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王婆说:“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短话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一章,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包含了两句俗语。我们还是先了解故事梗概和话语背景后再做分析——
01王婆说这一段话的背景话说那潘金莲小姐姐和西门庆二人奸情败露,激怒了武大郎,在郓哥的帮助下,前去捉奸。
西门庆和潘金莲正在享受鱼水之欢,听见“大郎来了”乱作一团,潘金莲衣衫不整奋力堵住大门,西门庆先是躲到床底下,经潘金莲激将后他打开房门,一脚踢中武大郎心窝。
武大被打后卧床不起,潘金莲不顾他死活,还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继续与情夫西门庆醉生梦死,武大郎气不过,要挟潘金莲,让她马上离开西门庆,否则他弟弟武松回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西门庆和潘金莲一听慌了神,向王婆问计。王婆说若你们想要永为夫妻,只须用砒霜混进药中把武大郎毒死,在潘金莲“守孝”半年里暗地来往,待守孝期满后西门庆直接娶她过去,岂不甚好?!
西门庆和潘金莲听了大喜,连夜毒害了武大郎。
02《水浒传》中王婆说这一段话的原文王婆道:“如今这捣子(武大郎)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武松)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西门庆道:“干娘,此计神妙。自古道:‘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03《水浒传》中王婆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王婆说的“自古道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包含了两句俗语:
嫂叔不通问
“嫂叔不通问”出自《曲礼》,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通问,谓相称谢也。”称谢是致意、问候之意。通俗地说就是指小叔子和嫂子之间没有事,不相致意、问候,不作过多交流,免生事端。
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旧社会婚姻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指女子首次出嫁由父母作主,以后如再嫁就由自己作主。
王婆引用这两句俗语就想说明一个意思——只要把武大郎妥善“解决”了,“斩草除根,萌芽不发”,后面的事情都好办,没有武松什么事,他想管也管不了!你俩(西门庆、潘金莲)只管明媒正娶快活享受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武松回来以后,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让淫媒王婆、奸夫西门庆、淫妇潘金莲三人都命丧黄泉,呜呼哀哉。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麓风轩】《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礼记.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古代大家族混居,哥哥娶回嫂子,如果弟弟年龄跟嫂子相仿的话,时间一长,难免就会生出盗嫂的乱伦之事来,所以流传下一句话,好吃不过饺子,好看不过嫂子。为了防止小叔子和嫂嫂搞在一起,古人就制定了嫂叔不通问,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则出来。意思是说,小叔子和嫂嫂不直接对话,更不直接传递东西。以免因为语言和肢体的频繁接触而擦枪走火,这叫防患于未然。
武松和潘金莲就是因为住在一个楼里,武松经常在武大郎不在的时间段回家跟潘金莲拉家常谈人生,还给潘金莲买衣裳,潘金莲还给武松包饺子,频繁的接触导致两人恋奸情热,但是武松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没有把嫂子推倒。潘金莲欲火焚身,勾引了西门庆。
