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民间武装,比正规军战斗力还强,民间武装的武器从哪里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就是这几种。
第一,大国武器援助。
这是以前的事情了,比如当年缅北孤军,从中情局和台湾处得到很多空投的武器。
因为李弥将他们编组为云南反共救国军,而当时又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给与秘密支援,试图牵制解放军。
美国人表示可以援助武器,但必须反攻进入中国云南境内,他们才会空投。
李弥也不是傻蛋,知道解放军惹不起。
所以,李弥于5至7月正式反攻云南,先攻克沧源、耿马、后攻下澜沧、双江等14个县市乡,并且在沧源建立国民政府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军事指挥所。
其实这些都是虚的,在得到美国1个师编制的空投武器以后,李弥就撤军。
除了美国以外,还有中国。
中国长期支持缅共,援助大量武器帮助他们组建上万的部队。
后缅共垮台以后,这些武器基本流散到缅北各军阀手中,比如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
克钦独立军曾宣布,他们主要的轻武器,来自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的AK47冲锋枪、65式步枪、班用轻机枪和少数经过改动的81式步枪。
这些轻武器很多都是是缅共武装分离出来时的遗产,少部分是缴获缅甸政府军的装备。
第二,走私购买。
《战争之王》的男主说过,哪里需要有武器,武器就会来到哪里。
国际军火商多是神通广大的角色,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将武器设法卖给你。
缅北的武装主要装备轻武器,很多都是通过走私的。
但这些走私往往不是通过尼古拉斯凯奇这种军火走私商人,而是腐败的老挝、缅甸、泰国的将军。
坤沙曾经说过,他和政府军将军们有默契,用毒品换取武器弹药。
在国际封锁严密的时候,武器价格猛增,一发子弹就要1美元。
不过,以坤沙为例,1992年坤沙集团鸦片产量约为1500吨,销至美国的海洛因56%来自金三角地区。所以,坤沙不缺钱,总会有人将武器走私给他。
第三,自己制造。
因泰缅两国都是军事落后国家,缅北武装有轻武器就足够了。
这些武装基本都有自己的轻武器工厂。
其实轻武器的山寨,难度并不大,阿富汗山区的作坊也可以制造。
比如克钦独立军就有自己的轻武器工厂,有很多机器,80%的轻武器是该厂生产的。
这些工厂的材料都是从东南亚地下军火黑市购买的,有时候还高薪聘请一些别国的军工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金三角民间武装,比正规军战斗力还强,民间武装的武器从哪里来?
世界上最为内乱的国家,除了索马里、卢旺达这样的非洲国家外,那就得数处于南亚的缅甸了。这个国家虽然早在1948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建国。但以缅族为主体的缅甸政府,却始终没有实现完全统一。它和各自割据的缅北民族地方武装之间,一直内战不止。
近年来,除了佤邦军等多个民地武和缅甸政府军达成长期停火外,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德昂解放军等数支民地武,却一直与缅甸政府军战火不断。
缅北地处中缅交界之间的狭窄地带,交通闭塞,运输不便。也没有某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那样,有西方国家支持。从强大的缅甸政府军手中缴获太多武器,也不现实。那么,这些民地武的武器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缅甸政府军)
一、脱离缅军时留存。其实早在缅甸尚未独立的二战期间,为了对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以及日军的占领,缅甸各个民族也曾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组建了缅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的军队。比如现在的掸邦、克钦和果敢军的一些老兵,当年都为缅甸独立时,流过血负过伤。
可是当缅甸独立之后,原本就不同源的缅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为了各自利益和权力分配互不相让,占主体的缅族希望少数民族可以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接受缅族文化和信仰,在整个缅甸实行大缅族主义,同时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矿山和资源收归国有。
而少数民族显然不愿意,他们更希望在自己的控制地盘里,实现高度自治,坚持本民族文化,反对境内的玉石等资源财富落于缅甸政府之手。
双方争执不下,而那些原本为争取独立的缅甸军中的少数民族军队,则纷纷带着武器脱离缅甸军队,回到本民族聚居区,创建自治特区,成立自己的军队。比如1962年2月5日,早丹三兄弟就带着手下的士兵,回到克钦族组建克钦独立军。而佤邦和果敢军则在缅共解散后,也带着各自的军队割据一方。
(佤邦联合女兵)
二、自建兵工厂仿制。民地武之所以能在和缅甸政府军的对抗中生存,仅仅依靠当年脱离缅军时留存的武器显示是不够的,所以他们无论是在兵员招募、经济贸易以及武器自给自足上,都有一整套完备的流程和体系。
