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一定会说“不适应”吧。
但是,如果你想好了要去南方生活,你应该问的,是如何去适应和调节自己,而不是一边犹豫要不要去,一边在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
或者你是对着南方生活的好奇?
没什么大不了,同样是在这世上,东西半球,南北两极,天堑鸿沟早已为沧海桑田。
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说,会更潮湿,冬季室外温度虽然没有北方实际温度低,但是由于南方潮湿,即使冬天也有湿冷,冷感会钻到骨头缝里。冬天的南方,基本上是没有暖气的,冬天的南方大太阳,也不像北方那样明晃晃的热烈。就像江南儿女娇羞,那太阳好像也是略去了它那耀眼的光环,只那么老母亲般和煦地在天空照耀。所以南方的冬天,对很大一部分北方人来说,会觉得太过冷。
南方还有梅雨季。连绵的雨水从天而降,衣服晒不干,空气湿度大,整天心情也湿哒哒的。北方人爽脆,下雨也干脆。南方的雨缠绵,淅淅沥沥甚至能下个好几天。出行不便利是一方面,衣服要除湿又是一方面。
饮食相关,其实现在饮食南北地域已经没有那么明确界限了。中国地大物博,天下美食何其之多。南方人也喜欢北方菜,北方人也会爱上南方菜。若说主食,哪家早点没卖个馒头包子大饼之类的?
所以不要担心会有怎么样的不适应。而是问你自己,想好要出发了没?
物竞天择,人比你想象得要坚强多。你远远超乎自己的意料。相信自己,才是你应该谨遵的信仰。
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我太有发言权了。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新疆人,5年前的春节去我婆婆那里过年,我婆婆在四川成都买的房子。那是我第一次冬天去南方,元月份过的年,一下飞机,感觉成都好温暖呀,相对于新疆冬天零下20几度的天气,成都好温暖,都在零上几度,相当于新疆的春秋天,瞬间我觉穿的厚厚的大羽绒服,我都觉得快热死了。
可没想到的是,成都的室外和室内一个温度。我们新疆虽然外面冰天雪地的,但回到有零上20度暖气的房子,我们仅穿着单薄的睡衣睡裤就够了,吃饭睡觉都很舒服。但在我婆婆家那可不行,本来刚回去就把外套脱掉,穿着一个薄薄的衬衣,没想到却被他们笑话,全家人都穿着厚厚的外套,在房里吃饭。在冬天新疆的热乎乎的房子里,没有人会穿外套吃饭的。我吃到一半冻的不行,只有把外套穿上,成都的房子里根本没有暖气,婆婆家也没有空调,家里阴冷潮湿,我这冻的实在受不了,家里的一个小电暖气一直敞开着,24小时不关。晚上睡觉更是哆哆嗦嗦的,电热毯必须要插上,否则被褥冷得跟冰窖一样。早上更是不想起,冷呀,没几天我手上就生了冻疮,过年那几天天天在家,我都是捂着大羽绒服,脱都不敢脱。不到20天,我那件米色的羽绒服脏的不像样。要不然就是围着电暖气不想离开半步。此时,我太想念新疆温暖舒适的有暖气的家里了。可是公公婆婆却不以为然,他们已经习惯了,穿着厚厚的棉衣做饭,洗衣,穿着厚厚的秋衣秋裤睡觉。
而且春节前后的那一个月,成都更是阴雨连绵,难得见到太阳。在北方新疆生活的,我们冬天都是习惯蓝蓝的天空,这样的日子太憋闷。怪不得诗人都出在南方了,阴雨的日子太适合舒发情感呢。冬天的暖阳在成都简直是一种奢侈品。
这些还不算,更受不了的是洗澡,婆婆家卫生间没有浴霸,冬天进去洗澡都得靠勇气。
再说说吃饭,我们新疆人日常饮食主要以牛羊肉为主。而成都是以猪肉为主,亲戚家请客更是,牛羊肉根本不可能出现在饭桌上,过年吃饺子全是猪肉馅,对于我们自小没有吃惯猪肉的人来说太痛苦了,所以我去成都吃的最多的,就是鸡肉和鱼。而且在成都基本顿顿都吃大米饭,早上大米粥,中午米饭菜,很少吃面食。那时特别想念新疆的奶茶,馕,拌面,烤包子抓饭了。
不过幸亏我只是短住哈,幸亏,幸亏!
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我当兵在东北,知道那里的冬天,外边虽然零下几十度,但进到室内两重天,城里有暖气,农村有火炕,临时住宅有火墙,总之进到室内暖烘烘的。所以东北生活的人,冬天外边人一进屋先脱去皮大衣,有的甚至脱的只剩下衬衣衬裤,这样暖和的快。
去年冬天,我哈尔滨一个战友带着家人开车到西北、西南旅游一个多月,每天都在战友群里发信息,一次在成都住宾馆时说:“哎呀呀,受不了,他妈的室内比室外还冷”因为南方冬天大都没有暖气,觉得冷的时候短,慢慢就过去了。其实也是真的冷啊。我在东北六年从没冻烂过耳朵,但退伍回到南北方分界线的老家第一年冬天就冻烂了耳朵。你说怪不怪?
