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爱的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有哪些依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是他归宋后所做的一首思念故国的佳作。现代也被编成歌曲,广泛传唱。

李煜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君主,却是一位成功的词人,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词作。这其中都少不了他的两位妻子——大小周后的功劳。

那么,大小周后,哪个才是李煜的最爱呢?有书君认为:李煜与大周后是“精神伴侣”,他爱大周后多一些。而对于小周后,则最多的最出于“父亲”般的“宠爱”。

我们先来看一看,李煜与大周后琴瑟和鸣的恩爱过往。

大周后,名宪,字娥皇,南唐大臣周宗的长女。她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高雅。而且博览史书,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尤其是琵琶弹得非常好。这样一个出身又好,又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美女+才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富美”。

当时李煜的父亲,也就是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在位的时候,周娥皇到宫中弹琵琶。李璟听后赞不绝口,把宫中最好的琵琶赐给了她,并有意把她嫁给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李煜。

后来,19岁的周娥皇顺从天意地与18岁的李煜成婚。婚后二人精神相通,情趣相投。才子佳人,写词谱曲,情意缠绵,恩恩爱爱。

曾有史书记载,一天,李煜跟大周后在月夜赏雪喝酒。大周后竟然提出让李煜跳舞助兴。李煜说,你如果能谱出一个新的曲子来,我就跳。

大周后微微一笑,立刻让人取来笔墨,一会儿就谱了一个新曲子。李煜接过一看,大叫了一声“妙!”于是立刻让乐伎演奏,自己则随着乐声跳起了舞。可见李煜对大周后也是有求必应,二人十分恩爱。

二人成婚五六年后,李璟去世,李煜在南京即位,大周后被立为皇后。

李煜不懂政治,勉为其难维持风雨飘摇的南唐江山。

大周后不迷恋权术,但是特别喜欢享受生活。李煜投其所好,在宫中为她设置了专门管理香风熏雾的宫女。而且焚香的器具多是金银和玉制的,名目多达数十种。

大周后很会打扮,创立了一种新的妆容,就是高挽起头发,头上插满鲜花。而且穿着那种收腰的裙子。整个人看起来美丽又高雅。

李煜为她建了一个锦洞天,里面也用各种花枝装点。也就是那个时候,大周后亲自整理、增删盛唐时期的名曲《霓裳羽衣曲》。后来在七夕的时候由歌舞乐伎表演给李煜和大周后观看。

不久,大周后得了重病。李煜非常着急,日夜守候在她的身边,并照顾她吃饭、吃药。四岁的孩子仲宣因为照顾不周,也夭折了。这对于大周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后来,大周后偶然发现了李煜跟小她14岁的妹妹有私情。心中又气又急,又加重了病情。

不久,她把心爱的琵琶和常戴的一个玉环留给李煜,挣扎着起身梳洗打扮,然后静静逝去。

大周后死后,李煜悲痛欲绝,才三十岁不到,竟然虚弱到依靠拐杖才能行走。

可见,李煜对大周后的感情还是特别深厚的。

李煜与小周后没有才艺上的“切磋”,更多的是对她的宠溺之爱,以及对她美色的迷恋。

小周后因为常常来往宫中,大周后去世以后,小周后就成了李煜的母亲钟太后认可的皇后人选。

可是由于她太小,又很瘦弱,所以打算等她再大一些,再举行婚礼。可是一年以后,钟太后又去世了。李煜又过了三年的守孝期,才迎娶了小周后。

李煜迎娶小周后以后,仍然是不理朝政,与小周后沉迷声色之中。小周后在才情上不如大周后,但是年轻貌美。因此,李煜更多的是对她身体与美色的迷恋。

小周后喜欢穿绿色的衣裙,李煜为了让小周后看起来更妩媚,就让宫女们学习染色技术。无意之中发现用露水染色颜色更鲜艳,于是把这种染色工艺命名为“天水碧”。

李煜与小周后的快乐日子很快到了头。几年后,南唐灭亡。李煜与小周后被俘到了汴京(现在的河南开封)。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小周后封为郑国夫人。夫妻双双被软禁。不久,宋太宗赵光义即位。

赵光义听说小周后美丽动人,就打上了她的主意。小周后作为阶下囚,为了保住丈夫的性命,也只能顺从。李煜更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后来,李煜因为作了《虞美人》和《浪淘沙》两首词,表达了心怀故国的感伤之情,被赵光义借故用毒酒毒死。

