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
不少文章信誓旦旦地称,被认为世界上最漂亮军服的德国军装,是由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集体设计的。另一些文章则说,设计者是德国著名的服装品牌雨果·博士公司设计师。这两种说法都大错而特错,没有根据。
博士公司是德国军装的生产厂家不假,而且的确因为从纳粹政府接下不少订单,度过了公司的财务危机。战后,博士公司也因为使用集中营的童工和战俘,而受到审判、被罚巨款。但是,博士公司只是众多军服生产厂家之一,并没有参与设计纳粹军服。
说包豪斯设计学院多人共同设计了纳粹军装,更是无稽之谈。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于1919年,因秉持自由主义、现代主义、实验主义的设计理念,而成为德国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包豪斯设计最大的影响,是在建筑和家具领域。
早在纳粹掌权之前,包豪斯就成为“颓废艺术的总代表”,而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纳粹上台后,盖世太保视包豪斯为左派艺术的代表性机构,下台了限期关闭的命令。后经努力,包豪斯收到了重新招生教学的通知。
但此时,国内形势已大变,包豪斯于1933年4月,选择了主动结束自己的使命。学院的一些教职人员,有的去了苏联,有的迁往英国、美国、南美,因而把包豪斯主义带到了全世界。二战结束后,东德政府重开包豪斯设计学院。两德统一,包豪斯迁回原址。
不是包豪斯,不是博士设计的,那么,有最漂亮军服之称的德国军装,究竟是谁设计的呢?实际上,纳粹军服的设计者,名不见经传。他叫卡尔·季比奇,是一位从设计学校毕业的党卫军低级军官。但是,军服的源头,却在1925年成立的希特勒的私人卫队。
希特勒私人卫队的制服,借鉴了普鲁士国王龙骑兵卫队的着装,以传统的黑色为主。后来,希特勒私人卫队扩大为党卫军,制服也成了党卫军军装。由于此时纳粹尚未成为执政党,所以各地区党卫军的服装,从颜色到样式,都只是大致不离,尚未完全统一。
纳粹党获得政权后,希特勒授命卡尔·季比奇设计统一的党卫军制服。季比奇找来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党卫军制图员沃尔特·赫克,一起设计出了广为人知的党卫军军服。后来,季比奇还为纳粹设计了一系列腰带、枪套、肩章、邮票,以及瓷器制品。
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二战德国人的军服?好吧,咱的承认那会德国人的军服确实很漂亮,帅的都能整个鼻涕泡出来,还是那种能够嘚瑟炸了鼻涕泡的那种。您就算是颜值不咋地的家伙,套上去的话,这一家伙就显得挺拔帅气了不少。
好看!
回头瞅瞅小鬼子,那屁帘帽子唿扇唿扇扣脑袋上,像一漏勺,外加土黄色的着装,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据说德国人的军装是由希特勒亲手把关,在他的眼里,军装好不好看会直接影响他招兵的速度,所以他很上心。
其实要俺看,这就有点扯淡吧,毕竟军装的设计,到最后的定型,然后批准生产,希特勒不点头那个家伙敢塞给工厂加工?这是吃饭吃撑了,感觉这辈子不想再吃饭的节奏啊!
