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总坛为什么会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
我来回答。
明教自第六代教主方腊在北宋徽宗年间起事失败后,一直处于地下。南宋灭亡,第二十九代教主杜可用带领明教徒在江西发动起义,杜可用号称“天差变现火轮明王皇帝”,由于寡不敌众,很快被镇压。过了没几年,第三十代教主钟明亮带领明教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起义,此时元帝国正在全力扑灭满洲和东突厥斯坦番王的联合叛乱,因此起义成果迅速扩大。但是这次起义也很快被扑灭了,杜可用被投靠元政府军的百损道人杀死。明教徒眼看在江南难以立足,第三十一代教主石元只好带领教众往元军势力薄弱的西域地区转移,且战且走,一直跑到昆仑山方才喘了口气。
但是昆仑山此时盘踞着一位大神,就是昆仑派掌门人昆仑三圣何足道。何足道单挑少林寺被觉远和张三丰打败之后,回到昆仑山苦练剑术,准备一雪前耻。明教残部的到来很显然给昆仑派带来巨大威胁,因此何足道拒绝明教徒在昆仑山立足。此时明教的有生力量已经被元军消灭的差不多了,剩下一些残兵败卒根本不堪昆仑派一击,教主石元的乾坤大挪移只练到第二层,也不是何足道的对手。石元勉强接受何足道挑战,被何足道打成重伤而死。衣琇继任第三十二代教主,一时束手无策。眼看明教徒就要被昆仑派赶出昆仑山,此时一位大拿拯救了明教,他就是神雕大侠杨过。
原来杨过夫妇为了躲避忽必烈追杀,一直隐居在元军势力薄弱的昆仑山地区,生了两个孩子,男孩名叫杨破天,女孩名叫杨幕林。和他一起跑到昆仑山的还有一灯大师门下的朱子柳和武三通,他们建造了一个名叫朱武连环庄的庄园。明教徒跑到昆仑山,杨过被明教徒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感动,决定帮明教一把。他找到教主衣琇,答应帮他们解决何足道,同时希望让杨破天加入明教。对于杨过提出的托孤条件,衣琇同意了。杨过于是单挑何足道,虽然他的玄铁重剑已经被郭靖炼成屠龙刀和倚天剑,可他此时的剑术已经到了木剑阶段,用不着重剑。最终杨过战胜何足道,在杨过调停下,明教和昆仑派划分了势力范围,明教总坛建在昆仑山西部的光明顶,和建在昆仑山东部坐忘峰的昆仑派总坛隔山相望,井水不犯河水。
没过几年衣琇病逝,临终把教主之位传给杨破天。杨破天临危受命,改名阳顶天。阳即太阳,阳顶天即处于中天的太阳。明教崇尚光明,杨破天为了获得明教徒支持,因此改名。不久忽必烈病逝,元政府陷入内斗,无暇顾及江湖纷争,杨过夫妇带着杨幕林返回终南山活死人墓,传下杨冰一脉。
参考书目:《射雕三部曲》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总坛为什么会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
小说中的明教总坛光明顶,是在昆仑山无疑的,不过据考证,真正的明教总坛是在黄山歙县的风景名胜区搁船尖。那里是历史上浙西明教的总舵,像北宋方腊和元末朱元璋红巾军等,以明教为宗教外衣几次农民起义的根源地。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明教总坛设在昆仑山,主要还是因为故事情节的需要。金庸先生将明教总坛设在昆仑山,艺术效果加分满满灭绝师太满脸怒容,说道:“什么明教?那是伤天害理,无恶不作的魔教。他……他躲在哪里?是在昆仑山的光明顶么?我这就找他去。”新修版《倚天屠龙记》
从灭绝师太的这段话直接可以看出,明教总坛的所在地光明顶就是在昆仑山。从小说中的设定来看,将明教总坛设在昆仑山,跟故事情节的艺术表现,关系重大,密不可分。
小说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横空出现扭转乾坤一战,是小说中最经典的情节之一。围绕这个情节,金庸先生做了许多铺垫,其实最根本的两件事都离不开昆仑山。一是六大门派是怎么与明教结怨的,二是张无忌为何能够及时救难。
要说明教是怎么与六大门派积怨成深仇大恨的,按照小说中的相关描述,最开始应当就是从昆仑派而来。昆仑派与明教同处昆仑山脉,随着当年阳顶天明教的崛起,与昆仑派应当是有了利益上的冲突,不断摩擦之后彻底爆发演变成世仇,像灵宝道长、游龙子和白鹿子几任掌门人,都是连续死在明教中人的手中。昆仑派在西域备受明教打压,为了对付明教,转而加大与中原各派的联络,大吐苦水。然后就引致了峨嵋派孤鸿子挑战杨逍,少林三渡与阳顶天的一战,再经谢逊一事,六大派都成功与明教结仇,最终经成昆暗中串联,就形成了反明教联盟。
