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为何可以受到各位诸侯尊重?
20岁的时候,觉得曹操最厉害,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英雄如牛耳,那种霸气是年轻人所崇拜的。
40岁的时候,觉得司马懿最厉害,为人低调,厚黑隐忍,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绝情到底,一次政变就夺了曹魏政权数十年打下的江山,成为成功的另一个典范,这种成功是中年人所期待的。
60岁的时候,觉得刘备最厉害,以贩履织席为业,起兵后到处投靠,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从来不言放弃,一直就在努力,以极低的出身,成为三国最后一个崛起的政权,刘备笑到了最后,刘备的成功是白手起家的典范,更是不折不饶、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只有当你年老之后,才会体现这种成功的极其不容易。
刘备与曹操
在东汉末年那种乱世中,刘备没有根基,又不是士族豪门,虽然屡战屡败、四处投靠他人,但是天下诸侯对待刘备的态度却是非常尊重的。
曹操对刘备的评价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投靠曹操,曹操对刘备的态度是: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此时的刘备被吕布打败,所占据的徐州被吕布夺取,老婆孩子都被吕布俘虏,还是曹操打败吕布,救回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即使如此,曹操仍然对刘备评价极高,极为尊重。
刘备投靠袁绍,袁绍对刘备的态度是: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此时的刘备因为偷袭徐州而被曹操打败,老婆孩子被曹操俘虏,袁绍不计前嫌,派出将领在路上迎接刘备,并且亲自出城二百里与刘备相见,要知道袁绍出身名门,其家庭四世三公,袁绍依然对落魄的刘备极为尊重,对诸侯的礼节对待他。
曹操认为刘备是英雄
刘备投靠刘表,刘表对刘备的态度是: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此时的刘备再次被曹操打败,他所投靠的袁绍也被曹操打败,刘备在走投无路之下,南下荆州投靠了刘表,刘表同样是亲自到郊区迎接刘备,并以上宾的礼节对待,还给刘备增加士兵,让其驻守在新野,刘表对待刘备同样也是以诸侯的礼节对待,要知道此时的刘备除了关羽、张飞及身边少数几个随从之外,并没有任何实力。
曹操、袁绍、刘表都是当时割据一方的诸侯,要名声有名声,要实力有实力,要出身有出身,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何对一无所有的刘备如此尊重?
袁绍尊重刘备
1、刘备有极强的战斗力
刘备本人是剑术名家,手下的关羽、张飞两人是三国唯二的万人敌。
《阵纪》:卞庄子之纷击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剑有传。
根据明朝军事家何良臣的著作记载,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剑术名家之一,刘备的顾应法是五种剑术之一,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整个三国就是刘备与马超是剑术名家,这说明刘备的武艺是不差的。
刘备从黄巾起义开始起兵,虽然不断被打败,但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与刘备同时期的诸侯不断被消灭,比如袁绍、吕布、袁术,但只有势力弱小的刘备活了下来,在那种战乱之中,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是奇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备的武艺很强。
刘备是剑术名家
除了刘备本人之外,刘备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最著名的就是关羽和张飞,这是三国时期唯二的两个万人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万人敌是项羽,第二个就是关羽和张飞,这个称呼可不是随便来的,而是在一系列的残酷的战争中争来的名声。
万人敌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关羽,曹操一心就想留住关羽,奈何关羽并不想跟随曹操,一个万人敌就不得了,刘备一下子就有两个,因此刘备团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经常打败仗那是因为实力不行,战斗力与实力是两个概念。
刘备一旦投靠谁,他手下的两个万人敌就会跟着投靠谁,任何一个诸侯都会在意,乱世之中,人才最为重要,谁的人才最多,谁就有可能统一天下,你看刘备投靠刘表,刘表就让刘备镇守荆州最北边的新野,这明显就是给刘备守北境,而北境的敌人就是曹操。
关羽、张飞是万人敌
刘备投靠刘表,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雇佣兵,刘备靠出卖武力来获取刘表的粮食、人马与地盘,能让刘备有一个容身之处,如果不是战斗力特别强悍,诸侯们又怎么会如此尊重刘备呢?
