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小公国公主逆袭为俄国的女沙皇?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索菲亚自从嫁到俄罗斯开始就始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她是俄罗斯的王后,从她披上嫁衣开始,她就不再是一个德意志人,而是俄罗斯的皇后。

只有这一点当然是不够的,如果不是因为她不幸或者幸运滴嫁了一个奇葩老公的话,她也只能作为俄罗斯历史上一位优秀的皇后而成为文学家们日后创作俄罗斯宫廷剧的素材。

但是,历史给了索菲亚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那就是她的老公,同样是德意志人的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作为彼得大帝的外孙子却对俄罗斯毫无兴趣。他想当瑞典国王,没当上,才被自己的姨母也就是彼得大帝的女儿叶丽萨维塔女皇选为俄罗斯帝国皇帝。可是这位老兄继位以来,不但对自己的妻子索菲亚不履行夫妻职责,对俄罗斯帝国也完全不加理会。他是腓特烈的狂热崇拜者,甚至因为崇拜普鲁士而愿意损害俄罗斯的利益。

而已经改名叫叶卡捷琳娜的索菲亚却把全部精力倾注到新的祖国身上。结果就是俄罗斯贵族围绕在叶卡捷琳娜身边,索性弄死了彼得三世,扶叶卡捷琳娜上位成为女沙皇。后面的事情就是俄罗斯帝国屡次击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了。开个玩笑,总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至少在宫廷历史上,每个成功的女人~也没有几个~都是因为有一个男人混得太失败了,比如彼得三世。当然,唐高宗李治不在此列。人家就是觉得武则天当皇帝挺好的😄

叶卡捷琳娜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小公国公主逆袭为俄国的女沙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叶卡捷琳娜虽然出生在普鲁士普通的小公国,但血统还是很显赫的。

叶卡捷琳娜家族本来就是沙俄皇室有血缘关系,叶卡捷琳娜的表哥是荷尔斯泰因公爵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后来成为俄国沙皇彼得三世。

她家族还有欧洲王室血统,他的两位表弟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尔十三世。

所以,叶卡捷琳娜的血统是没问题的,成为皇后也是顺理成章。

而且彼得三世本来是德意志人,基本不会说俄语。

而叶卡捷琳娜也是德意志人,俄语是到了俄国才学的。

可以说,这两人的出身和教育都比较接近,相对来说应该容易相处。

最终要的是,叶卡捷琳娜受到伊丽莎白女皇的喜爱。

女皇认为彼得三世是个懦夫,能力很差,也不求上进。叶卡捷琳娜则是一个很有能力和野心的女人。

以学俄语来说,叶卡捷琳娜来到俄国时几乎不会说俄语。她为了能够达到皇后的标准,废寝忘食的学习。

深夜大家都入睡了,叶卡捷琳娜还是朗读俄语书,甚至光脚在地上行走以保持清醒,结果得了肺炎。

同时,叶卡捷琳娜非常会巴结婆婆。本来婆婆对她有很多不满,比如她不会说俄语,还是基督教新教徒。

虽然父亲坚决反对,叶卡捷琳娜毅然接受了东正教洗礼。

结果,他肺炎演变为胸膜炎,在当年足以致命。在叶卡捷琳娜奄奄一息的时候,她的德国女仆要求赶快找个新教的牧师来,准备做临终忏悔。然而,叶卡捷琳娜却坚决要东正教神父来。

此举,等于表明他死也会皈依东正教,伊丽莎白女皇对她的态度立即转变,贵族和宗教人士也开始支持她。

夸张的是,叶卡捷琳娜为了获得婆婆的欢心,明明极度讨厌行为古怪的丈夫,仍然和他发生了关系,生下了两个儿子。

叶卡捷琳娜很明白,无论她将来掌握多少权力,自己是没有罗曼诺夫王朝嫡系血统的,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女皇,只能作为摄政王。

也就是说,叶卡捷琳娜最终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们才有王朝嫡传血统。

所以,叶卡捷琳娜如果没有儿子,就没有人会支持她的篡位。

所以叶卡捷琳娜不但投胎很好,而且自己也很努力。

叶卡捷琳娜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小公国公主逆袭为俄国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女皇。名叫阿列克谢耶芙娜。在俄罗斯人的眼里她是和彼得大帝一样的伟大君主、生于公元1729年,史称叶卡捷琳娜大帝。公元1762年到1796年在位34年。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但这哥伟大女皇从血统来说她是德国人 。1745年成为俄罗斯皇太子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并依照俄罗斯习俗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成为俄国的皇后。

