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滑跃起飞因为技术要求低、省钱的优点帮助了很多国家实现了航空母舰梦,但是缺点是带来的效率上的严重降低。所以在选择舰载机起飞方式上,大国尽量还是选择弹射器弹射起飞。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根本不会看文章直接就说我“酸”,他们觉得滑跃起飞根本不可能有优点,我们用滑跃就应该是“渣”,其实如果抱着这种“拿着结论驳论点”的想法那么其实可以不用看了。

关于滑跃起飞甲板的定义就不用详细多解释了吧,飞行甲板直通方向前端向上翘起一个角度。就目前来看,世界上现役以及近期退役的所有轻型航空母舰都是带滑跃起飞甲板,可以说是轻型航母的“标配”,包括英国“无敌”级、意大利“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泰国“扎克里纳吕贝特”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就连现在新造的所谓“两栖攻击舰”和“战略投送舰”也配备了滑跃飞行甲板兼顾垂直起降战斗机操作。

而除了轻型航空母舰之外,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中型)、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重型)、中国“辽宁”号(重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重型)航空母舰也都是选择了滑跃起飞模式,只是中俄印三国的航空母舰是搭载固定翼常规起降战斗机,而其他的都是携带STOVL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可以这么说,世界上除了英法之外其他所有现役航空母舰都没有弹射器。

从优点开始说吧,如果滑跃起飞真的像某些网友认为的一无是处完全是“渣”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用?所以滑跃起飞肯定是有他的优点,至少对一个国家来说选择滑跃起飞能达成自己拥有航空母舰的目的,比什么都没有强。

总结来说滑跃起飞就是一个字:省。省时间、省空间、省排水量、省动力,最后指向省钱。

技术要求低:滑跃起飞仅仅依靠舰体本身就可以实现舰载机起飞动作,不需要再单独研制弹射器。而弹射器本身技术要求极高,下图为美国C-13-2型蒸汽弹射器断面,实际这种弹射器的气缸是由多节缸体组合而成,整个缸体还需要频繁的接受高温高压蒸汽的侵蚀,所以缸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都是极大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底蕴。而弹射器由于是频繁运动机构,对其实际可靠性只能靠大量的载荷试验进行验证,然后不断进行改进,整个周期可能要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时间。

这样弹射器的研制和加工是极为耗时耗力的,这就导致航空母舰本身的研发周期过长,如果硬要直接发展带弹射器的航母只会严重拖后航空母舰的进度。就目前来看,世界上有能力自主研制并生产弹射器的国家只有美国,而英俄两国只能说有技术储备。苏联选择的是先建造“库兹涅佐夫”号又发展了带弹射器的“乌里扬诺夫思克”号。中国也是先用滑跃的“辽宁”和002,继而发展了电磁弹射器的003。

可靠性高: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机构越复杂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大、可靠性越低。但滑跃起飞只需要借助飞行甲板前端的上翘角度,没有其他额外的机构。而弹射器本身机构十分庞大,仅蒸汽部分就包括储汽筒、储汽筒充气阀与排气阀、加热槽,其他阀和管道。而弹射发动机系统又包括弹射阀装置、弹射发动机活塞、弹射发动机汽缸、水力制动缸、 往复车、汽缸密封带等。复杂的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保养,一旦战时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停止舰载机起飞作业,而滑跃起飞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弹射器本身结构复杂占用大量空间和排水量,就以C-13-2型蒸汽弹射器为例,全套弹射系统占用空间1133立方米,重量538吨。就装4条弹射器,占用总空间就达到4500立方米,占用排水量超过2000吨。滑跃起飞同样不存在空间占用的问题,节约的空间和排水量可以搭载更多的弹药和航空燃油,提升持续作战时间。

动力系统负担小:不管是蒸汽弹还是电磁弹最终的能源来源都是舰上动力系统。就以C-13-2蒸汽弹射器为例,一次弹射需要消耗700公斤淡水,动力系统要为此次弹射消耗2680MJ能量,间接消耗了舰上的燃油。而且蒸汽弹射器消耗了大量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以30节航速航行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进行8次弹射后航速就下降到22节,此时就需要停止弹射作业恢复蒸汽轮机蒸汽压力。对于滑跃起飞的航空母舰,因为没有弹射器,动力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弹射器分走的输出功率,也不会因为大量弹射作业导致的航速下降。

