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守墓人到底有多神秘?孤独终身,为何都抢着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85条回答。

这是小说而已,实际上没那么夸张。

古代守墓人分为三类:

第一,国家体制内守墓人。

这种体内之守墓人,早在秦代就有了,直到清朝灭亡的民国时期还是存在的。

这种其实同公园管理人员没有大的不同,国家发一份工资,他负责维持陵墓而已。

其一是要防盗,因为这种基本都是皇家墓地,里面陪葬品很多,不让盗墓贼进去挖掘。

其二是要打扫和修缮,因为大型陵墓虽地下封闭,但地上还是有建筑物的,有的还有地上宫殿,需要小型维护,定期祭拜。

以满清的守墓人为例,分为三种,第一是官员,第二是内府守墓人,其三是八旗守墓人。

官员不需要一直住在陵墓内,也可以住在陵墓外,但需要定期来视察,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种工作很无聊,而且有过无功,往往一干就是很多年。往往是大臣犯了过错,皇帝惩罚性让他来守陵墓,到这里基本就等于废了,提前退休。

内府守墓人是职业的,一旦任命以后就立即搬迁过来,世世代代负责这份工作。

不过,内府守墓人也是有机会外调的,只要皇上批准他们就可以去外地做官,但家属还要继续推选一个顶替自己。简而言之,这份工作一旦确认,你家里就是吃这口饭得了。

这其实也有好处,就是非常稳定,国家待遇丰厚,而且工作轻松。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管、取送祭祀用的金银器皿:在东西朝(厢)房内制做祭品、熬制奶茶;启闭宫门、殿门;打扫殿内外、院内地面;燃熄灯火;请送神牌;摆放桌张、陈列祭品、递献奶茶,支放雨搭;管理树木等。

古代守墓不同于今天搞殡仪的,待遇不算低。

实际上,内府守墓人也必须是旗人,有内务府指定,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资格去干这行。

八旗守墓人则是上三旗的子弟。这些人比较特殊,主要是保卫工作:直接负责各陵寝的安全,昼夜巡逻:祭祀之日,配合内务府启闭门户,拾撤桌张;与内务府、礼部共同管理金银器皿库等。

八旗守墓人不需要世世代代都干这行,可以申请回到京城原地,另外选择家庭来接任。

总之,说来说去,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待遇还不错。

第二,富人的守墓人。

说通俗点,这就是为富人看祖坟的。

古代祖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家里房子烧毁不要紧,祖坟绝对不能失火。

因为祖宗的事情都很大,一旦祖坟受到影响,直接会连累后代子孙倒霉。

而古代祖坟往往葬了很多代人,可能是很大的一片,必须有专人维护。

于是,富人就会花钱雇人看守祖坟,平时就住在祖坟边上的屋子内。

这些人身份各异,但主要是社会底层,无法生活的人,多是老年人、残疾人,也有生存困难的一家子。

他们的工作也很轻松,不需要每天都去,隔三差五巡视,保证祖坟没问题即可。

自然,富人给他们的钱也不多,勉强维持吃饭而已。

这种人不存在皇陵那种世袭,而且如果富人觉得你工作不努力、不负责任,随时可能赶你走。

第三,普通家庭的守墓人。

萨沙小时候,家里祖坟还有这种人。

清代民国,我们家也就是小商人家庭,普通老百姓而已。

按照南京的风俗,家里的坟一般都会找一个附近的乡民偶尔帮忙看一看,叫做“坟亲家”。

这是因为那时候祖坟距离家里可能很远,又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不可能整天跑来。

而那时候都是土坟,遇到大雨之类就会有些坍塌,必须不断的维护。

所谓坟亲家就是每个月来帮你修理一下坟,而你每年上坟的几个时候,要给这些乡民礼物或者直接给钱。

有意思的,这个习俗最迟早明代的南京就有了,《儒林外史》中就有这种人的记载。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和坟亲家还走动呢,而且是好几代人都走动。

家里对坟亲家都很客气,毕竟是涉及自己祖坟的大事。

古代的守墓人到底有多神秘?孤独终身,为何都抢着干?

