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马卡洛娃杀死了1000名以上的苏军战士、游击队员和无辜家属。

安东尼娜·马卡洛娃本来是苏军的一个女兵,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地区的一个小村庄。

中学毕业以后,她去莫斯科寻求发展,离开了小村子。

在莫斯科住了几年,苏德战争突然爆发。

当时20岁的马卡洛娃倒也很爱国,主动参加了苏军。

本来她是分配做护士,但后来苏军出于宣传目的决定培养可以作战的女兵,比如女狙击手、女机枪手、女炮兵等等。

马卡洛娃由于文化程度比较高,身体粗壮,被选拔成为机枪手。

其实当年机枪手并不容易当,尤其是是重机枪手。

一来重机枪手的负重很大,普通女性难以承受,必须要身体强壮;二来重机枪结构非常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并不容易排查,需要机枪手比较聪明,善于学习和分析。

受训完毕以后,马卡洛娃同男兵一起赶赴前线。

然而当时苏军正在连续溃败中,马卡洛娃第一次参战,所在苏军维亚济马集团 就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惨败。

两军交战11天,结果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一部突围,防线失守。

苏军部分军队突围出来并退到莫扎伊斯克防线,一些部队和分队留在敌后进行游击战。

马卡洛娃就是留在敌后的那些士兵,她在战争中甚至没有机会向德军开枪,就稀里糊涂的跟随军队撤退。

所在部队很快被德军冲散,马卡洛娃只剩下一个人,步行撤退。

逃到布良斯克乡下时,她被德军任命的伪警察抓住。

马卡洛娃已经更换了便服,德军给她两个选择,第一作为游击队员被枪毙或者绞死,第二为德国人服务。

此时马卡洛娃才20岁,不愿意这样死了,就同意为德国人工作。

马卡洛娃本来以为她会成为伪警察或者后勤人员,比如厨娘或者洗衣女工之类。

然而,她做梦也没想到,德军看上了她的机枪手身份。

马卡洛娃被强行作为刽子手,处决德军俘虏的苏联抗德分子和他们的同情者。

第一次用重机枪对这些苏军游击队战俘扫射时,马卡洛娃吓得浑身发抖,之后几天彻夜难眠。

不过杀得次数多了,马卡洛娃也就习惯了。

处决基本都在凌晨,俘虏会被排列成一行,被蒙上眼睛,其中还有一些被抓来的普通老百姓,甚至包括老人和妇女。他们都是同情游击队的群众,有的隐藏游击队员,有的隐藏武器弹药。

马卡洛娃会面无表情的使用重机枪对他们扫射,将他们全部打倒在地,随后对准还能动弹的人补枪。

杀完人以后,马卡洛娃被允许拿走尸体上残留的财物和衣物。由于衣服大多有弹孔和鲜血,所以马卡洛娃只能拿走鞋子和帽子变卖,用赚到钱的吃喝玩乐。

从1941年到1943年,短短2年时间,被马卡洛娃枪决的苏联同胞,就超过1500人。

由于马卡洛娃杀得苏联人太多,被自己人盯上。

在德军溃败之前,自知罪行重大的马卡洛娃逃走了。她改名换姓,嫁给一个退伍军官,隐居在白俄罗斯农村30年,还成为党务积极分子。

然而,一次马卡洛娃在村子口发表演讲,恰好被一个出差的干部看到。

这个干部就是当年的游击队员,曾经亲眼目睹马卡洛娃枪杀战友的场面。

干部认出马卡洛娃,立即去报告,马卡洛娃在1978年被捕,随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虽然马卡洛娃辩解自己是被迫的,如果不开枪就会被德军处决。但审讯他的军官怒斥:这就是你对准老幼妇孺开枪的理由?

