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大家好,本人是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博士,长期关注研究中国古代史和民族学。

首先摆明我的观点:楼兰古国的居民属于印欧人种,具体来讲是吐火罗人,他们和欧洲的凯尔特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今天的新疆依然生活这古代楼兰人的后裔。下面分几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1. 考古发掘所揭示的楼兰人种族特征

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楼兰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域古国,它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初期臣服于匈奴,之后被汉朝吞并,公元前77年西汉大臣傅介子将其国名变更为鄯善国。汉朝灭亡后先后臣属三国的曹魏、西晋、北凉等中原政权,在这一时期鄯善国先后并吞了精绝、且末、小宛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北魏将其吞并,并在当地实行像内地一样的郡县制治理,至此鄯善(楼兰)正式亡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历史。

对于楼兰人的外貌特征,古代典籍似乎并无过多记载,直到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探险家的到来,才有相关文物被发掘出来。最早发现楼兰古国遗址的是瑞典人斯文·赫定,随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先后派出考察团进行考古发掘,大量楼兰文物被劫掠到海外。

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楼兰国的伊循城遗址(米兰遗址)发现了一座佛寺,寺内佛塔的回廊上绘制有十分精美的壁画,斯坦因将其揭取下来并带出中国,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印度国家博物馆等不同的地方。

通过这些壁画人们第一次对古代楼兰人的外貌有了直观的认识。壁画中的人物都呈现出高鼻、深目和皮肤白皙的特征,明显不是蒙古人种,而是印欧人的特点。

米兰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藏于大英博物馆

米兰遗址出土的佛弟子壁画,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距离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的罗布沙漠中找到了一座古代墓葬群,他将其命名为小河墓地。时隔六十多年后的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员借助GPS定位系统再次找到了小河墓地,2002年启动了对这一重要古代遗址的考古发掘活动,出土了非常多重要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具女性干尸,在沙漠的干燥气候条件下其面容得以完好保留,她的年纪为二十多岁,双目微合,有着美丽的长睫毛,鼻子高挺,头戴羊毛制成的尖顶毡帽。神情安详,看上去就像是刚刚睡着的样子。考古队将她称作“小河公主”。体质人类学家指出“小河公主”具有明显的印欧人种特征。

沉睡的小河公主

不仅仅是小河墓地,1979年央视和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在小河墓地所在的区域发现了古墓沟墓地和铁板河墓地等另外几座古代墓葬,也出土了具有印欧人特征的干尸。

碳14测定结果显示包括小河墓地在内的这些墓葬距今约3800年,比楼兰的历史还早一千多年,学者推断以“小河公主”为代表的古代居民应该是楼兰人的祖先。

科学家对楼兰古国所在区域出土的古代干尸(距今四千到三千年)进行了基因检测,其结果显示这些古代居民的父系基因部是R1a1a-M17,而这是印欧人的典型基因类型。

所以,无论是壁画还是当地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以及基因类型都显示出古代楼兰人是印欧人。

2. 吐火罗人:来到中国的原始印欧人

那么建立楼兰古国的印欧人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考古发掘逐渐弄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不仅仅是楼兰所在的新疆东部地区,而是整个塔里木盆地范围内的古代居民都是印欧人,他们被称为吐火罗人,是分布位置最东边的印欧人群体。

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是位于里海到黑海之间的草原地带是印欧人的起源地,考古学上将最早的印欧人创造的文化称为“颜那亚文化”,距今5600年到4200年。随后原始印欧人开始向外迁徙,他们中的一支向东发展,经过南西伯利亚来随后来到了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开创了“克尔木齐文化”,最后继续向南和向东扩散到整个塔里木盆地,建立了众多的绿洲城邦国家,这一支东迁的印欧人就是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的迁徙路线:从里海到黑海之间的草原地带到塔里木盆地

3. 吐火罗人与凯尔特人的神秘联系

在对吐火罗人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逐渐展现出来,那就是中国的吐火罗人居然和远在西欧的凯尔特人具有最密切的关系。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新疆的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的古城以及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大量用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吐火罗语宗教、文学和医药文献。学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的吐火罗语与其临近的印欧语系东方语支(印度语族和伊朗语族)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反而跟距离更为遥远的欧洲人所使用的印欧语系西方语支有更多共同点,印欧语系西方语支包括凯尔特语族、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等。

吐火罗文书残片

上个世纪在鄯善县吐峪沟乡发现了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古代墓葬群,后来被命名为洋海墓地,这个地方曾经属于楼兰古国的疆域。2003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洋海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吐火罗人的文物,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纺织品。

