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80年前犹太人差点在东北建国?

国家被灭掉1800多年后竟然还能复国,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的坚韧。作为6个复国备选地之一,日本确实曾通过“河豚计划”,妄图出卖中国利益。

一、曾经浪迹天涯的犹太人

近日的巴勒斯坦炮声隆隆,两个民族又开始死磕,谁曾想,如今的两个死敌,相传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亚伯拉罕。

传说远古时,居住在此的亚伯拉罕有一妻撒拉和一妾夏甲。夏甲先替亚伯拉罕生了个儿子,这便是阿拉伯人的先祖;后来撒拉也替亚伯拉罕生了个儿子,这便是犹太人的先祖。当然,妻所生的儿子是嫡子,妾所生的儿子是庶子。

由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先祖都生活在此,于是耶路撒冷便是双方的“圣城”,在双方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便为后来数千年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犹太人曾先后被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统治。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耶路撒冷后,拆除了犹太人的圣殿,犹太人被赶出而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浪生涯。

但是,在流浪的过程中,犹太人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这让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复国的愿望。

终于,机会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彼时,英国还是国际社会的“老大”,犹太人则在美国有着重要影响,而耶路撒冷则还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为了赢得犹太人的经济及政治支持,同时拆解奥斯曼帝国,英国人支持犹太人回归并复国。

于是,1920年,英国人拿到巴勒斯坦的托管权,两年后,英国将之一分为二,东部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人居住地。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到期的前夜,以色列国正式成立,成为世界史上灭国1800多年后唯一复国成功的国家!

二、曾经的6个复国备选地

1、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

这里面积广阔,人烟稀少,确实是理想的建国之地。但问题是,巴塔哥尼亚离南极洲太近了,似乎驾只独木舟就可以去南极了。故而气候寒冷,资源匮乏,不适宜人类居住。

2、非洲中部的乌干达

这里资源丰富,水草丰茂,但问题在于,乌干达的周围都是原始部落,离海洋较远,交通不便。

3、地中海的塞浦路斯

位于地中海的小岛塞浦路斯,当然是理想之地,但希腊和俄罗斯会答应吗?想想而已。

4、欧亚非之间的西奈半岛

地处战略要地的西奈半岛,虽有6万多平方公里,但基本上以沙漠为主,淡水资源缺乏。

5、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

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马达加斯加确实是个理想之地,那时它是法国的殖民地,德国在打败法国后,确曾计划将犹太人运过去,但随着德国的战败,终于不了了之。

6、中国的东北

日本人为了利用犹太人的巨额财富,同时利用犹太人对美国政坛的影响以牵制美国,他们提出“河豚计划”,在我国的东北划出一块地方供犹太人复国。犹太人也为此投入了很大精力,仅哈尔滨就曾涌入3万多犹太人,在上海尚有5万多人。

这是6个主要备选地方,当然,还有其他曾考虑的地方,不过,随着英国的支持,以及一战后奥斯曼帝国战败瓦解,犹太人最终回来了其祖居地。

三、《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引发深藏祸心的“河豚计划”

在1890年左右,俄罗斯人炮制了一本《犹太人贤士议定书》,书中诬蔑犹太人积累了巨量的财富和遍布世界的政治权势,意图控制全球。

这本来是一个反犹的谣言,但日本政客们相信了书中所说的犹太人的财富与权势,于是出台了一个“河豚计划”,意图在咱们的东北为犹太人建立国家。这是一个实实在在深藏祸心的计划。

1、“孙卖爷田不心疼”

记得彭德怀元帅在批评李德在江西瞎指挥红军作战时,说过一句“孙卖爷田不心疼”。

不是自己的地,怎么折腾都不心疼。日本你想替犹太人出头,那在你自己的土地上建啊!北海道,怎么样,我看很适合的。

2、埋下纷争不断的“雷”

可以说,不管犹太人在哪儿复国,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当地原住民发生纷争与战斗。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你说1800年前住在这,我不也在住了1800年以上了吗?