叶卡捷琳娜二世之所以能够一步登天就是在于他惊人的美貌。以及她的坦诚和行为。叶卡特琳娜的原名是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恩堡。她的出身并不低,是德国亲王之女,之所以说她出身低。是因为当时的德国并不强大,小时候的索菲亚的开朗活泼,到处游玩,不像一个名门闺秀,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索菲亚被当时的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到达莫斯科接受俄罗斯女皇考察,可以说,索菲亚是天生的政治动物,14岁的索菲亚知道,要想真正地成为俄国的皇后,第一点就是在身份,行为,乃至宗教上都必须符合俄罗斯的标准,她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俄语老师,认真学习俄语。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

在1745年。俄罗斯宫廷为叶卡捷琳娜和王储彼得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叶卡捷琳娜受封为大公夫人。婚后的日子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是极其灰暗的一段的、王储彼得根本就不搭理她,而是另寻新欢,两人结婚五年,叶卡捷琳娜作为太子妃一直是处女。在此期间,叶卡特琳娜图书为乐趣。但在女皇一再督促之下,二人还是生下一儿一女,在1761年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颇为讥讽的是,这个德国皇后会一口流利的俄语,而做为俄罗斯皇帝的彼得三世却几乎不会俄语。应该说在各个方面叶卡特琳娜和武则天都很像。都是政变上台,武则天是因为儿子无能,而叶卡特琳娜则是因为老公无能婚姻不幸。

在1762年,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叶卡特琳娜的情人奥尔洛夫的。任何一个男人对绿帽子都得发疯,何况彼得还是一个皇帝。彼得得知以后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奥尔洛夫犹豫不决,苦苦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二人的关系势破裂已经公开化,同水火。但这时候的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皇家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到了1762年6月底,政变阴谋已经暴露。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朝中重臣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称帝,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国有史以来的第四位女皇。从彼得大帝规定的皇位继承法来看,叶卡捷琳娜的做法无疑是谋反篡位,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但法律都人定的,不合法也可以改成合法,于是叶卡捷琳娜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她是合法的俄罗斯女皇是合法政权。

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上台。(彼得三世应该死于叶卡特琳娜之手。在位不动到一年)叶卡特琳娜在位期间,文治武功,赫赫威名,是俄罗斯最为称颂的皇帝,与彼得大帝齐名。他卡特琳娜时期达到了俄罗斯的全盛时期。在叶卡特琳娜时期,俄罗斯开始横贯欧亚二洲,进入世界强国之行列,十八世纪下半页的欧洲应该说是俄罗斯的欧洲。这一切都是叶卡捷琳娜的伟大功绩。 叶卡捷琳娜二世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解放农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位期间,叶卡特琳娜四处征伐,大大地扩大 了俄罗斯的版图,尤其是将在克里木半岛(就是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争夺的地区)和黑海沿岸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叶卡特琳娜和法国还参与瓜分了波兰,在对土耳其两次战争中,均以辉煌的胜利告终。在这一时期亚洲部分,俄罗斯势力跨过了高加索山。进入中国边境,公元1796年叶卡特琳娜驾崩,其子继位,史称保罗一世。而此时的满清的乾隆皇帝却沉浸在十全老人的“威名”中不能自拔。,国家也是闭关锁国。江河日下。大清帝国即将走向死亡。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叶卡捷琳娜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小公国公主逆袭为俄国的女沙皇?

