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什么水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华民国时期是很长的,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可以分为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两个阶段来看。

中国近代最强大的舰队,就是清末的北洋水师。

强大的原因一是当时满清还颇为有钱,可以购买大量先进的外国军舰;二是敌人日本海军也刚起步,从0开始组建,实力并不强。

所以,北洋水师在很长时间内,实力并不明显弱于日本,甚至还有日本没有的2艘铁甲舰(战列舰的前身)。

但是,随着北洋水师被歼灭,中国海军也就一蹶不振了。

民国初期的主要问题是海军军费奇缺。因为背负着沉重的外债,包括庚子赔款,历届北洋政府连政府基本开支和军费维持费用,尚且捉襟见肘,哪里有些大量造舰呢?

不过,地方军阀却仍然有钱造了一些相对廉价的军舰。

以实力最强的东北海军来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获胜后,收编了原直系海军的一部分舰艇,包括3艘大型巡洋舰“海圻”、“海琛”、“肇和”,驱逐舰“同安”,炮舰“永翔”、“楚豫”。

由此,东北海军的吨位增加到32万吨,占据全国海军实力百分之七十五。

它拥有27艘军舰,3300名官兵。

然而,这支舰队放在国际上,实力是不值得一提的。

以最大的军舰海圻号为例,排水量不过4000多吨,也就是当年北洋水师铁甲舰的一半,同著名的联合舰队吉野号差不多。

海圻号建造于清末,服役是1899年。

归入东北海军时,海圻号已经服役接近30年。

而日本同类的军舰,早就已经退出现役,或者变为日本国内巡逻舰,或者干脆直接拆解报废。

别的不说,海圻号由于建造时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军,所以无防空能力。

所以,海圻号一旦遭遇飞机轰炸,根本没有抵抗能力。这样的军舰,哪里能够作战呢,早就应该淘汰了。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军实力非常弱。当时的局势不好,国民政府从1926年北伐开始,一直连续作战打到1937年初,期间没有一时一刻的和平时期,军费严重赤字,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几乎崩溃。

这种情况下,陆军士兵尚且没饭吃,何谈去组建造价昂贵的海军。

所以,当时国民政府制造最大的军舰只是2艘轻型巡洋舰,还有一些炮舰、炮艇、鱼雷艇等等,实力非常弱。

1937年抗战爆发前,日本联合舰队的排水量为150万吨以上,包括9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2艘重巡洋舰

而国民政府海军排水量仅仅有6.8万吨,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陈旧不堪的老式军舰。

甚至可以这么说,日本只要出了1艘战列舰配合3艘重型巡洋舰,绝对可以消灭整个中国海军。

因为中国海军最厉害的,仅仅是2艘新式轻型巡洋舰,“平海”、“宁海”。

在淞沪、南京、武汉会战后,中国海军拼尽全力作战,结果主力舰损失殆尽。

“平海”、“宁海”、“应瑞”、“逸仙”、“建康”与其它数十艘吨位较大的军舰,甚至包括老迈的中山舰,都被击沉。

中国沿海被日本海军封锁,国军残存的舰船只能被用于保卫川江、荆河、湘江等河段,拱卫陪都重庆。

即便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剩余海军官兵仍然拼死作战,以水雷战为主要方式。

仅仅在在长江水道布置水雷,就严重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据统计,水雷共击沉日舰114艘,日军死伤5000多人。

抗战以后,国民政府的海军实力有所提高。

一是,根据日本战败投降的原则,我国根据抽签分配到一部分日本军舰作为战争赔偿;

二是,由于英美大量军舰需要退役,也就做了顺水人情,送给中国一些;

三是,中国境内的日军投降有120多万,大量辅助船只也都直接交给中国。

所以,在1946年,国民政府海军实力比抗战要强。

在1946年,海军实力大体是这样:

海防舰队,下辖美援八舰太康、太平、永泰、永兴、永胜、永顺、永宁、永定,另外还有峨嵋(美赠供应修理舰)和长治、逸仙、咸宁、永绩、永翔、永德(油船,待报废),共15艘;

另外还有江防舰队,有炮舰和炮艇共18艘,主要用于长江。

运输舰队,拥有12艘运输舰,都是美国援助的登陆舰。

另外,还有接受日伪船艇成立第一至第八炮艇队,有船艇约270艘。

自然这种实力在强国面前,不值得一提。然而解放军没有海军,所以国军海军还是占尽优势的。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什么水平?

