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过年时出现的乌进孝有什么意义?

眼下过阳历年了,我们来个应时的问题,《红楼梦》中过年进贡时,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黑山村的乌进孝,被贾珍一见面称为“老砍头”,结合黑山村、乌姓、老砍头,分析一下他的意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乌进孝的出现,有着很多的意义:

第一,说明贾府腰杆子强硬的来源。

乌进孝作为宁国府一个地方的土地总管,送来的东西多的惊人。

书中这么写:“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麅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秔五十斛,杂色梁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折银二千五百两。”

这里面别的不提,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这几样东西都是很值钱的。

其中熊掌20对,就必须杀死20头黑熊才可以(清代有钱人只吃黑熊的前掌,后掌是不用的)。而且这还不能是小黑熊,必须是成年黑熊。

这些食物还只是一部分,另外的东西卖了2500两白银。

而贾珍认为应该是5000两白银,也就是说以往都是至少5000两。再加上乌进孝一伙人在田庄的吃穿用度以及贪污,恐怕实际出的银子至少有七八千两。

我们就不谈赚钱,仅仅按照以往的5000两银子计算,而这样的田庄宁国府就有八九个。

可见,以往仅仅白银一项,宁国府每年收入高达4万多两白银。

加上这些实物也是很值钱的,宁国府单单田产收入七八万两的水平。

刘姥姥说过,20多两银子够庄稼人开销一年,由此可见宁国府多么富裕。

宁国府严格来说,只有贾珍一家4口人是主子,其余100人都是仆人奴才。

这七八万两银子就是4个主子开销,可以算为穷奢极欲了。

而荣国府更厉害,乌进孝说荣国府的田庄比宁国府还多几倍,每年收入更是惊人。

第二,乌进孝一伙地明着贪污。

乌进孝对贾珍说的话,几乎是公然扯谎,无底线的忽悠。

乌进孝说:“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看看,这说的都是什么。

从古至今,有从3月份下雨一直下到8月份的时代吗?

除非你是地处东南亚地区,存在雨季。然而,乌进孝的田庄是在东北,哪里有这种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

再看冰雹。冰雹灾害其实不严重,而且是极少数量的稀奇灾难。

即便出现了,冰雹涉及地区最多也就二三十公里,而且宽度很窄,有的只有几米,最多不过几公里而已。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那么,哪里有什么,方圆1300里连任带牲口还有房子,都被冰雹打掉的。

这哪里是冰雹,是核武器也做不到啊。

可见,乌进孝几乎是当面瞎说,连谎都不愿意编圆一些。

这倒不是说,乌进孝认为贾珍是大少爷出身,不懂农事。其实贾珍身边毕竟有这么多农民出身的仆人,随便问一问就知道。

实际上,这是乌进孝已经盘踞田庄很多年,这是他和贾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乌进孝作为管家保证每年交租大部分,剩下的就由他们一伙贪污掉。

所以,乌进孝只是在贾珍面前要下跪,其他田庄农民都得向乌进孝下跪。乌进孝在田庄里面,就是地地道道的土皇帝,比主子地位还高。

由于贾府没有人才,贾珍也选不出能够代替乌进孝的人去管理田庄。

强行换人,说不定新人贪污得更多,田庄还管理不好,甚至荒废。

所以,贾珍是无可奈何,虽一边喊他“老砍头”,一边也只能默认越来越少的收入,只是发了一会脾气而已。

第三,乌进孝的出现,预示着满清的崩溃是必然的。

学者计算过,乌进孝的礼物和现金,至少需要1万个以上农民才能提供。

而宁国府有八九个这种田庄,也就是接近10万农民辛苦劳作,绝大部分收入都被宁国府区区4个主子占据。

宁国府4个主子骄奢淫逸的生活,是奴役10万农民才能维持的。

这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是很尖锐的。

管厨房柳家的女人曾说过,贾府的小姐甚至女仆都认为大鱼大肉肥鸡鸡蛋都是寻常事,岂不知有些年,外面的人连草根都吃不到。

然而,外面人就算吃草饿死,贾府的人一样吃喝玩乐。

《红楼梦》中过年时出现的乌进孝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乌进孝缴年租的意义在于揭示贾府的荣华富贵不是皇帝给的,而是最贫苦的下层农民给的,贾府众人的穷奢极欲是建立在对劳动人民剥削的基础上。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贾府要过年了,宁国府一处叫做黑山村的田庄前来缴纳一年的地租收成,那乌庄头一把年纪,顶着寒风,踩着四五尺深的雪,走了足足一个月零两日,才把年货送到京城贾府: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注意,这只是黑山村一个田庄的收入,荣国府有八九个庄子,宁国府自然也差不多。也就是说贾家到了年底来自田庄的总收入是这份礼单乘以十几倍,就算是年成不好,也能收入现银加起来也有四五万两之多,正常年景可以收入近十万两银子。

