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九族指哪九族?

父四族:祖父、父亲、自己和儿子四代亲人。

母三族:母亲娘家三代亲人。

妻二族:妻子娘家两代亲人。

也有人说九族是指父母七代和兄弟两代。

灭九族是一种刑罚,就是对其九支直系亲属斩尽杀绝。

俗话说一人犯罪一人当,可是为了震慑“犯罪”,防止家属复仇;统治者往往会非常残忍,把其家属也捎带上。

早在商朝的时候,商纣王就开始了株连家属,据《尚书·泰誓》,纣王最拿手的统治手段,就是“罪及家人”。

取而代之的周朝也继承了商朝这个优良传统,《周礼·秋官》,就记载说,如果谁犯了大罪,不但要杀死本人,还要“杀其亲者焚之”。

不过在当时,还没有株连九族的记载,即使以暴政闻名的秦朝,也只是株连三族。

秦朝丞相李斯,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也出了不少坏主意,做了很多缺德事;比如建议焚烧书籍,禁锢人民思想,压制言论自由等。

秦始皇死后,他在权力争斗中败给了赵高,被“夷三族”。

哪三族,就是本人、母亲、妻子三族;也有人说是本人、母亲和兄弟三族。

不管是哪三族,反正主犯肯定绝后,达到了斩草除根目的。

汉代延续了秦朝的法律,对“罪大恶极”的人,采取灭三族的雷霆手段。

西汉名将李陵,在跟匈奴的战斗中失利被俘。消息传到国内,汉武帝龙颜大怒,“夷灭三族”;不仅李陵家里的人被杀,他母亲和兄弟的家人也被杀光。

哪个朝代开始株灭九族?

根据考证,没有一个朝代的法典出现“诛灭九族”的条例。即使发生过这样的事,也是个例。

《隋书・刑法志》有过类似记载:“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

不过但“罪及”是个比较含糊的词,可以解释为杀了九族,也可以解释为流放,没官或者其它刑罚。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名人被灭九族,有没有因此绝后?

虽然灭九族没有被写进朝廷律法,但是此类事在任性的王朝,确实有人发生过,这个王朝就是明朝。

明朝的酷刑是很多朝代都不能相比的,

明朝法律规定:如果一人犯了大罪,“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看看,连残疾者都不放过,可谓是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了。

明代法律严酷,明代滥杀的事情时有发生。

明成祖朱棣政变“靖难之役”的时候,要大知识分子方孝孺起草檄文,方孝孺不从。

朱棣恶狠狠地说:“不照办的话,杀你九族。”

方孝孺这个硬骨头说“就是灭我十族也不怕”。

结果朱棣真的就“法外开恩”,灭了他十族。

不过此事在明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真相如何已经没有办法考证。

明史《明史・方孝孺传》是这样记载的:“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

从人数上看,株连十族应该是没有问题。除了我们常说是九族,还加了一族——师族,就是方孝孺的老师和学生。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因为牵涉胡惟庸案,七十六岁高龄被杀,“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杀了这么多人,肯定是李善长的至亲。不过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却没有被处死,不是朱元璋这样做并非良心发现,而是因为他是娶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即便如此,李善长的后人也无从考证,没有人声称自己是其后代。

如果真有后人,绝对不会有人沉默,因为李善长又不是奸臣。

我们说过,李善长是受亲家胡惟庸株连被杀的,李善长只是此案的从犯,犯的是“知情不报”罪,李善长绝后,胡惟庸的遭遇更惨。

史书上说,因为胡惟庸案“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其亲属,后代肯定没有了。

明朝皇帝最恨的就是朱元璋父子,后面的皇帝相对就没有那么歹毒。明朝中后期,大臣被株连九族的事就没有再发生过。

崇祯对“汉奸”袁崇焕恨得要命,将他千刀万剐, 对其家人也没有斩尽杀绝,只是流徙三千里,没收财产。

这说明什么,说明后来的统治者更自信了。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叫做族诛,不叫座诛九族。

诛九族有两种说法,

第一,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也就是父亲一族,诛杀4种,包括犯罪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还有姑妈、外甥。

