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有实施的可能性吗?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亿玉碎是不可能胜利的。

现代战争不是古代,只要有粮食有把刀,就可以作战了。

现代战争需要大量的各种资源,不然就是无法作战的。

大家看过《坦克大决战》吗?

曾经将美军坦克打的一塌糊涂 德军虎式坦克,最后因为缺乏汽油,被迫全部丢弃了。

这些完好的坦克,就这样丢掉了,德军坦克兵靠步行逃回自己的后方。

而日本比德国还惨的多。

自从冲绳战役失败后,东南下的资源运输线路就断了。

更倒霉的是,哪怕近在咫尺,一条海峡相隔的朝鲜的物资,也难以运到日本。

从1945年3月底开始,美机在三个多月里布下一万余枚水雷,炸沉炸伤日本商船超过70万总吨,使日本的进口物资量骤降90%。大批的粮食、燃料、工业原材料堆积在朝鲜、满洲的港口,无法运回国。

当时日本不但各种资源枯竭,油料奇缺,连基本粮食供应都有问题。

就油料来说,就连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也只能携带单程油料,做自杀性攻击了。

舰艇所用的重油供应,此时基本断绝。海军总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据此下令残存的几艘战列舰转入预备役、充当浮炮台,仅保留一支由1艘轻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组成的“海上挺进部队”,准备在美舰接近九州海面时趁夜实施偷袭。

除了资源奇缺以外,本土日军武器也奇缺:新编组的150万部队成军时,仅配备了50%定额的步枪、23%的轻机枪、28%的迫击炮、74%的反坦克炮和75%的野战炮。

这些部队去和美国作战,等于是以卵击石。

当然,新编组150万部队也很困难。

日本从1945年2月开始全面征兵,将未入伍服役的19-40岁男性(包括过去仅作为补充兵的乙种和丙种人员)、已经退出现役的40-45岁老兵乃至17-19岁的少年(有许多身高不足150cm),全部搜罗起来。

士兵尚且其次,军官也奇缺。这些部队需要35万军官,而当时日本全国全部能用的只有25万。其中还有75%是从士官学校速成培养的二混子,没有任何作战经验。

日本军部统计,有一线作战经验的军官,还不到2万人。

这种军官带士兵同美军作战,等于羊入虎口。

知道军队不是美军对手,日本被迫征召大量老百姓组成民兵,做炮灰。

6月23日,铃木贯太郎内阁正式通过《义勇兵役法》,规定所有年龄在15-60周岁的男性国民以及17-45周岁的女性国民,除已经加入现役或服务于重要的科研、军工单位者外,皆须编入“国民义勇战斗队”,以增加2800万兵力。

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资料这么写:义勇队的武装需要由队员自行筹措,条件稍好的可以得到甲午战争时代的村田式步枪以及其他六十年前生产的火器,大部分人使用的则是单发土枪、弓箭、日本刀、双股叉、铁锹和镰刀。陆军鼓励市民自制火绳枪和竹枪,并延聘剑道教师教授队员竹枪格斗术。

铃木首相在观看过一队义勇队员的训练后,忍不住咆哮道:“太胡闹了!太胡闹了!这是儿童玩打仗游戏吗?”

当时美军准备在九州登陆,预计会有9万左右伤亡,占领日本本土,美军可能会伤亡几十万甚至接近百万。

但日本损失更为可怕,远远超过美国。

因日本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军队又不是美军对手,预计日军官兵和平民将死亡500-1000万人,并爆发大规模瘟疫和饥荒,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可能有数千万之多。

整个日本民族,会有灭顶之灾。

对此,天皇和日本军头也心知肚明。军头不愿意投降,但天皇认为不能因为军头把日本民族打没了,联合财阀要求投降。

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有实施的可能性吗?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

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确实有实施的可能。

从国家层面上说,日本自1861年开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1895年《甲午海战》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了远比自己强大的多的中国和沙俄。两次战争的胜利带给了日本政府巨大的自信心,甚至日本政府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超越西方列强的军事实力。《甲午战争》中获得巨额赔款极大的刺激了日本政府。得到天皇支持的日本军部在日本做大。使得日本成为极具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军部首先通过日本的舆论,将日本包装成为一个苦大仇深的民族通过自力更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及一系列不平均条约的国家。为了不在受欧洲殖民者的盘剥应该努力团结亚洲的各个国家。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哲学家三木清所著的《新日本思想原理》一书中把日本描绘成一个带领亚洲对抗欧洲的大东亚共和国。就是当时日本国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理想状态。

