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贾母要负多少责任?
在《红楼梦》中,贾母这个老夫人对贾府的败落有多大责任呢?我认为很小,最多也不过1/10。
一、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贾母在贾府的大事上并没有决策权,在使贾府败亡的两件大事上,和贾母无关,一是秦可卿的丧事逾制,是贾珍的决定;二是元春省亲,蓋大观园,导致贾府入不敷出,是贾府阖府男当家做出的决定。
最后导致贾府抄家的诱因,一是贾赦强买石呆子的古扇,使人家家破人亡,二是为甄家窝藏财产,是王夫人的糊涂帐,和老太太全无关系。
二、子孙教养
贵族家庭,男儿的教养是由男主人和老师负责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
男孩十岁前就应该分院子,不能再进内院,何况在教育贾赦、贾政时,贾代善还活着,主要责任和贾母无关。贾府的家学我们在书上也看过,实在是藏污纳垢之所,女人在教育子弟方面是无权置嘴的。
归贾母教育的姑娘们,四春和林黛玉中,有三个很出色,元春、探春、黛玉,另两个也不错。
贾母在教育子孙上唯一的错误是不按规矩办事,把已经长大的贾宝玉留在内闱,染上脂粉气和生出叛逆思想,但宝玉并不是贾府灭亡的主要原因,只是不肯投入仕途,挽救贾府而已。
三、所谓奢侈浪费
在那个时代,作为超品国公夫人,一品诰命夫人,贾母肯定是奢侈的,但贾母的日常开支比起修大观园和元春省亲来,只是九牛一毛,不会影响贾府的兴衰。
《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贾母要负多少责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贾母是有一定责任的。
贾府衰败有两大重要原因,第一后代不学无术,第二奢侈享乐太过分了。
这些都和贾母有些关系。
第一,后代不学无术。
由于贾母是贾家最高的长辈,不但对荣国府,对宁国府也是有一定控制力的。
比如贾珍曾经带贾宝玉做了什么事情,贾母就把贾珍喊去骂了一通。
贾珍也不敢顶嘴,只能听着。
宁国府不提,但荣国府的衰败,同贾母是有些道理的。
贾母的大儿子贾赦骄奢淫逸、强横霸道、肆无忌惮,贾母样样看在眼里,却只是厌恶,没有太多干涉。
养儿不教,本来就是贾母的责任。
而贾赦为了几把扇子逼死石呆子,将女儿嫁给虎狼之家孙绍祖,贾母都置之不理。
只有贾赦要娶贾母贴身大丫鬟鸳鸯做小妾,涉及到贾母贴身利益,她才发作了一下。
儿子养成这样,最终祸害家族,贾母责任是不小的。
另外,王熙凤得到贾母宠爱后,在家里滥用权力,甚至为了钱财多次害人性命,害死可怜的尤二姐还害死她的胎儿。还有,王熙凤还放高利贷,胡乱年才。
这些,贾母应该是有所耳闻的,却护短不追究,
第二,奢侈太过。
其实,贾府中最奢侈的就是贾母,她还特别讲究排场。
贾府的大厨房已经够夸张了,要吃什么有什么。
然而,贾母却有自己的小厨房。
书中说:既这样,不如回了太太,多添些分例,也像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吃到一个月现算倒好。
看看,就为了一个老太太,就单独搞一个厨房出来。
而每次贾母吃饭,几个儿子、媳妇还照例要送几个菜来。
其实,就这几个菜,也够一个老太太吃了。
而贾母吃的还非常挑剔,比如所谓的牛乳蒸羊羔一道菜。
牛乳就是牛奶,在当年已经是很奢侈的食物。而羊羔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小羊羔,而是母羊腹内的羊胎。也就是说,为了贾母吃这道菜,必须现场将怀孕的母羊杀死,将羊胎取出。这得花多少钱!
除了吃以外,贾母几乎一切都非常讲究排场和奢侈。
她的丫鬟是最多的,多到可以随便送给别人。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袭人,都是贾母送的。
贾母还非常喜欢一些昂贵的摆设,以自抬身价。
她去薛宝钗住房参观时,发现这里没有什么古董摆设,竟然还发怒了,冷嘲热讽的说了薛宝钗一顿,拿了很多古董来。
而且,贾母颇喜欢搞演戏,动辄就是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
按照贾母如此奢侈的消费,每年恐怕单单生活费就要几千两。
所谓上行下效,贾母尚且如此,下面又如何会节省呢?
