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为何只痛揍小霸王周通,杀了他的话岂不是更为民除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整本书里面,鲁智深是真正的正义之士,而且绝对不会滥杀无辜。
鲁智深经常和武松在一起,武松比他就差远了。
武松之前杀了西门庆潘金莲这对奸夫淫妇,还算有道理,毕竟自己大哥被他们害死,以牙还牙。
后来因在飞云浦被张都监、蒋门神一伙暗算,好不容易逃脱性命回去报仇。
武松后来杀死很多人,最初杀死的几个无辜者,可以说是为了报仇必须要杀得灭口。
但最终武松明明杀了张都监、蒋门神甚至夫人和玉兰,还四处搜索,找出几个妇女杀了,就属于滥杀无辜,血腥报复了。
而且,武松在蜈蚣岭时,杀死飞天蜈蚣王道人,后者是强盗,害人全家,不是好人,杀了就杀了。
但武松上来就杀了一个道童,这个小孩显然是无辜的。
相比武松杀了很多无辜者,鲁智深没有滥杀过什么人。
最初打死下三滥流氓镇关西,也是失手打死人,最终鲁智深只是想教训他一下,打他一顿,谁知道后者不耐打,竟然死了。
鲁智深也因此犯下杀人罪,流落江湖。
随后,在瓦罐寺,遇到强盗生铁佛崔道成、道人丘小乙两个家伙。鲁智深也没有上来就杀人,而是和他们讲理。稍后崔道成丘小乙倒是拿了兵器,就要鲁智深的性命,差点被他们所杀。后来在史进帮助下,鲁智深打死了崔道成,史进杀了丘小乙。
这两个强盗作恶多端,杀了也不冤枉。
见两个黑心差役董超、薛霸要害林冲性命,鲁智深也只是吓唬他们一下,没有杀人。
随后,鲁智深倒是杀了寨主邓龙。
但邓龙也是穷凶极恶的土匪,还要挖鲁智深心肝下酒,杀了这种人是为民除害。
鲁智深在梁山上,也没有杀过什么无辜的人,杀得都是敌人。
至于鲁智深为什么只是打了周通一顿,没有杀他呢?
周通虽强娶民女,但同伪装成宋江的两个歹徒还是有一定不同的。
那两个歹徒是公然来抢人,将太公女儿抢走,而且也不是做压寨夫人,而是实施轮奸,当作泄欲工具。
显然,这两个歹徒死有余辜。
但周通一来强娶民女并没有成功,二来他还是比较客气的,至少先给了金子和绸缎,作为聘礼,选定日子后来入赘,并没有当场就抢走。其实,周通如果当场就抢,太公又能怎么样?
但这样就算是正经娶妻,并不是那种单纯的强抢民女。
另外,周通来了以后,发现新房里面没有点灯,误以为是丈人比较精简持家,还感觉委屈了妻子,要“明日叫小喽罗山寨里扛一桶好油来与他点”。
可见,周通还是正经想要娶妻,只是有强迫性质,同强抢民女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况且最重要的就是之前说的,周通连女孩的毛也没碰到一根,罪不至死。
如果鲁智深一刀杀了周通,自然不难办到,但一来这样就太过分了,周通没在太公这里杀人,你倒把周通杀了;二来一旦杀了周通,可就为太公家惹祸了,土匪必然来报复,杀人放火。相反,将周通打一顿,土匪未必会很夸张的报复。
比如后来李忠发现是鲁智深打了周通,笑一笑就算了。但如果周通被鲁智深打死或者打残,李忠也无法善罢甘休,还是要报仇的。
其实说来说去,鲁智深不想乱杀人。
所以,鲁智深最后能成佛,武松只能无疾而终。
鲁智深为何只痛揍小霸王周通,杀了他的话岂不是更为民除害?
