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一般来说,兄弟媳妇怀孕了,做哥哥的都比较高兴,因为家里又要添丁进口了嘛。可是溥仪听说弟媳妇怀孕后,却紧张得天天卜卦。

兄弟媳妇怀孕,关哥哥什么事,为啥溥仪这么紧张呢?

不过,兄弟媳妇生育后,溥仪却又变得非常高兴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溥仪旧照)

溥仪和弟弟溥杰是一母所生,都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

不过,溥仪在3岁的时候就被过继给同治帝,继承了皇位做了皇帝。

自那以后,溥仪便住进了紫禁城。

等溥杰见到溥仪的时候,溥杰已经9岁了。

谁知那一次见面,溥杰便因穿了明黄色的内袖,遭到了溥仪的训斥。

自那以后,溥杰便明白了君臣关系是什么了。从此后再见到溥仪,都尊他为“皇上”,哪怕是在做伴读的时候,溥杰也从没有逾越过君臣规矩。

溥杰的谨慎和忠心,让溥仪和他十分亲近,对他也非常信任。

清朝灭亡后,溥仪虽然保留着帝号和规制,但他却在紫禁城过着如同软禁般的宅男生活。

在帝师庄士敦对西洋的地理风物及科技文化方面的描绘下,溥仪对西洋颇为向往,然而他的留学愿望遭到了太妃及满清遗老们极力反对。

为了实现留学的愿望,溥仪曾将宫里的古董文物以“赏赐”的名义让溥杰偷偷带出宫去,并计划逃出紫禁城后,靠着那些古董文物达成留学的愿望。

只是,由于被父亲载沣识破了他的阴谋,最终没能成功。

不过,由此可见,溥杰绝对是溥仪最可信赖的好兄弟了。

(溥杰旧照)

1932年,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称帝。

然而溥仪发现尽管日本人兑现了让他做皇帝的承诺,但是他这个皇帝却只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就把追随而来的溥杰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溥杰培植一批自己的军事力量。

此外,溥仪对当时的现状也颇有不满,但苦于日本人的强横,他也只能在行为上略做挣扎。最大的反抗,也无非就是组建了一支“近卫护兵团”,结果还让日本人随便找了个理由给接管了。

日本人的强横还表现在插手溥仪的婚姻和子嗣上面。

在溥仪废掉了婉容的皇后之位后,日本人本想把日本皇族之女嫁给溥仪,一方面起监视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能生下日本血统的子嗣,那才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但溥仪不能生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所以日本人把眼光瞄向学成归来的“御弟”溥杰。

当时,溥杰已是有妇之夫。日本人为了达到目的,动用手段解除了他的婚姻,并安排他前往日本与日本华族嵯峨浩相亲。

对于日本人的安排,溥仪表示反对,并且勒令溥杰与一满人女子成婚。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贵为皇帝的溥仪连弟弟的婚事都做不得主。溥杰最终还是听从了日本人的安排,迎娶了嵯峨浩。

(溥杰与嵯峨浩)

溥杰没想到,他和嵯峨浩的婚姻却影响了他和溥仪的关系。

当溥杰带着嵯峨浩见到溥仪时,他看到溥仪不仅对嵯峨浩满脸戒备,甚至对他也一改往日的亲热。

后来,溥杰才知道,就在他归国前夕,日本人强迫溥仪签下了《帝位继承法》,而在《帝位继承法》的第五条就写着:“帝子孙皆不在,传弟兄及其子孙”,这正是让溥仪对他和嵯峨浩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

显然,日本人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说溥仪的子孙要是没有,皇位就传给溥杰和他的子孙。

溥仪本就不可能有子孙,而溥杰也并不是日本人理想的傀儡皇帝,倒是溥杰和嵯峨浩如果能生下儿子,那才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亲善皇帝”。

细思恐极的溥仪明白嵯峨浩生子的那天,估计他就该“暴病而亡”了。所以当他看到美丽的嵯峨浩,实在笑不起来。

不仅如此,溥仪一直认为嵯峨浩就是日本人安排在他身边的间谍。因此他对嵯峨浩特别防备,同时他还认为溥杰和日本人已经达成了对他不利的阴谋。他从那时候起,对溥杰也颇为防备,就连说话都极为谨慎。

