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谓天圆地方;但是古巴比伦的人却认为,地是圆的,大地的周围是河流;古欧洲的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大的平面,海的尽头是个无底洞;古希腊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一直想要求证。于是,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被国王拒绝。西班牙国王当时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想要对外扩张,于是支持麦哲伦,给他配齐船只跟水手。麦哲伦的船队由5艘远洋海船和200多名船员组成。其中主战舰“特立尼达”号排水量可达110吨,其他的排水量不足百吨。

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出发,1521年3月28日返航,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海不仅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还验证了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而且海洋不是隔离的,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这次的航行为人们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先锋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人是非常佩服麦哲伦的,在当时科技还是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能去完成这一壮举。遗憾的是,麦哲伦死在途中,自己的水手代替他回到了自己的扬帆之地。这次航行,就是一场与生命的较量。

长途航行且船只有限,而且还有这么多水手每天需要粮食和水。其实粮食不是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可以多准备,在海上也可以捕捞点鱼虾等补充营养。但是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水的储备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不喝水,人体的70%都是水分。那么在航海过程中,淡水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因为在海上呆的时间很长,而且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海水中大量的微量元素跟生物,对人体都是有危害的。同时,海水中有大量的金属物质和盐,浓度大于人体体液的浓度,如果直接饮用海水会直接造成人的死亡,所以船员们是绝对不会考虑饮用海水的。

在现在可以把海水进行分离,将淡水解析出来。众所周知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肯定没有这样的技术。而且,淡水在没有活物的情况下,是很难保存的,超过一个月就会发出恶臭,根本没有可能再去饮用,只能用于生活中简单的洗漱。而且再加上他们都是用橡木的桶盛水,这样水跟空气直接接触更加容易变质。

所以,在登船的时候他们会准备很多的酒,在海上漂泊是很空虚跟寂寞的,没有可以消磨时光的工具,天天面对着茫茫的大海。而且,在当时也没有手机,更没有抖音和微博,更没有任何的娱乐项目去消磨时光。只能一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的生活,所以喝一些酒来填补空虚的生活,还可以补充淡水,以及增加饱腹感。另外在出发的时候他们会将水煮沸,用高温杀掉微生物,往水里倒一些酒来,另外加一些橄榄油,让油层漂在水上边,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延缓水变质的时间,让水保留的时间更长一点。同时酒还可以杀菌,减少一些传染病的危险。因为酒是发酵后得来的,所以保存的时间会很长。在密封状态下可以保存好久好久,酒越存放越值钱,在靠岸的时候还可以用酒来换取物资。

另外淡水的补给当然还有其他的来源:现在航海船队出行都是靠港口的补给,有计划的停靠,补给也都是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在麦哲伦的那个年代,航线和要到达的地方都是陌生跟未知的,而且在当时所有的设施都是不完善的,根本不可能会有港口,所以港口补给在麦哲伦的年代是没有的,但是适用于现在船队的出行。

虽然麦哲伦航海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计划的,不然跟跟送死是没用任何区别的,还是会做好一些准备措施,绘制地图等等。他们的航海船队不会离开陆地太远,要保证自己的安全,绘制的地图也会根据所行驶的里程来计算补给的。想要随时靠岸是非常不现实的,海上会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海岛,所以看到海岛就会上去,海岛上大多数都会有淡水,所以海岛补给是他们很重要的补给手段。

另一方面是,航行途中会有降雨,除非是热带降水很少的地区,其他地区降水都是比较多的,所以在降水的时候,船员们会利用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起来,利用特殊的方法储存,当作淡水储备。

船员们经过长时间的航行,也会积累很多的经验,比如,在船靠岸或者登上海岛的时候,会在当地找一些果子携带,可以短暂的减缓口渴;还可以利用简单的蒸馏方法,将海水进行蒸馏,这也是一种获得淡水的方法。

如果其他的方法都不可取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海里捞一些鱼,将鱼体内的生物水挤出来,补充人体的水分,因为海水中鱼类盐分含量比较低,所以可以暂时性的减缓缺少淡水的危机情况。或者,饮用鱼眼睛的血水,这样听来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但是在茫茫大海上,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方法只能等死,所以人在生死关头不会计较这么多的。

