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能造出隐身战机,为何还部署了300多架二代机?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纷纷部署五代隐身战斗机。但是部署也是需要时间的。用五代机来替换之前的战斗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拿中国来说,别看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研发出国产五代机的国家。但现在我国的歼20只服役了20多架。中国空军大部分战斗机还都处在三代机,四代机的水平,甚至还有一些二代机存在,数量大概在300架左右。

我国保留二代战机,这是“大智慧”。

明明二代机已经落伍了,为什么说保留二代机是一种智慧呢?其实,这种智慧也并非我们中国才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等拥有大量先进战机的国家,也都保留了很多第二代战斗机,至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中等军事强国,也都保留了很多二代机。原因其实很简单:空战要质量,更要数量,维系制空体系的绵密度和日常勤务的持续性,就必须要有第二代战斗机。

图为我国历代战斗机同框,其中就有著名的歼-8II、歼-7、歼-6等第二代战斗机,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以我国为例,我国空军目前还保留了歼-7G、歼-8II、强-5等三款第二代水平的作战飞机,这三型飞机的规模总和达到了300架之多。这其中,歼-8II战斗机的最后一批次在2010年停产,迄今为止也只服役了不到12年,在军事装备的概念中,12年的飞机依然是新飞机,正处于其服役生涯的中期。

图为歼-8II战斗机,是我国第二代战斗机中性能最优秀的一款。

之所以歼-8II战斗机生产了这么长时间,一方面因为订单下的早,当时订造的飞机就很多,毕竟谁也没有料到我国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声如此巨大的变化,谁也料想不到,歼-10战斗机在2008年服役,仅仅3年之后,2011年,歼-20第五代战斗机就首飞了,我国军事科技、武器装备的井喷式发展,使得很多此前订购的新武器,一瞬间变成过时装备。

图为歼-8II战斗机的武器展示。

另外一方面,也因为歼-8II战斗机还是很有用的,否则虽然生产线已经开动,但是也可以停下来。之所以选择继续生产,就是因为歼-8II只是在我国有些落后,和全球很多国家比起来,歼-8II依然是很先进的。歼-8IIM战斗机是歼-8II的最后改进型,该战机使用2台WP-13B发动机,整机推重比高达0.94,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2马赫,拥有接近初期型三代机的超音速飞行、和超音速机动性能。

在雷达航电上,歼-8IIM战斗机装备了俄罗斯“甲虫”8II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使用90年代先进水平的平板缝隙阵雷达技术,拥有较强的频率捷变和抗干扰能力,可以实现14种不同功能,切具备敌我识别询问能力。再加上歼-8IIM战斗机可以使用俄罗斯R-27、R-77型主动制导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因此具备了较强的全天候中距离空战、正向拦截能力,在超音速飞行状态和中远距离空战中,歼-8IIM的综合作战能力达到了米格-29战斗机初期型号的水平。

换言之,最新批次的歼-8II战斗机,其实是具备使用主动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的,在现代空战中常见的中距离作战阶段,他可以和初期的三代机较量,至于和我国周边的二代机比起来,歼-8IIM战斗机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在还装备53架F-4系列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就是典型的中期型二代机,但是他在雷达和导弹技术上还不如歼-8II系列,歼-8II足以完成对F-4的压制。至于一些国家或地区装备的F-5轻型第二代战斗机,就更不是歼-8II的对手了。

图为日本航空自卫队F-4战斗机。

除了作战能力尚可,我国保留大量二代机也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国土防空需要大量的战斗机来支撑,保持一个绵密的防空网络。实战中,由于第四代、第三代战斗机的使用费用较高,且对后勤的依赖较大,因此每次出击的飞行综合费用大都在10多万元左右,先进一些隐形战斗机,每次飞行甚至需要耗费数十万元,如果实战中以这些先进战机为日常巡逻和勤务飞行的主力,那么耗费和后勤压力难免过于沉重。选择第二代战斗机执行日常的巡逻和勤务性任务,还是很有性价比的,毕竟他们的速度足以满足截击需求,而使用成本又不至于过高。

图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4战斗机,虽然日本又200架F-15战斗机,但是依然保留了F-4这款第二代战斗机。

此外,第二代战斗机虽然已经难以发挥“尖刀”作用,但是在第四代、第三代战斗机打开进攻通道、压制敌人防空系统之后,第二代战斗机还是可以突入敌人纵深执行空战巡逻和对地火力支援任务的。四代机和三代机用来“踹门”,在初期的高威胁空域争夺制空权,并且依靠轰炸机压制敌人的防空导弹体系,在敌人制空、防空力量被打垮后,第二代战斗机可以挂载大量对地攻击弹药执行空袭任务,这时也有利于物尽其用,降低战争的耗费。比如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就投入了大量苏-24战斗攻击机,这就是一种第二代战斗机。

