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德军自己用了呗,德军可是个二战舔包大王,很多武器都是一代经典,难不成扔掉?

废品回炉,精品装备部队,差一点的扔给二三线部队或仆从军,有些甚至被德国人拿去卖了。

瓜分缴获装备的德军

二战时期的德国,没有人所想象的那么富裕,他们尽管在1940年取得了泼天大胜,却还没来得及将占领区充分转化为生产力,就坠入了更深的战争深渊。

所以,德国一直都很缺装备,尽管他们连奴工都用上了,可后方供应得再多,也顶不住前方驴打滚一样的消耗。

比如著名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这是苏联生产了600万支的普及化装备,价格便宜量又足,性能还贼好,它就被德军给制式装备了。

德军歼灭了大量的苏军,所以“波波沙”的枪、弹的保有数量是相当多,他们给这些苏联冲锋枪命名为Maschinenpistole 717 (r),简称MP-717 (r) ,就这么用上了。

不仅用上了,德军还专门设立了配套的后勤供应,为使用波波沙的部队提供便利。

甚至弹药上面德军还不怎么发愁,除了缴获的大量苏制7.62mm配套弹药,德军自己的7.63x25mm毛瑟手枪弹也可以使用。这是因为苏联当年仿制了毛瑟盒子炮子弹,仅0.01mm的差距不影响使用。

拿着波波沙抓苏联人的党卫军

德国人修改了部分PPSh-41的口径和机件,制造出了使用9mm帕拉贝伦弹(卢格弹)的种类,以配合自己的冲锋枪体系;某些很稀有的品种使用了德军的32发MP-42冲锋枪弹匣,德军称之为MP-41 (r)。

波波沙被修成使用MP40弹匣了

还有苏军的PPS-43冲锋枪,这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冲锋枪之一,诞生于惨烈的列宁格勒围城之中,苏联人仅用最粗糙的工艺就完成了这支神作。

汉斯快乐枪

德军将缴获的PPS-43赋予了Maschinenpistolen719,简称MP719(r)。

这些PPS-43的装备与PPSh-41基本是一样的,德军也少部分修改了口径,让其直接使用9mm帕拉贝伦弹。

德军连苏联的老冲锋枪也冇放过,苏联的PPD-3438以及PPD-40都被缴获后修改了名称,前者称为MP715(r),后者称为MP716(r)。

这些“波波德”某些方面比糙货“波波沙”加工得更厚道,而且苏联当年设计它们的时候,捷格加廖夫直接参照了德制MP18和MP28冲锋枪,德国人握在手里估计会有股莫名的熟悉感。

手持SVT-40的德军伏地魔

作为苏军最重要的半自动步枪,SVT-40当然也逃不脱德军的魔掌。德军成批地将SVT-40装备到部队,还发布了SIGw.259 (r)的装备名称。

德军相当喜欢这种步枪,甚至相当一部分德军根本不知道它是从苏军手中缴获的。它的名称带有欺骗性,让人觉得这是支进口的瑞士枪。

舔到枪的链狗,满脸刷到双爆圣遗物的欣慰

诺曼底登陆的美军也缴获了这种枪,以为德军拥有了比Gew43更新的装备。实际上德军是在1943年才开始大量打SVT-40主意的,虽然之前苏联连着SVT-38一起生产了不少,但德军的进攻也让苏联减缓了半自动步枪的制造。货源是后来才充足的。

副本归来,满手白装

苏军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自然也被德军笑纳了,德军将大量的莫辛纳甘送回了后方,交给仆从军或地方守备部队使用。为了缓解弹药问题,部分莫辛纳甘被改为7.92x57mm的毛瑟弹标准。

有意思的是,德国人当时居然还留存有不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缴获的莫辛纳甘,这些步枪二战时几乎都装备了本土的警备部队和“海防团”。

有一则轶事显示,苏联人在1960年时,还从东德的民间收缴上来了几杆莫辛纳甘,那会儿98k都难得找到了。

就连“大盘机”DP-28机关枪德国人都没放过,德军将之缴去,命名为MG320(r)机枪,耍得不亦乐乎。有些苏军战士看到德军的装甲车上架着DP-28打得叭叭响,气得牙齿都要咬碎。