由此在阳顶天离世三十年后,就爆发了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战。而从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这一战中,又可以看出,把明教总坛光明顶安排在昆仑山的艺术效果是多么的明显。
因为按照小说的设置,昆仑山光明顶所处于当时的西域苦寒之地,距离中原足有万里之遥。这么远的路程,六大派想要围攻光明顶,除了大本营同在昆仑山脉的昆仑派,其余五派都要跋山涉水,历尽艰险,不远万里进行西征。是什么动力让这些名门正派情愿花费这么大的人力,拥有这么大的决心,一定要远征西域,到明教的老巢去将他们连根拔起?答案很简单,其实就是仇恨。金庸先生以这样的设定,用意也很明显,就是为了凸显六大派与明教的积怨和仇恨。也就是说,当时六大派对明教的仇恨,已经到了让他们决心不远万里和明教决一死战。
而且积怨和仇恨如此之大,也就更能衬托出,日后以一己之力消除了明教与中原各派百年积怨,还团结了他们一起抗元的张无忌,是多么的了不起。
而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张无忌缘何能及时现身救难明教,最根本还是因为他本来就身在昆仑山。他的“九阳神功”便是在昆仑山的仙谷中救了白猿,从它腹内取出了《九阳真经》才得以练成的。
昆仑山仙谷中白猿的腹中为何有《九阳真经》,就是因为《神雕侠侣》结尾尹克西和潇湘子二人为了避过觉远大师与少年张三丰的追讨,在华山将从少林偷来的经书缝进了苍猿的腹中。而这只来自中原的苍猿,后来为何会到了昆仑山,就是因为尹克西和潇湘子本是西域人士,他们盗得经书当然就要返回西域,只是他们走到了昆仑山时,两人互相暗算身亡,从此这只苍猿便在昆仑山继续生存了下来。而张无忌则是为了逃离朱长龄阴谋迫害,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仙谷。
这一切围绕着昆仑山所发生的故事,都可以看出金庸先生的特意安排,也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艺术效果来说,还是从不同作品间情节的关联来看,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明教总坛设在昆仑山,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将明教总坛设在黄山的光明顶,那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战,想要突出六大派与明教的仇恨程度和与六大派结怨的起源,就势必要通过其他情节再添累述了,根本比不上设在昆仑山效果的直接了当。
将明教总坛设在昆仑山,可能是金庸先生为了不同小说间的关联早就作好的铺垫。其实,明教总坛之所以会在西域昆仑山的光明顶,还有一个可能,便是金庸先生早就铺垫好的。这一铺垫,还要到《射雕英雄传》中说起,那就是通过周伯通之口,在讲述《九阴真经》的起源故事时,讲到的徽宗皇帝派黄裳领兵围剿明教一事。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他心下不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什么法王、什么使者。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按照历史背景来说,假如当时的明教总坛是在西域昆仑山的光明顶,那黄裳是不大可能领兵前去围剿的,因为当时的西域并不是北宋的领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设想,那就是小说中的中土明教总坛本来是设在中原浙西的(教主方腊的起义是在浙东),但就是因为黄裳那一役,让明教严重创伤,在教主方腊的起义失败之后,明教的继任教主决定将总坛远迁西域,以避过朝廷的追捕和扑灭,最终就在昆仑山光明顶,重新建造了总坛。
而随着明教将总坛迁到西域,金庸武侠世界也从中原武林扩展到了西域武林。像当年出过欧阳锋这等绝顶高手的西域武林,其面纱也在《倚天》中逐步被揭开,昆仑派、金刚门、西域少林等门派相继被提起。从相关的描写中,西域武林曾经出现过武学的盛世,这是从侧面写出了,阳顶天明教在西域的复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间接体现出了阳顶天的雄才伟略,也让小说中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和五散人,上下为何会对阳顶天视若神明,提供了依据。
