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知道如今把整个北美水系折腾得死去活来的“亚洲鲤鱼”是怎么来的?

1963年,美国阿肯色州为了防止水体中浮游植物肆意生长、净化水体,从中国引进了草鱼,并在随后几年引进了鳙鱼、鲢鱼和青鱼(统称”亚洲鲤鱼"),这些鱼都是经过科学分析引进的“鱼类中最爱吃浮游植物的鱼”,“专项治理”效果极佳。没想到“亚洲鲤鱼”并不仅仅发挥“本专业技能”而是“一专多能",在吞噬大量食物后体型庞大、繁殖能力大增,迅速成为北美淡水的新霸主,把许多当地鱼种挤得断子绝孙。如今美国不得不绞尽脑汁耗费重金对付这些麻烦的”引进鱼“,而邻国加拿大,其五大湖水体和美国相连,多年来如临大敌严防死守,却总是挂一漏万,”亚洲鲤鱼“如今已号称”北美最大外来物种灾难“之一了。

同样,南太平洋几个人口稀少的小岛上曾闹鼠患(本来没有,是从沉船上飘过去繁衍出来的),为了对付鼠患,有见多识广者央求路过船只给带来了几对“动物中最爱吃耗子的猫”,结果喵星人繁殖力虽不如耗子却比其它许多动物强太多,在缺乏猛兽的小岛上打遍天下无敌手,很快把耗子吃到断子绝孙。猫家族继续膨胀、食物短缺精力过剩,它们转而将岛上珍贵的候鸟种群扫荡一空。

澳大利亚自己就是外来入侵物种的“重灾区”,野兔和更严重的野猫灾难(统计显示澳大利亚每天被野猫杀死的鸟就多达100万以上),都是外来物种偶然登陆后酿成的恶果(因为野猫太多甚至不得不武力开辟所谓“无猫区”)。因为孤悬一隅,澳大利亚物种和生物链都十分特别,缺乏本土原生的高级哺乳动物,更缺乏其它地区通常都有的“天敌体系”,外来入侵动物即便在其它地区看似“弱不禁风”,在澳洲大陆也很可能“所向披靡”,导致本土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等一系列严重乃至毁灭性后果。“猫科动物中体型适中偏小”的猫不小心漂上这个大陆,还在短短几百年间成了“澳洲森林草原荒漠之王”,如果真的引入“猫科动物中体型中等偏大”的猞猁,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再说了,猞猁又不减肥,又没学过“食物金字塔”,不会严格按照“指定菜谱”进餐,猫科动物都是杂食动物,万一它想换换胃口,没事吃点考拉、针鼹之类“土产”,打算怎么办?澳大利亚野猫已经那么猛了,换了更猛的“大表哥”猞猁,弄不好连鸸鹋(澳大利亚鸵鸟)都难逃暗算。

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澳大利亚作为独立的大陆,生态系统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曾经的澳大利亚是没有野兔的存在的,可是1788年几名英国人带着5只野兔而来,短短几百年,保守估计现在有100亿只野兔~

澳大利亚生态脆弱,野兔没有天敌

澳大利亚的野兔是人口的420倍,发达的兔子生态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澳大利亚,兔子是不能轻易提起的话题,如果不熟悉的人说兔子好,有可能被澳洲人攻击…

野兔繁殖很快,一年能产6窝以上,每次生个7 8个不闪腰不岔气,这可苦了农民。兔子吃庄家,吃草坪,吃各种树根,而且满地打洞,很多公路和房屋的地基都被野兔挖空,危险至极。

猞猁在澳大利亚也会没有天敌,会破坏现有动物平衡

猞猁最大体重可以达到50多斤,体长1米多,完全是中型犬的样子,这种动物在东北也叫作山猫,一次可以抗两只大鹅飞奔,假如引进到澳大利亚,没有天敌的它几百年后确实能把野兔吃少一定数量,但树懒,袋鼠,这类澳大利亚旅游业知名动物缺也不会剩太多了,因为都逃不过猞猁的猎杀。

