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从航母上掉进大海里,有救吗?
舰员从航母上掉下去能不能被救上来?救当然能救上来,但是救上来的可能是一具尸体,也可能是一个活人。而且从航母上掉下去是一个高难度任务,一般人如果不是作死基本上不存在从航母上掉下去的几率,下面听吐槽君一步步分析。世界上的主流军舰特别是像航母这样的大型水面舰艇,一般在甲板四周都会安装可折叠防护栏杆,需要时就竖起,闲置时就放倒,这是防止人员甲板坠落的第一道保险。如果真有人手扶栏杆还往下掉,不要怕,在船舷外围还有防坠落网,就算掉下去也会被网兜住。在美军尼米兹航母上还配备的先进的红外报警装置,如果你离船舷太近,就会有滴滴滴的报警声让你赶快退回去。所以说,航母不是你想掉就能掉的,只有三道保险全部坏了,你才有掉下去的机会。在标准排水量的情况下,尼米兹级航母从水面到甲板的舷高大概为18.6米,辽宁号和库兹涅佐夫号则大约为15米左右,直观点说就是最低都在5层楼的高度。这个高度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掉下去会有一段不小的加速距离,重力加速度叠加在一起,最后入水速度可能超过50千米/小时,即使是砸在水面,最后对身体造成的冲击力也可能超过1吨,这么大的力量叠加在一起,如果不是专业跳水运动员,很可能非死即伤。那什么情况容易受伤甚至致死呢?这跟入水姿势密不可分,如果你是头部入水,颈椎脆弱,很容易折断,然后人瞬间晕厥甚至直接死亡,即使救活,最后也可能成为植物人。如果是四肢张开,以躯干平躺姿势砸向水面,由于水体张力的反作用,你的肋骨很容易折断,如果刺伤了内脏,也可能会GG。所以目前在高台跳水运动中,严格禁止头部和腹部入水,都是采用的双脚并排合拢,以这一部位破开水面张力,将水面反作用力化解为对身体的摩擦力和阻力,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即使掉下水了,如果掌握好姿势,还是有很大几率活下来的,你身上的救生背心遇水构造的会马上充气将你浮上水面,你只要等救援就行了。那么掉下去会有人救吗?当然了,航母上有专门的高台观察员,一旦发现有人落水,马上就会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如果没有人发现,你也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无线通信设施对航母发出求救信号。接下来就会放下救生艇去把你拉上来,如果漂的太远了,还会出动直升机进行搜救,别怕他们找不到,你身上的背心是万能的,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分分钟把你捞上来!
如果人从航母上掉进大海里,有救吗?
从航母上掉到大海里,这种事情在海军中经常发生,尤其是在航母数量多达11艘的美国海军,每年都有很多士兵因为种种原因落水,有些是被飞机的发动机尾喷气流吹到海里,有些是被巨大的甲板风吹到海里,还有一些纯粹是为了自杀跳海,毕竟大海上的生活太单调了,不过,幸运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被救起来。
图为从美国航母上跳下的海军士兵。
航母的飞行甲板高度不尽相同,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干舷高度差不多是18米,我国的“辽宁”舰干舷高度大概是16米,这个高度并不低,如果入水姿势不对,很容易受伤。简单地说,如果是以平躺或者水平向下的姿势落实,那大概率要受伤,人的重力加速度会导致在落水的一刹那需要承受数百公斤的压力,毕竟水是有张力的,以平面姿态落水,会类似于从高楼上跳下,落到缓冲力不足的沙土堆上,严重时会导致骨折或者撞晕。
但是如果以垂直姿态或者侧身姿态落水,那么基本不会有太大的伤害,这种姿态可以刺开水面,并且在落水过程中通过水流的扰动抵消掉水的张力。因此,在海军训练中,就会对落水姿态进行训练,航母士兵会排队从甲板上跳到水里,跳下去时需要双手合十在胸前,并且深吸一口气,提高肺部的空气体积,这样落水后会迅速浮出水面,而且落水时是以垂直姿态落水。
