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据记载,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市无论老幼妇孺无一人幸免,一个地级市,只有36人活了下来,而且这36人还是日军为了驱使他们掩埋同胞尸体而留下的,他们的帽子上粘有“勿杀此人”的标记,故而幸存。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随即进行了持续4天3夜的屠杀、抢劫、强奸妇女等野蛮行径。
在36个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中,有个叫鲍绍武的人曾说道:
“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另外一名负责掩埋同胞尸体的人,叫王宏照,他回忆说:
“一天鬼子用刺刀逼着我们抬着四具尸体往旅顺走。看见旅顺家家户户都敞着门,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有的掉了头,有的横倒在柜台上,有的被开膛,肠子流在外面一大堆,鲜血喷得满墙都是,尸体把街都铺满了。”
还有一位旅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叫苏万君,惨案发生时,他9岁,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惨状。
他“亲眼看见日本兵把许多逃难的人抓起来,用绳子背着手绑着,逼到旅顺大医院前。砍杀后,把尸体推进水泡子里,水泡子变成一片血水。大坞北边机器磨房里尸体满地,麻袋包和墙上到处是血。”
后续经过调查,旅顺被屠杀约2万人,一个地级市仅有800人幸免于难!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基本被屠杀得只剩空城。
旅顺惨案源起于清军甲午战败,当时日本举全国之力,有24万大军参战,清朝派出60多万军队应对,为何惨败至此?
有人说,清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事实绝非如此!清军除了北洋水师比日军弱小以外,陆军的武器装备是比日军强大的。
当时清军的海军有2000吨主力战舰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2.7万吨,日军2000吨以上战舰仅有5艘,主力战舰总吨位1.7万吨。
北洋水师虽然舰载武器落后于日军,如果指挥得当,做好正确的部署,至少是可以重创联合舰队的。
陆军方面,我们来看看两方装备的武器。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工业相对还是落后的,日军装备的是落后的村田18式单发步枪,为什么说落后呢?
因为所谓单发步枪,就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再重新装一颗,再击发,一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这是很落后的。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而清朝早在1867年就制成了美国雷明顿连发步枪,到了甲午战争时,已经可以自行制造多种世界先进的连发步枪了。
第一批参加甲午战争的清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毛瑟步枪,就是栓拉式,一次可装填5发子弹,射击时,打一发,拉一下枪栓即可打第二发出去。
因此,清军使用的枪械,射速很高,火力网很强,领先日军。
清军还装备了著名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可以自行生产子弹,仅1878年的产量就是137万发,更不用说甲午时期了。
当时这种机枪装备到了陆军,炮台,军舰,此类武器产生的强大火力压制,可对日军形成较大杀伤。
清军火炮装备当时清朝已经进行洋务运动20余年,可以自行生产世界先进的火炮,无论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里的意思是,清朝可以仿造世界先进的火炮,并且已经大量装备到清军中了。
而日军装备的还仅仅是旧式青铜架退炮,谁都知道用青铜制造的火炮在那个时候已经属于落后产品了,射程短、威力小、射速也不行。
两相对比,清朝先进的钢炮对日军是绝对碾压。
就以旅顺为例,旅顺港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基地,因此它的防御做得十分到位,共有13座海岸炮台,17座陆地炮台,部署了超过120门各类火炮,其中还有240mm的重型火炮,炮弹246万发以上。
这样的阵容,是个什么水平呢?一句话,它的火力可以碾压日军!