从此以后,小周后就不再被赵光义招进宫内了。几个月后,29岁的她也自杀,追随李煜而去。

人说红颜薄命。大小周后,似乎都应验了这句话。

不过,纵观李煜与两位姐妹皇后的经历,有书君觉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煜作为一国之君,虽然才情出众,但是不理朝政,让国力日益颓废。最后,他成了亡国之君。没有了经济基础,不管最爱的是哪个,就会连最亲的人也保护不了,更别说自己的臣民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要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使自己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用有力的臂膀保护家人周全,才是明智之举。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李煜最爱的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有哪些依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认为李煜喜欢的是大周后。

首先,大周后相貌不亚于妹妹。

李煜对于大周后的眉毛和高雅气质,颇为痴迷。他曾写过“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歌颂大周后。

史书也记载大周后有国色,而且姐妹两人相貌不会相差太远,姐妹都是美女。

其次,大周后的才华远远超过妹妹。

小周后没有什么才能,而大周后是著名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史书记载,“通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工凤箫、琵琶”。

大周后留下了唐明皇时代的“霓裳羽衣曲”,这是她重新编排的舞蹈,流传后世。

再次,大周后性格比较好。

小周后是个狠毒的人。史书上说,小周后内心狠毒,对后宫管理毒辣。

李煜好色,不少宫女都同他有过夫妻的事情。但只要这些宫女试图获得名分,就会被小周后下毒手对付,打骂是轻的,经常会被赶出宫。

后宫的妃嫔多被她害死,李煜性格懦弱不能制止。

相反,大周后性格宽和,史书上说“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得到后宫的拥戴。

大周后为李煜生下了2儿1女。

其实,小周后是个卑鄙的荡妇。

大周后比小周大十四岁,岁数相差很远。

小周后15岁时,29岁的姐姐病重。而小周后借口入宫看望姐姐,对李煜百般引诱。

李煜是好色之徒,很快同小姨子搞上。

大周后很快发现事实,又气又恨,病情加重,没多久就死了。

悔恨交加的李煜,为大周后写下了很多诗歌,比如《衣昭惠周后诔》。

小周后在3年后成为皇后,也是一个奢侈享乐,不顾国家死活的人,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李煜最爱的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有哪些依据?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部都爱!很显然,李煜是一位成年君主,大周后、小周后他全部都爱,也全部都是真爱。

有人就问了,这不是典型的渣男吗?话是这么说,可你咋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约束古代人呢?更何况是古代的一国之君?这不是闹着玩嘛!

一、李煜对大周后的爱,绝对是全心全意的。

大周后也就是周娥皇,她是南唐司徒周宗的大女儿。由于周宗和南唐中主李璟的关系非常好,因此在他俩的撮合下,李煜便娶了周娥皇。

很显然,这是一场父母之命的婚姻,此前两人根本就没有感情基础。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婚姻应该没什么感情。其实那都是臆想,人家彼此属于一见钟情,感情别提多好了!

公元955年,19岁的周娥皇嫁给了18岁的李煜,从此两人开启了撒狗粮的甜蜜生活。那时候李煜的大哥李弘冀还活着,因此他根本就没啥继位负担,整日和周娥皇过着逍遥快活的小日子。

李煜写词,周娥皇编曲,李煜吟唱,周娥皇起舞,两人相得益彰。春天一起赏花,夏天一起淋雨,秋天一起看落叶,冬天一起踩雪。神仙眷侣,不过如此。

可公元958年,李煜的叔叔,当时的皇太弟李景遂,被李煜的大哥李弘冀给毒杀了。李弘冀又于公元959年病逝了。

这下麻烦来了,因为李煜虽然排行老六,可前面5个哥哥全都病逝了,有继承权的叔叔李景遂也被大哥给毒杀了。谁也想不到,南唐的皇位,就这么落在了李煜头上。

公元961年,24岁的李煜碰了狗屎运,一不小心就成了南唐的第三位皇帝。而周娥皇也顺其自然,被李煜册封为新任皇后。当然了,当时他们对外的称呼分别是南唐国主和国后。

其实李煜不适合做皇帝,但历史偏偏选中了他,你有什么办法?就算是这样,李煜和周娥皇在一起的时间,其实也没怎么缩短。

为啥?因为李煜总是不理朝政,他更喜欢和周娥皇一起出去游山玩水,弹琴吟唱,写词跳舞,风花雪月。有时候李煜能1个多月都不上朝,完全和周娥皇待在一起研究词曲,你说两个人有多相爱?