“如果我能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说这句霸气十足的话的人,就是俄国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不过令人更意外的是,叶卡捷琳娜女皇并非俄人,而是普鲁士人,而且只是个没落公爵的女儿。

叶卡捷琳娜能嫁给沙皇,是因其身上的血统

叶卡捷琳娜本名索菲亚·奥古斯特,其父亲原本只是普鲁士的一个将军,后受封为安哈尔特采尔伯斯特公国的公爵,虽然名义上是个公主,但索菲亚依旧只是个没落贵族,因其父亲常年在军中服役,母亲常住巴黎,所以从小到大,索菲亚都处于一种无人管束的散养状态。

直到1742年,14岁的索菲亚与父母受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请抵达柏林赴宴,宴会上腓特烈二世非常满意年轻的索菲亚公主,认为她可以成为俄国储君的太子妃,便将其画像送去了圣彼得堡,交给了当时的俄国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过目。

当时的俄国宫廷之中,为了储君的婚姻争论不休,由于伊丽莎白一世女皇未婚无嗣,所以最终选中了其父亲彼得一世的外孙,也就是自己的外甥彼得三世为储君。

彼得三世出生在荷尔斯泰因公国,母亲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安娜·彼得罗夫娜,父亲是荷尔斯泰因的卡尔·腓特烈公爵,按照世系,彼得三世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侄孙,与索菲亚的娘家之间有亲缘关系,论起来,索菲亚是彼得三世的远房表妹。

正因为有着这么一层其实不算亲近的亲戚关系,一年之后,索菲亚被确定为俄国皇储彼得的太子妃,1744年,索菲亚正式抵达莫斯科,之后接受东正教洗礼并改名叶卡捷琳娜,与俄国储君彼得三世正式结婚。

并非俄国人,却努力成为俄人

按照血缘来说,彼得三世其实更主要是瑞典人,而叶卡捷琳娜是普鲁士人,夫妻俩其实都不是俄人,结果却成为了俄国的皇帝。

彼得三世与叶卡捷琳娜见面没多久,就直言,他对叶卡捷琳娜有天然的信任感,因为他们是亲戚,不过他对叶卡捷琳娜没有感情可言,迎娶她,只是遵循姨母伊丽莎白女皇的命令而已。叶卡捷琳娜非常吃惊,不过也明白,自己要想在俄国迅速站稳,就要成为俄人。

抵达莫斯科开始,叶卡捷琳娜就拼命学习俄国语言文字、宫廷礼仪,即便深更半夜仍旧在埋头苦读,甚至因此患上重病,而几乎弥留之际,叶卡捷琳娜的父亲为其招来了一位路德宗的牧师祷告,结果被其拒绝,叶卡捷琳娜坚持招来了一位东正教神父。

此事在俄国宫廷上下迅速传开,众人认为叶卡捷琳娜已经是个纯正的俄人了,因此对其好感倍增,这也成为其得到承认,正式成为俄国太子妃的理由。

仅仅四个多月,叶卡捷琳娜学会了俄语,在受洗与婚礼上,叶卡捷琳娜流利的俄语再次引起俄国宫廷上下与诸多贵族对她的赞美,而这也奠定了叶卡捷琳娜成为未来俄国女皇的基础。

有名无实的婚姻,奇奇怪怪的夫妻

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婚后的叶卡捷琳娜与彼得三世,常年分房而眠,彼得三世从不碰叶卡捷琳娜,而后者似乎也并不在乎这件事,只不过,彼得三世毕竟是储君,未来的俄皇,膝下长久没有子嗣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引起了伊丽莎白女皇的震怒。

在宫廷女侍卫长的提醒之下,叶卡捷琳娜觉得为了自身的地位,还是有必要生育子嗣的,最终在婚后第九年,终于生下了一子,即保罗。

只不过皇孙保罗出生后,宫廷上下都开始围着保罗转悠,根本无人在意叶卡捷琳娜,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宫廷中人对待她,就像对待一台完成了任务的报废机器。产子后的第二年,叶卡捷琳娜与波尼亚托夫斯基伯爵暗通款曲,两人很快变成了地下恋人。

虽然这件事最终变得几乎人尽皆知,自然也包括彼得三世,但彼得却毫不在乎,因为他根本就不爱叶卡捷琳娜。

甚至有一回,波尼亚托夫斯基潜入宫廷与叶卡捷琳娜私会被发现,彼得三世最终在情人沃伦佐娃的劝说下,不仅放过了波尼亚托夫斯基,竟然还直接拽来了叶卡捷琳娜,交给波尼亚托夫斯基。从此之后,发生了雷人的现象,彼得三世与叶卡捷琳娜,还有二人各自的情人,四个人共进晚餐,吃完之后,彼得与沃伦佐娃回房,叶卡捷琳娜也一样,相当和谐。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安娜公主,不过彼得到处对人说,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的孕,也不知道安娜是谁的女儿。

