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坦克制造实力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南斯拉夫坦克制造能力还是凑合的。
二战期间,英美援助了南斯拉夫铁托不少坦克装甲车,建立了装甲部队。
不过,南斯拉夫本来不是工业国,并没有自行研发坦克的能力。
但是,奥匈帝国统治南斯拉夫时代,还是建立了一些工厂,所以该国并不是完全没有工业底子。
不过战后南斯拉夫和苏联很快决裂,英美却将它当做同路人。
战后,美国曾援助过南斯拉夫599辆M4A3,帮助该国增加装甲力量以对付苏联。
因为该坦克很快过时,美国稍后又提供了319辆M47坦克。
在苏南决裂之前,1946年,南斯拉夫得到120辆T-34坦克 ,稍后还交付了308辆T-34坦克。
这边,苏南关系逐步好转。
苏联为了拉拢南斯拉夫,提供了800辆T-54/T-55坦克。
不过,苏联不愿意提供相关技术,南斯拉夫方面只能自行进行逆仿制。
早在T-34坦克时代,南斯拉夫有有计划的开始学习苏联坦克的技术,培养了不少技术人才。
当时南斯拉夫有不少工程师和机械工人,在1950年完成了“车辆-A”的设计和养车制造。
该坦克其实就是山寨T-34坦克,但发动机,变速器,行走机构都是自产,只有火炮还是使用苏制85毫米火炮。
随后南斯拉夫还山寨了T-54/T-55坦克,T-62坦克,但都只是停留在样车。
不过从1979年开始,苏联和南斯拉夫大为改善。
苏联破天荒的决定,对南斯拉夫进行技术支持,将外贸版T-72M的图纸和资料全部提供。
同时,苏联还进行技术指导和提供关键设备。
即便如此,在1979年来说,T-72M是相当先进的坦克,山寨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南斯拉夫花费2年时间,依靠还算不错的工业能力,尤其是坦克工业的积累,在1981年完成了初步仿制工作。
为此,南斯拉夫有140多个工厂参与其中。
到了1984年,南斯拉夫版本的T-72M开始批量生产,取名叫做“M-84”。
M-84同T-72M性能大同小异,
南斯拉夫除了自己装备T-72M以外,还大量出口。
在海湾战争之前,科威特向南斯拉夫订了200辆 T-72M。其中科威特第35装甲旅装备了70辆 T-72M,实战中证明可以有效对付伊拉克的T-62和T-55,也不亚于伊拉克的T-72。
但因为这种坦克很容易造成己方误伤,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参加对伊拉克作战。
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科威特大约还有125辆,但其中一部分已经失去战斗力。
南斯拉夫自己也生产了不少T-72M。
实际上,T-72M是从1984年开始生产的,而南斯拉夫是1992年就解体了,满打满算生产了8年。
而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塞尔维亚有230多辆,克罗地亚有40辆,斯洛文尼亚有50多辆,波黑有170辆,总数有500辆。
如果加上出口科威特的,南斯拉夫至少生产了700多辆T-72M,这是数量相当多了。
一份资料中这么写:南斯拉夫对我国坦克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曾和该国有过较多的坦克设计交流,直接的成果就是85III式坦克,动力系统和火控都有南斯拉夫血统。
南斯拉夫的坦克制造实力如何?