考古学者在清理洋海古墓出土的纺织品时发现了一种他们非常熟悉的布料,这种布料上有红蓝两种方形色块组成,其中还穿插有黄色的线条,这就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中国女性追捧的进口货“英格兰呢”。

洋海古墓出土的格子布之一

洋海古墓出土的格子布之二

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吐火罗人居然用着现代的“英格兰呢”,这个事情着实让考古工作者惊讶不已。其实“英格兰呢”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苏格兰格子布”,这种布料源自于英伦三岛的苏格兰地区。苏格兰风笛名扬天下,而每当风笛手演奏的时候都会穿着用苏格兰格子布制作的传统服装。苏格兰人其实是古代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制作这种格子布其实是凯尔特文化的遗留。洋海墓地出土的“苏格兰格子布”说明古代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享有共同的服饰文化传统,而服装则是彰显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

苏格兰风笛手穿着用格子布制作的传统服装

除了语言和服饰,中国的吐火罗人和欧洲的凯尔特人在体质上也有惊人的一致性。

《哈利波特》是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其实反映了英国复杂的民族文化现实。哈利波特的死对头德拉科·马尔福来自马尔福家族,这个家族的特点是拥有一头金发。而哈利波特最好的伙伴罗恩·卫斯理则来自卫斯理家族,这个家族的特点是一头红发。在电影中德拉科·马尔福对自己的血统极度自豪,处处表现出对罗恩·卫斯理的蔑视,经常嘲讽罗恩的红色头发。

金发的德拉科·马尔福

红发的罗恩·卫斯理

其实马尔福家族和卫斯理家族代表着英国的两大族群: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而前者是征服者,后者是被征服者。

我们知道今天的英国人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当代英国就是由这帮人所建立的。他们其实不是英国的土著,而是来自德国西北部和丹麦南部的日耳曼部落联盟,于公元五世纪开始入侵不列颠岛,最终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凯尔特人建立起了新的国度。

建立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部落

今天的德国西北部有一个下萨克森州,那里就是英格兰人的老家。其实撒克逊和萨克森是汉语对Saxon的不同翻译而已,意思一样。

我们知道今天统治英国的王朝叫做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温莎王朝统治者的血统其实源自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德国图林根州),该公国的数位王子还成为了葡萄牙、比利时和保加利亚等国的国王。

目前统治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温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无论是查尔斯王子还是威廉王子继承王位,英国都将迎来新王朝。因为英国王室将改变为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的父系血统。不过即便如此,英国王室依然保持着纯纯的日耳曼血统。因为菲利普亲王的父亲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而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帝国奥尔登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家族。菲利普亲王的母亲爱丽丝则来自蒙巴顿家族,蒙巴顿家族源于德国的黑森·莱茵家族。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元帅、英属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制定“印巴分治”方案的蒙巴顿伯爵就是菲利普亲王的亲舅舅。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菲利普亲王都是纯日耳曼血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年轻时的照片

伴随着英美帝国的扩张,日耳曼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霸权地位。当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日耳曼人,其祖父来自德国的巴伐利亚。目前德裔和英裔日耳曼人是美国人数最多的群体,占据1亿4千万左右人口。

祖籍德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拥有典型的日耳曼人外貌

日耳曼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后占据了核心区域,而土著凯尔特人则被压迫到周边区域,北方高地的一支发展为苏格兰人,西部边陲的一支发展为威尔士人,而生活在爱尔兰岛的则发展为爱尔兰人。作为凯尔特后裔的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人长期受到日耳曼人的歧视。

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的差别体现在体貌特征上,日耳曼人是金发蓝眼,而凯尔特人是红发绿眼。

红发绿眼的凯尔特人

吐火罗人在吐鲁番盆地区域内建立了很多绿洲城邦国家,其中一个就是龟兹。龟兹国以佛教为国教,开凿了为数众多的石窟,保留至今。石窟壁画上绘制有龟兹贵族的形象,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是一头红发。此外,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吐火罗人干尸也以红发为主。

一头红发的龟兹国贵族

唐朝时期回鹘人迁徙到新疆并建立起统治之后,这个地区开始了回鹘化进程,土著吐火罗人不仅和回鹘人混血,而且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开始说回鹘语,两个族群的融合产生了今天的维吾尔族。不过在南疆偏远地区,很多当地人还是保留了比较多的吐火罗血统,而这些人表现出了强烈的红发特征,甚至有的人还拥有绿色瞳孔。

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女子,拥有一头红发和绿色瞳孔

综上所述,从语言、服饰文化以及体貌特征上看,东方的吐火罗人和西方的凯尔特人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呢?