2、刘备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知人待士的态度、有宽厚仁德的性格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刘备的评价:刘备的意志坚定,宽厚仁德,知人善任,礼待下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还有英雄的气量。
刘邦当年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能聚拢人才,让天下人为自己所用,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能用人,项羽只有一个范增都不能用好,所以他会败给刘邦,而刘备的身上有着刘邦的风范。
刘备从不放弃
刘备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打仗经常失败,但从来不放弃,刘备的失败都数不清了,徐州被吕布抢了,老婆孩子被吕布俘虏了,刘备反过来投靠吕布,被安置在小沛,后来刘备再次与吕布作战,又被打败,又投靠曹操,与曹操一起打败了吕布。
失败一次重新振作很容易,如果失败一百次,再重新振作一百次,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万人之中也没有一个人能像刘备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是从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刘备的这种意志感动了很多人,让人对刘备刮目相看。
只要不放弃,就总有一次会成功,刘备的这种意志很容易吸引天下英雄为他所用,然后刘备又知人善用,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比如赵云,为人忠诚、正直,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所以刘备把自己的亲人让赵云照顾。
刘备宽厚仁德
比如诸葛亮,他的特长是处理政事,管理后勤,所以刘备让诸葛亮当自己的萧何,在后方为自己足兵足粮,打仗从来不带诸葛亮,刘备用的是诸葛亮的长处,没人会认为萧何的功能会小吧。
再比如法正,他的特长是善于奇谋妙计,出其不意,类似于曹操手下的郭嘉,所以刘备带兵打仗就喜欢带着法正,为自己出谋划策,汉中之战就是法正的奇谋,也是刘备成功用人的典范。
比如关羽,这是刘备信得过的兄弟之一,又是万人敌,军事能力突出,能够独当一面,所以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比如魏延,性格不好,但军事能力突出,刘备拿下汉中后,就让名不见经传的魏延来守汉中,从来就没让刘备失望过,这就是刘备用人的能力。
刘备当平原相时,与下人同起同坐,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员对待百姓用同样的礼节,就是越级,但刘备的这种越级可以理解为礼贤下士,所以才会让刺客对刘备感动,当场放弃刺杀行为。
刘备知人善用
刘备为人宽厚仁德,糜芳投敌了,刘备并没有为难他的兄弟糜竺,黄权投敌了,刘晓力没有为难他的家人,甚至当没发生一样,刘备每成一处,首先就要招揽人心,树立恩德,以至于在曹操南下荆州时,会有数十万百姓宁愿放弃自己的家园,也要跟着刘备一起逃亡,要知道古人的乡土观念相当强,如果不是刘备为人宽厚仁德,这些老百姓不会跟着刘备。
正因为刘备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知人待士的态度、有宽厚仁德的性格,所以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就形成一面旗帜,有了名声,获得了诸侯们的认可,也就得到他们的尊重。
3、刘备身为落魄皇族,但也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三国时期的皇族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刘表、刘璋都是皇族之后,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被封在了河北一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当地的一大家族,其族人至少也有数千人,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刘备出身皇族
刘备是皇族出身,虽然落魄了,但是其族人还在,刘备起兵之后,史书上并没有刘备族人跟随起兵的记载,但是只要拉拢刘备,那再拉拢刘备身后的族人也就方便多了,虽然其家族未必都是豪门,但在乱世之中,一个人数众多的家族也是诸侯们争取的对象,谁都想扩充实力,进而拉拢并尊重刘备。
除此之外,刘备还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刘备是卢植的学生,卢植这个人不简单,是汉末的名士,还是黄巾起义中镇压黄巾军的三大名将之一,卢植的学生也有很多豪门,比如公孙瓒,也是一方诸侯,卢植有一个师弟叫郑经,也是当时名闻天下的大儒。
刘备在起兵之初,遇到了被大将军何进派到丹阳招兵的毌丘毅,于是刘备加入了毌丘毅的军队,毌丘毅是后来曹魏名将毌丘俭的祖父,刘备好歹在社会上有点名声,才能加入,然后又因为功劳做了下密县丞,后来又担任了高唐尉、高唐令等职务,这说明刘备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至少在朝廷之中认识不少人。
刘备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刘备的祖父当过县令,只是因为父亲早逝,到刘备这一代就开始落魄了,至少刘备的祖上曾经也是豪门,这一点有点像诸葛亮,诸葛亮的祖上也是豪门,同样是因为父亲早逝,家族开始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备至少还有些家族的资源在手,要不然其同族的刘元起为何资助刘备呢?
