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的穷人会吃乌龟吗?如果吃一般怎么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穷人到饿死的边缘,当然什么都吃,连老鼠都吃。
不过,中国古人是不吃乌龟的。
原因如下:
第一,乌龟分布较少。
乌龟和鳖不一样。
中国大部分省市都有鳖,但华北、西北、西藏没有乌龟,华北地区也不多。
中国的乌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因为分布较少,所以很多中国人想吃也吃不到。
第二,乌龟的肉很少。
中国的乌龟基本都小型龟,又有个很大的壳,真正吃的话肉是很少的。
而鳖的肉就要多很多,而且可以长得很大。
野生老鳖长到几斤根本是小意思,也能发现脸盘大小的大鳖。
第三,吃起来口感不佳。
乌龟是很难吃的,其实鳖肉也不算好吃。
人们吃鳖,主要喜欢鳖的糯滑的结缔组织(裙边)。
但乌龟没有这种东西,所以非到万不得以没有人会吃。
第四,龟的地位不同。
在古代,龟的地位很高,很多人认为龟就是龙,是龙的一种。
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冥神君,后为真武大帝。
同时,龟又是长寿的象征,被人认为不能随便宰杀,不然会引起天怒。
第五,龟主要作为药用。
古代乌龟很多作为药用。
萨沙记得,小时候城里还有专门收购乌龟壳的小贩,价格还挺高。
这些龟壳都是拿去做中药的。
而乌龟的肉也是可以做药的,比如龟苓膏。
从性价比角度考虑,抓到乌龟还是卖做药材比较合算。
以上原因就差不多了。
最后说个笑话,之所以中国古人愿意吃鳖而不吃乌龟,原因是:砍不到乌龟的脑袋,杀不掉它。
请问古代的穷人会吃乌龟吗?如果吃一般怎么吃?
这个问题如果单纯的回答,古人当然是吃乌龟的,古代战争年代人相食的事情记载了不知道有多少次,更何况是吃乌龟呢! 在中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和广西等地的数量较多。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就有吃龟的记载,乌龟肉、汤和蛋有些地方都是传统的美食,人们当作美味佳肴吃。
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龟的甲壳做中药,认为龟鳖本身寿命很长,所以吃了它有助于人长寿、滋补,后面更是发展出各种神妙的说辞,人们见了体形较大的龟就以为它已经活了百年、千年。其实这是古人的大误会,许多淡水龟鳖的平均寿命也就30年,陆栖性龟的寿命可能较长,但是也不过50年而已。同时,在古代,乌龟又被古人作为神灵的动物,神兽玄武的形象也由此而来。它不仅象征着长寿,而且龟壳被叫做甲。古人占卜的工具,龟壳就是其中之一。古人对龟类是崇拜有加的,而且龟文化源远流长。龟堪称位尊身高,被人们看做是吉祥如意、刚颜不屈、先知先行的动物,龟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在这所谓的四灵之中,龙、凤、麟都非现实存在的动物,而龟却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所以古人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带是不吃乌龟的,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场合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