马卡洛娃哑口无言,低头认罪。

此时,距离马卡洛娃作恶已经有30多年时间。

苏联的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情报组织非常有名,苏联的克格勃不但榜上有名,而且名列榜首。跟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的中情局和英国的军情六处不同,克格勃主要是用来对付“自己人”的,包括叛徒。

不管是谁,只要背叛了祖国,无论过了久,哪怕他跑到天涯海角,克格勃也能把他们绳之以法。

说到这里人们一定很好奇,克格勃花费三十年时间要抓的苏联女人到底犯下了什么罪行,值得克格勃兴师动众、花费那么久的时间来抓她吗?

克格勃要抓的女人名叫马卡洛娃,她是一个俄奸,曾经亲手处死了1500名同胞。

马卡洛娃不是天生就是俄奸,相反她也跟千万苏联人一样,是爱国的。

在德国入侵苏联,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马卡洛娃跟大多数苏联人一样,毅然决然穿上军装报名参军,走上前线。

起初马卡洛娃只是一名苏军的一个护士,随着苏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成建制的苏军被消灭被俘虏,兵员出现了空前紧张,很多苏联妇女走上战场,作为医护人员的马卡洛娃也参加了战斗。

在1942年春夏的在维亚济马战役中,苏军依旧惨败,数十万人被德军俘虏,马卡洛娃就是其中之一。

德军是在死人堆里找到马卡洛娃的,她本来有机会逃脱的,因为她刚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德军还没有赶到,但是如果要回到苏联军队中,作为临阵脱逃者,恐怕会受到严惩。所以她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勇气为国尽忠,只有乖乖地做了德军的俘虏。

马卡洛娃原以为,德军不会拿一个女战俘怎么样,大不了审讯一番,教育一番就会让她回家。谁知道她想错了,纳粹非常重视利用苏联战俘为自己服务,哪怕是马卡洛娃这样的女战俘,他们也不会放过。

于是马卡洛娃成为战俘之后,处境非常不妙,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为虎作伥,当一名俄奸,一条是下地狱去死。

马卡洛娃年轻漂亮,对生命非常留恋,对未来充满憧憬,她还不想死;于是她把心一横,当了一名叛徒,甘心情愿为德国人服务,向自己的同胞伸出魔爪。

说起来感到匪夷所思,在马卡洛娃投降的时候,苏联红军被德军俘虏的人有几百万,那么多男的他们不用,却派马卡洛娃这样的女战俘担任处决反德苏联人的工作。

马卡洛娃只是一名胆小如鼠的弱女子,开始她对这份工作肯定不适应,虽然当兵了,也没有近距离杀过人,对于血腥,她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厌恶,晚上一直做噩梦;可是为了苟活,她别无选择。

为了减少在行刑中的恐惧,为了淡化愧疚和罪恶感,马卡洛娃每次杀人前,她都要喝点伏特加,让酒精给自己胆量,让酒精麻醉自己的良知。

渐渐地,马卡洛娃不但习惯了这份工作,还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因为那些被处决的苏联游击队员或者战俘身上往往会随身携带有值钱的东西,马卡洛娃就利用职务之便把那些东西据为己有。

马卡洛娃年轻漂亮,身边不乏德军官兵,她也可以利用自己姿色赚取外快。

尤其是随着德军在战场上失利,马卡洛娃开始感到真正的害怕,她担心德军战败后,自己的罪行会受到清算,开始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于是她更加拼命地工作,从哪些被处决的坚定的反德苏联人身上掠夺钱物,也拼命跟德国官兵交往,获取钱财。可是由于是战时,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她染上可怕的性病。

为了逃避那些如狼似虎的德国官兵,也为了治病,她在一名德国军官的协助下,离开了她工作的洛克特小镇。没想到这一逃因祸得福,因为在1943年苏军发动反攻,收复了洛克特,那些为虎作伥的叛徒都遭到清算,唯独马卡洛娃侥幸逃脱。

苏联解放后,马卡洛娃隐瞒了自己这段罪恶,摇身一变又成为一名苏军护士,名字成了安东尼娜。

不久之后,她还建立了家庭,在白俄罗斯的一个小镇利普隐居了起来。

马卡洛娃天真以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没有人知晓,从此可以逍遥法外了。但是她没有想到德国人的严谨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马卡洛娃杀了多少人,德军那里是有档案的。

