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为何取了荆州后半年就酒色过度而亡呢?

刘表死后小儿子继位,随即投降曹操,长子刘琦驻守江夏,与刘备共破曹军。为何刘备取了荆州后以叔辅侄,不到半年刘琦就酒色过度而亡!刘备身为皇叔,不教导刘琦远离酒色吗?还是刘琦根本就是被刘备害死了的?

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古人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刘表去世后,继承他事业的却不是长子刘琦,而是次子刘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表的后妻蔡夫人不仅是刘琮的后妈,而刘琮更是蔡夫人的侄女婿,亲上加亲,所以蔡夫人更喜欢刘琮,而不喜欢刘琦,再加上刘表手下的重臣蔡瑁又是蔡夫人的亲弟弟,蔡瑁、蔡夫人都支持刘琮为继承人。

刘表当年单骑入荆州,靠的就是蔡瑁、蒯越、蒯良等襄阳豪强的支持,没有这些大家族出钱、出力、出人,为刘表打荆州,刘表是永远也不可能平定荆州的,所以刘表所建立的荆州政权,实际上是依靠豪强世族建立的,更为准确地说,刘表就是当地豪强世族的代言人,所以蔡瑁支持刘表次子刘琮为继承人,估计连刘表也难以更改,况且刘表娶蔡夫人为妻,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联姻。

刘琦

作为长子的刘琦因此活得很郁闷,在政治上,他没有支持者,在能力上,也显得较为平庸,因此刘琦就向诸葛亮请教如何处理目前的状况,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他是不愿意插手的,因为刘表的后妻跟诸葛亮的岳母是亲姐妹,算起来诸葛亮与刘琮和蔡瑁有亲戚关系,要说诸葛亮更倾向刘琮才对,所以面对刘琦的请教,诸葛亮不愿意说话。

最终,刘琦来了个抽梯问计,把诸葛亮请入一间由梯子上去的二楼房间,再让人抽走梯子,诸葛亮迫于无奈,就给刘琦讲了个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而得以保全性命的典故,刘琦马上明白了,这是要借机离开荆州治所襄阳到外地任职,实则保全自己的计谋。

实际上,诸葛亮这一招并不全是为刘琦着想,当时诸葛亮投靠的是刘备,他是刘备的手下谋士,而且刚刚跟刘备讲了隆中对战略规划,诸葛亮表面是为刘琦出谋划策,实际上是为刘备谋划,这个道理很简单,诸葛亮非常清楚荆州的政治局势与倾向,他跟刘表、蔡瑁、蒯良、蒯越等人全部是亲戚,虽然关系远了一点,但对于这些人的政治倾向还是了解的

刘表与刘琮

诸葛亮之所以建议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就是为了将来在曹操南下荆州时,刘琦可以作为支持刘备的一支力量,诸葛亮预感到蔡瑁、刘琮等人有可能会投靠曹操,一旦曹操南下,荆州必然分裂,能拉拢刘琦这个盟友,对于刘备夺取荆州是有很大好处的,根据史书的记载,诸葛亮在随刘备南下长坂路过襄阳时,就建议刘备夺取襄阳。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这里是说:刘备驻扎在樊城,不知道曹操南下,曹军到了宛城,刘备才听说,于是率领部将南下,到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则可夺取荆州,但是刘备说:我不忍心。于是停下来呼喊刘琮,但是刘琮害怕不敢露面。

蔡夫人与刘琮

看到了吧,诸葛亮在政治原则上没有顾及所谓的亲戚关系,而更在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刘备的政治前途,而担任江夏太过的刘琦更像是诸葛亮安排的一枚棋子,刘备南下原本是到南郡江陵城(今湖北荆州),但在长坂坡一战被曹操打得大败,十余万百姓没了,兵员也没了,所以只能赶到江夏郡投靠刘琦,如果刘备带着十余万百姓顺利到达江陵城的话,就能与刘琦联合,双方互为犄角,根本不用联盟孙权就能抵御曹操。