电影《八佰》的热播,把人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中国军人的爱国热情和勇气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保卫国土的壮举也惊天地泣鬼神,但是军队武器装备不如人,最终还是吞下失败苦果。

在淞沪战争在,中国不但空军力量非常落后,海军力量也比较薄弱,在战斗中根本就没有办法跟日军较量,只能以自沉的方式来阻挡日本舰船前进的步伐,叫人看后非常心酸。

那么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海军的实力到底怎么样,处于什么水平?

1928年秋天,被称为民国第一舰的“咸宁”舰建成下水。8月16日下午2时,国民革命军司令蒋介石专程前来参加了“咸宁”舰的下水仪式。

在咸宁号下水仪式上,蒋介石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他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进入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我们预计十五年后,就有六十万吨的海军,做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家。”

在场的人,尤其是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听了热血沸腾,似乎宏伟蓝图很快就会实现。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自从大清灭亡后,一直战乱不止,军阀各自为政,财政大权都被地方掌握,中央财政一直捉襟见肘。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央政府都没有真正统一全国,财政权都没有完全掌握。

国民政府从1928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十年里,每年给海军的经费仅为英国每年海军预算的二百二十六分之一,日本海军年经费的一百一十五分之一,还不够日军航母一年的维护费用。

蒋介石多少有点钱,也都用到武装陆军,打内战上了。

因此作为海军首长,陈绍宽只能量力而行向日本播磨造船所订购“物美价廉”舰船,“宁海号”就是在1930年12月向日方订购的。

宁海号舰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958吨,最高航速23.2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里,配备140毫米(5.5英寸)双联装炮3座6门,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门,机关炮10门;535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鱼雷8枚;设深水炸弹投放装置,配深水炸弹9枚;可载水上侦察机2架,但是没有弹射器。舰船关键部分,还加装了装甲,防护能力还不错。

但是跟日军的舰船相比,宁海号其实只能算是教学舰,只能用来吓唬一下地方军阀。

尽管如此,宁海号造价不菲,高达432万日元,折合146万美元,放到现在价值也上亿人民币了。

因此当时我们只订购了一艘,在订合同的时候特地写明让日本人把图纸也给我们。

不久后,中国造船厂按照宁海号的图纸,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仿造了一艘排水量稍小的军舰——平海号。

就是这看起来有点寒酸的宁海号和平海号,却构成了中华民国海军的主力。

除了这2艘轻型巡洋舰,还有一些更不起眼的炮舰、炮艇、鱼雷艇等等,根本就放不到桌面上。

1937年抗战爆发前,日本海军共拥有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20艘,17艘轻巡洋舰,130余艘驱逐舰,一共组成了十个舰队,总排水量在150万吨以上。

1937年,中国海军拥有4个舰队共130余艘舰艇总吨位6.8万吨,主力为9艘1500吨到2500吨的轻巡洋舰。其中6艘为清朝时期从国外订购的,1艘为张学良用俄国商船改造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军舰除了宁海号,都不能配备直升机。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日两国当时海军的实力是天地之别。

甚至可以说,日本不须出动一个舰队,只要出动1艘战列舰个2艘重型巡洋舰,就可以碾压整个中国海军。

对此,中国海军高层心知肚明,中国海军的实力跟甲午海战时的大清海军根本无法同日而语,一旦开战连交手的机会对方都不会给。所以在淞沪会战中,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大大小小228艘老旧舰艇及商船在江阴自沉。1937年底中国海军第一、二、三联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自沉25艘,被击沉82艘。加上第四舰队仅剩20多艘。后全部参加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中,“平海”、“宁海”、“应瑞”、“逸仙”、“建康”与其它数十艘吨位较大的军舰,甚至包括元老级别的中山舰,都被日军击沉,中国海军名存实亡。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得到一批英美的退役军舰,也得到了日军留下的一些军舰,海军得以重新组建。

到了1946年,海军实力大体是这样:

美国援助给中华民国的战舰8艘,分别是太康、太平、永泰、永兴、永胜、永顺、永宁、永定;加上峨嵋和长治、逸仙、咸宁、永绩、永翔这些战舰,共15艘,组成了中华民国的海防舰队。

另外还有18艘炮舰和炮艇组成了江防舰队,用来长江防卫。

美国援助的12艘登陆舰,组成了中华民国海军的运输舰队。

另外,还有接收日伪船艇组成的第一至第八炮艇队,有大约270艘舰艇。

即便如此,中华民国海军的水平,在亚洲也是二流的。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什么水平?

