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德国想进行人质交换,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
这里的德国元帅就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最高指挥官保卢斯元帅。
保卢斯元帅是德国名将,他参加过一战,1939年晋升为少将。二战开始后他参加了对法国和波兰的作战,积攒了一定资历。但与同时代其他德国将领,例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相比,保卢斯军事才能有限,战果也很一般。
即便如此,希特勒却十分看重他,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由保卢斯制定。 1941年保卢斯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指挥官。第六集团军隶属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接近30万,是德国陆军精锐部队,被誉为东线脊梁骨。
彼时德国刚刚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击溃苏军,加之1942年夏天来临,德军战斗力有所恢复,德军已经从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中慢慢走出,如果能够拿下斯大林格勒,将打开通往南高加索的通道,占领物产丰富的苏联南部地区,阻断伏尔加河的运输,意义重大。
但保卢斯十分不走运的遇上了朱可夫,在苏军拼死阻击下,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
坐镇后方的希特勒十分着急,一来失去第六集团军损失巨大,二来保卢斯是德国名将,失去保卢斯对德军是双重打击,所以他不惜在战役末期突击提拔保卢斯为元帅,希望他能拼死作战,实在不行杀身成仁,为失败的德国军队注入一针兴奋剂。
但保卢斯却不想死,他在把儿子送上撤退的飞机后,自己带着元帅军衔投降了。
希特勒勃然大怒,大骂保卢斯是个胆小鬼,但为了鼓舞士气,对内宣布保卢斯元帅已经战死,还像模作样的为他举行了葬礼。
保卢斯被俘后,希特勒曾多次派人营救,无奈苏联早有准备,几次营救均告失败。
就在这时,有人建议,用1941年被俘的斯大林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交换保卢斯。
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是斯大林与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的长子,生于1907年,后在苏联第十四坦克师服役,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后被德军俘虏,关押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雅科夫虽然与斯大林相处时间短暂,但他毕竟是斯大林的儿子,地位非同一般,在德国人看来,斯大林为了救儿子,释放保卢斯是理所当然的。
当纳粹德国通过中立国红十字会把交换意愿转达给斯大林后,斯大林斩钉截铁的回复:我不喜欢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
这段话也被认为是斯大林为了苏联大义灭亲的最好证明。
1943年,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死于德国战俘营,有说他是自杀,也有说他在越狱过程中被德国狱卒击毙,说法不一。
作为父亲,斯大林对亲生儿子见死不救,的确有些残忍,但在当时,斯大林却有说不出的苦衷。
由于准备不足,苏德战争开始后,苏联节节败退,大批苏联士兵选择投降德军,1941年基辅战役,66万苏军士兵被俘,对士气造成了极大打击。
为了改变战场局势,打消士兵畏死投降的念头,斯大林在1941年签署270号命令:
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战斗中如果隐瞒自己的身份,开小差或者向敌人投降,将被视为蓄意叛逃人员。其家庭成员将被视为背叛祖国的逃兵家属而实施逮捕。看似残忍,实则是战争中的无奈之举,覆巢之下无完卵,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
雅科夫·朱加什维利被俘后,他的妻子第一时间被逮捕,直到1943年确认他已经死于战俘营才被释放。
作为苏联的统治者,斯大林对待政敌十分残忍,“大**”更是给国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但在这件事情上,至少做到一碗水端平,就连敌人,也对他无话可说。
而那位投降的保卢斯,因为元帅的身份,在战俘营中得到高规格的有待,虽被纽伦堡战犯法庭判处监禁,但1953年就被释放回到德国,出任东德检察官兼内政部的顾问。
