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山峰顶上的寺庙是怎么建的?几千米高,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

吊装

古时候山峰顶上的寺庙是怎么建的?几千米高,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

看了前面很多回答,基本是凭自己想象,不但自己没有亲眼见过,甚至连打听一下都没有,完全是脑补出来的大概,实际上,古人的智慧远超过一般的键盘侠,修庙运输材料古人早已经解决了。

我不但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还亲眼见识过一些,甚至还有一次差点参与进去。

差点参与进去。

最早的一次是青龙山山顶建庙,那个比较简单粗暴,而且就是个很简单的砖拱攒顶,只有一间,工程量不大。建造方只是招募了周围乡民,一次背半袋水泥或者十块砖。具体运一趟多少工钱我记不清了。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还特意打听过,想过去背水泥,但因为价钱太低放弃了。这个可以参照背山工。

青龙山娘娘顶,索道加人工运输修建

还有一次就是受朋友相约,去正在建设中的山叶口景区。在攀爬过程中见到了向山顶运送物料的骡队,几头骡子背上配有驮筐,里边装着建筑材料,骡队有人带领,顺着林间小路蜿蜒曲折向上走。骡子不太适应走太陡台阶,都是在林间土路蜿蜒前行,因为坡度大,直接向上是很费力的,大多是延之字形路线前进。茶马古道也是这么运输的。

骡队驮运建造的山叶口景区

如果不是特别陡峭,骡子也是能走台阶的,但是需要适应训练,听父亲说,六十年代的初期,迁西景忠山还养着一头骡子,每天负责向山顶运水。这头骡子是走台阶的,每天一趟,长年累月,这头骡子甚至不需要人引领,自己就能下山,山下有人帮助装完水,骡子自己能够上山。

曾经用骡子云水的景忠山

茶马古道的驼队

下面的是关键,有一些山十分陡峭,而且路面狭窄,不可能有条件走之字形道路,这种情况下,古人是怎么运输材料的?小时候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爷爷告诉我,山羊攀爬能力极强,猿猴都不能与之相比,尖尖的羊蹄就像钉子鞋,山羊爬坡能力超乎一般人想象,人能上去的地方山羊很轻松,人需要辅助才能爬上去的地方,还是难不住山羊。古代修庙,最大宗的材料就是砖和瓦,还有细沙和白灰。山羊每次运输的数量不是很大,一般是一只羊两块砖,或者四块普通陶瓦。但是山羊的数量大,一大群羊一次运输的东西可不算少,而且山羊登山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古代在比较陡峭的高山上修庙,羊群运输队是不能少的。

所以那些只知道大赞古代人们勤劳质朴,认为他们就是傻乎乎的靠蛮力一点一点运材料的。你们不是尊重古人,而是轻视古人,他们不但勤劳,而且充满智慧。

古时候山峰顶上的寺庙是怎么建的?几千米高,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

山峰顶上几千米高,一般山峰的相对高度都没有几千米。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绞缆车。脚手架

梵净山新金顶,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为94米。在平地上高一点的楼房,也有这个高度。象上海中心大厦,总高632米,结构高度 580米,远超梵净山新金顶的相对高度。

建造大型高楼,现代人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运送建筑材料,也无非是脚手架和大型吊车。在古代,大型吊车是没有的,但古代有绞缆车。脚手架在古代照样可以撘,现在的脚手架通用钢管,而几十年前的脚手架用的就是毛竹,在古代毛竹根本就不缺。

原理同栈道

比如读过三国的朋友,可能都有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栈道。

栈道是指沿着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我们中国人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了。秦惠王时修建了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

栈道就是先用人工(用绳子悬挂)在崖壁上凿出放木梁的孔,插入木梁,上面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脚手架的原理与栈道的原理完全相同。

这些建筑材料是人的智慧运上山的,绝对不是什么神仙来助建的。

武当山的金顶青铜铸造

比如武当山的金顶,上的金殿是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殿体各部组件采用的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在立柱孔孔与梁之间用金银浇铸。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金字塔的石材是运河漂运来的

比如埃及金字塔的石材来自于很远的采石场,石材运送也一直是个谜,现在埃及发现了古运河遗迹。埃及专家在阿斯旺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条运河遗迹,当年古埃及人就是从这里通过运河将用于修建金字塔的巨石漂运到尼罗河的。再通过尼罗河运到金字塔修建场地的。

古时候山峰顶上的寺庙是怎么建的?几千米高,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

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听老人说:泰山顶上建庙的时候一开始人工往上背砖,上山的路上发现一位老者放羊,于是一位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何不发动羊往上背砖?就这样把每只羊身上栓两个砖,边吃草边往上走,羊一路吃的饱饱的很快到山顶了。

你说是不是咱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是真是假不敢确定!只是听说而已!

古时候山峰顶上的寺庙是怎么建的?几千米高,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建上去的?这问题问的好,俺第一次瞅见一根柱子一样的山头上建造的寺庙,俺也是一脑门子的问号。

就那大青石砖比俺的脸都大,拎起来这都能当杠铃的使唤,他们是怎么运上去的呢?