母亲一族,诛杀3种,包括外公、外婆、姨妈和表哥。

妻子一族,诛杀2种,包括岳父和岳母。

这种杀法,杀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主要是杀父母一族的人,妻子一族就是连坐岳父母而已。

第二,上推四代,下推四代,横推三从兄弟。

也就是,杀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上四代,杀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下四代,另外杀兄弟、堂兄弟、表兄弟三代。

这种杀法,不殃及家族女眷,杀得都是男人,而且不波及母亲和妻子一家。

最早一个被族诛的是荆轲,他刺杀秦王失败以后,被诛七族,还没到九族的地步。

让人惊讶的是,其实古代只有极少的诛九族事件,就是随带的杨玄感。

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期间,杨玄感在后方起兵反抗,攻打洛阳。

当时隋炀帝在外带兵,后院着火,被迫停止进攻。高句丽趁机反击,隋军大败,丢掉了稳操胜券的地位。

隋炀帝极为震怒,派重兵围攻杨玄感。

杨玄感战败以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让弟弟将自己杀死。

隋炀帝没有杀到杨玄感,将他尸体带回去,公开凌迟示众。

同时,隋炀帝下令诛灭杨玄感的九族。本来在隋文帝时代,已经废除诛族的法律,隋炀帝再次恢复。

于是,杨玄感的九族被杀光。

至于方孝孺诛十族,是个误传。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好的,我来回答!

喜欢看电视剧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某官员犯下不赦之罪时,皇帝怒声吼道:“把他诛灭九族!”

其实,历史上被诛九族的人还真没多少。

一,什么是九族

古代九族有几种说法,其中比较被认可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这样算下来,如果是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的话,被蛛连的人口将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还有一种说法,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不过,这种说法我认为不太实际——毕竟在寿命比较低的古代,没有几个人有高祖活在世上的。同样,能见到玄孙的又有几人!

另外,除诛九族外,还有诛七族、三族等刑罚,相比之下九族是最为惨烈的。

对于上第一位被诛九族之人是谁,历来说法不一,这里我选择能被普遍接受的杨玄感。

杨玄感是隋朝大司徒杨素嫡长子。杨素的大名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灭掉陈朝,并协助隋炀帝夺取皇位,平定汉王杨谅叛乱,积累功勋,封楚公,进位司徒。因父亲杨素的军功,杨玄感授柱国,与杨素都是二品官。上朝拜见皇帝时,父子可以同列,成为史上一罕见的一道风景。

在隋炀帝时期,杨玄感权势越来越大,朋党也越来越多,渐渐有不臣之心。在杨广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时,劳民伤财,惹起了民怨,百姓纷纷起兵反他,杨玄感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便跟着起哄,想乘机起兵除掉隋炀帝,自己去当皇帝。但他低估了隋炀帝的能力,高看了自己。在杨广从高句丽回来后,很快镇压住了杨玄感的叛乱。杨玄感知道,一向手黑的杨广肯定不会饶过自己,古其说让他凌迟处死,还不如自己先死掉,于是强迫弟弟提前杀了他。

他以为只要自己死掉便可以一了百了,可杨广可不答应!

主犯已经死了,又能怎么办呢?隋炀帝有的是办法。他首先要拿杨玄感的尸体出气——为了泄恨,杨广命人将杨玄感尸体千刀万剐,然后暴晒三天。

完了之后,杨广仍不解气,想来想去,决定不能放过杨玄感的家人。于是,史上首次诛灭九族的暴行在杨广的诏令下开始实施。九族之内,杨玄感的近支亲属都被隋炀帝给处死。

对于这段历史,正史中有明确记载:

《隋书》介绍到杨玄感起兵失败后,“罪及九族”。《唐六典注》也这样描述: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裂枭首,磔而射之。”

查阅历史典籍,我发现杨玄感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灭九族之人。

诛了九族还不算完,对于血缘稍远些的幸存者,杨广还将其杨姓改为了“枭”姓。

有人据此挞伐杨广的血腥残暴,其实自古以来,无论哪位帝王,包括以仁善著称的西汉文帝、景帝等,对于试图推翻政权的叛逆者,无不施以极刑。古人所说的“十恶不赦”之罪,谋反、谋大逆、谋叛位列前三,而杨玄感三罪俱全!