省钱:其实最后都是指向省钱,这是最直白的表征,这样不需要花钱研发弹射器、不需要花钱采购弹射器、不需要弹射器维护人员、动力系统不需要那么大功率……对于航空母舰来说,如果不用弹射器那么整体的设计、采购和未来维护费用直接大幅度降低。美国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使用的电磁弹射器研发费用30亿美元,单条采购费用1.5亿美元,平摊研发成本后以每艘4条弹射器配置总成本就增加10亿美元。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就因为弹射+阻拦+F-35C的成本过大,最终还是选择了以6.5万吨搭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所以其实滑跃起飞这种方式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管什么吨位的航空母舰都可以用滑跃起飞甲板以滑跃起飞的方式帮助舰载机升空。虽然整体效率不如弹射器,但是对于没有钱、没有足够工业实力的国家,想要短时间内拥有航空母舰就可以采用滑跃起飞的方式,省时省力省钱。对于有未来大型航母打算的国家,在弹射器技术没有成熟之前,为了应对来自还上的威胁就可以先建造带滑跃起飞甲板的航空母舰,这样可以“应急”,也可以为后来航空母舰发展提供经验。

下面就要说说缺点了,为什么大国拼命发展带弹射器的航空母舰?因为滑跃起飞的带来的效率问题根本无法用上面的有点去掩盖,或者说当大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根本不会为了省几个钱而放弃这种高效的舰载机起飞方式。包括法国的“戴高乐”号中型航空母舰,即便只是4.5万吨、即便自己没有弹射器生产能力,但是法国依旧从美国进口了C-13型弹射器作为自己舰载机起飞的辅助。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存在一个误区,觉得滑跃起飞永远做不到满载,只能轻载起飞。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Su-33重型舰载机在25节甲板风的情况在1、2号105米起飞点实现32.8吨起飞重量安全起飞。而3号195米长起飞点甚至可以做到Su-33超载起飞

而美国海军工程试验中心曾经在2005年测试过E-2C-2000“鹰眼”预警机的滑跃起飞,结论是25节甲板风的前提下,12度滑跃起飞甲板在165米距离上成功起飞,起飞重量24.94吨,离开甲板后可以保证2.5米/秒的爬升率。还有,F-14“雄猫”战斗机也在1982年进行过9度滑跃起飞实验,也就是下图这样。所以对于滑跃起飞甲板完全不能重载起飞是一个错误结论。

滑跃起飞真正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效率问题。

载机方面:不考虑滑跃起飞甲板是否会影响机库,单就飞行甲板停机的问题,滑跃甲板存在一个“曲面”,这就导致滑跃甲板无法停放飞机,这样就等于影响了航空母舰的载机数量。

舰载机起飞:滑跃起飞只能由直通方向完成,也就是说斜角方向无法用于舰载机起飞。而全弹射的航空母舰直通方向和斜角方向都带有弹射器,所以极端条件下舰载机可以由两个方向同时放飞舰载机。就像下图这样同时弹射了2架F/A-18,而另外2条弹射器也已经有舰载机等待放飞。

舰载机着舰:虽然滑跃起飞的方式可以允许舰载机以195米长起飞点升空,但是195米点直接入侵斜角着舰区域,这样就等于舰载机重载起飞时无法进行着舰作业。而1号105米起飞点也和着舰去有所干涉,所以实际上只有2号起飞点可以在着舰时放飞舰载机。但2号起飞点只有105米长,如果甲板风不够就影响舰载机载弹和载油量。虽然美国的“尼米兹”在着舰时也只能工作1号弹射器,但弹射器可以帮助舰载机满载起飞而不是滑跃的轻载起飞。

其实似乎效率问题对航空母舰作战方面影响比较大,大国宁愿忍受高额的花费和漫长的等待也不希望以滑跃起飞作为自己主要的起飞方式,这样滑跃起飞是弊大于利。但小国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想拥有大型航母,但迫于自己的水平也只能发展这种带滑跃甲板的轻型航母。反过来说,其实正是这种简单可靠的滑跃起飞甲板才成就了这些小国的航空母舰梦,像泰国这种国家买大型航母的可能性几乎为0,没有滑跃起飞他们永远都不会碰的到航空母舰。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滑跃起飞的优势就是简单容易制造。

因为不需要弹射装置,减少了航母最为复杂和制造难度最大的弹射器,改为直接用甲板飞跃起飞。

优势就这么一点,其实就是没有办法制造弹射器的将就行为。

他的劣势是很明显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无法满载起飞。

由于没有弹射器,对于战机起飞的重量有着严格要求。

以辽宁号航母为例,如果从第1、2两个起飞点升空,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距离太短,飞机加速度时候较少,起飞速度较慢。