说起在古代的守墓人,这是一个特别神秘的职业,同时也是非常古老的职业。可能在现在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但不排除仍有一些古老的家族还世世代代的担任守墓人职业。

在历史上,这个职业是非常常见的,几乎我国的每以个王朝都会有自己的守墓人,这些守墓人他们是整个家族或者是整个村子为帝王守墓,当然也有些是给贵族和功臣进行守墓的。

而且如果守墓的位置比较偏远,他们还会将整个家族,或者整个村子迁过去专门负责就守墓的也有不少。

而且只要你成为守墓人,便会被限制自由而且世世代代都会成为守墓人,不过即使这样,仍会有很多人抢着做守墓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我国古代,要想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们来说那是一种奢求,甚至大部分的穷苦百姓连吃饱饭都是问题。但如果只要你被选拔成功担任守墓人,那么你这一辈子吃饭问题就解决了,而且你的家族也能世世代代享受国家的供养。

我国古代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家族一旦有一个守墓人,不但这个人不用纳税,整个家族都享受国家供奉,也就是说整个家族都是公务员的待遇,甚至还要好。

所以为什么就算是这样子,大家还会争破头的去当守墓人

古代的守墓人到底有多神秘?孤独终身,为何都抢着干?

古代陵墓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危险又神秘,而伴随其左右的守墓人,同样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大体可分为四类:

体制内(守皇陵),雇佣制(守皇公贵族墓),自愿制(守忠义之士墓),外聘制(守普通陵园)。

这四大类中,涉及人数最多、礼仪最繁琐就是守皇陵的那些人了。

陵,原指小山丘,从春秋战国开始,王族的墓葬群越建越高,在秦始皇陵出现后,陵就正式成为皇帝墓葬的专称了。

皇陵,也称帝陵,一般分为地上和地下,地上部分由封堆、雕塑、陵园、庙宇等建筑群组成,供后人祭祀之用,而地下部分则是地宫、墓葬及陪葬坑。

这么大的建筑群,地下又埋有很多的奇珍异宝,自然会被一些盗贼会打主意,还要提防某些敌对势力会偷偷前来搞破坏。

如何保护好这些建筑群,皇家子弟也在想办法见招拆招,这时候“守陵人”就应运而生了。

他们的职责不仅要保障皇陵的安全,每天还需专人打理祭品,重大祭祀前还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久而久之,这样的群体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衙门,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守陵制度。

就拿离我们近代的清朝守陵人来说,陵园里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种不同的人群:

①管事的内务府,相当于陵园的总管,负责内部除了护卫之外的所有大小事务,包括人员安排,开关宫门,定期打扫,贡品陈列,祭祀前的准备等。

②而负责巡逻、护卫任务则在清朝的上三旗子弟中选任,相当于守卫陵园的皇家军队,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军事力量作为支撑的话,确实难保皇陵的安全。

③底层干活的宫女和发配到这里的王公大臣,有些大的皇陵,皇帝还会专门指派几个村落的农民共同守护皇陵。

普及了上面的知识,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守墓人比较吃香”的道理了,人家好歹也是皇家分派的一个职务。

就算只是一个皇陵的佣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定时获得俸禄和生活必需品。

各种赋税也会被减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尽心尽力地守护好皇陵。

要知道以前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先别说连年打仗,人民经常颠沛流离,出现水灾和旱灾也是常有的事。

挨饿更是家常便饭,能找到一个管吃饱饭的清闲工作很不容易,所以守陵才会吸引很多人前去碰碰运气。

一旦成了守陵人,通常会世世代代长期驻守。

所以,守陵人不仅是当朝皇帝指派,同时还在帮已经去世的老皇帝办事,社会地位相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会高出不少,各项待遇也不低。

当然,随着朝代的新旧更替,那些曾经受过皇恩的守墓人,通常会把守墓这个工作,变成了一种忠义和个人职责。

就算以后拿不到俸禄,也会祖祖辈辈把“守墓”传承下去。

第二、为皇公贵族守墓

部分贵族和大臣的墓也会修得富丽堂皇,他们的陵园同样也需要守墓人,只不过没有皇陵那么讲究和规矩多。

有些贵族会挑选家族内部的成员作为守墓人,也有些会聘请社会底层的人来守墓,他们对薪酬要求不高,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古人把祖坟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家族式的祖坟,虽然没有皇陵那么多的陪葬品,但比普通百姓还是要富余些。