图为从航母舷侧跳下的士兵,要保持双手合十在胸前,垂直落入水中。
当然,如果你顺利的躲过了落水这一关,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只要你伤势不严重,那你就需要马上释放出驱鲨剂,不然大鲨鱼过来咬一口也受不了。驱鲨剂也同样会让海面染色,方便航母上的落水观察员或者其他救援人员发现你的位置,不过,即便是没有驱鲨剂,那么在海军士兵的救生衣内都内置有卫星定位系统,美国是GPS,我国大概就是北斗定位系统,然后由航母上的定位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即便你被大浪冲走,也不必担忧。
图为航母舷侧的救生艇位置。
当然,落水后还需要小心一些事情,比如,千万不要是从航母的正前方掉落,也最好不要掉在航母宽阔的中部舰体前方,否则极易被航母撞晕,甚至直接从身上开过去。也千万不能在航母的正后方掉落,否则也极易被航母的螺旋桨吸走,或者被航母的尾流淹没,当然,一般而言,直接从航母前后两侧掉下去的概率也不会很大。
图为航母上的救生艇。
图为航母释放救生艇。
航母如何救援落水人员呢?首先,航母会派出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的救援直升机、运输直升机,这些直升机携带有救援人员和揽胜、救生圈等设备,一旦确定你的位置,就会马上飞到附近,投掷救生圈,并且释放救援人员和绳索,把落水人员从水里直接绑住,吊起来,拉到飞机机舱内,这时你就算获救了。
图为正在安装救生筏的美国海军航母。
其次,如果落水的距离不算很远,那也可以派出小艇前去救援。航母的侧面外飘结构下都有交通艇,这些快艇个头较大,设施也比较全,释放后可以从航母尾部的小码头返回军舰,释放小艇需要航母内部的机械结构直接将其投入水中,回收时则释放绳索,挂住小艇将其吊起。小艇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可以仿止海浪把落水人员冲出太远。
图中在水里游泳的士兵旁边,就是一个打开的救生筏。
再者,航母的两侧都有救生浮筏,他们像是胶囊的造型一般,被缆绳捆绑在航母的两个舷侧甲板上,一旦发现人员落水,甚至是航母被打击需要离开军舰,那么海军士兵就会从航母两侧大量释放救生浮筏,这些救生筏落水后会迅速充气展开,变成带有顶棚、色彩鲜艳的浮筏,落水人员可以自己游到浮筏附近,抓住两侧直接登船,然后等待进一步的救援。这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救援方式,但是需要落水人员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距离航母较近,而且精通水性。
图为山东舰舷侧挂载的救生筏。
所以,从航母上落入水中千万别慌,基本都能获救,方式方法有很多。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航母落水这种境遇恐怕这辈子都难以遇到了,看看如何救援,也就是增长增长见识,提高一下军事知识罢了。
如果人从航母上掉进大海里,有救吗?
作为一名船员我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如果不小心从航母上掉下来落水后第一时间就是呼叫救命,如果身边没有人发现有落水者掉入海中,那么落水者生存的几率几乎为0。
舰艇上发现有人落水,正确的救援方式是这样的。一旦发现有人落水,舰艇上的人员马上通知驾驶台,艇长按照人员落水应急部署全船采取措施,所有人员按平时的训练按部就班到位。艇长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朝你落水的那一侧操满舵全速前进。
因为航母满载排水量高达几万吨,所以航母的螺旋桨特别巨大,巨大的螺旋桨在运动的时候吸力很大,如果不朝落水者的那一侧打满舵,落水者极有可能被螺旋桨巨大的吸力吸入到螺旋桨里被螺旋桨搅死。
航母体积巨大,世界上主要航母长度都超过300米,从海平面到航母的甲板高度达到20米,如果不小心掉海里了没有人发现,任凭你的呼喊声音再大也很难有人听到。
如果运气好一点有人及时发现了,但是航母在海上是前进的,不可能像陆地上行驶的汽车刹车停住。从发现落水者到放下救生圈,最少也要十分钟时间。