刘备到达江夏与刘琦会合后,就派出诸葛亮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更重要的是孙权也有联盟刘备之意,所以最终同意了双方联盟,派出周瑜率领三万士卒与刘备联合,刘备手下当时有关羽的水军,再加上长坂坡的溃兵逃回来,总共只有一万人左右,而江夏太守刘琦手下则有一万原来刘表手下的荆州兵。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没有刘琦参与的记载,甚至连刘备参与的记载都没有,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参与的主力是周瑜的三万水军,刘备与刘琦的2万军队可能是担任辅助警戒任务,或者防备侧翼,因为曹操原计划发动的赤壁之战有两支军队,一支是从江陵城沿长江出发由曹操亲自率领的军队,另一支是沿汉水南下由赵俨都督的于禁、张辽、张郃、李典、朱灵、路招、冯楷七军。

诸葛亮与刘琦

只是曹操在赤壁败得太快了,马上就逃走了,而赵俨的七军也由汉水退兵了,刘备的2万人就是用来防备赵俨,因为汉水进入长江的汇入点就是江夏郡,正好是刘备与刘琦的驻地,而周瑜的三万人则专门对付长江中的曹操主力,分兵对分兵,是当时的一种合理战术,所以刘琦在赤壁之战的作用是与刘备一起防备汉水南下的曹军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赵俨的七军又从汉水撤退,紧接着孙刘联军追击曹操来到南郡,曹操继续向北逃走,留曹仁镇守南郡,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持续一年之久的南郡之战,同样是周瑜的军队作为主力,刘备也参与了南郡之战,主要是在外围打击战,后来刘备把关羽和张飞两次借给周瑜,帮助周瑜一起围攻南郡,而在南郡之战后期,刘备则带着赵云南下攻打荆州南四郡了。

这个时候的刘琦应该仍然是驻守在江夏防备曹军从汉水偷袭,同时在公元209年,刘琦就去世了,刘琦去世前,刘备还上表朝廷建议任命刘琦为荆州刺史,同时刘备率军攻打荆州南四郡就是以刘琦的名义,因为刘琦可是刘表长子,荆州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是很快刘琦就去世了,那么刘琦是怎么死的?

刘备

一、刘琦年龄比较大了。

刘琦不是蔡夫人生的,而是刘表的前妻生的,同时他是刘表的长子,刘表去世时的年龄是67岁,刘表的家族出身很好,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并且还参加过太学生运动,古人都是早婚的,最早是13岁,最晚也不会超过20岁弱冠之年,刘表的家庭条件好,又长得是一表人才,娶妻不会晚,就算刘表15岁娶妻生子,那么209年刘琦的年龄应该是52岁,如果刘表20岁娶妻生子,那么209年刘琦的年龄就是47岁。

所以刘琦的年龄应该与刘备差不多,还有可能比刘备大,当时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0岁,所以47岁左右的年龄去世,已经超出平均寿命不少了,也算正常死亡了。

曹操赤壁大败

二、瘟疫流行。

赤壁之战期间正是瘟疫大流行的时期,这个在史书中也有记载:

《三国志 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这是说:曹操到达赤壁,与刘备作战不利,这里发生了大瘟疫,官兵死了很多,于是曹操率军撤退,刘备于是占据了荆州及江南诸郡。

曹操是从宛城南下,先在襄阳停留,然后追击刘备到长坂坡,之后就去了南郡的江陵城,再从江陵城出发沿着长江水陆并进到达湖北省赤壁市,在这里失败逃回的,也就是说瘟疫发生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显然不是在赤壁才感染的瘟疫,一定是出发前就有了,那就有可能是在南郡或者襄阳感染的,当时死了很多人,刘琦就有可能是感染了瘟疫去世的。

刘琦病逝

以刘琦的能力来说,是比较平庸的,仅仅是在在名义上,刘备敬重刘琦,实际上刘备才是幕后真正领导者,三国志中有一句话是说刘琦病死后,刘琦手下人推荐刘备为荆州牧,事实上刘备在荆州的名望比刘琦大得多,手下人也知道选择一个明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所以刘琦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刘备提供一个有驻军的江夏郡和可以征伐荆州各地的名义

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只要刘琦活着,他还可以借用刘琦的名义把孙权势力挤出荆州,因为刘琦才是名正言顺的荆州继承人,刘备更愿意刘琦活着,然后“挟刘琦而控荆州”

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为何取了荆州后半年就酒色过度而亡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三国演义,真实历史中没有说刘琦贪恋酒色才死的。