守墓人通常会在墓群旁搭建一个房子,跟皇陵相比,这些墓群会比较偏僻,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守墓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孤独人。

只不过,这些守墓人的工作也相对简单,定期祭祀上香和保持墓地周围的干净,不要让杂草丛生就可以了。

在四川眉山仁寿县的玉屏山上,有一家人为了守护南宋丞相虞允文的墓地,到现在已经坚守了800多年。

92岁的宋克成,在20岁时接替母亲的接力棒开始守墓,期间为了祖训,自愿放弃3次走出大山的机会。

2001年,为了表彰宋克成家族对保护文物的突出贡献,当地特意给他颁发了文物保护工作证,并在2004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丞相墓进行了加固和扩建。

如今的宋克成,又已经把守墓的重任交到了儿子宋建彬的手上。

在2019年,虞允文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他们的宋氏家族一直坚守这样的组训:宋氏不绝,守墓不止。

第三、为忠义志士守墓

这样的守墓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自愿为“忠义”守墓。

1630年,打赢了胜仗回来的袁崇焕,崇祯皇帝非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因为一件小事,公开下令处死袁崇焕。

事后,袁将军的遗体被一位姓佘的家仆,偷偷地埋在了自家后院,并要求后代世世代代为其守墓。

而这一守就是390余年,守住了佘氏家族“忠心耿耿”的英雄大义。

而在湖南也有“一家三代为湘江战役的无名烈士守墓”的佳传。

在当年的湘江战役中,有支部队被敌军冲散,在寻找大部队的途中,一位士兵因伤病没能跟上,只能暂留在他们家中养伤。

最后,因为病情过于严重,五天后就不幸去世了。

为此,当时的家主也就是谢红军的父亲,觉得没照顾好军人而内疚,把烈士埋在了自己的山头,每年清明都会去祭拜扫墓。

第四,普通的陵园守墓人

如今城市的很多墓地都是盈利性质,白天有人打扫卫生,晚上会有保安夜间巡逻,而他们就是现代的守墓人。

跟以前的前辈一样,一来,防止有外人来破坏,二来,给逝者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

写在最后

古代的守墓人之所以神秘:

  • 一是,很少有群众去墓地见到他们;
  • 二是,守墓人主要负责夜间巡逻,对他们的了解很少;
  • 三是,他们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有些特殊。

在以前,守墓人确实很多人抢着干,不仅可以填补肚皮,社会地位也相对较好,最主要的是可以偏隅一方,过着平平淡淡的安定生活。

祭奠,不仅为了缅怀和传承,更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守和不能忘却的怀念。

古代的守墓人到底有多神秘?孤独终身,为何都抢着干?

能有人专门守墓,在古代其实基本上都是皇族成员才有的待遇,当然也有一些功劳巨大的将军大臣有这样的待遇,不过这些情况很少,正常情况下都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才会享有这样的待遇,所以守墓人一般出现在王陵或者皇陵才会有守墓人。

守墓人并不是随便去的,而是从一些官员当中挑选,整个家族去守护,其中还有士兵,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村落,然后这样的村落都是同姓,专门守护一座陵墓,很多时候盗墓者都是根据一些传说还有一些村子的名字去判断附近有没有大型古墓,然后才会去当地踩点。

守墓人都是一些什么人,守墓人其实是守陵团队里面挑选出来的少数几个人,守墓人的工作就是打扫陵墓的整洁和每天给墓主祭奠,而且守墓人终身不能嫁娶,也不能随便出去外面溜达生活 ,不能轻易跟外人接触,只有到了大型祭祀活动的时候,还有平常外围的人送来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的时候和专门的人见面,其他时候虽然说不能轻易离开,但是其实并不是特别严。

正常来说守墓者是需要孤老终生,而自己的家人会因为自己是守墓者做出贡献而得到非常好的待遇,也是说守墓人被绑架在陵墓当中,给家人荣华富贵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人质绑架威胁呢,守墓人其实也并不孤单,因为有异性陪伴,这些异性其实就是宫女,这个宫女不是皇宫的宫女,这些宫女是皇帝王者的一些妃子被贬为宫女守陵。

守陵的宫女终身不能踏出陵墓一步,可以说守陵宫女的日常是最凄惨的,守墓人其实可以管理和指示这些宫女干活,这些宫女虽然被贬,但是好歹也是曾经身份贵重,多少都会有一些积蓄,很多时候都会拿出来讨好那些陵墓管事的守墓人,还有甚至会用身体去讨好,以便自己能过得轻松一点,所以这也是一些守墓人抢着做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陵墓当中有很多财富,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及监守自盗者,这些都是机会,所以说一些人抢着去做守墓人,一个是自己的家人能享受荣华富贵,自己也可以捞取大量好处,就像皇宫中的一些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太监都抢着去伺候一个道理,其实没有好处谁又愿意干呢!