德国人十分讨厌保卢斯,尤其是那些有亲人战死在东线的士兵家属,认为正是他的无能才让30万德军埋骨异乡,他们不惜用诅咒的方式来对待归国的保卢斯,而保卢斯也从未辩解,直到1957年去世。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德国想进行人质交换,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
1941年7月,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发动战役,企图夺取这个地区,以此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为了保卫莫斯科,苏联红军也重军迎战。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拖住了德军进攻的脚步。不过,在这场战争中,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光是被德军俘虏的官兵,就多达45万人,包括苏联领袖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
(雅科夫旧照)
1907年,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在库塔伊西生下雅科夫不久后,便被斑疹伤寒夺去了生命。
当时,斯大林正忙于闹革命,无暇顾及儿女私情。所以,他为斯瓦尼泽举行了葬礼后,便把雅科夫留在了库塔伊,让他和舅舅舅妈们生活在一起。
等雅科夫再见到斯大林时,他已经是个14岁的少年了。
当他被斯大林接到身边时,斯大林不仅已经再婚,并且还给他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和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弟弟。
由于雅科夫一直生活在格鲁吉亚,来到莫斯科后,对俄语一窍不通的他,显得非常笨拙,学业上也差强人意。性情粗暴的斯大林,对他的表现自然不满意,甚至还嘲笑地称呼他为“小鞋匠”。
幸好,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对他颇为关心,这才使他慢慢适应了这个对他而言非常陌生的家庭。
雅科夫先入读了铁路工程学院,随后在斯大林的建议下,又考入炮兵学院指挥系。
雅科夫身材修长,风度翩翩,且在体育和棋类上面都表现精彩,身边不乏女孩子喜欢。不过,斯大林却很看不上与雅科夫交往的女孩,甚至当雅科夫向他郑重介绍女朋友尤利娅时,斯大林不光当即表示反对,还当着尤利娅的面对他大发脾气。
不欢而散后,雅科夫一气之下,搬离了别墅,并倔强地迎娶了尤得娅。自那以后,除了斯大林的生日,他从不踏进斯大林的别墅一步。
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起了闪电战。在德军进攻初期,苏联红军一直处于劣势。为了保卫国家,雅科夫顾不得不与家人告别,投身战斗。
由于雅科夫受过军事训练,他被编到第14坦克师服役,担任榴弹炮连长的职务。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雅科夫身陷德国装甲部队的包围,最终被俘。
(苏德战争)
最初,德国人以为雅科夫只是一个普通的俘虏,所以把他转移到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苏德战争中,德军一直占有明显优势,因此苏联红军士气低迷,特别是一些人被俘后,经不起严刑拷打做了叛徒。
在他们的指认下,雅科夫很快就身份败露。
德军得知雅科夫是斯大林的儿子后,当然要好好利用他的价值。
起先,德军想尽办法想迫使雅科夫投降。不过,当他们发现雅科夫不为所动后,便又在报纸上大肆刊登雅科夫的照片,甚至还特意伪造了一份叛国信。然后德军,将这些报纸大量地投到苏联境内,企图瓦解苏联红军的斗志。
不明真相的苏联红军议论纷纷,军心动摇,士气大受影响。
在斯大林看来,根本不存在俘虏一说,有的只是逃兵,他们都是祖国的叛徒和人民的敌人。所以当雅科夫被俘后,斯大林顿觉颜面受损。
再加上当时装备精良的德军趁机再次发动进攻,他们所到之处,苏联红军都溃不成军。
眼看苏联就要功亏一篑,为了保住国家,斯大林在暴怒中,发出了“没有最高统帅的命令,一律不得后退,凡后退者一律视为逃兵,就地处决”的命令。
随后,斯大林又对投敌者的家人,以“通敌罪”执行了枪决。甚至那些从德军集中营脱逃归来的苏联红军,也被以“变节罪”处死。
(斯大林旧照)
在斯大林的高压手段下,苏联红军只得在与德军作战时,死守防区,拼死一战。这样一来,德军的计划再次被粉碎。
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的精锐部队第6军团33万兵力被苏军围歼,负责指挥作战的保卢斯元帅见已成败局,于是率领残军做了苏军的俘虏。
起先,德军还想营救保卢斯,但由于苏军对保卢斯严加看管,他们不光没有机会得手,反而还被消灭了不少空降兵。
后来,德军通过红十字会向苏联表示,愿意拿雅科夫交换保卢斯。
结果斯大林回绝了这个提议。他说,我怎么能拿一个元帅去交换一个士兵呢!