这还没完,德军又不是只同苏军打仗,他们的对手多着呢,连带着缴获并装备的轻武器也五花八门。

比如英国的“布伦”轻机枪,当年敦刻尔克海滩,英国人差点连屁股都不要了,德国人缴获了大量的布伦。他们也舍不得将这些金贵的轻机枪随意处理,便将其命名为 MG138(e)装备上了。

满脸都是开森

当然,7.7mm的弹药比较难搞,所以用着用着,这些机枪也就退居三线了。毕竟德军有更好的MG34和MG42通用机枪,确实不馋布伦。

德军的ZB-26

布伦机枪的原版,捷克的ZB-26机枪也曾经被德军大量使用。德军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大批ZB-26连带军工厂都变成了德国人的东西,它们将这些“捷克造”轻机枪命名为MG26 (t)。

德军的ZB-37

同类的还有捷克制造的ZB-37重机枪,它被命名为MG37 (t)。

党卫军将军阿图尔·菲尔普斯在检查斯登,此人在巴尔干烧杀抢掠犹如魔鬼

英军的烂水管,丑出天际的“臭气枪”斯登冲锋枪被德国人“装备”后,名称改成了MP750 (e)。

连7.7mm的老李也被德国大量使用,但它们需要通过德国陆军武器局(Waffenant ,WaA )的验收,然后打上WaA的标记。缴获的轻武器大都有这个标记。

美国汤普森冲锋枪,德国人舔了以后赋予其3个名称。

一个是从美国大兵包里舔的,称为MP761(a)。

一个是从英国大兵那舔的汤普森M1928,称为 MP760(e) 。

还有个是从法国人那舔的汤普森M1921,称为MP.761 (f)。

其实汤普森这个包舔的比较复杂,光MP760就有(e)/(j)/(a)/(r)几个小括号,分别是英国、南斯拉夫、美国、苏联。

一般来说,MP760(e)稍微常见点,因为战争后期的德军很难从美军那夺取成批的武器。

相比之下,美军的M1加兰德步枪更容易被德军获取,因为它不仅装备了美军,还装备了很多盟军,如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和自由法军,甚至小部分英军部队。

被德国人夺走的M1加兰德,名字叫做Gew 251 (a),这很德国,就是依然太少了。

手持M1卡宾枪的汉斯

另一款M1(美军的M1太多了...)卡宾枪,得到了Gew 455(a)的名字。

比较哭笑不得的是,德军连美军的老炮,春田M1903步枪都缴获了,缴获的好像还不少,否则不会给出Gew 249(a)这个名称。

手持EMP法棍的德军

德军太会舔包,还有法国的Erma EMP冲锋枪,德军称为MP.704(f);法国的Mas-38冲锋枪,德军称为MP.722 (f);意大利博莱塔M3842,德军收缴后命名为MP.738 (i)。

等等等等,太多就不严肃考古了。

实际上,除了轻武器,德军还会将重武器重新使用,这在战场上一点也不鲜见。

比如被缴获的T-3476坦克,被命名为PzKpfw T-34 747(r)。

被缴获的KV-1坦克,被命名为PzKpfw KW-1A 753(r)、PzKpfw KW-1B 755(r)、PzKpfw KW-1B 756(r),这些都是KV-1,差异在于车型和改装的方式。

KV-2也没逃过,它们变成了德军的PzKpfw. KW II 754 (r) 。

德国人在1941年就装备了这些“苏联进口”坦克,他们给坦克更换了电台,换掉了苏军的Zis-5 76mm炮,更换上了自己的7.5cm kwk40L43,也就是四号坦克上那门黑枪炮。毕竟德军给坦克补充自己的弹药要容易得多。

