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叫做猪战,猪猡战争,其实是英美争夺美加边境上圣胡安群岛的战争。

圣胡安群岛在以前寂寂无名,今天名气却不小。

这是全世界极少见的观看虎鲸的一个圣地,距离美国西雅图市大概2个多小时的开车距离。

这里是100多个小岛组成,首府现在有三四十万人口。

早在1845年,英国和美国签订了俄勒冈条约,以解决两国关于俄勒冈的边界问题。

条约规定美国的俄勒冈地区和英国的哥伦比亚地区,以北纬49度为中线,延伸到温哥华岛与北美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中线,然后南转穿过该通道和胡安·德·富卡海峡,直至太平洋为止。

在条约签署的时候,却有一定的问题。

当时地理的勘探水平较低,对于海上通道中线的认定存在分歧。

本来双方认为通道只有一条,就是罗萨里奥海峡,位于圣胡安群岛东端。

没想到,后期进行勘探的时候,发现还有一条通道,就是哈罗海峡,位于圣胡安群岛西端。

由于这个分歧,就出现了对于边界认定的问题。

美国认为,如果按照原有的认定,自己吃亏了,圣胡安群岛就归属英国,应该改为哈罗海峡为边界。

英国佬自然不是好惹的,他们认为条约必须以传统的罗萨里奥海峡为边界,圣胡安群岛显然是英国的。

自然,其实以两国当时的北美领土面积来说,弹丸之地的圣胡安群岛算得了什么,当时甚至几乎是荒岛,只是争一口气而已。

两国在1856年开始谈判,谈到1859年尚且没有结论。

当时实际情况是,群岛上有英国人,也有美国人,都是农民,各自有各自的农庄,大体相安无事。

但现在是两国政府要搞事,所以出事是迟早的。

在1859年6月15日,岛上1个叫做卡特莱的美国农民,射杀了邻居的一头大黑猪。

这头猪闯入他的庄稼地偷吃,被一枪打死。卡特莱的庄稼并不是第一次被英国邻居的牲口偷吃,多次沟通无效,这次借口是野猪而进行报复。

自然,英国邻居格里芬不干了,认为必须得到赔偿。

卡特莱愿意赔偿10美元,格里芬则要求100美元。显然,一头猪值不了100美元,卡特莱拒绝支付,认为这是敲竹杠。

于是,格里芬是爱尔兰人,他去英国政府控告。

英国政府就派了警察来抓人,被强悍的卡特莱持枪拘捕吓走。

这其实只是乡民经济纠纷的小事,却震动了美国政府。

美军威廉·哈尼将军奉命派遣60名士兵上岛,保护美国人的利益。

英国人对此也颇为恼怒,立即调动3艘军舰赶来威慑。

但英国舰队指挥官比较理智,没有随意登陆,以免发生战争,双方由此对峙起来。

随后几个月,美军增加到接近500人,修筑了一座坚固工事。

英国军舰则增加到5艘,还搭载了400名海军陆战队,随时可以强攻。

这边,两国政府激烈谈判后,都认为因为一头猪开战,是非常愚蠢的。

于是,他们达成协议,两国都可以在圣胡安群岛驻军,但不得超过100人。

这是维持了现状,谁都没吃亏。

到了1871年,英国为了拉拢美国对付新兴的敌人,最终决定将圣胡安群岛交给美国管理。

由此,圣胡安群岛就成为美国的领土。

所以,虽然媒体成为“猪猡战争”,但其实并没有开战,大家只是对峙而已。

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师兄只是一个导火索,根源还是在于英美两国的领土纠纷。

美国有一个叫做圣胡安岛的地方,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皮吉特海峡,这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还是全世界为数不多可以近距离观察虎鲸的地方,可以说是美国的一个旅游胜地。

然而,最初这个地方并不属于美国。由于其处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在19世纪,双方曾因为这块地方,纠缠很长时间。当时的美国虽然已经独立,但是其过得并不安稳。在北美,英国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并且一直在致力于遏制美国的发展。