图为我国歼-20战斗机,在拥有现代化空军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大量二代机来维持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土防空体系。

最后,在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各国都还保留第二代战斗机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就着急把第二代战斗机全部退役,即便是从对等较量来看,歼-8II也不乏二代机对手,因此我国出于种种考虑,保留了大量第二代战斗机,作为先进空军体系的补充,这就是一种“智慧”。何况,除了军事强国,基本所有的中小国家空军,依然以二代机作为主要的骨干力量,三代机还是少量的精锐,因此我国保留二代机也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的小规模事件。总之,第二代战斗机还是有其用武之处的,还没有到全面淘汰之时,什么时候等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他们都不用二代机了,我们再退役也不迟。

中国已经能造出隐身战机,为何还部署了300多架二代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2018年,北美媒体根据卫星图分析,认为目前歼20并没有大规模生产。当时只发现2个解放军基地部署了歼20战斗机,同修建有8个机库。

整个2017年,卫星图上没有发现歼20大规模生产的迹象。

而2018年前3个月,在成都132飞机制造厂只发现了1架歼20战斗机,在2个月内没有移动位置。成都132飞机制造厂,也没有发现扩建的迹象。

由此判断,歼20的生产速度还是很慢,也不能随便扩大规模。

这并不奇怪,当年F22的例子在前。F22从2006年首飞,前几年生产速度缓慢,生产数量始终是个位数。

为什么F22和歼20战斗机,初期生产速度会这么缓慢呢?

主要是现代化隐形战机,对于加工要求极高,生产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生产程序异常复杂。

这种战机,很多零部件的生产难度非常大,而且配套材料的制造也非常困难。

其实不要说新一代隐形战斗机,就算解放军的歼15,费尽心血也不过生产了20架,其中还有3架失事。

而歼20的生产难度,当然远远高于歼15,速度当然更慢。而且制造方面,宁可慢不能抢时间,一旦出现制造问题,歼15的例子在前。

那么目前歼20究竟装备了多少,外媒观点不同。

一般认为,在2018年总数量为十多架,至今大约是30多架。

目前

这点数量,还是不足以和大量的F22和F35对抗的。

美国的F35战斗机达到400架,还有183架F22战斗机,也就是说两款隐身战机已经多达583架。

而目前歼20数量太少,短期内不能形成战斗力,也就必须生产上一代战机,而且还要保持一定数量。

毕竟我们的假想敌不都是装备隐形战机。退一步说,你不这样装备上一代战机,也没有其他好的方法。

歼20的生产速度,短时间内是无法迅速提高的。

况且,歼20.。。。

中国已经能造出隐身战机,为何还部署了300多架二代机?

跟90年代上千架数量比起来,我国海空军现在保有的二代机已经不多了,上图是最后批次的歼七G,停产时间是有报道称是2013年5月,到今年才6年,可以看到最后的歼七改进幅度是非常大的,整体风挡视野就好得多,装备了多普勒雷达,头盔瞄准器,更换了弹射救生系统,还配有全向雷达告警器,红外、箔条干扰弹投放装置,巴基斯坦对同档次的歼七P赞誉有加,称其为“小F-16”。

另外一种是歼8II,老歼8已经全部退役了,最后生产型号应该是歼8IIF,停产时间可能是2010年左右,该机装备了新型大口径多普勒雷达,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能使用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高空高速截击能力仍具有威力,特别是发展出的歼侦8F,高速战术侦察是其绝技。

还有一种二代机就是强五,2012年停产,最后生产的是双座教练型,单座强五似乎更早就停产了,这种总数生产了1300多架的前线支援战机,大部分支援功能被察打一体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取代,因为航程短而不能执行的远程打击任务则被飞豹和歼-16、苏-30等取代。

”飞豹“也是二代机,原本也有改进计划,据传改进原型机都已经试飞了,但量产计划终止,有了强大的歼-16,何必再保留”飞豹“呢?

虽然现在还能看到一些二代机在我国海空军服役,但频繁出现的已经是大量的三代机,甚至看到歼-20已经不算机会难得了。并不是说要保留这些二代机使用,而是换装也得等新飞机生产出来,每年歼-10C、歼-16、歼-20加起来产量并不少,就算1:1替换,这些二代机退役也不会有几年了,前些日子看了飞翔的歼-7、歼-8II还有点小激动,过不了多久,可能只能在照片视频上看到它们了。Nn

中国已经能造出隐身战机,为何还部署了300多架二代机?