由此可见,整个“射雕三部曲”之间在昆仑山这个设定中,实际上是多了一处关联,让这个三部曲系列拥有更加完整的系统,许多前因后果,也就自然通畅了。当然了,以上纯属羽菱君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着就是金庸先生在写作时的想法。不过作为金庸武侠铁粉,金庸先生的无数粉丝之一,羽菱君也很相信金庸先生写作时的大局观。(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总坛为什么会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
一
明教总坛之所以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也是跟明教历来的行为有极大的关系。明教是从唐朝就新进中土,直到宋朝时期开始声势浩大,特别是徽宗时期,已然在江湖上掀起声浪,对徽宗的皇位的稳固已然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徽宗得知明教的江湖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就派遣黄裳去剿灭明教势力。
黄裳本是一个文官,可是因为他异常聪明,在整理天下道家群书之时已然领悟到上层武学的真谛,于是他无师自通,竟然修炼了一身极为高强的武功绝学。
随后,在征讨明教的过程中,他与明教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的部下被明教高手杀了不少,黄裳气愤不过,于是单枪匹马闯入明教领地,与明教高手大战一场,随后他一人杀了明教数位高手,这让明教高层大为震惊。
于是,明教与之按照江湖规定约定时间去单挑,可是黄裳认为自己不是江湖中人,就没有按照江湖约定赴约,这让明教高层甚为震怒,于是他们一气之下就将黄裳一家杀了个干干净净,黄裳也身受重伤,逃了出去。
这一战让黄裳损失惨重,他的亲人也被明教全部杀死,于是他寻思复仇就隐居深山,苦练武功,最终武功大成天下无敌,可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四十年。
黄裳隐居的四十年正是江湖风云变幻的四十年。这期间明教已然在江湖上闹起巨大的动静,也直接动摇了大宋的江山。
二
其实,徽宗时期明教之所以如此强大,在于明教拥有了一个极具眼光的教主方腊。方腊的确是有实力之人,他武功高强,志向远大,在明教也立了不少功劳,随后就被推举为明教教主。
他领导有方,纪律严明,明教在他的领导下逐渐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而且,此时徽宗皇帝荒于政事,亲小人远贤臣,再加上天灾人祸,民怨四起。
于是乎,江湖上各路人马都想着起义造反,当然声势最为浩大的有两股势力:一股是宋江领导的梁山水泊,汇集了108好汉;另一股就是方腊领导的明教起义。
然而,宋江最终选择招安,被朝廷所利用,去征方腊。
方腊带领明教只能与宋江领导的108好汉死磕,最终双方都是损失惨重。方腊还是被擒,而宋江手下的好汉也是伤亡无数。
只是宋江这个小人为了一己之私导致天下好汉互相厮杀,这导致的后果是极为恶劣的。最终的后果就是明教被打的一蹶不振,高手在这一战死伤殆尽,教主也被擒。
随后,朝廷又对明教进行全方位的清扫,导致明教最终的下场也是相当的惨烈,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幸免于难。
可是,明教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在被打压的如此严重之时,剩下的漏网之鱼选择放弃原有的大本营,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他们远赴西域,重新崛起。
三
此时的明教接近灭教的状态,剩下的一些热血汉子只能保存实力,以图后效。可是,中原武林已然风声鹤唳,他们不得不远离中原。于是,明教剩余的极少数人就选择去了昆仑山,他们选择在昆仑山光明顶重新燃起圣火,选择漫长的复兴之路。
昆仑山光明顶地处偏僻,与中原之地相隔万里,明教在这里壮大基本上不会威胁到中原武林各门各派,于是也与中原各门各派少了很多的纠缠瓜葛,这也让明教减少了很多的外在敌人,使得暗弱的明教有很大的空间恢复实力。
另一方面,昆仑山光明顶易守难攻,具有天然的屏障,即使中原仇人为了报仇追寻到光明顶,也是极难攻破光明顶的总坛,除非是明教内部出问题。
