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今又七.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大的教训就是中国人自己要争气。
中国和朝鲜不同,朝鲜是小国,即便自己有一定实力,遇到大国还是很危险,很容易被征服。
但中国是大国,只要中国自己好好发展,是不会惧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
然而,在清末时期,中日其实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两个封建国家。
满清政府和德川幕府都是闭关锁国,封建统治,然后都被洋人大炮轰开了国门。
而当时满清的国力强大,人口接近4亿;日本就要弱小的多,人口也只有几千万人。
随后,两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满清一直拒绝改革,坚持封建贵族统治,学了洋人皮毛搞了洋务运动,买来了北洋水师,编组了使用洋枪大炮的陆军。
而日本则进行明治维新,一举改变了封建制度,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革,国家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最终,两国在甲午战争交手,曾经远比日本强大的满清,最终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地赔款。
然而,这还没有完。
随后的日本在和平和团结的环境内,锐意改革和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排行前六的强国。尤其海军实力世界前三,陆军实力也可以派到前五、前六。国力也是相当强大,工业生产总之也是世界前六。
到了抗战爆发之前,日军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东亚霸主。
相反,满清死撑不改革,最终到了1912年从内部崩溃。
满清留下的烂摊子导致中国内战分裂,直到1937年,中国才实现形式上的统一,然而台湾和东北都被日本占据,国家国力衰弱,军力薄弱,同日本是不能相比的。
当时中国几乎没有重武器制造能力,而日本已经可以自产战列舰、战斗机、坦克、重炮在内所有武器。
所以说,截止1937年,两国进行了差不多100年的长跑,中国由于之前统治者不争气,导致远远落后于日本。
所以,中国随后被日本入侵,死伤3000万人,国家差点灭亡。
美国政客麦卡锡说过名言:怎么才能避免战争?很简单,就是要让我们比敌人更强,要让敌人怕我们。
所以说,中国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争气啊。
勿忘国耻,今又七.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奋发图强,不断增强我国在科技,军事,经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素质,持续推进我国在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勿忘国耻,今又七.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即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落后挨打的真实写照,也是地不方南北,人不分老幼掀起全民抗战的导火线。此后,经过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赶走了企图蚕食侵占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团结抗战,一致对外,不惜流血牺牺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辱,威武不可屈的民族文化,也用惨痛的代价争回了尊严,赢得了尊重!
牢记国耻,铭记使命。历史教训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没有国家强盛,就没有幸福安宁,落后就会挨打,贫穷就会被欺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忘记历史,忘记仇恨,就会失去创造的动力,就会沉溺安于现状,失去战斗意志,最终消失在世界民族之林!
勿忘国耻,今又七.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寇对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更大的民族危机!但中国大地上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奋起抗争,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独立!
我们要时刻警钟长鸣,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发展自己,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勿忘国耻,今又七.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二十九军士兵发起了攻击,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起了自卫反击,史称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拉开了八年艰苦抗战的序幕,中国以3500万人的伤亡及无数财富损失为代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回首七七事变,我感觉日本侵略者以自己的失败带给了中国几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一)只有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自由
日本侵略者之所以敢于发动对中国的侵略,不仅因为中国的国力贫弱,更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
中国可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在国共两党及各地方势力的通力合作下,才得以“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将日本侵略者拖入了中国全民抗日的泥潭里,最终招致了自己的失败!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自觉抵制各种分裂国家及民族团结的言论与行为,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及主权统一,只有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才能保障你我的幸福!
(二)只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拥有自主的国防
八年抗日战争是一场工业化日本与农业化中国之间的悬殊战争,日本侵略者利用自己手中的先进武器不断入侵中国国土与屠杀中国人民,中国人真的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在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这个历史代价实在是过于惨痛!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由于中国缺乏自己的工业体系,很多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无法制造,中国只能请求国际援助或者购买他国武器。可是,由于其他工业国家各有打算,因此在援助中国的问题上心怀鬼胎,导致中国因为武器匮乏付出了不必要的牺牲!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国家完善工业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更要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现,只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是我们自立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三)只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军队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保障
中国近代以来,为何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状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能够打赢战争的国防军队!
这个世界仍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切的道义公平都是建立在绝对实力的基础之上。因为旧中国军队的屡战屡败,日本人对中国心生鄙视之情!因此,他们才会在占领中国之后,不把中国人当人看,才会有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历史悲剧!
因此,建立起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是中国一切事业的根本保障,新中国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才真正以大国姿态进入世界舞台,这一点毋庸置疑!
(四)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及尚武精神的培养仍然很重要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觉醒运动,在日本人不断入侵的背景下,中国人第一次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救亡的口号之下迅速团结起来!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之下,国内同胞共同团结,海外侨胞踊跃捐钱捐物支持祖国抗战事业,所有的中国人拧成了一股绳,构成了日本人无法逾越的万里长城!
在亡国亡家的危机之下,中国人抛弃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古训,尚武精神在血液中复活,无数的国人走上了抗日战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真正做到了”一寸河山一寸血“!
因此,我们要抵制各种恨国党的言论与行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同时真正尊重军人群体,在全社会形成爱军拥军的良好传统及尚武勇敢的良好精神!
(五)我们要利用国际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二战东方战场的主战场,得到了以美英苏为首的联合国家的共同支持,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国不仅通过联合国家的帮助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更是在二战之后以战胜国的姿态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奠定了中国有利的国际外交格局!
因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仍然是我们的法宝,就算中国的国力已经很强大,我们仍然不可盲目自大,仍然要以和平发展的形象团结全世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实现人类大同的美好图景!
(六)我们要警惕盲目叫嚣战争的危险言论 防止走上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侵略者的失败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盲目发动战争,不要相信战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二战之前的日本,作为亚洲唯一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国家实力及国家地位傲视亚洲其他国家,同时对朝鲜,台湾等殖民地的占领也奠定了日本世界强国的地位!
可是由于日本狂热的法西斯情绪,日本整个国家呈现了一种穷兵黩武的狂热,最终在侵略中国,侵略东南亚,偷袭珍珠港等一系列举动之后,招致了联合国家的共同打击!
日本失败之后,不仅让明治维新以来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而且相继失去了朝鲜,台湾等殖民地,整个国家更是处于美军占领之中,成为了事实上的半殖民地国家!
因此,日本的失败再次告诉我们,警惕网络上那些盲目叫嚣战争的危险言论,警惕网络上不切实际的战争冒险言论,坚持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不要走上日本这样的军国主义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
我是猫哥读历史,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历史迷,头条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勿忘国耻,今又七.七。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七七事变”爆发至今,已经过去80年了。在那场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正是在抵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全民族的团结,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抚今追昔,既有有宝贵的经验,沉痛的教训,也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些话虽然简短,但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却遭到了国联的羞辱,提出了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唯有强大,唯有崛起,唯有发展才能让我们挺起腰杆站在世人面前,向世人骄傲宣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然而,最近菲律宾的挑衅、日本对钓鱼岛事件的态度却让我们提起了警惕,我们还没有那么强大,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