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还有没退役的攻击机吗,类似于A10的?
强-5强击机刷新了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太多个第一:第一款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战机;第一款两侧进气战机;第一款内置弹仓战机(可不是歼20);第一款可以扔核弹的战机,而且投掷失败还把核弹成功带回来迫降的战机;第一款有保形油箱的战机(强-5G);第一款服役超过40年的战机(至今仍在多国空军服役)!
强5的研发背景是在五十年代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了一批伊尔10强击机,强大的对地支援能力给我国军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就自主研发,上了2个强击机项目,一个是北派沈飞的东风104,一个是南派南飞的强5。两款战机的研发虽然艰难但还算顺利,先来看一副东风-104的三视图,很漂吧!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款战机的气动外形仍然是很先进的。两侧进气,飞行员的视角也非常好,性能也不错,设计最大速度为1.4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20分钟。但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就莫民奇妙的下马了!
强5就幸运很多了,在同样面临下马困境时,总师陆孝彭向上级力争强-5项目,并在报告中重点阐述强5多功能性:可以挂炸弹、火箭弹打击地面装甲群;可以挂鱼雷攻击水面舰艇,还可以挂航空炸弹俯冲轰炸水面舰艇;还设计内置弹仓可挂1000公斤炸弹,可以超音速挂核弹突防等等。再然后60年代与苏联关系崩了,我们面临苏联机械化装甲集群的巨大威胁,于是这款对付钢铁洪流的强击机便保留了下来,并在1968年定型开始成批生产,谁也没想到这一生产就一直生产到2012年才停止,一共生产上千架,不光满足我国的需求,还出口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苏丹等国家。
强5项目能够保留下来可能很大程度源自于总师陆孝彭的那句能够挂核弹,因为当时中国的歼5、歼6是无法挂核弹进行实验的,而强5有挂载1000公斤炸弹的能力,就有挂载核弹的能力,因此在试飞末期就已经被选择为氢弹的试验平台了。之后强5对半埋式弹仓进行了改装和结构加强,1970年作为氢弹的实验平台结果投掷失败,氢弹没有和飞机分离!最后不得不紧急迫降,这可吓坏了机场,紧急疏散了好几万人,而强5也不负众望的带着氢弹迫降成功,要知道但是可是禁止带弹降落的,更何况是核弹。
这次失败并没有影响到强5的地位,毕竟当时别无选择,2年后强5在此挂着氢弹起飞投掷,之后强5一个改型成为战术核弹的挂载平台,成为我国核威慑装备的重要一环。
强-5强击机由于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曾一度成为海空军的“万金油”(可空战、可对地、可对海),更重要的是由于两侧进气布局,可在机头安装火控雷达,在当年来说改进升级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五十岁的五爷至今仍在许多国家服役的原因。而现在还有一批2012年才生产的新强5,这些机龄都很小的战机很可能成为第三世界小兄弟们的福音!
我国还有没退役的攻击机吗,类似于A10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军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攻击机。
如果硬要算,那也只有当年的强5。
这是因为,我国的空军长期实力较弱,难以有效掌握制空权。
而攻击机、强击机这种战机,一般要在己方占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够大量使用。
所以,我国的强击机、攻击机意义不大,宁可装备战斗轰炸机,至少有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这才符合需要。
我军的强5虽从2017年开始已经大规模退役,目前仍然有一定数量服役。
强5是以苏联米格-19的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但从气动外形到武器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可以看做是一架新战机。
强5是中国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攻击机(强击机),也是文革时期研发几乎唯一实用的战机。
强5有个很搞笑的地方,在于西方给它的外号,叫做“番摊”。
番摊是广东、广西流行的一种赌博,有上百年的历史。
今天澳门赌场还有“番摊”的赌博项目。
强5从1958年开始研制,1965年6月4日首飞。由于缺乏研制强击机经验及预定的技术指标过高,使强5研发时间拖延到1969年才得以投产服役,70年代大量装备。强5最大平飞时速1210公里,在11公里的高度可达到1.112马赫,实用升限15400米(约50525英尺),航程1630公里,拦截半径250公里,着陆滑跑距离1000米。它的载弹量为1.5吨。
在六七十年代,强5还是有一定实战作用。
一来强5的速度比较快,可以躲避敌人战机的追杀。
二来强5具有1.5吨的载弹量,现在看来连武直都不如,但当年已经算很了不起。
除了两门23毫米机炮以外,强5还有有6个外挂点,可挂导弹、火箭、炸弹等。
机腹位于内部武器舱舱门两侧的两个外接点可各携带一枚重250千克炸弹。位于主起落架舱外侧的两个外接点通常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吊舱。
强5作为攻击机,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缺点在于,载弹量太小,还有作战半径太短,不超过600公里。
另外,强5没有空战能力,只有些许自卫能力,遇到敌人战机也是要完。
我国还有没退役的攻击机吗,类似于A10的?