猞猁的攻击力是非常高的,可以捕杀狍子这类中大型食草动物,攻击力可观,而且跑的还快,不容易被抓捕。

猞猁是喜寒的动物,澳大利亚不适合居住

猞猁多数都分布在北温带,即使是北纬30度的地方,猞猁也分布在高山高海拔地区,澳大利亚太过炎热,不适合猞猁生存。

至于为什么澳大利亚不引进其他吃兔子的动物,都是怕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假如赶走了狗,又引来了狼,那就得不偿失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放落地签,增加旅游,让我们广大吃货免费旅游,什么红烧兔肉,爆炒兔肉全部都整起来,多少兔子也不够吃~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生物链

想要了解澳大利亚野兔为什么会泛滥,首先要看下当地的食物链。由于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和温带气候,同时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比较适宜野兔的生长。

澳大利亚生物链比较脆弱,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包含着: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其中,袋鼠和野兔属于一级消费者,它们以植物为食;但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没有天敌,除了人类之外,它们在澳洲的生活可谓是“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因此它们的数量很容易失控。

尤其是野兔,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一只兔子拥有两个子宫,3-4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并繁殖,每年可以生4次左右,每次生4-10只,也就是说,每年新增的野兔呈指数级增长。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朱迪在家时门口的兔口数量一直在蹭蹭蹭的涨,也算对应着现实中的兔子生育能力。

正因为如此,野兔作为入侵澳洲当地的生物,数量才由原来100年前的24只,发展到现在100亿只(在人为捕猎下,目前数量控制在3亿只左右。)

从生物链上来看,引进野兔的天敌猞猁似乎很正确,野生猞猁每天都需要消耗1-2.5千克的肉,其中野兔占据了猞猁食物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大兴安岭,猞猁每年捕食当地10%到40%的野兔种群,因此我国才没有野兔泛滥成灾。

那么,为什么没有引进猞猁来消灭野兔呢?

其实也和食物链有关,由于澳洲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也就是说没有顶级消费者(除人类外),等于说猞猁也没有天敌,猞猁在消灭野兔后,自身也有可能沦为入侵者,并泛滥成灾。

而在我国,虎、豹、雪豹、熊等大型食肉动物都是猞猁的天敌,由于这些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猞猁才没有泛滥成灾。

猞猁在消灭野兔的同时,也会捕猎其他生物,比如鸟类,给原本就脆弱的澳洲生物链,添上致命一击。

生存环境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澳洲属于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而猞猁是喜寒性动物,虽然它生存能力较强,但它更多生活在北温带寒冷地区,如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与半荒漠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猞猁并不适应澳洲的环境,很有可能还未消灭野兔,自己就因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

澳洲野兔的解决办法

1:开发菜单

很多人开玩笑说,哪里有泛滥成灾的动物,哪里就有中国吃货们,但是中国吃货也吃不完澳洲的野兔,一是国人没有吃兔肉的习惯,虽然麻辣兔头在四川很受欢迎,但毕竟是一少部分人。二是野兔繁衍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吃着还没繁衍速度快。

2:鼓励狩猎

在澳洲,国家鼓励开枪射杀野兔,因为澳洲允许私人持枪,所以每年都会鼓励私人射击野兔,甚至还会举办射击野兔大赛。

3:引进天敌

狐狸和猞猁不同,狐狸可以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因此比猞猁更适宜当地的环境,但和猞猁一样,狐狸在当地也没有天敌。

更令人难过的是,狐狸虽然吃兔子,但更喜欢捕食鸟类。而且没有天敌的骚扰,狐狸也开始泛滥成灾,让当地政府头疼不已。

同样的,澳洲也曾经引进过野猫,但野猫也同样对鸟类展示出极大的兴趣,据统计,澳洲许多鸟类灭亡和野猫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后来,当地群众把狐狸和野猫也开始当成入侵动物来对待,猎杀了很多。

4:投放野兔病毒

科学家在澳洲野兔身上提取到一种粘液瘤病毒,这种病毒只对野兔有效,而对其他生物无害,于是当地政府开始大面积投放这种病毒。

刚开始,病毒却是对野兔产生了影响,澳洲野兔的数量也呈指数级下降,但很快,当地人就发现有以小部分野兔对这种病毒产生了抗体,又由于兔子惊人的繁殖能力,因此没几年兔子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地步。