可是就算面对这么丰足的年货,两三万两的银子,贾珍还是很不满意,认为是“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乌庄头赶紧卑微的解释,今年年景不好,是个很严重的灾年,庄稼年景歉收:

“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

可是细品看乌庄头缴租的情形,好像从来也没让贾珍满意过,所以贾珍说““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这里充分反映出贾珍作为贵族地主的贪得无厌嘴脸。

贾家虽然比不上当年权势熏天的时候那么风光了,但是根基深厚,就算几辈子子孙不争气,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恣意挥霍,也一样能过着锦衣玉食,鲜花着锦的富贵日子。

就算到了“可着头做帽子”的时候,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然可以一家人上下团聚,“祭宗祠”“庆元宵”“串亲戚”,其乐融融,锦衣玉食,听戏放炮,刻了几百个金银锞子赏赐金奴银婢,准备了一筐一筐的铜钱漫天撒给小戏子。

就贾家连那些混的不好的庶支子孙,也可以到族长贾珍这里来领取米粮过年,也受到了贾母的宴会邀请,也算混的衣食丰足,能够过一个体面的好年。

但是这样的灾年,乌庄头仍旧给宁国府送来了这么多山珍海味,粮食菜蔬,那么黑山村的那些庄户人家到底经历些什么样的困难呢?他们又是怎么过年的呢?根本没有人关心。

乌庄头虽然也是个管事,被贾珍戏称为“老砍头的”,但是他和贾府里的赖大、赖二这些欺上瞒下,一味贪污捞钱的恶奴不一样,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属于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苦差事。

因为管理田庄其实就是看天吃饭的工作,赶上了不好的年头,受到气候天气等影响,损失惨重是常有的事情。

乌庄头作为庄头,他一方面要管理弹压田庄的佃农不要闹事,安分干活,更重要的是要打点送给贾府主子的足够的年礼地租,就算流年不利,还是尽量满足主子的要求,交上来这么丰富的礼品。

既然收成这么差,可想而知乌庄头费了多大的劲儿才置办齐整这些东西的。要知道年景不好,不仅是粮食歉收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农民没有足够的粮食吃,他们吃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干活?怎么有力气去上山打猎?就连山里的鹿獐子狍猪等野生动物,其实也吃不饱,

至于那二千五百两银子就更加细思极恐,很可能是乌庄头和凶恶的家丁挨家挨户敲门催逼佃农庄户,一点一点搜刮上来的。

必定有很多实在交不起钱的庄户人家,就像刘姥姥家一样置办不起年货,也没有钱的亲戚可以去打秋风,只能苦苦捱着;或者像袭人家那样,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还要交租,难免卖家什,当衣服,甚至卖儿卖女……堪比杨白劳和喜儿的故事。

实际上的凄惨情形实在细思极恐,这些劳动了一年的穷苦百姓,到头来家里没米下锅,还欠了一屁股债,这还过咋年呢?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好吗?

作为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农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没有粮食只能挨饿,没有炭火棉衣,只能受冻,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但是尽管榨干了这些庄户佃农的血汗,依然不能满足贾府众人的挥霍,一年一年的加重盘剥,乌庄头也只能一年一年的和贾珍“打擂台”,他为什么不敢让他儿子来送田租和年货呢?

因为他害怕,“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这些年货根本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外面“水旱不收,盗贼蜂起”,一旦这些货物银子没有送到,送货的人都活不成了,他一把年纪了其实豁得出去,总要保护自己的儿子。

所以,综上所述,乌进孝这个人物非常重要,他前来宁国府缴年租的意义正是反应了《红楼梦》的主旨,是作者对封建社会无情的揭露和鞭笞。

南山橘暖/文

《红楼梦》中过年时出现的乌进孝有什么意义?