类似A-10攻击机的只有强-5,不过这款被军迷称为五爷的强击机已全部完成退役,更早一点还有从苏联引进的伊尔-10攻击机,在早年夺岛战役中表现优秀不过1972年就完成退役。 下图是当年强悍的伊尔-10攻击机,看携带弹药配置除了性能跟后起之秀A-10有代差外,其实在打击效果上并不差。
真正国产装备的强-5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以歼-6为基础打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强击机,主要执行对地攻击支援任务不过还玩过投核弹。批量入役的强-5成为我国长期以为对地攻击唯一机种,大量服役于空军及海军航空兵,也是我国第一种出口的战机。
强-5强击机皮糙肉厚,出口多国而且经历过实战检验,对于空地打坦克、攻击步兵、打碉堡毫无压力。但有个弊端是基于歼-6研制,虽然改为两侧进气装上了雷达,但载重还是相当有限,除了结实耐用外整体性能其实不算先进。
强-5最大载重1500千克,和A-10最大载弹量7258千克相比差的太多,唯一超越性能就是超音速飞行能力。科研军工在强-6基础上也进行过改进,包括强-5乙鱼雷攻击机、强-6变后掠翼强击机,特别是强-6由于技术水平以及配套发动机不给力最后取消有点可惜。
随着强-5的退役离去,现在我国对地攻击任务主要由歼轰-7以及歼-16替代,特别是歼-16的出现大载弹量、大航程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等。可以执行多用途任务,不论是对地、对海还是制空都擅长。
我国还有没退役的攻击机吗,类似于A10的?
我军自始至终就只拥有过强-5爷一款强击机,5爷退役后其作战功能被现有歼轰-7和更先进的歼-10、歼-16多用途歼击机所替代,未来也不大可能会有类似美国A-10攻击机出现。
强-5是我国参照歼-6歼击机自行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超音速强击机,曾大量装备我国海空军航空兵,是一款典型的功勋战机,也是我国第一种出口的战机,其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参与我军原子弹投掷试验任务。
我国有关强击机使用,最早起源于空军成立之初沿海岛屿支援作战任务需求,强击航空兵组建之初引进了少量苏制伊尔-10强击机,这也为强-5后续研制拉开帷幕,由于作为应急产品装备数量有限,故而伊尔-10不作于计算在空军装备体系之中。
强-5设计以歼-6为蓝本,参考了西方两侧进气设计风格,颠覆性的摒弃了歼-6浓厚的苏式机头进气设计,严格意义上讲是我国航空工业最早参考西方设计的机型,尤其是两侧进气道设计对后续歼-8Ⅱ、歼轰-7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强-5在当时属于一款作战性能相对先进的强击机,采用了新颖的蜂腰设计,飞行员的下视视角拓展到13.5度,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对地攻击视野;强-5还有一个4米长的机身内部弹仓,可挂载两枚250或者500公斤级航空炸弹,机腹下的两个武器舱也可挂载航空炸弹,内置弹仓保证强-5具备带弹超音速飞行性能。
强-5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挂载065-2万吨级核弹,后续改进型还在机翼下增设了两个PL-2型红外近距格斗弹,此外,强-5左右各安装有一门23mm机炮;部分型号经过改进还具备发射空地导弹的能力。
随着航空工业技术迅猛发展,强-5强击机的性能逐渐落后于发展水平,作战半径小、载弹量不足以及多用途性能较差的缺陷日益明显,为此我国开发了歼轰-7歼击轰炸机,用以弥补强-5性能日显不足的窘境。
本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取得长足进步,以歼-10、歼-16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多用途歼击机研制成功。并大批量投入部队使用,我国海空军对面攻击由传统的临空轰炸向防区外精确打击过渡;从作战半径、滞空时间、载弹量以及打击精度上远远超出强-5,五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多用途和一机多能成为现代战机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专用强击机的作用被多用途战机以及迅猛发展的无人机取代,我国未来也不会再有专用的强击机,强五爷将成为我国海空军发展史上唯一的强击机。
我国还有没退役的攻击机吗,类似于A10的?