麦哲伦航海真的是非常伟大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勇敢,不仅仅是麦哲伦,还有紧紧跟随的200多名船员,踏上的征程是未知的,前途也是迷茫的,也不知道将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活着回来,但是大家都义无反顾的去做了。就算放到现在,恐怕也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愿意赌上性命,去做一件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吧。淡水对于人来说真的是至关重的,但是不管做了什么准备还是措施,都不可能万无一失,所以如果在上述的方法都不可取的情况下,只能是听天命了。

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作为一名全球远洋船员,不仅和麦哲伦是同行,麦哲伦同样是我们航海界的前辈。茫茫大海,即便是今天,我们全球海员的淡水问题依旧很棘手,可见五百多年前麦哲伦是多么的伟大,我上大学期间,曾经专门研究过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如何解决淡水问题的?因此对这个问题有着非常全面的了解。

从麦哲伦全球航行到现在我们远洋船员,经过多少代人的实践,深海航行的淡水问题才有了很大的跨越,但是截止到目前依旧存在很大的弊端。在回答麦哲伦如何解决淡水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现如今我们船员的淡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毕竟现在解决淡水的方式都是那个年代的实际经验积累下来的。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我们每条船上基本上都有“海水淡化”技术,茫茫大海最不缺的就是海水,只要我们船舶还有动力,自然淡水就会源源不断。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少有船员去饮用这种被淡化出来的海水,我们都称之为“软化水”,长期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掉头发”。所以虽然海水淡化技术很成熟,但并不能真正解决船员的生活用水。很多人会问“既然淡化出来的淡水不能喝,为什么还要研发这项技术并在海轮上运用呢”?实际上被淡化出来的水虽然不能饮用但是它能满足船员的其他淡水需求,比如洗澡,洗衣服,冲马桶等。毕竟我们船员一上船至少就是八个月的时间,对淡水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不过淡化出来的水源在我们船上还有一个名称,那就是“救命水”,紧急情况下,喝上一段时间还是问题不大的,至少能够保住性命。

其次:由于我们对地球有了非常充分的了解,目前的远洋航行都是有目的性的,每一个航次的目的港是哪?需要多少天的航行时间?大概需要多少淡水等,都是提前写入航海计划里面的。这也大大方便了解决淡水问题,目前所有的海轮上都设计有一个大型的淡水舱,船舶靠港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加注淡水,并且船上有专门的人员每天去测量淡水的使用量,由于按照航次计划加注的淡水,一般情况下深海里面淡水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由于淡水舱长时间的不清理,再加上船舶的摇晃,天气的炎热,水质很容易变坏,船舶靠港储存的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之后也是不健康的,目前船员也很少有人直接饮用,毕竟会承担拉肚子的风险。那么淡水舱里面的淡水最后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一般情况下都被厨房使用了,比如做饭,洗碗等。因为做饭过程中,淡水必须要加热,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

最后:也许很多人好奇,船员在深海里面直接喝的淡水从哪来呢?其实一直就是我们自己解决的。上过船的朋友也许都会发现,基本上每个船员房间里面都会有很多成箱的矿泉水,其实都是我们在靠港的时候自己购买的,留着平常在船上饮用。因为船舶靠港的时候都会联系供货商上物料,并且我们也会知道下个航次的计划,所以会根据航行的时间,结合自己每天的饮水量,让供货商帮忙上一些矿泉水。当然也有一些船员比较心疼钱,毕竟有些国家的矿泉水还是比较贵的,所以就自己采购了一个烧水壶,每天会去厨房接淡水舱里面的水,烧开之后再饮用,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这就是目前我们远洋船员对于淡水的解决方案。

航海家麦哲伦全球航行时期,没有海水淡化技术,由于船舶比较小又比较落后,也没有淡水舱,那个年代更不会有真空包装的瓶装矿泉水,那么他是如何解决淡水问题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

第一:麦哲伦团队全球航行了六万多公里,全程一共耗时了一千多天,这期间淡水的需求量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在出发之前,麦哲伦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和我们现代航海相似,麦哲伦也想到了提前存储的方式,于是在开航之前,他收集了很多大型的木桶放在每条船上,提前在岸上加注好淡水,并且派专门的人看管,淡水的每天的使用量都是有专门的人进行平均分配的,都是这也是麦哲伦团队主要的淡水来源。很多人也许好奇“历经了一千多天,这些淡水不会变质坏掉吗”?当然会,于是麦哲伦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淡水桶里加入酒精或者橄榄油,让其漂浮在水面上方,起到隔绝空气的目的以延缓淡水的储存时间。