乌尽孝曾一度被认为是贫苦农民,被大地主贾珍各种剥削,寒冬腊月卖炭翁一般顶风冒雪给贾家送年货,送田地收益。多读几遍就不是滋味了,这个乌尽孝不但不可怜,反倒可恨!贾家之所以迅速败落,与乌尽孝等中饱私囊不无关系。

乌尽孝管理宁国府位于黑山村的一处大田庄。单单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就折银二千五百两。可见他管理的田庄之大。就这样,贾珍还说他起码应该有五千两银子,乌尽孝足足少了一半!不怪贾珍张口就说他:“……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

贾珍说乌尽孝又来打擂台,表示乌尽孝经常来打擂台。所谓打擂台,就是和贾珍讲情面杀价!每年贾珍都会算准他应该带过来多一点钱粮,每年乌尽孝都交不足够!这里边就有很多猫腻了!

《红楼梦》一贯用谐音影射人物。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不是人(卜世仁),无尽孝(乌尽孝)!乌尽孝的名字清清楚楚表示明明可以拿出来更多,却每次都中饱私囊,扣留很多,无(没有一次)尽(全部)孝(孝敬),没有一次全部孝敬!这个老砍头真的应该砍头,他真随了他的出身(黑山村)和姓(乌通黑),就是一只黑心的大仓鼠!

乌尽孝偌大年纪,每次不让儿子来,偏偏自己跑过来交差,他说“小的们走惯了,不来也闷得慌”不足信!他在黑山村就是大爷,谁不伺候他。他那么大年纪,儿子起码三四十岁,还不放心交给儿子就是他贪的太多,怕自己不来儿子们应付不来,在主人面前露馅出问题。他来了,说话滴水不漏,贾珍也没办法。毕竟他也只能委托周瑞那样的管家去衔接这些庄头,真是别人说多少是多少!让他长途跋涉一个月去实地考察,绝无可能!

乌尽孝这老家伙绝不简单,说话机智,得体,还会适度装傻。这次贾珍已经对他只上交了一半钱粮不满意,他却四两拨千斤,不说自己交的少,反说荣国府那边交的更少。贾珍虽然精明,哪里懂得农事。乌尽孝说九月份下一场碗大冰雹纯属扯淡。按照分析,从送的东西大概看来黑山村大概要在北方甚至东北。第一,北方(东北)农历九月份阳历起码十月中下旬已经冷了,绝不可能下雹子!第二,九月份东北的粮食已经熟了,秋收都要收尾,就算下雹子也不影响收成。曹雪芹有意如此写,既有讽刺贾珍不懂农事,不懂节谚,被骗活该!又点明乌尽孝睁着眼睛说瞎话!

综上,乌尽孝就是个大硕鼠,老骗子。他年年克扣近一半的田地收入,亲自跑来和贾珍打擂台!贾家就被这些人坑骗偷拐,渐渐收入越来越少,终致入不敷出,不惜违法犯纪捞钱,一个环节出问题,导致环环出错,最终哪怕没有政治错误,也会轰然倒下,这些乌尽孝们难逃其责!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红楼梦》中过年时出现的乌进孝有什么意义?

黑山庄的庄头乌进孝在雨涝冰雹的大灾之年,竟然为贾府送缴大批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和新鲜粮物,共折银2500两的巨额地租。农民们的终年辛劳创造的财富却成了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贡品,此举再现了清朝前期的田庄制度对农民的盘剥压榨惨状。

贾府主要是靠地租来维系其奢糜生活之巨额开支的,但这种不合理的剥削制度预示着封建统治基础终归要走向崩溃的必然命运,贾府的式微就是最好的例证。

乌进孝出现在《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一回里,给人一种“一闪即逝”的感觉。除了那张枯燥乏味的“进租单”之外,论者们很少谈及乌进孝个人形象的作用和审美价值。

其实,乌进孝不是一个简单送一份“贡单”的人。他的出场至少有两点值得读者注意和研究:一是乌进孝之“孝”态;二是在乌进孝之“孝”态背后所隐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

乌进孝,姓乌名进孝。乌者黑也。这个姓是作者“随事而命”,因为他所管的田庄是黑山村,黑即乌。进孝这个名字切关本题,所以要多作些解释。

古人以善事父母者为孝子;友于兄弟,克施有政为孝友;还有谦恭和善、善事尊长也称为孝。除此之外,俗谓以物进献于尊长曰孝或曰孝敬,进孝之名即取之以物进献于尊长之孝敬意。乌进孝虽是庄“头”,但对于贾府来说他却是一个地道的奴仆。他千里迢迢来到贾府是进物,即为“孝敬”之意。所以作者为之取乌进孝之名,实可谓名副其实。孝是一种情态。乌进孝之“孝”即有谦恭和善、善事尊长之意。

