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该如何理解?

是否说明《道德经》以人类为中心?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出自《道德经》第25章,原文与此稍不同,不是“人亦大”,而是“王亦大”。王是人的代表,说成“人亦大”大概是受了现代平等观念的影响,从老子哲学的大体意思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其中还是有细微差别。这个差别在于,能够体会“道”的人,才算得上“大”,不能体“道”的人,显然算不得大的。所以,做为“三才”之一的人之中,有“大人”,有“小人”。

《道德经》25章的全文是这样: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按我的理解,这一章有两个重点,一是讲“道”,二是讲“人的主体性”。离开了人这个主体,天地道都没有意义。老子的思想,是从《易经》中来的。《易经》中的乾卦讲天道,坤卦讲地道,天行健,地势坤,在天地人之上,还有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道。下面我把王弼对这一章的解释给大家介绍一下。或许能从中了解一点古人的逻辑。

这一章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解释什么是道,也就是为“道”下个定义。后半部分是说,无论天地人,都要依道行事。

第一句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王弼的解释:“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谁之子,故先天地生。”道是什么样子呢?不知道。没有谁生成它,但万物都是它所生成的。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王注:寂寥,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道在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东西和它一样,或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只能是寂寥的,不改的。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是说道无处不在,万物皆为它所生,所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在这一句的注解中,王弼讲了古代人对“名”与“字”的不同定义。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有“名”和“字”。此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今天“名字”成为一个词了。这两者的不同,王弼解释说:“名以定型,字以称”。举例而言,“你家的狗叫‘富贵’”。这句话中,“狗”是名,“富贵”是字。名的功能是区别,狗这个东西与马牛羊的不同,而字“富贵”是你对它的称呼,你喊它“富贵”的时候,它就会跑过来。王弼说:“这个东西太大了,没有形状了,所以无法命名。但你要称呼它,只能叫它“道”。这与《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命,非常名”意思是一致的。

强为之名曰大。王弼注:“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因为事物是不可定义的,我们只能把这个先天地生的东西称呼为“道”,是因为我们用语言表达的最大的东西,就是“道”了。因此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于是,给它起的名字,就是大。(大的它的部分特点,不是全部。)但事物再大,总是有边际的,而真正的大,是没有边际的,也就是“无极”。大是有极的,不能完全表示道的内涵,因为无法命名,只能“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讲的还是道的性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一下上图中王弼的解释。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弼解释:“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识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人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了人的存在,道没有意义。

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王弼说,王居其一是“处人主之大也”。意思是说,王之所以是四大之一,就是因为他是人的代表。当然,人主之大,其中也包括“内圣外王”的思想在内。

最后是结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以简单的说成规律,规则。人只有按着自然规则行事,才能昌盛。违背自然规律,必遭惩罚,这个思想,与现在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人只有顺应天道,才能称其为大。

《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该如何理解?

最通俗直白的是道蕴含宇宙万物变化,天地厚载万物,人主宰万物。

《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该如何理解?

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万事万物无所不尊其道。大处讲,所有的天体、宇宙空间时间,都在尊循一定的规律运行,小到分子、原子、电子、乃至更小,其大无边,其小无内。这都是道的体现,各种瓜果蔬菜,各有其形,各有其味,不同八字生人,各有其福各有其貌,各有其性。女人怀孕,孩子将来的面貌、性格…都不是母亲自己能设计得了的,你只管高高兴兴过你的日子,分娩后自有分晓。这就是道,你不管也这样。所以道大。天大,广义上讲,天是地球之外,也是其他星球星体之外的空间为之“天”。所以天大。所谓地大,即是宇宙间的单个实体,即大小星球,之所以称大,是一种感觉,一粒细菌繁衍在一块面团上,这就是它的星球,是它的大地,它认为那是很大很大的!人亦大者,一个有机的宇宙,少不了各种生物,生物中以智为大,人有高智,能知道、尊道、用道,故亦称“大”。故而人不尊道,何岂为人?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指道德深厚者,深知悟道之重要,中士指道性不甚明了的一般人,一时还吃磨不透,在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半信半疑,下士指缺乏道性的人,这种人固执己见,主观地认为所言之道虚妄无稽,故笑。孔子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不可以语上也”。所言中的。故而,各人理解程度不同不可强求,等其知识渐长,自然知其奥妙,自然也就爱不释手啦!.😄😄谢谢!

《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该如何理解?

道比天大,天比地大,地厚德载物引力大,人比其它动物生物智能大。域中有四大,人居一也。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该如何理解?

老子把自然大道的道理,用自然物性阐述比喻来说明的。道又称自然大道,道最大。宇宙星系和天体,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动静灵活多变。地静若磐石,冰冷含蓄,难撼动难激发。缺乏天体的机动灵活。人有主观能动性,不依照大道,滥用滥行,必损道损德。乱天理,坏民生。

是故,道化的生活,富含天道,地道和人道之理。引导人们就像当今的科学,转化为生产力一样。既要顺随自然大道之自然,又要在自然中改造自然为民造福。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该如何理解?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首先,我没得道,所讲权当妄论,若能令人有所悟当然更好。

先说域中,域,有界或范围的意思,那是谁的范围?什么基础上的范围呢,在道德经里,它就指的是认知的范围,是心灵通过身体或六根或心灵本体能认知的范围界限彊域。

在心灵能认知的域里有四样大。

道大,道是本体,当然无可形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通彻古今,当然是大。

天大,天不是指地球上空的蓝天,是广义的天,和有形有质有象之物构成的地相对的那个无形的虚空,万物皆在天内,天当然很大。

地大,有形、有质、有象等构成的万物集合属于地,就咱们能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的量很大很大,所以说地大。

王亦大,我的世界我做主,我即是王,我是什么?尸体在我不见得在,所以我指的是能知能识的灵炯活泼的那个,因心能通达天地和道,故称王亦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