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想表达什么?

贾府中秋夜宴。

可以说《红楼梦》中,贾母率众子孙举行的那一场中秋夜宴是荣国府最后的昌盛与繁华。但最令人惊悚的是中秋夜宴的前夜《红楼梦》第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中秋前夜,宁国府贾珍率众,先行家宴上,从祠堂墙下传过来一声莫名叹惜,却查无人影。每次读起都令我毛骨悚然,不寒而栗。那叹息无论发自鬼神,还是人为都代表着贾家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红楼梦》到了75回,贾家已显露出了一副无法挽回的残败景象,然而就在这一片愁云惨淡之中贾家这些不肖子孙依然风花雪月,当然不会放过中秋这样的大节。

中秋节头天,贾珍便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备了一大桌果品菜肴,珍馐美味不可胜数,在荟芳园丛林堂中展开孔雀屏,褥设芙蓉,带领妻妾,先饭后酒,风清月朗,上下如银,开怀赏月作乐,中秋大宴这就已经开始了!

酒过三巡,贾珍有了几分醉意,愈发高兴,便命人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华唱曲。喉清嗓嫩,着实令人魂飞魄醉,唱罢一曲又一曲。将至三更十分,贾珍已有八分醉,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大声长叹。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前更觉凉气飒飒起来;月色更加惨淡,天空也不如之前明朗。众妇人都不觉毛发倒竖,贾珍酒也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的住些,心里也非常疑畏,瞬间,没了兴致,勉强又坐一会儿,就归房安歇去了。

次日一早,便是正月十五了,贾珍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细查祠内,并无怪异之迹。

《红楼梦》开篇便以神话传说开始,其书中很多怪异传神的说法。但是,如果你细心地看《红楼梦》第五回,你会瞬间醍醐灌顶。中秋夜的这一声叹息,也许是作者引响第五回埋下的那个伏笔。此段与警幻仙子接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做了前后呼应。我认为那一声叹息是宁国公当年某一日下忧心叹息子孙未来不争气时发出的长叹,不过被作者借用而已。

那叹息是只有家族开拓者才有的忧患意识,贾府盛极必衰,是必然结果,自古盛衰周而复始。但那一声叹息却跨过岁月的时空,被贾家不肖子孙听到,但可悲的是,并没有警醒醉生梦死的贾家后代。

一声叹息希望惊醒的何止是贾家子孙,它希望惊醒的是世间无数沉沦之人。

《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想表达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其实是有深意的。

我们看看原文:

中秋,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上下如银。贾珍因要行令,尤氏便叫佩凤等四个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划拳,饮了一回。贾珍有了几分酒,益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那天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

一般认为,这是祠堂里面宁国公和荣国公英魂的叹息。

叹息的内容也很简单,子孙不肖,家族灾难就在眼前,他们却还茫然不止。

贾家之所以败了,同宁国府的关系最大。

我们可以看到,宁国公、荣国公不能能力超人,还是九死一生,豁出性命,才为子孙创造了很大的家业。

张道士曾经说,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贾宝玉酷似爷爷贾代善。可见,贾代善也是一个英俊风流的杰出人物。

儿子如此,贾代善的父亲荣国公贾源,伯父宁国公贾演恐怕也是人中龙凤,光是外表就很了不起啦。

再看,贾演和贾源创下这份家业,可是用命拼来的。

我们通过别人说焦大,可以知道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看看,贾演光是参加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三四回之多。

至少一次贾演所在军队被敌人歼灭,自己躺在死人堆里面奄奄一息,被焦大营救。

当时不谈世袭的官爵,宁国府每年现银收入就有至少10万两,还有大量的其他收入。

这些收入都是固定的,子孙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坐享其成。

祖先这么辛苦危子孙创造诺大的家业,然而子孙却连最基本的规规矩矩守家业也做不到。

以宁国府贾珍为例,和儿媳秦可卿通奸,搞得满城风雨,最终儿媳自杀。

贾珍同两个小姨子通奸,却不愿意娶她们,只是单纯的玩女人,品质恶劣。

另外,贾珍还在父亲热孝之中,因难耐寂寞,竟带领儿子和一群侄子,以练习射箭为名聚赌嫖娼,无所不为。

总之,贾珍基本没有做什么好事,腐败堕落。

其实,尤三姐自杀,同贾珍也就很大关系。贾珍很可能同尤三姐有过肉体关系,因此柳湘莲不愿意戴绿帽,直接悔婚,导致尤三姐自杀。

此事后,贾珍应该畏惧名声不好,竟然不将死人之事报官,而是私下掩埋,这在当年是一种犯罪行为。

他也不会教育孩子,贾蓉也是荒唐之人,成人以后也是不学无术,靠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五品登基,仅此而已。

宁国府万贯家财,经过贾珍、贾蓉折腾,恐怕很快也就完蛋了。

就是因为贾珍招摇过度,有了很多敌人,口碑非常坏,最终传到皇上耳朵里,新账老账一起算。

子孙如此胡来,家族的危机就在眼前,而贾珍一伙却仍然骄奢淫逸,搂着小老婆,吃酒听曲子,欢乐无边,也难怪祖先感叹了。

《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想表达什么?