日本人深知这个道理,他让犹太人来东北,就是要给咱们埋雷,怕咱们强大。日本人的“河豚计划”,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觊觎人家的巨额财富

犹太人善于经商,世人皆知他们有钱。日本人也确实从犹太人身上尝到过甜头:日俄战争期间,一位美国金融界的犹太巨富,出于对沙皇的仇恨,曾向日本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援助。

而“河豚计划”实施后,犹太人也确实向日本提供了经济援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犹太资本帮助日本迅速完成了东北的工业化。

4、企图通过犹太人拉拢美国

美国是犹太人主要的聚集地,目前犹太人共约1400万人,其中630万人在以色列,570万人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

日本相信犹太人在美国政界、商界有较大的影响力,因而希望通过“讨好”犹太人,进而影响美国,让其不要干涉自己。

“河豚计划”并非日本一时心血来潮的纸上谈兵,而是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推行,那时犹太教堂、犹太社区在东北遍地开花,只不过,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切都烟消云散。

四、犹太人何以能复国?

1、团结就是力量

犹太人爱“抱团取暖”,这是各国的普遍认识。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又受到人家的歧视,因而不管走到哪,犹太人都爱抱团,一起行动,互相帮助,所以世界各地有很多犹太人聚集地,这同时也保证了其本民族的很多特性可以传承,而不容易被其他民族同化。

2、财富的积累

有人说,犹太人善于经商,其实,与其说他们有经商的天赋,不如说他们是被生活所迫。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靠经商来生存,因而他们更善于进行财富的积累。而要建立一个国家,没有钱一切都只是空谈。

3、教育先行

流浪的人更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不管何时,犹太人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人说犹太人聪明,但聪明从何而来?没有教育,哪谈得上聪明?

有一组数据能说明这个问题:占全世界人口总数0.2%的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总数的22%。也就是说,在881个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至少有196个。

4、千载难逢的机遇

人类发展到现在,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聪明的犹太人从中发现了各国之间复杂的矛盾,嗅到了复国的机会,从而抓住时机,一举复国成功。

5、美国的崛起

美国是二战时崛起的新霸主。在欧洲受尽歧视的犹太人,在美国却没有感受到敌意,于是他们很快在政界、商界、科技界占据了有利位置,进而能影响美国的决策。美国的影响,尤其体现在以色列成立以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迅速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河豚鲜美,但河豚有毒!日本没能成功实施“河豚计划”,反而挨了两颗原子弹,这也许是它在推出这个计划时没有想到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河豚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80年前犹太人差点在东北建国?

以色列地区几乎都是犹太人,这个种族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历史上,几乎很有民族被这样敌视,也几乎很少有民族流亡千年之久仍旧秉持初心,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在以前,犹太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远大的梦想。

---复国,在耶路撒冷再次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为了这个卑微的目标,犹太人一直流浪了1800年之久,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梦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名犹太人科学家在一战中帮助英国解决无烟炸药的原料供应问题,帮助英国解决了军事上的大难题。

一战结束后不久,英国人作为回报,给犹太人提供了一项巨大的战争红利。

犹太人终于等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贝尔弗宣言》。

这个宣言的主旨就是允许在外流浪千年之久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了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

而且,他们的建立国际法条会允许且保护他们的安全建国。

当时为了犹太人的复国,西方强国给犹太人挑选了几个重要的地方。

马达加斯加地区

西奈半岛地区

非洲的乌干达地区

这段时期,犹太人陆陆续续进入巴勒斯坦,开始谋求复国之路。可没想到,随后动荡的国际局势,再度让犹太人复国的梦想破灭了。希特勒一心想着屠杀犹太人,不少犹太人又踏上了流亡的道路。

除却这三个地方,日本还提出了要在东北地区帮助犹太人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这就是日本曾经制定的“河豚计划”。

日本为什么要帮助犹太人在东北建国呢?

在清朝时期爆发的日俄战争中,犹太人富商雅各布·希夫提供了一笔丰厚的资金,日军得以发动进攻沙俄的战争。

日本和沙俄公然在中国东北地区展开军事交战,国力羸弱的清王朝此时也无力顾及东北战事,只能任由两个军事强国在东北耗战。

这场战争的结果,日本完胜,也一战跻身亚洲强国之列。

因为此次犹太人的巨额资金,日本人坚信,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有通天之能,他们不仅掌握着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财富,还能够利用财团操控政治导向。

