当铺不会受到损失当我们讲明白上面2点之后,就会发现无论是抵押哪些东西或者以何种方式做抵押,最终的结果都是当铺那边稳赚不赔。
人家根本不会考虑你将来有没有钱,或者将来有没有能力把这个东西再给赎回去。对于当铺老板来说,你能赎回去那是你的造化,你赎不回去人家还能占便宜。
那有人就说了,不太可能啊,比如我拿一堆破烂玩意儿到当铺老板那边,原本价格只值10两银子,我去抵押30两银子,之后这30两银子我不还了,破衣服我也不要了,可不可以?
不可以。为什么?
因为刚才我们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当铺老板不会给你高于这个物品的价格,除非你的身份特别特殊。
所以我们不妨站在当铺老板的角度出发,比如你准备抵押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价值100两银子,最终当铺老板会给你多少钱?
事实上哪怕这个当铺老板再有良心,他能给你50两银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于是我们发现只要在常规且不会出现任何意外的前提之下,无论你赎不赎回这件宝贝都无关紧要了。
比如最开始抵押的时候,写的抵押期限是三年时间,三年时间里面你没有赎回这件物品,那么当铺老板就完全可以全权处理。
他可以把这件物品以100两的银子对外卖出,里外人家能净赚50两银子。
那有人就说了,如果我能按时按点地来到当铺把这个物品赎回去呢?
要注意,想要赎回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赎回去的,一般是要提供原价值的10%甚至50%以上的利息。
比如我这件物品当初抵押了50两银子,现在我准备再花50两银子把这个物品赎回家。
根本不可能。
最起码你得交55两银子或60两银子,甚至更多的银子,才有一定概率能够把这个物品赎回去。
发现没有,基本不存在或者完全杜绝了一些人准备在当铺里面搞点小心思动点小动作的情况。
第4点:有一种可能会给当铺带来损失在古代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的先进仪器,你拿出一个稀罕玩意儿来直接说这个东西多么厉害价值多么高,请问当铺老板能不能或者有没有一定的把握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并不能。
就算你拿出一个古董来,如果这个古董是仿造的,当铺老板能不能第一眼认出来?
也未必能,所以当铺老板本身也存在着风险。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拿出一副名人字画来,但是这份名人字画是你自己仿制出来的,然后当铺老板看走了眼,认为这就是名人字画,而且价格不菲。
于是当铺老板直接告诉你,一千两银子我直接给你,你把这幅画放在我这边做抵押。
于是你拿着一千两银子开开心心地走了,那么当铺老板在无形当中就会损失一千两银子。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原因更简单了,因为当铺老板的身边一般都会有一些能人异士,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当铺老板承担风险的。
你说这是名人字画,他们就会第一时间来分辩,看看这幅画是真是假,并且及时止损。
另外再说一点,在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当铺也好还是镖局也罢,都是有背景的。尤其是能做到全国连锁的店铺,指望着一点背景都没有,不太可能。
所以如果在当铺动点手脚的话,查不出来或者当铺老板自己认栽,把这件事情吃得亏自己给兜上去了,那问题不大。而一旦被查出来了,下场可想而知。
当然在一些古代的闲散的资料当中,我们也能够查到一些猫腻。
比如当铺老板说了,如果在三年时间里面你能拿多少银子,我就可以把你当初抵押的那件物品给你。
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这个物品被盗了,或者当铺老板卖掉了再或者凭空消失了,当然怎么消失的咱就不多说了,这中间的猫腻很多。
这时当铺老板可能会给你另外一个东西,这种情况屡屡皆是。
所以在古代,如果不是万般无奈,一般很少有人愿意去当铺抵押东西。因为抵押了之后,可能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没有赎回,最后怎么处理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当铺的门路是很多的,听萨沙说一说。