南斯拉夫是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形成的短命国家,原本属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奥匈帝国时代,这个二元帝国的工业力量还是相当有名的,但是主要是集中于捷克那一部分地区,南斯拉夫这部分地区只能说受过影响,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工业基础在当时的欧洲,约在三、四线之间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南斯拉夫是亲德的,而且已经加入轴心国盟约,正时其签约后,国内又为盟约条件闹起风波,造成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拖延,于是受到德国军队率领意大利军为主的仆从军入侵,当时的南斯拉夫政府仅造成德军百来号人的伤亡,即告投降,所以这时候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不如说还是德国在轴心国内部强硬政治解决了南斯拉夫问题,因此此时南斯拉夫受到的战争伤害几近于无,只是此时的南斯拉夫本身的工业力量肯定无法制造坦克,可是被打服的南斯拉夫,就不能像罗马尼亚之类仆从国一样,深受信任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随德军征战,除很少一部分铁杆克罗地亚人成立党卫军随德军作战外,南斯拉夫原国王军队近百万,被削减后成了本土治安军,南斯拉夫更主要的是为德国工厂提供大量劳动力资源,而二战时德国工厂最重要的生产,坦克无疑位置极为靠前,于是反过来说,等战后这些南斯拉夫工人被送回去后,等于是德国帮南斯拉夫锻炼出一批坦克方面的产业工人。
二战南斯拉夫真正的抵抗,是铁托领导的南人民军为主,也是打打游击战,从袭击伪军、仆从军抢点轻武器开始,发展越来越壮大,到了战争后期,跟李云龙只能喊二营长拉出来门意大利炮不同,铁托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到有飞行大队,有装甲旅的程度,已经可以和德军打正规战,最终成为欧洲唯二的靠自己军队光复的国家,铁托的飞机、坦克、大炮,全是抢的意大利的!(所以李云龙发展的没铁托好,实在是离意大利太远……)德国一看意大利不行了,强行收缴意大利军队武装,都没铁托抢的快,而后巴尔干方向,美英援助物资包括坦克也都送到铁托手里,再稍后,苏联的T-34都送到了!这仗也就该打完了。这一时期,南斯拉夫已经有战力十足的战略级装甲部队,遗憾的是全是进口货,自己任然不能制造。
战后,南斯拉夫归属华沙条约组织,在战后重建中,有产业工人,有国际援助,在铁托领导下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坦克方面是以仿制苏系T-34为主,铁托是个自主观念很强的领袖,没把南斯拉夫跟别的东欧国家一样,建成服从苏联计划的偏重性强,产业单一,要靠同盟内有计划调剂的产业链。外交上也清醒务实,因此斯大林闹僵后,成了被华约批判的修正主义份子,却也因此受到美英西方的国际援助,因此国家发展并未受影响,发展水平仅次于苏联和东德。但是南斯拉夫毕竟是一个小国家,没能力把摊子铺大,坦克这种重工业集成产品的研发,对它来说,过于沉重,它本身也并无对坦克有必需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需求,在它那个档位的国家中,它的军力和战力,已经相当了得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国沙文主义会对波兰用兵,会对罗马尼亚用兵,唯独对真正决心独立自主的南斯拉夫,只能听之任之。
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南苏关系恢复,南斯拉夫这么些年游离于东欧阵营之外,也只强调独立自主,而没有真正倒向西方,也赢得相当信任,苏联把T-72坦克技术拿出来与南斯拉夫共享,在八十年代初、中期,南斯拉夫本身,也处于一个国力高峰时段,工业水平也相当强悍,在八四年,完成了T-72的国产化,也就是南斯拉夫版M84,很多武器评论都评价,这是唯一一款比苏联原厂T-72品质还优秀的坦克,南斯拉夫不但自己部队装备,在国际军火市场也广受好评和欢迎,成为南斯拉夫的出口拳头产品。
可惜,随着铁托的过世,南斯拉夫重新解体,已经不在拥有当时中等发达的工业基础,M84,也就成了南斯拉夫坦克最后的辉煌。
南斯拉夫的坦克制造实力如何?
二战之前,南斯拉夫就购买了几十辆法国雷诺坦克组成机械化营;二战亡国以后,铁托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逐渐用意大利人的轻型坦克建立起自己的坦克部队!