试看小说中的描写,可以说乌进孝的“孝”态有如下几个表现:

(1)、乌进孝到了贾府之后,先是上大红禀帖,上面写道: 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全安,并公子小姐全安。新春大喜大福,荣贵平安,加官进禄,万事如意。正如贾蓉所说:“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罢了。”其实这些“吉利”话正是门下庄头的“谦恭和善”的“孝”情、“孝”心的表达。

(2)、乌进孝专程来到贾府是以物进献于贾府,即尊长之家。贾珍看“单子”上写着: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头 ⋯⋯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 ⋯⋯“单子”所列之物均为“东省”的特产,可以说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无所不包,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其中珍贵的“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仅所进之物需要多少辆马车才能运来!

(3)、庄头心思非常之细,在所进之物中还特意选了“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这些活物都是“孝敬”哥儿姐儿的“顽意”。真可谓无处不“孝”,“孝”得滴水不漏,让贾府内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心满意足。

乌进孝的这张“单子”是清代关东皇庄、王庄及其他庄子“进贡单”的一个缩影。如果我们将《清稗类钞》第1册“朝贡类”中所收的“吉林岁贡”单子加以对照,就会发现乌进孝所进之物的品种及数量绝不亚于吉林一省“岁贡”所列各物品的数量。贾府不过是受封的国公爷之家尚且如此,那么皇室、王爷的庄子又要进献多少!浮生着甚苦奔忙。可怜的庄丁们,他们一年用血汗换来的成果,就如乌进孝一样送到了庄主人的库中,任他们尽情享受,恣意奢华!乌进孝之“孝”,表面上不过是一张进租“单子”,但是在这张“单子”的背后却是一种人剥削人的制度。

透过这张“单子”,至少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事实:

(1)、乌进孝的出场是清朝前期田庄制度在小说中形象的再现。大凡读过一点清前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立国之前,就在关东土地上圈占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建立了大小不等的皇庄、王庄,还有赏赐给有功之臣的田庄。定鼎北京之后的清统治者,又实行跑马圈地,将关外的皇庄、王庄扩大到京畿附近。

何刚德《春明梦录》中记载:“清室王公富有庄田,其地租归直隶州县代征者不少。闻入关之初,褒奖功臣,准其跑马圈地。凡马足所至之处,即为所得之田 ⋯⋯设庄头管之,又由其府中管家人统之。”

例如,曹雪芹祖上就在今天河北宝坻县获得一块属于曹家的田庄。不论是关外还是关内的田庄,都专派庄长(庄头)来管理,大庄头管地多至170垧,约计1020亩上下。庄中每年的收成或以实物或折成银两,送到庄主的手里,以供他们生活日用之需。乌进孝所交的“贡单”真实地反映了田庄制度下农民遭受的盘剥压榨的实际状况。乌进孝只不过是当时所有“庄头”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而已。

(2)、《红楼梦》的荣宁二府祖上是从军功起家,用“九死一生”挣下这份家业。后来又沾上皇亲国戚的边,“死而不僵”的贾家又一次经历了“烈火烹油、鲜花簇锦”之盛。这样一个有四五百号人物的世家大族(但不是贵族),日用开销加上重大红白喜事,恣意奢华挥霍,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经济来源是什么?乌进孝的一张“贡单”为读者揭开了贾府的主要经济来源。没有乌进孝们的“进租”,没有那张长长的“贡单”细节,小说就失去了真实性、失去了感染力,就不可能成为脍炙人口且又震古烁今的古典名著!真实是小说的灵魂,失去真实小说就失去了灵魂,而没有灵魂的小说只能是文化垃圾,一文不值。

(3)、乌进孝“进租”正是宁荣二府“除夕祭宗祠”的时候,他到达宁国府之后除了说明来晚了的原因之外,就是向主人讲述“今年”租子没有往年多的苦处。

小说中写道: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了两步,回道:“回爷话,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乌进孝的话可能有夸大灾情的成份,但绝不可能完全是谎话。由此读者可以想到如此大涝之年又有雹灾,却要向贾府进贡这么多珍贵之物和银两,那么在年成好的时候又该是什么样子呢?当我们细读那张租单的时候是否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呢?然而,贾珍并不满意!

