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末期,我国曾经历了一段气温极度寒冷的时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几十年。每当到了冬天的时候,平均气温就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低,寒冷的程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后人管这段时期称为是小冰河时期。

明末清初的《阅世编》、《明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等很多文献都对小冰河时期有过详细的记载。在那几十年里,夏天动辄就是大旱大涝,而冬天的气温更是寒冷到让人怀疑人生。

要说那段时期天气冷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广东、福建这些位于我国最南部的地区,也都下起了暴雪。气温奇寒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受到小冰河时期到来的影响,当时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都不再生长,无休无止的旱灾、水涝、低温天气,不仅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减产,而且鼠疫也开始肆虐蔓延。尤其是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极端的寒冷气候造成草场大面积退化,无法生存的游牧民族便开始大规模频繁南下,战乱和饥荒,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末年小冰时期的出现呢?比较著名的解释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解释与印第安人有关,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经常烧荒,从事烧垦农业,大面积森林被燃烧之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温室效应。公元1500年之后,欧洲人开始来到美洲大陆殖民,并把天花、麻疹等病毒带到了美洲。在公元1500年至1800年之间,有大量的印第安人遭到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同时,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感染天花、麻疹等病毒而死亡,美洲土著居民大规模死亡后。整个美洲大陆烧垦农业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缩减。大量的耕地重新被森林覆盖,森林吸走了二氧化碳,释放出更多的氧气。由此原来由烧垦农业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得到了有效得改善,最终不复存在。如此一来,就引发了气候上的连锁反应,以致使全球气温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末清初小冰时期发生和银河系的天体运动变化有关,天体轨道运营位置的变化,导致地球引力、宇宙线的变化,而这些极其微弱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正因为如此,明末清初小冰河时期也因此被称为“明清宇宙期”。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我们回顾明朝末年,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

虽然封建王朝一般一二百年就会灭亡,明朝灭亡也支持了200多年。

但在明朝灭亡仅仅四十年前的1598年,明朝大军刚刚才朝鲜挫败了全盛时期的日本。

这似乎是灼灼怪事。因为其实也就二三十年后,明朝就陷入崩溃中,满清大军和明军都逼近北京。

其实,这同明朝小冰河时期是相关的。

明朝末期中国出现了极冷的气候,年平均气温较其他时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非常寒冷,使粮食大幅度减产,引发社会动荡,人口锐减。国外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气象史,中国存在4个历史小冰河期。

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

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

唐朝末年、五代、北宋初年是第三次小冰河期

然而,最为严重的就是第四次小冰河期,明末时期。

这个小冰河期时间最长,气温明显下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一些地域的粮食直接绝收。

酷寒使降雨区域南移,明朝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从崇祯上台开始,明朝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就不断,尤其是旱灾横行。旱灾反复出现,又导致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数省的大鼠疫在山西爆发。珠江三角洲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

这导致全国的重大粮食减产,而且明朝政府是没有能力全国救灾的。

大量老百姓眼见横竖饿死,被迫揭竿而起,导致明朝国内陷入战乱,粮饷的筹备也出现严重问题。

明朝是内部崩溃的,首都北京也是被李自成而不是满清攻破的,满清只是捡了一个便宜而已。

而这个小冰河时期持续了很多年,满清历史也有记载。

顺治、康熙年间,江西橘子常常被冻死。谈迁《北游录》提到1653年(顺治十年)11月7日,他到达天津,11月18日运河封冻。1654(顺治十一年),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靠壮士凿冰。谈迁在北京住了三年,1656年(顺治十三年)3月7日,运河开冻,他坐船南返。《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等都提到了这种气候。

实际上,同时期的日本也受到影响。

日本战国爆发大量民变,上杉谦信更12次于秋冬之际出兵关东抢粮。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语:

明朝小冰期是近年来出现的将明朝灭亡归咎于天灾,而非人祸的说法。这个说法的出现纯粹是博眼球。

这个说法的立论基础是竺可帧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文》中关于中国历史500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

竺可帧先生其通过对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的研究,推算出了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温度辩护。其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非凡的意义。

但是小冰期导致明朝灭亡的说法,完全是假借或者说是篡改了竺可帧先生研究成果所得出的结论。

首先,在原文竺可帧先生文中中没有小冰河期的概念

只有一个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寒冷期的概念和一个1650年至1700年的极寒期概念。