在这些民地武中,军事和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佤邦,无疑在武器制造上更具领先优势的。由于和缅甸达成停火,与我国也交往甚密,所以制造武器的原材料和配件很容易搞到。这使得佤邦的军工业得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军工厂达40余座,无论是枪支弹药,还是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高射机枪等重武器,都能实现自产自足。
相比之下,克钦军的装备就要差得多了。他们大多仍然拿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AK-47冲锋枪、65式步枪、班用轻机枪,以及少部分仿制81式自动步枪的M23自动步枪。
克钦独立军在拉咱附近的山中也有一座兵工厂,不过由于其边境贸易受到严密封锁,他们很难弄到制造武器的原材料,甚至连火药都短缺。迫不得已之下,只得从其它民地武手中高价购买,或者去东南亚地下军火市场采购。
据曾前往参观过克钦兵工厂的人士透露,其兵工厂位于中缅边境附近靠近缅甸一侧的山上。那里树木茂密,依山傍水。不但风景好,而且隐蔽效果极佳,从外面很难发现。
从拉咱到兵工厂还要经过好几道关卡盘查。兵工厂虽然屋舍简陋,但里面别有洞天,一排排小钢炮排列整齐,几台旧机床边,几名穿着绿军装的工人正在打磨制造武器组件。他们大多五十多岁年纪,都是周边国家原军工厂改制后下岗的职工。由于技术过硬,做事认真,在这里工资比其国内翻了好几倍,因此干劲十足。
(中越战争)
三、黑市购买。除了简单的仿造之外,类似果敢同盟军这样生产能力薄弱的民地武,其新式武器大多依赖于向周边国家黑市购买,比如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其中尤以越南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越之间曾爆发了近十年的边境冲突。在战争初期,我国军队势如破竹,几乎要攻到越南首都河内地界,但随后即撤军。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越战争之后,越南大约有上万支武器流失民间。这些武器大多被黑市交易到缅北民地武装手中。
此外,克钦军还从黑市买来武器进行改进式生产。比如一款能发射KRL枪榴弹的掷弹筒,其射程可达1200多米。先进程度相当于二战末期,在和缅甸政府军的丛林作战中效果不错。
当然,缅甸民地武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和他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民族信念密不可分。如果缅甸政府不能实现全民族真正平等,那么即使这些民地武装备再简陋,但缅甸的内战却仍将继续。
(参考资料:《缅北烽烟再起的思考》等)
金三角民间武装,比正规军战斗力还强,民间武装的武器从哪里来?
题目所问的金三角,应该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这里处于三国交界处,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一个三不管地带,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管不了的三角地带。金三角有两个闻名于世的特征,一个是世界上毒品产业源,一个是军阀割据的地区。
金三角地区成为毒品产业源是英国的功劳,一百多年前正是英国把鸦片带到了该地区,随后这里成为鸦片的生产基地。“金三角”的另外一个特征是武装帮派复杂,目前依然有大大小小的军阀组织几十个,金三角地区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涉及村镇约3000多个。
金三角武装势力经历了演变,目前最大的武装势力是东佤联军,兵力约3.5万人,总部设在帮康(原名邦桑);新孟邦党也是一个势力大的武装,兵力约7800人,总部设在耶羌帕;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武装势力,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掸邦联合革命军总兵力约5000余人,总部设在景康(景统);金三角地区的武装势力很多。关于它们武器装备来源资料不多,不过,毒品产业源从来不缺武器装备,墨西哥毒贩子同样是类似金三角地区的武装帮派,武器装备来源也有一个渠道。
墨西哥毒贩的武器主要来自美国,每年超过2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金三角地区的武器装备来源复杂,首先是武器走私,泰国警方就曾经查获泰国武器贩子向金三角地区运送武器装备。二是来自军方,上述国家腐败严重,武器交易严重,金三角地区的武器装备很多都是来自军方。三是自产,金三角地区对武器需求大,武器走私,贩卖也催生了武器的制造。金三角地区的武器以轻武器为主,此类武器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媒体上就有披露金三角地区自产武器弹药的报道。
金三角地区依靠鸦片生财,这里的毒品产业由各武装势力控制,各有各的地盘。这里不仅把毒品流向世界,也成为各势力博弈的舞台,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多军方、地方政府与该地区的武装势力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武器交易并不是难事。
金三角地区武装虽然没有重型武器,但是很多枪支和弹药是很先进的,很多步枪都是新式步枪,它们也有火炮,装甲车辆,便携式导弹,其武器种类向高端挺进,这被后有国际性的军火商插手其中。总之,金三角地区有两种东西不缺,一个是毒品,一个是武器。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金三角民间武装,比正规军战斗力还强,民间武装的武器从哪里来?