所以把关是绝对的,至于影响他的招兵速度,嗯,也许希特勒有那么点小心思吧,毕竟这方面的佐证很少的,至少俺是没有看到,也只能稍稍的猜测一二。
毕竟希特勒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画家,而且有一段时间他确实依靠画画养活了自己一段时间,审美方面还是有着不错的直觉。
没想到吧,希特勒居然相当画家,其实如果您再往前翻看他的个人履历,您就会惊奇的发现,希特勒这个家伙最早居然想去做牧师,只是家里头的老爹没答应。
牧师没有做成,想做画家,结果维也纳艺术学院两次把希特勒给关到了门外,无情的对希特勒摇了大脑壳,也许他们觉得希特勒在艺术方面没有啥天赋吧,之后希特勒拿着画笔要给自己画一条路出来,画着画着就跑去当兵了,跟着就开始祸祸全世界,弄了集中营,整了毒气室,变成了一个恶魔。
牧师和恶魔,这俩职业不存在约等于的情况吧,嗯,命运总是和大家伙开玩笑。
好吧,这扯的有点远了,咱接着聊二战德国衣服的事。
那么这衣服是谁设计的呢?比较流行的他有两说法。一个说是包豪斯设计学院整出来的,另一个说是雨果.博士设计公司整出来的。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靠谱,您可以丢到垃圾桶里头,然后塞到垃圾车上,让他远离您的视线。
首先咱看看这包豪斯设计学院,显然这是个设计学院,而且是一群左翼知识分子,外加艺术家卡在一战结束以后,聚拢到一块整出来的。
至于左翼是什么,有些小伙伴不理解,其实这里也不需要您理解,只要您知道纳粹这嘎达是右翼,额,不对,应该是极右翼。
好吧,这是一左一右的家伙,整岔气了吧,这包豪斯设计学院会给纳粹提供设计?这俩压根就是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整不到一块去的,事实上也是如此。
当纳粹成为德国的主流,希特勒玩命的晃动着战争这个把手的时候,包豪斯学院彻底的分裂了,一小撮留了下来,大部分全跑了,去苏联,去南美的这都有,一帮子核心人物一家伙就从欧洲蹦到了美国的土地上。
就这学校关闭了又开,这期间都不知道换了多少名字,直到上个世界九十年代,东西两德夸嚓一下合一块了,这才又开始叫包豪斯设计学院了。
你纳粹都把人家给关闭了,回头人家还给你设计军服,这是不是整岔气了,说不通啊!
第二种说法,那博士公司,这货是负责生产的,您翻他的历史档案,从二战德国手里头拿下不少的订单,为德国人生产军服。
这货为了压缩生产成本,使用集中营里头的战俘和童工来干活,结果二战后期得到了清算,一家伙罚了个掉底,都快哭了。
但说到根子上,他就是一个生产作坊,压根就谈不上什么设计的,毕竟这订单德国人也不是只给了他一家。
那么德国的军服都不是这俩设计,那是谁设计的呢?
咱先把这事放一边,先弄明白一件事,这就弄捋顺了。首先您翻看一下德国一战时期的军装,对,就那种脑袋顶一尖子头盔的那种军装,然后在瞅瞅二战时期的德国军装。
是不是有点相似啊!
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德国,中间蹲了一个魏玛共和国,这个时代的德国人被法国人逼的相当憋屈,天天蹲在耳边嚷嚷着要赔款,而且军队也被一再的压缩,变成了十万人。
所以这个时候的德国军服是比较简单的,很多一战的华丽装饰都被摘掉扔到了垃圾桶里泡着了,款式也没咋变动。
毕竟这个时间点上的德国人,那是被欧洲这嘎达的邻居嫌弃的不要不要的,你整的那么嘚瑟,这不仅花钱,还惹眼不是,德国人已经一脑壳包了,就不愿意再嘚瑟了,军人的地位也被下降了不少,您就更加别说衣服了。