日本国内也开始掀起了研究犹太族的狂潮。

在那个浪潮时代里,后来直接促成了一个日本人精心策划的拉拢犹太人的计划。

---《河豚计划》。

“河豚”有毒,但是肉味鲜美。

犹太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大多以大财团形势存在,这种大财团渗透到了德国、美国两个重要的国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据了中国东北。他们想要将东北作为后方基地,大力推进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建设,鉴于犹太人在此前日俄战争中的巨额财力支持,拉拢犹太人的大批资金入股东北,成为一些日本人的想法。

及至希特勒在欧洲地区大肆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开始踏上流亡之路。

日本人抓住机会,准备拉拢犹太人,声称可以让他们在远东地区获得一片安家的土地,成为他们避免战乱的理想国度。

那时候被日本人占据的东北地区,成为诱惑犹太人的终极砝码。

此外,还有上海也成为接受犹太难民的一个重要基地。

1933年,哈尔滨地区迎来了第一批犹太难民。可当地的日本人对这些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并没有一丝尊重,有的犹太人甚至遭受到了日军的殴打。

这些犹太人开始沿着东海岸出逃,一路南下至上海,将在东北的境遇告诉了上海的犹太难民。

日本推动犹太人迁徙,计划推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梦想破碎。

1937年,日军重新与在哈尔滨的犹太人领袖交谈,告知上一次只是部分冲突,希望犹太人可以再一次大规模迁徙,来到东北生活。

第二年,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进入东北、上海,上海的犹太人甚至已经开始排斥同族犹太人陆陆续续前往上海避难。

他们甚至向日本提出要求,拒绝同族犹太人前往上海避难。

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深受国际诟病,在美国的犹太人领袖公开发表演说,那些和日本人合作的同族犹太人都是卖国分子!!!

再后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犹太人前往东亚地区的路线被完全阻隔,日本心中期冀利用犹太人复国,帮助他们快速实现东北工业化进程的梦想也随着破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犹太人终于在巴勒斯坦地区成功建国。

即便有联合国的投票通过,附近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国家纷纷进攻以色列,但以色列最终还是在这场绝世修罗场中角逐胜利。

在东北建国这种事情本来就有很大的隐患,作为教义国家,他们的体制、民众思维有很大的问题。

时代的潮流变革悄然阻滞了一场异族建国的噩梦。

我们也尚不能知道,汉民族是否对于优秀的犹太民族有着同样强悍的汉化能力。

想想如今的巴勒斯坦,从犹太人正式共享其土地的那一刻,他们的土地已经被蚕食的所剩无几。

未来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又是怎样的命运,民众又会有怎么样的噩梦,我们都不得而知。

“河豚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80年前犹太人差点在东北建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11条回答。

河豚计划同犹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日本侵略者二战时期的一个狂想而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20世纪的中国,犹太人并不罕见。

以东北为例,由于沙俄在20世纪初出现多次针对犹太人的屠杀和骚乱,大量犹太人向世界各地逃亡。

一些犹太人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来到了遥远的中国哈尔滨。

到1908年,哈尔滨已经接纳了大约8000名犹太人,到30年代犹太人增加到2万以上。

在哈尔滨,犹太人主要住在自己的犹太社区内,主要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同在沙俄一样,他们经营酒店、商店、咖啡馆等等,大部分只是做一些小生意。

自然,也有犹太富商从事进出口贸易、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航运、矿产等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

犹太人也涉足出版业,经营报纸和出版社,但主要针对自己的社团。

哈尔滨的商业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犹太人在经营,对这个城市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犹太人在哈尔滨长达20多年的经商,哈尔滨的商业就不会那么发达。

知名的马迭尔宾馆、华梅西餐厅都是犹太人经营的。香甜爽口的马迭尔面包、马迭尔冰棍至今仍是哈尔滨人喜爱的食品之一。

1931年日军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就要考虑发展问题。

当时日本还不是一流列强,国内经济实力有限。

根据日本分析,东北虽然有很多资源,但工业水平太低,是个农业地区,商业也比较落后。

如果大力发展东北,就必须进行巨额投资,甚至要超过对日本本土投资,而且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发展时间。

当时日本人认为,这个难度太大,而且这样做未必会有很好的结果,应该想发设法吸引投资。

因为哈尔滨的例子放在眼前,日本国内也有诸如“犹太专家”犬冢惟重大佐、安江仙弘大佐、实业家鲇川义介,提出了河豚计划。

河豚计划很简单,就是吸引此时被德国、苏联驱赶的犹太人,来到伪满洲国定居。

在他们看来,犹太人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也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工人。