研究发现历史上印欧人的对外迁徙浪潮一共发生好几波。第一次大规模对外迁徙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左右,凯尔特人和吐火罗人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从其祖居地分别向西和向东发展的,因此他们共享很多原始印欧民族文化。凯尔特人是最早到达欧洲的印欧人,他们几乎占据了整个欧洲大陆和不列颠群岛,而吐火罗人则占据了整个塔里木盆地。

日耳曼人则属于第二次对外迁徙的印欧人,他们到达欧洲后驱赶先来的凯尔特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伴随第二次迁徙浪潮到达东方的印欧部落是斯基泰人,中国古籍将其称为塞人。塞人到达新疆地区后跟吐火罗人发生了交流和融合,今天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应该就是塞人的后裔。

至于谁是吐火罗人后裔这个问题,除了维吾尔族以外,在汉族中也有古代吐火罗人的后裔。前面提到了以楼兰人为代表的古代吐火罗人的父系基因部为R1a1a-M17,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汉族中约有2%的人携带这个基因,例如著名的投资人薛蛮子前不久做了DNA测试,结果显示他的基因就属于R1a1a-M17类型。

著名投资人薛蛮子的基因就是吐火罗人R1a1a-M17类型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记得关注我@天可汗文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私信,愿意与大家分享更多历史文化类资讯。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在中国历史上,小小的楼兰古国曾留下很深的印记,它不仅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中转重镇,还以一个夹在汉匈之间艰难生存的墙头草形象,多次出现在唐人的诗句里。

可惜的是,公元400年时,高僧法显西行经过楼兰古城时,这里却早已白骨遍野,荒芜人烟。在他的《佛国记》中记载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人从哪儿来,又因何而灭,这一切也随着楼兰古国一千多年前的消失,成为罗布泊沙漠中的难解之谜。那么,楼兰人到底是什么人种,如今他们还有后裔存在吗?

(楼兰古尸)

一、探源楼兰古尸。

1980年,新疆考古学家穆舜英女士,在罗布泊附近的楼兰遗址附近,挖出了一具女性干尸。由于沙漠独特的干燥气候,女尸出土时仍然保存完好,皮肤呈红褐色且富有弹性,眼睛大眼窝很深,鼻梁高而窄。

经过DNA分析,人们发现,这位楼兰美女来自三千多年前,属于古印欧语系人种。而这一人种,大多属于古雅利安人的后代。

我们知道,雅利安人最早发源于乌拉尔山脉一带。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一次极寒天气,迫使他们不得不向南迁移,寻找更加适合放牧和生活的家园。

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越过兴都库什山口后,这个族群分成四路,向西、西南、南、东四个方向继续进发。

其中向南的赫梯人分支,于公元前1595年,灭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建立起赫梯王国。在经历米底王朝后,形成强大的波斯帝国。

西进的喜克索斯人分支,则来到尼罗河畔,灭掉了古埃及王国,从此埃及再也没有制作过木乃伊和建造金字塔。

进入印度半岛的分支,在占领印度次大陆后,很快用吠陀的等级制度代替印度文明。外来的雅利安白人成为统治阶级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而黑矮的印度土著则成了被压迫的首陀罗和贱民。

向东的雅利安吐火罗人分支,则沿着瓦罕走廊进入新疆地区,部分群体还抵达了今天甘肃的祁连山一带。形成大月氏人的西域游牧民族,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起大月氏国。

根据出土的楼兰遗迹来看,早在4700年前,楼兰人就在孔雀河上繁洐生息。所以楼兰人并非大月氏人,而是和属西域三十六国的龟兹人等一样,都是月氏人的同胞,为同属于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人。

(雅利安人)

二、汉朝后楼兰人去向。

原来,吐火罗人来到中国后,迅速分枝散叶,除了仍以游牧为生的月氏人、北方龟兹人等,其中一部分人来到当时西北最大的湖泊罗布泊,定居在这里,改以渔猎为生。到公元前160年前后,他们还建立起楼兰王国。

虽然汉唐人对楼兰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左右摇摆的政治态度所不齿,在诗词中动不动就要“破楼兰”或是“斩楼兰”,但楼兰的灭亡却并非因为战乱。