跟着大家伙就知道了,希特勒上台了,这手就伸向了德国军队,一改过去那种状态,拔高军队的形象,所以一直在魏玛共和国使用的军装就被丢掉了,他们就急需一种符合普鲁士那种款式的军装,他这么改您可以说是恢复精神,也可以说是恢复象征啥的。
总之是勾起德国人对一战,甚至普鲁士的一个认同干。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之前的军装做对比,进行修改。
这家伙好,华丽就成了标准,水平贴带就给整了四个,纽扣也减少到五个。
当然为了迎合现代化的战争需要,这下摆咔嚓一下给整短了。
如果您把一战,魏玛共和国,以及二战德国人的军服,排到一块就会发现,这家伙基本上就差不多,只是一些个图案啥的变成了纳粹喜欢的标志而已。
除此之外就是军官的衣服收腰收的狠了点,也贴身了许多。
那么这衣服究竟是谁设计的呢?是一个叫卡尔.季比奇设计的,这人名声不显,本来就是一个设计学校毕业在党卫军担任一般职务的军官而已。
因为当时希特勒上台之前,整了个党卫军,其实也就是他的私人卫队,为了整的像那么回事,就先整了一套党卫军制服,就是这人出手的。
这款服装是以黑色打底,那是因为过去普鲁士国王龙骑兵卫队就是这色,然后依据一战,魏玛共和国的传统制服为模板,这党卫军的制服就新鲜出炉了。
后来希特勒拿到了德国权利之后,这就开始推行国防军的军装,他直接就把党卫军那样式改了改,这色就不能有黑色的了,于是就出现了咱看到的德国军装了。
他是这么个历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
二战时期的德军军服在中外很多人士看来,可谓独树一帜,很多人赞叹这一体系的军服设计美观。更有人言之确凿,是某几个名家设计的,那么我们先不妨对二战德军军服的样式进行解析。
二战德军军服元素二战德军军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陆军军服,陆军军服上吸引人眼球的元素无非是帽徽、鹰徽、领章和肩章。
德军的帽徽是黑-白-红三色同心圆,寓意是国旗上的三种颜色,外侧用橡树叶花环装饰。
德军的领章依照军衔等级各不相同,将军和元帅是矢车菊图案,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的领章都是罗马柱图案。
二战德军帽徽和领章样式
1 将军与元帅领章 2 校官领章 3尉官领章 4 士官和士兵领章
德军的肩章样式也是按照军衔来划分。
元帅是金色双节绳交叉编织绳底板,上面缀有两根交叉的元帅权杖。
将军是金色双节绳交叉编织绳底板,按照军衔高低缀有3-0颗四芒星。
校官是银色的双节绳交叉编织绳底板,按照军衔高低缀有2-0颗四芒星。
尉官是银色的编织绳底板,按照军衔高低缀有2-0颗四芒星。
士官和士兵的肩章是纯色底板,外侧用兵种色的牙线装饰,通过肩章和臂章的组合区分军衔。
二战德军的肩章样式
1 元帅肩章 2 将军肩章 3 校官肩章 4 尉官肩章 5 士官肩章 6 士兵肩章
象征意义掌握了德军军服的这些元素之后,不妨来看看这些设计元素的含义。
同心圆:国旗上的三色组成同心圆,代表国家。英国、法国以及一些英联邦国家的机徽也是这种样式。
橡树叶:橡树木质坚硬,所以欧洲许多国家都将橡树看作坚强勇敢的象征,认为是雷神托尔之树。德国的国树是橡树。
罗马柱:罗马柱实际尚源于古希腊的建筑样式,后来被古罗马继承,从而一直传承下去。欧洲各国一致认为罗马柱就是人体美的象征。
矢车菊象征忠诚
另外,铁十字早在1813年,就是现代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军队的勋章样式。
所以,除了鹰徽之外,这些军服视觉元素和纳粹没有关系。
那么,是不是第三帝国的军队将这些军服设计元素结合起来的呢?