鲁智深在本质上是个大善人。他当年三拳打死镇关西,并没想打死他,只不过想教训一下对方,让他不要再欺负金翠莲父女。没想到气愤之余用力过猛,失手把对方打死了。书中介绍: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撇开。这才抛弃提辖的职务,逃难于江湖。
回到小霸王周通这件事上。因为小霸王周通并没犯死罪,还没到必须打死的程度。所以鲁智深只是把他按在地上拳脚相加打了一顿,打得对方屁滚尿流连声告饶。既然已经达到了教训的效果,鲁智深自然也就手下留情,让小霸王周通爬起身一溜烟地跑掉,身体并无大碍。
这件事说起来并不复杂。
鲁智深逃难路过桃花村,得知刘太公的女儿被桃花山上的山大王,号称小霸王的周通强娶为压寨夫人,当晚就要来刘家入洞房。刘太公和女儿一百个不愿意,但摄于小霸王的淫威,又无可奈何。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鲁智深的特点,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是鲁智深的品格。当初他与金翠莲父女也是素不相识,与如今刘太公的遭遇如出一辙,他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刘太公在留下鲁智深住宿时再三叮嘱他,你一个过路之人不要多管闲事,只管安心睡觉,晚上听见什么动静也不要出来,免得惹事生非。但鲁智深岂是看着好人遭难不管不问之人,他不顾刘太公的阻拦,坚持要为刘太公作主,解救他的女儿。
鲁智深让刘太公把女儿藏到别的地方,他一个人脱得精光,黑灯瞎火地隐藏在新娘的床帐内。待小霸王摸进来时,他抓住对方就是一顿暴打。
有读者对这里的一个细节不太理解。觉得鲁智深可以隐藏在新娘的床帐里,但脱得精光又为何呢?
须知,鲁智深当时是刚刚喝过酒,酒后本来就浑身燥热,再加上大热的天,那时又没有空调等通风设备,他藏在密不透风的床帐里,毫无疑问会燥热难捱。此时的他,再穿得齐齐整整不是自己找罪受么。
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脱了个精光。
由此可见,小霸王周通就是想娶刘太公的女儿作老婆,并没有什么打砸抢烧的其它劣迹。而是带着聘礼,吹吹打打地来到岳父家里成亲,和正常人家办喜事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女方不太甘心情愿而已。这件事儿充其量算是个品质问题,还达不到人命关天你死我活的程度。
综上所述,就是鲁智深只是教训一下小霸王周通,并没有结果他小命的原因所在。
鲁智深为何只痛揍小霸王周通,杀了他的话岂不是更为民除害?
站在施耐庵的立场上,杀掉《水浒传》中任何一个人都是“为民除害”。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杀桃花山二大王周通。那么,鲁智深为何不直接打死这个小霸王,只是痛揍了他一顿呢?其原因,就在打虎将李忠身上。因为有李忠的存在,鲁智深只能将周通痛打一顿而不能杀他。周通之死,隐伏在后文故事之中,也与一位“打虎将”有关。
然而,文本中却说的是鲁智深痛打周通在前,重逢打虎将李忠在后,花和尚当时不可能是看在李忠的面上饶周通不死。这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
小霸王周通为何让位给打虎将李忠鲁智深只是痛揍周通而没有杀他,其中的原因还得从桃花山说起。桃花山是《水浒传》中的三山之一,而且,“三山”两次变动,桃花山都在其中。起先,青州境内的“三山”是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这三座山出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的“三山”,说的是朱洪武移掉了三座无名小山,填平燕雀湖,以此为基,建立了南京皇城。
到“三山聚义打青州”时,三山又变成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这三座山就不在南京城,而隐写的是北京城,也就是朱棣所建的都城。《水浒传》中的紫府、禁城,说的就是这里。
本回答只讲鲁智深痛煸周通的事,不扯其他,所以,此时的桃花山还在南京城。
打虎将李忠曾经在渭州城街头耍枪棒卖膏药,与鲁达分手后,来到了青州,在桃花山下与周通交手得胜,周通便让出了头把交椅,李忠做了桃花山寨主。
李忠的这段故事看似很简单,但却隐藏了很深的寓意。我在解读“三山聚义打青州”时,曾经揭秘过“打虎将李忠”所隐藏的真实身份,此人就是大明开国第三功臣朱元璋的外甥朱文忠,也就是李文忠。隐写李文忠的目的,是要隐藏他的儿子李景隆。
李景隆小字“九江”,就是《水浒传》中的“江州”。“江州”写的也是南京城,“九江”则隐藏的是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进城而结束了靖难之役。“李九江”就是“李应”、“欲保四”。
李忠绰号打虎将,其实他千真万确地打过虎,这只虎便是龙虎山上吓唬洪太尉的那只白额锦毛虎。锦毛虎是清风山大头领燕顺的绰号,他与王英、郑天寿合称为“燕王英武真天授”。“燕王英武”这四个字,就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就是燕王朱棣。李九江曾经与燕王交战,岂不就是“打虎将”?
