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则徐禁烟的原则不能说是错的。
但林则徐是明确知道英国人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满清的海军不堪一击,陆军虽多也是炮响人跑。
这种情况下,对英国使用强硬手段缴获鸦片,而当时英国本国鸦片又是合法交易商品,一定会引起战争。
如果可能出现爆发战争,你应该有一定的把握至少打平。
结果英国舰队从广东一直打到天津,势如破竹。
随后又强攻广州,以死9人代价击败2万中国军队,奕山挂白旗向英军投降,与英军签订《广州协定》,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
结果清廷要林及邓廷桢承担战败罪责,革去林四品卿衔,遣戍新疆伊犁。
经过长途跋涉,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到伊犁惠远城。
1845年,林则徐以三品顶戴任署理陕甘总督。
但林则徐此时已经61岁,年老多病,在1846于西安就卧病在床,咳嗽到昼夜不能入睡,被迫请假3个月修养。
有意思的是,1847年,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写给他的学生、江西抚州“署知府”文海的信中,再度提出1833年的意见,认为内地可以种植鸦片,以取代进口鸦片,就可以解决白银外流问题:“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指鸦片),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醍,湖广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他所担心的,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土货:“第恐此种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1847年,林则徐被任命为云贵总督,期间因老妻去世,林悲痛过度,旧病复发,险些一命呜呼。
此次大病后,林则徐认为身体已经不适合工作,要求退休回家休养。
1849年,他正式卸任,返回原籍。
咸丰帝继位,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
但林则徐病体沉重,不能胜任。
然而,咸丰为了提拔林则徐,却将重臣大学时穆彰阿革职,永不录用,大耆英被降职。
这种情况,林则徐也就被迫上任了。
他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
到潮州时,林则徐受不了气候的变化,开始严重腹泻。对于老人来说,连续腹泻时致命的疾病。
到了普宁,林则徐已病入膏肓,躺在轿子里也不能行走了,只能暂时住下。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病死,最后是66岁。在清代,66岁也是高寿了。
一名叫黄华珍的医生在林则徐逝世前数日写的(原件在普宁县文物馆),由他的曾孙黄介生自1982年11月12日提供,其中表示:“林则徐因忧郁过度,途中又感风寒,其时虽有侍从医生为之调治,但服药无效,病势日见危重。途经揭阳县,揭阳县令见其病情危重,为卸其任,藉言揭阳无名医,请大人即速驾临普宁,因普宁有良好名医可谓大人调治。林则徐听其言,即速赴普宁。…………敝祖华珍公诊治结果,认为大人之病,是身体虚弱,外感风寒所致,兼之误服方药,引致风寒入里,今病情危急,唯有尽量设法挽救而已。当即立下脉论、症论、方论,详细书明呈上,完毕之后退辞而归。越日,县令又亲请敝祖华珍公覆诊。敝祖诊其脉象转变,断言:‘大人一定无服昨天所开的方药,现已无法挽救!’辞别而归。越数日,林则徐便病逝于‘四老爷’衙。
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林则徐去世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猜测,不过就是一般的老人,因为多年劳碌成疾,然后在赴任的途中去世的。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是禁烟的英雄,并且因为禁烟运动直接导致了广州条约的签订,而他自己也被革了职位,被发配到了偏远的新疆地区。
在新疆的三年里,林则徐不辞辛苦,丈量了新疆的田亩,并分发给贫苦农民,而林则徐也因此常年的风餐露宿外加长期的公务,终于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
在1845年的时候,此时已经61岁的林则徐就因为身体的原因,就西安休养了三个月。对于一个已经半截身体要入土的人来说,林则徐依旧强撑着病体,继续为大清王朝做贡献,并且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辗转于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
终于在1849年的时候,才得以卸下繁重的公务,得已告老还乡。
然而此时刚刚回到家乡的林则徐又因为广西的洪秀全作乱,咸丰皇帝身边无人可用,最终在他人举荐下再次启用林则徐。
林则徐不得已辜负皇恩,于是再次启程平叛,于是病逝于广东省境内的普宁县城。
关于林则徐禁烟运动,其实很有意思的,林则徐禁的不是烟,而是禁止白银外流,他曾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件中说到,要将鸦片在国内种植,这样才能阻止洋人掠夺中华之财富。
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清朝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众所周知,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禁烟英雄,也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只可惜清政府懦弱无能,在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反而成为了“替罪羊”,被道光皇帝革职发配到新疆。
当时的林则徐已经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但他依旧在那环境恶劣的地区发挥自己的余热,改善当地贫苦百姓的生活。
但林则徐年事已高,再加上当地条件艰苦,林则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在1845年,林则徐又被道光帝重新启用,先后担任陕甘总督、山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务,之后,原本身体状况不佳的他又遇发妻离世,林则徐悲痛不已,生了一场大病,在此之后他就回家休养了。
在1850年,洪秀全起兵造反,当时继位的咸丰皇帝首先就想到了林则徐,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极速前往广西平叛。
虽然林则徐有报效国家之心,奉旨之后立刻上路,未曾耽误一分一秒,但他在途中却突然病逝。
为什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声势那么浩大,得罪了洋人都没死,怎么在剿灭太平天国的途中却去世了呢?