所以,选择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作为自己的总坛根据地,明教也是迫于外在压力,躲避朝廷的追杀,只能忍受屈辱,不得已而为之。
明教在光明顶蛰居一百多年以后,终于迎来具有雄才大略的教主阳顶天,在阳顶天的领导下,明教收纳了许多青年高手,二使者,四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等等,明教中兴就在眼前。
只可惜,阳顶天突然暴毙导致明教的四分五裂,而明教高手与中原武林的各种结仇,最近引发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差一点明教就毁于一旦。然而,天不灭明教,张无忌从天而降化解了明教之危机。
从此,明教才真正达到鼎盛!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315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总坛为什么会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
中原有少林武当等大派,明教被视为魔教,如建立在中原,恐怕在规模较小时就被灭掉了。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总坛为什么会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
明教原本的总坛是在黄山,后来迁于光明顶,则是“杨过”的主意,这经过也是和郭靖黄蓉商量过的,但是,人心难算,百年后,出了许多的差错,却已经是杨过、郭靖和黄蓉始料未及了。
一、困境重重那年,金轮大王抓走郭襄,威胁郭靖,希望可以借此攻破襄阳城,不曾想,杨过和小龙女赶到,借助神雕之威,硬闯百万敌军,到达高台之下,杨过与金轮大王激战,最终战而胜之,救下郭襄。
携战胜金轮大王之威,率二百多江湖武林好汉,直闯蒙古大汗蒙哥所在之部,逼得蒙哥骑马奔逃,杨过以飞石将蒙哥击杀,从而导致蒙古退兵。
蒙哥之死,引起了一系列反应,忽必烈等人开始争大汗之位,从而延缓了对襄阳城的攻势,给了襄阳城短暂的喘息之机。
郭靖黄蓉等人也有了时间,可以抽出空闲,前往华山祭拜自己的师父洪七公,而在这里,也进行了第三次华山论剑,确定了新五绝的位置。杨过和小龙女宣布归隐,不再干预武林之事。
而郭襄,从此踏上了寻找杨过的旅程,杨过不愿意让郭襄沉沦,经常是避而不见,并且嘱咐自己的那些朋友,不可泄露自己的行踪。
然则,杨过和小龙女两个人其实并没有安心归隐,毕竟,杨过已经再不是从前的杨过,他和郭靖黄蓉的误会已经解开,深深明白,这些年来,郭靖为他所做的一切,明白了郭靖对他的爱。
于是,表面上归隐的杨过,在暗中一直为郭靖镇守襄阳城出功出力,联系武林人士,前往帮忙,更是将可以提升自己武功的玄铁重剑赠送给了郭靖和黄蓉,以帮助郭靖和黄蓉镇守襄阳城。
但是,无论是谁,都非常明白,大势不可为,襄阳城注定是守不住的,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没有过多久,蒙古内部之争结束,数十万大军,铁骑围城,除了像杨过这样的绝世高手外,寻常人根本是进出不能,更是没有人可以前来支援,只能靠城中百姓和武林人士苦苦支撑。
既然,襄阳城注定是守不住的,便必须考虑后路了。
可是,郭靖和黄蓉两个人已经决心殉城,不会离开,发誓与襄阳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杨过明白,郭靖之意志强大,绝非三言两语就可改变,黄蓉深爱郭靖,犹如他深爱小龙女,只要郭靖在,黄蓉也绝对不会离开,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让更多的武林人士离开,留待火种。
若是未来火种燃烧,必定可以成为燎原之势。
但是,郭靖却提出一个致命的问题,多年镇守襄阳城,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武林高手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单单靠江湖势力,是绝对无法和蒙元铁骑对抗的,无论是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配合能力,等等。
这也是困扰郭靖的一个很大问题,他熟读兵法,多年以来,征战不断,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毕竟,他一直被困在襄阳城,而抽不开身。
杨过绝顶聪明,深刻明白郭靖之担忧。