由于歼15的数据外界不得而知,但参照原尊苏33,起飞重量只能在29吨左右。

而苏33的空重就有20吨,那么武器弹药加上燃料,一共不能超过9吨。

正常来说,歼15至少要装载6到7吨燃料,保持在航母250公里范围长期巡逻,或者赶赴1000公里半径地区轰炸。

这种情况下,除了自卫的4枚导弹以外,歼15仅能携带2到3吨对地武器。

这个数字太少,所以如果从第1、2点起飞,歼15只能携带空空导弹用于防空,无法对地攻击。

这是其一,其二是受到起飞重量限制,航母无法起降大型固定翼预警机。

这导致航母战斗群的预警能力较弱,仅能依靠预警直升机,在实战中是致命的问题。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当今世界上航空母舰的主流起飞方式主要是滑跃式起飞和弹射起飞,而弹射技术又分为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两种。目前像美国这样的航空母舰大国均采用的是弹射起飞技术,而其他拥有中型航空母舰的国家则是采用的滑跃式起飞,毕竟双方各有优缺点,符合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才是主流。(歼-15舰载机滑跃起飞)

航空母舰滑跃式起飞的优点

起飞时风险比较小:

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航空母舰舰首有一段翘起的甲板,一旦战机从甲板加速准备起飞,滑至舰首处时可以提供一个很大的斜向上的力,增加战机与海平面的高度,从而降低战机出现意外的风险。

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淡水:

我们知道蒸汽弹射就是给锅炉加热使其产生蒸汽,蒸汽汇聚到蒸汽缸内,港内压力增加,释放推动活塞运动,是一个将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这样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而在海上航行淡水是非常宝贵的一种资源,蒸汽弹射会消耗大量淡水,这样也就减少了航空母舰的作业时间。(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弹射系统)

战争情况之下受损易修复,而且维修不需要太多费用:

航空母舰作为海上力量的核心装备,一直都是众矢之的,一旦开战,航空母舰甲板面积巨大,最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水下潜艇的攻击。所以一旦装备有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受到损伤,无论是是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都将让航空母舰失去其重要作用,舰上舰载机无法起飞,就无法进行作战,也就没有威慑力。反观滑跃式起飞,只要甲板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舰载机就可以进行起飞,而且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当然滑跃式起飞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的缺点

舰载机起飞时耗油量增加:

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的航空母舰在起飞前需要给舰载机竖起一块甲板,给战机增加起飞前的反作用力。但是这一过程耗油量巨大,而舰载机大都是推重比很大的战机,这样就减少了舰载机的载油量,也就减少了战机的作战半径。

操作难度较大:

相比较弹射起飞方式滑跃式起飞时更加难以控制,毕竟弹射起飞是有固定的跑道,很难因为航空母舰在航行过程中由于颠簸而造成偏航。而滑跃式起飞则不同,起飞时易因为船只颠簸而发生偏航而造成危险。而且飞行员在进行滑跃式起飞时飞行员的承载会很大,很有可能会产生短暂性昏迷。(国产弹射航母构想)

所以滑跃式起飞方式和弹射起飞方式各有不同,当然选择合适的起飞方式才是关键,正所谓胖子不是一口气吃出来的,航空母舰经验也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相信我们国家的航空母舰发展会越来越强大。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相对来讲造价低,技术含量简单些。劣势是搭舰载机数量少,而且起降距离长的预警机无法上舰,大大降低了空中预警指挥的半径,同时降低战机的起降效率(也就就是战斗力)。所以美国等都应用弹射起飞技术,而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应用弹射装置,迈入先进航母阵营。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9个国家装备了19艘航母,其中,采用弹射起飞的有12艘,其他7艘均为滑跃起飞方式,包括英、西、意等装备AV-8“鹞式”和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航母,也保留了滑跃起飞甲板。从技术讲,滑跃起飞方式本身就是为了弥补没有弹射器技术而采取的一种“妥协式”的方案,相对于弹射起飞最大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了,而在其他方面就机会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歼-15舰载机从“辽宁号”航母滑跃起飞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进行陆上滑跃起飞测试

采用滑跃起飞基本上不需要特别的配套设备,只需保证其结构完整性即可。不同国家的航母的滑跃起飞甲板,上翘角度会略有不同,如我国的“辽宁号”甲板上翘14度(媒体的推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甲板上翘角度为12度,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上翘角度也是12度,我国首艘航母“山东号”滑跃甲板上翘角度则没有延续“辽宁号”的设计,而是采用了与其他国家相同的12度上翘角度。“辽宁号”航母甲板上翘角度推测为14度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甲板上翘角度为12度