其实,林则徐死亡的原因并没有大家猜想的那么复杂,要知道当时的林则徐已经66岁,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一路上舟车劳顿,所以在途中病故了。
施鸿保的《闽杂记》中记载:
“公患痔漏久,体已赢,至是力疾起行,十一日抵潮州,复患痢,潮守刘晋请暂留养疾,不可。次日遂薨于普宁行馆。”也就是说,林则徐的旧病没有痊愈,途中又染上了痢疾上吐下泻,最终与世长辞。
在医疗水平较为发达的现在,人们患上痢疾都会非常痛苦,而且他年事已高,身体素质本身就差,还要赶路,患上此病无疑是致命的。
在林则徐死后,上到皇帝,下至各界名人都发文悼念他:
“痛惜林文忠,将星陨闽漳。天若遗此老,鼠贼安足当! 千古英雄皆堕泪,四方妇孺尽知名。”林则徐是一位有作为的爱国人士,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敬仰。
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上书严惩吸食鸦片者,道光帝下令各地封疆大吏就此事各抒己见,林则徐表示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并且就此提出了六条具体的禁烟方案,并在湖广率先实行,成绩卓著。(注林则徐此时任湖广总督)
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表示,以前多次禁烟失败,在于不够坚决彻底。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到当地后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传讯洋商要求限期交出鸦片,对不服从的洋商和烟贩采取果断措施收缴鸦片,后在虎门海滩销毁,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1840年英国挑起中英鸦片战争,英军开始攻击闵粤,没有攻陷,转而攻击浙江,定海陷落,道光帝惶恐求和,林则徐被多次下旨斥责,9月被革职,任然不顾个人得失向负责广东战备的奕山上陈防御建议,得不到采纳。
1841年赴浙江协办海防。1842年到达伊犁,协助办理屯田事务,期间绘制边疆地图,建议为了防止沙俄的图谋不轨,实行兵民合一的策略。1845年被朝廷重新启用,任命为陕甘总督,1846年改任陕西巡抚。1847年任云贵总督,负责镇压西南、西北各地的起义,整顿云南的矿务。
1849年因病辞职回家。1950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逝于途中潮州普宁县。
关于林则徐去世,第一种认为林则徐常年奔波劳碌,是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第二种认为,林则徐的禁烟伤害了广州十三行的利益,其厨子被十三行买通,林则徐中毒身亡。
林则徐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够个人得失和安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也是旧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林则徐由于朝廷的命令镇压过农民起义,是有瑕疵的,但是白玉微瑕,无碍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不惧个人得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謝邀。我是三清真气,林则徐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历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属于晚清腐朽朝阳之中的一缕阳光,当然,林则徐为我们所熟知的,则是1839年虎门销烟,也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林则徐确实因为虎门销烟,得罪了洋人,但我觉得与其去世,并无太大关联。
由于古代的医学不是很发达,虽然晚清时期,全球对于医学的发展已大大进步,但对于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之下,依然捉襟见肘,林则徐中年66岁,其实在平均年龄也就40左右的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了,林则徐又不是普通草民,国家内忧外患,林则徐自然忧国忧民,不免积劳成疾,出征前,林则徐已经抱病,不时发病,一路上山高水远,当时的交通只能是拿轿子,这一路颠簸,大小伙子都会吃不消,何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所以,林则徐为国家殒身不恤,也值得我们的学习。
封疆大吏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得罪洋人,后大清朝廷派去剿灭太平天国途中为何去世呢?