德军还曾经将不少苏军坦克的炮塔拆下来,当做阵地或列车的碉堡炮,他们经常干这种事儿,没有苏联的就拆自己坦克的。

德国人还将PzKpfw T-34 747(r)“出口”给了芬兰,芬兰一直装备到战后的60年代。

实际上这类事情相当多。

法国人的索玛S-35坦克变成了PzKpfw 739(f)。

雷诺R-35则变成了PzKpfw 35R 731(f)。

捷克的LT-35和LT-38变成了PZkpfw 35(t)和PZkpfw 38(t)。

波兰的7TP变成了Pzkpfw 731 (p)。

就连美国人的M4“谢尔曼”落到德国人手里,都变成了Pzkpfw M4-748(a),史称德国馒头。

英国人的“玛蒂尔达”坦克比较幸运,敦刻尔克、北非、这种坦克曾成百成百地落入德军手中,但德军愣是瞧不起它,一般也就拆解研究,回炉了事。也就穷得哭爹喊娘的隆美尔非洲军,会装备一些玛蒂尔达凑数。

非洲军对玛蒂尔达的态度很复杂,这玩意儿确实还行,但它们很容易被友军误击。毕竟沙漠作战尘土漫天,人们往往辨认出坦克轮廓就开火了。所以许多“玛蒂尔达”也被拆掉,德军拿它们的车身当做工作机械,拿炮塔当碉堡。

英军的“傻丘”明显更受德国人看着,毕竟它是盟军中首个“屠虎”的战车,丘吉尔重型被德军缴获后,命名为PzKpfw. Mk IV (e) Churchill。

德军为了保障被缴获来的坦克,也会留存大量的完好车体做备件使用。

总之,类似的东西很多很多,德军基本是能用就用,一点都不浪费。即便德军不用,也会发往后方,武装守备部队和海防师、国民掷弹兵等低级部队。甚至还有不少武器被卖给了意大利、芬兰,以及各仆从国。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三个用途:

第一,留下自用。

这种武器并不多,主要局限于少数武器。

最常见的是一些轻武器、火炮、坦克,比如波波沙。

德军士兵很多认为波波沙冲锋枪,比MP38/40冲锋枪要厉害得多。

加上德军只有正副班长装备冲锋枪,斯大林格勒这种城市战,往往用缴获的波波沙增强火力。

我们在很多的战地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德军的波波沙。

但是,缴获的冲锋枪缺乏稳定的弹药供应,德军甚至还改造过波波沙,创造了一个可以发射9毫米冲锋枪的型号。

另外比较常见的就是坦克装甲车。

一个资料:1941年6月22日到12月31日,苏联在这192天里共损失了20500辆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这其中16668辆装甲车辆被击毁,剩下的3832辆则被东线德军缴获。

其中一部分坦克,被德军加以利用,以补充前线的坦克损失。

但是,这些苏制坦克并不是主流。

其一是后勤维护困难,缺少必要的零件和弹药;其二是在战场,这些苏制坦克很容易被误击,尤其是被德国空军错误轰炸。

还有,德军也使用了不少缴获的苏军火炮。

最常见是苏联F22加农炮,德军发现它是优秀的榴弹炮,而且具有反坦克能力,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80毫米垂直装甲。

这种火炮堪称全面手,德国一度缺乏大口径反坦克炮,曾大量使用。

第二,交给仆从国或者伪军使用。

以F22加农炮为例,德军也大量交给罗马尼亚和芬兰军队。

德国人也乱七八糟编组了很多俄罗斯和乌克兰伪军,他们都需要武器装备。

而德军自己枪支弹药火炮都不宽裕,所以大量将缴获的素质武器交给这些伪军。

比如著名的女伪军马卡洛娃,曾经用重机枪射杀了近千名苏军游击队员和家属。

她使用的,就是一挺苏制重机枪。

而这些伪军规模有几十万,装备大量缴获的武器。

第三,送到后方用于二三线部队,以及民兵。

以德国数量最多的人民步兵师为例,装备大量五花八门的装备。

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缴获敌人的武器。

这些民兵数量有几百万规模,实际上作战部队又有上百万。

当时德军编组部队时,已经到了战争末期,军工生产锐减。

这种时候,德军只能将库存的缴获武器拿出来,装备这些部队。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在战争中,战场上缴获对方武器是常有的事,就跟消灭、俘虏敌人那样司空见惯,二战也不例外。

作为二战的主要发起国之一的德国,侵略国家最多,缴获武器也不少,德军缴获的武器都去了哪里?