但是,目前所能做到的,就只有这些了,保存一些江湖力量下来,即便是将来起不到大的作用,却能够成为一股生力军。
于是,郭靖、黄蓉和杨过三个人便做了决定,一旦将来襄阳城守不住了,便开始将一部分高手护送出去,江湖正道的力量,绝对不能全部葬送在襄阳城。
二、寻找明教周伯通、瑛姑和南帝三个人在百花谷隐居,众人都明白,他们年纪太大了,也许这里就是他们要度过的最后时光,后来,东邪黄药师厌倦了每日在江湖上漂泊,也到了百花谷,和三个人一起,追忆着逝水年华。
一日,杨过和小龙女收到消息,东邪黄药师希望杨过可以前往百花谷一聚。本来,杨过也正好思念几位前辈,便带着小龙女一起前往,他们两个人的儿子则留在了古墓之中。
原来,东邪黄药师得知郭靖和黄蓉的倚天屠龙计划,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便是要将自己的武功传给杨过,希望,自己的武功可以在古墓一派延续,虽然自己也有一个徒弟程英,但是,多一层预备,便多一种可能和保障。
到了百花谷之中,以杨过的聪明绝顶,学几门武功其实是易如反掌,南帝也将自己的绝学都传给了杨过,并且,把慈恩(也就是裘千仞)的铁掌派绝学传给了杨过,毕竟,铁掌帮曾经的帮主是上官剑南,那是追随过岳飞的,因此,南帝也不想随之裘千仞的去世,铁掌帮的绝学就此失传。
学了几种绝学之后,以杨过的洒脱,还是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当然,若是这几门绝学还有传人,这将成为古墓派的秘密,永远不会流出。
在和南帝、黄药师闲聊之中,杨过知道了九阴真经的来历,也知道了黄裳的故事,在这其中,杨过把握到了一个关键信息,在北宋末年,明教的方腊曾经领导过一场起义,虽然最终被黄裳强势破之,也造成了江湖的动荡,但是,那一场起义,却给了杨过很大的启发。
如果,到了时机成熟,明教再来一场起义呢?
于是,杨过和南帝、黄药师一阵商议,认为明教既然有这样的强大组织能力,或许可以为将来所用,因此,杨过决定前往明教拜访一下,但是,众人却都不知道明教现在究竟在哪里。
黄裳的那一次,彻底粉碎了明教,也让明教衰弱下去,后来的很多武林之事,明教几乎没有参与过,似乎消失了一般。
但是,像这样的一个超级大派,绝对不会凭空消失,既然黄裳后来放弃了报仇,那么明教就一定还在,只是太过衰弱,才没有参与江湖事罢了。
于是,杨过踏上了寻找明教的旅程,杨过相信,只要明教还存在,那么,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的,肯定会有人知道。
杨过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是武功高吗?并不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十六年间,交游广阔,从深山老林,到超级门派少林寺,都有他的朋友。
当杨过开始寻找明教之时,立刻发动了那些朋友,朋友再发动朋友的朋友,起初,还在江湖上掀起了一些乱子,以为明教得罪了杨过。
明教虽然秘密发展,但是分坛遍布天下,消息十分灵通,得知杨过在多方打听他们的消息,明教一众高层吓得慑慑发抖,不敢吭声。
毕竟,当年一个黄裳,便已经将明教差点打得魂飞魄散,那时的黄裳,武功虽高,却没有什么朋友,根本不算江湖人士。
神雕大侠杨过就很不一样了,他不仅仅武功高强,在江湖上也是一呼百应,若是真的针对明教,以衰弱之后的明教而言,必然要遭遇被灭之危机。
最终,一阵商量之下,与其一直躲着,弄不清楚原因,不如主动寻找杨过,看看杨过究竟想做什么,毕竟,他们眼中的杨过也不是什么蛮不讲理的人,而且,他们彻底查证了一下,下面的分坛也没有人得罪过杨过。
因此,怀着忐忑的心情,在朋友的见证之下,在华山之巅和杨过见了一面。
三、浩浩荡荡的迁徙之旅明教教主见到了杨过,怀着忐忑的心情,直到杨过说出了自己的意思,明教教主才彻底放下心来,而且,眼睛都亮了,原来,他们虽然衰弱了,但是,对蒙元铁骑的进攻,也看不下去,可是,有心出力,却因为衰弱太久,实在没有什么能力了。
而郭靖则是他们最为敬佩之人。
杨过以为,这其中可能会费一番口舌,但是,没有想到,最终会是这样的结果,双方一拍即合,不过,明教教主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自黄裳强势横推了明教以来,明教衰弱不堪,有许多武学已经失传了,无法培养后世弟子,希望杨过可以出手帮忙。
这要求并不高,杨过一人身兼了五绝的绝学,还有九阴真经,但是,这些武功都不能轻易外传,更不能传到别的门派。