当然了,周娥皇本身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不仅长相甜美,而且引领潮流。她每次新梳一种发型,都能引领整个金陵城的时尚潮流。最关键的是,周娥皇精通音律、舞蹈,在她的努力下,失传多年的《霓裳羽衣曲》终于被她给修补完整了。

29岁那年,大周后因为丧子之痛,忧郁成疾。李煜也伤心欲绝,朝夕陪伴在大周后身边,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对一位帝王而言,这种爱算是爱到骨子里了。

由此可见,两人绝对是郎才女貌,神仙眷侣。如果不考虑外在力量的干扰,他们绝对是古代的模范夫妻。

二、李煜对小周后的爱,一点儿也不虚假。

大周后还有一个比她小14岁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小周后。当年李煜和周娥皇结婚的时候,小周后才不过5岁,自然无法插手他们俩的婚姻。

也正因为她是皇后的妹妹,所以自然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伴随着小周后一天天长大,情况也就发生了变化。

李煜和小周后之间的感情,似乎也在不断加深。试问在南唐,哪个女人不想嫁给君主呢?即使是皇后的妹妹,小周后的如意郎君,依旧是皇帝本人。

因此,一来二去,李煜和小周后便在一起了。李煜比小周后大了13岁,也就是说,当大周后29岁去世的时候,李煜28岁,小周才15岁而已。

15岁之前,小周后就已经和李煜好上了。而且有史料记载,大周后有一天去李煜的卧房,掀开帘子一看,里面躺着小周后,差点没被气死。一问之下才知道,小周后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天了。

大周后本来就因为失去了4岁的儿子而感到悲伤,如今更是伤心欲绝,觉得自己遭到了丈夫的背叛,因此郁郁而终。

大周后死后,15岁的小周后由于年纪太小,并没有立刻被立为皇后,但已经长期住在皇宫之中了。等到4年以后,19岁的小周后终于被李煜立为了新任皇后。

那时候,金陵城中的达官显贵们,对此非常鄙夷。但李煜对此却不管不顾,他对小周后依旧疼爱有加,深情不变。

小周后和姐姐一样,也长得非常美丽,而且十分聪明睿智,所以说这让李煜体会到了另外一番风韵。由于小周后爱花钱,李煜可谓是穷极所有满足小周后,铺张浪费之风油然而起。

李煜后期的很多词作,都是跟小周后在一起生活后的感受。比如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还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以及“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包括“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等等。

可以说,这些词写尽了李煜和小周后在一起的奢华生活。简单来说,就是有钱随便造!没什么可指责的。反倒是可以看得出,李煜对小周后的一往情深。

相对来说,小周后没有姐姐那么有才华,但是她对香料、茶道等方面的造诣,又是大周后无法企及的,所以说两人各有各的特点,李煜才不做选择题呢!

三、大周后似乎比小周后幸运得多。

由于大周后先嫁给了李煜,自然在李煜心目中占据了一个无法替代的地位。因此即使李煜对小周后百般宠爱,其实她也无法代替自己的姐姐。

大周后病逝后11年,南唐亡国,李煜和小周后一起,被当成了俘虏押送到了汴京,从此过上了囚徒的生活。

相对来说,大周后算是很幸运了,她的一生都在南唐的繁华中度过的,没有受多少罪。反倒是小周后可就惨了。

公元975年,成了俘虏以后,大宋皇帝赵匡胤对他们夫妻俩还算客气。可好景不长,因为第二年赵匡胤就去世了,取而代之的宋太宗赵光义可不是个善茬。

赵光义登基以后,没事儿就让小周后去宫里住几天。小周后每次回来,都哭着把李煜臭骂一顿。李煜两手一摊,已经成了俘虏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只能忍着。

为了抒发内心的忧郁,李煜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提到了往事、故国、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敏感词句,直接被赵光义抓到了把柄,他认为李煜有复国的想法,最终送了他一杯毒酒,将其毒杀。这一年李煜41岁。28岁的小周后,在李煜被害后没多久,也郁郁而终了。