第二:出发时的麦哲伦团队一共有五条船,总计二百六十五人,这么一个浩浩荡荡的船队,如果依靠携带的淡水显然是不够的。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船队里因为淡水分配不均匀曾多次发生内部暴乱甚至打架斗殴。后来在航行的过程中,麦哲伦又想到了收集雨水,每当遭遇暴雨的时候,所有船员都会尽可能地拿出容器收集雨水,就连麦哲伦自己也会脱掉衣服,把有限的雨水用衣服吸收起来。但是下雨天毕竟有限,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淡水问题依旧很棘手。因为麦哲伦团队的食物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捕捞的海鱼,无奈之下,麦哲伦命令宰杀海鱼的时候,把海鱼肚子里的粘液收集起来,掺合着淡水进行饮用,可见麦哲伦当时是多么的艰苦。

第三:麦哲伦团队全球航行结束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一条船和十八个人了,大多数人都丧生于深海之中了。史料上记载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一种奇怪的“坏血病”去世的,其实就是长期饮用不干净的淡水造成的。因为对淡水的需求一直没能解决,船上的哀声一片,四周都是茫茫大海,很多人都已经绝望了。所以在麦哲伦全球航行的其中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按照原计划航行,而是在寻找小岛,也确实登上了一座小岛,在荒岛上寻找低洼处的淡水池塘来补充自己船队的淡水。也就是从那一次之后,每次遇到荒岛,不管偏移航线多远,他们都会登岛补充淡水。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寻找淡水,在无尽的折磨中,终于看到了陆地。

曾经在学术界因为麦哲伦解决淡水问题出现了很多争议,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导致麦哲伦的个人形象一直褒贬不一,具体怎么回事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

首先:在学术界一直有一批学者认为麦哲伦是残暴的。为了解决淡水问题不惜杀害和自己一起出发的船员。因为曾经一段时间麦哲伦船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船员由于分到水的数量不公平,内部产生了矛盾。毕竟人多,对于淡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麦哲伦偷偷下达命令,对作用不大的船员进行残害,直接扔进大海,以此来减少对淡水的需求量。这也是为什么出发的时候有两百六十五人,回来的时候只有十八人的原因。并且返回来唯一的一条船上,装淡水的木桶明显增加了,因此部分学者有了这样的怀疑。

其次: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麦哲伦是残暴的,起源于回来的十八个人之一的叙述,他们在描述全球航行经历的时候声称“在上岛寻找淡水的时候,曾遇到岛上部分土著居民的拒绝,并遭受到了顽强抵抗”,在无奈的情况下,麦哲伦下令以强攻的模式上岛抢走淡水,就因为争夺淡水,麦哲伦曾经下令残害了岛上的土著居民,不仅抢走了水源,甚至抢走了他们的食物。虽然这件事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目前在学术界很多人在相信着这种说法。

最后:学术界还流传一种说法,麦哲伦在出发的时候,自己偷偷地搬运上船了几大桶白酒,因为他非常清楚淡水肯定会变质,但是白酒的储存时间却很长,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麦哲伦本人都是依靠白酒充当淡水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因此同样是航行,船队里面的所有船员基本上在海里面都因为饮用不干净的淡水而生病,反倒麦哲伦自己本人,没有任何生病的记录。

时间已经过去五百多年了,即便是现在的船员,如此舒适的船上环境,在深海里面由于没有信号,那种孤独寂寞也是无法忍受的,很多船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可见当时,麦哲伦是多么的伟大,大风大浪,简陋的船上环境,缺乏淡水食物,船上的内斗,疾病困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竟然航行了一千多天,不愧是伟大的航海家,不愧是我们航海届的前辈。不管部分学者如何评价他,在我们船员群体内,他就是巨人,我们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航海生活。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靠岸补给、收集雨水都能获取淡水。获得淡水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保存淡水使其不变质。

