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哈哈,二战美日之间的各个岛屿争夺战,日军多次组织部队拼命向美军发起冲锋,请问那不是去拼刺刀又是去干什么去了呢?难道是端着三八大盖冲到美军身边和拿着汤姆森冲锋枪的美军来个对射吗?
实际上,日军根本不怕和美军拼刺刀,在刚刚与日军交手的时候,美军确实吃过白刃战的亏,日军在刺杀中搏命般凶狠的架势,让美国人深感震慑!
战争的后期较大规模的白刃战之所以少了,是因为美军火力过于强大罢了,日军的冲锋根本就没等跑到美军身边就都挂没了的缘故。
事实上,在火力上严重落后的国家在和美军作战时,最理想的打法就是肉搏战拼刺刀,这其中就包括咱们(朝鲜战争)、越南(越战)、日本(二战),所以何来的害怕和美军拼刺刀的说法呢?
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刺刀,白刃,一直都被日本奉为武士的精神至宝,乔安娜·伯克更是说过;“白刃战更可以代表武士文化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战直到二战的时间。”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侵华的日军士兵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把长达半米的刺刀安装在枪上,指挥官们也腰间别着一把长刀,充满了冷兵器时代的画风。这样不单单看上去十分的古怪,并且安装刺刀也会大大的影响射击的稳定性,甚至是很容易误伤战友。尽管如此,战争时期的日本士兵还仍然是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携带着一把非常碍事的刺刀。
然而,为什么让日军如此狂热的白刃战,只是在中国的战场上频繁使用,在面对苏军与美军时,却很少使用呢?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由于近代长久以来的积贫积弱,很多人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提基本的营养保障了,因而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十分瘦弱。即便是参军的壮丁,也未必能够填得饱肚子,这导致在兵员身体素质上,我们就已经矮了一大截。
反观当时的日本人,虽然当时的日军身材都比较矮小,但是从小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普遍都比较不错,所以当时的日军身体素质看起来较为强壮。
抗日战争前期的日本老兵,几乎长得都很粗壮敦实,并且肌肉发达,尤其是手臂相当粗壮。曾有抗日老兵回忆,跟日军拼刺刀,往往能感受到敌人惊人的爆发力,握枪的虎口能被震得生疼。
加之日本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尚武的民族,所以日军在对近身格斗,以及日常的训练都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当时日本士兵配置的“三八大盖+刺刀”组合,比起中国军队使用的“汉阳造+刺刀”要长上一段,拼刺起来优势明显。身体素质加上训练优势,使得抗战前期的战斗,我方往往要牺牲五位士兵,才能换取一个日军的性命,战损比例十分惊人。
其实,凭着开战前日军长年累月的苦练,美军和苏军如果跟日军一样比拼刺刀的话,也不一定能占到什么便宜。
不过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显然美国的士兵的生长环境,以及营养条件要比日军的更为出色,所以美国的士兵一个个更是人高马大,身强体壮。
即使是身体素质强硬的日军,跟人高马大的美军比起来,仍然是没办法相比的。而苏军士兵的身体素质情况跟美军士兵的身体素质情况,是差不多的。
对于抗日的中国军队来说,与日本人展开拼刺刀战术,是我军求之不得的事情。
因为当时我国武器装备方面比较落后,拼刺刀的战法,可以尽可能地缩短武器差距,用大刀对战日军的刺刀,总比拿大刀去冲击三八大盖、掷弹筒、步兵炮和坦克组成的火力网,更来得有把握吧。
当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单单只体现在士兵的身体素质上,强劲的军工生产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威力强大的武器上。
相比于日本,美国和苏联的资源要强上很多,并且十分注重军工产业的发展,所以二战爆发初期,不仅财大气粗的美国,就连建国还不到20年的苏联,作战观念上也已经向机械化靠拢,不再比拼白刃战了。
但是日本方面却恰恰相反,日本资源比较匮乏,根本没法跟美军和苏军一样放开手脚地玩炮火洗地、坦克推进的战术。为了节约弹药,日军转而在精准射击和白刃格斗上下功夫,将其与狂热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不断给士兵洗脑。
1939年5月的诺门罕战役,日军对付苏军用的还是近距离白刃战的作战方式,但是苏军此时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手法,可以说已经是十分简单粗暴了,并没有给日本人表演花式耍白刃的机会。当时苏军的武器装备,明显比日军高的是不一星半点。步坦协同作战,再加上苏军普遍配备的冲锋枪,直接就将日军打出了心理阴影。这也是1945年苏联进攻伪满洲国,日军不再敢与苏联拼刺刀的原因。
至于太平洋战场,自中途岛战役日本联合舰队被打得血亏之后,美军便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制海权、制空权都在对方手里,日军往往面临困守孤岛的绝境。
在武器装备上,美军除数量庞大的航母和飞机外,近距离作战用的坦克、机枪也是供应充足,就连半自动的加兰德步枪,也比打一发就得掰一下退弹壳的三八大盖射速快上几倍。