当铺是当,不是卖,这有本质的不同。
当铺的生意分为2种:
第一,死当。
这种同卖差不多,就是你将值钱的东西带过来,直接卖给当铺,再也不赎回去。
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真要卖也没有必要卖到当铺。
通常直接卖到当铺的东西,都是价格低廉、档次比较低的货物,一般都是穷人家庭的东西。
而卖到当铺的价格是很低的,一般不会超过货物实际价值的一半。
说来说去,死当是很少的事情,以赃物为主或者是败家子低价抛售家产。
第二,活当。
这些都是一些物品,其实当铺是变相的高利贷。
他和高利贷不同在于,当铺是需要抵押品的,而且抵押品的价格超过贷款数额的一倍以上。
所以,当铺其实是稳赚不赔的。
如果卖家没钱按时赎回物品,这些东西就贵当铺所有。由于物品的价值大大超过当铺借出去的钱,当铺并不吃亏。
即便卖家有钱赎回物品,也需要支付高额利息。
当铺的利息有不同,但都是比较高的:浙江湖州府典当“息钱”旧分三等,10两以上者每月1分5厘,1两以上者每月2分,1两以下者每月3分。利息按月计算,超过几天的也按1月取息。
大家注意,这是每月,并不是每年,而且一旦到了期限就不允许赎回了。
所以,当铺怎么都是赚钱的,尤其是对于这些有价值的货物。
其实,当铺还分为很多种,有典、当、质、按、押不同等级。
最厉害的是典铺,这都是实力强大的大当铺,什么都敢收,包括一些价值连城的古玩和珍宝。甚至,它们还接受卖家的不动产,比如房契地契等等。
在古代,这些都很值钱,没有实力的当铺是玩不起的。
其次就是传统的当铺了,它们不接受不动产,只接受动产,不敢收过于珍贵的物品,一是资金回笼较慢,二是怕看走了眼,错估这些东西的价格,导致当铺吃亏。
质铺比当铺要差,区别有限,主要接受一些当铺不愿意接受的低档物品,比如穷人的一些日常用品,基本是为穷人服务,用于应急。
押店是最差的,档次最低,赎当期最短,利息也最高。押店为什么能够存在?因为它连穷人稍微像样的衣服都愿意接受,甚至破锅破碗,也能押几个钱。
当铺早在南北朝就有了,清朝时期达到顶峰,全国有2万多家当铺。
当铺基本是为穷人服务的,而且剥削很厉害。
大家想一想,当铺给的钱一般就是物品的一半价值,而且多是6到18个月必须来赎回,不然就归当铺所有。
如果穷人无力赎回,当铺等于直接赚了一倍利润。
而既然是穷人来典当,基本都是穷途末路的时候,不能赎回的可能性很大。
这样一来,等于当铺以低廉价格从穷人头上刮了一笔。
人家说,抢不能抢要饭的碗,坑不能坑婊子的钱。
因为乞丐和妓女都是社会最弱是群体,坑他们的钱是缺大德的事情。
道理相同,当铺坑穷人的钱,似乎赚的并不是很多,但也会引起穷人的极大仇恨。
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没有赎回,最后怎么处理的?
首先,当铺是一个对出当者极其不利的商业模式,市场价格100的东西,死当能给到30-50的的钱,活当就只给20-30的钱。活当的话在赎回时,还要支付利息和保管费。
很多时候出当人的身份和穿着也影响当铺的出价,尤其是活当,利息都是月计的,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从2.5分到10分都有。
问题中提到的衣服,既然当铺收,那肯定就有交易价格,活当的衣物,到期后不来赎回就归当铺所有了。
如果是普通物件,首先肯定是从活当库房转至到期库房或者死当库房,当铺老板要是喜欢就拿走,后来才是卖掉变现,当铺员工会不定期邀请那些喜欢捡便宜的有钱有势的人来库房挑。因为成本低,当铺的价格普遍比市价低,流通起来还是很快的。当然有时候当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个属于小概率事件,开当铺的都有这个风险。
如果是价值不菲的物件,首先会妥善保管,当期临近时,当铺会派伙计去侧面了解出当人的经济情况来判断赎回的可能性,如果是当铺老板或者与关系特别近的有钱官商看上了这个物件,就会私底下动用各种手段,让出当人到期难以赎回,以便名正言顺的据为己有。如果出当人是有身份的人,快到期时,当铺伙计会礼貌拜访,提醒到期时间,并且确认是否赎回,以便当铺早做安排。
总之就是,当铺是暴利行业,更不可能做亏本买卖,以2-3折的价格成本,一转手轻松翻倍,衣服也一样。
当然当铺不是做慈善的,没有交易价值的衣服,当铺是不会收的。
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没有赎回,最后怎么处理的?
不光是衣服 ,所有被当物品过了当期后。都会拿出去卖掉,这是老板最想要的结果。因为物品当的时候给的价极低,他们卖后挣得多。
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没有赎回,最后怎么处理的?
