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轮式主战坦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704条回答。

原因很简单。

第一,轮式车辆的载重不够。

目前现役的大型轮式突击炮,一般在20吨左右,比如解放军的11式8轮突击炮。

日本13式八轮轮式突击炮,可以达到26吨。

西方目前的技术,8轮最大可以达到约30吨,也就仅此而已。

而目前最轻的主战坦克T-90,也有46吨的重量,解放军99式为52吨。

那么,30吨的重量显然不满足现役主战坦克的要求。

而即便如此,26吨的日本13式突击炮长8.5米,解放军的20吨11式也有8米。

而52吨99式长度仅有7.3米。

如果轮式突击炮还需要增加载重量,肯定要变为10轮。那么,车体长度可能要长达10米以上,比主战坦克长近3米。

这么大的轮式车辆,不要说越野性能,就算在公路上驾驶也是受到很多限制的。

一些路口,它根本就无法转弯通过。

况且,即便如此,10轮突击炮最多也就是30多吨的重量而已,仅为履带式主战坦克一半而已。

第二,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有限。

现代轻型和中型的轮式车辆,越野性能已经有极大提高。

但是,重型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仍然低下,同履带式车辆是不能相比的。

意大利的半人马轮式突击炮曾经在伊拉克戈壁作战,情况还不错。

但是,在波兰演戏的时候,半人马就陷入森林附近的烂泥中,步履蹒跚,有时候还需要工程车拖曳。

坦克不是导弹发射车或者自行火炮,是要赶赴最前线作战的,需要通过任何复杂地形。

而轮式车辆即便做了主战坦克,它无法在复杂地形越野作战,岂不是等于0?

第三,轮式车辆的固有缺陷。

二战期间,德军发现苏联的轮式装甲车,只需要对准轮子打几枪,就可以将他打瘫。

今天的轮式技术有很大时进步,即便轮胎中弹也可以行驶几十公里,到安全区域进行维修。

但是,轮子仍然是非常大的弱点。

对付普通的主战坦克,一般需要至少反坦克火箭筒、无坐力炮等反坦克武器。

对付轮式车辆,只需要让狙击枪射击轮胎即可,就可以迫使车辆返回后方维修。

为什么没有轮式主战坦克?

有!

看炮口,这种带炮口制退器的,叫突击炮。底盘带轮子的,就是轮式突击炮。属于自行火炮一类。炮口制退器会影响精度,尤其是发射穿甲弹,打得不是特别准。虽然有时候也叫反坦克炮,但非常勉强。这种炮还是适合发射能爆炸的榴弹,用来炸步兵,摧毁据点、工事比较合适。一炮炸一片。打点状的坦克不擅长。

而且这种炮需要停下来射击。

轮式坦克歼击车。最典型的特征是炮口没有制退器,打得就准一些。适合发射穿甲弹,打击坦克,精确打击点目标。

但和突击炮一样,也得停下来射击。

这是轮式坦克,日本的13式。

看着和坦克歼击车很像,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能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动对动、猎歼模式。它自己是运动的,目标也是运动的,然后能精确地打击目标。这是现代坦克最典型的特征。

其他的步兵战车、装甲车、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突击炮,都没这个能力。

主炮没有炮口制退器,适合发射穿甲弹,能精确打击点目标。加上猎歼模式,这是最标准的坦克。

装甲是薄还是厚,是轮式还是履带,不是硬指标。轻型坦克、轮式坦克,都完全成立。

只要这辆战车能动对动,用主炮发射穿甲弹打对方的坦克,它就是坦克。不能动对动、带炮口制退器,不是坦克。

很像坦克,120滑膛炮威力巨大,履带底盘、带炮塔。但它不能动对动射击,需要停在原地射击,这是坦克歼击车。

斯崔克轮式突击炮。虽然去掉了炮口制退器,但它还是一门榴弹炮,不是滑膛炮。用来炸步兵的,不是用来在坦克身上钻孔的。炮口制退器的作用是减少后坐力。斯崔克这门105mm口径榴弹炮采用的是减少发射药的途径,也是减少了后坐力,所以不用再安炮口制退器。各有各的优缺点,选择不同。

它也得停车射击。

虽然看着都差不多,但13式和其他武器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就像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差别非常大。13式是纯纯的轮式坦克。

15式坦克轻,适合快速部署,适合进攻。但13式比15式还轻、还适合快速部署、还适合进攻。

日本的90式坦克部署在北方,冷战时期防备苏联登陆。这么重的坦克在日本国内,从北方运到南方,非常困难。有些路桥需要把坦克的炮塔拆下来。但10式坦克比90式轻了10吨,在日本国内来回走没什么大问题。到了13式,26吨的轮式坦克,坐运输机、轮船部署到海外,是相当的方便。