“打虎将”不是无能,而是他“欲保四”。老四,就是燕王朱棣。郁保四在梁山“专一把捧帅字旗”,隐喻的就是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隆帅字旗莫名其妙地折断。白沟河之战,朱棣反败为胜,一些史家认为是李景隆“欲保四”。史书中把李景隆写得很不堪,其实是朱棣夸耀自己的武功所为,白沟河之战,燕军被李景隆算计得几乎毫无胜机。
周通绰号是小霸王,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孙策。孙策死后,将第一把交椅传给了紫髯碧眼的弟弟孙权。燕王朱棣“王貌甚伟,美髭髯,重瞳龙准”,《水浒传》中有好几个人暗喻了燕王这一形象。历史真实中,朱棣确实是夺得了原本属于哥哥这一家的皇位。
周通,其实是“朱允熥”,读音是十分接近的。朱允熥原本是朱标的次子,正妃徐氏所生。都说朱洪武立朱允炆为皇帝,是重视嫡传,其实不然,要说孙子辈嫡传,朱允熥才是。因为朱允熥有蓝玉、常遇春这两家强劲的外戚,为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这才把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扶为正妃,朱允熥便“让位与”朱允炆。
然而,因为李景隆的背叛,建文逊位,朱允熥也跟着吃了挂落。这就是桃花山寨主易位所深藏的寓意,也是花和尚鲁智深痛打周通而没有杀他的隐喻所在。
鲁智深、武松、曹正隐喻了大明黑衣宰相打虎将李忠在渭州城使棒卖膏药,这件事在桃花寨中被再次提到。周通被打后,跑回桃花山,请大寨主李忠去收拾那个胖大和尚。
黑夜之中,李忠听出了鲁智深的声音,马上问讯之后,李忠滚鞍下马,撇了枪,扑翻身便拜。鲁智深借着火把光亮,看清了此人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教头打虎将李忠”。李忠卖的就是膏药,膏药就是狗皮膏药,而施耐庵为何在《水浒传》中省去了“狗皮”二字呢?
书中有几处提到李忠卖药的事,且都与鲁智深有关。对看鲁智深吃狗肉、武松被黄狗谩骂(狂吠)这两段故事,李忠所卖膏药省去“狗皮”二字,也是一种故意漏写的春秋笔法。李忠的故事中,“狗”隐藏的是一个时间概念,说的是明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农历壬戌年一个重要人物“遇林而起”。这个人物就是大明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也就是当年的道衍和尚。
道衍字独暗,号独庵,岂不就是“天孤星”?道衍和尚形如病虎,嗜杀如刘秉忠,正是武松的特征。鲁智深、武松亦佛亦道,道衍和尚身在佛门却通晓儒道佛三家,同样是一个“花和尚”、“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神秘头陀。
鲁智深、武松无一例外地身着皂布直裰,二龙山上的“操刀鬼曹正”隐含着“曹操”,是一张宰相的符号。这道符号贴在皂布直裰之上,岂不就是“黑衣宰相”?