最后,杨过有了决定,结合以往的武功,亲自创造了数门武学,留给明教,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结合九阴真经创造的寒冰绵掌,天鹰剑法和擒拿手等等,甚至将桃花岛传下来的一些阵法和兵法等等,都留给了明教。
这些武功虽然是一流武学,足以在江湖立足,却不是绝世武学,最终,杨过创造了一门属于明教教主才能学的武学,这一门武学,便是阳顶天后来的绝学“大九天手”。
完成这一切后,襄阳城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于是,杨过和黄蓉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迁徙计划,这一个计划,便是倚天屠龙计划的前奏曲:
1、熔化玄铁重剑、君子剑和淑女剑,将武功秘籍和武穆遗书的秘密留在其中,传之后世,郭破虏和郭襄各得其一,只不过,这个计划后来出了一点点小问题,郭破虏战死在了襄阳城破之日。
2、朱子柳、大武和小武等一众后辈家属,全部转移出去,前往蒙元控制比较薄弱的昆仑山地带,留下火种。
3、耶律齐和郭芙两个人也不能留下,因为,丐帮在郭靖和黄蓉的统领之下,一直是镇守襄阳城的主力,一旦襄阳城被破,那么,丐帮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丐帮必须有序缓缓撤出,保存力量,但是,乔峰当年离开丐帮之后,丐帮衰弱数十年的教训历历在目,因此,丐帮必须要强大的高手坐镇,保证丐帮不陷入混乱,所以,耶律齐和郭芙两个人要秘密隐藏起来,继续领导丐帮。
而耶律齐之后的丐帮帮主名为耶律渊如,也证明了这一点。
只不过,这个计划太过秘密,导致了郭襄一直不知道,所以,郭襄认为耶律齐和郭芙是背叛了郭靖,到了灭绝师太的时候,这个误会尚且没有澄清,所以,她们对郭芙并不尊重。
4、明教总坛也不能留在中原,和朱子柳等人一起迁往昆仑山。
所有这些迁徙,必须在襄阳城破之前开始,因为,一旦蒙元铁骑攻破襄阳城,慢慢掌管一切后,就会腾出手来,针对这些江湖力量,到那时,这样庞大的迁徙活动,必然会受到各种阻碍,甚至是绞杀。
明教总坛迁往昆仑山的好处1、明教是杨过和黄蓉选定的,准备在未来推翻蒙元统治的第一后备力量,若是留在中原,特别是黄山,根本就是蒙元控制力量的核心地带,会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2、明教一直都是朝廷所防备的对象,相信,从南宋到蒙元,他们都不会忘记,就是这一个江湖组织,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滔天波澜,所以,留在黄山并不安全,即便是再低调,也会被针对,甚至会面对庞大力量的围困。
3、迁徙到昆仑山之后,地域庞大,易守难攻,而且,不在蒙元的眼皮底下,容易被忽视,不容易被针对,况且,昆仑山地形复杂,除了熟悉的人和武功高手外,不利于大规模的集团作战。
4、还有一个原因,蒙元的控制地域面积虽然广大,但是,对于一些深山还是控制不到。
5、朱子柳、大武、小武等人及其后辈人物,基本上都迁移到了此处,与光明顶相聚不远,他们可以守望相助,一旦自己受到攻击,另外一方可以在外面进行支援,不至于彻底被锁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美好设想,被他们的后人渐渐遗忘了,而朱子柳和大武、小武的后人,到了后面,不仅仅是忘记前人的嘱托,更是直接品质变坏了,更是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想去分一杯羹。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从方腊起义,被黄裳击破后,到后来的一百多年间,明教虽然不在江湖上有所展示,但是,他们并不安分,因此,一直是朝廷所针对的对象。
随着蒙元的踏入,他们必须未雨绸缪,远离控制核心,才能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否则,定然会再次被针对,没有一个朝廷会放心一个会起义的江湖门派存在。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总坛为什么会设在远离中原的昆仑山光明顶?
谢谢邀请。我认为明教总坛设在光明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天高皇帝远,明教才能发展壮大。要是设在大都,一不留神就被灭了。2光明顶山高路险,机关重重,易守难攻。就算攻破,也有暗道可以逃生。另谋地方,东山再起。评论得不好,请朋友们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