魏玛国防军军服样式我们把时间往前推,追溯到1933年纳粹上台之前的军服样式。一战结束后到1933年,德国政府被称为魏玛政权,军队一般被称为魏玛国防军。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魏玛国防军将军、军官和士兵的军服。
魏玛国防军将军和校官的军服照片如下:
士兵的军服如下:
请大家分辨一下,除了军帽和军服右胸上没有纳粹鹰徽之外,帽徽是同心圆样式,军官和士兵的肩章分别是编织绳底板和纯色底板,领章按照军衔的不同,同样是矢车菊图案和罗马柱图案。
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一战德军军服元素那么这种军服样式是魏玛共和国时代创造的吗?我们再向前追溯,追溯到一战,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的军队,审视一下帝国时期的将军、军官和士兵的军服。
如下,从左到右,分别是将军、军官和士兵的制服。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的是,同心圆帽徽、编织绳底板和纯色底板样式的肩章,还有矢车菊,罗马柱图案这些元素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通过比对魏玛国防军军服和一战德军军服,我们不难发现,德军军服上的元素,除了纳粹标志之外,早已出现了,二战德军军服,无非是沿着历史上德军军服的风格,继续发展而来的样式。
名家设计?国内外曾有流行的说法,说德军军服是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但是如果大家看到本文的前几个段落,应该很清楚,留给设计师发挥的余地,不多了。
一种说法是:HUGO BOSS(雨果博思,但是按照德语发音,应该是胡戈·博斯才对)设计了纳粹德军军服。
胡戈·博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遇到生意上的困难,确实因为得到德国军方的订单才渡过难关,但是据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权威媒体的报道,雨果博思公司的致歉声明的内容是:二战期间,胡戈·博斯曾追随纳粹,他们使用了180名战俘生产德军和党卫队制服,因为战俘非自愿劳动,且没能得到人道的待遇,向公众致歉。只是说生产,没有提及设计事宜。所以,笔者认为二战德军军服不是胡戈·博斯设计的。
胡戈·博斯
还有一种说法指向了包豪斯。包豪斯是德国的一所大学,强项是建筑设计领域。恐怕难以想象纳粹居然让一所擅长建筑设计的大学来设计军服。
更何况,纳粹很不喜欢包豪斯的设计观念,其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担心自己被纳粹政权逮捕,1934年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德国,到美国去了。
所以,笔者认为这更是误传,谣言的源头可能是一些观众看了架空历史剧《高堡奇人》,其中的很多场景模仿了包豪斯风格的设计,让一些人“脑补”包豪斯设计了二战德军军服的观点。实际上,《高堡奇人》很多布景不过是照搬二十世纪50-60年代的一些较为前卫的设计而已,只不过其中有些风格早已不流行,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那么二战德军的军服到底是谁设计的呢?
笔者的看法是,依然是德军自己的军需部门在已有的样式上进行调整修改。至于一些体现纳粹标志的军服元素,党卫队区队长(相当于准将)卡尔·迪比奇最有可能。此人在学校中学习的就是艺术专业,后来主持设计了党卫队的M32制服,还有党卫队的很多配饰,比如徽章、佩剑、戒指等等。党卫队领袖希姆莱很信任他,任命他为艺术和设计顾问。
卡尔·迪比奇
正如笔者所说,德国军服的视觉元素从帝国时期一路传承而来,留给设计师发挥的余地并不多。笔者认为给人眼前一亮的原因主要是:
德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国家,能够量体裁衣,生产出合体衣服的水平和普及程度较高。这样缝制的衣服,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衣服平整,挺拔,能够突出穿着者的好身材,或者塑造出好身材的形象。
德国军服的元素和美英苏等其它国家截然不同,别具一格的风格,加上二战早期的战绩,给人别样的感觉。
最后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量体裁衣的高水平裁缝稀少,且价格使得一般人难以承受,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定制服装的意义所在。更何况,为了经济实惠起见,很多人在选购服装的时候,喜欢选购大一码——防止缩水,方便套冬装。这个观念甚至蔓延到军服制服的设计和生产上,造成上述两点给人在视觉方面的冲击,更加强烈。