《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贾母要负多少责任?
你是一个小姑娘,十六岁的时候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袭官的青年。你努力做好正妻本分,给你的丈夫娶了几个小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从此你要管理小妾,也要照料孩子。早上天没亮就要给公婆请安,晚上天黑了你要去给说声晚安。公婆吃饭你要站着,瞅着公婆喜欢哪道菜赶紧替公婆端到前面。什么你也饿?那你忍着,别让肚子里的叫声影响公婆食欲。公婆发话你要听着,吩咐的事,好办难办你都要顶着。
好容易公婆都去世了,你要张罗给两个儿子定亲,家里亲戚来往,婚丧嫁娶、来往礼单都要你来安排。
终于你儿子女儿都结婚了,你丈夫去世了。
你教育大儿子要好好做官,教育二儿子要夫妻和顺。女儿嫁的远你顾不上,好在女婿长得帅又有钱人品好还有才华,你很放心。
很快你的儿子们也都有了子女,你想着,可以歇歇,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吧!
大儿子的妻子死去了,又娶了邢家姑娘。这个后妈只爱钱,逼着大儿子的儿子儿媳贾琏夫妇帮他捞钱,对大儿子的女儿不管不问。你看贾琏夫妇会办事,你把家族公司交给他们夫妻打理。暗戳戳抬高孙子夫妇地位,叫他们不受人欺负,也暗戳戳护着孙媳妇,不叫她受邢夫人折磨。又把迎春接到身边养着,不至于在继母手下吃不上饭。
二儿子很省心,可惜他的大儿子死去后,夫妻两个感情也淡了。二儿子贾政转头找了一个漂亮小妾安慰自己,二儿媳进了佛堂,不再管事。你接了二儿子的长女元春在身边亲自抚养,瞅着儿子的漂亮小妾生的女儿没人管,你又接到身边来自己抚养。
族长的妹妹惜春才五六岁,那个做哥哥的到处寻花问柳,也不管妹妹。你看她可怜,也接过来在身边。
不知不觉你养大的元春因为太出色进宫了。但你的身边还有一个孙子三个孙女。接着亲生女儿去世,你怕女婿再娶后母,外孙女受欺负,又将外孙女接了过来。
此时你已经快六十岁了,虽然你觉得身体还行,也到了多吃半口桃就拉肚子,摔个跤就可能爬不起的年龄了。
你希望大儿子能好好做官,他不听。
不但不听,还纳了十几个姨太太,最近又看上了我身边的丫鬟鸳鸯。你稍微说他两句,他就抱怨你偏心。
你瞧着孙子贾琏办事不错,也有良心,有时候稍微疼他一点。大儿子还不开心,逼着孙子给他找古玩,找不来就是一顿打。
二儿子是个老实人,不会左右逢源,也没有晋升的指望。你想着也算了,不惹祸就是福。
至于族长贾珍,虽然名义上是孙子辈的。其实已经只是有血缘的亲戚。你说话他听听就算了,并不当真。
表面上你是贾家的老祖宗,一呼百应。实际上你明白你只是一个吉祥物。
贾家人捧着你,是为了你的诰命夫人的身份,也是为了在外人、在官场上占一个“孝”,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好做官的。
你叫他们认真做官认真做事,其实一个都不听的。他们只想搂钱、玩女人。
这个时代女人又不能出去做事,你能怎么办呢?
你说排场从我开始缩减吧,先从你们不用给我送菜了做起。
他们说,那怎么行?说出去多没面子,菜我们要送,排场还要继续讲。
你能怎么办呢?你只能替他们好好养着孙子孙女,还要努力保证身体健康。毕竟你是贾家最大的官了,只要你活着,还能多庇护他们一天。
只是你的努力有限,身份带来的便利也有限。贾家还是不可避免地渐渐败落下去。
这时候有人问贾家败落了,你要负多少责任?
你想了想,又想了想。
只能回答:我做到了一个六十岁老太太能做得一切了。
《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贾母要负多少责任?
