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为什么难以驯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的第8378条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斑马虽奔跑速度没有近亲马那么快,耐力比马要强得多。
而且斑马的消化能力更强,甚至啃食树皮都可以生存。
于是,欧洲殖民者认为非洲的斑马,应该比马匹更为实用,花费了200年想要驯化他们
结果:惨败。
原因如下:
第一,斑马一旦受到压力后,行为会非常怪异、暴躁。
为什么有些小鸟可以用笼子养,有的不行?
很多小鸟一旦关入笼子,就会疯狂撞击,直到将自己撞死为止。
斑马虽没有这么夸张,也差不多。
斑马一旦被捕获,无论你干什么,斑马都会陷入一种怪异、暴躁的状态。
在大家心目中,动物园的动物最可怕的是什么?
当然是狮子老虎豹子,要么就是鳄鱼、河马、毒蛇之类。
你能相信,斑马咬伤踢伤的饲养员,比狮子弄伤还多吗?
关键在于,狮子的行为还可以预测,但斑马完全无法预测。
前一秒正在从你手中吃草,后一秒一蹶子踢在你脸上。
由于斑马体型硕大,最轻的也有180公斤,最重的高达350公斤,一蹶子可以踢断狮子的骨头,更别说人。
而斑马虽然是吃草的,能够嚼树皮就可以想象牙齿多厉害。
雄性斑马长有四颗锋利的犬牙,一口就能 让你肉烂骨穿。
所以,谁不想活了去驯化这玩意。
即便你辛辛苦苦驯化了好几年,似乎没问题了,哪天说不定被斑马一蹶子踢死。
第二,捕捉斑马并不容易。
在没有麻醉枪的时代,想要捕捉斑马是非常困难的。
斑马的视力很好,强于普通的马匹,听力也非常敏锐,仍然强于马匹,耳朵还能随意转向。
斑马很多是群居生活,这又增强了整体的警惕性。
一旦你靠近斑马,它们容易发现和逃走。
当然,只要有弓箭甚至标枪,猎杀斑马倒不是很困难,但活捉就难了。
第三,斑马的野性太强。
其实,历史上也有零星驯化斑马成功过的例子。
比如19世纪末的贺瑞斯·海斯船长,曾经在他马戏团内驯养了一批斑马。
虽然船长花费了很多心血,让斑马可以在马戏团的马圈、表演场内保持平静、温和,甚至可以配合做一些简单的演出,比如拉车之类。
但只要斑马一旦进入户外,尤其是野外,立即不受任何人的控制,用尽手段逃走。
最终,你甚至只能将它杀死或者打伤,才能拦得住。
斑马这货,怎么感觉像二哈?
斑马为什么难以驯服?
动物的驯化
动物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然而人类也不做亏本的买卖,想让我们包吃包住可以,要先说明自己能为人类提供些什么。
如果动物会说话,那么鸡鸭等家禽会说:“我们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人类一听觉得这个可以有,于是留下了它们。
狗会说:“我们除了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还能够看家护院,必要时还可以陪着主人打猎,提高主人打猎效率”,人类一想到自己的厮杀能力以及追踪动物能力确实不如对方出色,于是也留下了它们。
而马、牛以及骆驼等动物会说:“我们体型大,能提供的蛋白质多,而且我们还可以负责运输,甚至还能够耕种”,人类想到了自己奔跑速度确实不如对方快,力气确实不如对方大,于是也留下了它们。
除了这些动物以外,还有一些动物也想要来人类这个公司应聘,然而它们却惨遭拒绝。
比如:狮子,狮子如果会说话,它们会说:“我块头大,我留下”,而人类打量了一下对方的体型,再看看对方尖锐的牙齿,想到了它们能将自己撕开。再想到如果将狮子留下,每天要负责给狮子抓羊抓牛供它们吃,于是人类将其轰出来了。
此时斑马看到自己的兄弟在人类这里混的很好,有吃有喝还有住,也不用担心食肉动物的狩猎,于是也想要来到人类这里谋个一官半职。但是人类仔细打量了一下斑马之后,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
斑马为什么没有被驯化斑马之所以没有被人类驯化,其实是因为它们不适宜驯化。
人类在驯化动物时,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驯化,而是会比较倾向于选择性格温顺的动物,比如:牛、羊等,这些动物不会对人类产生攻击行为,也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驯化它们较为容易。
相应的驯化老虎、狮子等凶猛的动物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食肉动物很难被人类驯化。
其次,被驯化的动物要能够适应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在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出现,而农业的副产物就是各种秸秆,所以能够适应以秸秆为食的动物们,则更容易被人类驯化,在这种情况下,牛、羊、马儿等被挑选了出来。而一些对食物比较挑剔的动物则无法被人类驯化,比如:驼鹿,它们的食物有一半都是水生植物。
再者,被驯化的动物要能够在人类环境中繁育后代。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驯化动物并不是只驯化一代,而是要依靠它们不断繁衍,才能持续驯化。比如:研究发现,狼至少驯化6-10代以上,攻击力才会大大降低,能够成为人类伴侣。如果狼在人类环境中无法繁衍后代,则意味着人类无法持续对它们的个体进行选择, 也就没有办法驯化出较为温顺的个体了。
还有,被驯化的动物的生长周期要足够短,生长周期短,意味着人类投入的资源较少,就能够快速收到回报。而一些成长时间非常长的个人则很难被人类驯化。斑马的生长周期就较长,但这并不是斑马没有被驯化的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斑马过于机警。曾经有欧洲人试图驯化斑马,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斑马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一旦发现人类踪迹,很容易四下逃生,很难被人类捕捉。