阅读更多军事精彩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840条历史。
其实德国军装是很复杂的,萨沙只能简单说说。
德国国防军的制服,同党卫队是不同的。
而国防军中海陆空军制服,也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德国国防军军服并不是全新设计的,而是传承一战德军军服,甚至更早的普鲁士军服的特点,逐步改良而来。
一战德军投降以后,魏玛政府时期的10万规模德军,穿着的是M19式军服。
这套军服保留了普鲁士军服的一些特点,但同一战德军军服还是有一定区别,以区别两支军队。
这种军服的特点是,士兵和军官的军服样式比较接近,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军服采用以往没有的4口袋设计,还有传统的8颗纽扣式样。
这个军服同二战德国国防军的军服,其实已经比较接近。
这套军服到1930年有过小规模的改良,但总体样式不变。
到了1934年纳粹上台以后,德军推出了M34制服,分为常服和礼服。
它的式样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开始佩戴鹰徽,而且衣领是绿色。
稍后的M36制服仍然改变很小,继续采用绿色衣领,但军官增添了绿色袖筒,而且四个口袋中的下面两个,变为实用化的大口袋。
1940年的M40军服取消了绿色袖筒和衣领,德军军服上不再有绿色。
到了1942年,根据战争的要求,推出了M42军服,主要特点就是变为开领设计,更为实用。
上面扯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国防军的军服,在长达20年时间内,都是小幅度的改进。
所以,我们很难说谁是真正的设计者,因为参与改进的人很多。
比如我们知道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也就是改进者之一。
只是无论如何改进,德军军服总是强调一点,就是美观。
除了普鲁士军人的传统以外,希特勒认为军服比较漂亮,才会吸引年轻人来参军。
希特勒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同很多小伙伴看到穿着绣花制服的奥地利军官,觉得特别英武、奢华,立即喜欢上军人的职业。
我们再看看党卫军制服。
党卫军制服和国防军是不一样的。
党卫军源自于纳粹的私人武装冲锋队,这和德国国防军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希特勒为了提高纳粹党的号召力,希望设计更为美观的军服。
于是,纳粹艺术家卡尔·迪比奇,在1932年设计了著名的党卫军M32制服。
卡尔·迪比奇当时只有33岁,是慕尼黑艺术学院毕业的艺术家。
迪比奇17岁参加了一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他的思维同希特勒很接近,早在20年代就加入纳粹党,党员编号为1436号,是元老级人员。
战后,迪比奇成为一个画家和服装设计师,他非常有才华。
1932年希姆莱才寻求党卫军制服的设计者,就委托迪比奇负责。
迪比奇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在赫克等人帮助下完成了设计,具体生产者为博斯公司。
很多人认为博斯公司是设计者,这是不对的,他们当时并没有设计能力,只是一家濒于破产的小服装厂。
迪比奇是个艺术家,二战期间也只是设计艺术品,包括党卫队专用的佩剑、戒指、腰带、文件夹封面及多种徽章标志,并没有上过战场,也谈不上有什么暴行。
所以,战后他也没有被审判,活到80年代才以80多岁善终。
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
无意中刷到了这个老问题,二战德军制服是谁设计的?看了看前面的答案,有说是雨果·波士设计的,有说是包豪斯学院设计的,还有说是希特勒设计的,这些答案都不对。
二战德国军服分为国防军与党卫军两个系统,他们的军服演变不一样,先说国防军。
一战时期德国军服,二战德军制服就是传承于这款样式。
德国在一战时期对军服做过一次重大调整,在军服颜色上用原野灰替代了普鲁士蓝,军服的款式与军衔也做了改变,二战德国的军服基本上就是继承了德国在一战时期的样式,只不过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做了调整,增加强化了纳粹的标志,比如右胸、军帽上增加了鹰徽、取消了军官的红色帽墙、钢盔样式略微改款等等,但国防军制服的样式,均脱胎自第二帝国军服,它本身就是德国军队的历史传承,与什么包豪斯、波士等没有关系。如果你要追问一战德国军服又是谁设计的,那我也不知道了。