如果有数千或者数万犹太人来到伪满洲国定居,也会对日本很有帮助。

其实,日本人心照不宣的是:一旦利用犹太人发展完伪满洲国后,他们也会学习那些反犹太国家,将犹太人再全部赶走,独霸一切。

河豚计划吸引60万犹太人,给他们自治权,而且日本会建立大量的配套设施:日本负责学校、医院等设施的安排,计划同意这些犹太人居留地将享有完全的宗教自由,以及文化和教育实行自治;同时日本人提放给与犹太人过多的自由,他们感到给与一些自由对于维持他们的好感是必须的,以及他们的经济利益。

自然,日本人还是幕后操纵一切,不会让犹太人真正的自治。

1938年,日本内阁正式讨论这个计划。

但首相近卫文麿、外相有田八郎、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通产大臣池田成彬,立场各不相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一来,当时日本和德国是盟国,明知道德国反犹太还去将收留犹太人,必定导致德国的极度不满,可能让同盟破裂;

二来,一些大臣认为过去对于犹太人的能力过于高估。事实证明,全世界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力量。欧洲犹太人被德国、苏联如此恶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抗的能力。甚至当时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犹太人,也被当地没什么力量的阿拉伯人挤兑的很惨。

一些大臣认为,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实力,没有发现他们有超过其他社群的能力,对伪满帮助有限。

三来犹太人有着比较严密的封闭色彩,不相信任何外人。一些日本大臣认为,一旦油田人在伪满扎根,很快会形成自己的族群,甚至渗透进入各行各业。到时候想要撤离赶走犹太人,就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会作茧自缚。

这也就是河豚计划名字的由来。

也就是,河豚虽好吃,处理的不好会毒死自己。

所以,1938年日本内阁并没有达成共识,河豚计划也就搁置起来。

这边,犹太人也抵制了河豚计划。

犹太人其实并不傻,他们很聪明。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立即展示了凶暴残忍的独裁嘴脸,犹太人认为他们和德国、苏联都是一丘之貉。

1933年,哈尔滨颇有名气的犹太商人西蒙.卡斯帕突然失踪,一周后发现了他伤痕累累的尸体。

当时日本政府宣布,西蒙是被绑匪抓走后遇害的。

但西蒙家属不是傻瓜,他们经过调查认为西蒙是被两个日本宪兵抓走的,随后在宪兵队遭到酷刑折磨,被活活打死。

而折磨他的原因并不是西蒙有什么问题,而是试图敲诈他拿出一大笔钱。

从此之后,哈尔滨犹太人感到了威胁。随后日本在东北地区横征暴敛,乱杀无辜,杀人如同杀鸡,犹太人大惊后开始向上海等租界转移,纷纷离开日本控制的东北。

而上海的犹太社区很快也饱和,只能拒绝哈尔滨犹太人进入。

那么,无论是哈尔滨还是上海,都不是犹太人的乐园了。

犹太人开始大量转移到北美或者巴勒斯坦,到1940年,连哈尔滨的犹太人从2万人减少到2800人。

至此,河豚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犹太人自始至终,从没说过要在东北复国。

这是一些人的低级谣言,以中伤犹太人,造谣犹太人反华。

退一万步说,就算犹太人有这个意愿,日本人也绝对不可能同意。

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犹太人复国的地点只有一个,就是巴勒斯坦。

所有犹太人在聚会祈祷的最后一句都是:希望下一次我们的祈祷,是在耶路撒冷!

