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结局贾兰科举高中后,是如何对待投奔而来的贾家人的?

前几天写过一篇关于贾兰得中高官后援助贾家族人的文章,有许多朋友给我留言,来不及一一回复。

留言中有两方面内容比较集中,其中之一是贾兰有无义务援助族人。

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除了父母子女配偶,其他关系并无法定的赡养关系。所以贾兰得中高官之后,除了母亲李纨,对其他人并无责任。

但这是现代的观念。在古代与此不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宗族观念如此严重,一个人有出息,是全族的荣耀。像《醒世姻缘传》等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相关的记述:少年考中秀才,父母家人、亲戚、宗族摆酒迎接,在宗祠中祭祖,由同族的长辈为新秀才“披红”——大概是用红绸结成花朵,系在胸前,就是后来俗称的“戴大红花”。

相应的,进学、中举、得官者,对族人也负有责任。至少是酒食款待、出资兴修宗祠,还有购买“祭田”、提拔族人等。现在的公务员是要通过考试录用的,古代的很多非关键岗位,都只需要官员的一句话。

在《红楼梦》中也有反应。茗烟揭露金荣的姑线璜大奶奶,“只会打旋磨子,向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书中还介绍,“贾璜夫妻守着些小的产业,又时常到宁荣二府里去请请安,又会奉承凤姐并尤氏,所以凤姐、尤氏也时常资助资助他,方能如此度日”。如果仅仅是“会奉承”,能换来“时常资助”吗?还是借用了同族相助的义务。

芹、芸、菖、菱等人,只是贾家远族,不像宁荣二府那样富贵。但是他们“在凤姐手下办事”,能够参加元宵节贾母的宴请。除了宴请,平时当然也有职务与收入。当然不可能是凤姐自掏腰包给他们发工资,而是承担荣府的修花园、种花草等管理职责。算起来,他们都是依傍荣国府。

贾兰得中高官之后,即使不再修建大观园,也难免有很大的捧场、很多的事务、很繁琐的公私杂项。他完全可以任用族人,给他们相应的报酬,维持他们的生计。这是他对族人的“援助”。

当然,我也分析过了,贾兰高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等他有此能力的时候,贾府早已“风流云散”,难以再续繁荣了。但也不是像林如海那样孤独,“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至少他有贾菌这个族兄弟兼幼年好友。

一般认为,脂砚斋的批语是研究《红楼梦》最可信的资料,因为这位号“脂砚斋”的人,是作者同期的密友(或者亲人),并且在作者写作时有过互动,曾“命”作者进行某些修改。

就是在脂批中,点明了“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的是“贾兰、贾菌一干人”,显然兰菌二人,后来都进入了仕途。而这兄弟二人,未必是同时同刻得中高官。在升迁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有过相互的援引?如果有,仅仅是出于友情呢,还有也有同宗同族的责任感?

《红楼梦》结局贾兰科举高中后,是如何对待投奔而来的贾家人的?

谢邀。

《红楼梦》80回后的内容流失多年,高鹗续写当中,对贾兰描写得非常少,仅提及他成年后考中第一百三十名举人,但根据前80回的分析,贾兰与贾家人的感情并不深厚。缘何如此呢?原因有三。

其一,贾兰本是贾府长房长孙,是嫡长子贾珠的儿子。但是由于他的奶奶王夫人极其偏心,在贾珠去世后就只宠爱二儿子贾宝玉,有什么好吃、好穿、好玩的都给了贾宝玉,基本很少提及贾兰。对比之下,贾宝玉不爱读书却备受宠爱,贾兰勤奋上进却不受重视,贾兰怎么能不寒心呢?

其二,贾兰的母亲李纨在贾府的日子过得清苦。李纨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可见她相貌、出身、才情都不比贾府里任何一个女孩差。然而,由于少年丧夫,她早早就过上了寡妇的生活。不仅不敢展露青春气息,处处谨言慎行,还要照顾幼子,侍奉公婆,难怪书中描写她““槁木死灰”。

其三,王夫人不喜爱李纨。王夫人素来偏爱儿子,贾宝玉不爱念书,她就认为是府里的狐媚子教坏了贾宝玉,不仅撵走了晴雯,还逼死了金钏。那么,长子贾珠早早去世,她又怎么会给儿媳妇李纨好脸色看呢?