(溥杰和嵯峨浩)

当然,比起嵯峨浩的怀孕,以上根本算不了什么。

自从溥仪得知嵯峨浩怀孕后,他就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时刻担心嵯峨浩会给他生个大侄子出来,他就悲剧了。

为了排解心中的恐惧,溥仪不仅每天没完没了的卜卦,还默默祈祷嵯峨浩意外流产。

数月的提心吊胆,终于等来了“嵯峨浩母女平安”的好消息,在精神上饱受折磨的溥仪不禁喜极而泣。激动之下他马上给还在医院的嵯峨浩送上厚厚的一份贺礼,甚至还一改往日的态度。每天都遣人送去各式补养汤,对才出生不久的小侄女慧生更是疼爱之极。

只是让溥仪没想到的是,在生下慧生不久后,嵯峨浩居然又怀孕了。

嵯峨浩的怀孕再次让溥仪陷入了惊恐之中,好在苍天有眼,嵯峨浩再次“母女平安”,让溥仪高悬的心终于归于原处。

在这之后,嵯峨浩再也没有怀孕的迹象,这无形中粉碎了日本人的阴谋。

倒是溥仪,由于添了两个乖巧的大侄女,心里非常高兴,渐渐也就解除了对溥杰的猜疑,兄弟关系又恢复到了从前。

这样一来,溥仪和溥杰夫妇的关系融洽了许多。而他也在心里接受了这位举止有礼,善良聪慧的弟媳妇。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等)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溥仪在他那本既是自传,也是供词的《我的前半生》中始终强调,是日本人逼迫他做的伪满皇帝,自始至终他只是个可怜的、无辜的傀儡,他并不愿意做汉奸,更没有主动去卖国。

这其实只是溥仪为了“脱罪”编造出的谎言。

在真实的历史中,溥仪这个人很不简单,他不仅具有极高的智商,心中始终埋藏着复辟大清祖业的野心,而且危机意识、生存能力很强,很善于在不同的形势下谨慎、狡猾地保护自己。

伪满时期,真实的溥仪并不甘心做日本人的傀儡,而日本人也深知溥仪并非羔羊,在相互利用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

站在溥仪的立场,在日本人的实际控制下,有野心就有危险,丧失利用价值更有危险,所以他的警惕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自述中,溥仪说他的惶恐不安始于郑孝胥父子的遭遇。

作为伪满首任总理大臣,郑孝胥仅仅因为在其主办的“王道书院”里发了一次牢骚——“满洲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就该让他自己走走,不该总是处处不放手。”日本人便恼羞成怒地一脚把他踢开了,后来连他存在银行里的“建国功劳金”也取不出来,想迁离长春也不得准许,只能在宪兵队的监视下,在家写写字、作作诗。

但就是这样,郑孝胥还是没能避开灾祸。先是他的儿子郑垂突然死了,三年后他本人也暴死在了长春。溥仪认为,郑孝胥父子很有可能都是死于日本人的暗害,即便不是,这样的悲剧也足以让他感到惶恐不安。

郑孝胥暴死一年后,伪满兴安省省长凌升突然被枪决,则进一步加深了溥仪的恐惧。

凌升是清末蒙古都统贵福之子,伪满建国元勋之一,他被日本人突然枪决,仅仅也是因为在省长联席会议上发了一通不满日本人的牢骚。

凌升被“特殊处理”后,关东军吉冈安直直言不讳地告诉溥仪,这是杀一儆百。

溥仪认为,这是杀一儆他。

此事过去后,与伪蒙德王的一次会见,则给溥仪带来了更大的恐惧不安。

伪蒙德王原是蒙古王公,溥仪在天津时,他曾给溥仪送过钱,给溥仪弟弟溥杰送过良种蒙古马,并且多次向溥仪表示过忠诚。

因为这些,溥仪很信任他。

这一次会见,伪蒙德王在溥仪面前说了一些对日本人不满的话,溥仪出于同病相怜,在安慰德王的同时也说了一些牢骚话。

未曾想,第二天,溥仪就遭到了“帝室御内挂”吉冈安直的质问。

此事的发生让溥仪一连多天心惊肉跳,疑虑丛生。

究竟是日本人在自己的屋里安装了窃听器,还是一向忠诚的德王出卖了自己?