滑跃起飞的优势除了前文中所说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没什么设备,只要结构完整就能用)以外,勉强能算得上有点就是舰载机的起飞速率上可以不受其他因素限制。如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装备的蒸汽弹射系统,每次弹射需要消耗大约700千克蒸汽,如果连续弹射的话航母的动力系统出力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消耗的蒸汽也会消耗舰上的淡水,增加设备制淡压力。不过相对于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弹射器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弹射器的助力下,可以保证舰载机在满载状态下正常起飞、恶劣海况下也能够有较高的起飞效率,同时,由于弹射器的作用舰载机起飞时消耗的燃料也相对较少,有利于保证舰载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美国蒸汽弹射器系统组成F-18舰载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弹射器滑轨在泄露蒸汽

采用弹射器还是滑跃起飞不仅与本国技术能力有关,也与航母体型和作战要求密不可分。类似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号”、意大利“加富尔号”这样3万吨以下的航母,本身就不具备安装弹射器的条件,而中小型航母在远洋作战时本身对舰载机起降速率、能力的要求也不高,装备弹射器的必要性不大。而对于大国来说,装备大中型航母是必然选择,而对于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性能和强度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大平台也有足够的条件配置弹射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装备4条蒸汽弹射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装备了2条蒸汽弹射器(吨位只有4.2万吨,不到“尼米兹级”的一半)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装备4条电磁弹射器

完整的航母作战能力不仅仅是需要起飞舰载战斗机,而是需要保证航母编队远洋独立所需要的所有机型都能够在航母上顺利其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型舰载机就是固定翼预警机(目前仍是这样,未来也许会有新形势的预警机出现),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目前还没有任何型号的固定翼预警机可以从滑跃甲板起飞。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发展趋势来说,想要拥有完整的航母远洋作战能力,弹射器必不可少美国E-2C舰载预警机从航母上弹射起飞未来国产大型核动力航母也将装备弹射器和固定翼预警机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航母滑跃起飞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现阶段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有两种:(蒸汽)弹射起飞和滑跃式起飞。而使用弹射起飞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和法国,当然了,法国的弹射系统技术也是美国的,可以说现在也就只有美国是完全拥有蒸汽弹射技术的,至于英国,虽然才是最早弄出蒸汽弹射的那个国家,但是英国自始至终也就造过一艘采用蒸汽弹射的航母,而且自从把这技术推销给美国人之后,蒸汽弹射技术就已经没英国佬什么事了,现在不说技术的问题,在资金上英国佬也基本上告别蒸汽弹射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不就是使用滑跃式嘛,而且本身是预计建造两艘的,然而现在因为资金问题,次级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服役。

回到正题,滑跃式起飞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先来说优势吧,很明显,相对于弹射起飞技术来讲,滑跃式的技术门槛更低,可以说在拥有航母建造技术的基础上,滑跃起飞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的,这是在航母设计初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额,是个国家都能搞出来,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同样能造滑跃式起飞的航母。但是弹射起飞就不同了,这是拥有航母建造技术后又一个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而且难度还不小,不然也就不会是美国一家独大了。

除了技术原因之外,在经济成本上同样也是滑跃式更有优势,不管是建造成本还是后续的维护成本,滑跃式起飞相对来讲都更高,比如上面提到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采用滑跃式起飞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了建造和维护的成本问题(一部蒸汽弹射器少说也是千万美金起步,更何况还要考虑其他的附加设备),毕竟现在大英帝国是真的没什么闲钱,弹射系统在日常使用中的维护肯定又是必不可少的(结构越复杂,维护和保养的成本就更高),但是滑跃式起飞不同,维护更加简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额外的维护成本。最后,滑跃式起飞不额外消耗淡水资源以及不占用航母内部的空间,这两点同样也是蒸汽弹射所不及的。

因此,总结一下滑跃式起飞的优点就是:技术门槛更低、建造成本更少、维护更加简单、节约淡水资源以及不占用航母内部空间等。至于滑跃式起飞的缺点?同样也很明显,比如浪费甲板面积、舰载机起飞时速度更低,导致不能满负荷起飞、舰载机的起飞效率低下,所以作战效率也更低、以及不能起飞固定翼预警机等,这些都是滑跃式起飞方式明显的缺点,只不过通过对比,我个人认为,滑跃式起飞除了便宜和技术门槛低之外,跟弹射起飞相比真的差太远了,尤其是在作战效率方面,毕竟对于航母这种顶级海战兵器来说,作战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