淡水储存不了多久就会滋生微生物而发绿发臭,欧洲船员一般将烧开了喝或是兑酒喝,不然根本就下不了肚。但喝了脏水很容易生病,在船上生了病,身体不好、运气不好的船员很容易死亡,底层水手的死亡率更高。

除了饮用脏水,船上的食物也是一言难尽,以前看了几篇讲述大航海时代船员生活的文章,差点给我看吐了。当时的远航条件极为恶劣,食物无法保鲜,水手们只能以变质的面包、虫蛀的饼干、生蛆的肉维生,不吃的话只有饿死。麦哲伦舰队的书记官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在航海日记里写道:“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拉的屎,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同样恶臭,令人作呕。”

另外,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非常缺乏,欧洲船员很容易患上坏血病。据估计,仅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死于坏血病的船员就超过200万。直到1753年英国军医詹姆斯·林德发现新鲜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死于坏血病的人数才开始下降。但因其他的疾病、自然灾害、航海途中的叛乱和内讧、海盗和土著的袭击、虐待、溺水等原因死亡的船员也多到难以统计。

所以,欧洲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是非常艰难和残酷的。

回到问题上来,远航途中如何获得淡水,东方和西方有所不同。

东方的远航船队一般是沿着近海航行,这样比较安全,既能躲避风浪,也便于获取补给。如果船上的淡水即将用完,那就靠岸补给。

▲这是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在东南亚、西亚和东非基本都是在近海航行,补给淡水和食物非常便利。而且当时明朝国力强盛,东亚和东南亚的航线基本由中国控制,而印度洋沿岸由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控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当时和中国交往密切,所以郑和的船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不缺食物和淡水,也没有得坏血病的风险,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新鲜的蔬菜水果,茶叶和豆芽也能补充维C。

巩珍就在《西洋番国志》中描述了郑和船队获取淡水的情况:“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

而西方的航线时常横跨大洋。

▲这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一些著名航线。有沿着近海航行的,也有直接横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

沿着近海航行时淡水可以到陆地补充,而横跨大洋时,多是依靠收集的雨水或是储存的淡水,必须得省着点用,洗澡洗脸是不可能用淡水的。

中低纬度的海面上降水丰沛,在船上设置一些雨水收集装置就能得到很多淡水。如果运气好也能在大洋中间碰到有淡水的岛屿,麦哲伦舰队就经过了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的土著给他们送来了水和食物,但是土著人也从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麦哲伦发火了,一直都是欧洲人抢土著人,这次居然被土著人抢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于是麦哲伦带领一队武装船员登上岛屿,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还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

后来麦哲伦舰队抵达菲律宾群岛中部的宿务岛,麦哲伦在这里遇到了狠人,丢了性命。关于麦哲伦丢掉性命的原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他介入当地土著部落的冲突,被酋长拉普拉普带领的勇士杀死。另一个版本是,麦哲伦想要在当地搞殖民并强行推广基督教,被反抗部落领袖拉普拉普带人杀死。

▲菲律宾反殖英雄拉普拉普的雕像。

麦哲伦死后,剩下的船员也遭到几次土著人的攻击,离开菲律宾时只剩上百人。在横跨印度洋时又因坏血病死了几十人,返回西班牙时只剩18个人,而出发时约有260人、五艘船。有三艘船葬身大海,有一艘船“圣安东尼奥号”中途叛变回国,所以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的船只剩一艘。

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那就说说在东南亚装X未遂反被挂的麦哲伦同学吧!这老兄其实也是个逗逼,如果用流行点的词儿说,他太难了。作为一个葡萄牙人,他两次向自己的国王申请航海探险都被拒绝,和国王大吵一架后去了西班牙。

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倒是对他的环球航海项目很热衷,并且高调告诉麦哲伦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老子也没钱!最后可怜的国王同志加未来神罗皇帝找福格议会(算早期德国那一带的银行家)借贷,总算给麦哲伦凑了8,751,125马拉维迪银币。

麦哲伦用这笔钱集结了一支5条船的舰队,就把资金花的差不多了。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光采购食品他就足足花了1,252,909银币,几乎和买船的价格差不多,这120多万银币只有五分之一用来采购硬饼干、活牛、活猪、奶酪、杏仁、芥末酱和无花果等吃的,剩下的全部买了葡萄酒。

其实这不能怪麦哲伦奢侈,横渡大洋这种远航操作最难保存的就是淡水,即使用木桶密封,这些水也只能保鲜15天左右,之后就会逐渐发黄变臭。但之后的时间里水手们就可以喝酒代替水了吗?其实并非如此。

那时候远洋船队的水手可没那么好的待遇,那些酒的正确用法是倒进水里,让发臭的水不那么难喝而已。想直接靠喝酒解渴?兄弟还是别做梦了,你又不是杰克船长,哪来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浪漫?