可以,贾兰与母亲李纨两人相依为命多年,孤儿寡母过得并不好,他日贾兰得势,我想他也并不想帮助这些所谓的亲戚吧。

感谢阅读,关注必回关。

《红楼梦》结局贾兰科举高中后,是如何对待投奔而来的贾家人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高鹗的续作是没写的,但也是能够揣摩出来。

贾家被抄家时,李纨等不相干的女眷没有被抓捕,直接就地释放。

女人中,只是王夫人、王熙凤这些参加管家的少数人被抓捕,这两人都死在监狱里。

因为李纨本来就是大家族李家的人,当时就直接回到了娘家。

而贾兰、贾宝玉、贾环等人因为年幼无知,入狱不久都被皇帝下旨释放。

但贾宝玉已经没有像样的亲戚投奔,贾环就更别说了,只能受穷。

而李纨和贾兰就不同了。抛去李家的势力不谈,李纨自己颇为有钱。

李纨十多岁嫁到贾家,在三十多岁贾家衰败。她结婚二三年就做了寡妇,一个人将贾兰养到十多岁到贾家被抄家。

而李纨名义上是荣国府贾珍这边的大姑奶奶,地位比王熙凤还要高。虽然李纨没有实权,但待遇很高。

王熙凤曾经给她算账,说明1年获得贾家的钱就有四五百银子。

而李纨母子的吃喝拉撒一切消费,都是贾家负责,这四五百两银子是白得的。

而李纨为人非常小气,她作为诗社的主办人和召集人,却不愿意拿出个十几两银子请客,带着大家去向王熙凤要钱。

可见,李纨是一毛不拔的人。

这样保守估计,李纨离开贾府时存下的财富,至少有5000两以上白银。

而贾府经常会有人送东西,比如元妃赏赐之内,保守估计十多年收到的各种礼物最起码也有3000两以上价值。

那么,李纨离开贾府时,最起码有8000两以上的财富。

而刘姥姥说,20多两银子就够农户过一年的,可见李纨的豪富。

同时,贾兰应该也科举考中了第一百三十名举人。但考中举人以后,到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贾兰未必能够考中进士。考不中进士,就是不能做官。

关键在于,李纨此人比较冷血。

王熙凤被抓以后,女儿巧姐被狠毒的舅舅王仁卖给妓院。

当时贾宝玉他们无力救人,就肯定李纨出面。因为妓院只要给钱就可以熟人,充其量也不过几百两银子。

但李纨断然拒绝,一毛不拔,最终还是靠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姥姥,卖房子卖地,救出了巧姐。但巧姐也无处可去,只得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伴儿,成为一个农妇。

自然,李纨又冷血的原因,她本来就仇恨王熙凤、王夫人这一对。

李纨和贾兰一个是贾府的大儿媳,一个是贾府的长孙,然而被王夫人和王熙凤挤兑的毫无地位。

正常来说,王夫人自己年龄大了,应该扶持李纨来当家。虽说李纨能力不是很强,后来同探春一起当家也没出乱子。搞笑的是,王夫人竟然将贾赦的儿媳王熙凤请来当家,这摆明了是不给李纨面子且对她不信任、反感。

至于贾母对于贾宝玉爱如珍宝,而贾兰则很少在贾母勉强出现,这也是很奇怪的现象。

李纨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感情,还特别仇恨王夫人一伙,不愿意救人也是正常。

而李纨却也没高兴多久,一说是贾兰考中举人以后没多久得病,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贾宝玉等人虽哀悼贾兰的去世,也认为这是他母亲李纨不积阴德的结果。

总之,李纨之后也不会改嫁,独子又死了,最终就是孤独的过完一生,其实也是很惨。

《红楼梦》结局贾兰科举高中后,是如何对待投奔而来的贾家人的?

已经是快收尾的荣华再起。

《红楼梦》结局贾兰科举高中后,是如何对待投奔而来的贾家人的?

兰花:四雅之首(梅兰竹菊),高贵、典雅,生长环境必须无污染。

《红楼梦》结局贾兰科举高中后,是如何对待投奔而来的贾家人的?

红楼梦的最后,应该是大雪褪去,又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宝玉已经出家,贾家此时比较有出息的就剩贾兰了,这个景象暗喻贾兰会成为贾家再次崛起的人物,而他从小生活在贾氏家族中,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应该很鲜明。

所以个人认为贾兰会团结起来投奔的贾家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