古代的守墓人到底有多神秘?孤独终身,为何都抢着干?

守墓人的工作是枯燥无味,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大土包,而且晚上夜不能眠,因为要防止盗墓贼盗墓,可是这样一份工作,在过去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为了这个工作无数人挤破了脑袋,也得不到这份工作,为什么过去的人,都喜欢守墓?

远的不说,就说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守墓人,这个人叫刘青山,是刘文彩的小老婆的叔叔,当时,这个人穷的是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吃了上顿没下顿,刘文彩的小老婆觉得这是个老实人,于是决定让他做守墓人。

守墓不能饿着肚子啊,于是刘文彩给了刘青山上好的水田30亩,50块光洋,先不说光洋,就是这30亩水田出租出去,一年的租金也足以让刘青山吃喝不愁。

三十块光洋在当时可以买到10头牛,现在一头牛差不多也得2万吧,30块光洋相当于现在的20多万。

如果不是因为做了守墓人,像刘青山这样的人,很难咸鱼翻身,可是做了守墓人就不一样了,那简直是一夜暴富,这是给土财主守墓,如果是守皇陵,那待遇就更高了。

清朝的守墓人,都是爱新觉罗的家族,守墓人每年的工资是白银24两,粮食21石,结婚还可以领取20两的操办费用,死亡的时候领取30两的殡葬费,不仅如此,,守墓人死了以后,儿子可以继承这份职业。

清朝的守墓人的收入,如果是在现在,他们绝对是高收入人群,如果把白银折合成人民币,守墓人一生的收入,应该是150万,这还没有计算粮食的价格。

再看看我们辛辛苦苦干到60岁,能不能挣到150万?可是守墓人轻轻松松地就挣了150万,你说这份工作是不是应该抢着干?

古代的守墓人到底有多神秘?孤独终身,为何都抢着干?

免税,免服兵役,就这两条,就可以令人神往了。

古人认为陵寝是先祖安息的地方,对子孙后代有着庇佑作用,因此十分重视,也体现了忠孝的思想。

贵族、仕宦的陵寝,一般都是风水宝地,有山有水有树林,生存条件相对好一点,因此会有其他居民前来骚扰,比如砍伐树木、偷盗贡品、祭祀用品等,有的甚至是挖坟掘墓,弃尸荒野了。

因此,这样的陵墓需要有人看护,这样的人第一要素就是忠诚,不会监守自盗。通常从可靠的家臣中选取。

很多人觉得,一大家子主导那个荒山野岭,很不划算,那就大错特错了。

第一:主家会有馈赠

安排去守墓的人,相当于地主人尽孝,是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不是上街随便找个人就可以的,在搬迁安置过程中,主人家要安排好日常吃用,在附近买田宅给人家,祭祀的日子,还要给人家一定的赏赐,反正守墓的人这一家子,吃穿不愁。

第二:忠诚度

守墓人的忠诚度是可以肯定的,其后代也大多数具有如此优良品性,否则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差事委托给他们家,因此他们的后代,会优先被主人家安排重要岗位,比如管家、买办之类的差事,形成较为牢靠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三:免税、免徭役

徭役和税赋,是平民对朝廷的无私奉献,强制征收的,而大户人家的守墓人,可以得到关照,他们的田亩,可以免征税赋,遇到服兵役、出劳力的情况,大户人家打个招呼,可以免除,或者转嫁给其他佃户之类的人家。

这对保障家人的平安生活,至关重要,服兵役下来,九死一生啊,就算是出劳动力去修宫殿、修长城,半路上得病死掉,也是常有的事情!能够不用到千里之外修宫殿,那是多么地荣幸啊!

因此,守墓人的地位、好处都显而易见,超出了一般人的待遇水平,自然有人趋之若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