正因为刘备出身落魄皇族,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他投靠其他诸侯,诸侯们也会格外尊重刘备。
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为何可以受到各位诸侯尊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刘备绝对是三国最牛逼的君主,强于曹操和孙权。
大家看看曹操和孙权,其实起点比刘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先说孙权。
他的老爸孙坚,最早就是长沙太守,也是全国有名的悍勇诸侯。
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十八路中,孙坚就是一路。
孙坚虽然随后因轻率冒进被刘表杀死,但毕竟影响力巨大,旧部众多。
他的儿子孙策能力还强于父亲,依靠父亲旧部的支持,一举占领江东广大地盘,成为国内仅次于曹操的强大诸侯。
自然,孙策被暗杀时,东吴内部还有很多问题,地方豪强和山越族不断叛乱,但毕竟大局已定。
孙权是在父兄创业的基础上,维持现状而已。
其实,孙权最大的功绩是赤壁击溃曹军,以及杀死关羽夺取荆州。
至于夷陵之战,其实是两败俱伤,也算不了什么胜利。
然而,孙权随后攻击曹操全部失败,自己的儿孙也不争气。
再说曹操。
他的父亲曹嵩是非常有名气的曹腾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曹操的家族实力很强,二十岁的曹操察举孝廉成为郎官,后来被任命为东郡太守、骑都尉等官职。
而曹操依靠曹家和夏侯家的实力,募兵数千人,以此期间,一步步壮大。
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
所以,曹操虽然才能突出,但也是依靠家族的强大实力,才有这么快的发展。
相反,刘皇叔则完全是白手起家。
刘备自称皇叔,其实祖先基本不可考证。
父亲本来就是一个低级官吏,在刘备少时已逝。
刘备便与母亲贩卖草鞋、织草席为业。
可以说,刘备第一没钱,第二没名,第三自称为皇族却是普通平民。
在乱世中,普通平民想要白手起家几乎不可能。
因为地方的实力都把持在豪强家族手中。这也是先秦的遗风,整个汉代也没有彻底纠正过来。
除非你像孙权、曹操一样本来就有家族撑腰,但刘备没有。
真的要白手起家,除非你有钱有威望,或许能够拉起部队打天下。
但刘备无钱,所以在讨伐黄巾贼中也属于弱小军阀,没什么了不起。
在曹操孙权都很牛逼的时候,刘备只是平原相,也就是山东省德州市中部几个县城的官员。
到了陶谦让徐州的时候,刘备只有1000多兵力,在全国诸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
然而,刘备却白手起家做到了最强。
从开始毫无名气,到陶谦让徐州时候,全国都知道有个刘皇叔,非常讲仁义,打仗又厉害。
而陶谦当时避免曹操赶尽杀绝,死前将徐州让给刘备,还给了他5000兵马,这就完全不同了。
刘备一跃成为大诸侯。
而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为大诸侯,根本上还是自己不但打仗颇有一套,还有了仁义刘皇叔的虚名。
这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财产,类似于一个皮包在地摊上卖200,在LV专柜卖2万一样。
刘备通过自己能力,将自己从地摊货甚至为高档奢侈品。
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为何可以受到各位诸侯尊重?
因为刘备打的是人和仁义招牌,其作为确实被很多广传为仁义代表,在老百姓心里有一定威望和期望!谁收留他不就等于自己也是有仁义风范,更是明君明王一类的人物嘛!
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为何可以受到各位诸侯尊重?
