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目前有3种说法:
第一,病死。
蒙哥亲自督战攻打重庆钓鱼城,这里已经连续作战5个月之久,到了夏季。
大家都知道,重庆夏季非常炎热且潮湿,即便重庆人都觉得难熬。
而蒙古人从小生活在草原那种寒冷干燥的环境,对于重庆的气候非常不适应,出现严重的传染病(当时叫做瘟疫)。
这种传染病以痢疾为主,在古代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就是绝症,而且传染率非常高。
一说蒙哥和普通官兵一样,感染了痢疾,无法治愈,最终病死。
第二,中箭死。
由于久攻不克,蒙哥到第一线督战,试图鼓舞士气。
蒙哥估算了弓箭的射程,站在相对安全的地区。
哪里知道,钓鱼城中的宋军装备大型的床弩。典型的宋代床弩使用绞车拉动弓弦,操作士兵达7名,根据宋人记载的最高射程约合现在的1.5公里。
蒙哥认为在二三公里就安全了,谁知道钓鱼城的床弩极居高临下,射程很远。
最终,蒙哥被床弩射中,很快死亡。
然而,这个说法有些问题。
主要是,蒙古人既然围攻钓鱼城5个月,不可能不知道这里有床弩。
而床弩可以相对精确射击,蒙哥进入射程岂不是寻死?
有些不符合逻辑。
第三,中石死。
这种说法比较靠谱,钓鱼城有一些大型投石器。
这种投石器和床弩不同,无法精确射击,属于面杀伤武器,专门用于对付敌人远距离的攻城方阵或者大型攻城设备。
所以,蒙哥虽知道投石器的射程很远,因为它不能精确打击某个目标,所以并没有在意,还是进入射程内。
结果,钓鱼城看到有蒙古大汗旗帜,立即用多个投石器远距离袭击。
也算蒙哥运气不好,恰好被一块飞石击中,负重伤,治疗多日不能恢复,死了。
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蒙哥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后,第三位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死后,由儿子窝阔台继承,窝阔台死后由皇后摄政一段时间,召开的和林大会推举贵由为大汗,但他继位仅三年便病逝,于是窝阔台和拖雷的儿孙们相互争汗位,最后推举拖雷之子蒙哥继承汗位。
元宪宗蒙哥画像。蒙哥登位后继续征伐,他驻营甘肃决定派四支军队攻南宋,忽必烈一支攻武昌,脱合察一支攻安徽,兀良哈一支由云南横贯广东,自己亲率一支侵入四川,1258年10月渡过嘉陵江,占领龙州,12月攻取雅州,1259年2月渡过渠江,3月攻合州,钓鱼城地势险峻,守备精良,蒙军久攻5个月不下,7月蒙军从钓鱼城撤退,8月行至温汤峡,8月11日蒙哥逝世。
蒙哥汗攻宋战略。蒙哥汗在位9年,死于征伐途中,去世原因,至今史学界无明确定论,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战死,二是病死,蒙古方面的史料支持病死,南宋汉人方面的记载趋于战死。先说战死,说法有几种,南宋刘克庄的《蜀捷》一诗中有“挞览果歼强弩下”的句子,说他是中箭而死,现在钓鱼城遗址也有蒙哥“中飞矢而死”的石刻;另一个是《合州志》记载,蒙哥是攻城时被飞石击中,重伤而死。
始关门,钓鱼城第一道防线。病死说,如果按《元史》的记载,蒙哥在攻取雅州时,就已经患病,这时有部下劝他返回蒙古被拒绝,最后崩于钓鱼山,而蒙古人拉施特的《史集》和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则清晰的指出,蒙哥是患痢疾而亡,因为钓鱼城久攻不下,拖到了盛夏,天气炎热,蒙军水土不服,军中疟疾霍乱流行,死伤极多,蒙军前锋主帅金将汪德臣疟疾而死,蒙哥也于6月患病,后不治而亡,不管蒙哥是哪种死法,总之蒙哥在去世前宣布撤军,最后死在军营是不争的事实。
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是优质头条历史创作者子由,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南宋开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259年,做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之子,忽必烈的三哥,新任蒙古大汗蒙哥踌躇满志,亲自引领蒙古大军十万人马,一路横扫,杀到了合州之地,准备荡平钓鱼城,一举击溃南宋军队布置在这里的军事防线。
可是,蒙哥发现,这里的南宋守军沉默不动,而且明显的已经做了长期死守城池的准备,摆好了架势,等待着与蒙古军队进行攻守之战。
接下来,这仗打的就真是旷日持久,双方你来我往,杀的是难分难解,相持拼杀了半年的时间,这年七月的一天,战鼓军号响彻几十里的战场之上,音声骤歇,蒙古大汗、蒙军统帅蒙哥突然死亡。
蒙哥的死亡,只是对南宋来说,就是有了喘息的机会,而对于蒙古的对外扩张则是一个大的损失。