溥仪无法确定。

在自述中,溥仪说,从此之后他再不跟任何外来人说真心话,对所有人都有了戒心。

但溥仪的恐惧不安并没有因为谨慎而有丝毫的缓解,相反因为日本人干涉溥杰的婚姻,日甚一日。

在溥仪看来,这是日本人要除掉自己的信号。

溥仪与弟弟溥杰只相差一岁,两人从小一起读书,一起从宫中向外倒腾古董,虽有君臣之分,但兄弟感情很好。

做了伪满皇帝后,溥杰是溥仪谋划掌握军权的一枚重要棋子,他将溥杰送到日本学习军事,以图将来通过弟弟掌握军权。

然而,当溥杰从日本回到长春,当了禁卫军中尉后,日本人就开始一步步地介入他的婚姻。

溥仪说,日本人先是向溥杰灌输男人必须有女人服侍,日本女人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妻子之类的说法,后来关东军干脆提出来,为了日满亲善,溥杰必须跟日本女人结婚。

对此,溥仪深感不安,为了瓦解日本人的阴谋,溥仪与二妹商量,要赶快动手,抢先给溥杰把亲事办了。

但吉冈安直代表关东军横加干涉,直接否决了溥仪为溥杰安排的亲事。吉冈安直态度鲜明地告诉溥杰,关东军希望他跟日本女人结婚,以增进“日满亲善”,他既为“御弟”,自应作出“亲善”表率,这是军方的意思,关东军本庄繁大将在东京将要亲自为他做媒。

在日本人的强压之下,溥杰只得服从关东军的安排。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日,依照关东军的安排,溥杰与日本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在东京结婚。

在这之后,不到一个月,在关东军的授意下,伪满即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其中明文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在溥仪看来,“帝位继承法”的通过意味着日本人向他下毒手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日本人执意要让溥杰跟日本女人结婚,为的就是想要一个具有日本血统的孩子,必要时取代他。

“帝位继承法”的可怕逻辑就在于,只要溥杰跟日本女人生出了儿子,不仅溥仪的性命难保,就连溥杰的性命也难保。

对此有人可能会发出疑问,情况也许没有这么糟糕,溥仪自己生个儿子出来,日本人的阴谋不就彻底粉碎了吗?

可问题是溥仪幼年在宫中被太监宫女祸害的,早已失去了生育能力。

溥仪本人的看法更绝望,在溥仪看来,即便他能生出儿子,依旧没法化解这个危局,因为关东军早已让他写下了字据:若有皇子出生,五岁时就必须送到日本,由关东军派人教养。

这意味着什么?

日本人如果教养成功,那溥仪就难活了。

教养不成功,而溥杰生出了具有日本血统的男孩,那溥仪的儿子必然会夭折,而溥仪本人也势必会暴毙。

如此说来,溥杰跟日本女人结婚简直就是针对溥仪的一场大杀局。悲哀的是,因为涉及到皇位之争,此时的溥仪跟溥杰已经无法敞开心扉了,即便可以敞开心扉,溥仪对溥杰能说的话也只有一句,老弟,只要你生出儿子,咱俩都得死。

很显然,这样一句敞开心扉的话,溥仪很难说出口,说出来恐怕也没用。

面对这样的危局,溥仪惶惶不可终日。在自述中,溥仪说他从此拿定了一个主意:不在溥杰面前说出任何心里话,溥杰妻子送来的任何食物一口不吃。和溥杰一起吃饭的时候,桌子上若是摆着他日本妻子做的菜,一定要等溥杰动了筷子之后才略动一下。

除了这一些,溥仪只能寄希望于溥杰永远生不出儿子来。

溥仪几乎坠向了死亡深渊,那弟弟溥杰是什么状态呢?