三国时期,刘备一生打仗无数,可是几乎都是败多胜少,屡战屡败,被人从北方撵到了西南,算是一个常败将军。但是,在刘备建立蜀国前,不管刘备去哪儿,都能够得到诸侯们的友好款待,不管是徐州陶谦、兖州曹操、河北袁绍,以及荆州刘表,对刘备都十分尊重。
作为一个常败将军,为何刘备可以受到许多诸侯的尊重呢?乱世之中,诸侯唯利是图,而适好刘备手上正好有诸侯想要的,因此,当时刘备变成奇货可居,受到诸侯的尊重。
首先,刘备可当担:有诸侯需要刘备做接盘侠。刘备成为接盘侠,需要感谢谦让徐州的陶谦。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先是表刘备为豫州刺史,然后屯兵于小沛。陶谦病逝前,告诉别驾麋竺,“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陶谦敬重刘备,是因为徐州危急,而刘备敢率几千兵马前来支援,陶谦发现刘备可当担,是接盘侠的最佳人选。
据《三国志·武帝纪》,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所害,于是曹操为了复仇曾讨伐徐州,但中途吕布进攻其后方,曹操被迫回军。
因为陶谦与曹操结仇,又知道自己不是曹操对手,所以,陶谦需要刘备接手对抗曹操,这是才是一方诸侯陶谦,敬重刘备的主要原因。
其次,刘备有雄才:有诸侯想招揽刘备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吕布袭击刘备,下邳城破后,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谋士程昱看出刘备有雄才,劝曹操杀刘备,“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但是曹操却想招揽刘备,“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由此可见,刘备有雄才大志,让曹操手下有点担心,而刘备投奔曹操时,正是曹操招揽天下人才的关键节点。所以曹操尊重刘备,目的在于想招揽刘备为己所用。
最后,刘备可利用:有诸侯利用刘备去打仗刘备打仗有一个特点,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说明刘备军队有很强的战斗力。袁绍和刘表很看重刘备这一点,都利用刘备当炮灰去打仗,所以刘备这个常败将军才会广受诸侯敬重。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将步骑迎先主。”同时“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袁绍如此礼遇新败的刘备无非刘备有利用价值。
果然,没多久曹袁相持于官渡,于是袁绍派刘备前往汝南,与刘辟一起骚捞曹操后方。其实在袁绍眼里,刘备只是对付曹操的一把利器。
至于刘表尊重刘备,也是让刘备对抗曹操。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投奔刘表时,“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刘表需要刘备守住新野。可见刘备投奔刘表时,刘表正好也需要刘备对抗曹操,因此,刘表礼遇有加。
总之,众所周知刘备打仗常败,而诸侯尊重刘备无非想让刘备接烂摊子、想招揽刘备,以及让刘备当炮灰去打仗。
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为何可以受到各位诸侯尊重?
有句话叫做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得尊重别人,刘备就是这样一个懂得谦卑礼让,宽厚仁义,品德高尚之人,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此外,刘备头顶皇室后裔(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金字招牌,就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敬重了。
刘备虽出身血统高贵,但由于汉武帝时的推恩令,所得皇室的恩惠越来越少,到刘备这一代时,已和普通平民没什么两样,落魄时,一度和母亲以卖草鞋为生。
刘备十五岁这年,母亲不希望他浑浑噩噩过一辈子,让他外出求学,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事实证明,刘备的母亲眼光还是挺长远的。
刘备后来拜在当时的名儒卢植门下,当时很多贤达士子皆拜卢植为师,因而刘备得以结识了一批有识之士,比如公孙瓒,日后成为雄踞一方的军阀,连曹操都很忌惮他。刘备在求学期间,为人仗义,喜欢结交豪杰人士,而且始终谦虚谨慎,因而口碑很好,声名远扬,不少官宦巨贾都愿意资助他。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而后开始了曲折但不断攀升的一生。
刘备虽然人品高贵,很多人愿意依附他,无奈自身实力太弱,因而他在战场上经常吃败仗,吕布、袁术、曹操、袁绍都曾击败过他,他最大的败仗应该是称帝之后的夷陵之战,这场战争的起因就是为了死去的兄弟关羽报仇,可见这位仁兄真的很讲义气,虽然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对兄弟的那份真挚的感情不会因吃了败仗而抹去,相反,他的有仁有义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吃了败仗,受了挫折不要紧,只要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总会有看到曙光的一天,纵观刘备的一生,基本上过着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日子,然而他没有气馁,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很多愿意肝脑涂地的追随他,比如他三顾茅庐,赢得了诸葛亮的出山,从此诸葛亮对他忠心耿耿,为他指点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和诸葛亮等一帮兄弟的共同努力下,刘备在赢得了赤壁之战后,获得了荆州、益州两个肥地,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雄踞一方的霸主。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为何可以受到各位诸侯尊重?