13式坦克是为海外部署量身定做的,这也是轻型坦克的优势。到了战场上,它105主炮威力还可以,观瞄设备是日本强项,能动对动作战,跑起来自身相对安全很多,打得还比较准。战斗力比较强。

而且日本13式的主炮和中国15式的主炮,还有一定的渊源,都是105线膛炮,中日以前都引进过英国105mm口径L7线膛坦克炮。

现在各国陆军都在走轻量化的路线,轮式坦克非常契合这种趋势,实际上轮式坦克是很香的。

但有个问题,就是上面说的:轮式坦克非常适合用来进攻,海外部署。本土防御适合用重坦。

目前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立足于国土防御,轮式坦克不适用,一下子就抹掉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国家。美国和他的小弟处于攻势地位,但依赖的是飞机。这又得去掉百分之十八九的国家。也就没剩几家了。

轮式坦克,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再好的东西也得看市场,看需求。市场过于小众,需求非常非常少。

日本肯定想把部队部署到海外,显示自己是个正常国家,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但他又不能真拿战斗机参加战斗,还不到时候。所以只能是派地面部队维持秩序,轮式坦克非常适合。

中国以后也差不多会搞。登陆夺岛作战,甚至空降,轮式坦克是神器。比15式坦克还要好用。非常适合海军陆战队以及轻量化的陆军。20多吨,气垫船1次差不多能运2辆。

轮式坦克,配上这些轮式步兵战车、轮式突击炮,还是很搭的。

这个不知道是轮式坦克歼击车还是没加炮口制退器的轮式突击炮。应该不是轮式坦克。但轮式坦克应该跟它长得很像。炮能不能打坦克好判断,有没有猎歼模式,外观上很难看出来。

立帖为证,中国以后会有!

为什么没有轮式主战坦克?

习惯上轮式的叫装甲车,坦克这种兵器,履带算是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特征。坦克有轻有重,即便是轻型坦克,也是采用履带行走模式,试想,如果是采用轮式行走模式,第一眼,它就是轮式装甲车。即便是把中型坦克安装轮式行走模式,也会被定义为重型轮式装甲车。

坦克的三大特征,火力、防护、机动,机动能力表示坦克适应地形的通过性能力。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坦克的地形通过性是最好的。虽然轮式车辆采用多轮驱动模式,适应地形的通过性很优秀,甚至是被冠于具有全地形通过能力,不过,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泥泞、湿滑的坡度地形、雪地坡度地形等等,轮式车辆就不适应。轮式车辆的道路机动能力远超坦克,而越野能力却差了太多。因此,轮式车辆的行走模式不适合坦克采用,这是之一。

其二,承重性,坦克的重量受装甲防护要求,重量很重,有的坦克重量达到了五六十吨重,如此的重量对于悬挂行走系统的承重要求很高。坦克负重轮很多,可以分散轴重,例如,一辆重50顿的坦克采用7对负重轮,落实到每个负重轮上的轴压力只有3.5吨左右。如果采用八轮行走模式,其单轮的轴压则是6.25吨。轴压重,损耗也大,耐用性也差。进而导致机动性,地形通过性变差,不符合坦克机动特点的要求。

履带等于是一个垫子,履带接触地面的面临远大于轮式车辆的几个轮子,对地面的压强小很多。同等重量的车辆,使用轮子和使用履带,对地面的压力是不同的。

坦克的机动特征正是由于采用履带悬挂行走模式,才具备了轮式车辆无法比拟的地形通过性能。正是对于地形通过性的要求,坦克不采用轮式悬挂行走模式。

(以上是兔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没有轮式主战坦克?

轮式轻型坦克早就有,主战坦克级别达不到,想要满足重载越野并且体积够小无法实现

代替轻型坦克装备重型火力,的轮式装甲车早就有使用。二战时期德国就给Sdkfz234/2美洲狮装甲侦察车上装上三号坦克使用的50毫米口径的Kwk39炮,战争后期甚至装上75毫米口径的Pak40反坦克炮当做坦克歼击车来使用。二战后也有像法国AMX-10RC这种装备105毫米火炮的装甲侦察车,海湾战争期间AMX-10RC在空中火力支援下,追着伊拉克猴版T-72坦克打。

小车扛大炮的法国AMX-10RC,战斗重量仅15.6吨

现在流行起轮式轻型机械化部队概念,便于公路机动和空运部署的轮式车辆底盘备受青睐,而新一代轮式装甲底盘承重能力超过30吨级。所以新一代的“轮式轻坦”甚至可以具备主战坦克级别的火力,给轻型机械化部队充当坦克歼击车来使用。