乃公府开始衰败之兆。

《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想表达什么?

中秋节时,贾珍正同自己的姬妾在一次饮酒赏月,正当贾珍半醉不醉时,祠堂里突然传来了一声叹息,而随后阴云和微风的渲染,更衬托出了这一恐怖的画面;也因此,贾珍吓的直冒冷汗!连忙结束了欢乐,回房睡觉了。

【一】这一段文字,无疑包含着神话的色彩,其作用,也无法是为贾府大厦倾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其次这样的预示,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的。

比如,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在这个梦里,便第一次点出了贾府繁荣百年最终大厦倾得结局;从这一点来说,王熙凤是贾府里第一个预感到贾府日后命运的人。

而第二个人,是贾母,清虚观打焦时,贾珍点了三出戏,而第三处戏的名字,便是《斩蛇记》;贾母听了,落寞的心情,油然而生,似乎也预感到了贾府末日的到来。

第三个人,是贾政,中秋节时,众人都做了灯谜,贾政在看到那些海灯、风筝、鞭炮这样不详的谜底时,很是不安,似乎预感到了贾府末日的到来。

如果从这些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贾珍中秋节时,听到的这声叹息,其本质同前面三个人的意思是一样的;曹公从荣国府到宁国府,从贾母、贾政,到贾珍,让贾府的主子们一个个提前预感到贾府的末日,这一份凄凉之感,让人不自觉的跟着叹息起来。

【二】而贾珍听到的这一声叹息,从贾府的祠堂传出,似乎更像是宁荣二公的叹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我们从警幻仙子之口,似乎得知了警幻仙子之所以要开导贾宝玉,是因为宁荣二公将贾宝玉视为了拯救贾府的唯一希望;所以,他们希望警幻仙子能够开导贾宝玉,让他追求功名,只是,贾宝玉最终并没有成为如宁荣二公期待的那样。贾府也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一声叹息,似乎不仅是宁荣二公对贾珍这样不争气的子孙的叹息;也是他们对贾宝玉未能拯救贾府的叹息。

在《红楼梦》,其实存在许多神秘的神话情节,比如贾宝玉遇到了警幻仙子;秦钟死时出现的判官等,而贾珍听到的这一声叹息,便同这些是类似的,符合曹公写作的风格。

《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想表达什么?

《红楼梦》76回,中秋前夜,贾珍酒足饭饱以后,让姬妾吹箫唱曲,赏月作乐。在夜近三更时,却发生了让人毛发皆竖之事:

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诧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隔扇开合之声。

《红楼梦》中无一闲笔。作者在这里写的神神秘秘,自然不是纯粹为了表达红尘世界里一阵风吹,一声叹息。而有更深含意在。

《红楼梦》以神话开始,也应以神话结束,其中也穿插了神仙鬼怪故事,本来便不突兀,第五回的宝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魇魔法姊弟逢五鬼,通灵玉姊弟遇双仙”等。而这发生在团圆之夜的宗祠附近叹息也在情理之中。

早在《红楼梦》开篇第五回,贾氏祖先荣国公和宁国公就已经预料到贾府建府百年,已走下坡路了,并想法设法想要延缓贾府衰败的进程,可是,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无法阻遏贾府衰败的车轮。子孙的骄奢淫逸,不求上进,更是加进了衰败的进程。

秦可卿丧事的越制,在贾蓉怂恿下,贾琏国孝家孝期间偷娶尤二姐,王熙凤的高利盘剥,贾珍聚众设赌,并且养妓养倌,都为以后的败落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可是这些不肖子孙不仅不知防患于未然,反而贪欢取乐,而不知大祸将至。这让那祠堂中的祖先如何安心!

因而,在这中秋佳节,团圆之际,贾府祖先借助风声,再次出手,想借此警醒贾氏宗族族长贾珍,想让他反思吧。可惜,命该如此,祖先再如何庇佑,都难阻止历史的车轮。

《红楼梦》中有一段写到“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想表达什么?

谢邀回答。

贾府中秋夜宴,祠堂突然传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是贾府祖先魂灵在感叹繁盛的贾府从此走向没落。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贾家数代安享富贵,且因賈元春入宫受封妃嫔把贾府推到了繁华的鼎盛时期,又因賈元春离世,贾府被抄家而走向衰退。

这个中秋夜就是一个分水岭,也是贾母在人世度过的最后中秋佳节,随着贾母的离世,贾府逐渐走向衰败,中秋夜的繁华和富贵如昙花一现般只能留在后人的记忆里。

至此,贾府人口逐渐凋零,亡的亡,嫁的嫁,七零八落,如宴散鸟投林,落得白茫茫的世界真干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