所以,英国人和美国可谓是摩擦不断,其统治下的加拿大,时长会和美国发生一些领土上的纠纷。比如圣胡安岛,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夹在两国之间,所以当时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宣称那是自家的领土,对其享有主权地位。

一番争执下来,谁也不想让步,但是又不想用武力解决。毕竟不是独立战争,为了这么一块小地方打一仗实在不划算。所以,双方非常默契的采取一个共同开发的方式。简单点讲就是,圣胡安岛为两国公用,我不拦着你上来,你也别不让我过去。

是故,英国的哈得逊湾公司,在岛上办起了牧羊场,开了食品中转站。而美国也有一些人,扛起了猎枪,到岛上安了家。原本大家相安无事,你养你的牲口,我种我的菜,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过得也算安稳。

然而,在1859年6月15日那一天,这样的宁静,被一头猪所打破。那天,一头属于英国哈得逊湾公司的猪,不知怎么搞得,跑到了一个美国人的菜园子外边晃悠。那个美国人不知道是眼馋猪肉,还是心疼被猪拱吃的菜,端起猎枪,直接将二师兄送上了西天。

二师兄的死,让岛上的英国人非常愤怒,他们本就认为圣胡安岛是自家的地盘。你们美国人不仅占了我的地,还杀了我的猪,师父能人,大师兄都不能忍。于是,这名杀害二师兄的凶手就被英国当局给逮捕了。

这下岛上的美国移民们也不答应了,明明是你们自己没管好牲口,撞到我的枪口上来了,怎么这么不讲道理。于是他们找上美国当局,要求政府给自己撑腰。

美国人向来都是不愿吃亏的主,看到自家公民被逮捕,立马派了军队,上岛示威要人。英国人见状更加不乐意了,心想不就摇人嘛,我堂堂日不落帝国,难道还会怕?于是英国人派了三艘军舰,浩浩荡荡的开到圣胡安岛,想要驱赶岛上的美军。

不过岛上的美军也是硬骨头,虽然英军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却坚决不退,双方就这么一直杠着。英国人见美国人不服软,便继续向岛上增兵。被欺负到家门口的美国人,虽然在实力上处于绝对劣势,但始终不想认怂,也在不停的向岛上增员。

就这样,双方不断的摇人,从七月底美军派兵上岛开始,到八月底美军的炮兵上岛结束。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军集结了一支四百多人的部队,装备了有4门火炮。而财大气粗的英国人,则是集结了5艘战舰,部队总人数超过两千人。双方剑拔弩张,一不小心就会是第三次美英战争。

不过还好,最终双方并没有打起来。英国人当时的重心早已经不在北美,不想和美国纠缠。而美国人更是不想惹事儿,毕竟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正值鼎盛,能不打最好。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英军占领岛屿北部,美军占领岛屿南部,两国驻扎总兵力不能超过100人。1872年,美国通过谈判获得了圣胡安岛的归属权,英国的军队下岛离开。

随着英国人的撤军,这次领土纠纷终于是落下了帷幕,战争终究还是没有打起来,那头搅动风云的猪最终还是冤死了。

由于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那头倒霉的二师兄,于是在历史上被戏称为“猪猡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在圣胡安岛上有一座“猪战纪念馆”,纪念着那只冤死的黑猪。

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美国华盛顿州和加拿大温哥华岛之间,有一座由1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屿。这里有幽静迷人的海湾,郁郁葱葱的海岸线,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还有风景优美的自行车道。

这座岛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宜人的气候,多次在全美评比中获得“全美最佳居住地”的称号,成为了岛屿旅游者的首选,吸引着全世界度假者蜂拥而至。

(美丽的圣胡安岛)

这座岛屿名叫圣胡安岛,凡是初到此处的人,都会沉浸在它旖旎的岛屿风光中。不过,在这座岛屿的国家历史公园中,有一个纪念馆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它的名字叫做“猪战纪念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座纪念馆讲述的是160年前,美英两国差点为了一头猪,而爆发了战争。纪念馆中不但完整地叙述了当初一触即发的惊险场景,还陈列着两国军队对峙时的一些实物。