“河豚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80年前犹太人差点在东北建国?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由于错误认为犹太人正在阴谋控制世界,决定在我国东北帮助犹太人建国,以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制定了臭名昭著又愚不可及的“河豚计划”。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计划,是因为当时日本国力空虚,急需得到大量资金支持,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了我国东北,更是想在那里建设工业基地,为实现其进一步扩张野心打下坚实基础。

但想要建设工业基地就需要钱,可当时根本没有国家愿意给日本提供资金支持,于是日本人就把主意打到了犹太人身上。

犹太人的经商头脑在世界上闻名,拥有着庞大的资金,不过犹太人手中虽然有钱,却没有自己的国家,再加上纳粹德国法西斯势力对犹太人的排挤与屠杀,犹太人的日子过得无比艰难。

这时候日本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打着帮助犹太人“复国”的幌子与犹太人合作,把数以万计的犹太人从纳粹德国的魔抓下,引到我国东北或者上海,这样自然能够获得庞大的资金支持。

并且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美国的犹太人特别多,那些美国犹太人富豪,甚至能够影响美国政界,如果讨好了犹太人,那就很有可能获得美国的支持。

这样的话不仅能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还会获得政治优势,可谓一箭双雕,至于犹太人来了后,会不会反客为主,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军队在那里,犹太人撑死也就算个“傀儡”。

当然了,鉴于这件事情的风险,日本人把这个计划取名为“河豚计划”,也就是河豚虽然美味无比,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中毒身亡,可以说这个名字非常形象。

那犹太人真有本事帮助日本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犹太人当然没有那个本事,否则也不会被纳粹德国欺负成那个德行。

那日本人为什么会相信犹太人有本事呢?这要从一本反犹太的书籍说起,这本书的名字叫《犹太人贤士议定书》,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描述犹太人阴谋征服世界的野心,以及其详细的计划。

这本书最早是在1903年由沙皇俄国出版的,至于具体作者已无从考究,这本书中的内容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栽赃污蔑犹太人,进而实现反犹太人的目的,本来这本书也不出名,也没有人相信里面所谓犹太人的疯狂计划。

可是在1922年,日本的两名军官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在前往西伯利亚参与干涉苏联的战争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了这本书。

在得到了这本书后,这俩货自以为获得了什么绝密信息,甚至幻想可以凭此左右未来的世界格局,于是他俩就开始全力搜集涉及犹太人的相关内容。

通过不断地搜集相关信息,他俩完全相信了,犹太人正在阴谋控制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行为,于是他俩在返回日本后,又将这些情况整理成报告,持续向日本高层汇报。

就这样在他俩的不断鼓吹下,当时的日本政商界慢慢地都相信了犹太人的阴谋,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既然知道了犹太人的阴谋,肯定是敬而远之以及小心提防。

但日本人有个特点,就是谁厉害他们就崇拜谁,根本不管对方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甚至还会疯狂地痴迷与崇拜,至于是对是错,他们从来不关心。

当然了,他俩傻并不代表所有日本人都傻,于是日本高层就命令所有在外的日本大使馆和领事馆秘密收集关于犹太人的情报,结果所有情报都显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犹太人正在实施控制世界的阴谋。

可情报也显示,犹太人确实很有钱,特别是在美国的犹太人,有一些甚至是著名的银行家,他们有可能控制或者影响美国政界。

因此,日本人更相信犹太人有能量了,于是他们就开始着手制定“河豚计划”,并试图游说犹太人,当然了这个名字是在1934年提出的,之前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不过,就在方案酝酿过程中,日本人自己却制造了一个荒唐事件,使计划还没有真正实施,就遭受重挫。

那是1933年,日本关东军对一名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西蒙·卡斯帕,先后进行诱拐、严刑拷打,并最终残忍地将其杀害。

这一丑闻直接让哈尔滨当地的犹太人疯狂逃窜,任凭日本人如何解释,他们都不再相信日本人了,而这批犹太人大多逃往了上海,到达上海后,他们到处讲述日本人的恐怖之处。

关东军的这个举动,可把一直谋求与犹太人合作的安江仙弘等人气坏了,但他们也无计可施,只能慢慢取得犹太人的好感。

直到1937年,纳粹德国不断挤压犹太人的生存空间,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持续恶化,这时候安江仙弘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找到了在哈尔滨的犹太人领袖进行谈话。

安江仙弘一再表示,关东军已经改邪归正了,绝对不会再做出伤害犹太人的事了,而犹太人此时为了生存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相信安江仙弘的话。

于是“河豚计划”才得以进一步实施,时间来到1938年,日本召开了“五相会议”,研究讨论日本与犹太人合作的事情。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激烈,一方面,日本人依旧相信犹太人有能力帮助他们;另一方面,日本与纳粹德国是盟友,这种明显与盟友对着干的事,确实容易出问题。