中华民国前期的海军,由于内战不断而发展缓慢,许多舰艇还是清朝的老古董,因为内战不需要海军。

直到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夕,中华民国海军总吨位十二万吨,虽然没有航空母舰,但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此时日本海军总吨位超过八十万吨,还拥有四艘航空母舰,双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一年之后,中华民国海军全军覆没。

1946年,抗战胜利后,由于从日本大量接收舰艇及英国赠送的舰艇,中华民国的海军实力迅速爆长,超过了战前,而日本作为战败国不得拥有海军。因此,中华民国海军实力成为亚洲第一。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什么水平?

导言

在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之后,北洋时期就继承了原清廷的海军实力。从战力来说,大概在亚洲地区,除了日本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北洋匹敌。毕竟在那个时代,全世界只有那么几个超强的国家。我们来看一下那个时代的海军军力。

从清廷继承的家当

宣统元年,南洋北洋水师进行了整编,改名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这是大清最后的老底。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我们先从巡洋舰队说起。

巡洋舰队有巡洋舰“海圻”、“海筹”、“海容”、“海琛”号,练习舰“通济”号,驱逐舰“飞鹰”号,运输舰“保民”号,鱼雷艇“辰”、“宿”、“列”、“张”、“湖鹏”、“湖隼”、“湖鹗”、“湖鹰”号共15艘。其中主力舰“海圻”在1904年沉没。剩下的应该就成了后来民国海军的前身。

长江舰队

长江舰队有练习舰“镜清”号,运输舰“南琛”、“登瀛洲”号,驱逐舰“建安”、“建威”号,炮舰“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泰”、“楚谦”、“策电”、“甘泉”号共17艘。此外,还有一些舰艇属于各省水师编制。

顺便提一句 “建威”号和建安号是最早的自制驱逐舰。性能还是不错的。1937年沉于江阴要塞。不过清朝留下的底子还是比较薄。到了北洋政府时代,开始外购。

北洋时代的外购军舰

中华民国建立后,由于经费不足、军阀混战,使得中华民国海军发展进入停滞期。直到北伐完成后,于十年建设期间,海军才有较大规模的建舰计划。期间由于中华民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胜利国,使得当时海军获得第一批缴获舰艇。

肇和号巡洋舰属于训练巡洋舰,1909年载洵和萨镇冰在欧洲考察海军期间代表清政府向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造价21万英镑。同型舰应瑞号。于1912年完工,由于英国港口大罢工,北洋政府财政紧缺等缘故一直到1913年才回到中国。

中央海军时期

早在中华民国建立时,为了持续发展海军,而成立中华民国海军署。1928年北伐胜利后,1928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之下设立海军署,任命陈绍宽为署长。该署下置总务处和军衡、军务、舰械、教育、海政五司。初期舰队约44艘,排水量3万余吨;至抗战前夕,舰队增至58艘,5万余吨。此时经过不断的调整和采购战斗力其实还是不错的,当然和主要国家相比还是差距很大。

民国时代的海军一直很弱小,但是弱小不等于不能作战。英勇的抗战时期海军也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包括海岸线的丧失使得海军仅剩少量炮舰在内河与内湖布雷,阻挠日军利用河道将船舰、军队及补给深入中国内部。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海军接收日本降舰数十艘,美国也赠与登陆舰20余艘、护卫舰数艘,使得海军得以重建。

这就是辛酸泪。这么多军舰最终毁的差不多了。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什么水平?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水平虽然无法与海洋七大佬比肩(英、美、日、法),但实际上作为一个陆权国家近海防卫力量还是比较不错的。海防舰队15艘军舰,江防舰队18艘军舰,当然其中并没有战列舰、巡洋舰这种大家伙,基本上都是百吨左右的驱护舰,起码纸面数据是够用的。

可是当日本海军的虎狼之师浩浩荡荡来袭,面对着作用四艘航母、数艘战列舰的立体化进攻,中华民国海军那几十艘百吨级别的驱护舰根本就招架不住。这就是为什么在上海沦陷之后,国民党选择拆除舰上所有武备以及重要物资,将所有驱护舰早晨在长江口,以免日本舰队顺江而上。

这种选择就证明当时国民政府认定自家海军无法跟日本海军硬碰硬,如果选择贸然硬扛,恐怕最后的堵江作战都完成不了,所以还不如优先执行堵江作战,这样一来还能挽救出来一批舰炮以及设备。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什么水平?

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整体战力也是一流水平,只是因国民政府的腐败终使中华民国空有强大的海军,却依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弱势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