其实,真实的刘琦死于赤壁之战后1年内。

而赤壁之战中,刘琦也没有亲自率领部队作战。

其实,刘琦只是一个傀儡,地位类似于汉献帝。

刘琦是刘表和前妻所生的孩子,而刘表到了荆州以后,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

为了获得荆州地方豪强家族的支持,刘表同大家族蔡家联姻。

当时蔡家和张家掌握着荆州大部分的军队,这个联姻非常重要。

随后,刘表和蔡夫人生了儿子刘琮。

从刘琮诞生开始,刘琦就极为危险。

当时汉代一般是长子继承,而荆州豪强家族当然不可能拥护刘琦。

那么,刘琦其实随时可能遭到暗算,朝不保夕。

甚至父亲刘表也不太可信任,因为刘表也认为刘琦性格软弱,而刘琮虽小却颇为聪慧,性格坚毅。

这种情况下,刘琦被迫投靠老谋深算的实力派刘备。

刘备和刘琦达成默契,会尽全力暴政刘琦的生命安全,甚至帮他夺取荆州之主的地位,保证他荣华富贵。但刘琦要交出实权,只是作为一个名义上的傀儡。

这一点,刘琦也不得不同意。

当时是乱世,刘琦自己没什么能力,性格软弱,在曹操、孙权的威胁下,根本不可能坐稳荆州的位置,搞不好就有杀身大祸。

所以,做个傀儡对刘琦是最好的结果了。

有人说刘琦可能是被刘备害死的。

其实当时赤壁之战发生还不到1年,恰恰是最需要刘琦的时候,用刘琦就可以堵住孙权索要荆州的嘴。

就算刘备要杀刘琦,也绝对不可能这时候就杀。

所以,刘琦应该肯定是病死的。

虽然刘琦年龄不大,但汉代医疗极差,二三十岁年轻人病死又有什么稀奇。

张苞身体强壮,只是跌破了头感染破伤风,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刘琦既然是个傀儡,心情估计也不太好,平时纵情酒色也是寻常,得病也没什么稀奇。

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为何取了荆州后半年就酒色过度而亡呢?

在赤壁之战时,他身体是否强壮的上场杀敌,这个不了解,史书也没详细记载。但他在赤壁之前,与赤壁之战同一年的208年时,确实是身体还可以。

在公元208年,刘表病重时,刘琦曾前去探望,他人是好好的,身体没问题。

探望没过多久后,刘表病逝,刘琮继任荆州牧时,刘琦这个时候也应该是健康的。据史书记载,当时刘琦得知刘琮继位后,大怒,甚至准备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刘琮,只不过因为曹操后来南下,才放弃了攻打。不过刘琦既然能大怒,还有精力想着打仗讨伐,这证明身体应该是不赖。

但他在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就突然因病去世了。不到一年时间,他的身体变得如此之差,很多人不能理解。

其实一年、半年身体变差不是没可能。身体若是不照顾好,不懂节制,别说半年,就是一礼拜,底子不好的人也会有生命危险,就像如今很多新闻里,很多人不懂节制,上网打游戏猝死那般!

刘琦虽然慈孝,但能力真的很平庸,他也没什么抱负。曾想与刘琮争荆州,也是他气不过而已,毕竟长子嘛!如果他真有雄心壮志,曹操也不会说“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著名演义小说家蔡东藩也说过“曹操谓刘景升诸儿,与豚犬等,原非虚言。”豚犬不单指刘琮一人,也指刘琦。

刘琦没有称霸的雄心壮志,事业刘备又帮他打理。他什么都不用愁了,得以肆意玩乐,没有节制,天天沉浸于酒色当中,最终身体被掏空,而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又不好,早亡再正常不过了。

有人猜测刘琦死的早可能是就刘备所为,这个可能性有,但概率极低。杀人注重杀人动机,但刘备没有杀他的动机。

当时刘备就是以刘琦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的,他能很顺利夺取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四郡,刘琦这个刘表之子的招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加上刘琦能力平庸、软弱,也没有野心,说难听点很容易控制,刘备没有理由杀他。杀了刘琦,最受伤的是刘备,他没有了名正言顺掌握荆州的理由。刘琦就好比曹操手里的汉献帝,不过刘琦还比汉献帝听话、温顺。

因此,刘琦基本是属于病亡的。

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为何取了荆州后半年就酒色过度而亡呢?