从溥杰婚后的表现看,这位御弟似乎并没有参透其中的凶险,因为他的日本妻子很快就怀孕了。

接下来,伪满傀儡皇家显得很荒诞,溥仪终日卜卦,想提前知道溥杰日本妻子生男生女,而在这个日本女人即将生产时,溥仪更是几天几夜不睡,一直在等消息,直到得知这个日本女人生下的是女孩,这才如释重负。

可要命的是,弟弟溥杰在生下一个女孩后,居然很快又让日本妻子怀孕了。

可怜的溥仪,面对婚姻和睦,奋力耕耘的弟弟,他的绝望与恐惧简直无法言说。

所幸,溥杰日本妻子生下的第二个孩子还是不带把的,溥仪这才走出了这场生死危局。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丝毫没有隐藏这一阶段的恐惧和悲哀,这是真实的,同时也是他可以充分利用的天然辩护辞。

作为末代皇帝、亡国之君,溥仪为了活下去,其实糟了不少罪,不管他有无野心,都是如此。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日本人的目的,就是准备等到溥杰生下男孩以后,就将溥仪干掉或者逼迫他退位。

随后,让溥杰成为皇帝,这样伪满洲国未来继承人就有日本血统了。

1937年,满洲国国务院通过《帝位继承法》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从法律上,为溥杰继承皇位铺平道路。

这是国家法律,是日本人强迫溥仪签订的。

所以,溥杰妻子不怀孕还好,一旦怀上了男孩,溥仪就死定了。

不过,溥杰没有生育男孩,他只有两个女儿:长女慧生、次女嫮生。

于是,溥杰不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

另说,溥杰是因为政治原因娶了日本贵族少女嵯峨浩,但婚后两人关系很好。

溥仪曾逼迫溥杰离婚,说不然就是要害死他。

溥杰出于感情不愿意离婚,却将哥哥可能因此遇害的情况告诉嵯峨浩。

一说,性格坚韧的嵯峨浩面见关东军司令官,直接表示“如果生育男孩以后皇帝死亡,我就和溥杰先生一同自杀”。

关东军司令认为嵯峨浩和溥杰做得出来,因此也打消了让他们继承的念头。

于是关东军改为满洲国皇位继承人由日本天皇选定,溥仪无权干涉,准备物色别人。

然而,溥仪是众所周知的满清末代皇帝,其余没有人能够有他的威望,最终不了了之。

溥仪其实是个非常敏感多疑的人,本来是除了溥杰和奶妈,谁都不相信。

后溥杰娶了嵯峨浩以后,溥仪连他也不信了。

由于恐惧被暗杀,溥仪成日念经,惶惶不可终日。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溥仪和溥杰)

按理来说,溥杰的老婆生男生女关溥仪何事?不高兴也就算了,还紧张无比,这溥仪是怎么了?

其实,这里面有着非常玄妙的关联,如果溥仪有了大侄子,很可能让溥仪人头不保,早赴黄泉。

这话怎么说呢?

这事得从溥仪小时候开始说起。

1、

溥仪这个孩子,看似衣食不愁,其实也是个倒霉的娃。3岁时糊里糊涂当了皇帝,6岁时又糊里糊涂被迫退位,开始了紫禁城内几乎被软禁的生活。

一个男孩子要逐渐长大的,不可避免会发育成熟。在溥仪少年之时,侍奉他的宫女们,过早、过度开发了溥仪的身体,此事,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第二天起床常常头晕眼花,看到太阳都是黄的。”

长此以往,溥仪的身体终究出了问题,再也不能生育。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皇宫。日本人认为奇货可居,把溥仪接到了东北。1932年,日本人把溥仪送上了伪满洲国的高位,成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

2、

爱新觉罗氏在紫禁城是没有机会了,成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后,貌似可以继续荣华富贵。

但是,日本人狼子野心,有着自己的打算,毕竟,一直让爱新觉罗氏上位也不是个事。

于是,伪满洲国就有了皇位继承制度:皇帝死了,儿子继位,儿子没有或早逝,可以孙子继位,如果儿孙都没有,可以让弟弟继位,或者让侄子继位。

接下来,日本的骚操作开始了。

第一步,经过各种干预和安排,让溥杰和原配唐怡莹离了婚。

第二步,给溥杰安排了一个婚事,娶一个日本女子为妻。

第三步,让溥杰和日本女人生儿子。

大家看出其中的精妙了吗?只要溥杰的日本老婆生了儿子,根据制度,这是可以继承皇位的,由此,新皇帝就有了一半的日本血统。如果再稀释一回,日本的血脉就更纯了。如此一来,东北大地,完全属于了日本人。

如果,溥杰生了儿子,那么老傀儡皇帝溥仪就会大概率被暗地处决了。

日本人下的一手好棋。

3、

1937年4月3日,溥杰与日本贵族嵯峨浩在东京完婚。起初,溥杰是 一百个不情愿,但是,日本的女子美丽贤惠,还很会伺候人,于是,溥杰沦陷在了嵯峨浩的温柔陷阱中,出不来了。

看来,男人大多过不了美人关啊!