据史料记载,在楼兰人定居罗布泊的几千年里,由于青藏高原有隆升现象,罗布泊的水域不断向北迁移,加上楼兰人口增加、伐树、拦水筑坝、战争破坏等因素,最终广袤三百里,水草丰美的罗布泊,竟然彻底干涸,变成了沙漠之地。

据《魏书·鄯善传》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即公元422年,鄯善王比龙的太子,率领4000余楼兰人,归降北凉王并迁居高昌,被安置在库木塔格沙漠以北,一个名叫蒲昌的绿洲,也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

另有一部分楼兰人向北迁移,在伊吾(今新疆哈密)筑城而居,名曰纳织城,就是今天哈密五堡乡四堡村北部的甫乔克古城遗址。

最新研究资料表明,亡国后的楼兰子民,并没有全部离开。他们有的固守罗布泊依水而居,随着湖水持续迁徙,直到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涸后,他们才迁居至今天鄯善县境内。

(罗布泊人)

三、楼兰人的后裔。

可以看出,楼兰古国灭亡后,楼兰人并没有随之消亡。他们除极少部分进入中原,早已被汉人融合外,大多数在1500年的漫长时空中,从被抛弃的楼兰古国一路向北,踏过库姆塔格漫天飞舞的黄沙,在被誉为大漠绿宝石的鄯善绿洲停住脚步,从而形成今天的楼兰后裔聚居区——迪坎村。

此外,还有一个叫罗布泊的种族,据说也是楼兰人的后裔。他们与世隔绝,世代傍湖而居,以渔猎为生。所聚居的村庄叫“阿不旦”,用以捕鱼的小舟叫“卡盆”,所住的房子以芦苇为材名叫“萨托玛”,地上长的草叫罗布麻,如今成为高血压人的最爱。

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涸后,罗布泊人也只得弃船上岸,由渔人变为牧人,沿着孔雀河西向若羌、尉犁、轮台、洛浦四县移居,如今在册人数近万人。

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看,与世隔绝的罗布泊人似乎和远古的楼兰人更为接近,是血统保存更加纯粹的楼兰人后裔。

(参考资料:《楼兰》《重返楼兰》等)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外迁,有800多年历史。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国因水而生,也因水而灭。古时候的罗布泊烟波浩淼,碧水荡漾,楼兰国当时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现在楼兰遗址景点门票是我们国家最贵的,原因是它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想进去实在是不容易,也不允许过多的人进去,目前从发现到现在也只有五万人来过。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人类是生存不了的,所以据记载,公元630年(唐初)时,楼兰人都“跑”光了,而且消失的无影无踪,到现在成了历史谜团。

    楼兰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后裔现在在哪里,因为他们没有像土尔扈特人那样有组织的集体撤离,因而以后就没有形成单独的国家或民族。其实在古代中国把西域散在内地的人们统称为“色目人”,现在叫回民,或回族,在他们中间也许就有楼兰国人的后裔。

但可以肯定,我们知道楼兰人是什么人种。从汉代开始对楼兰只是文献记载,唐宋诗人笔下的楼兰也只是发思古之幽情,并没有真正是遗存。1899年,把发现楼兰古城称为“第二个庞贝古城”的瑞典的冒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和墓葬,但墓葬的骸骨并没有做人种鉴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才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发掘。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古队,在通向楼兰的孔雀河下游发现了大批古墓。这批古慕的墓葬形制特殊,它们用7圈木摆成7个巨大的同心圆,用一排排6米长的木桩排成一道道的放射线,在大地上组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形,所以考古专家们]称这批古墓为“大阳墓”,太阳墓的中心葬的全是男性。

后来,考古学家们还在此发现了著名的“楼兰美女”(也叫“小河古尸”)。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脸面清秀、鼻梁高尖、眼睛深凹、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深棕色的头发蓬散披在肩上。经鉴定,女尸系3800年前遗存,典型的“白种人”。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从目前楼兰古城和罗布泊地区出土的干尸检测情况来看,楼兰古国的人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下的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于公元630年左右,楼兰人在之前有部分民众南移,其余皆不知去向。

据史料记载,楼兰古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现在仅有一片废墟遗址。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八百多年后神秘消失。一直在汉匈之间充当摇摆不定的角色。

汉武帝时期,楼兰曾被汉朝降服,后又投靠攻击与汉朝作对。汉昭帝时期,楼兰将国名改为鄯善,并迁都扜泥城(新疆若羌)。魏晋时期,楼兰成为西域长史治所。东晋法显西行取经时,楼兰古国已经荒无人烟。

