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给开出了人间病症,却没有开出药方,那药方是什么呢?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开出的人间病症,无非就是追名逐利,忤逆不孝,同床异梦,薄情寡义。这些病症源自于某些人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欲望。比如贾政为了让贾宝玉取得“功名”,总是恨铁不成钢,有次急火攻心,差点把他活活打死。王熙凤为了谋财手段卑劣,甚至不惜杀人害命。贾府众成年男主日日“追腥逐臭”,在男女感情上朝三暮四,家中妻妾成群,腐化糜烂。贾赦为了自己奢侈享乐,还精心算计自己的老母。一个贾府就是当时整个上层社会的缩影,里面滋生了很多问题,所以作者要借书中跛足道人之口,编出个好了歌,揭露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颓废之风。

作者没有开出药方,不是他不想开,而是因为他作为纨绔子弟,一介儒生,受当时社会的局限,不可能找到救世之良药。以前的儒家、道家以及法家早就给社会治理开出了大量的药方,如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道家的“清心寡欲”,“清净无为”,法家的“任法而治”等。实践证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就是个“空方”。因为对于腐朽的统治阶级来说,上上下下早已病入膏肓,他们不可能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孔子的儒家教义只是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他们自己不可能认真践行。例如“仁爱”俩字,根本不会进入贵族官僚们的法眼,他们内心里只有财利权色等邪恶的欲念。

作者提到的一系列问题来源于当时正在走向没落的社会制度,要想彻底解决,必须铲除滋生这些问题的温床,就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而这一切只有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作者的愿望才会成为现实。特别是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解决那些积弊最好的“药方”,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给开出了人间病症,却没有开出药方,那药方是什么呢?

一部千古奇书,充满对社会人生的悲观情绪,又有人生苦短的感慨。作者历经社会沧桑,承受坎坷磨难,感悟世态炎凉,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很深刻。回顾过往,作者用善恶的标准,审判、裁决、讥讽丑恶,我手写我心,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释然自慰。

《红楼梦》是讲情的书,是一部教人向善的书。善的极致,就是圣人情怀。人之初,性本善,而现实生活中,红尘滚滚,尔虞我诈,欲望满身。人之初的本善,在人间的烟火熏染下,退化变异,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逐渐演进为恶,这是人类个体生命的不幸,也是人类群体的不幸。

有情总被无情伤,善良常被邪恶欺,善良被欺辱,被虐杀,人间悲剧故事常演,根源在于贪婪利己。道法自然,要避免悲剧重演,那就得戒痴、戒贪、戒奢、戒色。大智如愚,《好了歌》,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处世通言,其实给了读者答案,只是这个答案,隐含在歌中,要读者自己感知,通过思考取得,自渡渡人,自省醒人,而非直接告诉人们。

请细读一下《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一番细读,答案岂不是自明?

《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给开出了人间病症,却没有开出药方,那药方是什么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药方有了啊,就是出家。

所以甄士隐舍弃俗世的痛苦,出家修道了。

反正当时也算家破人亡,自己七老八十又没有生存能力,干脆将还剩下的家产交给妻子,而且妻子毕竟有自己亲生父亲照顾,甄士隐自己就出家修行了。

《好了歌》是比较消极的人生观念,说的其实是人固有一死,所以生前执着的很多东西都是0。

比如贪名逐利、喜欢娇妻、关心子孙,在《好了歌》里面都是闹剧和无意义的。

不能说《好了歌》完全没有道理,但只是一部分的人生哲学。

因为人既然活在世上,又有妻儿,作为男人还是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以甄士隐为例,他如果选择不出家,还是有可能救回自己女儿甄英莲的。

因为大家注意,后来甄英莲被拐子拐到门子家里,租房居住。

如果甄士隐还在家中,门子就有可能将甄英莲的事情告诉甄士隐。

但当时甄士隐已经出家,家里只剩一个自己都养不过的老妻,门子看无利可图,才并没有戳穿。

所以,消极避世不是好办法,除非你能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不然只是单纯的逃避而已。

就比如贾宝玉,他的逃避其实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当时薛宝钗已经怀孕,家里还是家破人亡的局面,贾宝玉却留下老婆和遗腹子一走了之。

试问,你要是对薛宝钗没感情,她肚子里孩子哪里来的?

也是无情无义之人。

《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给开出了人间病症,却没有开出药方,那药方是什么呢?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的邀请:

甄士隐家破人亡后,一日在街上闲走散心,遇到了一个跛足道人,口内念着几句言词,这就是《好了歌》。
甄士隐听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后,顿时心中“大彻大悟”,自称要替《好了歌》作注解,便对跛足道人解读了这首歌。
《好了歌》有如封建社会的病症:

好了歌,它把“神仙”与“功名”、“金银”、“姣妻”、“儿孙”对立起来,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婪自私,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的现象。
《好了歌》的药方:

我们现代人应该穿越数百年前站在《红楼梦》的角度来看待《好了歌》的注解与意义。

这篇《好了歌》的注解,从客观上形象地勾画出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的剧烈争夺,以及日趋没落的情况,这是很有意义的。
曹雪芹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却流露出消极的出世思想,抛弃眼前的功名富贵,去信奉宗教,追求超然世外的“神仙”生活,这是不对的。

从古至今,无论你家有多富,官有多大,切记勿贪,要多为人们办好事,多济生活不如你的人们。

官大钱多,也是曹雪芹的这一句话:“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欢迎关注我,专业为你解读、写作《红楼梦》中的人与事。

《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给开出了人间病症,却没有开出药方,那药方是什么呢?

《好了歌》描述了封建末世政治集团、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这里面描述的病症都挺多的,之所以没有药房,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原因。

在当时,那些病无药可医

甄士隐的《好了歌注》里有一句“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景象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兴衰荣辱的反映。曹雪芹的眼光是毒辣的,他看清了封建社会的本相,于是他就做《好了歌》来为人们指路,这时他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医治这些病症。封建社会的病不是一个人,一个团体说治就能治的,这需要时机和翻天动地的变革。

心病难医

“金银”、“娇妻”、“儿孙”,这是人在生活中普遍拥有的。大家普遍都在这个圈子里,只有曹雪芹跳了出来,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圈子里的我们怎么能看到自己的病呢?

再说了,财富、爱情、亲情这些是人类无法割舍的东西,属于一种心里感受。你有这些就会舒心,没有这些就会难过,别人无法帮你排遣。这些心病需要自己看透,看透了病自然就好了。



结合《好了歌注》看《好了歌》

《好了歌》通俗易懂,可是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看似简单,真要创作起来,却是难度登天。高鹗厉害吧!他就模仿曹雪芹类似的诗歌,然而他的诗歌几乎都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了歌注》里说的种种悲欢离合是以《红楼梦》具体情节为依据的。如,开头暗含四大家族的衰亡史。但是也不能句句紧扣,有些话写的是当时普遍的现象。

《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给开出了人间病症,却没有开出药方,那药方是什么呢?

《好了歌》看似未答案,实际全书己给出答案,并一再提醒,万事都要适度收手,要未雨绸缪,要丰年想着欠年,秦可卿临终前给凤辣子的衷告,再明显不过,可惜人们听不进去,只顾眼前高乐,那管以后灾祸。同时,生活中巨大的惯性也停不下来,如与皇廷之间,王侯之间,达官贵人之间的礼尚往来,那一宗不得数千两白银,贾妃省亲,一次就花去数十万两白银,这些活动岂是能停下来的,于是,只好过一天是一夭,等待灭亡的那一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