既然史上被诛九族者止杨玄感一人,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诛灭九族”耳熟能详,误以为会有好多呢?

这是因为许多被诛七族、五族,甚至被诛三族者都被后人解读成了“诛九族”,随着年代久远便以讹传讹了。下面简单罗列一下被诛七族或三族的,历史上还有哪些人:

最早被灭七族者,可能就是荆轲了。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毫无疑问,他被秦王处死。和杨广相似,秦王杀掉荆轲后仍觉不解气,于是又下令竟将其七族诛灭。

这样看来,刺杀帝王或图谋推翻其政权之人,失败的后果实在是太过沉重,而封建统治者诛灭其七族也正是起到了震慑作用。

另外,被灭族的历史名人还有秦朝的丞相李斯。这位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不仅自己遭受残忍的“五刑”被杀,而且牵连整个家族。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已经七十三岁的李斯曾回头对同判死刑的二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我每次读到“东门犬”这段,无不心里隐隐作痛!

另外,西汉时期被灭族的还汉初“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以及后来的灌夫,主父偃,李陵家人,卫青家人,霍光家人,王莽

我这里说卫青全家被汉武帝灭族,可能有些人会不相信吧?

不止卫青家人,霍光家也遭灭族之灾,而霍光就是霍去病的弟弟。也就是说,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史上著名的英雄级人物,都遭受了灭门之祸。至于为什么卫青死后家族被诛,其原因有两点:卫家(包括霍家)功高盖主,有将权威胁皇权之势;汉武帝因巫蛊之祸而废掉太子刘据和卫夫人,卫家没有了根基,而且还站错了队。

东汉时期被灭族的,不外乎几个风光一时的外戚,比如窦宪,邓鹭,还有史上著名的“跋扈将军”梁翼。

到了唐朝,可能是皇帝都比较仁慈些吧,被灭族的没几个人,除了徐敬业外,还有“请君入瓮”的酷吏来俊臣。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比较噬杀,“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臣被他灭族也就不足为怪了。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两任丞相都被灭了族,一个是开国首席功臣李善长,另一个是接他班的胡惟庸。

由于洪武皇帝死后传孙不传子,让老四朱棣甚觉不平,于是起兵“靖难”。当他赶走了侄子,登上垂涎已久的龙位时,将建文帝的忠实追随者黄子澄,齐泰等给灭了族。,更残忍的是,江南大孺、建文旧臣方孝孺由于反对他夺位,朱棣一怒之下,竟将方孝孺灭了十族。据专家考证,正是因为朱棣杀掉了方孝孺,得罪了全江南的士绅,才导致了最近在江南呆不下去,不得不迁都北京。

不过,后来方孝孺并未被灭掉十族,仅被杀掉他及他的近亲属,“灭十族”只是朱棣在盛怒之下的口号而已。并且到了朱棣死后,他儿子仁宗又赶紧给方孝孺平反,还把其堂兄等人全部给赦免了。

到了清朝,就没有发生过因获罪而灭族之事了。终清一朝,被灭族的没有罪臣或逆犯,只是在康熙朝因叛乱而诛灭了蒙古准葛尔部一支。

后记

古代帝王为了维护皇权,震慑“十恶”之罪,往往会做出极端的举动,将忤逆之人处以灭族的惩罚。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极其残忍、极不人道,也极不公平的处置方式。这种残忍的灭族,甚至连刚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让许多无辜家庭惨遭灭亡之灾,是古代帝王社会的一大弊端。

试问:秦王将李斯灭了三族,杨广把杨玄感灭了九族,就能避免他们王朝的覆灭吗?显然不能,而是恰恰相反,很快便改朝换代了。

感谢您的阅读,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首先确定一点,株连九族并不等于诛杀九族全部。只有一些特殊犯罪,比如谋大逆,会杀全家,但一般只限于直系三代。一般所谓的株连九族,本人肯定是要杀头的,但是其他家庭成员并不是都砍头,大多是流放或者充军到边塞。