说刘琦因酒色过度去世,那是写三国演义的明朝人自己脑补的。

正史上无论是《后汉书》还是《三国志》其实都没写刘琦酒色过度,就直接写”卒“,死因不明。

说刘琦是被刘备坑死的其实也没有道理,

要知道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退却,但仍然占领襄阳和樊城等荆州北方最繁华的地带,孙权和刘备都拿不下来,于是只好在荆州南部下功夫,刘备好容易得到荆南四郡有了块容身之地,缺乏的就是一个朝廷名义,以刘琦之名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可过一年刘琦就死了。那前一年得到的荆州刺史地位不是白得了么?

所以刘琦早死对刘备在政治上是非常不利的,一是丧失了大义名分,二是这么快就卸磨杀驴(麦子都没磨完呢,卸什么磨杀什么驴?)会让属下的荆州势力寒心。

另外,如果刘琦的死真的充满疑点的话,那么同样对荆州有图谋的曹操和孙权势力为何没有趁机放出流言?要知道汉献帝正常死去时,蜀汉这边可是流传他被曹丕杀掉了。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刘琦之死其实在那个年代属于很正常的事,实在没啥好说的,于是就用了一个简单的”卒“。

那真实死因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刘琦死去的209年,当时荆州发生了什么。

我从知网下载的历史学论文《建安年间全国疾疫及其防治》里有这样一句话:

从建安元年(196 年)开始,到献帝建安十四年(209), 全国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疫病,人口大量死亡,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家族就是直接受害者。张仲景此时为长沙太守,该家族共有二百多人,感染瘟疫而死去者就有2 3 之多, 其中, 患伤寒病而死者又占7 /10 。这是他终于完成其医学巨著《伤寒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别忘记了在208年,赤壁之战的一个背景,就是曹军中疫病流行。

可见在这段时间里,荆州无论南北,都属于瘟疫流行地区,这样看来刘琦去世是不是在那个时代正常多了?

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为何取了荆州后半年就酒色过度而亡呢?

刘琦是刘表的正妻陈氏所生,为刘表的长子,长相酷似刘表,刘表以前在中央工作,在48岁的时候才出任荆州刺史当了地方官,所以陈氏应该是刘表为央官时娶的老婆,娘家应该在北方,在荆州没什么势力,陈氏去世后,刘表迎娶了荆州名流蔡讽的女儿做妻子。

蔡讽有两女一子,长女嫁给了诸葛亮的岳父——教女有方的黄承彦,次女嫁给了刘表——为荆州刺史夫人,儿子蔡瑁是刘表手下的水军大将,这个家族确为豪门大户,真正名震荆襄,蔡氏过门后,肚子争气,为刘表生下了刘琮,刘琮又娶了蔡氏的亲侄女,这让蔡氏在荆襄地区风光无限,风头无两。

刘琦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地方势力支撑,父亲又垂垂老去,所以,经常受到后妈的打压与排挤,而后舅手握军权,所以自己动弹不得,蔡氏又经常在刘表身边进刘琦的馋言,刘表要依赖声名显赫的蔡氏家族稳定地方,也不方便阻挠蔡氏对刘琦的诋毁,天长日久,刘表对刘琦的好感也烟消云散了。

或许,这样的环境下,让刘琦心灰意冷、有了极度的失落感吧?他每天小心翼翼地活着,愁肠百结时,借酒消愁,让洒精麻痹自己,天长日久,逐渐地搞垮了自己的身体。

刘琦为防止蔡氏迫害,曾问计诸葛亮;三国演义有描述,他处心积虑地把诸葛亮引到阁楼上,令人抽去梯子,下跪逼迫诸葛亮为自己指条生路;按理诸葛亮不应该管刘表家事,但诸葛亮考虑帮助刘琦也是为刘备军事集团留一条后路,所以,在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的阁楼上,诸葛亮为刘琦指出了生路,让他向刘表申请自己去屯守江夏,这样就可以远离蔡氏的打击,保护自身安全了。

公元208年,刘表死后,刘琮继位,曹操率军南下,刘琮投降;刘、孙联军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刘备以汉之左将军的名义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并借他的名义占领了荆南四郡;209年,刘琦驾鹤西去了,死因很可能是为逃避现实,纵情声色犬马,沉溺酒精之中无力自拨而至。

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为何取了荆州后半年就酒色过度而亡呢?