那么,这场“猪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1859年夏天一个闷热的下午,居住在圣胡安岛上的美国猎人莱曼·卡特拉又一次扛着猎枪出门了。这几天他狩猎的运气很差,心情也极度郁闷,连续不断地寻觅毫无结果。出现在他的视线里的,不是野兔就是野鸡,或者是在枝头叽叽喳喳吵闹不停的山雀,根本寻觅不到大型猎物。

正当卡特拉以为今天又是一个失望的下午时,丛林中突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凭借猎人灵敏的听觉,卡特拉知道这是一个大家伙,他马上兴奋了起来,蹑手蹑脚地向响声处搜索前进。

当卡特拉小心地扒开灌木丛时,一头健壮肥硕的猪出现在他眼前,卡特拉抑制不住地激动,紧握猎枪的双手竟然有些轻微抖动。这是多少天来碰到的第一个大家伙,他已经记不清了。卡特拉屏住呼吸,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这头肥猪,一声枪响后,肥猪轰然倒地。

枪声惊动了附近的居民,大家纷纷跑过来,询问卡特拉究竟猎到了什么动物?卡特拉还处在兴奋之中,眉飞色舞地给邻居们讲述着猎杀这头猪的经过。

正当卡特拉洋洋自得地吹嘘夸耀时,一位邻居突然小声说道:“这头猪好像是查尔斯·格雷夫农场里的家猪呢。”

(网络配图)

卡特拉一下就冷静了下来,仔细查看了倒在血泊中的猪,它确实就是一头家猪,完全没有野猪尖嘴长牙,鬃毛倒立的特征。而且他也知道,格雷夫农场里的猪,经常在这附近转悠,这头被击毙的肥猪,很有可能就是他家圈养的,这下卡特拉彻底傻眼了。

要知道,这个名叫格雷夫的爱尔兰人,来头可不小,他受雇于英国哈德逊海湾公司。这个公司名气很大,是北美最早的商业股份公司,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公司之一。这可闯下大祸了!

不过,卡特拉并未做任何善后处理,径直丢下肥猪的尸首,扬长而去,为后面的“猪之战”埋下了祸根。

格雷夫得知消息后,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他找到了卡特拉,提出要卡特拉赔偿100美元的损失。打猎为生的卡特拉囊中羞涩,只答应赔偿10美元。双方剑拔弩张,僵持不下。到后来,卡特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分钱也不愿赔给格雷夫,反而指责格雷夫的猪擅闯自家的领地,糟蹋了一大片马铃薯,自己为了捍卫领土和庄稼,才不得已开枪射杀了这头讨厌的肥猪。

格雷夫无可奈何,只好将被卡拉特欺负的情况上报了哈德逊海湾公司,希望得到“组织”的帮助。看到自己的员工平白无故受人羞辱,公司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迅速将事件上报了英国当局。

英国人历来骄傲,他们叫嚣着要出动军队逮捕卡特拉。卡特拉虽然也是个血性猎人,但他也知道,凭借自己手中的鸟枪,断然无法抵抗英国人的大炮,也赶忙向驻扎在附近的美军求助。

美军当即作出反应,命令驻扎在俄勒冈州的一名上尉率领66名士兵,火速增援卡特拉,务必确保美国人的人身安全。英国人不甘示弱,指派一名海军上校率领着3艘军舰,气势汹汹地杀向了圣胡安岛。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

这下事情可闹大了,英美两国为了一头肥猪而大动干戈,似有不惜一战的决心。到了8月中旬,局势愈发危急,英国人不断向岛上增兵,部署了5艘军舰、2140名官兵外加 70门火炮。美国人也非善茬,兵力增至461人,还配备了14门大炮,双方似乎都能从紧张的空气中嗅出火药味道。

在对峙的同时,双方军队高层还打起了嘴仗,英国温哥华岛殖民地总督道格拉斯决心为“猪”一战,他命令英国海军少将罗伯特·贝因斯向美军发起攻击,为“大英帝国神猪报仇”。

好在贝因斯还算理智,没有下达攻击令,劝说道格拉斯说:“两个伟大的国家,为了一头猪而全面开战,这实在太蠢了。”