情势愈发严峻,叶卡捷琳娜给自己划定了三条路:

  • 一,继续做彼得的妻子,与其共存亡,但彼得对自己无情,这不是好选择;
  • 二,逆来顺受,但最终的结局极可能是被废黜送进修道院,甚至处死;
  •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主动出击掌握命运。

虽然叶卡捷琳娜更加倾向于最后一条,自己主宰命运,只是她实力太弱,而且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皇仍旧在世,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1759年,安娜公主夭折,而叶卡捷琳娜的母亲也在巴黎病逝,加上此前叶卡捷琳娜的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与帮助她的大臣们纷纷被流放等缘故,叶卡捷琳娜与彼得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公开的敌对,而不再是原本的形同陌路。

这一次,叶卡捷琳娜下了决心,也不得不下。

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她在俄国的地位来自于彼得三世,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伊丽莎白女皇对其震怒,而丈夫彼得三世开始对自己公开敌对,自己已陷入四面楚歌无法回头的境地,如果不奋力一击获取一线生机,那就只能坐以待毙。

联合情人,推翻彼得三世

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后,彼得三世登基,结果在登基后的次年,叶卡捷琳娜生下了一个男孩,彼得三世震怒,因为他并已很久没碰过叶卡捷琳娜,而孩子的父亲,是一名叫做奥尔洛夫的普鲁士俘将,也是叶卡捷琳娜的情人。

最之后与普鲁士签定和约的宴会上,彼得公然折辱叶卡捷琳娜,两人势成水火,最终,叶卡捷琳娜暗中联络诸多宫廷贵族,与奥尔洛夫掌握的近卫军等,将彼得推翻,叶卡捷琳娜正式登基称帝,成为俄国第四位女皇。

从叶卡捷琳娜的夺位过程来看,她就是在篡位,是不合法统的,所以她继位之初就大赦天下对自己登基做出各种修饰,认为自己是阻止彼得三世的胡作非为,是出于无奈的,自己加冕是所有俄国民众的选择。

至于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彼得三世,在被废黜之后一个星期,莫名离世,死因至今不明,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其是消化不良吃饱了撑死的,而外界大多认为其是被叶卡捷琳娜所害。

叶卡捷琳娜能成俄国女皇,也是机缘巧合与自己努力:

第一,广植亲信培植力量

从很早开始,叶卡捷琳娜就将自己的未来定在了俄国,而认为自己要想有光明的未来,就必须要成为一个彻底的俄人,她在俄国宫廷之中,见惯了波谲云诡的倾轧,所以一直暗中培植亲信收买人心,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第二,彼得三世不得人心

虽然夫妻俩都是外国人,但相对于努力拼命融入俄国,学习俄国文化的叶卡捷琳娜,彼得三世不爱学习,对俄人冷漠,被接到俄国十八年还没完全说好俄语,而且身为俄国储君,彼得三世却常常做出有损俄国,而助益普鲁士的举动,引起诸多不满。

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异,像叶卡捷琳娜这样,一个外国的女子竟然成为本国的女皇帝的情况,着实不敢想象,但在西方这并不是不可以,叶卡捷琳娜虽然只是与俄国宫廷有那么一点点血缘关系,但这就足够了。

具体来说,叶卡捷琳娜一个没落的小邦公主,成为俄国的女皇,靠的是自己的拼命努力与牢牢抓住机遇,按理来说,彼得三世的条件要远远优越过叶卡捷琳娜,而且其是伊丽莎白女皇指定的正统继承人,但其最终竟然被妻子给推翻,实在令人唏嘘。叶卡捷琳娜逆袭成为俄国的女皇大帝,既充满着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叶卡捷琳娜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小公国公主逆袭为俄国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自彼得大帝之后,唯一被称为“大帝”的沙俄女皇。她从33岁开始,独掌庞大的俄罗斯帝国长达34年,把当时的沙俄治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的一代英主。

(叶卡捷琳娜画像)

实际上,叶卡捷琳娜只是一个德国二等贵族的女儿,并不具备纯正的俄罗斯血统。那么,这样一个异族血统的女人,是如何上演逆袭奇迹,成为俄国女沙皇的呢?