不得不说,溥杰和嵯峨浩很恩爱,在蜜月期,就把孩子怀上了。

随着嵯峨浩的肚子越来越大,溥仪当大伯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而心中的恐惧越来越甚,担心弟媳妇生个儿子,从此,他的悲惨命运就会开始。

溥杰和嵯峨浩,盼着宝贝赶快到来,而溥仪却度日如年,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弟媳妇不要生个大胖小子,而是生个美丽的小公主。

那一天终于来到了,1938年2月26日,孩子终于生了,溥仪松了一口气,因为弟媳妇嵯峨浩生了个公主。孩子取名叫爱新觉罗·慧生。

没过两年,嵯峨浩又怀孕了,溥仪又开始紧张了。在1941年,嵯峨浩又生了一个女儿,溥仪再次放松了。这个女孩名叫爱新觉罗·嫮生。

再后来,日本战败,于1945年投降了。而溥仪有了新的恐惧,担心被清算,毕竟他当了日本的傀儡,这可是汉奸。

溥仪开始逃亡,结果被苏联红军抓获,于1950年被引渡回了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被特赦,1967年去世。

回到文章开头,溥仪担心溥杰老婆生个儿子,原因是:孩子有了日本的血统,又是法定继承人,会被日本人扶上皇位,取代自己,而自己很可能会被日本秘密处理。

看来,皇帝也不好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爱新觉罗·溥仪和爱新觉罗·溥杰,这对兄弟真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同人不同命。

他们本是醇亲王载沣与嫡福晋瓜尔佳氏所生的,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理应都在醇亲王府里自由生长,身为长兄的溥仪长大后继承父亲醇亲王的爵位,弟弟溥杰应该也能混个郡王的爵位,一生乐得逍遥。

孰能料到,大清朝说败就败了;谁又能料到,在清朝这座大厦将倾的时候,慈禧选中了溥仪,将其过继给了没有子嗣的同治皇帝,接同治和光绪的班,承袭皇位。

三岁的溥仪在醇亲王府的一片哀嚎声中被抱进了皇宫,在懵懂中当了三年皇帝,大清朝就亡了,他就成了窝在紫禁城里的前清皇帝。

虽然清朝灭亡了,皇帝逊位了,但是惦念大清的大有人在,清朝皇室的威严还是尚存的,溥仪这位逊帝,在紫禁城里还是威风十足,亲兄弟沾染了皇室,兄弟情也变了味道。

溥杰初次在紫禁城见到那位当了皇帝的兄长溥仪时,已经九岁了,本以为是一出兄弟情深的戏码,却不想溥杰因为穿了明黄色的内袖,触犯礼制,遭到溥仪的厉声呵斥。

年幼的溥杰从那时起,就知道什么叫君臣有别,他和溥仪之间,先是君臣,才是兄弟,此后在溥仪面前,他都恪守臣子本分,谨小慎微,从无逾矩的举动。

溥杰的明礼节、知进退,赢得了溥仪的欢心,对这个弟弟青睐有加,将其视为心腹。当时时局动荡,溥仪害怕在皇宫中的富贵生活保不了多久,就以赏赐的名义,将宫中珍宝赏给溥杰,让溥杰帮着保存或者变卖,借此攒够后半生安身立命的本钱。

果不其然,1924年冯玉祥就将清朝皇室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几经辗转,在日本人成立的伪满洲国再次当上了皇帝。第一次当皇帝,他尚且年幼,是傀儡;这一次,他长大了,可还是傀儡。

溥仪为了改变现状,想了很多办法,抗衡日本势力对他的控制,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将自己的心腹送到日本留学,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学习日本先进的军事政治理念用来对付日本。

对于溥杰这个他最信任的皇弟,溥仪更是寄予厚望,将他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打造出一支忠于前清、忠于自己的军事有生力量。

