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挑战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不是能不能回得到三国去,而是回去后咋办?
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就像打了激素的雄狮,又恰在发情期,没有任何人能拦得住他。
拦不住他,赤壁之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其结局就不会有所改变。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建安十三年(208年)春正月,曹操北征乌桓,大胜而归。回到邺城后,就开凿了玄武池训练水军。这是曹操准备挟战胜乌桓之余威,大军南下,乘势进攻荆州刘表。
为了这场战役,曹操可谓是非常重视和谨慎。曹军善于陆地作战,都清楚他的虎豹骑战队,那是见谁灭谁,比铁甲战车毫不逊色。
但荆州刘表,地处长江流域,水网密布、大江纵横,水上功夫了得。曹操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开凿玄武湖,训练水军,意在与刘表进行水战。
此时的曹操,根本就没有把握战胜地跨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刘表。做出与刘表决战,已经是重大的战略规划,绝不会去考虑战胜刘表以后的战略安排。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感觉刘表远在荆州南边,曹操要千里远征才可以与刘表决战。
其实不然,刘表就在曹操眼皮底下。
据《三国志·刘表传》记载:
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睿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兵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由于受到袁术的阻截,刘表无法正常上任,于是隐姓埋名、单骑赴任,才得以抵达荆州上任。
此时,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也联合兵众屯驻襄阳,但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
据《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记载:刘表到任以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人共谋大略,采纳蒯越“南据江陵、北守襄阳”的战略,很快就平定了除了南阳郡之外荆州各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尽管司马彪的《战略》属于小说类的书籍,但结合陈寿所著《刘表传》等史料,可以证明,刘表把荆州治所由汉寿(今湖北汉寿),迁移到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以此作为荆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刘表驻屯在襄阳,而不是南郡的江陵。
襄阳紧邻荆州南阳郡,是与曹操对峙的最前线。
南阳郡开始由袁术占据,袁术被曹操、袁绍联手挤走到了淮南,张绣、贾诩又占据了南阳。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战的前夕,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了曹操。南阳郡就成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因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进攻刘表,选择决战的地点就在南阳郡与襄阳接壤的地带。
遗憾的是,双方还没有接上火,刘表就因病挂掉啦。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刘表一死,其次子刘琮代替刘表的职位,派遣使者投降了曹操。当时刘备屯兵樊城,一脸懵逼,还不知道曹操大军已经南下,看这情报工作做得,诸葛亮也没有算出来,曹操要攻打刘表。
直到曹操到了宛城,也就是南阳郡治所,刘备才听说,随即立马南逃。经过襄阳,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襄阳,但刘备以不忍心为由拒绝。
这就是曹操精心准备要与刘表决战的整个过程和结果。
虽说刘表不具备袁绍那样的势力,曹操也不再是与袁绍官渡之战时那么菜,但刘表能够单骑赴任,开拓出荆州这么一番事业,也绝非等闲之辈。
曹操恐怕是做好了艰苦作战准备的。
但没想到,刘表自己主动就死啦,刘琮又积极来降。但曹操已经膨胀的荷尔蒙无处发泄,就全部撒向了刘备身上。哥俩其中的恩恩怨怨就不必多说啦,这次,曹操搂草打兔子,决心把刘备彻底除掉。
随后的长坂坡大战,也是酣畅淋漓,但却跑掉了刘备等主要首脑人物。
真正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虽说这个前奏长了点,但这是赤壁之战的要害所在。要想解决曹操赤壁之战的问题,不看看这个前奏,是搞不清楚的。
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占据荆州之后,想顺江而下,征服孙权,贾诩进谏道:“明公应该利用昔日战胜袁绍,今收复汉南的余威,趁机安抚荆州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不必兴师动众,就可以让孙权稽首臣服。
但裴松之作注时评论道,贾诩之言不合时宜。其理由是刘备、孙权都是一代枭雄,如果不及时击败,一旦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就难以对付了。
由此得知,贾诩曾经是劝阻过曹操的,但曹操没有采纳。
不过,豹眼不赞同裴松之的评论,还是支持贾诩的论点。