贾府就像一园富丽耀眼的花朵,绚烂过后即黯然凋谢。贾府的最高权力者贾母,处置犯错的下人雷厉风行,又不乏怜贫惜老之心,恩威兼具,具备优秀管理者的质素。
贾母如此有能力,她是否有能力和机会扭转局势避免贾府衰落呢?贾府落败,是内外交困的结果,仅凭一己之力,贾母难以扭转乾坤。
但是,作为贾府里最高话语权者,贾母在她统治的这片领土上,未能清醒的认清局势,带领家族规避内耗的雷区,对贾府的衰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偏爱幼子一系,致使家族不睦第四十六回,凤姐对邢夫人说:“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贾母不喜欢沉迷酒色的大儿子,也不喜欢软弱又愚犟的大儿媳,将他们放逐至贾府的旧园子里,把荣国府的掌家大权交给了品格端正的二儿子贾政夫妇。
驱逐不肖,任用贤能,看起来贾母做的很英明,实则为家族不睦埋下隐患。
我国从西周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和掌权者已然深入人心。如果由贾赦袭爵并执掌家中大权,贾政不会有什么想法,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家中大权由贾政掌控,贾赦则难免不服。
贾府表面上妻贤子孝、兄友弟恭,实际上明争暗斗、波诡云谲。
贾母让二儿子贾政夫妇住进荣禧堂,分掌家中内外大权。对贾政的孩子,也明显的更为偏爱。贾母视宝玉为命根,宠的像活龙。对贾政的庶女探春,也比贾赦的庶女迎春重视。
第七十一回,邢夫人自忖:“前日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他姊妹,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如无。”
第七十五回的中秋夜,贾赦讲了一个笑话,里面有一句“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借以刺讥贾母偏心,发泄心中的不忿。
所谓物不平则鸣,贾赦和邢夫人纵有千般不是,自己的权益被剥夺,又明显遭遇冷落,他们的不平衡,仍是有理有据的。
邢夫人的陪房费大娘等人,原本在贾府里风生水起,因贾赦、邢夫人失势,也跟着减了威势。眼睁睁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体面归了王夫人的心腹们,心中很不自在。
费大娘等人心内嫉妒挟怨,又不能施展,便背地里造言生事,挑拨邢夫人,生出嫌隙之心。
先不过是告那边的奴才;后来渐次告到凤姐“只哄着老太太喜欢了,他好就中作威作福,辖治着琏二爷,调唆二太太,把这边的正经太太倒不放在心上。”后来又告到王夫人,说:“老太太不喜欢太太,都是二太太和琏二奶奶调唆的。”
贾赦、邢夫人一派心挟怨憎,不会向贾政、王夫人一派发出友善的讯息,贾政这边也不可能有友好的回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边的矛盾愈发难以调谐,终至爆发出抄检大观园事件。
抄检大观园的当晚,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家族不睦,是毁家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样的局面,贾母难辞其咎。
执着于侯门派头,不知省俭在黛玉的眼里,贾府的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
第五十一回,晴雯病了,须支付请来的医生一两银子的车马费,麝月和宝玉都不认识戥子,麝月拣了一块,笑道:“这一块只怕一两了。宁可多些好,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这一块银子至少有二两,为了不让人笑话,当成一两用了。
贾府的仆人尚且具备非凡的豪门气度,更不用说主子。若问贾府里谁的豪气最盛,则非贾母莫属了。
贾母的衣食住行,无不彰显奢华。
行:
贾母一向深居内院,仅在第二十九回有过一次出行。这一天贾母带着众人上清虚观看戏,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轿。在清代,三品以上的文官,在京城内只能乘坐四人轿,出城才坐八人大轿。贾母出行的坐轿,是最豪华的等次。
衣: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告辞,鸳鸯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说:“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
众人生日年节下孝敬的衣服,其用料、做工不会差,而贾母的衣服都由专人缝制,从不穿外头人做的,这么好的衣服也只能压在箱底白白浪费。
贾母的娘家史府,为了节省开支,不用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针线活都是几位女眷做。湘云在家做针线活常至半夜,来贾府提到便心酸。贾母在穿着上的挑剔和史府的状况形成巨大的反差,颇值得玩味。
食:
六十一回,柳嫂说:“也像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七十五回,尤氏伏侍贾母吃饭,贾母吃完后,命尤氏吃。这时探春、宝琴都吃完起身了,尤氏笑道:“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吃不惯。”
贾母的饭食丰富多样,天下所有的菜蔬天天轮转着吃,不轻易重复,而且餐餐都是大排桌,另外还有每房按例孝敬两个菜。贾母又能吃多少呢,都是习惯性的排场罢了。
住:
刘姥姥说贾母的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那柜子比一间房子还大还高。豪华壮丽的气象可见一斑。
贾母带刘姥姥参观潇湘馆,见纱窗的颜色旧了,便令王夫人换新的。这是贾母疼黛玉的表现,又何尝不是贾母奢侈浪费的表现呢?