其实,斯大林也很清楚,由于他先前已经把俘虏定为“逃兵”,所以他如果答应德军的要求,必然会引起苏联内乱。而他的名誉和威望,也都会随之降到冰点。
基于种种考虑,斯大林不仅没有答应德军的条件,反而还把雅科夫的妻子尤利娅以“间谍罪”抓捕起来,关进了集中营。以此表达他与大家一样,都受战争条令的约束。
有人说,斯大林这样做,根本原因是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和儿媳,才做得这般冷酷无情。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斯大林的做法得到了举国上下的赞同,也鼓舞了士气。因此大家和德军奋战到底,最终挡住了德军,取得了胜利。
斯大林的拒绝,让雅科夫失去了恢复自由的机会,不久他便死在了集中营中。据说,他是自杀而死。
不论如何,雅科夫始终坚持不投降是值得肯定的。在斯大林看来,他大儿子的做法,多多少少挽回了一点自己的颜面。
(参考史料:《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
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德国想进行人质交换,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
斯大林如果交换,苏联的整个防御体系将崩溃!🙏🙏🙏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德国在一战后,社会经济崩溃,民众的不满才促使希特勒上台,作为国家元首的希特勒,愤恨英法对德国的惩治,又需要大量的物资恢复生产,因此,苏联成为最好的拉拢对象!
同时期的苏联,日子过得也极为艰难,沙俄的工业基础差,新建立的苏联又长期处于动乱状态,希特勒的橄榄枝,正是斯大林所期望的,因此快速推行五年计划,使得苏联快速向工业化过渡!
苏联的工业化离不开德国的技术支持,随后德国闪击波兰,苏联再次派兵占领西乌克兰地区,德国又支持斯大林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因此,斯大林在很多非正式场合,都表示过对德国与希特勒的满意,甚至将其视为友邦!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使得与德国的互惠,深入苏联民众意识,但德国闪击苏联之时,苏联处于全面的溃败,各地只能以巷战拖延战争进程,以巨大的伤亡向后方转移!
斯大林最终选择与英美合作,获得大量的装备支持,此时,德国欲交换其儿子,就是想瓦解苏联与英美的合作,如果斯大林接受这样的方案,必然会被德国无限放大,导致英美民众的抵触!
同时,苏联国内民众惨烈的抵抗,如果领袖以个人情感向德国妥协,这在已经群情浮躁的苏德战争后期是致命的,因为内部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只要一个借口,就可以令斯大林下台,然后与德国缔结合约!
因为从各种纬度看,希特勒的目的是令苏联屈服,并不是完全的占领,所以,斯大林出于政治家的警觉,看到这背后的危险,断然拒绝德国的要求,使苏联坚持到了胜利!
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德国想进行人质交换,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
几个世纪前,沙皇彼得大帝对暗中破坏改革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也没有顾及什么“父子,骨肉之情”,眼都没眨一下,直接把亲儿子送上了审判庭,并处以极刑。堪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典范。
二百多年后,类似的一幕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被战斗的民族重演。
巴巴罗萨计划之初的闪电进攻中,1941年7月,斯大林的长子雅可夫在斯摩陵斯克战役中被德军俘虏(下图),关进了集中营。
到了1943年,希特勒提出用雅可夫换保卢斯元帅(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重围之下,违背希特勒“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命令,擅自投降苏军的德军前线总指挥)的要求,被雅可夫爸爸——斯大林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还放出了一句响亮的狠话:“我不会用一个将军来换一个士兵。”
这话着实让人钦佩,感觉领袖人物的觉悟跟咱们普通人真的不是一个档次。
看懂这句话,得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和前因后果再下结论。
说这话前,还有句话,是对全体苏联军民说的,也挺狠——“我们苏联没有俘虏,只有烈士或者叛徒”。
与西方重视个体生命价值,认为在绝境之下,选择投降,保全生命,并不有损于军人的荣誉的理念不同;刚烈的毛熊虽然长着一副西洋人面孔,但更认同咱们东方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念,鄙视投降和任何示弱的行为。
