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陆军为何放弃了203毫米身管炮?这种炮攻城不是很有效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现在已经不需要火炮攻城了。
在二战期间,由于空军还不是很发达,尤其缺少精确制导炸弹,所以攻坚主力还是火炮。
当时火炮的口径很多,攻坚的重炮都是150毫米以上口径,比如苏军的152毫米,美军的155毫米,德军的150毫米。
在往上,就是203毫米、210毫米、280毫米等等。
然而,即便在二战,也发现203毫米重炮的问题,该炮过于笨重,射速过慢,不实用。
当时苏军ML-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战斗重量只有6吨,还是可以使用汽车或者马匹来拖曳。
而苏军的M1931(B-4)203毫米口径重炮,战斗重量高达17.7吨,单单炮管就有5吨。
它只能采用“共产国际”履带式拖拉机作为牵引车,牵引速度只有15千米/小时,极为缓慢。
同时,该炮射速非常慢,每分钟只能发射1发。
显然,203毫米重炮主要用于攻坚以及 凭借射程优势压制敌人大口径火炮,其余的用处不大。
M1931(B-4)203毫米口径重炮已经是二战产量最大的203毫米火炮,也不过生产了1200门。
二战后,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203毫米又开始热起来。
比如当年布尔博士建议中国研发203毫米火炮:我国研制203毫米火炮最初确实是布尔博士的建议,但我国的炮兵研究所也进行了相关的论证工作,认为203毫米火炮系统具有打击敌纵深目标的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军压制炮兵的威力,我国无论从战术还是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有一个203毫米火炮系统的结论。时任兵器工业部部长的邹家华给中央军委打了报告,建议批准203毫米火炮的研制正式立项。中央军委主要领导刘华清、杨尚昆、张爱萍都作了批示,同意上型号研制,有关机关据此正式下文进行立项,研制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兵器部接受了布尔博土的意见,由我国北方工业公司代表国家出面,和英国SRC公司(当时布尔博士已在英国大力发展大口径火炮的研制工作)、西班牙ERT公司共同联合研制203毫米牵引炮系统;采用45倍口径身管,战斗全重16吨,发射榴弹的最大射程为40千米,发射底排弹的最大射程为50千米。具体的分工是由英国SRC公司进行工程图纸设计,由西班牙ERT公司首先制造两门样炮并进行试验,我国北方公司和英国SRC公司进行考察。然后我国北方公司制造两门样炮,并进行扩大范围的实验,西班牙ERT公司和英国SRC公司进行考察。从此,在兵器行业中采取中外合作研制的模式首开先河。
然而,203毫米火炮却在现代被淘汰了。目前只有很少数国家装备203毫米火炮,基本是使用美国的剩余火炮,淘汰也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主要203火炮的根本缺点解决不了,比如射速慢,机动性差,唯一有的射程优势,今天也不存在了。
因为今天除了强大的空军可以精确制导攻击以外,陆军还有武直、无人机、战术导弹,就算火炮也有远程火箭炮,足可以满足需要,压根没有必要使用203毫米火炮。
各国陆军为何放弃了203毫米身管炮?这种炮攻城不是很有效吗?
目前,各国陆军装备的压制火力中,苏俄的152mm榴弹炮正在逐渐边缘化,155mm榴弹炮是绝对主力,即便长期钟情于152mm榴弹炮的俄罗斯陆军,也将开始装备2S19M1-155型“姆斯塔”-S155型自行榴弹炮。反观203mm大口径榴弹炮,基本上已退出现役,只有湾湾、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和地区的军队有少量装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早就停止了203mm榴弹炮的研发和装备。203mm榴弹炮尽管弹丸威力远在155mm榴弹炮之上,毕竟口径大、装药量多,但其打击距离、射击速度都要逊于155mm榴弹炮,特别是203mm榴弹炮重量太大,导致公路和越野性能太差,不管是牵引式的、自行式的,还是自走式的,都跟不上陆军机械化部队中的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和155mm自行榴弹炮等火炮前进的脚步。M-55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曾经装备美国等西方国家军队,但在实际装备使用过程中,发现射速太慢,持续射速只有每两分钟1发;射程短,尚不足25公里;自身炮车只能给携带10发炮弹,在战场上需要专门供弹车紧随;后勤保障非常复杂,且自重有45吨,机动性能差,作战部署非常麻烦,不符合美军全球作战需求,服役美军10年就遭淘汰。80年代初期,我军工在参考西方203mm榴弹炮的基础上,研发了203mm榴弹炮,尽管弹丸爆炸威力巨大,可以提供30公里纵深打击火力,但射速却只有每分钟1-2发。而我军装备的新型PCL-181型155mm车载榴弹炮。不仅射程能达到50公里,在发射冲压炮弹时,射程居然能达到惊人的70公里以上,而且急速射时每分钟能发射8发弹丸,妥妥的全球射程最远威力最强大的155毫米榴弹炮。PCL-181型是全球上首门具备前向零度直射强装弹药功能的车载155毫米榴弹炮,必要时甚至可以上打武装直升机,下打主战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装甲目标,由于信息化水平高,因此带来了射击精度高等特点。有了其他155mm自行榴弹炮、牵引式榴弹炮、车载榴弹炮等,非常笨重、射速极慢、射击精度差、火力密度低、机动性能差、容易暴露目标、受打击后撤出阵地慢、战损率远大于其他火炮、在战术使用上的实际效能明显低于155mm榴弹炮的203mm榴弹炮,基本上就被淘汰出局了,不再为各国陆军炮兵所亲赖。
各国陆军为何放弃了203毫米身管炮?这种炮攻城不是很有效吗?