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如果没有赎回,就会归当铺所有,当铺老板可以将衣服变卖成银子,也可以留着自己穿,具体怎么处理就是他的事情了。
古代当铺的来历当铺在历史上出现的很早,大约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商业行为的记载,当时对这种行为称为“以物相赘”,就是拿物品去换钱的意思。
南北朝时期的当铺非常发达,但当时不叫当铺,而叫“质库”。那个时期的佛教非常兴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那一时期。由于朝廷重视,百姓信仰,因此当时的寺庙成为了各方财富的聚集地。皇家对寺庙有各种赏赐,达官贵人们也经常对寺庙进行捐赠,再加上善男信女们的香火钱,当时就有了“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的说法。
佛教是以慈悲为本,当寺庙聚集了大量财富后必然要回馈于社会,因此在当时的寺庙还承担着“救危扶困”的社会责任,“质库”也因此而诞生。
质库就是当铺的前身,不仅具备典当功能,还会在特定的时期发放救济财物,相当于当时的一个赈灾机构。唐朝中后期,佛教被受到排挤,特别是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以后,寺庙和僧人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质库的典当行为也不再是寺庙独有,民间慢慢就兴起了私人开的典当行。
古代当铺的盈利模式古代当铺是怎样赚钱的呢?其实很简单,他们主要是赚利息和差价。
我们以衣服为例,首先当铺里的人会先看前来典当的人是哪种人。如果对方看起来家境不太差,只是一时急用钱才来当衣服,那么此人赎当的可能性就会很高,这时候他给出的钱相对要高一些,因为价钱高利息才会高;如果前来典当的人看起来就是家徒四壁之人,这衣服当完估计不会再回来赎当了,那么就要将价钱压得很低,等过了约定日期衣服就归当铺所有,中间的差价就会很高。
但是不管典当价开到多高,都不会超过估价的50%,比如《金瓶梅》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一副金头面、一柄镀金钩子,价值七八十两银子,结果只当了三十两银子。”
所以在当铺里工作的人,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估价和开价,但其中也还有别的门道,那就是故意贬低抵押物的价值。就以当衣服来说,不管对方拿来的衣服多么光鲜亮丽,当票上一律写上“破旧”二字,如果是皮衣则会写上“光板无毛”,反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压低抵押物的价值。
抵押物被贬值,估价方面又有精明的伙计,因此不管典当之人会不会来赎当,最终的赢家还是当铺!来赎当,赚利息钱;不来赎当,物品归当铺,中间差价比利息要高多了!
结语古代当铺的顾客一般是急需用钱的人,因为只有在急用钱的时候才会选择这种“亏本生意”,如果不是急用钱,完全可以将手中的物品当成二手商品进行贩卖,所得利润比当铺要高得多。
正是因为急用钱,所以当铺就有了“压榨价值”的操作空间,但是他们也不是所有物品都会收,古代当铺有三不当:
神袍戏衣不当,旗锣伞扇不当,低潮手饰不当。
当铺不收神袍戏衣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怕收到死人的寿衣,其实我更觉得是因为这种衣服在市场上的需求很小,他们收了很有可能会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而且像后面旗锣伞扇之类的东西也是如此,基本上没什么人要,所以赔本买卖当铺是不会去做的。
古代当铺抵押的衣服没有赎回,最后怎么处理的?
古代的当铺本质上就是有抵押的短期小额借贷。人总会有在经济上遇到难处,需要用钱不凑手的时候。
这个时候当铺就从当了借钱给你的角色。只不过这贷款利息不是一般高,但是开当铺赚的就是这个利息差价。
而以前的普通百姓真的拿很值钱的家传金银珠宝、玉器、字画、古董、房契去典当,是不常见的。而最常见的便是拿衣服去典当。
衣服是御寒之物,但更是一个人的门面。所以通常来讲,特别是冬衣,是过冬必须之物,加之材料等因素,往往会成为一个人最值钱的“家当”之一。
“活当”通常是三个月为限,很大程度就和衣服有关。因为春夏之际,既是一年之计的开始,做点小生意或者买种子买农具啥的,需要启动资金的投入。
但是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冬衣”是普通百姓唯一“闲置可置换金钱”的贵重物品。所以春夏之际典出“冬衣”,到了冬天必须赎回,否则就打算冻死在冬天。
而从衣服的典出到赎回,之间正好隔了一个收获的秋天,也恰恰是三个月。如果到期未赎回,这衣服则归当铺全权处置了。
那当铺把一件衣服放在自己店里,把钱借出去,他挣钱吗?把“吗”去掉,那是相当挣钱。
比如说你花了1000个大子做了件衣服,可是只穿过一次,拿当铺去“活当”,当铺根据新旧程度,只能给估到300到500个大子。当然当铺掌柜会拼命压价,《大宅门》里,七爷明明拿了一件上好的貂皮大衣,他却唱票:“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衣烂衫一件。”非把你鼻子气歪了不可。
放款的时候更气人,因为当铺只会放给你270到450个大子,约定好当期3个月,最后赎回时本息合计390到650个大子。这就叫“九出十三归”。当然这个利息不是固定的,各个地区也不一样。但是有一样,资金越少,利率越高;当期越短,利息越多。
如果这件衣服你拿去当了,就没打算再赎买回来,直接做的是个“死当”。当铺会跟你说死,他不会替你保存这件衣服,见到合适的他就处理了,他给你估价,最多估到1~3折。这本质上就是把这个东西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贱卖给他,谁让你急着用钱呢?卡脖子就是趁着这时候。
其实很多人最担心的还是这衣服当铺收回去,每人的体型、衣服尺寸都不一样,真的有人会花大价钱去买吗?不能自己花钱去重新做一个新的吗?
其实古人的衣服宽袖长袍,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身高体型之间的区别,没有太大影响。
旧衣物回收,这也是一门大生意,这门生意不要说以前,如今仍然有。如果做一件成衣需要花1000大钱,但是只要花800大钱就能买一件衬衣,你说他是做,还是买?古人比你会算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