一般航母在海上行驶的速度一小时30节,一节等于1852米,相当于陆地上每小时55公里的时速。10分钟以后航母已经行驶5.5公里远了,而落水者游泳的速度根本达不到这个速度,所以即使放下救生艇,落水者根本无法爬到救生艇上面,生还的希望十分渺茫。
如果是在冬天海水温度极低,落水者会在很短时间内,因为身体失温而失去生命。如果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发现落水者,放下去的救生艇,又没有将落水者救起,航母在开出很远以后可以调头回来对落水者进行施救,但是航空母舰体积巨大,想拐个弯掉个头最少也要20分钟的时间。
在这20分钟的时间里,由于海面狂风巨浪,而且海洋下面还有虎鲸大白鲨,这些海洋食肉动物。既使落水者躲过了海洋食肉动物的威胁,但是冰冷的海水会让落水者在很短时间内,因为身体温度的流失而失去生命。
失温症又称低温症,是指由于各种阻碍热生成的因素和增加热丢失的因素,导致人体核心体温低于35度的疾病。
即使你水性再好,游泳技术很佳,但是在汪洋大海中人就像沧海一粟,波涛汹涌的大海,海洋食肉动物的威胁,还有致命的是失温症,每一种情况都威胁落水者的生命。
美国核动力航母几名落水士兵的下场。2019年夏天“林肯”号航母上有士兵失踪,当时舰上的二等航空电子技师斯雷顿·索尔达在落海后,虽然航母出动了搜救任务,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落水者的遗体。
2020年9月6日,部署在阿拉伯海域的“尼米兹”号航母报告有一名士兵失踪落水,美军出动了直升飞机在呀近搜救落水者,但是最后也没有找到落水者的遗体。由此可见,在航母上面落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生存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在航母上工作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落水几乎就没有生还的希望。
一搜航母上有几千名工作人员,航母飞行甲板周边有没有护栏呢?航母的主要功能就是放飞与回收舰载机,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道吸力非常强劲,如果航母飞行甲板4周有铁质的护栏,舰载机根本没法起飞。
既使舰载机起飞,但是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道吸力特别强劲,质量差的栏杆很容易被吸进飞机的进气道,从而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
所以我们看到航母的飞行甲板周边都是没有护栏的,航母飞行甲板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我们见到的飞机都是斜着放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面,这样能让飞行甲板可停放更多的舰载机,增强航母的战斗力。
往往有些舰载机的尾部甚至伸出航母的飞行甲板,这样做就是想最大化地利用航母的飞行甲板,让飞行甲板可以停放更多的舰载机,提高飞行甲板的利用率。
实际上航母在不影响舰载机起飞升降的地方还是有栏杆设计的,这种栏杆高度一般在1.4米左右,这种栏杆就是为了预防航母上的人员坠。停放舰载机和升降舰载机的设备旁边虽然不能设计护栏,但是为了预防工作人员坠海,这些地方设计了开以放倒的防坠网。
航母上人员编制众多,每天每个部门都要点名确认工作岗位人员在岗,这样也是怕有的工作人员失踪坠海能被及时发现。航母上有专门的观察岗,任务就一个那就是盯着大海看看有没有人掉下去。
在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穿的夹克全部是可吹气的救生衣设计,在坠海后,水兵通过装置往夹克衫里吹气,让夹克膨胀,从而让水兵漂浮在水面上。现在航空母舰会频繁对全体舰员点名工作,就是为了避免有人坠海而没有被发现。
如果人从航母上掉进大海里,有救吗?