黛玉等人在二月二十二日搬进大观园,到现在也不过才半年多的时间。就算纱窗在省亲之前已经糊上,也还不到一年,能有多旧?与其说纱窗旧,不如说贾母太讲究。
贾母的衣食住行皆考究华贵,平日里的言行也不忘侯门豪气。
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说有个小姐论美貌聪慧、家当根基都配的过。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贾赦要娶鸳鸯,贾母对邢夫人说:“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
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刘姥姥夸潇湘馆“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满屋里的东西都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开这里”。贾母虽没什么表示,心里一定是满意的。
及至宝钗的屋里,如雪洞一般,什么陈设都没有,贾母便不满了。“倘或来个亲戚,看着不像”。这既显得贾府待客人吝啬,也与贾母惯来要求的奢华气派相违。
第七十二回,贾琏请鸳鸯将贾母的金银物品偷运一箱出来抵押应急。到第七十四回,平儿说,鸳鸯回过贾母,这事贾母是知情的。
贾母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到了靠抵押物品方可周转开来的地步,仍然不为所动,享受着她的富贵太平。
贾母嫁入贾府,从重孙媳妇做起,已经有五十多年,这份豪奢也享受了五十多年。她已沦陷入奢华里不能自拔,宁愿装睡,也不愿清醒。
贾母有品味,有爱心,有威严,在顺境中可活成佼佼者。当逆境出现,贾母无前瞻,无警觉,无行动,便把自己连同贾府交付给失败了。
《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贾母要负多少责任?
贾母又不是慈禧,更何况就算是慈禧,也没必要为清朝的灭亡负全责,更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贾府。
所以,我个人觉得,贾母无须为贾府的败落负责。
有人说,贾母对子弟的教育不太成功,这为贾府的败落埋下伏笔。比如贾赦,老色鬼一个;贾政,不干正事,天天跟清客们混;从小放在身边养的贾宝玉,百无一用。
但事实上,对贾赦和贾政的教育影响比较大的并非贾母,而是贾代善。宁荣二府对男性的教育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味打压,一旦犯错,就如审贼一般,甚至抡起棍子就是一顿毒打。《红楼梦》里通过人物对话,明确无误地透露了这一点。比如贾敬对贾珍的教育,贾政对贾珠和贾宝玉的教育,都存在这个问题。推算年龄的话,贾赦和贾政小时候,贾代善正值盛年,估计用的也是这家传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贾府子弟一旦摆脱了父权,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放飞自我,难担当家族重任。
还有一点,就是贾府学堂的氛围太差,这可能严重影响了男性子弟的成长。《红楼梦》里有贾宝玉和秦钟一起去上学的情节,可见学堂管理不善,藏污纳垢,子弟进学,学好学不会,学坏很容易。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学校教育贯穿人的整个童年,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至于对贾宝玉的教育,贾母虽然确有一定的失职,但隔代人看隔代人,感受已完全不同,再加上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贾宝玉的长相和气质与贾代善极其相仿,而且贾宝玉又是衔玉而生,十分罕见,所以贾母宠宝玉,也可以理解。
更重要是,贾母身边不只有贾宝玉一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也在贾母处寄养,可以说是与贾母朝夕相处。这四位女子中,至少元春和探春很不错,一个榴花开处照宫闱,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另外两个虽说不那么光彩照人,但也不能说是差。而且看这几个女子,作诗行酒令之类,简直才华横溢,完全盖过宝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贾母的培养和教育。
所以,教育失败这锅,贾母不背。
还有人说,贾母生活享乐奢侈,造成贾府经济负担沉重,最终走向毁灭。但实际上,贾母一个老太太总共才能花多少钱,若要把享乐奢侈的锅都扣在贾母一个人头上,那也太不公道了。怎么不说贾宝玉只是为了讨晴雯欢心就撕了好几把名贵扇子,怎么不说贾赦随手就扔出去800两银子在外面讨了个小老婆,怎么不说贾珍为了给秦可卿办个风光的丧礼不惜堆金造银,怎么不说整个贾府为了迎贵妃省亲修了那么大一个大观园?
