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战列舰:为什么不安装单人操作的机关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被击沉之前,大和号的防空火力是这样:

12座127毫米2联装高炮

52座25毫米3联装机关炮

2挺13毫米2联装机枪

实际上,大和号的防空火力还是相当厉害的。

其中25毫米机关炮就有145门!

大家可以想一想,52座25毫米3联装炮塔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整个军舰到处都是防空炮塔,能放地方全部都放满了。

大口径127毫米高炮就不提了,我们看看25毫米高炮和13毫米机枪。

大和号之所以被击沉,不是因为大口径高炮的问题,还是25毫米高炮的问题。

96式25毫米高炮的问题很多。

一来它的火力持续性太差,采用15发弹夹,一次持续炮击时间不超过8秒。而弹夹再次装填很慢,火力不断出现中断。

二来它的瞄准装置有缺陷,光学瞄准镜位置设置不合理,而且放大倍率不够。这种情况下,想要射中远距离的飞机,至少七八成要靠运气。

三来它的射程不够。本来美军在二战初期和中期,都是配备20毫米厄利空机关炮。结果在实战中,美军发现20毫米机关炮的射程不够,威力有限,不适合作为主力舰的防空武器。

当时英国人研究认为:鱼雷机在1250码(1140米)处投雷的命中率仅10%,在1000码(910米)处命中率为30%,在750码(690)米增加到50%,在600码(550米)命中率则将达85%。报告指出,如果需要摧毁一架来袭的飞机,对其连续射击时间不能少于10秒,尽量要把敌机挡在1000米外。

然而,日军25毫米机关炮虽然最大射程4000米,实际上有效射程只有1500米。

所以说,25毫米机关炮对付慢速鱼雷机,尚且有很大问题,不用说对付俯冲轰炸机。

对于俯冲轰炸机必须保持更远的射程,还需要尽量一炮击落。

25毫米机关炮是无法胜任的,所以各国海军都换装了37毫米和40毫米机关炮。

那么问题来了,25毫米机关炮尚且不足以对付敌机,区区13.2毫米高射机枪又有什么用。

早在二战之前,英美就认为防空武器的口径最低不能低于20毫米。

对于大口径机枪,比如美军的12.7毫米,基本是没用的。

因为射程实际只有几百米,往往敌机投弹以后才会飞到机枪火力范围内,起不到什么作用。

况且,大口径机枪的威力比较小,做不到一二发就击落敌机。实战中,很多美军战机都是带着很多弹孔飞回去,他们的飞机都有强化装甲,没那么容易被击落。

美军装备12.7毫米高射机枪,主要是略胜于无,对于一些防空死角又不能装备机关炮的地方,配备一些机枪,让敌机不敢过于嚣张而已。

其实,大和号装备什么防空火力也没用。因为它面对的是敌人饱和轰炸,迟早也是被击沉。

大和号战列舰:为什么不安装单人操作的机关枪?

谢邀,我来回答:大和舰是日本的象征,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排水量达到七万吨,后面的尾数可以忽略不计,现代的航母,也就是六万吨以上,那么,大和舰已经超越了现代航母,依我看,它简直是个负累,一,它不是航母,除了防空能力强,试问你会开飞机会接近它的射程范?大和舰没啥优点的,越看它越像怪物,

二,美军的战船见到它,不可能与它正面发生冲突,原因它武装到牙齿,有3座460mm3联装主炮,12座127mm2联装高炮、 52座25mm3联装机关炮、2挺13mm2联装机枪、各种各样的武器,简单是浪费人力物力,而且没啥资源的日本,制造大和舰的时候,试想一下,要从外国利用船只,把矿石运回到日本的境内,需要多少时间和次数,二战的船只速度很慢的,要是其他国家,是不敢想象。

它在水下防护的能力,被要求能够承受400千克TNT的爆炸当量,说明它的装甲已经超出,当时制造战舰的范畴。

也就是说,2挺13mm2联装机枪对于七万多吨的大和舰,根据没作用起,显而易见,舰身和武器是不相称。

3座装460mm3联主炮,可以打到42公里以外,试问在没有无人机或者导航的情况下,能打得准吗?算不算瞎折腾呢。还有炮口初速785米/秒,明显慢啦,我记得虎式重型坦克的炮口初速1258/秒,那么,大和的主炮460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可以打到40多公里?明显是有水分。(3座3联装460mm的主炮)

其实大和舰和奥特曼都怪物变身的,但大和航没有奥特曼那么能打,当然奥特曼是骗小孩子啦,大和舰的树大招风,装啥武器都不能逃避被击沉的命运,因为它不沉,不符合盟国的意图。其实大和舰在建造过程中,是瞎蒙的,当时没有太多的造舰验造,它明显不适合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家认为我分析如何呢?那么你们的意思又是怎样的?