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壬戌狗年,因孝慈高皇后马氏去世,道衍和尚奉诏侍奉诸王念经祈福。期间,道衍暗中投奔燕王朱棣,给他献了一顶白帽。朱棣是燕王,“王”字头上加个“白”字,就是皇帝的“皇”字。由此,道衍“遇林而起”——朱棣就是朱家“木字辈”的这一代人,《水浒传》中的“林”隐喻的就是朱棣及其朱家木字辈。
朱棣头上戴了顶白帽,所以,龙虎山上的虎就是“白额锦毛虎”。道衍是和尚,当然是“白额”,白额吊睛虎隐喻的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是三角眼。
道衍和尚后来策动靖难之役,帮助燕王夺了皇位。朱棣进入南京后,朱标一脉都没得好下场,其中,朱允熥被削去王爵贬为庶人囚禁于凤阳。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允熥暴卒。据说,朱允熥之“暴卒”是朱棣所为。
靖难之役前后,朱允熥没有死。所以,鲁智深只是痛打了周通而没有杀他。
尾声:周通之死隐伏在武松夜走蜈蚣岭的故事中蜈蚣岭,其实说的是大明王朝的两代“吴王”。“武松夜走蜈蚣岭”的故事,隐藏了靖难之役后朱标几个儿子的下场,其中,就有朱允熥是如何没的。
这段故事,我解读过多次,此处,简要地说说与周通相关的隐喻。
王道人强占蜈蚣岭张家坟庵,说的是朱元璋从张士诚手中夺占南京城,被封为吴国公,后来又自称吴王。坟庵,又暗喻懿文陵,也就是朱标的陵墓。靖难之役后,朱标第五子朱允熙与母亲吕氏一道,被赶到懿文陵守陵。永乐四年(1406年),一把大火烧毁了懿文陵,朱允熙被大火烧死,吕氏则逃得性命。这就是武松催促被王道人霸占的张氏“快走快走”,然后一把火烧了坟庵的缘故。
永乐四年是农历丙戌年,所以,武松火烧蜈蚣岭之后,在孔家庄被一只黄狗狂吠。
在杀飞天蜈蚣之前,武松先以一个道童祭刀。这个道童其实是大明王朝的另一个吴王,也就是本回答要讲的主人公周通(朱允熥)。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熥被封为吴王,岂不就是一只小蜈蚣吗?
鲁智深只打周通而没有杀他,施耐庵暗示朱棣对待朱标的后人并非黑衣宰相的主意,只是因为靖难之役而累及了朱允熥等人。
花和尚痛打小霸王,有诸多符码暗示了这段故事说的就是朱家的事。比如,刘太公“打麦场”安排婚宴。“打麦场”在王进等多处故事中出现,暗藏的是朱洪武出世与打麦场有关。
李忠在“打麦场”知道了花和尚的来历,下马相拜。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解读李忠的行礼:原来强人下拜,不说此二字,为军中不利,只唤做剪拂,此乃吉利的字样。这句话,恐怕是后来续书作者修订时所加,但却加错了地方。这句话结束后,原著中才说:李忠当下剪拂了起来。
剪拂,《水浒传》中应读作jiān bá,原本不是行礼的意思。李善注《文选·广绝交论》:“湔拔、剪拂,音义同也”。“剪拂”与 “湔拔”同音同义,“湔拔”是荐抜的意思,也就是推荐提拔官员之意。因而,施耐庵此处写的“剪拂”,绝不是下拜行礼,而是隐写的黑衣宰相“遇林而起”,也就是上文说到的道衍和尚毛遂自荐投奔燕王朱棣这件事。
桃花村与史家村、东京大相国寺、玄女庙等地一样,柳树特别多——柳是《水浒传》中大明王朝灭亡预言的一大符码。
所以,鲁智深痛打小霸王周通,隐写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事,道衍和尚只是替朱家策划了一场大火并,而没有直接动手杀掉朱家人。
《水浒传》中,施耐庵不断借鲁智深、武松替道衍和尚洗白,把这两个人物写得气象万千,这其中有什么样的玄机呢?
鲁智深为何只痛揍小霸王周通,杀了他的话岂不是更为民除害?
想象一下,一个新郎官欢天喜地地去接新娘,结果人没见着不说,洞房里还跳出一个浑身赤裸裸的陌生大汉把他打了一顿,这该是什么感觉?
这就是小霸王周通的出场方式,他是那个新郎官,而打他的那个正是鲁智深,理由就是周通“强抢民女”。
那么,以鲁智深疾恶如仇的性格,为何只是打了周通一顿,却不直接杀了他为民除害呢?这件事情的背后有猫腻。
周通的表现,不像“抢夺”压寨夫人的样子正常情况下,一个山寨的强盗头子下山抢个压寨夫人,应该是个什么场面?
一伙人呼啸而来,见到目标直接带回山寨,所有弟兄开个宴会庆祝一下,头领喝高兴了被送进洞房,这事儿基本上就结束了。至于说被抢回来的女子和她的家人等苦主的态度和诉求,谁会考虑这些呢?