可以说,小周后享受过人间至高无上的快乐,也体会过人间痛彻心扉的无奈。相对而言,她的姐姐就幸运多了。

李煜最爱的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有哪些依据?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世颇负盛名,这并不是他作为皇帝有什么出色的成绩,而是因为他才华横溢,诗词、书画、音律都有较高水平,是历史上少有的风流皇帝,他虽然是一位文采出众的“千古词帝”,但也是一个懦弱的失败皇帝!他风流了一生,也痛苦了一生,更是荒唐了一生,最终逃不过一场国破家亡的悲剧。李煜的词存世的共有三十余首,有许多至今仍是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熟知。至于说李煜到底最爱的是大周后和小周后,综合分析后,我认为他应该还是更爱大周后一些吧!

大周后和小周后是亲姐妹,她们都是南唐司徒周宗的女儿,大周后名宪,字娥皇;小周后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据说大周后长的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史书记载她“晓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以琵琶见长”,看来她还真和风流皇帝李煜很般配。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李煜在其父南唐元皇帝李璟的主持下,与大周后娥皇成婚,这一年娥皇19岁,李煜18岁。

两人成婚后,因为性格脾气非常相投,两人非常恩爱。娥皇常陪李煜吟诗作画,有时两人饮酒时,娥皇会起舞助兴,李煜还曾写下《邀醉舞破》的曲子,供娥皇弹奏,而且为娥皇写下了许多词赋,其中不乏对两人夫妻恩爱情深的表述,也充满了李煜对娥皇的迷恋。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煜的父亲南唐元皇帝李璟去世,李煜继位,随后娥皇就被立为皇后。娥皇喜欢梳着高髻,穿着细腰裙,鬓上插满鲜花,李煜非常喜欢,就让宫中的所有嫔妃都仿照周后的穿着打扮。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偶然被李煜得到,由于缺失较多,宫中乐师无法弹奏,大周后对它进行整理后,竟然用琵琶弹了出来,也可见娥皇对音律确有独到之处。李煜为此专门在碧落宫中建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月宫”,让宫女打扮成仙女的样子,演奏《霓裳羽衣曲》,供他和娥皇欣赏。

李煜和娥皇育有两子:长子李仲寓,次子李仲宣。乾德二年(964年),大周后患了重病,李煜非常担心,日夜守在娥皇的病床前,亲自照顾她的饮食,汤药也必须由李煜亲自尝过后再喂娥皇服下,可见李煜对娥皇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但是,娥皇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在此期间,娥皇的次子李仲宣,因为被猫惊吓,以致成疾,不幸夭折,年仅四岁,这一打击造成娥皇的病情加重。她曾对李煜说:“贱妾有幸嫁入宫门,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女子之荣,莫过于此。唯一的不足是幼子早夭,而我也即将远去,恐怕无法再报答您的恩情。”从娥皇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她对李煜很有感情,也颇为不舍。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周娥皇于瑶光殿与世长辞,时年二十九岁。娥皇的去世令李煜伤心欲绝,不思饮食,以至形销骨立、扶杖方能站立。李煜遵从大周后的遗愿,将其最爱的烧槽琵琶作为陪葬,又作《昭惠周后诔》、《挽词》等文章以悼念她。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娥皇被葬于懿陵,谥昭惠,史称大周后。

小周后是娥皇的亲妹妹,具体名字史料上没有记载。她出生于公元950年,比她的姐姐娥皇小14岁。据说,娥皇病重之时,有一次发现自己的妹妹站在帷帐外面,就问她什么时间来的,当时只有15岁的小周后回答说,已经进宫几天了。娥皇心中十分难过,明白自己还没有死,丈夫就已经有了新欢,于是对李煜非常失望,于是将头转向一边,至死都不愿意再向外,以表明不愿再看李煜一眼的愤恨。但是据我分析,这件事应该不是真实的,因为,在大周后去世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曾认为小周后是新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因为她年龄太小,连礼服都穿不起来,所以只能将她养在宫中,等她长大。所以,我认为传说的在大周后还没有死的时候,李煜就爱上了小周后的说法,应该不是真实情况。

由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在乾德三年(965年)去世,李煜按制守丧三年,所以他后宫的皇后之位在娥皇去世后也空缺了四年之久。直到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李煜才立小周后为国后,填补了她姐姐留下的空缺。