这个寒冷其包含了明清两朝全部统治时间,同时极寒期所在的时间是顺治和康熙统治的时期。

明朝于1644年灭亡,参看竺可帧先生气候研究成果,在这个500年的寒冷期不算特别。

其次,明朝统治时期出现过同明末同样的情况

虽然明朝末年开始向极寒期过渡,气温出现了下降。

但是同样的在明朝中期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气温下降并且气温变化同明朝末年一样,这段试讲就是1500年前后明孝宗时期,甚至此时将的温度更低。

而明孝宗时期是明朝中期难得的政治清明时代,这段时间在历史中被称为孝宗中兴。

同样的气温条件下一个政治清明、百姓乐业被称为中兴时代,一个百姓流离,起义频发,将王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老天爷,不免太牵强了吧。

同时,在论述小冰期天气的文章中举例偷换概念情况明显。

论述小冰期天气状况的例子大量引用的是竺可帧先生在研究文中对极寒寒气的历史记载来论证明朝末年天气的寒冷(极寒期前文说过是在顺治和康熙年间)。

在没有看竺可帧先生的研究文前,我以为是明朝末年天气缺乏记载,但看完发现并不是。

甚至觉得可笑,创造出小冰河期这个概念,用天气的反常的例子来论证明朝灭于天灾,而举例却是有名的康乾盛世期间出现的气候异常的记载。

结论:

因此在看完竺可帧先生在研究文,并将明朝天气对照了文中其他两个时代的记载后,我认为小冰河期导致明朝灭亡的说法纯粹是个无稽之谈。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小冰河”时期,尽管是一种正常的历史现象,但是对于明朝的灭亡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冰河”时期,当时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极寒天气,平均气温很低,而且夏天有频发大旱与大涝,使得全国粮食减产严重,因此一大批在土地上生存不下去的人为了求得一条活路,纷纷揭竿而起,开始在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军。

由于当时的明廷早已腐朽不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且中央朝廷,将一切归因于反叛的农民起义军,因此征调了大批军队前往镇压,却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最后农民起义军如同山间野火一样,越烧越旺盛。

外加当时的关外的满清政权虎视眈眈,九边危机不断,朝廷内外无所作为,最终使得明廷内耗不止。

然而明朝末年的小冰河,除了天灾人祸不断,还有点就是各种瘟疫肆虐,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李自成的大军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就破城而入了,原因就是当时的京城瘟疫横行,许多百姓和士兵染上瘟疫,近乎丧失战斗力。

如果说,明末就是一个一触即发的炸药桶,而小冰河的来临就是点燃炸药桶的引线,最后使得明廷分崩离析。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哈喽,我是小青峰曰史,希望各位小主能够用你们金贵的小手点击一下哈!

导言

历史上每次气候变迁都会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以明朝为例,身处“小冰期”鼎盛时期的晚明,气候的冷变使得灾害多发,对农牧业造成巨大冲击,而社会秩序、军事战争等都与“小冰期”这一气候大背景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小冰期”时期气候变迁这一角度来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以期对研究王朝更替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加全面、合理地解读。

一、“小冰期”与农业

明朝灭亡距今已有近400年,然对其灭亡原因的探究,各家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史学家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将其灭亡的原因归结于政治腐败、吏治黑暗、农民起义、军事失利等,很少或几乎不考虑自然环境变迁对其造成的影响。事实上,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王朝兴替原因后就会发现,无论是夏、商、周的更替,还是汉唐的兴盛,抑或明朝的灭亡,都与气候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冰期”概念首先是最早用来描述全新世最暖期之后冰川自13、14世纪开始,经历了一个相对温暖期之后,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在我国,通常将15世纪后期一19世纪末气候寒冷期作为小冰期,由于这一时期恰是明清时期,因此,在中国也称为“明清小冰期”。

明清“小冰期”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气候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的异常。这一时期中国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夏季干旱、洪涝灾害多发,在众多产业中,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产业,而古代中国又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像中国这样一个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国家,在气候的变化面前显得格外的脆弱”。据明史专家研究表明:“无论从灾荒总数,还是成灾频度,以及灾荒的破坏力,明代的灾荒都是空前的,仅以灾荒频度而言,明代也首当其冲。”究其史实,其结论是可信的。 晚明时期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率、受灾范围和破坏程度都是世所罕见的。自万历至明朝灭亡,洪涝、干旱、地震、蝗灾等自然灾害就未曾间断,而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尤以旱灾和洪涝出现得最为频繁且破坏力度最大。