1729 年,叶卡捷琳娜出生于波罗的海海边的历史文化名城什切青,原名索菲亚。她的父亲原本只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因军功被封为公爵。其封地狭小而偏远,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公国。母亲约翰娜•伊丽莎白则出身高贵,十分热衷于攫取权力。

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叶卡捷琳娜最多以她的公主身份嫁人生子,衣食无忧地度过一生。不过,她的命运在13岁那年迎来了重大转折。

1742年,她的远房表哥卡尔·彼得被立为沙俄皇储,这使得他顿时身价倍增,许多公国的漂亮公主都希望嫁给他。叶卡捷琳娜的母亲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在她的竭力斡旋下,索菲娅远嫁沙皇皇储的方案,得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

腓烈特二世找来最好的画师,将索菲亚的肖像画寄给俄国的伊丽莎白女皇,由她亲自挑选。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有好消息传来。

1744年1月,一封寄自圣彼得堡的信件让索菲亚一家无比激动,索菲亚获邀到俄罗斯做客,随信中附有一张一万卢布的支票。女皇在信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此行的目的,但索菲亚即将成为沙俄皇储妻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腓特烈二世)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储妻子,索菲亚可谓费尽心血。她首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经常通宵达旦地挑灯苦读。每当夜深人静、倦意袭来时,索菲亚就赤脚站在冰冷的地面上,以至于因此患上肺炎而晕厥。她还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放弃原来的路德宗信仰,皈依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这让她赢得了俄罗斯民众的尊敬,也赢得了朝中贵族大臣们的好感。

可惜事与愿违,当索菲亚在宫廷舞会上第一次见到卡尔·彼得时,就已经对自己的婚姻和丈夫失去了信心。

卡尔·彼得从小在德意志长大,对俄罗斯毫无感情,甚至不会俄语,唯一感兴趣的就是酗酒和摆弄木偶,并且和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女打得火热。他还公开对索菲亚承认,之所以答应娶她,完全是看在女皇的面子上,执行女皇的决定而已。

1745年8月,叶卡捷琳娜还是和皇储彼得举行了婚礼。婚后的生活异常苦涩,彼得根本不爱她,经常把她一个人留在幽深的皇宫里。五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人完全处于分居状态,叶卡捷琳娜甚至还是一个处女。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叶卡捷琳娜拥有情人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先是彼得的副官切尔内绍夫,后又是宫廷美男子萨尔特科夫。这让女皇伊丽莎白震怒不已,对她百般刁难,亲自下命令监视叶卡捷琳娜的一举一动。

在伊丽莎白的强烈要求下,彼得只好偶尔回到叶卡捷琳娜的身边。1754年,叶卡捷琳娜生下了儿子巴维尔,也就是后来的保罗一世,但却被女皇强行从身边抱走。

身处逆境的叶卡捷琳娜并未灰心丧气,她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同时认真思考和领悟宫廷斗争之法,在漫长的煎熬中等待机会。她从彼得大帝的丰功伟绩从深受启发,她要建功立业,夺取沙皇帝位,成为俄国最有权势的人。

(彼得三世)

1761年,彼得终于继位,但是他不懂得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对内蔑视俄国人,不尊重俄国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对外则损害了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他的一系列行为不但得罪了教会,还失去了军队的拥护。

叶卡捷琳娜则恰好相反,在军队中尤其是近卫军中拥有超高的人气。1762年6月,她就在近卫军军官的支持下,突然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不得人心的彼得三世,成为俄国沙皇。

就这样,叶卡捷琳娜从一个小公国公主,华丽转身成为俄国女皇。

在执掌俄国的数十年中,叶卡捷琳娜推行开明专制。尽管当时的俄国是封建国家,但受到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民主和法制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叶卡捷琳娜顺应潮流,斥巨资买下了法国思想家狄德罗的私人图书馆,聘任他为图书馆的馆长,请他担任自己的政治改革顾问。

她还大力兴办教育,发展俄国文化。叶卡捷琳娜不但拨巨款发展俄国科学院,改建了有名的博物馆,还大力兴建学校,创建了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鼓励贵族女子上学。