而苏联政府的喜欢清算也是世界第一,只要背叛了祖国,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政府是不会放过的。马卡洛娃的档案已经摆到了克格勃办公桌上,她的大名已经上了后面的。

由于她亲手杀了1500多名苏联人,属于罪大恶极者,杀人如麻的克格勃怎么会轻易放过她!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1976年,马卡洛娃的好日子过到头了,利普当地的官方发现了一名叫安东尼娜的女人的户籍资料有问题,于是上报了克格勃。

几天后,调查人员带着当年的幸存者来到了利普,当面指认了马卡洛娃,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终于落网。

苏联的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为何克格勃会不遗余力的抓捕一个苏联妇女?

克格勃,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监督对政府的不正当言论,成立期间,流放无数知识分子。在苏联解体之后,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该机构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英国的军情六处和以色列的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因狠毒手辣,臭名昭著。

我们回到二战期间

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伤亡极大,迫不得已征召了九十万名女兵参战。

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就是其中之一。

在激烈的作战中,苏军节节败退,很快马卡洛娃成了德军的俘虏。

德国人给了她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处死被捕的苏联士兵及其亲属。

杀完人以后,马卡洛娃没有丝毫的忏悔。她理所应当的拿走尸体上残留的财物和衣物。用变卖赚到钱的吃喝玩乐。

到战争结束,据保守统计,马卡洛娃处死的苏联人一共有1500人。1943年,苏军收复了马卡洛娃所在的地区,而此时的马卡洛娃因为装成伤员,逃过一劫。

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开始清算叛徒,于是克格勃的人员就展开调查。

这一调查,就发现有一个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的女兵,屠杀了1500多名苏军士兵,令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也倒吸了口气。

30多年后的1976年,一位姓帕夫诺娃的苏联官员在办理出国签证时,写下了所有近亲的名字,其中就出现了安东尼娜·马卡洛娃。

克格勃的官员知道这一消息后,就在该线索的基础上展开调查,最后有了重大发现,竟然找到马卡洛娃。

1978年8月11日,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就法院执行立即处决。

一个利己,屠杀同胞的恶魔,死不足惜。

苏联的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克格勃,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存在于1945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在苏联解体之后,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其总局另外成立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该机构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英国的军情六处和以色列的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安东尼娜·马卡洛娃,一个苏联妇女。

那么,克格勃为何要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简单来说,马卡洛娃在二战中叛变,叛变之后她亲手处死了1500名苏联人。

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统帅局一共征召了九十万名女兵参战,这其中,有近一半女兵血洒沙场,不过这里面也出现了不少叛徒。

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就是其中之一。

在苏德战争未爆发之前,马卡洛娃来到莫斯科准备找一份工作,战争爆发后,马卡洛娃加入了志愿兵,随部队一同上前线。

1941年秋,德军向莫斯科发动总攻,在之后的维亚济马战役中,一共有一百多万名苏联人战死沙场,还有50万人被俘。而马卡洛娃则被炮弹炸晕过去,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了死人堆中,马卡洛娃惊恐万分。

醒来后,马卡洛娃想要回到苏联军队,不过这要经过漫长的旅程,于是,马卡洛娃就在附近的村庄徘徊,请求当地人给予她一个藏身之处和食物。之后,马卡洛娃来到了被德军占领的洛科特,在这里,马卡洛娃遇到了一位德国警察,这位德国警察答应,可以给马卡洛娃找一份工作,有报酬,而且还提供住房和食物。而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处死被捕的苏联游击队员及其亲属。

不过德国警察没有告诉马卡洛娃真相,而在第一次充当刽子手时,马卡洛娃还用酒精麻痹自己,把自己喝得烂醉,之后就在这名德国警察的帮助下处死了抓来的苏联人。

据保守统计,马卡洛娃处死的苏联人一共有1500人。1943年,苏军收复了马卡洛娃所在的地区,之后处死了为德国工作的叛徒,而此时的马卡洛娃因为患了妇女病,被德国军官送到了一个偏远的医院救治。