那么,“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蒙哥之死,历史上说法颇多,《元史》所载,蒙哥是罹患病症而死。当时南宋朝的《合州志》则说是被南宋守城军队所击杀。
再回看史书所记载,不同的说法竟然有十几种之多;
专家学者们据此梳理出三种,即病死说,砲伤致死说,战死说。
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文则对“中砲致死”一说比较认同。
张教授认为,南宋的诗人刘克庄本身就生活在南宋的中后期,当知道蒙哥死讯之后,刘克庄就写下《蜀捷》一诗,重要的是,刘克庄直接借用澶渊城下宋军用床子弩射杀契丹辽国大将萧达览之事,以此比喻蒙哥在钓鱼城的被宋军击中而亡。
另外,做为蒙哥的亲随,耶律铸当时就在蒙哥的身边,这个耶律铸写有《述实录.四十韵》,也提及蒙哥的死。
张文教授认为,总括这两点,基本就可以推断出,做为蒙古军队的统帅,蒙哥是在钓鱼城外亲自指挥蒙军攻击钓鱼城之时,被守城的南宋军兵用投石机之类的发射性武器陡然击中,由此而很快的死亡。
但是,至蒙哥死亡的是“砲”还是“炮”呢?这倒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单纯从字义上来说,“砲”就是发射石弹的抛石机。
但是,在宋代,火药填充的“炮”也应用在军事领域。
在《合州志》中有专门对钓鱼城攻守战的描述,书中提到了一个词;“砲风”,这里所说的“砲风”就是专指火器爆炸之后瞬间产生的冲击波。
经过专家考证,认为这个“砲风”并非单纯的抛石机发射的石头,而是借助抛石机甚至床子弩之类的发射物而发射出的爆炸性火器。
当时宋朝人周密所撰写的《癸辛杂识》中说这种武器爆炸时,“屋瓦皆震,号火四举”。
这样的武器,真要是碰到蒙哥身上,难道蒙古大汗就不是血肉之躯吗?碰到了,也是一个死。
另外,子由以为,当时如果蒙哥是病死或其它原因,不至于连立嗣的遗嘱都没有留下,成为一个巨大的空白点,以至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内战5年之久。
这样看来,被骤然而至的武器击中而死的可能性最大了。
蒙元势大,宋室衰危,飞来一弹,延南宋国祚十余年,乃英雄造时势,亦时势造英雄耶?
头条优质历史创作者子由与您一起直面历史,共向未来,有不同论点与建议的道友请关注子由,或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元宪宗九年七月(公元1259年7月),大蒙古国的大汗孛儿只斤·蒙哥死于征宋军中!到目前为止,蒙哥的死因仍未有定论。
有一个说法即是在同年(1259年)年二月, 南宋方面就有传闻说蒙哥被降将杨大渊用匕首刺杀" 。这个传闻相对还是不太可靠,因为蒙哥实际的死亡时间是元宪宗九年七月二十一日,这在《元史》卷三 《宪宗纪》中有详实记载,相对可靠。并非是南宋朝廷所传递的死于次年二月。况且,蒙哥死后,南宋降将扬大渊还在继续为元朝效力。可见,蒙哥的死与扬大渊是无关的。南宋朝廷如此宣传,可能是战争的需要,亦或者是朝廷某些人的别有用心。
那么,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呢?
除了“扬大渊刺杀蒙哥”这一说法外,另一种说法即《钓鱼城记》(作者不详)中的记载:
己未岁,值大旱,自春至秋,半年无雨。北兵围逼其城,意城中无水,急攻之。一旦至西门外,筑台建桥楼,楼上接桅,欲观城内之水有无。城内知其计,置砲于其所。次日,宪宗亲率其兵于下。珏命城中取鱼二尾,重三十斤者,蒸面饼百数,俟缘桅者至其竿末,方欲举首,发砲击之,果将上桅人远掷!,身殒百步之外。即遗鲜活之鱼及饼以赠, 谕以书曰:“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时北兵遂退,宪宗为砲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遗诏曰:“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从《钓鱼城记》记载来看,大汗蒙哥是在攻打钓鱼城的过程中,被城中发射的石砲震到而受伤,最后发兵而亡。这段记载为不少后人所认可。
然亦有不少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李天鸣先生在《蒙哥汗死因新探》中的描述,有意愿读者可以自行查找浏览。
关于蒙哥的死,目前有记载的就这两条,供读者做参考。
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蒙古大汗蒙哥当年气势如虹地向南宋发动进攻,试图三下五除二把南宋拿下来。但没想到的是,他却在重庆小小的钓鱼城前遇到了挫折,不仅在那里盘桓了7个多月,最后还死在那里。那么,蒙哥为什么会死在钓鱼城呢?他是怎么死的呢?