中国类似于美国A-10这样单纯的对地攻击机已经没了,因为强-5已经完全退役了。其实相比美国的A-10攻击机、苏联的苏25攻击机不同,中国研发的强5对地攻击机其实并不是单纯设计的对地攻击机,而是用米格-19(中国叫歼-6)的机体直接改的攻击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和美苏攻击机的平直翼不同,强-5的机翼后掠角非常大,这是因为一代机和二代机都是追求高空高速,为减少机翼的飞行阻力所以后掠角才那么大。所以强-5其实并不是科班的攻击出身,而是战斗机半路出家,所以应该也算是战斗轰炸机。就是将米格-19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并且在机头安装对地搜索/攻击的雷达
二战时期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对地攻击机,但是经常用P-47这个皮糙肉厚的大奶瓶进行舔地攻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苏联更是搞出被大林同志誉为“和面包一样重要”的伊尔-2攻击机,所以美苏都是有着很一定的舔地经验的。所以他们都知道该怎么研发对地攻击机,而中国就不一样了,由于中国的重工业全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而且还处于防止阶段,根本没技术、没资金、没人才,所以只能用当时最先进的平台米格-19的国产仿制版进行改进。为进行对地攻击,速度不能太快,所以这两货都是亚音速,所以机翼比较平直,而平直翼的挂载能力更强
虽说现在的防空体系对于亚音速的对地攻击机不友好,但也不能直接说对地攻击不行了,真要是装甲部队遇见这些低空开罐的家伙只有等死的份,不过应该不会有哪个国家的胆子大到要突防敌人的防空网去打,一般都是顺风局的时候出来收割一下人头。所以现在美军的F-16多用途战机都未能替代A-10,毕竟在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小火汁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能够替代A-10叼着冒着火焰的大根从低空飞过。不过现在多用途战机和战斗轰炸机替代对地攻击机的趋势也越来越大。
我国还有没退役的攻击机吗,类似于A10的?
攻击机在我国叫强击机。
我国专用强击机是强-5。曾大量装备空军及海军航空兵。
强5是在上世纪60年代在歼6基础上研制的,歼6原型是米格19,可想而知是有多古老。
1965年6月首飞,1968年批量生产,一直生产到2012年。
强5在几十年的生产装备中,发展出了十多种不同型号。
强5基本参数:
翼展9.7米
长度16.73米
高度4.51米
空重6373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830千克
载弹量1500千克
最大速度1240千米/小时
作战半径400千米
实用升限16500
航程1200千米
配备有两门23毫米机关炮,并可携带常规以及制导炸弹,火箭弹等武器
上午生产了上千架,并大量出口巴基斯坦,缅甸等国。
其最终攻击机型号为强5kjl,2008年为大家所知。装备了14所的小型机首雷达。
由于气动性能过于陈旧,提升潜力不大,作战半径小,航电系统性能差,已无法适应现代战场。
其战场支援的作用很大部分可被直十等武装直升机替代,强5这个拱卫了共和国几十年的老兵已经全部退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