史书记载,小周后的容貌美丽,和他姐姐一样是个大美人,而且也同样颇有才华,李煜对她也是爱护有加,恩宠甚至超过了大周后。但是这个小周后不像她姐姐那样节俭,而是喜欢奢华,李煜就想尽办法去满足她,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生活极尽奢华。

李煜常将国事放在一边,陪小周后饮酒玩乐,却没有发现危机已经悄悄临近。开宝八年(975年)六月,北宋大军逼近,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请求北宋缓兵,宋太祖赵匡胤回答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北宋大军攻破金陵,李煜向北宋投降。李煜和小周后被押到北宋的都城汴梁,宋太祖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宋太宗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亡国之君李煜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刺激,难以适应突然出现的巨大落差,心情非常苦闷,再也没有以前与小周后饮酒玩乐的快乐时光了,只能通过作词来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所以我们从他的词前后两个时期给人的感觉,就可以发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期描写风花雪月的多,而后期却不乏对国仇家恨的无奈和落寞。也正是因为李煜所写的《虞美人》和《浪淘沙》惹怒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被宋太宗鸩杀,时年四十二岁。后来,北宋追赠其为太师,并追封为吴王,将其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死后,小周后也非常痛苦,每日在李煜的牌位前为其守丧,不久,失去生活希望的小周后也自杀身亡。也有传言说宋太宗强幸小周后,导致小周后不堪忍受而死。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为了丑化宋太宗的可能比较大,因为,宋太宗因篡位等事情,在民间的名声不是太好,所以不排除这件事虚构的可能,因为这只是在野史中有记载,而正史里找不到相关记录,所以也不足为信。

再回到题主所问的李煜到底最喜欢大、小周后姐妹中的哪一个?这实在是难以有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在小周后进宫后,大周后就去世了,两人并没有同时在李煜身边生活,所以没有比较,如果她们都同时在李煜身边生活,至于李煜最喜欢哪一个,是可以有非常明确的答案的。不过我认为,李煜对大周后娥皇的感情一定是超过对小周后的,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有共同的孩子,在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因为伤心过度,陷入痛苦中,难以自拔,过了好久才缓过来,这就看得出李煜对大周后深厚的感情。而李煜对小周后也同样喜欢,但只是一个男人对美女的喜欢,也不排除因为大周后而引起的“爱屋及乌”。虽然,李煜后来对小周后的宠爱超过了大周后,但前提是大周后已经去世了。所以,我认为,在李煜的心中最爱的应该是大周后娥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李煜最爱的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有哪些依据?

这对姐妹花都是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都很受李煜宠爱,但是在兴趣爱好上大周后和李煜更加珠联璧合,个人认为李煜最爱的应该是大周后。

就从李煜和大周后成亲的时候说起吧。

公元955年,南唐国主李璟的第6个儿子、18岁的郑王李从嘉(就是后来的李煜)娶了南唐元勋周宗的女儿娥皇。见过她的人都称她的容貌为“国色”,并进一步证明说,如果不是美得不可方物,怎么会让南唐主相中,让她成为为自己的六儿媳妇?

其实,李璟相中周娥皇,倒不仅仅因为她是绝色美女,还因为她才华过人。《南唐书》描述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可谓多才多艺。李璟曾听她弹过琵琶,对她的技艺大为赞赏,把自己的“烧槽琵琶”都赐给了她。李璟是国主,不会没有听过高手演奏琵琶,何况他也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同样深通音律,他能把自己的琵琶赐给她,可见周娥皇的琵琶演奏技艺也非同一般。

此外,周娥皇嫁给李从嘉的时候已经19岁,在流行早婚的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属于大龄青年,这当然不会是她嫁不出去,只能是她才貌过人,择婿的标准很高,一般的男人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去自讨没趣。

知子莫若父,李璟之所以挑中周娥皇,还因为清楚自己的六儿子是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大才子,只有这样的佳人才是他的良配。

李璟的判断没有错,李从嘉和周娥皇婚后确实琴瑟相和,十分恩爱。两人都才华横溢,也都喜欢歌舞音乐,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夫唱妇随,甚至妇唱夫随,经常在一起歌舞取乐。有一次,夫妻二人饮酒赏雪,周娥皇有了几分酒意,要求丈夫为自己跳一曲舞,李从嘉故意逗她说:“要我跳舞可以,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周娥皇立刻叫人拿笔和纸来,当场就谱了一首新曲《邀醉舞》,李从嘉听到曲子优美动人,不禁为妻子敏捷的才思钦佩不已,二话没说就为新曲伴舞。