马卡洛娃也因此逃过一劫。

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开始清算二战中给德国充当帮凶的苏联人,马卡洛娃也被人揪出来,但当时人们只知道她出生于1921年,战争爆发前住在莫斯科外,对于马卡洛娃的其他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还有人认为马卡洛娃完全有可能在战争中丧生。不过克格勃有几位官员坚信,马卡洛娃肯定还活着。

于是,克格勃的人员就展开调查。

这一调查,就发现有250名妇女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而且年龄还和那个可怕的刽子手差不多,经过逐一排查,人们也没找到想要的刽子手,只是克格勃的官员还不死心。

时间来到1976年,一位姓帕夫诺娃的苏联官员在办理出国签证时,写下了所有近亲的名字,其中就出现了安东尼娜·马卡洛娃。

克格勃的官员知道这一消息后,就在该线索的基础上展开调查,最后有了重大发现,竟然找到马卡洛娃。原来,在1945年,马卡洛娃和退伍军人维克多·金斯伯格结婚,结婚之后,马卡洛娃就改用夫姓:金斯伯格。

后来,马卡洛娃和丈夫来到了他的家乡,而且还生下了两个女儿,由于她的丈夫是退伍军人,所有她还拿着政府的各种津贴。

当克格勃抓到马卡洛娃时,马卡洛娃的表现异常淡定,她说自己杀人只是为了活命,希望法院可以宽恕自己,甚至还希望法院只判她三年以下的缓刑。克格勃的官员直接拒绝了这一天真的请求,1978年8月11日,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就被处决了。

苏联的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克格勃花30年抓捕的苏联妇女名字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那么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时间来抓捕一位妇女呢?简单来说,因为她叛变了,还亲手杀害超过1500名苏联人!

关于安东尼娜·马卡洛娃的故事要从二战时期说起。当时苏联红军中有将近90万的女兵服役,安东尼那.马卡洛娃是其中的一员,在一次战斗中安东尼那.马卡洛娃被炸弹炸晕。当其苏醒时发现自己在死人堆里。她当时有两个选择回到部队或就近隐居生存下来,回到部队需要长途跋涉,前途未卜。隐居在附近生活,要面临德国军队的搜捕。安东尼那.马卡洛娃在万班无奈情况下,跑到附近一个村子里先隐蔽下来,再找机会离开寻找部队,但不幸的是她被一名警察给抓住,为了活下来她答应了警察的条件——处决抓来的苏联人员。就这样安东尼那.马卡洛娃的生活轨迹完全被改变,截止到安东尼那.马卡洛娃所在村子被苏联军队解放,经安东尼那.马卡洛娃的手被处决的苏联人有1500多名!在解放她所在村庄时,安东尼那.马卡洛娃因病到其他地方求医而逃过抓捕。

一时漏网并没有让她逃脱追捕,克格勃的名单上一直有她的名字,还在全国范围内对使用和她一样名字的人员统一调查名单一直没有新的发现!事情转机出现在1976年一次出国乘坐飞机办理签证,一位姓帕夫诺娃的苏联官员在办理出国签证时,写下了所有近亲的名字,其中就出现了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克格勃没有放弃这一线索,他们顺藤摸瓜把他的相关亲戚的资料统一调查了一遍,发现,在1945年,马卡洛娃和退伍军人维克多·金斯伯格结婚,结婚之后,马卡洛娃就改用夫姓:金斯伯格。这就找出原因了,为什么他们一直查不出安东尼那.马卡洛娃!

1978年8月11日安东尼那.马卡洛娃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克格勃30年来的执着画上了句号。

苏联的克格勃,为什么要花30年抓一个苏联妇女呢?

战斗民族的血性体现。只要是重要危害国家安全的人物,都会受到无情的追杀,除了此女,还有一位导弹专家叛变投靠美国后,被俄特工突破重重防卫,刺杀于自己别墅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