从精神层面上说,日本政府有意的神话“日本天皇”。将天皇打造成一个及政治军事宗教为一体的国家领秀形象。对内实施愚民政策,大肆鼓吹“大和族”,曲解“武士道精神”。将武士道精神的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片面的理解成 为了“天皇尽忠 为国家身死玉碎。”使的日本士兵在战场上变得疯狂而泯灭人性。日本的女人也深受军国主义毒害。她们鼓励丈夫上战场为天皇打仗。男人离家后女人努力挑起全家重担,在工厂的女性努力加班加点的生产各种战略物资。更有甚者有的日本女性成立了“大日本国防妇女会”。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供士兵们发泄,以此来激励战士们奋勇杀敌。二战时的日本社会就像一个失控的火车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疯狂。

从二战后期的日本最后的预案上看:日本在二战后期败局以定。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轴心国无条件投降以后,日本做为最后的轴心国已经无力回天。日本军部大本营为天皇上乘最后预案即所谓的全体“一亿玉碎”计划。即武装所有的日本国民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战,以人数优势在日本本土决战造成盟军以不可接受的巨大伤亡。然后促成日本与盟军达成有条件的和解。以保全日本在二战中亚洲的既得利益然后结束二战。

从实际战场上看:硫磺岛战役就是日本本土“一亿玉碎”计划的微缩版。盟军制定计划攻打硫磺岛开始。

1944年8月至10月盟军空军轰炸硫磺岛48次投弹6000吨摧毁硫磺岛所有地面目标。

1945年1月盟军开始每天对硫磺岛进行地毯式轰炸。

1945年2月8日又组织海空联合作战,出动战列舰 巡洋舰 轰炸机对硫磺岛军事目标进行了定点清除,炸毁了所有可见的敌人堡垒和工事。

1945年2月15日盟军出动航母编队对日本东京湾各个机场 关东地区各个机场实施毁灭性轰炸切断硫磺岛的海上和空中支援。

1945年2月16日,威廉.布兰迪海军少将率领火力支援舰队到达硫磺岛,对硫磺岛登陆作战进行了3天的火力准备(轰炸)。

盟军对硫磺岛的火力支持不可谓不强准备不可为不充分(硫磺岛每平方公里投弹1200吨)。但就在硫磺岛海空支援全部切断的情况下。日本陆军大将栗林忠道准备以全体玉碎的情况下死守硫磺岛。他将硫磺岛的折钵山完全挖空,建立四通八达的坑道系统,坑道连接着医院 屯兵站 弹药储存点。将日军完全隐蔽在底下,以躲避盟军炮火。盟军预计5天拿下硫磺岛,但硫磺岛战役足足僵持了35天。硫磺岛上的盟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战斗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消耗战,有时一整天盟军只前进4米,惨重的伤亡甚至使盟军军官们都没有勇气再将士兵投入战斗。1945年3月10日,盟军已经将日军分割包围在几个狭小的地区。利夫顿.凯兹少将向日军最高指挥官粟林忠道大将发去“劝降书”。盟军在信中对日军的勇敢顽强表示钦佩,然后阐述了日军已经身处绝境,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并保证根据《日内瓦公约》日军将享受人道待遇。但日军拒不投降决心“玉碎”直到1945年3月16日盟军宣布占领硫磺岛时止。日军守备部队阵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计23,786人。盟军从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盟军在军力 火力全面碾压日军的情况下。日军的“玉碎”仍然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硫磺岛战役中盟军士兵的巨大伤亡。也促成盟军最高首脑决心放弃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

我从国家政策层面 精神层面 日本二战的最后预案 以及实际案例 等四个方面证实了我的观点。

我们在来看第二个问题。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自杀式”攻击。

日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是有传统的。不仅仅在太平洋战场上,在中国战场,在对苏的“诺门坎”战役中都有过上演。只不过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花样最为繁多也最为出名。

日本陆军:在瓜那尔卡纳尔群岛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中,日本的陆军军官经常组织“敢死队”发动自杀式的冲锋,以打退盟军的登岛部队。

日本空军:在二战末期面对盟军的巨大空中海中优势。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利用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发动了“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计划。

神风特攻队俗称樱花弹。是以轰炸机挂载的人肉滑翔制导炸弹。一般无动力或仅有有限动力滑翔攻击敌舰无生还希望。也有用攻击机改成的,只带单程燃料无降落伞具封闭座舱以绝生还之希望。以求与敌人同归于尽。

日本零式战斗机。在盟军轰炸日本本土时,日军利用战斗机撞击盟军B-29轰炸机。最为出名的是日本空军的“关行男”大尉。他曾经撞击盟军轰炸机后侥幸生还,还被日本政府打造成了日本的“国民英雄”。