北魏灭鄯善国三百年后,楼兰古国神秘消失。楼兰早期受月氏统治,在匈奴打败月氏之后,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之后楼兰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楼兰古城最终因缺水而被废弃了,大部分民众南移,楼兰城只留遗迹。

(楼兰美女)

一百二十三年前,瑞典人赫定在罗布泊北岸发现楼兰古城遗迹,他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木雕。两年后,赫定对楼兰古城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精美毛织品,赫定从木简上确定这就是楼兰古城。

1980年,考古学家穆舜英在罗布泊地区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干尸出土时皮肤呈红褐色且富有弹性,眼窝很深,鼻梁高挺,身高不足一米六,容貌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的特征。这具干尸后来被人们称为“楼兰美女”。

经过基因检测,干尸的父系DNA遗传来自欧罗巴人种,而母系线粒体遗传却来自于东方女性。在此出土的其它女性干尸中,有些是黑头发,容貌更趋近备黄河人特征。楼兰美女的墓地有不少数字出土,还发现她有唇纹。

据此专家推断,楼兰美女可能属于古提人。从楼兰人使用的吐火罗语来推断,楼兰人与古提人肯定有某种联系。古提人曾征服过巴比伦,在四千年前建立过古提王朝,他们曾袭击巴比伦并统治美索不达米亚达百年之久。

古提人在之后不断向东迁移,最终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月氏部落。大月氏人与楼兰人都使用吐火罗语,除此之外,在贵霜王朝被推翻后,一部分大月氏人带着佉卢文字东迁,最终被楼兰古国所接纳。

而且楼兰古国的国王安归、尉屠耆,公主曼头陁林的取名方式与大月氏人一样。在文献记载中,在四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已有欧罗巴人到达楼兰所在之地,而东方人种是在西汉时期才到达,干尸中具有明显的东方谱系。

(小河墓地)

2000年,考古学家对位于罗布泊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进行全面发掘。小河墓地东距楼兰古城遗址约两百公里,小河墓地是由数层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早在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就已发现完整的印欧人种木乃伊。

后来的研究发现,小河墓地发掘的古尸中,有三分之二左右有东方谱系特征。进行基因鉴定的样本大约有八十例,这些基因大多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最后认为这一东方谱系发源地,是在中国北方到贝加尔湖的范围内。

在这些古尸中,还发现了南亚谱系。这说明,楼兰古国地区的人在从最早的印欧人,通过不断的通婚,原先的俄印欧基因慢慢被稀释,亚洲谱系也在下降。由此可见,若干年后的楼兰人种已经是具有多种基因的复杂人种。

(吐火罗人)

楼兰古城附近发现八角形土坯佛塔,此处出土过不少佉卢文文书及简牍等,这些文书和简牍被称为“罗布泊文书”。考古发现已经确认,早在四千年前,印欧人已经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一带,甚至已到达罗布泊孔雀河流域。

这些印欧人的文化,就是吐火罗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罗人起源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此文化源于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他们中一支东迁到阿尔泰山形成克尔木齐文化,之后分化出一支南下到达楼兰。

综上所述,楼兰古国的祖先是吐火罗人,而吐火罗人的祖先是印欧人种。经过四千多年的漫长发展演变,楼兰古国地区从最先的印欧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具有多种基因的复合人种。他们的后裔大部分南迁融入华夏民族当中。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楼兰古国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家,位于今天的罗布泊西部。 这个王国虽然不大,但却在丝绸之路上很有地位。

楼兰古国于公元前176年建立,至公元630年神秘消失共经历了八百多年春秋冬夏。在西域诸国中算是比较强的国家。

虽然楼兰古城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岁月后被黄沙掩埋,但还是被后人发现了它的一些遗存。

根据楼兰古国的遗存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楼兰官方文字)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因而被称作楼兰。


根据现代学者的考古研究,楼兰人应该是古代印欧人的一个部落。古印欧人大约生活在六千多年以前,是今天印度人和欧洲人共同的祖先。

虽然楼兰消失和玛雅一样,在今天看来很神秘。但可以推测,楼兰的消失应该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


由于楼兰的神秘消失,造成了史料记载的匮乏。因而幸存的楼兰人最后都去了哪儿,这件事一直是个谜。

或许最后的楼兰人迁徙到了水草丰美的别处,又或许他们都在那次毁灭性的灾害中遇难了。还有一种猜测,那就是和别的民族融合到了一起。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留给我永不流逝的芬芳