我是一名远洋海员,我们船比航母还要长三十米,曾经我就从船上掉进了海里,还好是因为船舶在港口里面,要不我真的就九死一生了。
我们看似航母很大,现实生活中比航母大的商船真的太多了。那么船员从船上掉进海里都会遇到哪些危险呢?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首先:不管是航母还是商船其马力是非常大的,一般的船舶马力也高达几万匹,自然也有一个巨大吸力的螺旋桨。航母在大海中航行的时候,虽然甲板四周都有栏杆,但是由于海水经常会遇到大风浪天气,船舶会左右摇晃,人员落水的情况也偶尔会出现。一旦船舶航行的过程中有人员落水,危险性是非常大的。因为当人员落水后,巨大的螺旋桨吸力会把落水的船员吸进去,在螺旋桨面前,人员就像一团水草一样脆弱,瞬间被搅成泥浆。这也是落水的船员面临的第一大挑战之一。
其次:也许很多船员会说:“我游泳特别厉害,即便是掉进海里也不用害怕,凭借着高超的游泳技术漂浮在海面上等待救援就行了”,其实有这些想法的人肯定没有去大海里游过泳!当航母在大洋深处航行的时候,即便是游泳技术再高超也是无济于事的,不知道有家有没有听说过“无风三尺浪”这句话,在硕大的海面上,看着海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其实海底暗涛汹涌,人员掉下去就像一个款泉水瓶一样漂泊,再高超的游泳技术也是无济于事的,并且航母当时在航行也会掀起巨浪。人员掉下去只能任其漂流。很多船员就是因为这种情况下最后失踪了,很难找得到。
最后:大洋深处和我们平常在游泳池也不一样,因为游泳池的水是温的,即便是炎热的夏季,大海由于比较深,海水也是冰凉刺骨的。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农村从地下抽出来的水一样,特别的冰冷。人员在不小心的时候掉进海里,特别是身体很热的情况下很容易抽筋,进而呛水而亡。即便你没有抽筋在这种冰冷的海水里,你只能坚持十五分钟。也就是对你的救援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内完成,如果有专业的救援队,并且及时发现你,你有可能被救上来。如果你自己单独行动,掉进水里了并没有人发现,你只能自认倒霉了,凭借你的嗓音就像蚂蚁声一样,航母上的人员根本听不到。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船员掉进海里面这么危险,为什么还有船员冒着生命危险从事这个行业呢?目前制定了什么样的规定有效的避免人员落水情况的发生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我国的郑和下西洋时期,航海业就不断有船员因为落水而丧失性命,而得益于船舶交通的优势,现在各国之间的运输又离不开船员。为此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严格的海员工作制度。舷外作业时必须要佩戴安全带,即便是不下心掉在海里,至少有一根绳拉着呢!另外如果船员在甲板上娱乐散步或者工作,必须两名船员以上同时进行,就是为了万一有人落水后,另一个人能够及时施救。最后无论何时何地,船员们只要上甲板就必须穿戴救生衣!就是给船员落水后做好最后的一道保障。
第二:有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不管是商船还是航母,其生活区的边缘都会挂着一艘特别小的快艇。其实快艇处于随时可以释放的状态,我们专业名词称它为“救助艇”!就是用来救助落水的人员。因为航母和商船的干舷是特别高的,距离水面大概有几层楼那么高,即便有人员落水,也无法对其进行施救。有了这辆救助艇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保养,它随时处于可启动状态,一旦有人员落水,人员立马上到救助艇里面,几秒钟就可以放到海面,驾驶着救助艇来到落水人员旁边将其救回。
第三:为了保障人员落水的安全,全船的一圈每隔五米都会放置一个救生圈,并且每一个救生圈上面都会有一盏灯,遇到水之后会自动闪烁,就是避免夜间人员落水找不到目标,并且救生圈上面都有一条特别长的绳子,把救生圈抛出去之后,落水人员趴在救生圈上,可以用绳子将其拉回到船边。另外船员的救生衣也是多功能的,每一个救生衣上面都会有一盏灯,一只口哨,一条反光带等,充分保障落水者的安全。另外不管是商船还是航母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落水演习,船上为此要制定了相关的汽笛声,和一系列的救人流程。
一般情况下,船员掉进海里还是可以救上来的,如果是大风浪天气或者没有人知道船员落水,那救上来的几率就很渺茫了。那么在航母或者商船上对落水者施救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呢?第一步:当两个人在甲板上散步时,一名船员不小心掉进了海里。另一名船员要立马大声呼救,因为驾驶台是有人值班的,完全可以看得到。这时候驾驶台会拉响人员落水的警铃,全船立马到人员落水处集合。人员集合的同时,这名呼救的人员应该第一时间把身边的救生圈抛给落水者,如果他能抓住,就把他拉到船边暂时稳定住,等待更多的人过来,如果落水者没有能抓住救生圈,就要时刻观察他的去向!千万不能看丢了。
第二步:如果是辽阔的海面,并且没有什么风浪,驾驶台立马通知轮机部停车,避免螺旋桨把人吸进去!然后三副带领着两名水手进入救助艇,开始驾驶着快艇根据目击者的指挥迅速靠近落水者,并且围绕着落水者转圈,千万不能直接对着落水者驾驶,很容易将其撞伤。然后找机会将其救回。然后救助艇开到大船旁边,由起落架将救助艇吊回到船上。最后由船上的医疗人员对其进行紧急施救和保暖处理,这就是最基本的船上人员落水救助步骤。