株连九族是由连坐发展而来,即便是谋大逆等重罪,十六岁以下的一般也不会是死刑,一般是父亲、本人、儿子、孙子。母亲和妻子一族一般不会判死刑。明清两代又增加了兄弟和叔伯。在隋唐以前的周朝、秦汉,经常有人被灭族,也叫夷三族。诛九族是从夷三族扩大发展而来,古人虽然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不如现在,但也不都是冷血动物,不会动不动就把九族内所有人都杀死。所以真正杀死全族人的事情,历史上没有确定记载。

以方孝孺为例,他直系的亲属都被杀,包括兄弟方孝友,但是堂弟并不在此列。方孝孺叔叔的儿子方孝复就得以幸免,万历年间,方孝孺平反,方家被牵连流放充军的后裔就有一千三百多人,可见当时受牵连的范围并不是很广。方孝孺与弟弟方孝友被杀,妻子和两个儿子自尽,两个女儿投江而死。如果不投江,可能会发给其他官员为奴。虽然牵连甚广,但列入砍头名单的并不是太多。

《明史·方孝孺传》并没有灭十族的记载,全家847口被杀出自宋端仪的《立斋闲录》,而且是误读,书中记载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抄查人口847人,并没有说杀掉847口,大部分是充作官奴或者流放充军。万历年间释放回家的一千三百多口方孝孺后代,应该就是这些人的后代。灭十族的说法最早见于祝枝山的《野记》,这已经离方孝孺被杀近百年的事了。

历史上记载被灭族的不少,但是都与秦汉时期的灭族相似,砍头的基本都是三族支系,真正把九族之内的都杀掉,正史没有记载。比如与方孝孺同时期的景清,相传也是被诛十族,但是历史上记载并没有确定杀掉十族内所有人,只是牵连甚广。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直系三族肯定是难以幸免,瓜蔓抄虽然牵涉甚广,但不可能全部杀死,查抄没籍,发配充军、转为奴籍差不多。

其他相关灭族的记载也都差不多,一般是指三族,九族是受牵连,而不是全部被诛杀,即便是最残酷的秦朝,也就是灭三组而已,连坐受牵连的,大部分不是死罪,成为囚徒去做苦役的占绝大多数。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影视剧中动不动就会出现“诛灭九族”,其实在正史上记载的只有一例!

株连罪罚的演变

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秦国秦文公时期,株连三族。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内容中有一项“连坐”之罪,规定十家为什,一户有罪其他家不举报便会连同受罚,这也是株连的一种。史载“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

秦始皇时期出现了株连七族,荆轲刺秦失败后便是被夷灭七族,史载“荆轲湛七族”。

株连九族第一次出现或者说成为律法是在隋炀帝时期,根据《唐六典注》记载,“(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裂枭首,磔而射之。”

三族一般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基本上一代以内近亲全部株连。

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解释起来有点啰嗦,简单来说就是当事者的父母、兄弟、儿子、姑母一家(姑母、姑父、姑侄)、舅舅一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外婆的娘家、姨家、女婿一家、岳父一家、岳母娘家等等,有一点关联的都在内,真的是灭族灭种了。

受株连之刑的名人

秦始皇驾崩后,宰相李斯会同赵高发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胡亥登基为帝。后来赵高弄权,李斯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与儿子一同被杀。

正史上记载的唯一一个被株连九族的是隋朝末年谋反的杨玄感。

杨玄感,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的儿子,生性骄傲,杨素为他积累了强大的人脉,加上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他便有了反意。

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管朝野反对和民间造反,执意第二次亲征高句丽,派遣杨玄感监督粮草,结果杨玄感造反,虽然很快被宇文述平定,但还是造成第二次亲征失败,杨广大怒,夷灭了杨玄感九族。

很多人说,明朝不是还有一个夷灭九族和夷灭十族的吗?

