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牛蒡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比国内高很多?
牛蒡,菊科植物,和蒲公英类似,植株可以长到两米多。有着毛刺刺的花和紫红色或白色的茎杆。
牛蒡是日本人民非常喜欢的一道常见家常菜。它的名字写作ごぼう,发音大致是“锅饱”。
要不你读作狗宝也可以,日语的这个发音据说是古代传过去的中国吴音,“狗”音是“牛”的意思。
巧合的是,东北地区的桔梗也会被称为狗宝。可能是因为二者在过去都是挖来吃根的野菜,在大家看来都差不多。具体这二者有什么关系,还需要调查。
大明李神医的《本草纲目》认为牛蒡是一种邪恶的植物,因为其“实状恶而多刺钩”。
不过,瑞士发明家因为发现自己的狗被牛蒡种子粘住,发明了魔术贴。
还是回到吃上面来,李神医的《本草纲目》这样写——“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宜罕食之。”
翻译下就是——我大明认为牛蒡是个古人很喜欢吃的东西,但我大明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菜多的要命,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吃这玩意儿了。
我们今天吃到的牛蒡,经过了优良选育,口感和质地已经比过去改良了太多。实际在啤酒花被下到酒液中之前,牛蒡担任了调味剂的作用,欧洲人也想不出啥特殊的吃法消化这种很苦的食物。
其实早期的牛蒡就是中药,日本人看见中国人对牛蒡的药用价值这么看好,便也随着中医的传入而扩散开来。
早在平安时期,日本人就已经开始将牛蒡当做高端菜肴。鸟羽天皇有道御膳,名叫“干物五杯”,其中就用了牛蒡。没准安倍晴明也吃过哦。
藤原秀乡讨伐平将门时,在成田山新胜寺祈祷,在随后的宴会上也使用了一颗重达3.75公斤,长约1米的粗大牛蒡。后来估计是秀乡吃顺了嘴,将其列为贡品。如今这种牛蒡在千叶县的大浦地区种植,也被称为大浦牛蒡。
如今日本的牛蒡早已和它们的中药祖先不同,除了粗短系的大浦牛蒡,还有长根系的“渡边早生”、“山田早生”等。
一般长根系的多用作腌渍、熬汤,炒菜。而短根系的因为比较肥厚,多用作塞肉料理。
除了吃根,还有一种叫“越前白茎”的品种,巨大厚实的叶柄被拿来食用。和通常紫色的同类不同,它顾名思义,茎杆是白色的。这也是江户时代就被培植的食材,足见日本人对牛蒡的喜爱。
江户时代还流传下一道菜,名为“柳川锅”,其实就是泥鳅和牛蒡做成的炖锅。也可以用牛肉代替泥鳅,吃法简单,越煮越香。
其实日本牛蒡大部分的吃法类似我们的凉拌土豆丝,也是一样的切丝,一样的泡水,最后焯水,拌上醋和酱油,讲究点的,再来点芝麻和米酒。
要不,还有日本的国民菜——天妇罗,本着万物都可炸的理念,牛蒡也不特殊。
日本人国民做菜第二招——万物可为卷。用猪肉或者鱼片裹上牛蒡,煮或炸,抹上特制的甜味调料,就是牛蒡卷。
实在不行还有第三招——万物皆可泡。牛蒡茶也是个好东西。
日本人是如此喜爱牛蒡,以至于还发生了一件悲催的事。
相传东京俘虏收容所曾经在战争年代,为了给俘虏改善伙食,因此下发了不少他们认为美味的牛蒡,结果盟军俘虏对这些又苦又土腥味的食品极度厌恶,战后清算,“给俘虏吃树根”,成为日军虐囚的罪状。各位看官觉得小鬼子这是冤还是活该呢?
其实这就与许多中国人热爱的食材一样,小白菜、菜苔、儿菜、芥菜、雪里蕻等等,也没见世界上其它哪里在大吃大嚼,这些都是独有的,深入国民性格习惯里的东西了。
为什么牛蒡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比国内高很多?
为什么牛蒡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比国内高很多?
根据日本饮食专家宫崎正胜的分析,他指出牛蒡是从欧洲到西伯利亚、中国北部一带自然生长的植物,但现在无论是在中国又或是欧洲都甚少人吃,原因是涩味强烈,令人望而却步,一般只会作药材用而已。
为什么牛蒡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比国内高很多?
因为,日本的蔬菜很贵。牛蒡,是日本自产的有限的几类蔬菜之一。在战争年代,牛蒡是日本人非常宝贵的食材。牛蒡是植物的根茎,所以,相对绿叶蔬菜来说,产量比较高,也有产量的保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