可见,贾府入不敷出,各种大宗支出和浪费随处可见。若说解决之道无非开源、节流二项,贾府节流不成,开源也没有好的办法,进项一年比一年少。《红楼梦》里提到乌进孝管着宁国府在京外的七八个庄子,每年一到年底都来给贾珍送贡品来。贾珍见每年庄子的进项越来越少,感慨乌进孝年年跟他打擂台。荣国府肯定也有类似田产,估计情形跟宁国府差不多。这些贾母都是不知情的,毕竟不是她管家。
但贾母对于贾府衰败这一事实是清楚的。《红楼梦》里写到,荣国府到了后期实在入不敷出,王熙凤只好串通鸳鸯等大丫鬟偷拿贾母的宝贝去卖。以贾母的精明,又怎会不知自己的东西少了?刘姥姥二探荣国府时,到薛宝钗屋里,贾母批评薛宝钗屋里太素净了,一点宝贝都没有,于是连忙命人到她房里去取什么什么珍宝。可见,贾母对自己房里有什么宝贝一清二楚,王熙凤能偷走去卖,不过是贾母故意装作睁一眼闭一眼而已。
当然,即便如此,贾府一时半会儿也倒不了。贾府的倒台,归根到底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皇权对开国勋贵的肃清是循序渐进的,但却是贯彻始终,坚定不移的。所以,贾家的败落是一定的,只是时间问题,这与贾母没有任何关系。
《红楼梦》中,贾府的败落,贾母要负多少责任?
首先 ,贾母做为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和家长,对于贾府的败落肯定是有责任的,但究竟要付多少责任是需要客观评价的。现仅挑几个比较有争议的点来讨论一下。
一、关于生活奢侈讲究排场毋庸置疑,贾母的排场的确和荣国府日渐衰落的实际情况不匹配,这和贾母出身世家,又经历过贾家最鼎盛的阶段,一些生活习惯不容易改变有关。再加上当家人的刻意隐瞒,导致她对家中真实的情况不了解,讲排场的行为没有得到收敛,也加剧了贾家败落的速度。
但说到讲排场,贾家上下谁都逃不了责任,贾赦做为大老爷,天天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因为要不到鸳鸯,从外面买了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嫣红,一花就是800两。贾政身边常年养着一批堆除了吹捧清谈根本就没有真才实学的清客。这棵大树早失去了活力,又养了一堆蛀虫,不倒才怪。
二、对子女的纵容和放任严格来说应该是对儿孙的纵容,但吊诡的是,贾家的男儿多不成器,但女子却都是出色的,不必说元春探春这两个拔尖的,就是木头一样的迎春和孤僻的惜春,也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
比较一下夏金桂的家教就可以知道了,不是所有富贵人家都可以教导出这么出色的女儿的。而这些女孩都是从小跟贾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元春,是她亲手教出来的。所以老太基本的教育应该是没有问题。
那么那些男丁为啥都不成器?除了宝玉之外,贾府的少爷可都是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为何很多连基本人品都不过关?我觉得问题就出在这所谓的“十年寒窗”上。
从贾府小学堂的混乱不堪不难知道,这些纨绔子弟究竟是如何读书的。而学堂的事,主要责任就在贾府历代的当家人身上,他们只是把学堂当作科举和维系富贵的工具,并没有真正的尊师重教,自然请不到好老师,也就无法教出好学生。
所以在这点上,贾母有责任,但她管的了内闱,却管不了外面更大的污浊的天地。
三、对宝玉无条件的溺爱贾母对宝玉的溺爱是人所共知的,那么人们只看到宝玉在贾母的庇护下,不爱读书,天天在女孩堆里混。但是难道不正是因为贾母的保护,才让宝玉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否则宝玉恐怕在贾政的乱棍之下,也难逃一个早夭的下场。
况且,在贾母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宝玉,论人品,论才华,恐怕比那些上过学堂,读过书的贾府其他人要强多了。不爱读书,宝玉也不是文盲,只是宝玉无心科举,不愿和贾雨村之流同流合污罢了。
总之,贾母不是圣母,她有她的局限性,也要承担教育不力,管家不严的责任。但贾家这样仅凭世袭皇恩才能得以存续的家族,走向败落其实是注定的结局。又怎能把家族败落的责任都让一个老太太来承担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