能用子弹解决的战斗,美军凭什么跟日本人拼刺刀?偏偏日军还老守着自杀冲锋的战术,成群结队大喊大叫地往美军枪口上撞,成建制地倒在了速射武器的跟前。直到硫磺岛战役,在美国通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日军才找到了正确的坑道战法,但也只是起到了拖延的作用。道理很简单,整个岛屿都被围住了,粮食、药品和武器等后勤供应跟不上,就算不被美军打死,迟早也会是一个饿死。
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刺刀作战是日军在二战中经常使用的战术,他们在从军之前,必须经过长达2年的专业化军事训练,其中就包括拼刺训练,这项技能训练长达8个月之久,可见日军高层对于刺刀战的重视之程度。在二战战场上,日军利用刺刀作战在我国疆土犯下泯灭人性的滔天罪行,可是却不敢用刺刀与美军和苏军作战呢?具体原因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著名作家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一本书叫《菊与刀》,书中揭露日本素来高度崇尚武士道精神,即勇气、流血、牺牲、效忠。也许是军国主义在部队中的完美洗脑成功,导致日军骨子里就有一种只要战斗不死,就往死里战斗的“高尚情怀”!而刺刀见血则是他们在战场上展示军人荣耀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他们热衷于刺刀战。
当然也有一种更贴切实际的说法,刺刀造价便宜,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冲锋枪成本太高了,精打细算的日军高层认为这样可以减少武器弹药的消耗,为帝国长期作战做铺垫。
那么日军为何敢在中国使用刺刀战,而不敢对美苏军队使用呢?情况是这样子的,二战时期,我国国力较弱,大部分士兵食不果腹,身体消瘦,武器方面又是步枪等普通军械,力量薄弱的战士与训练有素的日军拼刺刀,当然是吃了不少亏。据老兵回忆录记载:“当时要干掉一个手持刺刀的鬼子需要付出三个士兵的性命”,可见日军的战斗力不敢小觑。因此日军才敢举着三八大盖加30军刺在中国张扬无比。
可是这招到了美军那里就不管用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美日频繁在东南亚岛国交战,日军善于搞突袭,常常躲在丛林之中埋伏等待美军,等美军一到,快速用刺刀要了美军的性命。这下可把美军吓坏了,为了防止日军再来这套卑微行径,美军改进了柯尔特M1911手枪,生产了250万支分发给美军士兵,这款手枪携带方便、使用便捷、杀伤力强、射程较远。美军高层下令,只要发现日军,就往死里打,不给他们任何靠近的机会。
这样一来日军的刺刀就作废了,美军靠着这款改良过的手枪击溃不少岛上的日军,有些不怕死的日军组成敢死队举着刺刀冲过来,美军便架起冲锋枪,分分钟撂倒一大片,可见日军确实是被美军打趴了。
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事出必有因,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日本人身材矮小(平均不足1.6米,甚至二战后期不足1.4米);二是,美军、苏军火力强大,有打不完的弹药(根本没有赤手空拳白刃战机会)
现在,就来具体说说原因如下:
1、日本人身材矮小
日本人在古代一直以倭人自称,还以此为荣,只因这个封号是中国皇帝(东汉光武帝)所赐。在古代,日本人平均身高不足1.5米;在近代,日本人平均身高不足1.6米,尤其是在二战时期的后期,因为兵源不足问题,甚至身高不足1.45米,就这样的身高怎么和人高马大的美军、苏军拼刺刀呢?那不是找死吗!还没靠近对方就被对方给刺死了;
2、美军苏军火力强大
当日本和美国,苏联开战的时候也恰逢是美国和苏联军事力量的巅峰期,这两国当时正是全民皆兵的年代,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全国动员生产武器的年代,武器装备等正源源不断运往战场,有打不完的武器弹药,怎么会给日本人赤手空拳白刃战的机会呢?之所以,日本人在东亚战场有机会肉搏战,是因为,双方会出现弹荒(弹药不足)的情况,才给了双方上刺刀白刃战的机会;
总之,日本人二战时期不是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而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拼刺刀,美军和苏军根本就没有给日本人上刺刀的机会。拼刺刀也是万不得已(火力不足、军工产能不足)才这样委曲求全,不得不选择。要是弹药充足,谁会愿意赤手空拳去拼刺刀呢?
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个矮,拼不过,吃亏!
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因为这个说法是错的
日军和美、苏军同样拼刺刀,而且只要找到机会就会拼刺刀。
你就这么考虑,苏联和美国的重火力都比日军高的多,因此在常规作战方面,日军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但是白刃战不一样了,管你火力再猛,肉搏战中总不可能拿机枪和火炮去炸自己的部队,所以只能相互肉搏。这时候日军三八步枪的长度优势和刺刀训练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
在诺门罕战役中,朱可夫就说过日军的白刃战玩的非常6,一波烟雾弹之后就有一群鬼子悍不畏死的冲到苏军阵地上展开肉搏。美军也一样,经常遇到鬼子在天黑之后摸进来玩刺刀。
再者,鬼子身材矮小,虽然体力不占优势,但拼刺刀又不是玩摔跤。个子小反而不容易遭中。
所以说,鬼子不是不和毛子、美帝玩刺刀,而是很多时候在对方重火力面前无法顺利的抵近。但如果有机会(比如地形、烟雾掩护、摸黑前进),他们非常乐于用拼刺的方式让对手的火力优势发挥不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