金三角活跃着多支武装部队,例如克钦军,佤邦联军,惮邦军等。其中以惮邦军实力最強!不但人数众多,武器先进,而且吸纳全球退役士兵,包括美国前海军陆战队成员。真正的是兵强马壮,是一支劲旅。
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掸邦军的前世今生,解读下这支金三角的神秘之师!
金三角的地理位置:是指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交界处地区,毗邻我国云南省。金三角地区包括缅甸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及老挝的琅南塔里,丰沙里等地。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混乱地区之一。
金三角的开山鼻祖:李国辉(1910—1980)河南人,是金三角赫赫有名的“小李将军”,前身国军陆军第八军七零九团团长,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假如没有李国辉,也就没有后来世界闻名的&品王国的金三角。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我国结束内战后,国民党则逃往台湾。这支国民党残部,即李国辉率领约3000的整编团,没有跟随去台湾,而是撤到缅甸北部地区驻扎,虽然是残兵败将,但战斗极強,对付缅甸军游韧有余。
当缅甸政府得知有支国军驻扎在自己的领土上,自然十分气愤,通牒要求残军在十天内撤走,否则要武力解决。李国辉等人不为所动,结果,三千人的残军,痛击缅甸政府军二万余人,大获全胜!
此后,缅甸政府军多次“进犯”,都被残军击退。缅甸政府拿残军没办法,只好视而不见。这支国军在此便生根发芽,生活越来越繁荣稳定,并开始种植毒品与贸易了,世界著名的“金三角”就这样出名了。
李国辉去台湾后的金三角:迎来是李弥时代、罗星汉时代和坤沙时代,都是李国辉的事业继承人。那个时候几股部队加起来兵力达到35000人。他们手中有人有枪,且武装组织纪律严明。缅甸政府军一时间无法消灭他们。后来出现一些反政府武装被招安,有的则继续与缅甸政府军交战。在这期间一代枭雄坤沙逐渐強大起来了。
坤沙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实坤沙真名姓张,名祈福。张祈福父亲是汉族人,祖籍云南大理,其母亲是掸邦当地人。坤沙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也是金三角地区混乱之际。坤沙正是在此期间,认识了很多人,他曾学过军事常识,后来拉起队伍自己单干。
由于坤沙胆大心细,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他聚了当地一位部落首领的女儿,成为该部实际领导人,坤沙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坤沙在此后成为当地一支有名的武装头目。他把泰缅边境北部山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使缅甸与泰国对坤沙无法打击。坤沙也就是此期间,借机发展壮大自己。
坤沙很有商业头脑,实施“以毒养军”,积累了大量财富,并购买了先进武器装备,其实力很强,连政府军就拿他没办法。到了1985年,坤沙的武装组织有6个师的建制,对外称“掸邦军”,他亲自任司令。
坤沙有很强的中国情结,坤沙在掸邦时,他要求武装人员和当地民众都要好好学习汉语。手下却有很多能力强的人,而且这些人大都是华裔,他们后来都成为坤沙得力干将。现在金三角地区遍地是华语学校。同时还发展当地经济,带领当地民众致富,受到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1993年12月,坤沙建立“掸邦共和国”,他自任这个不被联合国所承认的国家总统。掸邦共和国建立后,内部矛盾就开始激化。因为掸邦地区并不全是坤沙的人,他们认为坤沙能建国当总统,他们照样能。因此,一些人不听招呼,开始闹事。坤沙实力减弱时,佤邦联军也与其作对,而且缅甸政府军三个师也已做好进攻坤沙的准备。
坤沙知道自己斗不过这些武装,于是他向政府军投降,并要求缅政府军为其提供保护。1996年1月5日,坤沙武装向缅甸政府投降,随后坤沙也丢掉职务,到首都仰光生活了。坤沙在仰光生活了11年,于2007年因病逝世。
坤沙后代继承了事业:坤沙有3子1女,1996年,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时,其子女并未投降,他们继续在金三角生活。坤沙大儿子身体残疾,只是一个普通人,据说他的次子曾到美国西点军校学习过,后在坤沙领导的武装部队任职。而且当地人认为坤沙次子为人和善,人缘好。坤沙的武装被小儿子接管,目前其小儿子掌握有两万人武装,也曾在美国西点军校受过训。据说这支武装很神秘,据说已经转入缅甸山区生存,并没有与政府军直接对抗。有人分析,坤沙的武装已经融入当地百姓,现状是缅甸政府不来找麻烦,他们也相安无事,继续经营金三角。
总结一下,一支这么庞大的队伍,如果没有大国支持,是不可能存活了近百年,他的存在肯定会有政治意义。掸邦军是金三角最神秘的部队,先进武器主要来源于走私,还有大国背后的支持。关注@陈述事实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互动。
金三角民间武装,比正规军战斗力还强,民间武装的武器从哪里来?