美国人想占据道义制高点,向士兵们下令,绝不允许先开第一枪,英国士兵也同时接到了相同的命令。双方士兵在对方阵前肆意挑衅,互送不堪入耳的“问候”,希望对方忍不住开枪。但最终都将局势控制在骂街阶段,没有进一步升温。

对峙事件到了9月份,英美两国都渐趋冷静下来,美国总统派出一位将军,主动接触道格拉斯,希望大家坐下来商谈解决之道。

经过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英美两国都可以在圣胡安岛驻军,但都不能超过100人。英国人驻扎在岛屿的北部,美国人驻扎在南部。

没想到,两支驻军后来居然成了友军,双方不但经常串门,还一起联谊,踢踢足球,打打篮球,聊聊家常,敌意全消。

1872 年10月21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出面当起了和事佬,将圣胡安岛划归了美国。1874年11月,英军从岛上撤走了全部驻军。一个月后,美军也在这年底撤军了。

为了铭记这一啼笑皆非的历史事件,美国人后来在岛上修建了“猪战纪念馆”。

(参考资料:《历史上的“猪之战”》等)

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846年,加拿大还没有诞生,那块地盘属于英国殖民地。而美国已经诞生了,于是双方在领土问题上,时常发生纠纷。

《俄勒冈条约》签订以后,俄勒冈地区的领土争端算是告一段落了,可是圣胡安群岛到底该归谁管,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圣胡安群岛居住着大量印第安土著,自从西班牙人将天花带过去以后,这帮人基本就灭绝了。此后由于资源匮乏,也没人愿意管这块地盘。

但是英国殖民者有意插手圣胡安群岛,那么美国看到以后,当然也不甘心就把这块地盘拱手让人,于是也打算想办法插手这块地盘。猪的战争,就从这个时候逐渐开始了。

英国殖民者和美国牛仔,先后来到了圣胡安群岛居住。

英国人是比较有商业眼光的,他们发现圣胡安群岛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所以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来到了圣胡安群岛。

他们在这里圈地搞起了牧场,在这里发展畜牧业。美国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觉得领土受到了侵犯,这可不行啊,他们这么干等于承认了圣胡安群岛是英国人的地盘。

为此美国人索性也调遣了一帮西部牛仔前往圣胡安群岛。人家英国人去圣胡安群岛,是为了发展畜牧业,美国人去干嘛呢?

他们自然也是有办法的,既然你搞畜牧业,那么我们就搞蔬菜业。他们在当地开辟了不少农场,专门种植蔬菜。

表面上一边是公司,一边是牛仔,大家都是老百姓。实际上他们背后是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的较量。

一头猪终于横空出世,差点酿成大战。

英国的牧场公司,和美国的西部牛仔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养你的牲畜,我种我的菜。可是在1859年,一头猪冲出了牧场,跳入了农场大肆拱白菜。

好菜都被猪给拱了,美国牛仔卡特拉看到这一幕,心里当然非常不爽。于是一枪把这头猪给杀了,并且做成了烤乳猪,跟周围的朋友们一起享用了。

卡特拉还在这边吃着烤乳猪,那边英国公司的人格雷夫就已经冲过来要钱了,他们扬言要卡特拉赔偿100美元,这难道是强制消费的鼻祖?

卡特拉当然是不干的,自己的菜被猪拱了他还没跟英国佬要赔偿金呢!杀头猪算是抵扣了白菜钱了。

索赔没有希望,格雷夫立刻回到公司,向上层通报了情况,表示美国人太霸道了,他们杀的不只是一头猪,他们这是严重伤害了大英帝国的荣誉和尊严。

在格雷夫的一顿忽悠之下,英国政府居然真的发威了,他们派遣了3艘军舰前往圣胡安岛,这意思很明白,你们不赔偿100美元,那就把你们这帮西部牛仔给轰趴了。

美国人也懵了,这油费都不止100美元,显然这是要来争地盘的。为此不甘示弱的美国佬也派遣了几百名士兵带着几十门大炮前来,与英国佬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为一头猪开战?肯定划不来啊。