清军陆军装备了如此强大、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输了?实际上,打仗的时候,战场的画风是这样的:
日军一进攻,除了少数将领和士兵坚持抵抗外,其余大多数望风而逃。
如果有一支队伍被日军打败了,其他部队一听就泄气,之后便闻风丧胆,一路狂逃。
海岸边上那么多的岸防武器,像炮台这种重点守卫和火力支援的地方,是安排有重兵防守的,但打仗的时候,画风又变成了这样:
当日军进攻炮台的时候,守卫炮台的所谓“重兵”,除了少数人坚持抵抗外,大多数人选择了逃跑,日军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一座火力强大的炮台。
最搞笑的一幕是在威海卫炮台,日军进攻时,那些守卫炮台的将领和士兵纷纷逃跑,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炮台。
然后再开动阵地上280mm的重型火炮对着北洋舰队一顿轰炸,北洋水师被自己的炮台发射的炮弹给打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败在了“人”身上由此看来,所谓60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先进武器的乌合之众,除了少数人,统兵将领遇敌则逃,士兵也缺乏战斗意志,怎能不败。
近年来,不断有人给李鸿章洗白,尤其是有些人看了《走向共和》这部剧之后,反而同情李鸿章。
依我看,甲午战争之首责当属李鸿章。
李大人训练了几十年的精锐陆军,装备了世界先进武器,到了战场上,竟然大多变成了逃兵,那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将领士兵手里,跟烧火棍没什么两样。
这练的是什么兵?还不如不练。
1937年,南京大屠杀,国民革命军的武器比起甲午战争时,已落后日军很多,但军队尽了最大力,拼死报国,精锐德械师被打残,军阀部队被重创的巨大伤亡代价,没能阻止日军前进。
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尽管武器不如敌军,依然敢于和敌人拼命,反观甲午战争时的军队,遇敌则逃,军纪败坏,毫无斗志。
身为军人,却不顾百姓,导致同胞被敌军屠杀,这些将领就应该自裁以谢天下,李鸿章又有何脸面去面对百姓。
练兵练的不行,战端既开,又来一出避战求和策略,不知旅顺惨案的消息传来,李鸿章会作何感想?可会有一丝愧疚之情?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说起侵华日军的暴行,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惨烈的十四年抗战战场上,日本侵略者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但事实上,在距离“九一八事变”三十六年前,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当时标榜着“文明进步”的日本,早已在战场上暴露出了凶残到禽兽的面目。
比如在甲午战争的“前奏”:1894年7月25日的中日丰岛海战上,不宣而战的日军,就上演了极度残忍的一幕:他们不但枉顾国际公法,悍然炮击第三国(英国)商船高升号,用步枪扫射落水的中国士兵,导致1000多名中国士兵葬身海底。被俘的清军“操江号”士兵,也遭到了日军的羞辱——这83名清军水兵,被押送到日本佐世保,然后就被强迫游街示众:“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而且,放在整个甲午战争里,“操江号”上的这些清军战俘,堪称“待遇”最好的一批。后来被俘的清军士兵,遭遇一个比一个悲惨。比如平壤战役后被俘的清军,就有47人在战斗结束后被斩杀,25人因伤重而死。幸运活下来的士兵,处境也十分悲惨:他们都是双手被捆,连头发都用绳子绑起来,每人每天只发一个小饭团和丁点臭水,吃东西的时候要跪下来像狗一样趴着吃。简直极尽羞辱。
而在他们被押上船送去日本时,海路上的颠沛,更是说不尽的苦:所有的清军战俘,都被塞进狭小的船舱里,吃饭便溺都在一处,每个船舱都臭气熏天到呕吐,以至于许多战俘在路上就染病身亡。被押到日本后,他们的待遇稍稍“改善”一天,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处境十分艰辛。整个甲午战争里,被日军俘虏的清军俘虏(除去战场上被俘遇害和押送途中遇难的),总计1790人,日军放回了其中的1544人,剩下的那些哪去了?日本没有解释,但今天的日本各地,都有甲午战争留下的清军战俘墓。这些客死他乡的军人,曾被长久遗忘,却在今天,刺痛多少国人的心。
而比起这凶残的虐俘来,日军更令人发指的暴行,当属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抢掠,最为震惊世界的一桩事,就是“旅顺屠城”:1894年11月22日,攻克旅顺的日军,随即在全城展开了大屠杀,整整四天里,旅顺全城两万多名平民遇害,只有八百多人逃生。