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攻击成功率仅26.8%,击沉率更只有区区2.9%。但那种疯狂的精神对盟军的精神打击甚至超过了物质上损失。

日本海军:彗星式舰载俯冲轰炸机是日本海军舰载自杀攻击机。驾驶舱内的周边加装防弹装甲和防弹燃料箱。机身下挂载一枚800公斤的高爆炸弹。

战果:莱特湾海战中彗星式舰载俯冲轰炸机击沉美国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

回天鱼雷:日本海军仿自意大利的人操鱼雷。有单人操纵,前部装有烈性炸药。从水下撞击敌舰。

第10特攻战队:以蛟龙潜水艇组成之潜水艇水下敢死队。

蛟竜:以强壮善于游泳的水兵,背负水雷。游到敌舰的水线以下引爆水雷与敌同归于尽。

本文系原创 欢迎 关注 点赞 评论 转发

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有实施的可能性吗?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根据当时的情况,日本的“一亿玉碎”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因为这个“一亿玉碎”计划的最终目的不是去赢得战争胜利,而是一个国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跟对方拼死一搏,来得到两败俱伤。说穿了就是垂死挣扎,死的好看些,这有什么不能的,只要有死的决心就可以。

日本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早在菲律宾战场铩羽之后,日本就想到了战争的走势和结果,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为日后的本土决战做准备了。

因为日本到处侵略,战线拉得太长,兵力都在国外各个战场,留在国内的兵力,满打满算只有三分之一。

为此日本高层开始把国外的兵力往回调,但是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海上运输线经常遭遇美军的轰炸,没有了制空权的日军只能听天由命。

说实话,日本侵略者到此时已经穷途末路,由于太平洋战场的失败,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急剧下降,武器制造能力只有原来的百分之三十。由于钢材短缺,连起码的机枪都无法生产。

日本海军主力损失殆尽,只剩下驱逐舰和潜艇,而且燃油短缺,不能出战,只能用摩托艇来进行自杀攻击。

日本空军就就更惨了,没有原料来制造战机,只能靠拆卸坠毁美军飞机的硬铝来东拼西凑去生产,猖狂一时的神风特工队,也没有了自杀攻击的本钱。

而到了1945年春天,日本整体国民经济状况处于崩溃边缘,来自国外的原油供应彻底中断,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也被迫中断。

而美军又从当年3月起,出动上万架次的飞机,投下上万吨的炸弹,对日本的军事和工业生产设施进行了大轰炸。

按照常理,这时候的日本,真的是奄奄一息,只要轻轻一击,就会轰然倒地。

但是别忘了,盟军面对的是是用军国主义武装起来的民族,日本的天皇已经被神话,武士道精神已经深入骨髓,几乎所有日本人份都愿意为天皇拼死一战。

说白了,日本军人和百姓,即使是拿着原始的工具,拿着竹竿和石块也要跟盟军拼命。

正如东条英机所言,“以必死的精神教育后方的妇女和儿童,令他们拿起竹枪实施训练”,一个死都不怕的民族,一个到了绝路的民族,他们难道不能玉碎吗?

所以说,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可以实施的。

美军正是判断即将出现的攻占日本的战斗会非常惨烈,才不惜以日本的北方四岛为诱饵怂恿斯大林出兵,来减少美军的伤亡。

那么,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发动的自杀攻击是靠神风突击队来实现的,对美军战斗力的打击是有效的,对美军心灵造成的震撼更是无法估量。

神风突击队又叫神风特攻队和神风敢死队,所谓"神风敢死队",是全部由十六七岁的日本青少年组成的,一个纯属自杀性质的敢死队。这些懵懂少年被武士道精神洗脑,接受短期的驾驶训练后就登上战机,飞上蓝天,驾驶者装满炸药的飞机以大无畏的气概撞向美军的舰船,跟其同归于尽。

自1944年10月起,日本海军先后组建了8个这样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员驾驶的飞机多由轻型轰炸机或战斗机改装的,设备非常简陋,但无一例外都装有大量炸药。这种自杀攻击一共持续了半年左右,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莱特湾海战和冲绳战役中敢死队的表现非常抢眼,效果也非常好。

在此期间,"神风"飞机共出击2550次,其中475次命中目标,击沉美军各式舰船43艘,击伤各型舰艇370艘左右。据统计,日军发动攻击的有效率达到五分之一,每5架飞机攻击有1架能够成功,其余的不是机械故障就是跑偏,或者被美军火力干扰拦截,白白送死。