而且,即使捕捉之后,也很难为它们套上缰绳,它们灵活的脖子,以及双眼视觉结构能够很容易躲避人类的缰绳,这些特征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被人类驯化。
现如今能够被人类驯化的斑马大多是斑马和其他动物的混血儿,纯正的斑马还没有被人类驯化。
总结能够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要含有6个特点:
- 温顺,不具有攻击性
- 食物来源简单、易得,最好是农业副产品
- 能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繁育后代
- 生长周期短
- 不易太胆小
- 群居
斑马的生长周期稍微长一些,再加上它们的胆子很小,过于机警,使得人们难以驯化。曾经有动物学家试图驯化它们,但由于它们的胆子过小,以至于失败了。
斑马为什么难以驯服?
不是斑马难以驯化,而是非洲人(黑人)不行,不会训也不懂训。自古至今,全世界只有非洲人(黑人)从未训化过任何一种动物、植物,这充分说明黑人智商确实比较差。如果欧亚大陆有斑马,肯定早就会被训化。欧洲人到达非洲后,由于己有现成马匹,所以也沒必要劳心费力去训斑马了。其实斑马体格太小,力量、速度、耐力与家马相比并没有优势,训化出来也没多大用处。
斑马为什么难以驯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锬锬,今天呢,我先给大家聊一聊为什么在人类历史长河当中,斑马没有被人驯服呢?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动物能够被驯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根据科学家的印证,目前总结出七条特征。
1.不能有惊慌的特性
例如鹿,一旦他们惊慌起来就会高速奔跑,所以他们很难驯化。
2.野性的特征
比如狮子和老虎。野生的狮子和老虎是不太可能被人类驯化的。因为他们会把人类当做食物对待。但我们在马戏团看到的狮子和老虎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从小就开始训练,成长在人类的环境中。而且就算是马戏团里的狮子和老虎,他们也可能恼羞成怒去攻击人类。
3.多变的饮食
对于动物来讲,能够有多变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像狗,他几乎什么都可以吃,人类也是。
4.有等级意识
有等级意识的动物对于驯服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有等级意识的动物,他们会跟随领导者,而人类可以成为这个领导者。
5.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是和冷血动物相反的动物类型,恒温动物通常生长速度会比较快,一般一到两年就可以达到成熟的阶段。比如像狗,牛,马等动物
6.可管理的大小
如果被驯服的动物大小太大,食量太多,也不利于人类大规模的饲养和驯化。
7.可以人工饲养
能够接受人工饲养的动物是可被训化的特征当中比较重要的特征之一。但这当中有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例外,那就是猫。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斑马的问题,其实在历史上当中人类多次想去驯服这种带有条纹的马。但却屡屡失败,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虽然斑马比正常的马要小很多,但是他们拥有强大的腿。要知道它的一条腿是可以将捕食者的下颚直接踢碎掉的。当然斑马不被驯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持久的野性,不管你怎么去驯服它,斑马都一直会保持它的野性。
当然,斑马比普通野马的警觉性会更高。当研究人员靠近野马的时候,他们的警觉距离大约54米,跑动距离为约18米。而斑马的警觉距离平均为68米,而逃跑距离平均为40米。由此可以看到斑马一般对陌生的生物会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而这种警觉性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出来的。而这种警觉性本身也是有人类导致的。在古代,人类常用一种毒箭来捕猎斑马。
所以斑马难以训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与正常的马匹相比斑马非常难预测,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可能非常具有攻击性。此外,他们的身体形状也并不适合去制作马鞍,试图训练和骑斑马是非常危险的,多年来一些斑马已经成功的训练,但是作为一个种群,他们是不适合驯化的。
作者:锬锬
图片:网络
斑马为什么难以驯服?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斑马和马都是马科成员,而且二者都非常地擅长奔跑,并且从体重上看,成年斑马比成年马的体重还要重,这代表斑马的负重能力也要比马强。但是,斑马没有被驯服呢?我们简单地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驯服一种动物?自然界中的动物何止成千上万,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家禽和家畜只是动物界的一小部分而已,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选择驯服的动物时也是有标准的。下面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家畜来分析一下,人类选择驯化动物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是猪。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而野猪是一种具有很强攻击性的杂食性动物。但是,如果是小野猪的话,它就没有什么攻击性了。所以,将野猪慢慢的驯化,危险性较低,投入成本较少(有啥吃啥)、而且繁殖能力还强,这就保证了人类有了相对稳定的肉食来源。