那么麦哲伦船队就是光靠着带酒这一招解决淡水问题的吗?还真不是,这次横穿大西、太平和印度三大洋的航行耗时接近三年,带多少葡萄酒也不抗这么浪的。其实更多的时候他凭的是很牛的航海知识,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图:

1519年8月10日船队离开塞维利亚后一直是沿着瓜达基维尔河航行,到了9月20日才离开西班牙,这期间根本就是在淡水里溜达。9月26日船队到了加那利群岛,再次补充了淡水和蔬菜,之后就一直沿着北非海岸航行。

到了10月底,麦哲伦船队到了赤道附近才向大西洋深处航行,这期间船队随时可以让小船去陆地补充淡水,根本没有饮水问题。而后他们于11月中上旬到达南美,继续贴海岸线航行,淡水补充还不是问题。整个穿越大西洋的过程中,船队彻底失去淡水补充能力的时间不超过20天,这就是职业航海家牛X的地方。

真正对麦哲伦的生死考验是太平洋之旅,因为距离计算失误,他以为三、四天就能驶过那片海域,没补充足够的物资;又因为航线计算失误,他完美错过了马绍尔群岛、复活节岛等一大票可以补给的小岛,在海上漂了足足3个月又20天才到马里亚纳群岛补给,活生生把最好横穿的大洋走成了地狱之旅。

根据他助手的日记,第二个月他们的粮食和水就见底了,麦哲伦调整航线也跟这个情况有关,他需要贴到赤道附近向西北航行,这样能够较大机率获得雨水。收集不到雨水的时候水手们就钓鱼,赤道附近的鱼不那么咸,血水和鱼肉榨的汁液也能勉强补充点水份(尤其是鱼眼睛里的汁液,含水量很高),拖延死亡时间。

靠着这些非常规的手段,整个船队死掉30人左右终于混上了补给,之后航海大师麦哲伦去了他宿命的终点——东南亚。在那里他帮一群土著平事儿,去找另一群土著的麻烦,还很装X的拒绝了土著盟友帮忙。

他带着60人去对方地盘讲数,还把其中11人留在了船上,结果土著大哥没道义,直接1500多人群殴他们。可怜的麦哲伦同志就这么悲催的挂了,连尸体都没要回来,他的助手埃尔卡诺带着船队完成了剩下的环球旅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专业的人最好做本专业的事儿,跨界虽然很爽,但风险太高,尤其是打架这种事情.......扯淡完毕.......

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皆离不开水,没有水我们人类将不能生存下去。对于人来说,人体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足以说明水对于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球。麦哲伦所带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到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他们完成这次环球航行历时1082天。

完成这次航行,他们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淡水资源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因为航行在海上根本不好找到淡水资源,而且海水是不能去直接饮用的,所以他们究竟是如何解决淡水问题的呢?

众所周知,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和多种元素,其中很多元素是我们人体所需的,但是海水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太高,已经超过了我们人所饮用的卫生标准了。所以在海上遇难的人员中饮用海水的人比不饮海水的人死亡率高12倍,所以淡水才是我们能饮用的唯一水资源。

我们都知道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淡水放一段时间就会变质或者浑浊,人就不能再去饮用了,而且加工过的水也有保质期。在过去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今天这些科技,所以想要储备大量的淡水资源是不可能的,而且那时船只也没有足够大空间来储存淡水。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海上航行的船只都有淡水舱来储备淡水,淡水不够时就会靠岸补水,而且有点船只还自带有造水机,它可以通过利用机器运作时产生的大量的热量给海水加热蒸馏,最后把海水转化成纯净水,这样就可以获得淡水资源来供给饮用和其他淡水用途。

但是那时的科技根本就达不到,帆船根本没有条件产生足够的热量把海水转化成淡水,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带一定量的淡水,然后在这些淡水中加一些酒并且在上面撒一层橄榄油。