第三步:当然以上都是理想状态下的救人步骤,如果船舶行驶在航道里面,附近全部是船舶,这个时候大船是不能停车的,很容易造成撞船事故,只能向前开!而对于落水者只能向海事局报告,让他们过来施救!如果在大风浪天气下有人员落水,救助艇是无法放到海面的,即便是强行放下去,小艇翻掉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最后得不偿失,我们只能看着落水者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人员落水后,观察者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了一会找不到目标了,小艇放下去之后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人员早已经被浪达到几海里之外了,最后只能放弃。
在船上工作的危险性确实很高,即便救援技术再完善,船上人员落水生还的几率也是很小的。我们经常会用到新闻上说“海员失踪”,其实就是落水后找不到了。大部分的船员落水后都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最后不了了之。所以在船上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你们对此还有哪些评价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如果人从航母上掉进大海里,有救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飞行甲板上作业都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条例。这也是在长期的操作历史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失足落水毕竟属于小概率事件——当然了,由于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这种情况也是要被考虑在内的。
工作与飞行甲板相关的每个人,不论是着陆信号员,还是弹射官,抑或是军械员,他们都身穿不同颜色的工作衫和救生背心,头戴不同颜色的头盔,每个人都会穿上匹配各自职位的个人防护装备/服饰。落水后,救生背心可防止舰员溺亡。夜间作业的话,手里也会拿着荧光棒。如果不幸落水,而附近舰员目睹了落水过程后就会迅速通报落水位置——左舷或右舷等,一旦确认落水立即派出救援直升机或小艇进行搜救。最新的救援方法还有人员定位系统,一旦落水即可手动发出定位信号,方便搜救的展开。
当然了,落水人员本身也要自救的,比如说落水第一时间内向海里释放驱鲨剂,免得成为鲨鱼腹中餐。另外,还要尽可能的远离航母螺旋桨,避免在落水后形成二次伤害。如果不幸从高处坠落撞上舰体受伤太重失去自救能力,或者直接被撞晕了,而瞭望哨、附近的舰员又没有发现,等到点名时才发现少了个人确定有人失踪了,而此时又距离落水时间太长,已无生还可能,那就没法说了......
911事件后,罗斯福号航母前往波斯湾执行任务。当时有个F-14机械师踩中液压油摔倒,结果被发动机排气给吹飞了。落水后,螺旋桨又把他吸了过去撞到船舷上,之后又把他甩了出来。这位机械师远离航母之后撒了驱鲨剂,漂浮在海面上,最后救援直升机将他救起。甲板上通常有架救援直升机待命,飞行甲板周围也有防护网,航母周围也有护航的舰艇,所以说落水后被成功就起来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如果人从航母上掉进大海里,有救吗?
谢邀。如果舰船上有人掉下去还是可以救得上来的。虽然航母飞行甲板距离水面有19米高,但是基本上人是摔不死的(但有可能摔晕)。
在航母上有大量飞行甲板作业人员,这些人的确会不小心或者是因为某些事故落水。这时就涉及到航母上的搜救小队的工作了。
但这样的几率不大。
首先甲板工作人员都受到过严格训练,他们知道哪里可以去,那里不可以去,这样就是最大的安全保障了。即便如此,还是会发生各种事故。例如飞机掉下去、人员被飞机发动机喷管气流吹下去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航母在甲板周边会配备观察员告警意外的落水情况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紧急的事故处理程序,一旦发生人员落水的情况,航母会有专门人员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直升机或救生筏进行救治。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航母甲板工作人员,那么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发现这种东西:
这是一个海水染色剂,在接触海水的时候会冒出黄色的荧光染料,在海面上特别显眼。
因此搜救的直升机可以很快遭到落水的倒霉蛋。
进行必要的救治
如果是从航母上跳水,那么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安全问题。
有的时候美国海军航母士兵在某些海域还是会跳水游泳的。
这时未必是从飞行甲板上跳,而是从更低的货仓口跳下,高度大约也就是10米左右,伤害几乎没有了。
开海上Part的安全操作就是一同放下的绳网了,这个绳网放入水中大家都是可以爬回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