小说中写道: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贾珍的话特别值得人们深思:其一,因为有两处庄子“报了旱涝”,贾珍居然说出“真真是又教人别过年了”。说明贾府这样的世家大族生活来源主要是靠田庄,没有了田庄的进租不用说日常生活之需,就连“年”也别过了;其二,贾珍说“那府(指荣国府)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又赔了许多”,贾蓉立即加以补充道:“这二年那一年不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贾珍说:“不和你们要,找谁去!”一句话,着着实实地暴露出这些世家大族剥削穷苦大众的丑恶嘴脸!

曹雪芹时代还没有阶级斗争学说,但是他却用乌进孝的“进租”情节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面貌,揭示了贵族及其王公大臣们用政治权力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经济利益。从贾珍、贾蓉父子与乌进孝的对话中,读者不仅看到了世家大族的贾府经济基础在动摇,它还预示着整个封建统治基础在走向崩溃。

《红楼梦》第53回之前写了贾府之盛,从第53回之后则写出了这个百年望族开始走向衰败,而乌进孝这章单子就是那个催命符,最终贾府的结局只能如第5回《飞鸟各投林》曲中所写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中过年时出现的乌进孝有什么意义?

乌进孝,就是无,尽消之意。

这个名字应的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珍见到乌进孝,问:“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得很,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四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贾珍说:“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近前了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雹子,方近一千四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了你们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乌进孝说的雪(薛)就是满清,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指的是满清加紧了对南明与李自成农民军的攻击,一暖一化,是说南明等反清势力对满清的打击时有胜利。乌进孝说的从三月里下雨,指的是满清三月开始进入中原,水,雨都是指满清。九月里一场雹子,就是薛宝钗谜语中的“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的谶言,满清撕下它助明剿贼的伪装,向南明进行了猛烈攻击。

在乌进孝向贾珍进献的礼单中,鹿,就是逐鹿中原的鹿,探春被取笑的“蕉叶覆鹿”也是一个意思。礼单中的猪,就是“朱”,鱼,就是“玉”。例如,暹猪,就是“掀朱”,鲟鳇鱼,就是寻皇玉,胭脂米中的胭脂,也是朱的意思,柴碳中的柴,即雪下抽柴的柴。

见解浅陋,仅供参考。

关注柴鹏程的航海日记,一同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中过年时出现的乌进孝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告诉我们贾府的经济来源之一就是依靠乡下的大地主来经营贾府的田地产业,牲畜产业来给贾府提供大量的生活物资用品,乌进孝这次来贾府还仅仅是过年所需用的物品,并不是全年就只有这一次提供的生活物资用品,从乌进孝提供的单子可以看出包括了哪些方面,

野山味,家禽类,鱼类海产品,榛、松、桃,杏瓤干果类,柴碳类,米糯粳类,杂色粱谷,各色干菜,就基本上包括的作为生活中最主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柴米还有家禽以及野味等,具体一点就是生活中粱谷牲口和农副产品,

贾府生活中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生活用品是不属于乌进孝提供的,油盐酱醋茶,绫罗绸缎,家庭装饰家具,字画古董,亭台楼阁的装饰和摆设,还有贾府内里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所以乌进孝也仅仅是提供贾府生活用品的米,柴,碳,家禽,野味。

但即使如此也可以说贾府的开销是很庞大的,送来的东西数量也很惊人,按照贾珍的预计光是银子就应该在五千两,当然实际只进账一半,但是送来的东西也应该是价值巨大的数字。光是熊掌二十对就价值可观了,

市场上的熊掌价格低于1600的都是养的老了的不能取胆汁的淘汰熊真正的野生熊掌成年的熊掌少说也要3000还不一定有可遇不可求,清中晚期的话,3000人民币约合22两银子,二十对熊掌就应该是400到500两银子,常米一千担,一担是300斤,常米肯定是比较好的米,

按照现在较好的米应该在四五元一斤,一担米大概值一千元,一千担就应该是一百万人民币,折合成银子也就是大概6千两银子。就这一项就是6千两银子,所以整个乌进孝送来的物品价值最低限度也应该在好几万两银子,甚至还更多,