其次是牛。牛在人类的生活中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根据对世界各地牛遗骸的研究发现,人类最早驯化牛是在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欧洲,亚洲地区比欧洲地区晚了约1000年,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类的新石器时代,此时农耕的出现,为牛的驯化埋下了伏笔。因为牛体格健壮,耐力强,所以它成为了农耕的关键工具。
最后是马。野猪的驯化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肉食来源,原牛的驯化为人类解决了农耕的问题,剩下比较重要的就是“行”了。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马的驯化的时间比牛要晚一些,毕竟先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才想着要走出去,所以,马的驯化时间约在距今4000年前。从马被驯化之后,它扮演了我们人类的“车”的角色长达几千年,在这个过程中,马不但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还是战争的重要“道具”。不过从车被发明出来之后,马就逐渐地被替代了,而且在马被替代的过程中,马与驴的杂交种骡子的出现,也加速了马的被淘汰。
因此,现在我们常见的家畜都是应运而生的,而且是我们的祖先经过了精挑细选,从危险性、投入成本大小、繁殖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才做出的选择。
为什么人没有选择驯化斑马?如果人要选择驯化斑马的话,那必定是要代替马的。所以,我们来看一下,斑马有哪些地方不如马?
第一,分布
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而一种动物的驯化想要得到世界性的推广,它必须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动物,而野马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们在亚洲、欧洲、非洲,甚至是大洋洲都有分布,这就增加了它被驯化的几率。而斑马是非洲独有的动物,作为一种热带环境下的动物,它很难被推广。因此,斑马分布的局限性是人们没有选择驯化它的原因之一。
第二,繁殖能力
从表面上看,斑马和马的繁殖能力差不多,都是需要一年左右的妊娠期,然后一胎大都只能产下一仔。但是,斑马从怀孕开始到第二次发情期,整整需要3年的时间。而马虽然也需要一年左右的妊娠期,而且每胎大都只有1个幼崽,但是马每年都有发情期。这是原因之二。
第三,生存环境
其实,人类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驯服斑马。早在19世纪,南非就有驯服斑马的记载,而且后来在20世纪,欧洲人也曾经尝试过去非洲驯化斑马。但是,在人们的多次努力下,世界范围内被驯服的斑马不足20头。再加上马的驯化早已经成功,所以正是因为这样,让人彻底放弃了对斑马的驯服。那么,是什么让斑马如此的难驯服呢?我们认为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生存环境。
斑马是非洲独有的野生动物,现存的斑马一共有三种:平原斑马、山斑马和细纹斑马。其中山斑马和细纹斑马下的亚种均为濒危物种,数量稀少,因此,我们在一些非洲的野生纪录片中看到的大都是平原斑马。无论是哪一种斑马,它们的栖息环境都是以草原为主。而在非洲大草原上,除了有各种各样成群结队的食草动物外,自然也不会缺少各式各样的食肉动物,在众多的食肉动物中,狮子、斑鬣狗、花豹以及非洲野犬都能够捕杀斑马,因此斑马的生存随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导致了它们的野性十足,而且胆小、警觉。而正是斑马所处的环境造就了它的性格,最终造成了斑马难以驯服。
总结斑马并不是没有被驯服过,而是驯服的数量非常的少,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造就的。相比较马,它的作用与马一样,但是马的性情相比斑马要温顺一些,容易驯服一些。再加上斑马分布的局限性(非洲独有),最终让人们放弃了对它的驯化。
斑马为什么难以驯服?
斑马可以被驯服,历史上就有不少驯化斑马的记录。
主要问题在于驯化的价值,斑马作为原始的一种野马,它的脊椎没有像人类正常驯马那样的弯曲,所以很难用于骑乘,这样会带来伤害,得不偿失。
所以斑马其本身并没有被驯化改造的价值。仅有的一些记录里,斑马也往往是作为挽马使用,进行拉车等劳作。这种活,只要使用措施恰当,牛、羊、狗、驴等很多动物都可以胜任。
在性格上来说,斑马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失控,且有一条很讨厌的习惯——它咬人。
很多马都有咬人的行为,但斑马显然是此中翘楚。
人类驯化动物使用,都会根据其使用目的进行优化筛选,杂交培育,驯化并不是单独拿一个品类就能完成的。记录中有些所谓的斑马驯化,也都是采用了杂交的手段。
只是这样一来,多代以后,它就不是斑马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