二、“ 小冰期” 与社会动乱

中国历史上数次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利用、改造程度较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而一旦气候发生变化,人类的生存状态就会受到极大威胁。对于身处“小冰期”鼎盛期的晚明来说,气候的变迁导致自然灾害多发、生存环境恶化,这对以农立国的明朝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和社会动乱史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动乱和气候变迁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

可见,气候变迁与社会秩序安稳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气候温暖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综合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此时期也更容易出现盛世,如汉唐的强盛都是出现在气候温暖期。而气候寒冷期则更容易出现灾荒、社会动乱等不稳定因素。有鉴于此,小青峰认为晚明时期由于气候变冷所带来的一系列联动反应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冰期”与军事战斗

一场战役的胜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后两者的境况是可以发生改变的,以转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而“天时”则完全不能为人力所左右。在明末,“天时”便是“小冰期”。尽管“小冰期”对于战时双方都是同等对待,不存在利与不利之说,但是细思可以发现,对于明朝军队来说,其劣势较后金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人类学家研究表明,生活在高纬度的人,其身体素质要好于生活在低纬度的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处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因素,后金女真族在面对气候变迁的适应性上要明显好于农耕民族。气候转冷对于长期生活于冬季酷寒地域的民族来说不足为惧,而对于那些由南至北的明朝军队来说就意义非凡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气候对战争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必然会影响到战争的进程。

总结:一个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角度出发,既要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自然科学中自然环境变迁这一-客观事实对人类历史进程所产生的作用力。因此,小青峰试图从气候变迁这一角度对明朝灭亡作出个人的解释,以期对王朝更替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分析。

明朝的小冰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夏、商、周的更替,还是汉唐的兴盛,抑或明朝的灭亡,都与气候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朝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朝代,它与其他王朝不同,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可谓旷古未有,据相关学者统计,明代共发生水、旱、虫、震、雪等十二类自然灾害3952次,其中水旱灾和震灾占到了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而从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年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

而明末时期的“小冰期”恰恰成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小冰期”

小冰期指的是1450~1890年间全球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是我国的明清时期,所以也叫作“明清小冰期”,而明朝末年时,最为寒冷,我国除了云贵高原以外,其他区域普遍进入了低温期。同时小冰期的出现还伴随这其他衍生的自然灾害,例如水灾、旱灾、雪灾等等,对明清时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朝末年“小冰期”产生的影响

一是对农业生产打击巨大。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可谓是国家之根本,而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明末时期的“小冰期”带来的温度变化以及次生的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打击。

“万历十一年八月庚戌朔,河东盐臣言,解池旱涸,盐花不生。十三年四月戊午,因久旱,步祷郊坛。京师自去秋至此不雨,河井并涸。十四年三月乙巳,以久旱,命顺天府祈祷。十七年,苏、松连岁大旱,震泽为平陆。浙江、湖广、江西大旱。;“崇祯元年夏,畿辅旱,赤地千里。三年三月,旱,择日亲祷。五年,杭、嘉、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六年,京师及江西旱。十年夏,京师及河东不雨,江西大旱。十一年,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旱。十二年,畿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旱。十三年,两京及登、青、莱三府旱。十四年,两京、山东、河南、湖广及宣、大边地旱。”

可见“小冰期”对明末时期的农业是致命的打击,而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出了问题,国家的自然要出问题。

二是迁徙与动乱。为了躲避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大量的人口向南迁徙,据估计明中叶出现了多达 600 万的流民,这些流民大量涌入秦岭、巴蜀、鄂西和闽南等的山地。而流民的出现也带来了社会的动乱,人们由于地域的转移和农业的打击,加上严重的赋税,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明朝末年,大量的农民“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三是战争格局的变化。古代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在第一位,可见气候环境对于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明末时期,明王朝同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女真部落,也因“小冰期”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而发生了角色转变。女真族的士兵显然要比明军士兵要更加耐寒,在战斗中往往能后发挥更强的战斗力,同时,寒冷的气候带来的食物短缺也是对明军的巨大打击。“小冰期”的气候变化,使得明王朝与女真部落的地位掉了个个儿,明朝在与后金的斗争中开始由优势变为劣势。

结语:气候与历史息息相关

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与气候息息相关,对于明朝而言,“小冰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带来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衰落,最终,满清的铁骑入关,明朝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