一百七十多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虎门销烟壮举,让林则徐成为万世敬仰的民族英雄。然而,历史的笔触往往止于巅峰、固于辉煌,对极致人生之后的事却少有关注。对林则徐 的记述也是如此,对于他禁烟运动和销烟壮举,人们都能耳熟能详,了如指掌,而对他后来的经历和命运却疏于关注。
其实,林则徐后来的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以“误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查办,摘去顶戴花翎,遣戍伊犁。直到1845年,道光才意识到当年做得多么不厚道,于是想要重启林则徐。
就这样,这位业已花甲之年的老人又先后在陕甘、云贵等地发挥余热,当了几年巡抚、总督后,就回家养病去了。
到了1850年,洪秀全在内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声势浩大。这时,咸丰皇帝又想到了卧病在家的林则徐,慌忙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令他火速前往广西督办军务。
接到圣旨后,林则徐顾不上病痛,带上儿子林聪彝和亲信幕僚刘存仁,离开了福建老家,昼夜兼程赶往广西。不了,行至善宁一带时,林则徐突然发病,卧床不起,,并且很快在驿站内猝然离世。
林则徐的死确实很突然,而且的确有些蹊跷。据他儿子林聪彝的回忆,林则徐在临死之前,用手指着东南方向,大喊了几声,“星斗南......”那么,林则徐为何在临终之前喊出这几个字呢?难道他的死因另有隐情?
对于这一桩历史疑案,后世史学家进行了诸多考证。
有人根据林则徐的方言发音推测,他临终大喊的“星斗南”其实就是“新豆栏”,也就是广州十三行附近的“新豆栏街”。并以此推测,林则徐的死因可能与广州十三行的人有关。
的确,林则徐当年在广东禁烟,曾惩办过不少十三行的鸦片贩子,他们对林则徐必然怀恨在心,而在这些之中,对林则徐最恨之入骨的诗洋行总办伍绍容。因为当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抄了他万贯家财,还把他从进了监狱。
于是世人于林则徐之死,有了“幕后凶手”伍绍容的行凶的故事。
伍绍容伺机报复,但林则徐离开广东后一直在遥远的新疆、陕甘一带,没有什么好机会,而这一次来广西剿太平军,且借道广东,可谓是天赐良机。他派心腹携重金贿赂曾在广州给林则徐做过厨师的郑发时,寻机在林则徐的食物里下毒。郑凭借在林府的故旧相识举荐,还真混进了林则徐一行。
在这个故事里郑发时给林则徐下的毒是巴豆,巴豆使得本身就在病重的林则徐腹泻不止,很快出现意识模糊,最终没有熬过去,只能在临死之前指着东南方大呼“星斗南!”
林则徐去世后,曾有人劝他儿子林聪彝追查死因。依照清朝律法,被人毒杀必须开棺验尸,林则徐的家人不忍心在他死后还要遭受如此折腾,便没有追究此事。
以上,大概也是后人联想的,说法可谓惟妙惟肖。甚至,还有人说自己亲眼看见,伍绍容的一名亲信与郑发时在一家酒楼窃窃私语,桌上海摆着一大堆白花花的元宝......
当然,这仅仅是人民的推测。也有人认为林则徐并非死于中毒,而是由于他本来就年老体衰,加之久病未愈,长途奔波,最终衰竭而死。《清史稿》、施鸿保的《闽杂记》对林则徐的死亡都认为腹泻病终,这是官方的盖棺定论。
当然,还有不同的说法,据林则徐的《讣文》和他的长子林汝舟《致陈子茂书》等材料,认为林则徐的死因不是被毒死也并不是腹泻。从1850年11月12日到15日,林则徐一直在赶路,没有服药,所以吐泻情况已经很严重。15/16日服用“中和之剂”,吐泻情况有所好转,但林则徐抱病继续日夜兼程,辛苦颠簸,身体得不到休息,病情转为“胸次结胀”、“痰喘发厥”,引发心肺旧疾,以致“两脉俱空,上喘下坠”,“喘急愈甚”。
在元气大亏,脾胃虚寒的情况下,一生却又“投以参桂重剂”,结果药力未凑效,反使喘咳增加,加上他已经是66岁高龄,经不起路途颠簸,终致无法挽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