当然了,叶卡捷琳娜明白,她的成功上位离不开贵族阶层和近卫军的支持。因此,她就任沙皇后的一切政治改革,都旨在强化君主权力,强化中央权力,强化贵族地主权力。她为此免除了贵族的兵役,取消了他们的税赋,还分给这些人大量的土地和农奴。

(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之所以敢以彼得大帝继承者自居,和她的对外扩张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她34年的女皇生涯里,两次战胜土耳其,三次瓜分波兰。后人对她的扩张是这样总结的:“她征服了克里米亚鞑靼人,她策划了波兰国家的灭亡,她开始了对高加索的征服,她在中亚为俄国开疆辟土,她兼并了阿留申群岛,她批准俄国第一次在阿拉斯加建立居留地。”

总之,在她的强势扩张下,俄国发展成为了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俄国人也就此将“大帝”的称谓送给了她,称赞她为“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

不过,叶卡捷琳娜的骄奢淫逸也让人诟病。她一生风情万种,懂得及时行乐,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了爱情,我真是一个小时都无法忍受。”在她的一生中,据说有多达30个情人。这些人大都体魄强健、面孔英俊、谈吐不凡,并且有着高贵的血统。

1796 年11月16 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她一生的风流韵事和丰功伟绩都留待后人评说。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叶卡捷琳娜注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小公国公主逆袭为俄国的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她在统治期间,不断扩张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1796年,她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一个德意志小公国。13岁那年,她的远房表哥,彼得大帝的外孙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她竟然得到腓特烈大帝的支持,参与王妃竞争。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宫廷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了安哈尔特公国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公主。

1744年2月9日,索菲娅公主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当时已经接受了东正教洗礼并起了俄文名字的远方表兄、皇储彼得也对索菲娅公主彬彬有礼。

然而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娅公主坦白说,鉴于二者之间的远亲关系,彼得对索菲娅有信任感,但是没什么其他感情。他还说自己已经对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独钟,迎娶索菲娅公主不过是执行伊丽莎白女皇的意志罢了。

尽管如此,叶卡捷琳娜即使重病,也没有放弃自己,继续坚持学习俄语和宫廷礼仪。这些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之后,索菲娅公主与皇储彼得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受洗仪式是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的首次公开活动。她用俄语对答问话,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受洗次日,皇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订婚

1745年8月21日,俄罗斯宫廷为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叶卡捷琳娜受封为大公夫人。

婚后的日子对于叶卡捷琳娜来说,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爱她,另寻新欢,两人结婚五年,实际处于分居状态。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仍然处在后继无人的状态。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叶卡捷琳娜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反而处境更加艰难。她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来就被抱到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总之女皇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架完成任务的报废机器。叶卡捷琳娜最终在彼得的冷漠下出轨了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安娜。彼得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彼得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

叶卡捷琳娜在日记里写道,她当时反复考虑,只看到了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者被废黜,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但当时她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当时伊丽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

尽管如此,叶卡捷琳娜还是开始寻求支持。她首先找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而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当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登基继位。否则彼得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对此,叶卡捷琳娜仍然想象不出,她要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连是否需要这样做都不清楚。可以说,这段时间她基本是被人推着走的。

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女皇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此前站在叶卡捷琳娜一方的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

1759年,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安娜夭折,叶卡捷琳娜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和皇储彼得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叶卡捷琳娜在这一时期始终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女皇马上就要过世,彼得继位之后怎么办?

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几个月后,彼得才知道消息,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

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口出粗话,公开侮辱了叶卡捷琳娜。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到了1762年6月底,形势一度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政变阴谋暴露。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称帝。叶卡捷琳娜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国有史以来的第四位女皇。

从彼得大帝规定的皇位继承法来看,叶卡捷琳娜的做法无疑是谋反篡位,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于是叶卡捷琳娜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解释她获得政权的合法性。叶卡捷琳娜二世知道无法从法律角度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于是就在道义和政治层面上做文章。她先后两次签署宣言,痛陈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许多行为描述成国家层面上对俄罗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发动政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叶卡捷琳娜在宣言中把她的登基加冕称作是"俄罗斯人民的选择"。

总之叶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变是由近卫军和心腹近臣策划推动的。她在政变之际就未遭到阻力,登基之后更被广为认可。故而叶卡捷琳娜在掌握帝国大权之后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富国强兵上。

从1792年起,叶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长子保罗继位,史称保罗一世。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