因为曹操得到荆州,实属意外,运气太好啦。曹操是被这一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兵必败。长坂坡之战更是助长了曹操的骄傲情绪,以至于谁也阻拦不住啦。
曹操整个战略目标就是击败刘表,甚至消灭刘表的计划都没有,恐怕是想把刘表赶到江陵至多是长江以南,就十分满意啦。曹操就可以把势力范围扩展到长江北岸,虎视江南,东窥江东孙权。
但刘表突然死亡,刘琮投降,打乱了曹操的战略部署,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荆州全部。
此时的曹操已经膨胀,就想顺势除掉刘备。孙刘联合后,曹操又想一举消灭刘备、孙权。
这个仅仅是曹操一时头脑发热的结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战役计划,这是兵家之大忌。
尽管赤壁之战,出现了疫疾,导致了曹操战事不利。但根本而言,还是曹操过于轻敌,没有完整的战略规划。
贾诩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应该稳扎稳打。如果没有赤壁之战,曹操大军稳稳占据江陵,训练水军,与刘表水军加强磨合,让北伐兵士熟悉水性。经过仔细规划下一步的战役方案后,择机击败孙权更为有利。
贾诩已经拉不住已经膨胀的曹操,即便是郭嘉在也不会阻止得了他。
不要看曹操战败后,大哭: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其情其景,或许是真情流露,但曹操仅仅是为自己失败而后悔,或者是一个借口。
即便郭嘉在,恐怕也不能拉得住曹操。
曹操已经像一匹受惊的野马拉着上了大道的战车,没人能够阻拦得下。
就算郭嘉不死,能够预知将有大疫,但华佗已死;纵然华佗不死,他一时也无法解决几十万大军的防疫药物。瘟疫的问题解决不了,曹操就没有取胜的机会。
因此,不管谁穿越回到了赤壁之战前夕,唯一能够做得就是劝阻曹操不要急于东进与刘备、孙权决战,而是采纳贾诩的意见,经营好荆州。虽然不会像贾诩说得那么简单,孙权自动稽首臣服,等熟悉了荆州地理,掌握了水军作战的套路,然后顺江东下,或许一举可定乾坤。
刘表经营荆州近二十年,与孙权多次交战,孙权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曹操如果稳扎稳打,没有赤壁失利,占据江北,继而经营江南,是完全可行的。
当年官渡之战时,桓阶就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反叛刘表,驰援曹操。这就说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具备辐射力的。
除此之外,除非携带短程导弹、以及两栖登陆舰等大家伙穿越回去,还不能有人携带航母穿越回去驰援孙权,更不能把核武器借给诸葛亮,否则也没法玩。
本就是扯淡的事,就此一乐吧。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592条回答。
首先,你要知道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其实,曹操失败的重要原因,为这几个。
第一,曹军不习水战。
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没有水战的训练,绝大部分不会游泳。
这些人上了船就站不住,更别说作战了。
而东吴恰好有当时全国最强的水军,而想要获得赤壁之战胜利,必须控制长江。
曹操不能掌控制江权,当然就无法打赢。
但训练水军不是一时半会就行了,需要一个周期,至少需要一二年时间。
第二,曹军遭遇了严重的传染病。
当时曹军几乎被传染病摧垮,士兵有大半人生病,几乎不能作战。
后来研究认为,这是曹军进入长江流域,感染了血吸虫病。
曹军都是北方人,没有对抗血吸虫病的抗体。而当时也压根不存在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其实建国初期都没有这种药,直到1970年特效药才研究成功。
曹军大面积感染以后,连是怎么感染的都不知道。士兵长期诸如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体力所剩无几。不要说作战,连走路都勉强。
由于传染病极为严重,其实赤壁之战前,大部分曹军士兵已经失去战斗力,只剩下收编刘表的荆州部队还能打仗。
然后,这些荆州部队不愿意为曹操卖命,唯恐他借刀杀人。
第三,荆州部队的问题。
上面也说了,荆州部队是仓促投降曹操。
由于曹操有屠杀异己部队以及借刀杀人的恶名,这些降军非常狐疑,压根不愿意打仗。
况且,东吴和刘表的交手中,一直是胜多负少,荆州降军本来也不是东吴的对手,不愿意送死。
说来说去,这些部队都是虚的,靠不住。
第四,一把火烧毁了士气。
其实在赤壁之战前,曹军已经无力和东吴决战,不然早就应该打了。
这边东吴用火攻后,导致曹魏水军损失惨重,随后陆军又被袭击,就一触即溃了。
所以,曹操想要胜利,应该首先在荆州进行防御,不应该做出进攻的部署。
接着,将降军整编收归己用,再编练水军,毕竟他也控制长江一段。
部队可以轮换到长江驻守,逐步适应传染病。
同时,曹操可以趁机远征马超,首先占领西北,解除北方威胁。
等到一二年后,训练出强大的水军,部队又没有瘟疫的威胁,接着大军南下,再同东吴决战。
这样一来,就十拿九稳了。
不过既然是穿越,就很难说你会穿越到哪里。说不定,你穿越后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眼前有个美貌性感的少妇,深情款款的对你说:大郎,该吃药了!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您好,我是老乔,感谢邀请。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我觉得这有点难,因为导致赤壁之战曹操输的方面太多了,我会建议曹操不打这场仗。
引言穿越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但总听小说,都是耳熏目染了,谁都有个不切实际梦想,说不定哪天咔嚓一声巨响,睁开眼居然成了曹操帐下第一谋士—郭嘉
穿越成郭嘉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会选择穿越成郭嘉?也可能有很多朋友对郭嘉不太了解?