英国佬是比较牛的,当时还是号称日不落帝国,所以他们的指挥官詹姆斯便要求英国军队消灭岛上的所有美军,不惜一切代价。

可是前线指挥官罗伯特却认为,詹姆斯这家伙是不是疯了?为了一头猪向美国宣战?所以他拒绝了詹姆斯的命令,选择与之继续对峙下去。

美国佬这边自身难保,也不愿意这个时候跟英国开战。当时他们依旧存在着很严重的农奴制度,南北南北贵族之间的矛盾很深刻,极有可能发动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也不会愿意为了一头猪得罪日不落帝国。所以在对峙了长达3个月的时间后,美国总统主动找到了英国殖民者,与他们进行了和谈。

最终这场猪的战争并没有打起来。反倒是将英美在圣胡安岛的驻军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来讨论。

其实从始至终,都不是一头猪的问题,而是圣胡安群岛的主权问题。为此英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他们俩都可以在圣胡安岛上驻军,但是不能超过100名士兵。

英国人在北边,美国人在南边。这么一来纷争就这么和平解决了。至于那头猪的100美元,美国总统也大方地赔偿给了格雷夫。

总结:那么圣胡安群岛后来的归属权是怎样的呢?

其实想想就能知道,圣胡安群岛最后肯定是归了美国。加拿大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实力跟美国争,他们在1926年才有了外交独立权。

1931年,英国联邦政府才承认他们是成员国之一,一直到1982年,英国女王才统一了加拿大拥有立宪、修宪的权力。

这么一个独立着站都站不稳的国家,拿什么去跟美国争夺圣胡安群岛呢?伴随着英国的逐渐落寞,其实他们对加拿大的控制,也已经捉襟见肘了。

虽然加拿大表面上是英联邦成员,其实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它就是美国佬们的后花园,根本就没有独立主权可言。

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争,本该是一种很严肃的事情,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有时候要死很多人。但是,发动战争的人并不总是那么严肃,因为脑子短路、头脑发热而开打的事件,古今中外从来都是屡见不鲜。比如,英美之间围绕一头猪而发生的准战争,便完全可以用“荒唐”两个字来形容。

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后,虽然双方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也并未因此而变好。美国在向西扩张的同时,依然梦想着解放加拿大,而英国也在暗中介入美国的内政,鼓动南方各州宣布独立。因此,英美依旧在边境囤聚重兵,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难免会擦枪走火。而本文所要讲述的猪之战争,便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出现的。

猪之战争发生在圣胡安群岛上,该地位于太平洋沿岸,今天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圣胡安群岛本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792年被西班牙占领,但不久便因岛民大量死亡(受西班牙人携带的天花感染)或外迁而废弃。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美先后登上圣胡安群岛宣誓主权,但由于该地资源匮乏、人迹罕至,因此全都没有进行实际统治。

然而,当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当时全球最大的土地商)对圣胡安群岛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该地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于是说服加拿大英国殖民当局将该群岛租给他们,然后在岛上开辟牧场,并聘请爱尔兰人饲养牛、猪等牲畜。无独有偶,此时有些没有分到土地的西部牛仔也看中了圣胡安群岛,便在美军安排下登岛开辟农场,以种植土豆和蔬菜为主。

起初,英国牧场员工跟美国牛仔之间“井水不犯河水”,但这种相安无事的状态,却在1859年夏季因为一头猪被打破。原来,美国牛仔莱曼·卡特拉某日料理菜地时,发现有只猪越过农场的栅栏在大搞破坏,遂将它射杀,然后将它烤熟后跟同伴分享。但让莱曼等人没想到的是,这头猪的“后台”很硬,因为它的主人正是哈德逊湾公司派驻岛上牧场的高管查尔斯·格雷夫。