所以贾珍虽然口里说乌进孝是来打擂台的,但是实际上也并没有和他太多的算计,也就说明了贾珍心里是有数的,给贾珍的二千五百两现金银子也只是卖了一些物品的银子,和实际送了的东西相比也只是一个零头,

况且说打擂台当然也包含了贾珍抬高自己的要价的基本打擂台的策略,就是一个讨价要价的手段而已,所以从贾珍的基本接纳了乌进孝送的东西看贾珍和乌进孝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你乌进孝吃你该吃的,我收我应该得的部分,双方都保持了一个平衡,都不会太过分,这就是他们每年都玩的擂台战术。

从乌进孝到贾府来送货走了一个多月的路,行军速度根据《三国志》与《晋书》中相关记载,孟达在新城起事,司马懿从南阳(即宛)出征,新城与南阳相距1200里(相当于现在的450公里),司马懿仅用8天时间就兵临城下,

平均每天行军56公里(司马懿的部队是步兵),另据《荀子》一书中记载,魏国的“武卒”是按一定条件选拔的,其中就有一条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天必须能走“百里”(相当于现代的30公里)。

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古代步兵的行军速度一天“百里”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加快行军,一天五六十公里也是能做到的。骑兵一般是步兵的4~5倍的速度。而乌进孝是属于驮马大车,电视剧里看到还风雪交加有时候,一点能走上15公里就很不错了,

也就是说乌进孝里贾府有上千里路远的距离。这在清朝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算是很远的了。而针对乌进孝说有碗大的冰雹有人说不可信,其实冬天也是可以有冰雹的,只是很少的概率,而且乌进孝说的贾珍也很容易找到人证,所以乌进孝才会说不敢说谎。

我们再了解下冰雹,看冬天有没有可能出现,因为冰雹天气夏季比较常见,所以很多人以为冰雹只有夏季才会有,而其他季节,尤其是冬季是没有的。其实冬季下冰雹的情况并不少见,几乎每年都会有。那么冬天下冰雹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这些情况也同样可以在冬季里出现,所以冬季也是有可能下冰雹的只是和夏季比要少很多。

那么乌进孝进贾府送年货有什么含义,上面说了一个原因是让我们了解贾府年货的来源,还有个原因给我们提示到了贾府像乌进孝这样的下线贾府有八九个,贾珍说了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潦,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

实际上贾珍是在装穷,除了两个报了旱潦,就算乌进孝又来打擂,也还有五六个庄子的进账,这五六个庄子的进账加起来的这个年就应该非常的饶富了。就算这五六个庄子的规模没有乌进孝的庄子大,但也应该小不到哪里去,因为贾珍是把这八九个庄子并列说出来的。

这也是作者通过乌进孝送年货点明了贾府还不止是乌进孝一个供货渠道。你看贾珍就是收到了乌进孝只有自己预期一半银子的现款也没有动怒,也是和他说笑了几句就过去了,那就怎么贾珍对乌进孝的进贡是基本上满意的,

当然也不排除那五六个田庄是分季节或者收获时节给贾府送货的可能。不一定都在年关送货,这样更合理,因为贾府的一年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不可能只有年关才送一次。应该是多次。因为每个季节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粮食也有很多品种。

另外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贾府被抄也只是抄了没收了贾珍和贾赦的财产,荣国府也只没收了王熙凤大量的借据,后来也大部分归还了,只有王熙凤的借据里也应该是价值不菲的银子被没收,而且并没有抄检和没收贾府的乡下的田庄财产,

贾府后来皇帝开恩也大部分归还了,所以贾府的元气并没有大伤,所以探春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这个道理。而最重要的是乡下的田庄是完全可以支撑贾府未来的生活只要稍微节俭一点生活是没有问题。这可能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暗示,贾府还有一大笔隐形财产就是田庄。我们看看秦可卿说的话,

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

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秦可卿的高见和远见有两个目的第一平时祭祀的费用不用贾府官中的银子,第二贾府衰败可以有生活的退路,最主要是这样的财产是不被官方没收的。

这就是贾府应该算是第一聪明的女人秦可卿把贾府最后的退路和未来生活的希望放在了乡下的田庄,而秦可卿看中的也正是即使贾府有罪被抄检也不可能抄检乡下的祭祀产业,所以秦可卿让王熙凤多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这就是高明之处,如果贾府让秦可卿替换王熙凤来掌管家业的话,贾府还要更加兴旺一段时日,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