而且,这种心理一直延续到现代俄罗斯。去年叙利亚战场上,俄军飞行员菲利波夫在寡不敌众,身受重伤之际,仍然持枪与极端分子战斗,最终,身负重伤的菲利波夫少校拉响了手雷,与包围他的极端分子同归于尽。以血肉之躯诠释了现代俄军宁死不屈的“气节”。
再回到二战,在德军的闪电战下,苏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成建制大规模苏联官兵投降,斯大林给极坏了,,于是下了狠招,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大意是——“任何开小差或是向敌军投降的官兵,都被视为叛国罪,各阶层官兵务必战斗至最后一刻。如果指挥员或者政委不积极组织击退敌人,而是选择向敌人投降,可以用一切办法消灭他们……”
这个命令之下,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的苏联政委成了个可怕的存在。政委射杀逃兵的情节在各类影视作品中被不断演绎,甚至被妖魔化,成了影视界几十年如一日被“黑”的对象。
比如下图,电影《兵临城下》中这个大眼袋的中年油腻政委,架个机枪,嗷嗷叫着在后面扫射自己人。
实际上,苏联政委绝对是战场上的高危群体,二战中,德军的规矩是,被俘的红军政委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
所以,政委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带头冲锋,乌拉乌拉一通鼓动,身先士卒,真正玩命打,用血肉之躯保持着苏军旺盛的战斗力。据统计,卫国战争中,政委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榜首。
再回到雅科夫的命运上,某种程度可以看成,斯大林是在用自己的亲生骨肉实践这个“270号命令”。而且做的很到位,把雅科夫的妻子,自己的儿媳妇尤利娅都按政令标准,当作叛徒家属去流放。
现在,很多人直接把拒绝交换儿子的行为归为斯大林冷血,雅科夫不受待见等等。虽说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构成主要原因。
(下图,雅科夫与斯大林的合影)
雅科夫是斯大林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所生,生下孩子后没几个月叶卡捷琳娜就去世了,雅科夫自小被大姨妈养大。斯大林对这个儿子很冷淡。因为父亲的无视,雅可夫曾经开枪自杀过,但没打中。斯大林知道后只是冷笑着讽刺说道:“呵呵,打偏了,这枪法都不配当个军人。”
不过,不喜欢是不喜欢,并不代表就没感情,不看重儿子的生死。养个小猫小狗走丢了心里还难受好长时间呢,何况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自己亲孙女的爸爸。
而且,据史料记载,斯大林曾下令进行过两次营救行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在得知雅科夫已经死于集中营的消息后,斯大林中风再次发作,估计心里面也难受过一阵子。
斯大林之所以不换儿子,更多的是政治上、外交上的考虑。
此时,被德军俘虏的苏联官兵千千万,何止雅科夫一人,如果只因为雅科夫是领导人的儿子,就成了特权阶级,被用德军元帅换回,这对当时苏联军队的士气会产生非常负面影响,破坏他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而且德军方面也一定会利用这件事儿大做文章,说斯大林搞特殊化,只顾自己的儿子;西线的英美盟军也会看扁斯大林的人品,甚至对苏联的国际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毕竟,作为大国领袖,斯大林眼中不仅有自己的儿子,更有军队、广大官兵以及苏联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此外,保卢斯元帅因为违抗希特勒命令擅自投降,如果真被弄回德国去,肯定会被当作背叛元首的典型“以儆效尤”来震慑其他不满希特勒的国防军将领,等于在帮小胡子加强对军队和政界的绝对控制,这个也是大胡子不想看到的。
结果,这可就是惨了雅科夫自己。
被俘之初,喜出望外的德国人认定斯大林的儿子“奇货可居”,在他上面大做文章。
各种审讯资料后来都被英美盟军掌握,据披露出的一些线索看,雅科夫并没有任何配合或者妥协的举动。
但德军这边才不管那么多呢,反正人在我手里,直接造谣就行了。
于是,德国人开始伪造传单,甚至审讯口供录音,说苏联皇太子已经从了德军,还用雅科夫的口吻写劝降书给苏联军民,印成传单,铺天盖地的发,以扰乱苏联军心、民心,抹黑斯大林“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这也部分解释了,斯大林为什么把自己的儿媳妇当“叛徒家属”流放。
不过,种种流言被雅科夫的死暂时画上了句号。
关于雅科夫的死,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主流解释是:在集中营里,雅科夫与波兰人成了好朋友,德军为了刺激他,故意让雅科夫看了苏联针对波兰高级军官的大屠杀”卡廷惨案“相关资料,加上外界各种关于他”叛变“的流言铺天盖地传来,雅科夫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最终,1943年4月,36岁的雅可夫扑向了集中营380伏电网,用自杀证明了自己绝对没有参与德国法西斯的罪恶勾当;同时,他也是在向自己的父亲证明清白。