希特勒发动二战做了精心准备,不但进行疯狂扩军,还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在战争初期,德军凭借着装甲部队进行闪击战,屡试不爽,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打到苏联。

战争进行如此顺利,德军失去理智,他们天真地以为,胜利指日可待,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所以这段时间内,德军根本就瞧不上缴获的武器,一般都是直接销毁了事。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各国武器设计不同,结构不同,牵涉方方面面,比如零件、弹药、维修等多方面的问题,德国人这样做非常正常。

但是战争的进展并不像德国人想象的那样,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在苏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超出想象的激烈抵抗,德军遭遇重大损失。

祸不单行,随着战线拉长,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德军工业制造和物资运输也面临巨大挑战,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不能及时弥补前方德军战损。

在此情况下,德军不得不放下高傲,对缴获到的苏制武器,有的直接使用,有的进行维修改装后装备到部队。

大概从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军对缴获的武器就要认真对待不再销毁。缴获了苏制T34就更是如获至宝,稍加维修就开始使用。

1943年2月进行的第三次哈夫科夫战役中,德军缴获了50多辆苏制T34/76坦克,他们把这些坦克拉到当地的拖拉机厂,因地制宜进行了改装。

甚至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沃马格等公司也投入了T34的改进和维修工作中。

一段时间,他们甚至还为该坦克加装了三号、四号的炮台,德国的骷髅师和帝国装甲军都开上了改装后的T34。

德军23装甲师的128营,就装备了31辆T34/76和SU85自行火炮。

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苏制坦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友军看到这些家伙,以为里面坐的是苏军,二话不说就会开火。

后来德军吃一堑长一智,就对这些坦克进行外包装,喷涂一些油漆以示区别。

但是到了冬天这招都不管用了,因为不管是德军还是苏军坦克,大家都涂成了白色伪装色,根本就无法区分。

如果德国人开的T34是其它颜色,还是会被自己人痛揍,白捡的东西不好使啊。

但是在战斗中德军坦克损失严重,他们在向后方求援的同时,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开着缴获来的苏制坦克应急,即使有风险,总比待在外面挨打或者冻死强。

苏德战争中苏联还生产了一款鲜为人知的坦克KV-2,它安装的是152mm榴弹炮,火力强大,被德军称为“巨人”。

这种坦克苏联在1941年只生产200多辆,因为这种坦克重量太大(58吨),动力太小(传动装置则仍然采用未经改进的373千瓦V-12柴油机),有小马拉大车之嫌,机动性太差,所以就没有大量生产。

但是制造能力不足的德军缴获后也不嫌弃,稍加改装就开始使用。

众所周知,苏德战争中,面对势不可挡的德军钢铁洪流,苏联制造了一种反坦克杀手锏—PTRD-41反坦克枪,这种枪从1941年8月投入生产,在莫斯科保卫战爆发前大量装备红军。

PTRD-41在实战中被证实远优于德军同类武器,德国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武器,他们缴获后爱不释手,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PzB-783用来对付苏军坦克。

除了坦克和反坦克枪,苏军枪械他们也不嫌弃,苏制svt40半自动步枪就在德军步兵大受欢迎。

1977年上映的二战题材电影《铁十字勋章》,就有这样一个镜头:德军士兵斯坦纳缴获到一支波波沙冲锋枪,作出了一个叫人诧异的动作,他把手中的MP40冲锋枪扔掉,换上了波波沙,从此形影不离。

而在西线战场,盟军的汤普森,M1卡宾枪也让德军非常钟情,使用它们的德军士兵也不在少数。

二战西线战场曾经出现过一支冒牌的美军,其头目是党卫军军官,有“欧洲第一恶汉”之称的奥托·斯科尔兹。这家伙在突出部战役之前,带着手下的部队扮成美军,专门破坏道路桥梁。