格雷夫得知自己饲养的猪被美国牛仔打死并分食后,便气冲冲地前去理论,并要求对方赔偿100美元,结果遭到卡特拉的强硬拒绝。格雷夫索赔无果,心中自然很气愤,回去后便向公司管理层告状,并严重夸大事态的严峻性。哈德逊公司高层随后又向英国当局汇报,强烈要求严惩肇事者。英国政府出于维护脸面的考虑,果然派出3艘军舰前往圣胡安岛海域,威胁要抓捕卡特拉。

美国当局得知消息后也不甘示弱,迅速调派14门火炮和数百名士兵登岛,在保护卡特拉等人的同时,也准备随时回击英军的进攻。英国得知美国派军的消息后,又即刻增派2艘军舰、70门火炮,并将总兵力增加到2千人。就这样,英美两国在圣胡安群岛剑拔弩张,而“导火索”不过是一头猪而已。

作为军事行动的发起者,温哥华岛总督詹姆斯要求前线英军发动全面进攻,以尽快消灭所有的美军。好在前线指挥官罗伯特·贝因斯足够冷静,拒绝因为一头猪而开战。就这样,英、美军队在岛上对峙近3个月,除了互相谩骂、挑衅外,任何一方都没有主动开火。

由于当时美国对是否保留奴隶制而陷入激烈的争吵中,随着南北双方的分歧、矛盾日渐加深,内战的危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忙于调停南北矛盾的美国政府,根本无力发动对英国的战争。因此,在当年9月,美国总统布坎南主动遣使与英国殖民当局谈判,要求结束前线的准战争状态。此时,恢复冷静的英国殖民当局也已经意识到,因为一头猪而开战,实在是愚蠢至极。

正因如此,双方很快便达成协议:英美两国可同时在岛上驻军,但兵力不能超过100人,其中,英军驻扎在岛的北部,美军驻扎南部。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同意付给格雷夫100美元,以作为卡特拉猎杀其家猪的赔偿。就这样,猪之战争以和平局面收场,避免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互相杀戮。

猪之战争结束后,英美在圣胡安群岛的驻军倒也能和睦相处,双方士兵不仅经常一起打球,而且还能互开对方的玩笑。1872年,在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的调停下,英国同意撤出圣胡安群岛上的驻军,并将主权全部让渡给美国。当时,《北美联合报》刊登了猪之战争的经过,并称其为“两个超级大国间愚蠢至极的战争”。

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圣胡安岛,全球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猪之战争,美英之间因为一头猪而爆发的严重军事对峙事件。

原因无外美英之间的领土纠纷。

现在圣胡安岛上还有猪之战纪念馆。

早在17世纪初,自诩文明的大英帝国就肆无忌惮的开始在全球强占土地,并无耻地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殖民地,贪婪地对一切资源进行无休止的疯狂掠夺,而现在的美国在当时还是个孕育期的宝宝。

美国这个“宝宝”还在初生期就被英政府大力培养,不单经济贸易发展势头惊人,相应的工商业也在蓬勃发展,他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十三地人民的本土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发展成熟。

北美之地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英国,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对于北美这块肥肉的争夺战正式开始,自1756年起,历时七年,英法之战才宣告结束,虽然英国获得了最终胜利,但是战争带来的损失和消耗也将英国财政拖入了危险的深水区。

英国所采取的弥补方式就是歇斯底里地对北美殖民地进行疯狂的打压和掠夺,对英国而言,殖民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北美地区某些方面超越自己本土的时候,必然会引发英国的忌惮。

当时的英国更重视的原材料,至于经济发展,他们当然不想让北美地区做得太大,所以通过高压手段大幅度增加各种税收,一是需要高赋税弥补自己的七年之痛,二是借机削弱北美的经济实力,削弱北美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英国本土大幅减税,需要殖民地来弥补财政资金,四是防止这片土地的人群因实力的增强而慢慢滋生独立意识。

总之,英国的意思就是我要通过北美赚钱,一切尽在我手,既不允许法国这类国家进行抢夺,也不允许北美自立,最好的形式就是乖乖的奉献税收和资源,而且还不能影响英国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并向本土源源不断的输入充足的养分。

从波士顿惨案到倾茶事件让北美十三地与英国离心离德。

英军军纪涣散,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他们以各种荒诞的理由,打着海关的旗号可以随意闯入任何住宅,去查抄他们觉得是走私的物品,“觉得”就够了。