他的死也更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名誉继续被敌人利用....但是,因为没死在战场上,死因不明,一直被斯大林当成不光彩的存在。
最后,再对比一下,继任大胡子的种玉米爱好者——同样在二战中失去了长子的赫鲁晓夫主席。赫鲁晓夫的儿子的死,再一次实践了斯大林的狠话——“我们苏联没有俘虏,只有烈士或者叛徒”。
二战中,赫鲁晓夫的长子,飞行员列昂尼德,空战跳伞后摔断了一条腿,被德军俘虏,之后宣布投降德国。
本来苏军这边以为赫鲁晓夫的大少爷已经”殉国“了,准备报”烈士“,这消息一传来,气坏了斯大林,赶紧命令精锐的反间谍部队“营救”列昂尼德。最后列昂尼德竟真的被苏军从德军手里抢了出来,绑架回莫斯科,直接押上了军事法庭,当成了叛徒的”典型“,被判了死刑。
赫鲁晓夫先是以为自己痛失爱子,之后失而复得,谁知峰回路转,又要面对儿子被当作叛徒枪决的命运。为了救儿子一命,赫鲁晓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发疯一样的各种托关系,找熟人,甚至给斯大林下跪(下跪这个是传闻,不一定真实)。
为这事儿,苏共中央还专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最终,会议决定维持原判,执行枪决。理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能因父亲的名望而宽恕儿子的罪行,同时又以相同的罪名去惩罚其他人,那样就无法向人民交待。”
不过,虽然赫鲁晓夫文化不高,但是很有城府,列昂尼德被枪毙后,赫鲁晓夫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情绪,还是各种场合的鼓吹和迎合斯大林,一幅肝脑涂地至死效忠的姿态。
最终,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赫鲁晓夫一通折腾,坐上了“龙庭”,开始可劲的“否定”斯大林,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宣布斯大林为“暴君和人民的奴役者”......还有那些曾参加决定列昂尼德生死的“政治局会议”的主要委员,也都逐一遭到了“清算”。
然而,斯大林至死都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彻底昭雪。
直到1977年,在西方的协助下,雅科夫在集中营的被俘生活及英勇行为,才被苏联政府彻底查清楚,最高苏维埃这才追了授雅科夫·约瑟夫维奇·朱加什维利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正所谓,一个人如果拥有超于常人的权力,就必然要承受过超于常人的痛苦,失去过常人拥有的东西。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德国想进行人质交换,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德国的一个政治手腕,是给斯大林的一个选择。
斯大林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这个雅科夫·朱加什维利。
斯大林和原配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生了这个儿子,但妻子很快得了肺病死了。
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从小被一个格鲁吉亚的姨妈和舅舅、舅妈收养,斯大林几乎没有尽到过父亲责任。
雅科夫直到14岁才见到斯大林,地点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时间是1921年。
斯大林很不喜欢这个长子,因为雅科夫甚至不会俄语,只会格鲁吉亚方言。
而且斯大林认为雅科夫性格懦弱,没有才干,甚至有时候见到父亲都会发抖,对他很是不屑。
但好在雅科夫性格比较随便,同心地善良的后母阿利卢耶娃相处愉快,后者把他当做亲生儿子一样。
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斯韦特兰娜也很亲密,小弟弟瓦西里还是婴儿。
但是斯大林始终不喜欢雅科夫,并且干涉他的学业、事业甚至感情生活。
雅科夫是个优秀的国际象棋手,也擅长踢足球,本来想以此为职业。但斯大林强迫他学习军事,进入炮兵学院。
期间,雅科夫爱上一个同学,但斯大林因为她是犹太人,断然拒绝。
雅科夫因此失恋,以此醉酒后用手枪自杀,但子弹没有击中要害。
后母阿利卢耶娃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赶到医院就看人。
而斯大林却无动于衷,甚至讽刺说:他连自杀都没有打准。
苏德战争爆发后,雅科夫是苏联第14坦克师的中尉军官,1941年7月16日被俘。
雅科夫被俘其实倒没什么,因为当时他的部队被包围,成千上万的人投降。
但德国人发现他是斯大林儿子以后,虽生活上给予优待,但借此大量宣传,撒发传单“斯大林儿子都投降了,苏联士兵们还为什么要战斗?”“学习斯大林的儿子一样放下武器吧,第三帝国不是你们的敌人!”