二战德国国防军制服,与一战时期的军服非常相似。
再说党卫队,党卫队在1932年之前一直使用冲锋队的褐色制服,只是帽徽与冲锋队有差异,1932年,党卫队换发了一套全新的黑色制服,这就是历史上的M32,这套制服是德国著名的设计师、希姆莱的私人艺术顾问、党卫队一级突击大队长卡尔·迪比奇教授设计的,而不是某些人说的雨果·波士或希特勒,只不过这套黑制服最终经过希特勒审核倒是肯定的。
卡尔·迪比奇教授。
M32制服的生产订单被当时开服装厂的小老板雨果·波士拿到了,所以他成为党卫队制服的制造商,由于M32特殊的视觉效果无疑是为他做了活广告,后来波士又陆续接到了来自国防军及其他机构的大量订单,使得这家公司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了一个知名品牌,但是要知道,雨果·波士仅仅是德国军服的生产商,他与国防军及党卫队制服的设计没有任何关系。
党卫队黑制服M32
1936年,党卫队又一次换装,采用类似于国防军的原野灰制服替换了黑色M32,这次换装的设计就完全模仿了国防军,因此也就谈不上是由谁设计的问题。
党卫队M36灰制服礼服大衣。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二战德国军服的设计出自何处了吧?以后再看到有人说是雨果·波士设计的时候,请善意的提醒他一下,别再让人家雨果老板背锅了。
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我写作二战德国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客观讲历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请点开我的用户名,在“文章”栏目里查看。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
看起来帅的都是礼服
扯淡清楚二战德军军装设计问题之前,咱们似乎先得明确一个概念,那些我们看起来很帅的德棍大多数穿的是礼服,并非作战时穿的衣服。那些礼服是从中世纪一脉传承,慢慢发展出来的,并非由某个人独立设计出来。
1940年以前德国军队中一直有种特殊的衣服叫Waffenrock,吐槽机没法准确翻译它的具体意思,大致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束腰制服。最初是中世纪的骑士们套在盔甲的外面,用来装13的,大体是下面这个造型。
因为是用来装13,所以这些束腰外衣通常采用昂贵的丝绸制作,还要刺绣上华丽的图案和家族徽章,极尽奢华之能,通常在极其露脸的时候才拿出来套上,时间长慢慢演变成为一种礼服。
1843年开始普鲁士定义了它的名称和样式,从此在德国军事贵族中,Waffenrock一直作为礼服出现,连结婚时都会穿出来。它的大体样式基本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充其量就是更改点细节。下面这张腓特烈二世在18世纪的画像已经是风骚的小开领了。
明确了以上概念后,咱们就应该知道二战德国军官那些笔挺的制服其实大部分都是Waffenrock,虽然纳粹在1940年禁掉这种称呼,但还是有很多传统军人宁可借一套也得穿上拍照。
我们就拿国防军陆军为例做个比较,他们有一套很帅的M37制服,那就是典型的礼服,它的定义是军官可以随意购买的“装饰性”制服,穿起来极其笔挺。但在博物馆里保存的隆美尔作战用非洲军团制服则完全不同,显得很松垮,咱们可以看一下对比图:
设计师问题其实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吐槽机没有)都会知道,士兵的军装不可能只有一套的,它会根据作战区域分成不同种类,陆海空各兵种之间也完全不通用。故此这些制服不可能由同一个人设计,元首设计制服的梗可以休矣。
比如当时德国国防军陆军会分野战制服、冬季制服和热带制服,其中野战制服光上衣又分M36、M41、M42、M43和M44等几个版本,其中M44版的质量自然最差。要命的是他们的裤子也是分好几个版本的,前线的士兵经常衣服裤子不同版本混搭,美感有限。
如此多的版本让吐槽机找设计师确实有点为难人,我只能说德国国防军绝大部分制服是由Hugo Boss提供,但具体设计参考了不同军种的专业建议。而且大多数一线士兵的衣服并不帅,质量也很感人。
目前唯一能确定设计师的反而是党卫军制服,他们的经典黑色制服是由卡尔·迪比奇在1932年设计,为了防寒他们还配套了纯黑色羊毛大衣。然而这套经典制服实际上仅仅配发了不足三年,就被其他设计所取代。
被取代的原因很简单,迪比奇那厮设计的确实很帅,但代价是很烧钱,战争期间武装党卫军组建的乱七八糟,哪找那么多钱给他们霍霍?故此真正在战争期间党卫军的制服其实是灰色的,大体是下面这个样子。
大致也就这些吧,欢迎大家吐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