意大利的半人马座2轮式轻坦

意大利半人马座2是第一个出来吃螃蟹的,这种8x8轮式车辆战斗全重25.5吨,配一门轻量化的4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和“公羊”坦克的火控系统。这款由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设计的HITFACT 120轻型炮塔,也可以加装给芬兰AMV、瑞士锯脂鲤、德国拳击手等8×8轮式底盘装甲车上。现在俄罗斯也打算给其新式的回旋镖8×8轮式底盘上,开发装备125毫米滑膛炮的坦克歼击车。

某兔在上世纪末搞过120毫米轮式坦克歼击车试验,之后先后搞过装备105毫米滑膛炮的也可以当轻坦的ZTL-02和ZTL-11轮式装甲突击炮,现在又开始折腾新玩具了。

但轮式坦克想要达到目前履带式主战坦克水平则做不到。要想拥有主战坦克级别的防御水平,整车战斗全重要达到50-60吨级才行。轮式坦克要想在达到这个级别重量下,依然保持出色的越野机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履带式底盘最大好处就是地面接触面大,在数十吨重量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极低的地面压力,从而可以拥有极好的地面通过能力。像59改坦克,履带的每平方厘米地面压力约0.59公斤,约是成年人双脚的一半。轮式车辆自身承载能力是没问题,到工地门口拦一辆前4后8的渣土车弄不好就超百吨,比鼠式坦克都还重。可以把工地门口的水泥马路都压垮,怎么保证越野机动能力?难道造这种坦克只准备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

96坦克在南方某省进行训练,请问这样的地理环境轮式车辆怎么办?

另一方面轮式车辆,想要保证重载情况下依然拥有相当的越野能力,只有用更大型的轮胎,增加接触面和轮胎胎压承受能力。但这样一来,车辆的整体高度就要上去了,对于坦克来说会大大削弱战场隐蔽性能,增加迎弹面积,对于战场生存能力非常不利。

毛子亚尔斯洲际导弹发射车使用的轮胎直径接近2米,更换论坛需要5名士兵在专用工具帮助下配合完成

所以目前情况下,8×8轮式越野底盘30吨级最大承重能力已经是极限。在这个重量范围内,火炮后坐力问题尚且可以通过增加制退行程、炮塔后置、甚至炮口制退器等解决,但装甲重量问题实在无法满足。因而现在的轮式轻坦在防御上,更多依靠ERA爆炸反应装甲以及主动防御系统来挡一波。

为什么没有轮式主战坦克?

有啊,如图,大八轮就号称轮式坦克,其作用和用途,与坦克一样一样的。虽没有履带式的通过能力强,但在广袤的地域自可威风满满。

从军事变革的角度来看,一支做全地域布署的中型合成化旅,对装甲车辆的要求在机动,在火力,对于防护没有太高要求,如此给他们装备这样的大八轮,自成为题中之义。可通过空中运输快速到位,通过水域也能跑,空中水中陆地全面无障碍,一门炮105,即有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与炮射导弹等丰富的弹药,带着无坚不摧的节奏;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布设,实现了动对动打击。想一想这样的车,与坦克还有何区别?

因此得到部队官兵喜爱,直以大八轮坦克来称呼它,此前又有八轮突的称呼,意思它正是为战术前沿而生的。

经过了05、08和11式的进化,一改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再不以经济实用的大八轮视之,新的八轮突在防护和态势感知上都得到了加强,现在的它,什么“猎-歼”能力,什么光电探测等等可谓应有尽有,各种配置在国际上就是处于顶尖水平的,就在2020年独上高原,真心得到了官兵喜爱,纷纷说仅就火控,它比15式毫不逊色。

一步步赶来,必有过人之处,在传统三大件,防护,机动和火力上下足了功夫,更有全面信息设备加持,就是有朝一日你发现它正在放飞无人机,一定也不必感到惊讶,不过战场感知能力的加强罢了。

大八轮有了新思想,新思想带来的新变化,迎来军改装备的新气象,装备更加切合实际,趋于更加实战化。

最后再划个重点,重点是制造全部国产化,积量变为质变,比如动力输出更充沛,还有丰富的弹药,先进的火控等。

为什么没有轮式主战坦克?

因为轮式行走方式承受不了啊!军用车辆单根轴最大承受7.3吨左右,所以你看坦克都要6-7根轴才能承受50吨以上的体重[汗]。而轮式车辆由于轮胎直径一般安排不下这么多轴,最多的也就是5轴到头了。所以对于普遍的4轴轮式车辆来说体重上限就是30多吨,并且因为接地面积小压强大再也提高不了了。而30吨的全重对比履带式主战坦克仅装甲就超过20吨的设计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敲打]。所以轮式主战坦克也就不存在设计的可能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