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作为北方人,恐怕有很多不适应,今天我来聊一聊南北生活实空差距。
北方人生活讲求一个字"朴"。北方生活质朴、粗旷一些,对人对事耿直,说话大声噪嚷日常习惯。
不讲求吃和穿,喜欢购房、买房闲置,并无多少装置艺术化佃软东西较少,考究物品更少。
吃以面食为主,加油泼辣子为首,对于新鲜绿叶菜并不多吃,肉食简单,对于生活日常消费并不高,喜欢能省则省,而且吃饱安稳自安,对食物感觉无挑剔味蕾迟钝,饭量大,个子大,为人处事直爽胆大。
其次:北方衣食住行方面随遇而安,缺少精致讲究生活方式。对于生活比对享受不高,但是却喜欢储存财物生活简朴的习惯;对于子女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对于赚钱能力,也是比较突出和注重的。但是缺少创新与守旧理念碰撞,至于现在北方年轻人可能开放了许多。许多生活习惯有待于提高改善,希望拥有更多机会把住生活命脉。
不能守着老祖宗一亩三分地,而不能推进改变文明程度。而且北方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不太讲究的,虽然房子住的面积大,没有物品摆放,没有精致生活比对。那么生活情绪锻炼是否跟自身的认知和文化教育体系有关,所以在这一方面北方人更应该吸取教训,争取能够做到奋斗生活和享受生活同样重要。
南方人生活讲求一个字"质"。南方人生活讲究一个细腻轻声慢语,侬言软语,南方水土孕育灵秀之人,他们在创作艺术上开拓精神方面却是快人一步,是创造新领域的精神使者。
对于衣食住行讲究一个质字的品质,生活小资小调丰富精彩,甚至更富有家庭观念,就以江浙一带比较,他们生活品质是北方人生活所渴望的,却在生活理念认知上具有决定性差别。
所以已经造成南北生活意识方面差异化,从总体来说南方生活品质要高得多,因为开发早,所以他们文化精神,已经达到了令人羡慕非凡成就。
在生意场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有很多名人,也是这一方水土产生的。也许人杰地灵发展了很多优秀儿女,真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辞。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发展,他们对世界宏观前瞻性有着敏捷性反应,不同于北方人守旧思想固执。
南方人善于打拼,善于结交朋友,善于颠覆认知,更善于海外扩展市场,这也是他们先人一步精神领袖。
精致妩媚,嘴甜,温柔内敛和外向在南方人身上足以体现。尤其是在小巧的女人身上,更能展现出灵秀和不一样的风情内涵。上海女人的精致、江浙女人的甜妹、香妹子的能干、川妹子泼辣逐一体现一方水土灵秀精神。
南北生活差异趋同。其实真正的要到南方去生活,去了很多生活习惯需要改变,那么自小所受的熏陶可能也许很难,也许多少有一些改变,但是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恐怕很难适应。
我在北方生活这么多年,却怎么也不太习惯这里生活习惯。其实还是习惯自小长大南方水土生活,还有北方气候比较干燥一些,南方水土湿润多了,对于皮肤和身体也有了一定滋养。
在衣食住行方面,南北可以多少有些改变和通透,但是要绝对性的改变,确实要下一定功夫,看你的身体状况和思想能否接受。南以甜,北方以咸为主,所以说这样生活方式需要一个契合点采取适应。
至于怎样生活的好!南有南的鲜,北有北的悍;过去所思所想只能融入了南方生活,通过10年,或者5年,你会慢慢的有所改变,起码从思想精神接地气,但是生活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改变,才能改变心地精神,契合融入气香飘自华支点,才是你未来适应南方生活的考量。
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因为,南方人吃米饭,经常下雨湿气重,所以北方人不适应,不过时间久了也会适应的。
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16到18海南呆了二年,说说切身体会。南方还得看具体哪里。冬季时候三亚+保亭部分+乐东部分由于牛岭阻隔,温暖干燥也就过年那几天夜晚冷点18℃左右,白天都是25左右。秋季去兴隆住过几晚民宿被褥枕头感觉洗过没晾干很潮湿。海口那边墙壁都会渗出有水滴冬季有穿羽绒服的。而上边说的地方没有这种现象。夏季就像是进了桑拿房简直出不了门,虽然温度不太高32/3℃但是潮湿度能达到70下雨天90。皮肤一直就是湿答答黏糊糊的。还有就是湿疹和身体湿气一直断断续续的烦扰。基础设施比较差跟北方90年代有的一比,什么停水停电常事儿(我呆的地方)。除了享受温暖和蓝天白云还有新鲜空气其它都差点意思,想吸引世界眼光但是又不注重民众意愿感受也不知领导们咋想的。(忘了提陵水了,也在牛岭南冬天是温暖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