那么在这种环境中往往会有很多美妙的传说,什么有人天生神力背着刷刷刷就能上去,多整几趟也就是了,当然这个天生神力的人往往会受到老天爷的恩泽;什么当年大水洪水淹到了这个位置,整个小船,哗啦啦的就给整上去了,水退之后就这样了,当然这样的故事往往跟随着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毕竟这都是传说故事,里头到底有几分真假,咱就不得而知了,年月实在是太过久远,咱也没地考证。

说起来大家伙听个乐呵,了解个山川故事,也算是用脚丫子丈量了一下天大地大,就完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他们为嘛要在这么高的地方修寺庙呢?没几个人能上去啊!”

咋说呢?这就是修行人的修行事了,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总之他们感觉自己需要用大毅力去干一件一般人干不到的事,于是这样的一座座奇观就会出现。

最简单的说,华山上头有一个全真岩,见过的小伙伴那都是叹为观止,石头上开一石室,而在石室的上方有一块突出的岩石仿佛是这石室的屋檐,就这屋檐下刻着三个大字——全真岩。

到现在人们都想不明白,这三字是咋刻上去的,因为这上边压根就没有一个着力点让人可以站上边刻字,您搭个脚手架至少也得有几个窟窿不是,啥都没有。

俺第一次瞅见的时候,俺感觉是不是那个会轻功的蹦上去凿一下,然后再蹦上去凿一下,就这么一下一下的弄出来的。

可问题是下边就是万丈深渊啊,这要是蹦不好,指不定就蹦下去了,哎,古人的智慧真不是盖的。

哎!这一唠叨就唠叨远了,咱接着说。

那么一根仿佛柱子一样的山峰上是如何建造起寺庙的呢?

一般的情况,就是建立栈道,就像那环形梯,一圈一圈的围着山峰绕上去,栈道修好了,这石头瓦块木头啥的,这就通过栈道运上去。

但这么做,这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没点大投入是不成的,您要是光靠一两个人十来个人弄这么个栈道,没个十几年这是不成的,也就是说个人要弄的话,至少得是两代人。

那么这种情况下,修完了这栈道必然会留下来,可为嘛会没有呢?难道是被拆掉了?

如果这种情况存在的话,是很有可能被拆掉的,那么为什么会拆掉呢?

估计这上边其实是不允许一般人上去的,有那么个心存敬畏的意思在里边。毕竟高吗?高就可以和天挨的近一点。

那么还有其他办法吗?

再有一种估计就得人爬上去,用绳子一箩筐一箩筐的往上掉了。

如果您要说这也太慢了。

但您要记住了,过去人要干一件事,其实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结果而已。

一个人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出来,他自己瞅了都害怕。

要知道曾经就有记录,一位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就能掀动超过半吨的东西,但这位母亲在平时可搬不动这么重的东西。

说道这里咱不得不插一句,当年咱造原子弹的时候,真真的啥条件都没有,最简单的说,人家处理个数据,那都是计算机,咱呢?除了手中的算盘啥都没有。

这要是一般人,估计这一关就过不了,结果呢?咱分成好几个组,为了一组计算数据,这些组同时用算盘计算,当他们的计算结果全部一致了,这就说明这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如果不一致,那就再来一遍。

就这些计算用掉的纸片子咱是用房子装的,原子弹也顺顺利利的爆炸了,其实人是不怕困难的,人真的要较真起来,困难都害怕人,自己到没咋觉得,就那么一步步的走了过来。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古时候山峰顶上的寺庙是怎么建的?几千米高,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

信仰,精神的力量。砖瓦,肩扛人背,木石,就地取材加工。举亲族一例如下。

曾祖父的舅舅,元应伦大人,1840年中武举。“同治回乱”前夕,为兵部骑尉。1868年左宗棠西北平叛前夕,迁为兵部正堂,为湘军进军陕西打前站,绘制进军路线图,协调粮草。协助左公收复陕西后,安置难民,消除乱源,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功勋卓著。

朝廷为嘉奖这位特使,将终南山的的西观音山这片区域,命名为元武山,立庙号曰“武魁殿”。暴乱平息后,满目疮痍,十室九空,人民生活异常艰辛,而关中腹地民众感念元应伦大人的恩德,在武魁殿建设期间,克服物力人力匮乏的诸多困难,不听元家劝阻,自发援建。据我祖父祖母在世时传述,当时山上建庙的物料,砖瓦用马车运至山口,然后的一砖一瓦都是当地人背上山的,而木石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而成。武魁殿建成后有专人管理和祭祀。

元应伦大人仙逝后,当地民众尊他为观音山的山神,四时八节前往朝拜。朝山拜仙这一习俗,在我的故乡,一直沿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位看守观音山武魁殿的肖姓老人,曾回故乡北安谷村筹粮筹衣,与故人饮茗话沧桑。文革时期,元家主事人元秉章先生死于非命。观音山上的武魁殿,毁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