实事求是地说,日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智慧勤劳、也是最勇敢的民族;但是这样一个民族却不幸中了军国主义流毒,被武士道精神洗脑,举国若狂,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也差点让日本万劫不复,教训太深刻了,必须反思。

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有实施的可能性吗?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已经实施了。

美军从东太平洋打到西太平洋,将日军占领的岛屿逐一夺回,但是由于日军负隅顽抗,使美军伤亡较大,美军被迫实施跳岛战术,不重要的岛屿不去争夺。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神风特工队,就开始对美舰展开了自杀式袭击,以一机换一舰的方式,迟滞美军的推进。

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美军预计登陆日本本土作战,伤亡将会超过百万。

后来美国向日本投下来两个原子弹,才让日本高层清醒了过来。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投降,许多军人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纷纷自杀。

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有实施的可能性吗?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这个所谓的“一亿玉碎计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少人听说后毛骨悚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作为轴心国的日本节节败退,太平洋战役使他消耗了近乎全部的有生力量,统治亚洲的幻想几近破灭。

不仅如此,美国和苏联的宣战令他无力抵抗,亡国灭种近在咫尺。

而日本一度盛行的武士道精神让军方心底里不愿意接受失败的结局,发动这场战争让亚洲五十多个国家遭到侵略,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葬送在炮火中,经济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此恶行早就让深受其害的亚洲人民深恶痛绝,恨不得先杀之而后快,这一点日本的高层们是清楚的。既然投降也落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倒不如遵循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便有了这个“一亿玉碎计划”。

当时日本的国民大约有一亿人,军国主义分子们便打算用这一亿国民的生民做最后一次豪赌,企图用他们的生命震慑盟军。

“一亿玉碎计划"如此残酷,真的有实施的可能吗?

我认为可能性极小。

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这场世界大战打了八年,劳民伤财的程度不是单纯靠想象就能了解其中的残酷的。

战争初期和中期,日本国内对政府的支持空前高涨,几乎全部的家庭为这场战争拼尽全力,甚至上演了老母亲把家中丈夫和儿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戏码。

为什么日本国民这么支持?还不是日本政府做出的优待政策和战后承诺让他们冲昏了头,纷纷沉浸在这场谎言中。可结果呢?被送上战场的丈夫、儿子牺牲在前线,有的连骨灰尸首都没能见到,因为捐助政府战争经费搞得家徒四壁,三餐温饱都成问题。

所以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国民已经不再信任军国主义政府了,常年的战争消磨掉了他们的耐心,如今真的要实行”一亿玉碎计划“恐怕举步维艰。

虽然依靠国民实行这一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军队中还是有小规模尝试的,而且效果颇佳。

1944年6月美日两国对马里亚纳群岛附属岛屿塞班岛展开争夺战,日军就是采用了这种”玉碎“战术。

6月15日美军依靠火力掩护顺利登岛,同岛上的日本守军展开了20多天的激战,日军原本4万余人仅剩3000,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兼任塞班岛守备总指挥的南云忠一自杀身亡。

日军剩余的残余部队不仅没有因为主帅的死自乱阵脚,而是积极筹备反攻的计划,誓与塞班岛共存亡。

直到7月9日,美军才得以全面占领全岛,但也伤亡近两万人。

可以说塞班岛一战是日本”玉碎计划“小规模的尝试,但这是军中自发组织的,并没有受到政府的严令要求。

日军这种穷途末路的疯狂抵抗让盟军意识到,虽然战争临近尾声,但想要轻松地结束是很难实现的,日本国内盛行的军国主义注定他们是块难啃的骨头,必须做到一击必杀的震慑力才能让他们乖乖投降。

说来凑巧,1945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圆满完成,这个耗时三年、斥资20亿美元、动用10万人的大工程给予日本致命一击,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一亿玉碎计划“也宣告破产。

二战后期日本喊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有实施的可能性吗?在太平洋战争上日军的自杀式攻击又是怎样的?

我是西北老张看世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二战后期日本一亿玉碎的计划,不是说有实施的可能性,实际上已经实施了。例如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的神风特工队,就开始对美军展开了自杀式袭击。

这种攻击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荒唐的,是不可理喻的,用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这只有疯子做的出来,但是那个时候日本法西斯势力猖狂,很多人都失去了理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向日本投下来两个原子弹,说实话,也正是这两个原子弹,才让日本人清醒了过来,更大量减少了美国军人的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投降,他们都要在本土和美国决战。

但那个时候的日本裕仁天皇,他看到日本老百姓伤亡太大,所以力排众议决定投降。

而在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那天,很多日本军人都自杀了,或许这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不过这种精神,确实不值得提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