为了不被识破,他们除了穿着美军军装,还要装备美军武器,其中的M1911A1自动手枪、M1卡宾枪,多数都是缴获的。

由此可见,由于战场态势不妙,二战德军对战场上缴获的武器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弃之如履,到奉若至宝;这也表明,德军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离末日不远了。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谢邀

首先德国对于这些缴获的装备肯定不会直接使用。在直接使用缴获的武器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印象肯定是在二战期间,或者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军队对于敌方装备的使用上。从一定的意义上面来说。使用的封装备,能够节省使用装备的采购问题,以及对于生产装备的资源问题。一方面来说,你使用的敌方装备就得必须拥有相当于的地方一样的战略后勤运输。还必须得拥有与敌人装备相配套的战术以及战略。这一点对于底子薄的军队来说是不用介意的。但对于已经拥有自己体系的德军来说,这一点就有点得不偿失了。首先,对于使用敌方装备德国军队肯定是必须得有相应的生产设备来维持装备地方装备的军队的日常后勤问题,你就必须得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线和维修后勤体系,那这样等于你抢多了,提风一份资源之后,你得付出三份资源才能够维持这份资源在德军体系内的正常运行。你还不如不用。

因此在二战期间没有听说任何一支德国军队是使敌方军队的装备而成名了。德军在角和敌方武器之后,大部分的武器都是用来回炉重造,也就是回收自己生产这些武器的资源,比如说铁呀,橡胶啊木料啊之类的。对于一部分的高新武器,比如说新型的坦克心情的枪械心情的飞机。德军缴获之后会交给专门的技术们进行技术的逆向反推,来使这门技术,为自己所拥。德军本身就有自己的体系,因此重大战略上来讲,使用自己的武器对于德军而言是最合算的。也是,将德军的最大战力发挥出来的不二法门。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尽管二战时期的德国工业水平非常高,但是其制造的装备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大量的德军装备要求。尤其是到了战争中后期,这种状态就非常明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德军使用缴获的装备,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情况。

有些缴获后性能很好的装备,在缴获后会在进行统一编制之后装备给一线部队。而相对来说性能较差的装备则会交给仆从国装备。例如二战初期德国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缴获了大量的原捷克的LT-38轻型坦克,这些坦克相较于二战初期德军装备的二号坦克性能要高很多,所以德军将这种坦克重新编号为PzKpfw 38(t)坦克并且大量的装备给装甲部队,这些PzKpfw 38(t)坦克也成为了二战初期德军闪击战的主力。

另外还有苏联的T-34坦克,在东线德军也大量的缴获了这种坦克,并且在统一编制过后装备给前线的装甲部队。不仅如此,德军为了使用这种坦克还甚至专门编写了T-34坦克的德语使用手册。而德国也是根据T-34坦克研制出来的豹式坦克。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首先就是德国坦克,二战结束后许多黑豹坦克被不同的国家缴获并用于各种目的。其中法国战后的黑豹坦克的数量最多,达到了50辆,罗马尼亚在1946年也接收了13辆黑豹坦克。但我是都在1950年退役,少量的虎王坦克也曾装备过法国军队,但是实验性质偏多,很快就被更先进的坦克接替了。

图为豹式坦克

其次,就是德国导弹。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都有计划的对德国生产的v1和v2导弹进行了回收,美国成功从德国缴获了数百个v2导弹,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先进的战术导弹。而苏联则直接将缴获的德国v2导弹编入了新成立的导弹营,并大量仿制,随后直接就地部署于东德。

图为V-2弹道导弹

然后,就是德国潜艇。德国设计的21级常规潜艇是二战中设计建造的最先进潜艇,和许多德国强手的武器装备一样,21级常规潜艇被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大量俘获,并用于各种目的。21级常规潜艇极大的影响了各国战后潜艇的发展思路,也奠定了潜艇以水下性能为主的发展路线。

图为21级潜艇

德国二战生产的武器装备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喷气式战斗机。德国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在战后被盟国和苏联列为优先获取的武器对象,飞机后掠翼的设计在当时只有德国成功实现。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大量生产ME262的变种直接用来补充喷气式战斗机机群,朝鲜战争中的F-86佩刀和米格-15战斗机到基本设计也源于德国二战时期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