牵走我日夜的梦想

楼兰姑娘仰望着星光

鸣沙鸣山鸣不尽你的凄凉

楼兰姑娘,千年忧伤

提到楼兰就会想起楼兰姑娘,想起《楼兰姑娘》这首诗。

1934年夏天,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在库姆河流域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发现了楼兰姑娘。

当时这个美丽的姑娘,正长眠在船型的木棺中。

这个年轻美丽的姑娘,长发披肩,双目微微闭着,嘴角骄傲地上翘,好像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屑一顾。又好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在梦里遇到了心爱的情郎,脸上露出甜美的笑靥。

据说这位美丽的楼兰姑娘,已经在广袤的山丘上沉睡了2000多年。

千年忧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这个神秘的古城,曾经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是他们生息繁衍的一片乐土。

这个美丽的古国,仅仅在世界上存在了800多年。

楼兰大概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

楼兰在强势如云的西域生存了几百年,也一定是个非常强悍的民族。他们的家园,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它的东南,是当时风景如画的罗布泊。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楼兰古城,就是他们的国都所在地。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离不开河流。塔里木河是楼兰人的母亲河,缓缓流淌的塔里木河水,哺育了勤劳善良、勇敢的楼兰人。

可以想见,当时的楼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楼兰的繁荣还得益于它重要的战略位置,它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要经过楼兰才能完成交易。

  

可是在公元630年,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生机勃勃的国家,却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关于楼兰国消失的原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楼兰的国王因为工作的疲惫,和对国事的厌倦,一个人骑马从皇宫里走了出来,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墓地。

在这里国王邂逅一名女子,两人一见如故,相识恨晚,深情相拥。而后如胶似漆,耳鬓厮磨。国王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销魂的日子,但他国事在身,不得不依依不舍,与姑娘告别。  

时隔一年,国王思念姑娘,望眼欲穿,再去时,人已经升天。

国王为此悲痛欲绝,所幸的是姑娘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孩,国王就带着那个女孩回国了。

女孩国王当做掌上明珠,出落成该国最美的女孩,人称楼兰公主。

女孩的美貌举世闻名,天下英雄都向她求婚,其中一位英俊王子得到姑娘的青睐。这个王子是于阗国的王子,不但是个帅哥,还勇猛过人。

可是在遇到王子之前,楼兰国被柔然汗国的军队打败,国王不得不把女儿嫁给了柔然的可汗。

一天晚上,公主和于阗国的王子约会,被皇宫的武士看到被带了回去,没有如约而至。

于阗国的王子还在两人约好的地方傻傻等待,错把一名戴着面纱的女子误认成楼兰公主,两人就这样阴差阳错陷入热恋。

后来于阗国的王子帮助楼兰国打败了柔然国的进攻,楼兰国王把公主许配给王子。晚婚那天,王子看到楼兰,不是自己热恋的女子,这才知道认错了人。但又不能辜负错认的姑娘,就丢下公主而去。

公主嫉恨在心,便将蒙面女抓走,故意散步说她已经死去。王子闻讯痛不欲生,要跟蒙面姑娘一起去死。楼兰公主对王子更加嫉恨,就把他的头割了下来。

蒙面女子得知后悲痛欲绝,跑到王子墓前自杀,临死前对楼兰发出诅咒。

没有多久,诅咒果然应验。楼兰水资源消失,人们在这里无法生存,都搬出了这个国家。

  

传说虽然不可信,但真实的楼兰,确实存在。

在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由此可见,当时的楼兰古国,曾经被匈奴所征服、所奴役。

直到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汉朝对匈奴发动战争,楼兰才倒向汉朝,并被改名为鄯善国。

后来的楼兰,因为水资源缺乏,环境恶化,风沙侵袭,渐渐灭亡。

那么,楼兰人到底来自哪里?

我国考古工作者认为:"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

因此,考古界有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楼兰人去向何方?

楼兰不是一夜间消失的,那里的人是漫漫向外迁移的。

多数史学家认为,楼兰国的人大多都迁居到吐鲁番并跟当地人漫漫融合。

史学家的依据是:楼兰曾用名鄯善国,当时在西域普遍有以国为姓的习惯;近代和现代,考古学家在吐鲁番唐朝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鄯"和"善"姓,而那时楼兰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

学者据此推断,楼兰的后人有很大可能是迁移到了吐鲁番地区。不过随着楼兰的灭亡,他们的后裔肯定不会以楼兰人自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