三人弄死武大郎之后,潘金莲要嫁给西门庆,但怕武松回来找麻烦,就跟王婆商量对策。王婆是个行家,说了两个道理。第一,嫂叔不通问。武松作为小叔子,是不能干涉嫂子的终身大事的,就连直接对话的资格都没有。想跟嫂子说几句话,还得找中间人传话。第二,嫂子此时已经是自由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如果潘金莲跟潘金莲有儿子,那么她就有守寡养子的义务,当然了养不起可以携子改嫁。如果没有儿子,那么想跟谁就跟谁,别人管不着。
三句话意思就是,潘金莲想嫁给谁,跟武松这个小叔子没有毛线关系。他管不着。理论上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他们没想到武松是混流氓耍光棍出身,根本不讲道理,他讲的是拳头出真理。看谁不顺眼,有一双精拳头相送。
碰到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也只能怪小潘小希老王命苦了。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水浒传》中王婆说的这番话,大概意思就是,嫂子和小叔之间要顾及伦理礼仪,不能交往密切,小叔无权对嫂子的言行指手画脚。作为女子,初次嫁人要遵从父母之命,再次改嫁则由自己作主。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事。其时程朱理学兴盛,对人们道德伦理约束甚严,尤以女子为甚。《水浒传》成书于明代中期,其道德规范与宋一脉相承,合称“宋明理学"。在此大背景下,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思想观念无疑会打上深刻的烙印。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很高兴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在《水浒传》中的王婆引用的是古籍《礼记.曲礼》中“嫂叔不通问”,民间谚语“初嫁从亲,再嫁从身”两句话。
分别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
“嫂叔不通问”,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既使亲属之间也不例外。嫂嫂与小叔之间为了避免男女之间嫌疑,也不能相互问候和讨论问题。
“初嫁从亲,再嫁由身”古人初嫁,姑娘本身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听从媒妁之言,由父母作主。改嫁则完全由自己说算,不再受其他人干预。
王婆说这两句话,是给西门庆和潘金莲吃了颗定心丸,解除了西门庆对武松的畏惧心理,也给潘金莲毒害亲夫壮了胆。
“人算不如天算,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两句话从王婆口中说出,不但成为彻底毁灭了武大和西门庆两个家庭的导火索,也使武大,潘金莲,西门庆走上了不归路。
王婆为了从西门庆手中赚取几两银子的私利,不择手段纵使潘金莲谋害亲夫。自已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落得个万人辱骂千刀万剐的下场。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王婆为了赚得西门庆一些银两,心肠歹毒,胆大包天,智商大爆发的诡计多端,口沫横飞地引经据典教西门庆这般那般。
“嫂叔不通问,初婶从亲,再嫁由身”王婆引用这句话给西门庆壮胆,也是给他出诡计。西门庆与潘金莲在房间里风流快活,武大郎从郓哥口中得知潘金莲给自己戴绿帽子,他气急败坏地回来捉奸。西门庆虽然武艺高强,但毕竟做的是亏心事,慌慌张张地赶紧连滚带爬躲在床底下。
潘金莲倒是大胆,骂西门庆“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跤!”
西门庆听潘金莲这话,知道是叫他殴打武大郎,便是从床底下滚出来狂殴,武大郎被揍得像个猪头似的,躺在床上咬牙切齿地对潘金莲说,这绿帽子之仇,他定要叫武艺超群的兄弟武松替他来报,潘金莲吓得花容失色。
西门庆也苦恼,真让打虎英雄武松找上门来,那准是被揍得满眼都是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时,歹毒的狗头军师王婆粉墨登场。
王婆问西门庆,你是想与美人潘金莲做长夫妻还是做短夫妻呀,估计西门庆文学水平不高,一时搞不懂王婆说的是什么,便问,啥是长夫妻,啥是短夫妻?