可日本哪讲什么信誉,最终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以日本政府的名义通过了“河豚计划”,当然了日本政府随即也下达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不得做有损与德国关系的事。

说白了,就是明面上不能让纳粹德国知道,背地里可以跟犹太人勾结,可是还没等欧洲的犹太人来多少,这一计划就遭受了层层阻碍。

首先是原本已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不干了,他们向日本提出抗议,要求不能再允许犹太人难民进入上海了,因为如果再有犹太人难民进入上海,就会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

话说,犹太人也很不团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同胞的生死,竟然主动提出拒绝同胞进入上海的建议,这让人难以理解。

也是在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一个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直接断绝了大多数犹太人从欧洲逃往亚洲的通道,因为苏联不允许犹太人过境了。

同时,在美国的犹太人公开表示,任何与日本合作的犹太人都是卖国分子,因为他违反了美国对日本的道义禁运。

可以说,日本人不是好东西,在美国的那些犹太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在美国的既得利益,不顾同胞生死,一切以美国利益为先。

那此时的日本才发现,所谓的“河豚计划”根本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不但得罪了盟友德国,还没有获得美国犹太人的财力支持,更谈不上获得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了。

而来到亚洲的那些犹太人都是难民,穷得叮当响不算,还随时都是个隐患,特别是通过获得日本签证的犹太人,在到达日本神户后,严重影响了日本城市的安全。

于是,日本又下令将来到神户的犹太人难民迁往上海,可是此时的上海哪有能力收容那么多的犹太人难民,因此来到上海的犹太人难民虽然得到了一部分美国犹太人的金钱帮助,但也过得异常艰难。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时间来到1941年12月,日本空袭美国珍珠港事件爆发了,美国和日本直接成了势同水火的敌对方。

美国自然要全力封锁日本,不过美国财政部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打算对资助上海犹太人难民一事放松管制,也就是继续允许在美国的犹太人资助上海犹太人难民。

可这时候在美国的犹太人不干了,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热爱美国,坚决与美国站在一起的决心,拒绝了继续资助上海犹太人。

理由也很简单,坚决不做任何不忠于美国的事情,话说他们能把如此无耻的话,说得这么大义凛然,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这时候,那些来到上海的犹太人难民,才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随后,日本在发现无法获得预想利益后,又在1942年正式废除了“河豚计划”,话说这个计划根本就没实施好吗?

可以说日本除了骗来一批犹太人难民,别的什么都没做,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更损的事情还在后面,日本在1943年无耻地宣布成立一个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这个隔离区就在上海虹口的一片非常狭小区域,随后日本人就强行把所有上海的犹太人都迁移到那里,犹太人在到那里后,过得是生不如此。

特别是在战争后期,由于美军认为那附近有一个无线电广播发射机,为了摧毁那个发射机,美军飞机频繁轰炸那里,致使很多犹太人难民无辜惨死。

可以说,被日本骗来的那批犹太人难民,不但要忍受饥饿、疾病,还要随时躲避飞机的轰炸,着实被日本人坑得很惨。

不过他们也因此躲过了希特勒的屠杀,某种程度上讲,也未必全是坏事,在整件事情中,我们也看到了日本人、纳粹德国人、美国人以及在美国犹太人丑恶的嘴脸和人性的阴暗。

综上所述,所谓的“河豚计划”就是日本人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在错误地估计了犹太人的实力后,所作出的荒唐之举。

虽然这个计划中,有犹太人在东北建国的打算,但实际上绝不可能实施,因为这种丑恶的行径,我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大家对这个“河豚计划”怎么看?至于那个犹太人阴谋征服世界的野心,大家觉得有可信度吗?欢迎留言讨论!

“河豚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80年前犹太人差点在东北建国?

