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都降爵了,史家为什么还是侯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还是因为: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薛家
四大家族中,薛家最弱,人丁还稀少。
薛家到了薛蟠这一代,其实怎么都完蛋了。就薛蟠这种人,无论有什么权势和财富,也会挥霍光了。
实际上,薛蟠时代薛家财富已经不多,他们的生意大部分都因为没有直接的管理,被管事的经理架空,生意基本都是亏损的,并不赚钱。
就权势上,薛蟠家其实没什么大的权势,薛蟠打死了人一样要靠贾府、王府出面来调停。
如果不是金陵知府贾雨村是贾家提拔的,薛蟠说不定直接就坐牢了,毕竟人命关天。
贾家
再看贾家。
贾家的权势其实比薛家要强得多,财富也不少,但这一代也是不行。
宁国府当家人贾珍只知道骄奢淫逸、赌博玩女人,连儿媳妇都不放过。
荣国府当家人贾赦也是下流无耻之人,不但树敌很多,甚至为了几把扇子害了人命。
即便是还不错的贾政,他老婆王夫人和王熙凤打着贾家旗号在外面胡来。王熙凤为了3000两银子就害了2条人命,在家中害死尤二姐,还要派人去追杀张华灭口。
这样搞下去,能有个好吗?
况且人人都是极端奢侈,还想尽方法贪污。
连贾琏在外面搞女人,导致鲍二家的上吊自杀,这笔补偿金竟然也贪污贾府的公款来支付。
王家
王家本来就是依靠王子腾一人。
王子腾才能突出,深受皇帝新人,从外任九省统制、兼任九省都检点到回京拜相,是四大家族中权势最高的一位。
但是,王子腾死后,王家就没有人还算凑合。
剩下的王仁之流,不但毫无才干,还无耻下贱,爱财如命,连妹妹的女儿都能卖到妓院还钱。
试问,王家还好的了吗?
史家
相比起来,其实史家是最好的。
当时史家颇有权势,首先是史鼐世袭保龄侯爵,史鼐之弟史鼎又封了忠靖侯。
史家不但没有衰败,反而从一个侯爵变为两个侯爵,可见皇帝对他们很看好。
而他们并不是虚名的侯爵,保龄侯史鼐外任外省大员,也是有实权的。
其他三家都是越来越差,史家反而越来越好。
而这种情况下,史家还能居安思危。
大家注意,史湘云他们女眷,经常做缝纫做到深夜。
很多人认为这是史湘云没有父母,故意被叔叔婶婶虐待。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史湘云这种性格,自己却没有抱怨,唯一的解释是,史家就是这样,并不是针对史湘云一个人,她没有办法抱怨。
大家注意,做女红其实能省几个钱?怕是史家同其他家族送一次礼物,就够一年女红的费用。
这其实是史家的一种姿态,就类似于解放军叠被子、美军擦皮鞋一样,是一种居安思危、主动缩减开支的表现。
有了这种心态,家庭就相对比较好维持。
同时,史家名声较好,并没有和另外三家混在一起胡搞。
薛蟠杀了人,薛家找到贾家和王家帮忙搞定,并没有去找史家。
红楼梦中贾家都降爵了,史家为什么还是侯爷?
《红楼梦》中贾家和史家的爵位都是军功换来的,依国法是要换代降级的,所以史家也会随之降级,不会有例外,王子腾那么大的官也没有再升爵位。
费母的父亲一代是候,所以依次推下来,贾代善相当是候,所以史家两兄弟和贾赦相同,都是一等将军。
那么为什么称一门双候爷呢,那是官场称呼,按当初皇帝封的爵位称呼,就如对贾代善,实际上已降等为候,但贾母仍称他为国公爷。如正常情况下,贾母去世了,人称贾赦亦是国公,就和现在的副经理,人都会叫某经理是一个道理。
史氏兄弟确实比贾家的爷们能干,
在皇帝的眼中比较得用,可以掌握实权外浱,而贾家只有贾政外派过最后一次还搞砸了,其它人都是在家里奢侈淫逸,混吃等死,不过这可换不来爵位,只是简在帝心而已。
史家兄弟也很有眼光,早就看出入不敷出,要求家里人缩减支出。并不是象史湘云说的虐待她,而是全家女眷都做活。这在认为贾府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史湘云眼里成了离经叛道,是虐待。实际上听史湘云说,这要是在家里,我就上船了,和她与南安王太妃的熟悉,史候夫妇对她还是不错的。
红楼梦中贾家都降爵了,史家为什么还是侯爷?
《红楼梦》四大家族中,贾家荣宁二公的爵位是国公,史家的爵位是保龄侯,王家是县伯。
贾家的爵位递减,到贾珍这一代已经是三等将军了。
王家的王子腾是什么爵位不清楚,史家的爵位非常清楚。到了史湘云叔叔这一代依然是侯爵。一个叔叔是保龄侯,一个叔叔是忠靖侯。
为什么贾家降职袭爵,史家依然是侯爵呢?