赤壁战败,曹操从华容道回到南俊时,80多万大军,只剩下27骑……
曹操大哭,众人不解,于是问曹操:丞相在兵败危难之时,毫无惧色,现已离险境,为何反而大哭?曹操说;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决不会使我有此大失。
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曹操口中的奉孝就是郭嘉,曹操集团第一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老乔想了好久,最终还是觉得穿越成郭嘉才有分量些,才能给曹操建议,也非常符合题主的意思。也顺便圆了曹操赤壁之战无郭嘉的遗憾。
赤壁战败接下来,咱们一起分析下曹操战败的原因,看看能不能逆转全局。
1.赤壁之战是曹操比较失败的战役,用80多万大军去打几万的联军,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北方,足足修养5年。
这场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2.曹操得到荆州,本想一鼓作气攻下江东,但准备的却是不够充分,本以为对南方天气很了解,其实他判断错了,当天作战的时候,刮起了东南风,这就导致曹操的部队寨子,来了个火烧粮草,把曹操的粮草全都给烧了,这就导致曹操没有了粮食的供给。这是败给了天时
3.曹操士兵大多数都是北方人,不熟悉水上作战,而南方部队都习惯水上作战。这一点曹操也有意识到,所以自己在来之前就已经训练了水军,但是即使在怎么训练,这无论如何都是赶不上从小就生活在水里的孙权部队的,所以相比较之下,在水上作战的时候,孙权的部队显示出了看家本领,而曹操的部队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士兵在水下没一会就不行了,所以在水上交战的时候,孙权大胜。这是败给了地利
4.在几次失败以后再加上自己没有粮草,就导致这曹操部队里的很多士兵没有了信心在作战,时间一长,大家就开始有了内战,各自都开始想着逃跑,都不在一条线上,人心涣散,与此同时,军队里瘟疫横行,传染速度又很快,大家都没有了战斗力,又没有粮草,又不熟悉水上交战,士气全无,怎么战胜?这是败给了人和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5.黄盖诈降成了压倒曹操大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毫无悬念的败了。
古语有云;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然而曹操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也注定了输的结局。
总结按照上面分析的失败原因,想要扭转战局也根本不可能,也只能建议不打仗,不打仗或许会就是赢吧!继续修养生息,稳定荆州,做好粮食补给,按照当时曹操膨胀指数来看,就算郭嘉给他建议,他也肯定不会接受,这场战役也会发生,但骄兵必败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曹操《龟虽寿》中这样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现在想一想曹操写的这句话,也许是知道必定会失败,但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要去拼一下。
老乔更认为就算赤壁之战胜利了,也是为司马家做嫁衣,到最后还是回归历史轨迹。
我是老乔,一名职业画家,喜欢书画艺术的朋友点点关注。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共同学习。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既然都能穿越,那就可以使用原子弹了?
曹操大人:这是给您点的外卖,您先用着,谋士团在外面已候多时了。
谋士“或”提议:不打。先打益州,然后江东传檄而定。
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帮曹操挽回劣势,选现代武器:汽油弹—能火烧连营,考虑风向问题,使用不好会适得其反。否!
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帮曹操打赢,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让孙坚把孙权过继给他就好了。
还有该死的东风,气象专家团派一个过去?