金三角毒品泛滥世界闻名,只是现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用下,金三角现在的毒品规模在极速减少,在过去的时候,金三角毒贩猖獗,当时有着大小几十个势力盘踞在这个地方,金三角毒品高峰期的时候是二战前后的一二十年,当时的毒贩势力非常强大,甚至一些毒贩组建军队
最早的大势力是溃败的残余部队,通过鸦片买卖维持军需,而这些是后来当地武装庞大的开始,毒枭通过卖鸦片购买武器,武装自己的私人部队,用来保护自己在当地的利益安全,毕竟金三角各大势力由于利益,所以相互之间经常拼杀,没有强大的武装是没办法保障自己的毒品买卖的。
这些毒枭的武器大致有几方面来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走私,也就是说卖毒品得到钱用来购买走私武器,世界上只要有钱就不愁买不到武器,所以当地的武器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武器走私获得,看过电影(战争之王)就知道了,武器走私是怎么样的,也就不会不明白金三角的武器来源。
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武器,军火买卖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正规渠道,还有一种是授权以私人渠道的方式,就是说私人渠道只是一个表象,售卖武器换取大量财富成为了一下武器贩卖的主要途径,而把武器卖给需要的人成为了一些人的主要任务,金三角的武器来源基本上就是这些。
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好的武器装备,包括那些装备正规军的武器,有钱就可以买到,而毒枭最不缺的就是钱,鸦片卖钱,有钱买武器武装自己,武装后用来保护鸦片生意,所以这些形成了一个链条,很多时候这些毒枭在武装力量上面非常舍得花钱的,有钱还怕买不到武器吗?
强大的军队都是靠钱喂养出来的,毒枭不缺钱,所以能养出来强大的军队,军饷的投入多少决定了战斗力的强弱,就好比现在的世界各国,军力强大与否,从每一年的军费投入就可以看出来,美国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每一年的军费高达几千亿美元,没有钱都是空谈,有钱办什么事都容易,金三角毒枭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靠毒品养军队,军队护毒品生意,武器有钱就好办事,现在的墨西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金三角民间武装,比正规军战斗力还强,民间武装的武器从哪里来?
金三角位于东南亚地区缅甸、老挝、泰国的交界地带,泰国政府在这三国交界点竖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样的牌坊,故这一带被称为“金三角”。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
“金三角”的范围大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其中缅甸北部有很多武装。大的是特区,中等的是联军。小的不知道,应该是团伙。一般几千人,最多的佤邦哪里的什么联军。辉煌的时候几万人,现在不知道了。小的几百人甚至更少。几十人的也有。
金三角民间武装到底有多强?我们经常在动作片里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帅哥卧底变身兰博消灭几百毒枭的故事也只能是电影情节,大多数时候卧底想在防备森严的毒枭老巢动手可以说比登天都难,只是因为毒枭的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强悍,防备也是非常森严。
由于贩毒在很多国家都是死罪,所以毒枭贩毒的同时往往都顺便贩运军火。又因为毒品交易的利润非常巨大,且生产毒品的成本很低。所以毒枭往往都非常有钱。有了钱毒枭就能一掷千金买各种先进武器装备,扩充军队对抗政府军。我们就拿金三角历史上的“海洛因之王”坤沙举例,坤沙部队最多时候达到6个师5万多人,甚至装备当时苏联最先进的萨姆系列导弹。
即便是美军来围剿,坤沙也能抵挡一阵,更别说缅甸和泰国政府军这样的三流部队。甚至坤沙当时的武器装备比金三角三国政府军都要好,自然也就铸就了他毒枭之王的地位。
而毒枭除了装备精良人数众多之外,金三角复杂的地理环境也成了毒枭们最好的防护,掌握了主场优势的金三角毒枭,相当于多了10万雄兵。对于有重武器的政府军而言,他们的坦克大炮在金三角丛林中无法发挥威力,直升机面对参天大树的保护也是无能为力。在这种游击战的情况下,毒枭单兵武器装备强悍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当然地理优势是死的,打战人才是长久优势,金三角毒枭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政府军的纵容才是一切的关键。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金三角属于缅甸、老挝和泰国的交界处,属于鸡鸣三国的存在。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金三角即归三国管辖,又不属于任何一国。三个和尚没水吃,所以在金三角问题上,三国最后是谁也不管,这也导致金三角毒枭嚣张到今天这个地步。