这是演义的说法,无非就是说刘琦是不争气的玩意,如果刘皇叔不占据荆州的话,那只能白白地便宜了孙权。

刘琦并没有在赤壁之战中直接参战,也没有因为酒色过度而亡

《江表传》记载:

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刘备与孙权达成协议,联合抗拒曹操,然后眼巴巴等着孙权派遣大军到来。

听说周瑜带领吴军到来,刘备急忙来探听消息,问周瑜带来了多少人马。

周瑜说:“三万。”

刘备说:“太少了。”

周瑜说:“足够了,您就擎好吧,看我咋破曹军。”

刘备看到话不投机,说不到一起去,就提出要让鲁肃来见一见。

周瑜说:“军务在身,没这闲工夫哦。您要想见,自己就去找他吧。”

刘备感到实在无趣,又担心周瑜不能对付曹操,就带领关羽、张飞等二千人,跟在周瑜后面,但不受周瑜领导,看情况再说。

刘备已经做好了看事不妙,撒丫子跑路的准备。

这就是整个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参战的兵力。

不过呢,《江表传》是东吴人撰写的,夸起东吴损刘备来,跟《三国演义》差不多一个套路。

但关于刘琦的史料实在是太少,除此之外,还找不到别的说法。

从这里看,赤壁之战就没刘琦啥事。他那小身板,刘备就没看得上,更不用说周瑜,压根就没指望他。

《先主传》记载: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这是刘备会做人,一方面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盘,由其长子刘琦接任荆州刺史比较合适;另一方面刘备不想惹怒孙权。

根本一点,刘琦就是个菜鸟,比刘琮强不到哪里去,还得指望他这个叔叔给他撑腰。

一年后,刘琦病死,其原因不详。

豹眼认为很可能是死于瘟疫,当时瘟疫大发,许多人莫名其妙死去,刘琦恐怕在内。

刘琦酒色过度而死一说的由来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说道:

周瑜看到孔明取了南郡,气不打一处来,发誓要与诸葛亮理整理整。鲁肃一看事不好,就赶忙出来打圆场,劝说周瑜稍安勿躁,自己亲自去跟刘备讲理,争取把南郡要回来。

鲁肃见了孔明,略微客气了一下,就说:

“吾主吴侯,与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

鲁肃在演义里是出名的老实人,刘皇叔与孔明逼着这样的老实人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确实也没出多大的力哦。

孔明说:

“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物必归主。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

从孔明自己嘴里说出的话,也没有强调刘皇叔出了很大的力,足以占据荆州,只是说“物归原主”。如今刘景升不在了,可他儿子还在哦。以叔辅侄,有啥不可呢?

不得不说,诸葛亮心眼就是多,一下子就把鲁肃装入套子里了。

鲁肃说:“如果公子刘琦占据,这还说得过去。可他不在这里,而是在江夏哦。”

于是,孔明就把病殃殃的刘琦请出来,鲁肃吃了一惊,也就默默无语,无言以对了。

孔明再三保证,只要刘琦活一天算一天,如果人不在了再做商议。

鲁肃提出,如果刘琦不在了,就把荆州还给东吴。诸葛亮也爽快地答应了。

鲁肃回去跟周瑜一说,周瑜不干了,说刘琦正青春年少,啥时候才能死啊。周瑜自以为活不过刘琦,照此说法,是看不见南郡回归了。

鲁肃说: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那时往取荆州,刘备须无得推故。”

这就是刘琦酒色过度的由来,鲁肃咋看出来的,不得而知。

没过多久,孔明夜观天象,西北有星坠地,断定必折一皇族。果然,刘琦就死了。

这个桥段无非就是罗贯中给刘备擦脂抹粉

刘备不可能谋害刘琦,因为完全没有必要用这个手段谋取刘琦的荆州。刘琦完全处在刘备、诸葛亮的控制之中。而且,正如演义所言,留着刘琦就是个借口,对刘备是有利的。

刘琦还算是有点想法的好青年,也想做点事情,不太可能如此自暴自弃吧。

唯一的可能是,刘备专断,刘琦没有任何话语权和决断权,因而沉迷酒色,以此消解苦闷。

一切皆有可能,不过呢,看刘琦那点志向,还到不了这个境界,这种可能并不大。

豹眼认为瘟疫还是主要原因,因为这不分老幼。

罗贯中之所以借鲁肃的嘴说出刘琦酒色过度,就是佐证孙权讨要荆州没有法理依据,起码鲁肃认这个账。刘备占据荆州本是以叔辅侄,但刘琦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贪恋酒色,毫无上进心。无奈之下,为了刘氏祖宗仅存的一点江山,刘备只能出手,赖在荆州不走,誓死据守。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