大和号战列舰:为什么不安装单人操作的机关枪?

大和号,是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所拥有的最大战列舰,据搜狗百科上的资料,舰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28万吨,是人类海军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此舰防护能力强悍,舰身重要部位都能经受460毫米大口径舰炮的轰击,即便烟囱在开口处和侧面装上了厚重的蜂窝状钢板和防护装甲,相当于一辆能在海上航行的巨型坦克。舰载武器在当年也是出类拔萃的,拥有3座3联装460毫米的舰炮,也是海军史上装备的最大口径的舰炮,以及不计其数的副炮和对空机关炮,像一座能够自由移动的海上炮台。从《男人的大和》等日本拍摄的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来看,大和号战列舰上的防空火炮,最主要的是3联装25毫米小口径高射炮,据查阅资料此型高射炮拥有45座,另有单管25毫米高射炮21座。此外,拥有12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4座3联装155毫米舰炮,也能实施对空射击;但高射机枪数量却极少,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是装备了2座双联装13.2毫米机枪。因此,对于一艘排水量7万余吨的战列舰来说,这2座双联装13.2毫米机枪的对空火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起不到什么对空打击的效果。二战海军的实战经验表明,高射机枪对付螺旋桨的战斗机,都没什么大的作用,一般20毫米口径以上的高射炮,才是水面舰艇防空作战的主力。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径高射炮,由于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弹丸数量非常有限,防空作战效果也很差,对于海军来说中口径高射炮不可或缺。唯有小口径的高射炮,包括中口径的高射炮,才是防空作战的中流砥柱,日本海军对于防空作战非常重视,因此,在轻型巡洋舰级别以上的海军主力舰艇上,都部署了大量的25毫米单管、3联装的高射炮,是日本海军战时的防空主力,包括部分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但日本海军却缺乏中口径的高射炮提供有效的对空火力,应该是大和号战列舰被美海军舰载机突破防空火力网,投掷的鱼雷和航弹炸沉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和号战列舰,是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舰巨炮主义的象征,打算以吨位、舰炮、装甲的优势,寻求与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战列舰进行决战,以此抵消日本海军对于美国海军在战列舰数量上的劣势。因此,除了重视主炮口径以外,460毫米VS美海军406毫米,加装了大量采用弹夹供弹的小口径速射高射炮,而13.2毫米高射机枪仅装备了2座,等于是聊胜于无,在舰上只起到了点缀作用,用于阻拦射击海上近距离的轻型目标而已,对空防御仍然是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

大和号战列舰:为什么不安装单人操作的机关枪?

说起大和号战列舰,首先说一下他的基本状况,是日本海军当时最大的战列舰,也是世界最大的战列舰。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冲绳战役中,被美军航母舰载机机群击沉,大和号的沉没,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这艘巨舰满载排水量 72810吨,都赶上现在的辽宁号航空母舰了,这个排水量在现在也是和航母有一拼的。全长 263米,全宽 38.9米,吃水 10.4米,动力蒸气涡轮引擎(4座4轴)12台锅炉,功率153553匹,最高航速达到27节。搭载舰载机为零式水上侦察机、零式观测机等,最大载搭机7架。

最大的亮点还是他的武器装备,3座3联装460毫米米舰炮,2座3联装155毫米舰炮,12座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52座25毫米3联装机炮,6挺25毫米机炮,2挺13毫米2联装机枪。这个武器装备够恐怖的了,在冲绳战役围攻大和号战斗时候,大和号全不得火炮都在对空射击,就连406毫米主炮也对空射击。

在这不得不提到,大和号防空的主力,96式25毫米高射炮。该炮是日本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小口径高射炮。这种自动高射炮是1936年在法国哈奇开斯高射炮的基础上研发的。相比原型,96式的部分零件进行了简化以方便批量生产,某些锻造部件被改成了铸造式,圆锥式消焰器被改成了莱茵金属设计的版本。

25毫米高射炮在舰船和陆上非常广泛地使用,用于单炮管,双联装炮管,三联装和结构化安装。大和号的是三联装,三联装1800公斤,有效射界为-10°至+85°。有效射程可达3000米。弹药可能包括:高爆弹药,碎碎甲弹,穿甲弹,在250米的距离处,一枚质量为260克,初始速度为870米/秒的穿甲弹,可击穿35毫米装甲。九六式采用15发装弹匣上弹,炮弹数量对防空武器来说太少,以三联装来说,当一门开火时其他往往还在上弹,所以很少会三门一起开火射击,对敌机来说不能形成有杀伤力的火网,但是射击时候炮身震动过大,影响了射击精度,很多时候这些炮手在开炮时趴在炮身,维持火炮的稳定。