史书记载:瘟疫才是赤壁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湖北主战场刚打完一场疫情战役,把武汉核酸检测盒,防护服,氧气瓶,方舱医院设施整体打包,同城快递到湖北。
湖北哪里呢?《江表传》:“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
古代传“荆楚五赤壁”(蒲圻、武昌、黄州、汉阳、汉川赤壁);
当代史学界有蒲圻、武昌、嘉鱼赤壁三说。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合理想象,胡诌一下。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虽然由此可见曹操的优势,但曹操之败并不是偶然,而是输在战略层面。因此,帮助曹操赢得此战须以战略层面为主,兼顾其余细节。
首先应当使曹操避免操之过急的失误曹军多是北人,不习水性,这注定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曹操采用铁索连环是个大错,那么不把船连起来呢?火攻或许能避免,但在颠簸的船上曹军几乎没有一点战斗力。
要想打破这个困局,有两个方法。第一,训练从北方带来的军队,改陆师为水师。第二,在荆州当地招募军队,让熟悉水性的当地人对付孙刘。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赤壁之战的失败归于曹操中周瑜反间计,在蒋干盗书后处死水军将领蔡瑁、张允。
其实这段给人深刻印象的情节是虚构的,曹操并未冤杀二人。至于他们为何不能发挥作用,一是因为他们新降,曹操不能信任;二是因为蔡张二人的实力与孙刘联军以及刘琦的水师相抵,而剩下的曹军都不懂水战。
因此,曹操能选择的只有上述两条路,要么训练已有军队,要么在荆州招募水师。若从可行性来看,我个人倾向于后者,毕竟南方人在水战上还是更有天赋,而且曹操也不能把大量军队都耗在南方练水战,不管辽东、凉州的威胁。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之前,贾诩就曾劝他先安定荆州,收服人心,再以此为基础统一南方。倘若真的如此,几年后曹操便能拥有一支庞大的水军,就不必铁索连环,导致火烧赤壁了。
所以,若能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我会劝曹操步步为营,待到时机成熟再开战。
其次,应采取适应南方环境的措施赤壁之战后,曹操曾说过:“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虽然这是他失败的托辞,但也并非毫无道理。
古人对疫病爆发的原理不清楚,来自北方的曹操更不会知道南方潮热环境的危险。因此,他并未做好卫生工作,使疫病在军中迅速蔓延。若是我能去帮助曹操,会建议他注重卫生环境,采用现代化的军营管理。
另外,曹操对赤壁附近的地理环境一知半解。他知道冬日盛行西北风,却不知道当地还存在一套小气候。若我在场,会把当地的气候特点告知曹操,即使自己不清楚,也会提醒曹操重视地理因素。
最后,劝诫曹操戒骄戒躁曹操在接连的胜利之后,难免产生自大心理,轻视孙刘联军。另外,古人寿命偏短,赤壁之战时曹操已五十三岁,在古时已算老年。曹操不知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自然急切地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这也是曹操不听贾诩劝阻,执意开战的原因。对于这点,应以事实为依据劝其戒骄戒躁,但曹操的心理因素很难由他人改变,劝诫是否奏效实未可知。
假如你穿越到赤壁之战之前,要怎么帮助曹操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谢谢您的邀请!
通过查阅《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相关史书上的记载,根据当时的情况,假如穿越到了三国时期,要帮助曹操打赢赤壁之战,我会建议曹操:内防瘟疫,外联张昭,水师先行,火烧东吴。以下是我的分析:
一、内防瘟疫
我军挥师南下,行军太久,又加上大北方士卒对南方水土不服,虽然有20余万人马,但在瘟疫的影响下,战斗力非常低。因此,我会建议曹公:多请江南良医,配治防疫草药,分给士兵吃,并将发病的士兵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通过严格的管控,和中医的调理尽快控制住疫情,保障战斗力。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二、外联张昭
在我军强势的压迫下,荆州的刘琮不战而祥,大大鼓舞了士气,同时让东吴的很多人产生了恐惧,比如张昭等人。我军还没宣战,张昭等人其实就产生了动摇,曾经建议过孙权投降。因此,我会建议曹公:派人秘密联系张昭等人投降,同时在东吴散布谣言说鲁肃得了刘备好处等等。当这些流言飞起时,说不定孙权就会倒向张昭这边,即使孙权不会投降,东吴的军心也会不稳,至少小士兵心里就会没谱。
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
三、水师先行
虽然,我军本身没有水师,但是荆州有8万投降的水师,孙权一共才给了周瑜3万人马,加上刘备的家底,也超不过5万。因此,我会建议曹公:加封刘琮,大力奖赏荆州士卒,鼓舞他们立功表忠心。8万对5万,本身就有优势,另外再从原来的人里挑选2万人,足够了,根本不用将船连到一起。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资治通鉴》
四、火烧东吴
毕竟,十一月份的大冬天,刮东南风也就那么几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刮得西北风。因此我会建议曹公:先发制人,火烧东吴。西北风天天刮,不用请人借。虽然东吴的船没有连为一体,但是可以让荆州水师先发制人,带着点火的弓箭对着东吴的船一条条射。且不说,诸葛亮当初没有来“草船借箭”过,他要真敢来,射出去的箭必定带火,把诸葛亮烤熟。
五、总结
不管曹公人马占了多少优势,主要还是得一步步分析,权衡优势劣势,从各个点找突破口,而不应该过于骄傲,更不能轻敌。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添加关注不迷路
钳工雕历史 越雕越精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