日本人也不是好糊弄的,溥仪的心思,日本人了然于心,可他们依旧同意溥仪将身边人送到日本学习,他们想的是让溥仪身边人都接受日本教育的洗礼,更有助于同化溥仪的思想,更有利于日本对伪满洲国的控制。

日本人加强对伪满洲国和溥仪的控制的手段不止于此,他们最擅长的手段还是利用女人,将日本女人许给清朝皇室,生下拥有日本血统的后代,会更亲近日本的统治。

在婉容失宠,文秀闹离婚之后,溥仪选了祥贵人陪在身边,溥仪还挺喜欢这个祥贵人,可她年纪轻轻却在接受日本治疗后,死的不明不白,溥仪一直觉得是日本人下的黑手,以便在自己身边安插女人。

因此在日本人提出要给溥仪安排一个日本媳妇时,溥仪对此畏之如虎,坚决反对,火速从满族宗室中选了个女学生李玉琴,封了个福贵人。

与溥仪联姻不成,日本人随后就将眼光放到了御弟溥杰身上,不得不说这是一招高棋。溥仪没有生育能力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给他安排女人也只能吹吹枕边风,当当眼线,没办法生下有日本血统的清皇室继承人;

而溥杰是溥仪的亲弟弟,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若他与日本女人生下儿子,也可以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到时候废了溥仪,立这个孩子岂不是更与日本同心同德,那伪满洲国就会衷心于日本。

于是,日本人逼迫已有妻室的溥杰休妻,将日本华族的嵯峨浩介绍给他,溥仪溥杰兄弟对这桩婚事都不满,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溥杰还是娶了这位日本姑娘嵯峨浩。

最让溥仪气愤和无奈的是,在溥杰与嵯峨浩相亲的时候,日本人就强迫溥仪签下了《帝位继承法》,其中一条内容就是“帝子孙皆不在,传弟兄及其子孙”。

溥仪肯定是生不孩子了,日本人要传位给哪位兄弟的子孙,是不言而喻了,那溥杰与日本女人生下儿子的时候,岂不是就是自己“意外暴毙”的时刻,想到这,溥仪是一身冷汗。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溥仪对这个日本弟媳妇很忌惮,连着对溥杰这个亲弟弟也疏远了起来。得知弟媳妇嵯峨浩怀孕的消息,溥仪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吃不香睡不好,生怕她生个儿子,那可是自己的催命符。为此他天天祈祷生个女儿,或者干脆生不下来。

弟媳妇怀孕,溥仪操的心比弟弟溥杰都多,幸运的是胆战心惊十月后,弟媳妇生下了一名女婴,这把溥仪乐得,嘴都要歪了,马上派人送去贺礼,对这小侄女是喜爱有加。

溥仪没高兴太久呢,弟媳妇又怀孕了,溥仪又度过了艰难的十月,好在这次还是个女婴,溥仪的皇位保住了,小命也算保住了。

之后这个日本弟媳妇的肚皮再没有了消息,溥仪对自己的性命之忧也算是消除了,与溥杰也就重拾了当年的兄弟情,连这个日本弟媳妇也不觉得那么碍眼了。

溥杰的日本妻子怀孕,溥仪为何紧张万分,生怕多一个大侄子?

溥仪和溥杰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母亲是军机大臣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幼兰。

这哥俩虽然只相差了1岁,可是命运却有天翻地覆的差别。溥仪被慈禧任命为清朝最后一任皇帝,而溥杰则能够逃出生天。

1912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溥仪跟坐牢一般呆在皇宫里,长达14年之久。虽说民国政府对他的生活有资金上的补助,可是对这样一位末代皇帝来说,当然是生不如死的事情。

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开拔到了京城,逼迫溥仪带着家眷离开了紫禁城,也不再给予生活上的补助了。虽然获得了自由,可溥仪总感觉有点空虚。

1925年到1932年,这7年时间,溥仪一直在天津居住。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小伙了,也明白自己过去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于是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一件事,那就是寻求复辟的方法,也因此在这里结识了日本人。

小日本看准了这个机会,他们的部队早就在东三省一带蠢蠢欲动,只不过没有合适的借口称霸这一地区。

1934年,溥仪在小日本的支持下,在长春宣布登基,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一直到1945年,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后,这才覆灭,他在这期间做了12年的傀儡皇帝。

溥杰生孩子的事情,就是发生在这12年的时间里。当时溥杰已经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来,在伪满洲国担任侍从武官。

可是1937年,在小日本的安排下,溥杰不得不迎娶嵯峨浩为妻,嵯峨家是日本皇族的近亲,这也算是将日本的国运和伪满洲国的国运联系在了一起。

溥杰和嵯峨浩生了第一个孩子,为何让溥仪虚惊一场?