说到这,有人问为何再不多装点机关枪,机枪是方便,一个人就能操作,弹药供应也充足也方便,但是别忘了机枪对飞机的杀伤和照高射炮差远了,况且,防空机关炮面对的是成群的俯冲轰炸机,一般防空炮的射程都在3000米以上,而机枪的射程也就1000米,而且当时美军的飞机可不像日本的飞机一打就着火,所以人家突破了1000米,早就投弹跑了,机枪根本反应不过来,只有机炮组成的火力网,飞机很难突破,所以装备也是摆设,况且那时候日本的13.2防空机枪性能也一般,估计对付小型巡逻艇和飞得慢的巡逻机海还可以,装备多了也是浪费。

大和号战列舰:为什么不安装单人操作的机关枪?

电影《大和号》,战舰机关炮是三联装的,一个士兵负责调整方向、一个士兵负责开火、三个士兵安装弹匣、三个士兵当后备,总共是八个人在使用一挺机关炮;而在电影《珍珠港》里,在美军战舰,一个士兵就能操控一门机关枪,一个人就能把飞机打下来,就算美军要保证射击速度,在战斗时安排两个人负责装弹,那总共也就三个人,比日军少五个。

我是这么想的,同样体积的一艘战列舰,士兵多,占用的地方就多,相应消耗的物资也多;如果士兵少了,那么就会腾出更多的空间装载弹药,战斗力就会更强。

日本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日本海军从法国哈奇开斯公司购入原型和生产权,于1935年在横须贺造兵部进行生产,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的主力机关炮,后期许多双联装高炮换装成三联装以增强火力。但是弥补不了性能的落后,日本25毫米联装机炮 - 舰R百科日本人认为这种武器性能优异,但实际上其性能仅仅与已过时的美国28mm四联装机炮旗鼓相当,不更别说与同盟国后期装备的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一争高下了。 九六式高射机炮的弹夹只有15发,所以射击过程中需要频繁换弹。到1945年,这种武器对于美国当时更大更快的飞机来说已经威力过小,射程过近。

但是它依然是门火炮,虽然被抱怨威力不足,但绝不是12.7mm的机枪可比的。为了保证火力密集程度和毁伤三联装防空炮重2.5吨,是电动伺服机构,绝对不是一个人能玩的转的。

本子也有防空机枪,九三式13.2mm高射机枪,性能么……安慰作用比实际作用大多了,而且到战败时产量还严重不足。

所以在当时本子的条件下,已经尽力了,把防空炮改成防空机枪反而效果大打折扣了。

大和号战列舰:为什么不安装单人操作的机关枪?

大和号战列舰的25毫米机关炮,因为射程太低火力太弱,已经是被贬低得一无是处了。换上更差的机关枪,在实战中岂不是跟牙签一样无用?

7万多吨的大和号战列舰,在1944年和1945年连续两次增加防空火力,最终达到了24门127毫米高炮和156门25毫米机关炮。其中,1945年的第二次改装,主要就是增加25毫米机关炮,从98门又增加到了156门。

这种25毫米机关炮,即所谓的“96式25毫米高射机炮”。安装上百门机关炮的大和号,看上去密密麻麻布满了防空火力,但实际上效果非常堪忧。关键就是这些坑人的96式机关炮。

96式虽然号称有6000米以上的射程, 但这个距离根本打不到飞机。据日本人自己统计,96式25毫米高炮在1000米以内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如果是1000米高度2000米距离上,96式击落一架飞机要花费1500发炮弹(96式用的是七发弹匣),超过这个距离的防空火力则完全无效。

1000米的防空距离,对于日本战列舰而言完全是聊胜于无。在这个距离上,美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都已经进入投弹程序。96式机关炮能做的事情,就是对投弹完毕的美机进行追杀,根本无法阻止美机的攻击。所以说,如果换成射程更短的机枪,防空效果更是可笑。

此外,96式的15发弹匣设计也很可笑。舰上使用的三联装25毫米机炮,根本没有联装炮的意义,弹匣供弹意味着只有前15发炮弹才能算齐射,随后就是每门炮要用人工各自撞上弹匣。在激烈战斗中,15发弹匣的火力连续性也是个悲剧,电影里我们就能看到大和号机炮供弹手疲于奔命的样子。

相比之下,美国军舰用的都是40毫米博福斯高炮,射程和威力都远远大于日本25毫米机炮。有效射程在4公里,而且弹丸也大,对飞机的破坏力不是25毫米炮弹能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