我本人就是东北人,小时候就听不少的老人说,当初美国计划把东北“割让”给犹太人,作为犹太人建立国家的区域,那时候东北也有许多犹太人,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搁浅,有人为此还制定了周密的“河豚计划”,那倒是为何而搁浅的呢。

这么评价犹太人这个民族,这个民族是多么的聪明和伟大。而这个民族两千多年不受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待见也说明这个民族的悲哀和不足,他贪婪成性,市侩而狡黠。因此造成了自己没有朋友,只有利益。致使犹太民族流浪了两千多年。在二战期间差一点被族灭。而一个一个居无定所且弱小的民族,没有国家作为属地犹太人注定被他人利用,而犹太人移居东北的计划不是二战时期,而是二十世纪初,日本人妄图将犹太人移居到我国东北定居,稀释中国人的人口,从而彻底占据东北,但时运不济、犹太人的命运根本无法被自己掌控的。

实际上,早在北宋时期,部分犹太人曾在开封府形成聚居区。中国人本身并不排斥犹太人,因此,犹太人也可以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明清时期,这些犹太人最后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彻底汉化。也就是说,古代进入中国的犹太人成为了全世界唯一被彻底同化的犹太人。2019年就有在开封的犹太人后裔移居以色列的。而到了近代以后,尤其是晚清甲午战争以后,外国入侵中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而东北地区被沙皇俄国与日本占据。两国为独自霸占中国东北地区而展开博弈,1903年沙皇俄国爆发反犹屠杀浪潮,为躲避屠杀的大批犹太人逃亡中国东北。到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反犹排犹风潮高涨,由于中国是唯一无需护照就可以进入的国度,全世界各个地方的犹太人也开始涌入中国,上海和东北成为聚集一犹太人最多的地区。而中国人民热情地对待他们。

而此时已经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人见有机可乘,当然日本政府本身对犹太人无感,由于逃亡中国的犹太人当中不乏精英阶层,日本开始拉拢犹太人,希望利用他们财富和能力为日本侵略中国而服务,而“河豚计划”。就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的,所谓河豚计划,是拿河豚做比喻,河豚味道很美味,日本人也爱吃,但却有剧毒。必须排毒以后才可以吃,犹太人在日本人眼中就是河豚鱼里面的毒素,利用犹太人无疑会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一旦成功获利却是巨大的,因此,日本将引入犹太人的计划称为河豚计划。根据日本人的计划,让在俄罗斯境内的犹太人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人在全部集中在我国东北暂时定居,然后再让日本人来此移民,稀释中国人的比例。从而达到彻底占据东北的目的。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本在我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出于对资金的需求更加渴望,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开始准备实施河豚鱼计划。1938年日本政府内批准河豚鱼计划,准备接收犹太人到我国东北定居。但让日本政府预料不到是,由于东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犹太人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暴露了自己的独立建国的野心,犹太人准备反客为主在东北建里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犹太人想要霸占东北建国,日本人需要犹太人的财富并想利用犹太人分裂中国,就此双方一拍即合狼狈为奸。也展开了深度合作。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这些犹太人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让日本人十分警惕,二是这些人的到来也没有带来大笔的资金。三是德国已经日本结盟,德国人屠杀犹太人,而日本却资助犹太人建国,引发希特勒的强烈不满,希特勒派特使到达上海,命令日本人立刻清除前往中国的犹太难民。日本最终只能同意了。

美国也意识到了日本利用犹太人的企图,美国也给了犹太复国组织强大的压力,禁止他们前往我国东北。因此在德国,美国压力下,以及犹太人与日本人的巨大分歧最终导致了“河豚计划”的失败。只能说天佑华夏。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河豚计划”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80年前犹太人差点在东北建国?

犹太人除了以色列这片土地之外,在历史中还曾想过在我们的东北建国,这个想法跟日本人当时推行的“河豚计划”有关,如果不是后来遇到了两个巨大变故,东北可能就会出现一个“以色列国”。

如果大家想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我们可以从欧洲历史中的排犹运动说起。

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的排犹运动,这些排犹的国家里以德国表现得最凶。

德国人的排犹是分四个不同时期进行的。

第1个时期是希特勒上台初期,那时他还没对犹太人采用暴力手段,对犹太人他只是施加了一些限制。

比如限制犹太人从事公务员、医生之内的重要工作;比如限制民众去犹太人的商店消费;比如限制犹太人去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等等。

在这些时期里,犹太人就已经感受到了许多不方便。

第2个阶段是3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期里,希特勒直接就把犹太人的公民权给没收到了手中、把原本身份和其他德国人差不多的犹太人直接贬为了一群外来者。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渐渐着手把一些犹太人赶出德国。