坊间传闻,朱棣造反成功后,要求方孝孺为自己写登基诏书,方孝孺不从,还大骂朱棣为反贼,朱棣大怒,斥问他难道不怕被诛灭九族吗?方孝孺毫无惧色,怼道:“有本事你诛我十族!”朱棣哪能咽下这口气,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增加的一族就是他的学生。不过这段历史在史书中并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史书记载是方孝孺的学生为他收尸,那就不存在诛灭十族的情况。

另一个传闻被诛灭九族的是景清。南京城破后,他自知无力回天,便假意投降朱棣,对其讴功颂德,得到朱棣信任。有一天他揣着匕首上朝,趁众人不注意大喊“燕贼”,刺向朱棣,未能成功,朱棣自然不会放过他,下令诛灭景清九族。不过这段历史在史书中也没有记载。

诛灭九族是惨无人道的,也是封建王朝没有人权的体现,还好上天有好生之德,这类酷刑并不轻易使用。所以别动不动就喊诛你九族!

中国古代被诛灭九族的知名人物有哪些人,他们真的灭族灭种了吗?

诛九族的刑罚太过残忍,历史上真正被九族的只有隋朝的杨玄感。

灭族”跟“抄家”是伴随使用,目的就是斩草除根,彻底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如果按诛九族字面理解,下面的图示中所有的亲戚都会被处死,但实际上因为时间久远,灭九族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以中间己身为轴,上推四代,下称四代,左右平移三代

一种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亲一族,诛杀4种,包括犯罪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还有姑妈、外甥。母亲一族,诛杀3种,包括外公、外婆、姨妈和表哥。妻子一族,诛杀2种,包括岳父和岳母。

株连这种刑罚在中国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长远的了,商纣王的时候就有“罪及家人”,周朝其对罪犯家属的惩罚就是杀死再将其尸体焚烧。春秋时期秦文公把诛三族写入律法,诛三族有认为指父亲、母亲以及妻子这三者所在的族群。有认为只指父母、妻子还兄弟。

什么样的罪行要诛三族呢?秦始皇的规定是:假借古代的事情来非议如今的朝政,就要灭族。谋反要诛三族。

荆轲敢刺杀他,更是让他恨之如骨,所以第一次把诛三族转变成诛七族的,诛了荆轲的七族。酷刑总是层层加码,有了诛七族,就有诛九族,诛十族。

不过历代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仁德,很少会诛九族,因为一旦出现灭九族的情况,最少会株连几百人,如果是大家族,甚至会达到好几千人。斩杀这么多人,对自己名声威望甚至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太大。

大明律对谋反的规定是:凡谋反……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从法律就可以看得出来,谋反是诛罪犯自己一族,十六岁以下属未成年人,不在必杀之列,有可能保全性命。清代未成年男性和女性都发配到东北“予披甲人为奴。”

唐代侯君集与太子合谋造反,事败被灭族,侯君集临死向唐太宗求情,希望看在当年一起征战,平过高昌的功劳上,给他留个后人,唐太宗赦了他的老婆和一个儿子的性命,改为流放岭南。

有皇帝想法外开恩显示自己的仁德,就有暴君用重刑酷罚。真正被诛九族的是隋朝的杨玄感。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杨素权倾一时,杨玄感也因此做了高官, 可是杨素一死,他的家族都已经变得风雨飘摇,杨广甚至放话:杨素如果不死,我就要将他整个家族全部除掉!于是杨玄感借着杨广攻打高丽,后方空虚的机会,起兵造反。结果兵败。

杨玄感知道杨文残暴,先让弟弟把他杀了,但他没料到杨广不仅分他的尸,还诛了他的九族,这是正史里唯一有确切记载的诛九族。

传闻明成祖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景清九族,朱棣希望有着仕林领袖之美誉的方孝孺为自己撰写继位的诏书,而方孝孺则明确表示拒绝合作,并破口大骂朱棣是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必将遗臭万年。朱棣当即大怒:"孤要诛尔九族,何如?"方孝孺正义凛然道:"十族又何妨?"所以朱把方孝孺的门生做了一族,凑成十族,诛了方孝孺十族,景清假意投降朱棣,携匕首行刺朱棣,事败被灭九族,但都是谬传。

方孝孺案先后杀了八百多人,景清被杀后灭族,朱棣还对其亲朋乡党进行了瓜蔓抄,牵连进去的就杀,但是都没有灭九族和十族,总而言之,灭九族的情况非常少,灭族没有清楚的标准,主要看皇帝的心情和案件的影响范围,但是依然十分残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