虽然这桩惨案,当时的日军极力掩盖,晚清政府这边,也是常见无视。但是许多亲眼目睹此事件的西方记者,依然以详尽的笔墨,记录下了当时日军的凶残表现: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克里尔曼证实,进入旅顺城的日军,立刻自发展开了杀人竞赛,只要遇到中国平民,不管对方是逃跑还是抵抗,立刻用各种办法虐杀。有人“被排枪击碎”,有人“头被砍了下来”,有人甚至“被斩成了两段”,日军则是嘻嘻哈哈,边杀边向死尸上吐口水……而同样亲历旅顺屠城的英国海员艾伦,更描述了日本士兵天良丧尽的表现:他们连婴儿都不放过,两岁的小孩被他们挑在刺刀上取乐,拼命保护孩子的母亲,更被他们“剁成碎块”。几乎每一个店铺里,都铺满了“一地的死尸”,几乎每个尸体的头都被剁下,然后每个人头都被扎在店铺门口的木栅尖上。还有两个月大的婴儿,被大钉子钉在柜台边上……
此情此景,正如美国一家报纸的怒喝:“日本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那么,如此暴行,当时的世界舆论,又是怎样的愤怒呢?这个事情,却同样让人齿冷:虽然许多有良知的西方记者,愤怒揭发了战场上的日本暴行。可老谋深算的日本政府,早就做足了“媒体公关”。美国《纽约论坛报》的名记豪斯,就接受日本重金聘请,做了日本的“国家舆论宣传总指挥”,在他的卖力包装下,自从甲午战争开打,凶残成性的日本,就成了“文明”的象征。至于声名显赫的英国《泰晤士报》,以日本文献的记录,几乎每发一次新闻,都要从日本方面,收取六百多英镑的好处。于是,虽然许多西方记者,以个人身份努力揭发日军暴行。但屁股决定脑袋的西方媒体,还是卖力给日本洗地。特别是“旅顺屠城”后,日本政府迅速危机公关,把清军战俘拉出来“摆拍”,摆出“清军士兵受优待”的样子,这拙劣演技,就被西方各大媒体大书特书,再度打造了日本“文明”的形象。
于是,那些关于甲午战争中日军暴行的记载,就在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的宣传攻势下,全被刻意的“屏蔽”。这颠倒黑白的宣传,枉顾事实的拙劣表演,参考接下来的历史看,无论是凶残成性的日本侵略者,还是那些“舆论帮凶”,他们的套路,真心没变。参考资料:陈悦《家国何处:寻找甲午大清战俘》、 晚清陈卿美《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战俘都去了哪里》 、周汉青《揭开日本对华舆论战黑幕:甲午战争曾致中国惨败》、周溯源《甲午战争中西方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就是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旅顺进行的大屠杀。
日军在旅顺大屠杀,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目的就是让士兵发泄战争的怨气。
经历过战斗的士兵,内心会有一种巨大的压力,日本从战国时期就用屠杀的方式进行释放。
日本士兵们烧杀奸淫以后,压力释放,士气提高,可以继续作战,发泄兽欲。
在日军攻入旅顺口时,第2军第1师团长山地元治师下达了命令:除妇女老幼之外,一律格杀勿论。
屠杀开始后,师团司令部又下达第二道命令:凡穿着平民服装,疑为清兵的青壮年者一律诛杀。
这个事件本来可能不被外界了解。
旅顺地位特殊,是满清全新建立的军港,是北洋水师的核心基地之一。
所以,这里有一些外国人,比如:英国人詹姆斯·艾伦、美国人克里曼、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等等。
这些人将看到的现实告诉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世界报》等媒体,由此旅顺大屠杀才被世界知道。
英国人詹姆斯·艾伦(James Allan)在他的著作《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中写道:“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詹姆斯·艾伦又说:“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行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亳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的声音,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今天的日本无论是国际影响、国民素质、国家信誉还是文明程度,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全球最佳国家,日本排名第七,亚洲唯一跻身前十的国家;全球名声最好国家,日本排名第12,亚洲第一;全球清廉指数,日本排名亚洲第一,全球排名第17,排名在美国前面(美国排名22),俄罗斯第154.