刘备在前期,实力非常有限,军队人数非常少,而且还没有占据什么地盘,多次依附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还多次打败仗。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刘备却获得当时很多人的尊敬,甚至像陶谦这样的,还主动提出把地盘让给他。刘备的这种待遇,在当时的其他诸侯中都是没有的。那么,为什么偏偏只有刘备能够获得这样的待遇呢?
(刘备)
一、刘备是皇室的代表。当时,整个汉朝皇室已经非常衰落了,尤其是皇帝在何进、董卓等权臣的挟制下,整个皇室已经没有了一点尊严。这些权臣想废皇帝就废皇帝,皇室在权臣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后来虽然曹操接管了朝廷,但是曹操依然是一个权臣,汉献帝在曹操面前,依然只能当一个傀儡。
由于皇室在民间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很多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皇室成员站起来,把皇室振兴起来。在当时所有的皇室成员中,只有刘备是有远见有能力的人。因此,那些忠于旧朝的大臣和老百姓们,就把拥戴朝廷的这种感情,集中在了刘备的身上。
二、刘备能够团结人。关羽、张飞在当时都号称万人敌,而这两个人能够死心塌地追随他。赵云本来是公孙瓒的爱将,刘备也是公孙瓒的部下,但是赵云竟然离开公孙瓒,投奔到刘备的麾下。包括糜竺、糜芳等人,无论刘备打了胜仗还是打败仗,他们都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所有这些,都说明刘备是很团结人的。
刘备是怎么团结人的?除了刘备自身的性格气质以外,讲义气也是刘备非常重要的特点。当他和关羽、张飞结识以后,虽然历史上并没有他们结拜的记载,但是他和关羽,张飞一直同吃同住,亲如兄弟。正是刘备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使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桃园三结义)
三、刘备有担当意识。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别的诸侯就是想做大做强称霸天下。像袁术这样的人,还赤裸裸地称帝。而刘备从来不这样做。他一直讲的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汉室江山。这个话刘备能说,别人说起来就不太像那个样子。如曹操就不好说,因为曹操如果说,那他就应该忠于汉献帝。袁绍也不好说,孙权也不好说,因为他们实际上独霸一方,占山为王,是割据政权。而刘备本身是皇室成员,他说这个话,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很恰当。
而当刘备说出这个话的时候,就体现出了刘备具有极大的担当精神。以复兴汉室江山为己任,以天下黎民苍生的安宁为己任。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没有多大实力的人,一生践行这个话,当然是难能可贵的。
刘备还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当时汉献帝想诛杀曹操,专门传出衣带诏给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让董承伺机杀掉曹操。这件事情刘备也是参与了的。刘备不自量力参与了这件事情,给他加了不少的分,把他的担当精神,在天下人面前展示了出来。
四、刘备有君王之相。一个人能不能够当君王,古人认为这是上天注定的。如果他出生就有大贵之相,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人能够当君王。
刘备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异相”,就是大耳长手。他双耳垂肩,双手过膝。耳垂一般都被认为是福气的象征,耳垂越大,说明越有福气。最大的福气当然就是当皇帝。如果手很长,当然就表示他能够获得的东西很多。获得最多的,自然就是天下。刘备的这个“异相”,让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刘备最终是能够有所作为的,跟着他是不会吃亏的。
(煮酒论英雄)
五、刘备有英雄气概。“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不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句话,曹操是对刘备说过的。
当时刘备只是曹操的一个部下,曹操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显然这是曹操的一种试探,看看刘备是不是有想做大之心。同时也说明,在曹操的心目中,刘备确实是一个英雄。
刘备确实也不愧是一个英雄。在整个三国英雄中,只有刘备能够白手起家,最后打下一片天地。
刘备因为具有以上的品质,因此他在当时,确实是很受尊敬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