那么这么多的武器从哪里来?在金三角地区的毒贩,想要得到生存,除了培养自己的势力外,还要懂得和和政府或者和军阀合作 ,进行“合法”的种植鸦片 ,而有些国家的政府对于毒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缅甸,缅甸这个国家本来就不是很富有,而且还常年处于战乱中,军事装备又很烧钱,所以不会放过每一个赚钱的机会,而种植毒品又恰恰会给缅甸政府带来丰富的利润,因此缅甸政府在打击毒贩这方面就没有那么积极。
所以金三角贩毒分子的武装,一般来源,缅甸政府军、当地民兵武装,当然也排除老挝和泰国,但是泰国可能相对控制更严格,而缅甸和老挝腐败问题严重,例如官枭勾结,都是常态,因此金三角毒贩的枪支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些军方手中得到的,还有就是通过走私,只要有钱,所谓的“军火商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走私来各种枪械,对于先进的枪支都不是特别容易得到,只能遵守武器出口条约获得。
金三角作为世界闻名的产毒地区,为何不派军队铲除所有毒贩?一、金三角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能如此豪横
金三角这个名字也是源于它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三国边界交界处,是泰国、老挝、缅甸三国边境的一个三角形的位置。这个位置属于三不管,大部分地区应该是属于缅甸管理,但是毒品的原料和加工运输却在泰国和老挝。
这样就比较尴尬了,如果缅甸去管他们,他们可以到老挝、泰国避难;如果泰国管他们,他们就可以到缅甸、老挝避难;如果老挝去管他们,那么他们就可以到泰国和缅甸避难。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三个国家不统一管他们呢?这个问题太过单纯了,试想一个国家怎么可以容忍另一个国家的部队到自己的国家,还有他们相邻,存在很多的政治矛盾,他们怎么可能团结起来呢?这个地方不但给三国的执法带来困难,更不方便其他国家的派兵管制。
试想待在一个三不管的地区,金三角能不豪横吗?能不为所欲为!
二、缅甸常年处于战乱、老挝无力能管、泰国离不开毒品
国家不安定,国家没有实力,如何禁毒呢?答案是很难,很难,很难。缅甸一直处于内战,政权非常不稳定,政府军队忙于与克钦邦武装交战,而金三角又被克钦邦实力操控,缅甸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也是无力顾及。
老挝有因为自身发展不行,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管辖。如果老挝真要去管,恐怕还没到金三角,就被金三角的部队给消灭在路上了。
而泰国本身已经被毒品渗透,他们的国人已经离不开毒品了,据统计他们的监狱里一大半人有毒瘾,他们的政府甚至都提出吸毒合法化,虽然没有通过这条提议,但是这样的提议让人实在是让人吃惊。
都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泰国、老挝、缅甸他们之所以整治不了金三角,就是因为心不齐,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让金三角一带成为最大的毒品交易基地。
三、当地居民离不开毒品收入;政府暗收保护费,也不会公然禁止
金三角这个地区并非是一日形成的,那里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毒品的生存,当地的老百姓常年要依靠种植鸦片生存,如果不种鸦片他们很难存活。
如果政府公然禁毒,就会引起当地老百姓的民愤,严重了还会引起民变,这是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还有毒品的高利润让毒枭们富可敌国,他们暗地里给政府送去保护费,让政府们成为他们的保护伞。缅甸、老挝、泰国本国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他们需要毒枭们的保护费,离不开毒枭们的保护费。吃人嘴短,收了人家的保护费,就要为人家办事,有时候也只是明面上吆喝吆喝,实际上根本伤不到毒枭们的利益。
还有金三角这片是的经济收入要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收入都高,他们赚了钱都给自己的军队配备上最高的武器,老挝、缅甸、泰国军队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和他们对抗。
结语因此金三角毒贩猖狂不是没有原因的,缅甸、泰国、这些国家为何联合打击迟迟不能成功,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目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于是打击金三角毒贩也就成了一种奢望,何况打击金三角毒贩可能还会与当地的村民起到冲突,很容易伤及无辜,可以说金三角毒枭不但掌握着金三角毒品的运行,还掌握了百姓的命运。
尽管倾尽所有也可能没法将毒贩一网打尽,毒贩本身就很有势力,危险系数还是那么高,加上背后还有军方势力,一锅端掉还是有点困难的,金三角牵扯的事情相当复杂。
源源不断地武器,就是金三角地区的支撑点,毒贩才会那么猖狂,更何况还有其他国家的介入,这样一来,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种植很可能越来越多,就怕范围会被扩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