但是今天日本的文明除了得益于日本国民的努力,还归功于麦克阿瑟在二战后对日本的改造。
准确地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但是日本当时只是经济体制、法律体制和教育体制实现了现代化,它的政治体制依旧是落后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注定结出的是野蛮之果。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做出了很多暴行,其中数南京大屠杀最令人发指,骇人听闻。
19世纪末的清日战争(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就已经非常残忍疯狂,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
一、高升号事件日本经过维新之后迅速富强,野心膨胀,不再把中国放在眼里。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人起义,朝鲜政府惊慌失措,请求清廷前去镇压。日本也向朝鲜派兵,两国军队在朝鲜对峙、剑拔弩张。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开往朝鲜的运兵船“高升”号,打响了甲午战争第一枪。
“高升”号是英国籍商船,是李中堂耍小聪明租用的往朝鲜增兵的运兵船,他觉得日本人除非吃了豹子胆,不然不敢对英国商船开火。
谁知道日本人真的吃了豹子胆。7月25日,当高升号行驶到丰岛附近海面的时候,早已等候多时的日本浪速号巡洋舰突然向其开火,高升号很快被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
最令人愤怒的是,当高升号开始下沉时,日军又惨无人道,用步枪向漂浮在海面上向他们求救的中国士兵射击,导致中国1000多名官兵牺牲,鲜血染红海面。
二、旅顺大屠城金旅之战发生在1894年11月,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军的最惨烈的战斗。
确切地说,这场战斗在10月24日就打响,到11月22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结束。
当时日军开辟了两个战场,日军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大山岩大将坐镇指挥的第二军2.5万人在日舰的掩护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抢滩登陆。日军攻占金州(今辽宁金县)后,一鼓作气攻陷大连湾,接着向旅顺口发起猛攻。
旅顺军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跟进攻旅顺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由于旅顺的中国守军和百姓的誓死抵抗,日军损伤惨重,恼羞成怒。进城后,师团司令部公开下达命令:凡身穿着平民服装,但可能是清兵的青壮年者一律诛格杀勿论。
从11月21日开始,日本侵略者对旅顺人民进行了疯狂屠杀。屠杀持续了四天,到24日结束,有近2万中国人遇难,其中不少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
英国籍海员詹姆士·艾伦大屠杀期间就滞留在旅顺口,目睹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他在日记中写到:
“一大群日本兵围在水池的四周,将大批难民推入水池。日本兵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射击,用刺刀迫使那些挣扎着出来的人退回水池。水上漂满尸体,池水被鲜血染红。他们把一群又一群新受难者赶入池中,直到池里几乎不能再容纳人为止。”
日本军队在旅顺屠城中的暴行令人发指,震惊世界,西方国家纷纷发声予以强烈谴责。
国际公法专家、英国人胡兰德博士了解旅顺屠城真相后非常吃惊,他惊呼:“日本军队之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战争常度之外”,玷污了日本国家的“名声”。美国的报纸更是怒不可遏:“日本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63页,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面对世界各国的舆论异口同声的谴责,日本政府空前孤立和被动,他们发怵了,赶忙下令应对舆情。
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积极进行攻关,在《纽约世界》上发表了《陆奥声明》,为大屠杀进行辩解。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向各国驻日公使递交了一份“关于旅顺口事件的辩解书”:
“外国记者关于旅顺口事件的报道是大加夸张渲染以耸人听闻,实际上,旅顺口陷落时,中国士兵看到公开抵抗是无用了,便抛弃他们的军服,穿上平民衣服,化装成这个地方和平居民的样子。因此,在旅顺被杀的人大部分被证实是变了装的中国士兵。”日本政府想进入世界强国之列,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在充当屠夫之后,又把自己打扮成文明之师。
由于清政府不注重搜集证据,没有及时揭露日军的暴行,日本政府的“努力”果然有效,西方国家被假象蒙蔽,不绝于耳的谴责声慢慢减弱,日本就这样度过了一场危机。
可是正如鲁迅所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日军在甲午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会因为无耻撒谎而被洗白,惨无人道的日军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1、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
1000多名官兵死的死,落水的落水,落水的官兵再次被日军扫射,全部死亡。
2、在旅顺屠城。
1894年攻占旅顺后的日本人,从11月21号到24号,进行了连续四天的大屠杀,城中百姓无一幸免,日军不分妇孺老幼,见谁杀谁,一时间尸横遍野,惨绝人寰,被杀百姓有两万多人,城中几乎再无“活人”。
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文:史努比行走历史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首推旅顺口大屠杀。世界屠城之最,屠尽全城所有丁口,只留下36人去抬尸。提起来就落泪,愿国人永记国耻国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