虽然北美大部族群集体向英王表达了臣服,并请英王在经济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和自主,但这并没有给自己的生存环境带来任何改善。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一声枪响,286名英军毙命,独立战争拉开帷幕。

1775年6月14日,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北美会议发布《独立宣言》(独立日)。

虽然目的并不单纯,但这其中也少不了法国的功劳,在此不多赘述。

曾经的小弟自立门户,自然少不了分家当的过程,在这其中双方发生过很多纠纷,而随着美国的不断壮大,英国也不想再与美国开战,因为在那个年代,全球可攥取的利益太多了,没有必要和美帝死磕,终于,在美国独立70年后,双方签订了《俄勒冈条约》解决了一部分领土纠纷问题,但却不是全部。

猪之战争爆发于1859年,美英大战一触即发,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是一头不走运的猪,同时它也是这场战争的唯一伤亡者。

6月15日,一头无组织无纪律重达数百磅的成年公猪撞开了栅栏到处闲逛,此时,美国人卡特莱正在荒野中狩猎,可惜岛上并没有什么像样的猎物,大型猎物更是痴心妄想。

突然,一头公猪闯入了卡特莱的视线,随着草丛倾倒的痕迹,兴奋的卡特莱立刻凑上前去,一声枪响,公猪倒地,英方百姓听到枪声凑上来一群人,有农民告诉卡特莱这可是格里芬家农场的猪,卡特莱生怕找麻烦所以一溜烟就跑了。

当时岛上,无论美英,士兵混日子,百姓混生活,都能过得去就成,彼此之间的矛盾并不大,无非就是赔钱的事,可公猪的主人格里芬并非普通人,他背后的靠山是那个时代全世界规模最大、创立最早的公司之一,英国哈德逊海湾公司,格里芬不但愤怒于自己的公猪被击毙,更是忿恨卡特莱“肇事逃逸”的行为。

在见证人指认下,卡特莱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愤怒的格里芬要求卡特莱赔偿100美元,而实际上这头猪最多只值10美元而已,双方互不相让,最后卡特莱更是狡辩说格里芬的公猪非法闯入了我的领地并且破坏了我的作物,所以我才开枪击毙它的,这下完全没法谈了,双方不欢而散。

不堪受辱的格里芬马上把自己的遭遇添油加醋的汇报给了英王,大概意思就是你的子民被美国佬欺负了,这事关大英帝国的脸面,于是英方发布消息要逮捕卡特莱,惹祸精卡特莱也惊恐万分,直接向美军寻求保护。

双方同时开始了增兵行动,美国的皮克特上尉带了一票人马负责保护卡特莱,而英军则增兵2000多人形成合围之势,当时对准美军的还有70门大炮,一时间剑拔弩张。

在得知己方兵力高于对方近5倍以后,总督道格拉斯下令向美军开火,为女王争光,为神猪报仇,但指挥官贝因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要求,战斗中双方人员难免死伤,为一头猪开战,这是愚蠢且不值得的,而当时的美军在武器和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当然也不敢主动出击,所以双方又陷入对峙状态。

距离事发三个月后,美英双方高层的头脑都渐渐冷静下来开始了谈判,他们都觉得为一头猪开战的想法也只有猪能想得出来,放眼全球,英国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侵占,而美国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根本无暇顾及一头猪引发的争端,所以彼此握手言和,双方裁撤驻军到同等数量,约束部队不要开衅挑起战争。

《俄勒冈条约》并没有解决全部问题,15世纪末哥伦布所发现的圣胡安岛就是其中之一,猪之战争只是两国领土纠纷的一个缩影。

对于圣胡安这个美丽的岛屿,美英都不想放手,所以英国单方面改变现状,不但安排了士兵驻扎还移居了规模不小的居民,美国自然也是有样学样,起码最初的时候,双方还能保持基本克制,但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军事对峙甚至开战恐怕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猪之战争虽然荒唐,但不奇怪,这是两股势力相互纠缠的必然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