但周通的这一次“抢夺”压寨夫人的方式有些特别,非但不粗鲁,反而处处为“老丈人”着想。
话说,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又大闹了五台山,被师父赶去东京相国寺落脚,途经桃花村时天色已晚,就去刘太公庄里借宿,恰好赶上周通当晚要来当新郎。
刘太公是这么和鲁智深诉苦的:
老汉只有这个小女,如今方得一十九岁,……(周通)来老汉庄上讨进奉,见了老汉女儿,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定礼,选着今夜好日,晚间来入赘老汉庄上。
周通来抢压寨夫人,考虑到刘太公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并没有将其强抢上山,而是明言要入赘刘家。非但如此,还留下了丰厚的聘礼,充分照顾了刘家的脸面。
这样一看,先不论“强抢”这种错误的婚姻方式,周通的行事似乎也没那么罪大恶极,这个强盗好像还有点“温柔”。
紧接着,鲁智深自告奋勇躲在了洞房里,想要会一会这个山大王,却发现周通来到刘家之后,行事的风格也并不蛮横。
初更时分,不仅周通盛装打扮,连这些小喽啰都有过一番修饰,一路吹吹打打地来到了刘太公庄前。如果不明个中缘由的话,似乎正常普通人家娶亲也就是这样的流程,周通并没有省检太多环节。
刘太公跪地迎接,周通连忙将其扶起,嘴上还说着老丈人怎么能跪女婿一类的话,见到庄上布置着花香灯烛,也还感谢着刘太公的用心,入洞房之前还不忘主动向其敬了一杯酒,礼数上还算周到。
到洞房门口一看,里面乌漆嘛黑没有点灯,周通第一反应就是明天送一桶上好的香油来给刘老汉,鲁智深在里面听了都差点忍不住笑。后来被鲁智深打了一拳之后,周通也没有向那个“弱女子”反击,甚至都没有骂人,只是喊着“甚么便打老公”。
周通的这个表现确实有点出乎了鲁智深的意料,所以即使身边有戒刀、禅杖,他也没有动用,只是将其赶走了而已。
但是,刘太公的反应却让鲁智深感觉不爽。
鲁智深性格细腻,发现受害者的表现有些不正常鲁智深虽然外表粗犷,但内心却比较细腻,在他从郑屠手中救助金翠莲父女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一项项的安排都非常有效,最后打死了郑屠还不忘喊着对方诈死迅速脱身,可见其并不是像李逵一般的莽汉。
鲁智深来到桃花村的时候,其实就对刘太公这个庄子有些不满了。
他一个出家人来到这里,并没有找小门小户的百姓强行借宿,而是找到了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庄子,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有条件的话都会收留出家人,以此积累功德。
但是,这个庄子里的人却非常蛮横,不但对鲁智深恶语相向,甚至还要将其捆绑起来,惹得他怒火大盛。这就说明这里的人其实也善良不到哪里去。
刘太公就是这个时候登场的,将鲁智深请了进去招待,还问和尚是否吃酒肉,这个细节其实有些耐人寻味。
鲁智深高大威猛,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其他庄户们躲避强盗,而刘太公正是强盗的目标,他在此时把鲁智深引进自己的家中,还主动挑起山大王强行入赘的话头,其目的就很值得怀疑了。
而当鲁智深主动替其解围,赶走了周通之后,刘太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感激,也不是因为周通逃走而替鲁智深担忧,而是上前直接抓住鲁智深,不让他离开。即使鲁智深反复说自己不走,刘太公依然放心不下。
很明显,刘太公是想要将鲁智深当替罪羊,交给山大王的。
没成想,杀回来为周通报仇的正是桃花寨的老大打虎将李忠,就是鲁智深救助金翠莲时一同喝酒的史进的师傅。
刘老汉见到双方相识,吓得战战兢兢,直到鲁智深让李忠放过刘老汉女儿,他才感到欢喜。
这一番表现在鲁智深眼里必然是极为减分的,他之后对于刘太公的态度也是非常冷淡,不仅仅是因为刘太公危难之时想要用他顶罪,更是因为刘太公之前的“诉苦”有些不尽不实。
从这件事情的始末来说,刘太公明显有算计鲁智深的行为,而据鲁智深的观察,周通也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所以鲁智深也就轻轻地教训他一顿的,阻止了这门亲事,并没有害其性命。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鲁智深为何只痛揍小霸王周通,杀了他的话岂不是更为民除害?