最近有消息称,俄罗斯军队将批量列装新型2С7М马尔卡203毫米自行榴弹炮,这种火炮是对苏联时代生产的2С7进行翻新的产品。看到这大家不禁疑问二战前的大口径身管炮现在还有市场吗?的确从203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历史发展来说,203MM榴弹炮作为一种大威力压制性火炮,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是美苏等军事强国的陆军制式武器装备,战后虽然203MM火炮还发展出好几款衍生版本,比如至今仍某些国家装备的美制M110式自行榴弹炮和苏联时期研制的2C7型203MM火炮都是该口径下的代表之作。
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也曾和欧洲SRC公司合作开发了国产203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毕竟在当时我国面临来自北方的压力很大,而且同期美/苏/英/西德/日本/等国家都装备203MM大口径榴弹炮,并且开始将这种大口径的火炮推向国际军火市场,所以对于当时的我军来说,203MM榴弹炮的装备引进能够很好的提升我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试生产203MM牵引式榴弹炮,并且该炮在多次远射程打靶试验中,在发射底排弹时最远射程达到了50.5公里,就算是发射普通的底凹弹时最远射程也到了36公里以上,这个射程相比国外同口径火炮而言一点也不差并且还发展出了外贸版W9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它使用美国M110自行火炮的底盘,但仅制造了一台样车。
但是现如今全球范围内除了巴基斯坦陆军和土耳其陆军,以及我国台湾省陆军装备有203MM榴弹炮外,再就只有俄罗斯重新复活了这一远古火炮,其余包括中/美/德/英/日/韩等国家都早早退役了该型火炮。
203MM超大口径火炮虽然射程和威力相比现在的155毫米火炮一点也不差,特别是在炮弹威力上更有优势,但总体来说,这些火炮在综合性能上早已逐渐落后于各国的新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统。因为对于当下各国陆军开始全面机械化转变的时代,对于分工明确且要求同时具备多种作战能力的武器装备而言,203MM火炮从前担负的火力压制任务,早已被射程更远/打击精度更高的陆军火箭炮部队和陆军航空兵部队所取代,毕竟相比远程火箭炮而言,203MM火炮再好,射程也不如次口径的火箭弹更远/打击精度也不如次口径的火箭弹更精准。
而且就算是和当下各国陆军装备的155毫米榴弹炮相比,203MM虽然口径更大,射程也能达到50公里,但是却也存在不少缺点,比如203MM火炮普遍存在口径过大导致炮弹装填速度过慢和发射速度过慢的问题,所以就算是只比拼火力压制,203MM火炮更慢的装填和发射速度根本无法和装有全自动装弹机和发射速度可达5发/分以上的155毫米榴弹炮相比。
而且当下很多国家装备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都存在重量过大的问题,比如德国的PZH2000自行榴弹炮虽然性能先进,但是其战斗全重超过了50吨,基本和一辆主战坦克相当。所以对于大口径火炮本身担当火力压制来说,过大的重量导致机动性下降和为了降低战斗全重放弃防护力都是不值得的做法,特别是在现代非对称作战中,大口径火炮就算是在陆军中能够称王称霸,但是面对航空力量也是徒劳无功,所以就连陆军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都开始被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的155毫米卡车炮所取代,那203MM毫米重型火炮还有可能有未来吗?
各国陆军为何放弃了203毫米身管炮?这种炮攻城不是很有效吗?
主要是战场机动能力太差。再就是精确制导炸弹费效比更高。
各国陆军为何放弃了203毫米身管炮?这种炮攻城不是很有效吗?
没有多大用处。USA在1990年后开始退役1961年~1980年研发的203火炮,🇷🇺还有一点203。
第一,太重。第二,射程一般。第三,炮弹不便宜。第四,射速慢。
USA的M777式155毫米火炮战斗全重3.7吨,最大射程40公里。而不论俄美还是我们中国,203毫米的牵引式火炮都是接近十七八吨,最大射程50公里,也没有多大的提高。
M777牵引火炮
反而,203毫米火炮射速最大也就1—2分钟一发,平衡不了155毫米火炮迅速射击带来的威力补偿(M777的最大射速是一分钟5发)。
M110系列203毫米炮
203毫米炮弹基本就是100公斤,重量超过155炮弹2倍,价格估计3倍以上。算上现代装备的短程导弹,攻击机,实在没必要继续列装203毫米火炮。
中国W90式203毫米重炮,最大的射程也是50公里,1991年停止研发
各国陆军为何放弃了203毫米身管炮?这种炮攻城不是很有效吗?
很简单,203mm火炮不能做到轻量化,不能快速反应,快速部署,不能空运,实战部署效果差,炮弹太重,后勤压力大,如果人工装填,需要人员多,占用编组,好几十个人伺候一门炮,人机功效差。而155mm经过几年发展,可以轻量化,甚至有了卡车炮,可空运,快速部署,机动性好,经过信息化改造,可精确打击,弥补了威力不足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