1941年9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缴获4辆意大利轻型坦克;1941年1月,又在伏击战中俘虏3辆意大利坦克;1941年12月又缴获了一辆意大利轻型坦克;1942年初,正式建立装甲单位,其后缴获2辆CV/35坦克编入装甲排;截止1943年中旬,游击队已经拥有14辆意大利坦克——正式建立第一坦克连!从1943年意大利投降开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与纳粹德军争抢意军物资:斯洛文尼亚建立拥有45辆意制轻型坦克、45辆装甲车的坦克营;克罗地亚建立拥有22辆坦克、29辆装甲车、2辆摩托车的坦克营;尽管战斗激烈导致它们被迫掩埋或者转入地下,但是,它们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4年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开始大反攻,盟军的援助陆续抵达;
一、始创
1944年3月,英国提供75辆M3A1/3坦克、数十辆装甲车给予南斯拉夫人民军,同时,铁托的部下们开始在埃及(一个营)训练;
同年6月,他们回到意大利接收装备和训练;1944年7月,他们在意大利成立第一坦克旅:2003人、56辆坦克、24辆装甲车、南斯拉夫人民军拥有正规的装甲单位编制!1944年9月,该旅前往维斯岛负责保卫总司令安全;同年10月,是全苏式坦克装甲编制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第二旅成立;
从1944年伊始,南斯拉夫人民军就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南斯拉夫游击队缴获德军从法国缴获而来的S-35,把英制6磅炮安装上去,称为SO-57坦克;把T-34的V-2发动机换到M4坦克,极速达到每小时55公里,称为M-634坦克;M3A3 SO-75则把缴获的PAK40 75MM反坦克炮改装成坦克歼击车…………
二、入魔
进入冷战早期阶段,南斯拉夫人发挥想象力结合现有装备,将美苏制坦克、装甲车改装发挥极致:
M-320坦克:这是南斯拉夫军事工业试图制式化的开端!当时,苏联对南斯拉夫严厉制裁:南斯拉夫接受西方军事援助,南斯拉夫人民军坦克种类兼容并蓄;而且,南斯拉夫发现美制M36坦克歼击车的90MM主炮威力大、射程远、技术可以转让,所以,南斯拉夫军事工业部门决定尝试将南斯拉夫T-34、M-4、M-47、M-18等坦克加装新设计的90毫米主炮,1956年,该计划被取消;M-636D:苏、南关系缓解以后,为了维护巴尔干半岛的利益,苏联继续向南斯拉夫提供先进军备!包括T-54/55在内的坦克装甲车辆进入南军服役。于是,南斯拉夫本着节俭原则,准备将原有的T-34坦克按照T-55坦克标准作技术改造:换装T-54的100毫米炮、T-54的装甲。不过,苏联人拒绝提供T-55的技术,南斯拉夫人只好放弃这个计划;M-634 SO-122:20世纪60年代末期,南斯拉夫人民军为了增强火力,决定在M-634坦克的基础上加装A19型122毫米炮!脑洞大开的南斯拉夫人看中了A-19的射程20500米、炮口初速806米/秒的优点;可是忽略它的7.97吨的重量——M-4坦克的小身板如何承受呢?这个计划终于不了了之;三、正果
南斯拉夫军方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考虑研发新坦克的问题:各种魔改不符合现代化南军的需求;于是,它做出了研制先进坦克的决策;
1974年, 南斯拉夫找到苏联协商引进T-64坦克,结果被拒绝!不过,在勃列日涅夫的支持下,南斯拉夫同步苏军于1979年获得T-72A主战坦克全部图纸和技术文件,为了国产化的顺利进行,南斯拉夫人T-72进行适当的修改,适应南斯拉夫的地理/气候环境、后勤保障、国产化设备等;1981年,南斯拉夫人新型坦克开始量产:取消红外大灯,换装国产微光系统;增加烟幕发射器数量、主炮为国产125毫米滑膛炮、国产动力系统、采用国产火控系统等;1984年,它正式加入南斯拉夫人民军,代号M84;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M-90“风暴”坦克:焊接炮塔、1200马力的V46-6TK1发动机、复合装甲、数字化火控系统、底舱全自动装弹机等,全部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可惜的是,由于冷战结束,南斯拉夫也进入分裂前状态,它只是生产2辆原型车就解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