除了才气过人,这位美貌绝顶的郑王妃还精通美容化妆之术,擅于自己设计精巧的发型和精美的衣服来烘托自己,让本就出众的容颜和身姿更加完美。

面对这样几乎无懈可击的顶级美女,李从嘉自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在他眼里除了自己的王妃,再容不下别的女人了。

除了《邀醉舞》,周娥皇还为丈夫谱了一曲《恨来迟》。李从嘉音律方面不如妻子,但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他也没有辜负她,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为她写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动人诗词,如《长相思》、《一斛珠》、《浣溪纱》等等。

作为才子文人,李从嘉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可身在皇家,他想要脱离政治漩涡,作一个逍遥自在、和爱妻过诗情画意生活的闲散王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元958年,李从嘉的大哥李弘冀被立为太子,阴云就此笼罩在了李从嘉的身上。

李弘冀此人心狠手辣,猜忌心又重,对于六弟一直心怀忌惮,因为李从嘉的长相有一个奇特之处——重瞳。重瞳虽然在史书上屡有记载,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没见详细说明,后人只能各凭想象去猜测。不过重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书记载有重瞳的人都是些厉害人物,舜帝就不说了,项羽、王莽哪一个不是搅动天下的风云人物?而李从嘉不但是个“重瞳子”,娶的妻子竟然还和舜的一个妻子同名,也叫娥皇,这就让生性多疑的李弘冀对他有了戒心,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假想敌。

李从嘉清楚大哥的为人,得知李弘冀对自己有了猜忌后,他更加不问政事,专心研究诗词书画,甚至还当起了“居士”,每日里参禅诵经,以免触动大哥的猜忌,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资治通鉴》对此也作了记载:

  • 弘冀为人猜忌严刻,……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好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不太长,半年之后,李弘冀毒死了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亲叔叔、晋王李景遂,随即在一个月后“暴卒”,史书没写他的死因,只有民间传说是南唐主李璟不满长子的冷酷无情而除掉了他。

不管李弘冀究竟是不是被自己的亲爹给灭掉的,但他的死让李从嘉松了一口气,不久就成了新的南唐太子。

李从嘉虽然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但他前面的几个哥哥已经夭折,他早就是事实上的次子,加上他也是嫡子,这就成了李弘冀忌惮他的另一个原因。李弘冀死后,他就成了嫡长子,尽管有大臣说他文人气太重,不是管理国家的人才,不适合立为太子,但李璟自己就是颇具文人气的国主,自然不会满意这样的说法,加上担心不立嫡长子会导致新的权力之争,所以坚持把他立为太子。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从嘉继位,改名为李煜,又封妻子周娥皇为南唐国后,史称大周后。

虽然成亲已经6年,南唐后宫也不乏美人,但大周后仍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让她高兴,李煜费了很大的力弄来了盛唐时的名曲《霓裳羽衣》,但由于时间久远,这部乐谱已经残缺不全,乐工们试图把它整理出来却没能成功,最终还是大周后努力研究调整之后,重现了这部历史上有名的大曲,让许多人为之赞叹钦佩。不过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认为新谱的余音结束得过于急促,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管徐铉的话是不是巧合,但这之后不久,大周后真的就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就在她病重的时候,她年仅4岁的小儿子仲宣死了,在精神上又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由于李煜的专宠,大周后连生了三个儿子,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仲宣。她生病后,为了避免将自己的病气过给儿子,就命人把仲宣迁出自己的寝宫到别处居住。不料孩子一迁出去就突发急病,短短几天就死了。听到噩耗后,大周后几乎昏了过去,丧子之痛让她的病情迅速恶化了。

不过《南唐书》还有一个说法,造成大周后病情恶化的除了幼子夭折,还有丈夫李煜与她的妹妹小周氏私通的原因。这对姐妹年纪相差较大,小周氏当时只有15岁。李煜一直专宠大周后,没有对其他美人另眼相看过,但对这个小姨子却动了心,背着患病的妻子跟小周氏私会。大周后有所察觉,所以当小周氏来看她时,故意问妹妹什么时候入的宫,年少的小周氏没有理解这句问话的深意,对姐姐说了实话: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这个刺激连同爱子夭折的打击,导致大周后病入膏肓。