中国空军在装备了大批先进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同时,还拥有着数量众多的二代机机队。人们难免会心生疑问,为什么不把这些二代机用先进的隐身战机取代呢?其实,这个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空军的先进战机陆续进入部队服役)

(中国空军依旧拥有大量的二代机)

首先,就是寿命问题。中国空军目前还装备着不少的二代机。这些飞机虽然是二代机,但其中很多还没有到寿命期限,像歼7G、歼8II和强五等飞机,停产的时间大约在2010年-2013年前后,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远没到退役的时候。此时,将它们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这样更符合物尽其用的原则。

(歼8II战斗机大约在2010年左右才停产)

(最后一架强5于2012年交付)

其次,就是经济和产量的问题。即便是使用歼10C、歼16或者歼20等这些先进战机来取代这些二代机,由于先进战机的价格非常昂贵,技术性能也比较先进,不可能1:1的替换掉这些二代机。而且由于空军换装的压力较大,先进战机的产量比较低,这也造成了二代机被取代的速度比较慢,也造成了一部分可以退役的二代机还在服役。如歼20的造价和生产技术要求很高,整体制造工艺是很复杂的,一年也就装备10架左右。

(歼20的性能非常先进,价格自然非常昂贵)

此外,保留一部分二代机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目前空军装备的二代机各有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其他战机配合作战,也有助于弥补先进战机数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作战能力。如歼轰7A可以与歼16战机配合作战,执行对地对海攻击或近距支援任务。而像歼8II的侦察型号歼8IIFR可以凭借高空高速性能,执行战区侦查任务,是我国目前性能最好的高空高速侦察机。因此,适当保留一定的二代机部队,既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与先进战机配合作战,有助于提高作战能力。

(歼轰7A依旧是空军对地对海攻击的主力之一)

(歼8IIFR高空高速侦察机)

综合来看,一方面由于先进战机的造价和产量问题,二代机的换装肯定不会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二代机的机体寿命未到,以及处于作战的考虑,目前适当保留部分二代机部队很有必要。

中国已经能造出隐身战机,为何还部署了300多架二代机?

造出来隐形战机,和大规模制造隐形战机是一回事吗?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种可能来猜测吧。

第一种可能,现在的歼20还没有达到当初立项时的需求,也就是不完全体的歼20。由于歼20是不完全体,所以就不能大规模生产了,因此相当数量的二代机就不能退役了。

第二种可能,歼20之类的先进飞机的使用成本非常高,已经高到心疼的地步了。因此,许多战备巡逻任务就用使用成本比较低的二代机来顶上去了。所以,就有部分二代机先不退役了。

第三种可能,歼20之类的先进飞机生产困难大,所以规模化生产的速度始终无法提高到让人满意的速度。所以,就暂时无法把二代机退役了。要等待先进飞机的数量多起来后才能退役。

如果让我来猜,我会认为是上面这三种可能同时存在,才造成了目前这个二代机未退役的局面。

比如,由于中国/俄罗斯航发的寿命比西方航发短很多,而两者的生产成本却差不多。如此一来,从使用成本上来看,使用国产航发或俄罗斯航发的飞机,使用成本就会比西方飞机大许多。因此,从省着点用的角度来看,就有必要保留部分二代机来做一些事务性的任务了,比如巡逻。

总之,目前二代机没有退役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同时,歼20隐形机数量一定不太多也是事实。从这两个事实来看,空军确实没有急于要求加大隐形机的量产,也没有急于让二代机退役。那就是说,歼20对于空军来说,目前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呗!在中国周围已经堆了几百架隐形机的时候,空军居然不着急要求隐形机加速生产,还让二代机继续服役,只能是一件事情了。那就有中国周边没有迫在眉睫的冲突存在呗!所以,就可以慢慢增加歼20了,同时二代机也能在这个和平时期当个有用的平台了。

中国已经能造出隐身战机,为何还部署了300多架二代机?

目前在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仍然有大量的二代机在役,包括歼7和歼8在内,数量不止300架。前段时间有消息说我国最早引进的苏27已经开始退役,那么为什么作为三代机的苏27退役了,二代机反而还在服役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早期型苏27经过这么多年的高强度飞行训练,机体寿命已经达到极限,既无大修的必要也不适合再飞行,所以只能选择退役。而在二代机中,很多都是才服役十年左右的新机,比如歼7G型是2006年才开始服役,至今也不过12年,而一般战斗机的服役年限为25至30年,甚至有的机型会更长寿,同样的歼8F、歼8G等机型也都才服役十几年,离正常退役年限至少还有十几年,这些二代机型号虽老,但机体却很新,所以也就不会退役。虽然目前四代隐身战斗机已经服役,三代机也占据了绝对主力,但现有的二代机仍然会继续服役,这就造成了二、三、四代机大同堂的局面,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这些二代机会继续发挥余热,只是不用再担负繁重的作战值班任务,只用作日常的飞行训练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