对此,雅科夫非常沮丧。
至于要求用雅科夫交换保卢斯元帅,也是希特勒的政治手腕。
如果斯大林不愿意交换,可以攻击斯大林冷酷无情,连自己儿子都不管。
如果斯大林愿意交换,可以攻击斯大林为了救自己儿子,用一个元帅去换中尉。
斯大林对雅科夫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对此断然拒绝。
他甚至对作为中间人的瑞士红十字会代表说:苏联没有什么战俘,只有祖国的叛徒。
雅科夫得知父亲的这句话后,非常失落。
他在1943年跳到电网上触电而死,结束自己一生,当时只有36岁。
其实,雅科夫的遭遇也算干净利落,他的妹妹和弟弟更惨的多。
妹妹一度流亡美国,靠控诉自己父亲为生;弟弟则被关入监狱,天天烂饮,最终死于酒精中毒。
斯大林对于别人其实没有什么感情,妻子自杀也没有让他感到悲痛,唯一宠爱的只有女儿斯韦特兰娜。
斯大林的儿子被俘,德国想进行人质交换,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
1941年,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被德军俘虏,面对敌人开出的人质交换条件,一向刚毅的斯大林嗤之以鼻,甚至派人放出话去:“我耻于这样的人质交换条件”。正是因为父亲的拒绝,雅科夫在纳粹集中营里艰难度过了两年时间,最终没能活着走出去。
抓到了斯大林的儿子,德国肯定要好好利用,那么他们开出的人质交换条件到底是什么呢?儿子正处于生死攸关之际,斯大林为什么如此狠心、拒绝从虎口中救出儿子呢?面对被抛弃的结果,雅科夫最终命运如何呢?
1941年,雅科夫被关进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1941年6月22日开始,德军采用闪击战术进攻苏联,双方军队在斯摩棱斯克市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苏联红军150万人对阵德军180万人,在坚守抵抗了一个多月后最终败下阵来,这次战斗苏军损失惨重,30万人直接战死、近9万人下落不明,飞机、坦克、大炮的损失更是数以万计。除了战争损失之外,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苏军中被抓获的两个俘虏:一个是第二集团军首长安杰伊·弗拉索夫中将,另一个则是工兵上尉军官雅科夫。
弗拉索夫虽然身为中将,但被俘之后很快就叛变、投入到希特勒麾下;而雅科夫虽然只是个上尉军官,但他不甘愿苟且偷生的气节令人敬佩。
那是7月20日的凌晨,刚刚成为俘虏4天的雅科夫被押送到了奥弗拉格克斯集中营。他虽然身形瘦削,衣服、靴子上满是泥巴,但却昂首挺胸、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头顶上的军帽滑落。跟在身后的是10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士兵,枪口正时刻对准雅科夫。
集中营里的其他俘虏对雅科夫的身份十分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10名士兵押送?
有几个好奇心颇重的战俘为了解开疑惑,开始与身旁的德国士兵套近乎,非但没有换来答案,反而遭到一顿拳打脚踢。见几人垂头丧气地回来,一名波兰籍的战俘动起了脑筋,他先是从床底下翻出三盒香烟,走到一名德国士兵跟前毕恭毕敬地为他点上一颗,随后把剩余的那些塞进了士兵的兜里。
那名占了便宜的士兵很受用,终于说出了实情:“那是苏联领袖斯大林的儿子!”
斯大林的儿子?