大周后病情危急后,李煜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亲自照看,饮食药水一律亲力亲为,冬天夜里十分寒冷,他每天晚上仍然坚持守护在她身边,困了就和衣而睡,希望自己的精心照料能挽回妻子的生命。

可是大周后的生命已到尽头,不是人力能够挽回的了。公元964年年末,或许是李煜和小周氏的传说并非事实,又或许是大周后原谅了丈夫,总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大周后和李煜作了临终诀别,把当年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以及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他,让他留作纪念。

大周后死时只有29岁,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一个月后,当谥号“昭惠”的大周后下葬懿陵的时候,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竟然瘦得形销骨立,和以前英俊潇洒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李煜虽然多情,但并不绝情,相比那些翻脸无情的帝王,他还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大周后死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把小周氏认作了继后人选,等待合适的时期举行婚礼。可是大周后的丧期刚过,钟太后又去世了,李煜和小周后的婚期只得延后。

公元967年,李煜终于为太后服满丧期,正式迎娶了小周后。和姐姐一样,小周后也是才貌双全。李煜也对她宠爱有加,他专门在御花园中营建了一座仅能容纳两个人的红罗小亭,他和小周后经常在里面畅饮美酒,欢度时光。

不过,这个时候的南唐已是摇摇欲坠,自知回天无力的李煜对国事更不关心,只沉溺于风花雪月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小周后虽然很得他的宠爱,也号称“专宠”,但与姐姐当年相比,无论感情上还是生活上都远远不如了。

相比大周后,小周后虽然也是一个才女,但不擅长音律舞蹈,这就使得宫中一些能歌善舞的美人能与李煜亲近。大周后当年的专宠是李煜眼里只有她,而小周后则是通过对其他美人的打击获得的。凡是被李煜看中的美人,小周后都会想方设法不让李煜再见她,也不让她得到应有的名分,如果有不安分的甚至还会被赶出宫门。尽管小周后想尽了办法,最终还是拦不住李煜身边不断拥有新人,光是可见记载的就有好几个。 

 

到了南唐后期,李煜更是一味逃避国事,只和娇妻美妾们寻欢作乐,但逃避显然只是自欺欺人,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  

 

公元975年11月,宋军兵临城下,眼见大势已去的李煜只得投降,南唐就此灭亡。宋太祖赵匡胤把他封为“违命侯”,小周后封为郑国夫人,夫妻二人被软禁在汴梁城里。

9个月后,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李煜被改封为“陇西郡公”,他和小周后的噩梦就此开始了。

作为陇西郡公夫人,小周后得随同命妇进宫参拜皇后,她入宫之后,早就听说过她美名的赵光义将她留在宫中,好几天后才放她回家。此后他又数次以皇后名义召她入宫,都是过了几天才让她回去。每次回府之后,小周后总是放声痛哭,大骂李煜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可李煜只是一个亡国之君,他能有什么办法保护妻子?

面对屈辱,李煜更加感受到了亡国之痛,可他无法再行复国,只能把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思念填入词曲之中。这些词赋传到了赵光义那里,他认为李煜难忘故国,有复国之心,对他起了杀机。

不久,李煜的42岁生日到了,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和《浪淘沙》两首词。这两首词很快就被监视李煜的探子报给了赵光义,当赵光义看到《浪淘沙》中那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认为李煜一定有复国之心,不能再让他活在世上,于是以贺寿为名给李煜送去了一壶毒酒。

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吴王”,把他葬在了洛阳邙山。

葬了李煜之后,赵光义要小周后入宫为妃,小周后不肯,自杀身亡,死时29岁,和她的姐姐大周后死时一样大。

李煜最爱的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有哪些依据?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大周小周都是身家贵族,都是天香国色,才貌超群,并不存在李煜的移情别恋,大周后也不存在失宠,是因为大周后重病缠身最离世,在大周后病重期间同胞妹小周后入宫待候姐姐与李煜相触频繁,双方难勉产生爱慕之情。姐姐死后李煜再续也属正常,大周陪伴了李煜前半生荣华富贵的日子,小周陪伴了李煜后半生寄人篱下的日子。最后小周后遭赵光义百般蹂躏李煜也是痛苦万分,无计施从,所以说两个人他都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