第一、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可以降职袭爵。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一种有世袭次数。
一种是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是指,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
《红楼梦》里,北静王这个王位就是世袭罔替的,北静王传到水溶这一代还是郡王。
一种是确定袭爵次数,次数尽了,爵位取消。
1.爵位终身制,一代而终,子孙不袭爵。
2.确定袭爵次数,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祖先是列侯,她家爵位只能袭三代,到了林黛玉爷爷一代,爵位就应该被收回。可是由于林黛玉也有比较有能力,皇帝开恩让林黛玉爷爷袭爵了,林黛玉爷爷死后,林家的列侯爵位被收回。
如果林如海没考中探花,没有从政,他就是一介白丁。
史湘云父亲英年早逝,唯一的后代史湘云是女孩。所以她的叔叔史鼐继承爵位,那么史鼐是什么爵位呢?他是第三代保龄侯。原文是:
当下安插既定,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
从史湘云的叔叔是保龄侯看,史家的爵位应该是世袭罔替。保龄侯的嫡长子也会继承保龄侯爵位。
为什么史家世袭罔替,而贾府不能呢?(一)
这是皇帝的金口玉言。谁可以袭爵,袭几代,谁世袭罔替都是皇帝说了算。臣子只能服从,不能说不!
(二)
史家史公的功劳应该和宁荣二公同等,或者比宁荣二公功劳大,但是没有封国公,为了补偿史公,皇帝给了史家爵位世袭罔替的恩典。
护官符里写明: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甲戌侧批: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保龄侯史公的职位是尚书令。
尚书令在东汉是权柄重大的“三独座”之一。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执行一切政令的首脑。
隋唐是尚书省长官,相职。权臣杨素,唐太宗李世民都当过尚书令。
元代废尚书令改相职。
史公能当上尚书令,说明史公有治理天下的才能。皇帝建国后,不需要武将,而急需济世之能臣,这也是皇帝令史家世袭罔替,贾府降等袭爵的初衷。
(三)
史家勤勉,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没有忘本。
史家不用针线活上的让人,家里的手工活都是史家的主子娘们来完成。史湘云和婶婶经常做活到三更半夜。
史家不奢侈浪费,史湘云的月利钱也不多。
皇帝一见保龄侯如此不忘本,如此艰苦朴素,戒骄戒躁,便对史家产生好感。希望诸位臣工都向史家学习。于是皇帝下旨:史家世袭保龄侯。
史湘云的另一个叔叔是忠靖侯,这个爵位应该是后封的。否则,护官符上就应该像贾府写宁荣二公一样写保龄侯和忠靖侯。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史家的爵位世袭罔替。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贾家都降爵了,史家为什么还是侯爷?
红楼梦四大家族除了薛家都有爵位在身。贾家荣宁二公爵位最高,史家保龄侯史公实职尚书令,王家是县伯。这三家有爵位的,又各有不同,其中史家最特别,不但到了第三代史鼐继续承袭保龄侯,还多出一个忠靖侯,在贾家都由国公降爵到一等、三等将军时,王家县伯早都收回的情况下,史家侯爵得以保全,实在令人意外!下面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史家确实没有降爵保龄侯史公之后,是贾母兄弟席爵,其人没有介绍。他有最少两个儿子,史湘云父亲嫡长子以及次子现任保龄侯史鼐。之所以没将忠靖侯史鼎算在内,因为原文并没有介绍史鼐、史鼎是亲兄弟。史湘云确定住在“二婶婶”史鼐家里,从没讲她去过史鼎家。不排除史鼎是史鼐堂兄弟。这里不说。
史湘云父亲英年早逝,史湘云太小又是女孩,顺理成章由二叔史鼐继承爵位,也就是第三代保龄侯。保龄侯史鼐是原文清楚写明白的,既不是降爵,也不是约定俗成的称呼。他还是保龄侯。
当下安插既定,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四十九回,为了让史湘云住到大观园,作者有意安排保龄侯史鼐“左迁”,对此脂砚斋留下一条有意思的批语【蒙侧批:史鼐未必左迁,但欲湘云赴社,故作此一折耳,莫被他混过。】批书人揭穿作者小心机,也是有意思。不过,史鼐明确无误还是保龄侯。史家三代都承袭了保龄侯只有一种可能,世袭罔替!