施耐庵生于元末时期,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年仅35岁就考中了进士。曾在杭州为官三年。
在此期间,他耳闻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十分反感,遂辞官返乡。恰逢张士诚率盐帮起义,在其几番邀请下,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加入了起义军,替农民军攻城夺地出谋划策。
哪知队伍日渐壮大后,张士诚居功自傲疏远部下,后来又与朝廷达成“招安”协议,被封为太尉。
施耐庵、鲁渊、刘亮等人心灰意冷,相继离开了起义军队伍……
张士诚被灭后,施耐庵隐姓埋名,创作了“江湖豪客传”(后改名“水浒传”)。
虽然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线展开,但它反映的是现实,讲述的是元末时期人民的水深火热,披露的是当朝腐朽,从而唤起人们的反抗意识。
书中的一字一句,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人物,作者都是用心良苦。里边映射、隐喻、讽刺的东西很多,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复推敲。
譬如书中第一节“洪太尉误放妖魔”;这个看似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很不着边际的洪太尉。其实他也干下了一件大事,放出了一百零八位魔君,拉开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序幕。
对比之下,元末时期,底层百姓因不堪压迫,在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的领导下,也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红巾起义”,同样拉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这里所讲的“洪太尉误放妖魔”,映射的正是元末时期的“红巾军起义”!
那么鲁智深呢?作者借助这个人物,又反映了哪些东西呢?
作者本人的缩影从某一方面来说,鲁智深就是施耐庵本人的缩影,因为他追求的东西,正是作者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据民间流传,施耐庵不仅是小说家,还是一名武艺高强、喜欢见义勇为的好汉。
譬如拳打郑屠,拳打周通,菜园斗泼皮等等……,鲁智深留下了许多的“见义勇为”经典事迹。
据民间流传,施耐庵曾帮助农夫夺回茶园,将一群恶霸打得落花流水;
又有一次,路遇一恶少调戏良家妇女,施耐庵不由分说,打得恶少跪地求饶。哪知恶少心中不服,找来七八个无赖到施耐庵的住所报复。
施耐庵不慌不忙找来一根绳索,绑在双腿上让他们用力拉,众人使出吃奶的劲,施耐庵纹丝不动。
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吓得众人跪地认输。
鲁智深菜园斗泼皮,就是根据作者的这段亲身经历改编的!
在汉人“低人一等”的元末时代中,作者也有着强烈的“见义勇为”欲望,希望维护人权的平等。鲁智深好打不平,其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自由平等的时代!
鲁智深:和尚界的耻辱!讽刺性极强的人物!鲁智深原本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军官,因小种经略相公麾下缺人,暂时被借调到渭州。
任职期间,鲁智深偶遇金翠莲被镇关西欺辱,虚钱实契、强媒硬葆实在可恨。鲁智深听后怒不可遏,决定出手帮助金翠莲父女,并教训镇关西一通。
哪知镇关西太不抗揍,仅三拳下去,一通嗝屁了!造成鲁智深背上了人命官司……
好在北宋时期奸臣当道、卖官鬻爵,和尚庙也与朝廷做起了买卖。
只要花大价钱购买一本度牒,前尘往事即可一笔勾销,人命官司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鲁智深在金翠莲的新相好帮助下,落发五台山做了和尚!官府也就不再过问他打死郑屠一事。
事实上,跟北宋末年一样,元朝的统治者也十分崇信佛教,特别是西藏的密宗佛教。
在元朝,同样有佛教度牒免罪的特权,和尚与朝廷“狼狈为奸”,以高价出售度牒牟取暴利。
因而也产生了大批的“僧侣地主”,最终苦的都是百姓。
不仅如此,元朝和尚也可以娶妻,平常“嚣张跋扈”,压榨百姓,甚至奸淫掳掠,臭名昭著。换而言之,和尚也是压榨底层贫苦的帮凶!
据元史记载,元朝有一条十分龌龊的律条:凡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皆要先与和尚同床,谓之“开红”!