因为酒有杀菌的作用,而油可能隔绝水和空气接触。这样一来水存放的时间自然就要比不经过处理的水放的时间久一些。然后带一些能够间接从中获取一定的淡水并且能够长时间存放的酒,因为人们喝酒可以起到杀菌作用,而且酒存放的越久味道更香浓,所以在航行中许多水手或者航行者都喜欢带一些酒,不仅可以解决人体对淡水的需求而且还能让人身心更放松,对于航行中的人来说,酒可是一个好东西。

除此之外,在航行中如果经过一些岛屿的话,可以在岛上采集一些淡水或者其他可以给人体补充一定水的东西,而且在遇到下雨的时候也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提供使用。如果到逼不得已的时候,可以从海里捞鱼来从鱼的身体中挤出生物水来补充水分,海水中的鱼类盐分很低,所以其体内生物水可以缓解暂时淡水短缺的危机。

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麦哲伦和哥伦布是不同的。

到了麦哲伦时代,世界航海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而且几乎探索世界的很多部分。

哥伦布时代,人类对于美洲是未知的,叫做新大陆。

哥伦布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去探索,这是比较危险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多久才会见到陆地。

到死的时候,哥伦布仍然坚信自己发现是印度的一部分,并不知道这是美洲。

但麦哲伦就不同了。

此时已经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20多年后,美洲很多海岸已经成为已知地区。

而且,欧洲人已经顺利开通的到东南亚的航线,对于非洲也比较熟悉了。

所以,麦哲伦的在完全未知海域的航行,并不长。

比如麦哲伦船队向南沿着海岸线,行驶到赤道时候,才开始向西航行。

而当时巴西已经被发现,这个航行的危险性其实也不大。

大概航行了20天左右,就穿越了大西洋,到了巴西海岸。

而这个世界,除了极少数沿海是沙漠的地区,基本都有各种河流和湖泊,淡水很容易搞到。

所以,麦哲伦船队仅有20天没有淡水补给。

依靠船队自己的水桶,维持20天淡水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随后一直沿着南美海岸线航行,也不存在淡水问题。

麦哲伦船队真正危险的,是在太平洋上航行。

太平洋的岛屿很少,又是未知海域,补充淡水困难。

但这也难不倒麦哲伦,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到他们发现马里亚纳群岛时,已经航行了110天。

解决淡水的方法,主要是这几个:

第一,收集雨水。

海上每个月都会下雨,水手们都会收集雨水。

只要雨稍大,就可以将水桶全部装满。

而船队的水桶可以维持1个半月的淡水消耗。

第二,鱼类。

鱼类也是重要的淡水来源,因为鱼是有体液的。

水手们将鱼的体液榨干,勉强可以补充一定的水分。尤其是一些体型很大的鱼,可以搞出不少体液。

第三,收集尿液。

税收的尿液都是被收集的,以预防最极端的情况。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喝尿对人体并没有伤害,因为尿液是经过肾脏过滤的液体。

甚至,尿液闻起来很骚,但喝起来根本没有感觉。

舌头上的味蕾只提供甜、咸、苦、酸、鲜五种味觉感知,但是闻到的特殊骚味仅是鼻腔的嗅觉感知。

自然,除了变态以外,没有人愿意喝尿。但尿液在最极端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

而且人类一天排尿其实也不少。

其实,麦哲伦航行最大问题,是缺乏粮食,尤其是新鲜水果和蔬菜。

他们只能长期吃干面包,也就是类似今天的饼干。

它用小麦粉、水和盐,连续烘烤两次制作而成,以保证尽量脱水。

这样一来,饼干才可以长期保存,代价是坚硬无比。

在出航之前,饼干需要在太阳下一个月,保证完全脱水,这样才能长期保存。

即便如此,海洋上潮湿的环境还是会让这块硬饼干受潮发霉,然后象鼻虫和蛆虫也会跟风。所以很多水手吃饼干的时候都要在桌子上敲两下,就是为了抖掉里面的虫子。

长期吃这种东西和鱼肉,人体会严重缺乏维生素,久而久之就会生病,甚至威胁生命。

资料中这么写: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于日晒、风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时,他们还吃了木头的锯末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