第3个阶段发生在1938年的水晶之夜后。

在1938年时,因为自己的家人被赶出了德国,所以一名居住在法国的犹太人愤然枪杀了德国的驻法大使。

这个事件的发生令希特勒非常愤怒,于是他把怒火倾泻到了所有犹太人身上。

在当年的11月19日,他让自己手下的纳粹人员们脱下了公服、扮成平民,带领、煽动许多仇视犹太人的民众对犹太人的商铺、教堂进行了打砸抢烧。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人的做法比后来略显温和一些。

他们只是把很多犹太成年男性关到了集中营里,之后三个月就把他们放出来、赶出了国外。

对于女人和小孩,他们则并没有关起来,是直接把他们驱逐出境。

第4个阶段发生在二战时期,这个时期的德国人是最为残酷的。

在二战打下了波兰、挪威、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家后,德国人直接就把这些地方的犹太人关入了集中营。

这一次和之前不一样,这些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是只能进不能出,不分男女老少,全都在集中营里遭受到了非人折磨。

在这段时期里,有数百万犹太人死在了集中营里,其残酷程度是前三个阶段无法比拟的。

德国人讨厌犹太人的原因

在德国种种排犹活动之下,欧洲对于犹太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绝地,他们纷纷逃出海外,想寻找一个栖息之地。

只是当时很多国家都不是很愿意接受犹太人。

他们不愿意接受犹太人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原因其实也是欧洲许多国家排斥犹太人的原因。

那就是担心犹太人在来到自己的国家后,会转而控制自己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德国和波兰等欧洲国家里,犹太人的人口比例非常小,但因为他们很会做生意,所以这些国家的很多财富都被他们掌控在了手中。

他们掌握的财富之大,是这些国家的本土居民所无法比拟的,在巨大的财富差距下,犹太人自然就遭受到了本土居民们的眼红、忌恨。

当这种记恨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后就爆发了如同德国那般的排犹运动。

有着这些国家的前车之鉴,其他国家当然不怎么敢接收犹太人。

当时只有少数国家愿意接纳犹太人。

第1个就是英国,他们虽不愿意让犹太人去他们本土,但却允许犹太人去他们的中东殖民地。

第2个是我们国家,当时的上海是允许犹太人进入的。

第3个是日本,他们和英国人差不多,也不愿意让犹太人去他们本土,但却允许犹太人前往他们所控制的东北、也就是当时的伪满洲国。

在这些国家里,日本对于犹太人的态度是最为热忱的。

他们对犹太人的态度如此热忱,跟他们对犹太人的过分高估有关。

因为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犹太人确实很有钱、犹太商人还曾经帮助日本打赢过日俄战争,所以犹太人在日本人眼中就等同于金钱的代名词。

他们愿意接纳犹太人,主要就是看中了犹太人的金钱,觉得只要让犹太人去了东北,就能把东北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

还有,就是他们觉得犹太人在美国拥有着很大的权势以及话语权。

认为只要和犹太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犹太人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来达成一些对日本有利的目的。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他们推出了“河豚计划”。

河豚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东北挑选一块土地给犹太人建国,然后通过借助犹太人的力量,完成对东北的建设以及操控美国政府的决定。

河豚是一种内脏和血液携带着剧毒的鱼,对人类来说异常危险,但如果能清理干净它的内脏和血液,它却又会是一种极其美味的食物。

在日本人看来,犹太人就跟河豚差不多,只要能处理、利用好,就会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只是这个计划刚推出没多久,有两个变故的出现,让日本人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

第1个变故就是犹太人对美国的影响并没有日本人想象中那么大。

可能是担心自己也会遭遇到欧洲同胞的危险处境,所以在部分犹太人和日本合作之后,美国的犹太人一直极力和这些犹太人撇清关系,生怕和这些同胞接触会惹怒美国民众和政府。

这种情况下,日本和犹太人合作就无法干涉美国人的决定了,这是河豚计划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2个变故是日本和美国开战了。

二战时,因为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制裁,导致日本无法再进口石油,所以日本后来干脆就和美国撕破了脸皮、通过偷袭珍珠港和美国彻底开了战。

在日本和美国开战后,犹太人对日本人来说彻底没有了利用价值,日本人自然就不会再支持犹太人在东北建国了。

在河豚计划的失败后,犹太人只能放弃了在东北建国的虚妄的幻想,把目光转回了他们祖先居住过的巴勒斯坦,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以色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