目前来说,并没有哪一种方式能从根本上抵抗澳洲野兔的泛滥,人们只能控制它们的数量,但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似乎很难。不过,科学家至今还未放弃,或许有一天人类能找到治理澳洲野兔泛滥的方法。

而澳洲野兔泛滥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旦某个地区的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后果,是人类远远无法承受的灾难。

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哈哈,我特别想讽刺你一下,如果你是一只猞猁,本来在国内的大森林里自由自在的,今天抓个鸟吃吃,明天抓个虫玩玩,后个再逗逗小刺猬,生活不知道有多惬意。可去了澳大利亚这日子还怎么过?清一色草地,虽然也有高山树木,但肯定没有国内好啊。而且早上吃野兔、中午吃野兔、晚上吃野兔,周边又都是大海,又不会下水捕鱼,试问这样的日子你会选择么?

言归正传,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这是世界公认的,政府也鼓励民众击杀野兔。澳大利亚人稀地广,领土面积7692024平方米,人口不足一亿人。据网络消息报道,野兔的总数量超过100亿,是澳大利亚人口的100倍,也就是说主宰着澳大利亚这片土地的不是人类,而是兔子。而且因为兔子泛滥成灾导致澳大利亚本土物种灭绝了好多,政府为了灭兔子甚至动用了轰炸机喷洒一些药物,但收效甚微。

题主提出引进猞猁的这个建议非常好,但还是别引进的好。毕竟澳大利亚曾经引进过“狐狸”来消灭兔子。可能澳大利亚本土没有狐狸的原因,但是也不知道从哪看到“狐狸吃兔子”,于是引进了狐狸,可最后发现狐狸不吃兔子,反而继兔子之后又一物种泛滥成灾。因为兔子的数量太多了,而且非常狡猾,狐狸逮不到兔子于是开始祸害本土物种,这又造成了本土物种剧减。

所以,我觉得题主操心想帮助澳大利亚引进猞猁的这个想法值得表扬,但基于澳大利亚的地形以及环境,我觉得引进了猞猁搞不好又是一场灾难。要知道猞猁可是会游泳、会爬树的,而且他老人家虽然会捕食兔子,但同时也会捕杀诸如野猪、小鹿等哺乳动物。

所以你觉得,猞猁如果吃腻了兔子,会放过其他本土物种?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猞猁喜欢寒冷的地方,它出没的地方属于温带寒冷地区,而澳大利亚属于热带,去了会水土不服的。

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不用引进,澳大利亚人急中生智放一场大火就把几百亿只野兔和袋鼠通通烤熟,请全世界人吃烤肉。够海量啊。

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一个地区的生物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逐渐形成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并且在食物链上有着明确的上下限制关系,这样每个物种的数量可以稳定在一个范围之内。

但是入侵物种就没有这样的限制,新到一个环境之后如鱼得水,又没有天地限制,数量自然会暴涨。外来物种对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就像澳大利亚的野兔在十八世纪被几个欧洲人带来放入野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澳大利亚人开始了和野兔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斗争。

政府给猎人高额奖励来消灭野兔,效果甚微;对于野兔使用致命病毒,但最终野兔产生了对该病毒的抗体;建立防止野兔的长篱,由于野兔是挖洞能手,所以没什么效果;也曾引进过野兔的天地-狐狸,但结果是相对于能高速奔跑的野兔,当地的有袋动物慢悠悠的更容易捕捉,所以当地政府又开始清理狐狸。

所以说引进入侵物种的天敌不一定是好办法,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程度的物种入侵。澳洲野兔最多的时候达到100亿只,这个数量是澳大利亚人口的420倍,并且野兔的繁殖周期很短生育数量却惊人,这也是不断的消灭野兔而其数量不减反增的原因。有网友打趣到解决澳洲野兔泛滥很简单,去四川找几种关于野兔的菜谱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