让小日本没想到的是,溥杰和嵯峨浩的婚后生活还真的挺幸福的,这在政治联姻的封建时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溥仪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因为年轻的时候抽大烟,所以导致自己不孕不育。现在他做了伪满洲国皇帝,这继承人的问题也就被提上了议程。

小日本的意思就是,培养出一个拥有日本血统的伪满洲国皇帝,这么一来他也会偏向日本。但是从溥仪身上入手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他不孕不育。

为此小日本给溥杰安排的这一次联姻,目的就是为了让溥杰和嵯峨浩生一个儿子出来。只要他们的儿子诞生,那么溥仪的价值就消失了。

到时候小日本完全可以将溥仪给做掉,转而让这个孩子登基做皇帝,这也是满清后期皇位传承的方式。光绪也生不出儿子,所以才让溥仪做了皇帝。

在1938年,当时溥仪才不过33岁,而溥杰也不过32岁,溥杰和嵯峨浩的第一个孩子就这么诞生了。

孩子刚怀上的时候,小日本还特地通知了溥仪,溥仪表面上哈哈大笑,显得很高兴。但是怎么都无法掩饰他内心的不安。

好在1938年出生的这个孩子,是一个女儿,她被溥杰取名为爱新觉罗慧生,这是真的会生啊,溥仪估计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隔了3年,溥杰又生了个孩子,把溥仪又吓了一跳。

溥仪这边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一个仔都没生出来,可是他兄弟溥杰那边却再次传来了好消息。这次日本人带着奚落似的情绪告诉溥仪:陛下也要好好努力了!

没错,溥杰的媳妇儿嵯峨浩再次怀上了一个孩子。刚刚脱离苦海的溥仪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自从上了日本人这趟贼船以后,溥仪根本就吃不好睡不好,一方面承受着国人的指责,一方面承受着小日本的压力。溥仪的确有些精神崩溃的感觉。

好在1941年,嵯峨浩给溥杰生下的第二个孩子依旧是女儿,被他们取名为爱新觉罗嫮生!溥仪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凡他弟弟溥杰生出一个儿子来,溥仪的小命都是保不住的。小日本想要扶植一个拥有日本血统皇帝的美梦,也算是被这哥俩给破了。

溥杰和大女儿慧生是有缘无分。

溥杰的命运虽说比哥哥好,但是跟俩女儿之间是有缘无分的。他们最幸福的时光,应该就是在1945年以前。

1945年8月,伪满洲国遭到苏联部队的袭击,溥仪和溥杰打算乘坐飞机前往日本,结果被苏联军队给抓获了。

可是早在1945年2月的时候,溥杰和嵯峨浩便将大女儿送回日本读书,为什么?因为在咱们这儿娃儿读书,需要父母双方的本地户口,还要缴纳两年社保,条件对他们来说有点艰难啊。

万没想到,这次送别,居然成了他们父女俩的永别。此后溥杰沦落为战犯,一直被关押在牢中,大女儿慧生曾经写信给他,但是始终未能与他相见。

在1957年,慧生出了意外,和一个男同学殉情自杀。所以她没能等到与父亲再次见面的机会。

小女儿嫮生的运气还算不错,在1947年跟随母亲回到了日本,在外公家居住上学。1961年溥杰被特赦释放后,嫮生和母亲嵯峨浩曾前往中国看望自己的父亲,已经有16年没有相见了。

总结:溥杰比溥仪还是要幸运的。

溥仪只比溥杰大了1岁,可是两人的命运千差万别。如果当初是溥杰做了皇帝,他又拥有生育能力,那么精神最紧张的肯定是溥杰了。

因为溥杰既要高兴自己的媳妇儿要给自己生孩子了,又要担心万一生出来是个男孩儿,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溥杰没做皇帝,所以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倒是他的两次生育,把他哥给吓得不轻。此后溥杰一直活到了1994年,享年87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