且元朝后宫淫乱已是众所周知,和尚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宫嫔妃时常与和尚奸宿一处,许多刚进宫的佳丽,也要先陪和尚睡觉。
据《元史·哈麻传》记载:
西蕃僧人伽嶙真善演揲儿法,即房中术,秃鲁帖木儿将伽嶙真推荐给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元顺帝习而喜之,“乃诏以西天僧为司徒,西蕃僧为大元国师。其徒皆取良家女,或四人,或三人奉之,谓之供养。于是帝日从事于其法,广取女妇,惟淫戏是乐。又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亵狎,甚至男女裸处,……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所以,元朝时期,人们挤破脑袋都想去当和尚,许多富家子弟为了出家不惜变卖家产。
生在元末时期的施耐庵,对和尚没有什么好感,“水浒传”中的和尚都把这些东西反映了出来。
譬如裴如海、崔道成、邓龙、以及曾头市的和尚等等……
甚至五台山的和尚,也是我们前边说的“僧侣地主”,明码实价出售度牒,牟取暴利。
还有山下的那些街道、商铺,也尽是和尚的产业,连卖酒的货郎都怕被山上长老责怪!都要守他们定下的规矩!
五台山容不下鲁智深,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推给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呢,更加以卑劣的手段,把鲁智深骗到“龙潭虎穴”菜园做安保工作。
作者写鲁智深的一些事迹,既是在讽刺“宋朝和尚”,也是在讽刺这些“元朝和尚”……
鲁智深打碎的不仅仅是泥像,更是这个龌龊世道,这些个假“和尚”,这些个假“佛像”,假“慈悲”……
对于其他“和尚”而言,鲁智深是个异类。喝酒,吃肉,不礼佛,脾气还十分暴躁……;他们是看不起鲁智深的!认为他不配做和尚!
然而,在鲁智深眼里,同样也看不起这群人……,
打泥菩萨就是证明!
为何不杀周通?大师才是“真慈悲”!说起鲁智深,书中给他设定的是如“烈火”般的性格,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类型。
然而,纵观全书,鲁智深的“杀念”很重吗?恰恰相反!要说“杀念”,“天杀星”李逵首当其冲;其次要属与鲁智深性格相近的武松。
相比之下,武松“见义勇为”基本是一击毙命,不容分说,譬如那个道童,死的就十分冤枉。
鲁智深不同,外表凶神恶煞,内心慈悲为怀。任何时候,他都会事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害人性命。
拳打镇关西,起初也只是想教训一番,因为发生意外才打死了郑屠。
菜园斗泼皮,鲁智深明知这群人不学无术,但他更清楚,比起朝廷的那些奸臣,比起山上的那群和尚,这群泼皮并没有坏透。还有挽救的可能。
鲁智深反而与他们结交为了朋友。而这群人也十分义气,在鲁智深蒙难时也愿意舍身相救。
再比如董超、薛霸,小乙哥营救卢俊义时,不容分说当即将二人毙命。鲁智深救林冲时,嘴里虽说要杀,顶多也只是吓吓对方。
为何不杀周通?周通虽然“强媒硬葆”要娶刘太公的女儿做压寨夫人,但他并没有太为难刘太公家人。反而给足了聘礼,整整二十两金子。对老丈人家也算客客气气的。不到该死的地步!
鲁智深虽然没有杀周通,却也改变了周通,保护了这家人。尔后周通在桃花山多年,再未听说强抢民女,也始终未纳“压寨夫人”!
鲁智深只杀该杀之人,譬如崔道人,晚杀一会,又多害了几条人命;这样的人才该杀。
他虽然喜欢“见义勇为”,但常常会给那些偶然失足的人一次机会。
比起那些为了一尊烂泥像,几百人咬牙切齿、手持木棍要揍死鲁智深,这个才是真的“慈悲为怀”!
与其杀掉那些尚可挽救的“坏人”,不如尽力去改变他们。
想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单靠杀戮解决不了问题。
鲁智深:一个言行举止最不像和尚的“真佛”!最后的“杭州坐化”堪称该人物的点睛之笔。
鲁智深为何只痛揍小霸王周通,杀了他的话岂不是更为民除害?
那是因为周通根本就不算强抢民女,你见哪个土匪强抢民女会下娉礼来明媒正娶的吗?鲁智深也就是知道这点所以就教训一下周通呢!郑屠作的事可比周通过分多了,先是强骗金翠莲为妾,然后因为怕大老婆而逼金翠莲去卖唱来榨取金翠莲!这事基本天怒人怨了。周通这方面比郑屠强多了。所以郑屠被鲁智深打死了虽然是失手但是郑屠这事确实天怒人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