王婆开始给西门庆传授丰富的偷情技巧指南,说若是做短夫妻,现在你们就散了,等武大郎养好伤,你装成龟孙子向武大郎赔礼道歉,待得武松要去外地出差时,你们再来风流快活,这就叫做短夫妻。
想做长夫妻的话,你们现在趁武大郎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用砒霜毒死他,再一把火烧他个一干二净,神不知鬼不觉,即使武松回来了,又能怎么样?王婆接着说:
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谐老同欢?此计如何?嫂叔不通问
它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古代为了防止男女之间出现乱伦,在言行举止上制定很多礼节。嫂叔不通问,意思是女人与自己丈夫的弟弟之间,不过多的相互交谈、接触,这是为了避免两人之间产生情愫乱了伦理,或者造成误会。诸母不漱裳,意思是一个家庭中,男子的妻或妾,不能给男子的伯叔、哥哥、弟弟等等相关男性洗衣服,主要也是为了避免误会。
初嫁从亲,再嫁由身
古人的男女婚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最早的出处是《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婚事,若不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作主偷偷去相会,那父母与及老百姓都会看不起,所以女人初嫁从亲,但是若再改嫁,则可以不再听父母之言,而是由自己来决定,叫再嫁由身。
王婆引用这句话,出的这诡计,是利用世俗礼节,让武大郎命丧黄泉后,成全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王婆的意思是说,先用砒霜毒死武大郎,因为嫂叔不通问,所以武松不能问潘金莲日后何去何从。再者初嫁从亲,再嫁由身,潘金莲死了丈夫武大郎,日后嫁给谁,由潘金莲来决定,谁都不能干涉。到时潘金莲给武大郎守孝,孝期一满,再嫁给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妇就可以做长夫妻啦。
这三人的算盘真是打得叮当响,但他们碰上的是武松。武大郎被毒死之后,潘金莲假装流下鳄鱼的眼泪,武松发现异常,寻找人证、物证,先灭了西门庆,然后才懒得管啥嫂叔不通问,深仇大恨面前,一切皆是浮云,武松咔嚓一刀割了潘金莲的头颅祭奠武大郎。
至于歹毒的狗头军师王婆,则是被官府施以骑木驴之刑,“才华横溢”的王婆在木驴之中痛苦死去。
《水浒传》中,王婆说“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咱们先了解一下《水浒传》中王婆说这句谚语时的背景。
王婆是个世故老江湖,对男女之情和世间百态十分稔熟(ren,shu)。为了赚取西门庆的一些茶水钱,她竟帮助西门庆勾引潘金莲。
金莲本不是一个良善的女人,因缘巧合偶遇西门大官人后,金莲心中的淫魔被王婆和西门唤醒了,王婆疯言疯语撩拨阿莲,西门庆乘机和金莲有了私情。
常言道:“出轨的女人回不了头,有了第一次就有n次”。金莲和西门大官人如鱼得水食髓知味,二人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
“纸终究包不住火”,武大郎头上的绿帽子被卖水果的乔郓哥捅破了。武大郎去捉奸,被西门大官人一脚踢中了心窝,西门庆乘机逃跑了。
此时武大郎大骂金莲不要脸,金莲并不理他。
西门庆毕竟睡了人家的老婆,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王婆看出了端倪,为了长期能赚取西门庆的茶水钱,她教唆西门庆“一不做二不休”毒死武大郎。
西门庆和潘金莲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讲真都是王婆一手造成的。这正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至少王婆在其中起了媒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当时西门庆有些犹豫,他不是怕武大郎,他是怕武大郎的弟弟武二郎,这时老油子王婆说道:
【自古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偕老同欢岂不美哉?】这里的“嫂叔不同问”的意思是:嫂子和小叔子不来往、不问候以避嫌疑。
又作“嫂叔不亲授,叔嫂不通言。”这和“男女授受不亲”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这是古代礼仪,到清朝时,摄政王多尔衮就娶了嫂子孝庄了。现代哥哥死后娶嫂子为妻的也不是稀罕事。
“出嫁从亲,再嫁从身”的意思是说:第一次嫁人都是按照古代礼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的,“男娶妻,女嫁人”都是父母说了算,至于丈夫死了,寡妇改嫁都是自己说了算。
王婆意思是说:“西门大官人你想和金莲成就长久夫妻,你就毒死武大郎。武松不在家,等武松知道哥哥死了他也没办法,为了避嫌不会和金莲来往过密,最多来往半年左右,等小潘为夫守孝满后,金莲再嫁自己说了算,到时嫁给你不就做长久夫妻了?
别有顾虑,和金莲携手毒死武大郎吧,性福的生活向你俩招手呢!王婆从礼仪风俗上教唆西门庆杀人,简直就是对世道莫大的讽刺。王婆懂这些礼仪咋就不懂“奸出人命赌出贼”的道理?咋不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呢?
文/秉烛读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