其次,史家是文官传家,并非武功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甲戌侧批: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护官符对史家介绍的清楚,史侯除了袭爵保龄侯之外,实际职位高的吓人,尚书令。
尚书令始于秦汉,汉武帝时进入权力中枢,东汉为权柄重大的“三独座”之一。汉成帝后,尚书分曹治事,五曹尚书以尚书令居首。隋唐是尚书省长官,相职。权臣杨素,唐太宗李世民都当过尚书令。郭子仪更有两辞尚书令的事迹。唐以后尚书令位虚职,五代为虚职,有功之臣嘉奖的最崇高官职。元代废尚书令改相职。
考据尚书令可知其是文官之首,宰相职。贾母父亲保龄侯史公是一国宰相,政府首脑。史家这种底蕴,表明史公的功劳不比宁荣二公差。之所以只获得保龄侯的封号,没有封公,应该是四王八公的设定,就是以开国武将功劳大小配置的定额。如此,武将出生入死获封“公”,文臣功劳再大,也只有“侯”。这与汉朝萧何与明朝李善长正好是相反。但皇帝也对功劳足以封公的史家做出补偿,史公总理全国,保龄侯世袭罔替!只有如此才能解释,贾家都爵位递降之时,史家仍然还是侯爵!
最后,史鼎武职崛起,史家蹊跷自保史家是四大家族比较奇怪的一家,除了史湘云,他们与其他三家保持了非常克制的距离。除了贾母,史家再没有与其他三家联姻。就算贾家也是有事才来,没事根本不串门。更不见他们打发人送东西给贾母和贾宝玉,不像王子腾夫妇三天两头送东西过来。
史家最蹊跷是在四大家族除了王子腾步步高升,其他第三代都一败涂地的情形下,竟然出了一门两侯。除了保龄侯史鼐袭爵外。忠靖侯史鼎显然是最新获封的爵位,而且不同于祖宗,他的忠靖侯“靖”字体现出武功封侯,立下了赫赫军功才得以封爵。遍观《红楼梦》全书,封号有忠的只有三人。义忠亲王、忠顺王、忠靖侯。义忠亲王义字当头,所以他犯事了。而忠顺王、忠靖侯,忠字当头,可以肯定都是皇帝的亲信,用忠字代表其与四王八公集团那些老王侯不同。
史鼐、史鼎无论是亲兄弟,还是堂兄弟,明显分属两个阵营。尽管与贾家等保持来往。比方秦可卿葬礼,贾母过生日,忠靖侯等都有出席。可平时不见踪影。而薛宝钗说史湘云在家做不得住,史鼐夫妻将府里很多仆人都辞职了,看似穷了开源节流,但一门两侯之家,真能穷成这样?还有一种说法叫韬光养晦,装孙子。在北静王和忠顺王两派对立,皇帝有非常明显支持忠顺王打压北静王,独揽大权的微妙政治局势中,史家这么做无疑是最正确的。而史鼐的做法,一定是受到忠靖侯史鼎的影响。所以,史家的穷未必真穷,做出姿态,拒人千里之外而已。这也是史家只有史湘云与贾家来往密切的原因。一个女孩子,不影响大局,还会保持香火情。
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家被抄家,王家也好不了。虽然续书八十回后写了史家最先犯事。可种种迹象表明,此事未必是真。史家极可能在四大家族中保持最完整。反倒史湘云嫁给冯紫英,神威将军冯唐犯事,冯紫英死后,史湘云带着两个孩子被史家无情抛弃,做了政治切割。下场很惨。
注:关于史湘云的丈夫是冯紫英,并非红学家根据脂砚斋一条模糊判词推断是卫若兰,之前说了很多不多说。详见曹雪芹亲笔的史湘云【乐中悲】曲子和冯紫英【喜乐悲愁】酒令,以及妓女云儿的隐喻。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中贾家都降爵了,史家为什么还是侯爷?
答案很简单,在《红楼梦》里就有原话:“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北静王和贾府子弟一样,是靠祖荫袭爵。他祖上就是“北静王”,因为功劳大,所以到现在还是王爵,最多是从“亲王”降到了“郡王”。
功劳大,后代子孙袭爵就可以不降等,或者降得不多。这未必是清朝的制度(说实话,我对清朝爵制没有研究,但我知道清朝规定不封异姓王爵,除了建国之初的“三藩”),但一定是《红楼梦》里的制度。
史家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可见其祖上就是“保龄侯”。现在的史鼐还是“保龄侯”,一定是因为“功大”。但可能不是因为祖上功劳大,因为祖上功劳大的话,完全可以封为国公、郡王之类更高的爵位。
不是祖上功劳大,只能是因为史家后人功劳大了。也可能是史鼐,或者史鼐的父亲、祖父又立下功劳,所以侯爵传袭,没有递降。
不光是史鼐,史家还有一位“忠靖侯史鼎”,曾在秦氏的丧事期间提到过。从名字来看,鼎、鼐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史鼎史鼐显然是一对兄弟了。
“护官符”这样势利的东西,如果史家祖上有两个侯爵,似乎不会不提。由此看来,史家的后人相当争气,除了保住祖上的爵位不降等,还新挣得了一个侯爵,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红楼梦中贾家都降爵了,史家为什么还是侯爷?
这个问题,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之一:
一是史家有可能被封得“保龄侯”是可以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的铁帽子侯。
二是史家有了特殊功绩,非但没有降爵,反而又给了一个忠靖侯的爵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