一时间,整个集中营沸腾了,谁也不敢相信身份如此显赫的人居然和自己关押在一起。所有人对他十分关照,因为斯大林是受人尊敬的反纳粹领袖,他的儿子在集中营里自然受到战俘们的照顾。
但同样因为这层身份,雅科夫也吃尽了苦头。
雅科夫被分配到一个单独的牢房里,门窗都用铁板封死,就算是晴朗的白天房间里也十分昏暗,只有送食物的时候门上的一个小洞才会被打开。而且门口就有一个监视室,德国士兵24小时对牢房进行监控,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敲打牢房的铁板,直到听见雅科夫的回应为止。
在营养不良和睡眠不足的环境里坚持了一个星期,雅科夫早已骨瘦如柴,但他能做的只有躺在草垛上、默默看着从缝隙里透过的光亮,慢慢消磨时光。
希特勒提出交换人质的条件,斯大林看后破口大骂。1943年2月,斯大林的助理送来一份电报,署名正是对手希特勒。
原来,在前不久结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保卢斯元帅被俘,这无疑切断了希特勒的一只臂膀,为了将保卢斯营救出来,希特勒想出了用雅科夫交换的办法。
当斯大林看完电报之后犹豫了,一整晚都板着脸坐在办公室里。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斯大林会接受这份交换条件,毕竟雅科夫是他的骨肉至亲,父爱虽然平日里表现得波澜不惊,但总会在重要时刻卷起波涛。
第二天早上,秘书走进办公室,斯大林的眼睛布满血丝,他略带讥讽地说道:“用元帅交换一个中尉军官,保卢斯在希特勒的眼里这么廉价?”
听完这话,秘书怔在原地,显然斯大林是不愿意交换了。
紧接着,斯大林又说道:“战争就是战争,我不能因为那个中尉是我的儿子,就白白放走了敌人的元帅!”
斯大林为什么放弃这个救出儿子的机会呢?难道真的因为交换筹码不等价吗?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德军的保卢斯元帅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是苏联军队付出200万伤亡和城市严重破坏的代价得来的,雅科夫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现在正是苏德交战的白热化阶段,全体苏联军民可以说是同仇敌忾,如果这个时候斯大林接受了交换条件,军民的高涨情绪将严重受挫,斯大林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为了大局着想,斯大林不得不放下儿女私情,就算是自己的骨肉,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集中营里受尽折磨。
雅科夫最终没能活着离开集中营,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1943年4月15日午夜,也就是斯大林拒绝交换人质的两个月后,雅科夫死在了集中营。
斯大林的儿子死在了纳粹集中营,这无疑是天大的新闻,如果消息泄露,肯定会遭到苏联军队的疯狂报复。所以希特勒当即下令,集中营所有看守人员务必将消息隐瞒下来,以最快速度秘密处理掉雅科夫的尸体。
就这样,雅科夫的死讯被封锁,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所有纳粹集中营被摧毁,这个惊天秘密才被发掘出来,而关于他的死因也众说纷纭。
- 自杀说。
有些人认为雅科夫是自杀身亡的,因为集中营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父亲冷漠的态度让他心生绝望,在与世隔绝两年之后,他已经处于精神失常的状态,说不定一次体罚、或者是别人的一句嘲讽,就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绝望的雅科夫最终选择了自杀。
- 谋杀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是德国特工谋杀的,因为斯大林不同意交换条件,那么雅科夫则成为无用的花瓶,与其整日提心吊胆地担心他逃跑,倒不如痛下杀手一了百了,也算是狠狠痛击斯大林的软肋。
另一派则认为是苏联特工在斯大林不知情的情况下谋杀的,虽然斯大林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德国开出的交换条件,但这不代表以后他不会同意。当时正是苏德战场局势转折的关键时刻,如果德军以雅科夫为要挟,很难保证斯大林不动恻隐之心。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苏联特工瞒着斯大林果断行动,将隐患彻底消除。
- 越狱被杀说。
当雅科夫得知父亲无心营救自己时,内心失望至极,为了自保他采取了非常手段,在4月15日的晚上准备越狱逃跑,结果在准备翻越集中营外围的铁丝网时被德军发现,一番开火之后,雅科夫身中数枪当场死亡。
德军为了消除影响,将雅科夫的死讯隐瞒了下来,并直接将其尸体扔进焚化炉。
雅科夫死的时候只有29岁,如果当初斯大林接受了人质交换条件,或许他很快就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可惜的是,当时的局势不允许斯大林做出这个决定,最终雅科夫成了顾全大局的牺牲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