(蒙哥画像)
蒙哥当年确实是雄心勃勃想干脆利落拿下南宋的。他一上台,就把兄弟忽必烈派去拿下了大理(云南)。接着他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从北面中原、西面四川、南面大理出发,三面包抄南宋。其中北面由忽必烈指挥,南面由兀良合台指挥,西面由他亲自指挥。他在当年的秋冬时节起兵的时候,对大家说,希望在第二年5月的时候,在南宋的临安会合。
但是他竟然在钓鱼城下呆了7个多月,一直到第二年的8月时,他依然没能拿下这座小小的钓鱼城,而且突然就死在那里。
蒙哥死后,西面的这一支蒙古主力军只好撤军。当蒙古人撤军的时候,南宋军队简直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的钓鱼城,虽然还一直坚守着,其实外城已经被蒙古人攻破,而且蒙古人在外城的一处平台上,已经建立了据点。只要蒙古人持续不断地进攻,最终攻破钓鱼城,也就是迟早的问题。而且,就算蒙古军依然无法攻破钓鱼城坚固的内城,只要继续围而不攻,钓鱼城最终肯定会弹尽粮绝,城门不攻自破。
钓鱼城当时也没有了任何外援。本来朝廷曾派吕文德带兵援助钓鱼城。但是吕文德的水军却被蒙古军在半道上击败。再加上忽必烈又从北边着力进攻,因此吕文德只得退回去防守。
(钓鱼城之战)
总之,当时钓鱼城的军民,是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在守城的。
所以,当他们看见蒙古大军突然撤退的时候,才会大感意外。
蒙哥究竟是怎么死的?在南宋的史料里,蒙哥是被南宋的抛石机打死的。
当蒙古军队攻破钓鱼城的外城,并获得据点后。蒙哥为了更方便指挥战斗,在据点的一个小山头,建立了一个指挥所。由于那个指挥所可以看到进攻的全貌,因此蒙哥决定到那里去,亲自发动总攻。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这个指挥所在一个高地上,离城比较近。因此,城内的指挥官王坚预感到这里不同寻常,专门准备了抛石机,发炮对这里进行轰炸。哪知道蒙哥当时正好在那里,而那些石头,不偏不倚,恰好就打在蒙哥身上,因此蒙哥受了重伤。
蒙哥受了重伤后,其实还并没有想过要撤退,他退下山来,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治疗。但是由于伤势实在是太重,因而最终药物没能把他救回来,蒙哥很快就去世了。他在去世之前,心有不甘,恨恨地说,希望蒙古军拿下钓鱼城后,对钓鱼城进行屠城,一个都不留。
但是蒙哥去世后,蒙古军不敢再继续进攻,只得运送着蒙哥的遗体,回蒙古本土下葬。蒙古军队没能拿下钓鱼城,大汗又被打死了,因此他们心中非常懊恼。同时也为了封锁消息,便沿途杀人。见了南宋人就杀,一路上一共杀了两万多人。
当然了,正是因为蒙古军队严密封锁消息,因此蒙哥究竟是怎么死的,其实并不是完全清楚。被抛石机打死这个说法,肯定还是守城的王坚等将士描述的。毕竟他们也看不清楚那个指挥所的情况,是不是打死了蒙哥,只能算是一种推断。
(忽必烈画像)
在蒙古人的史料里,他们记载的是,蒙哥是生病去世的。
这个生病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蒙古人生活在北方,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南方天气的湿热。他们一般出兵打仗,都是在秋冬时候。那时候不但战马膘肥体壮,粮食获得了足够的储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寒冬和暖春的时候打仗,这样就可以躲开湿热的天气。
蒙哥之所以和大家约定,在第二年5月的时候,在临安会合,主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因素。
但是谁知道,偏偏是他自己,打了7个月的时间都拿不下钓鱼城。而那时候正是最闷热的夏天。当时蒙古军队里面,瘟疫又大肆流行起来。很多人因此发病去世。蒙哥染上瘟疫,而且不治而亡,也是有可能的。
后世学者认为,蒙哥最可能的死因,是因为他既有受伤,也同时染上了瘟疫。再加上一直拿不下钓鱼城,心里很不爽。在多方面的夹攻之下,蒙哥终于倒下了。
而蒙哥的倒下,也给南宋留下了20年的喘息机会,还成就了钓鱼城攻不破的神话。
(参考资料:《宋史》《蒙古秘史》)
蒙哥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导语:铁木真(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直到1259年蒙哥死亡,蒙古已经成为横跨东亚、中亚、西亚以及东欧一些领土的大帝国,而成吉思汗和蒙哥的死亡是“上帝之鞭”的重创!
而关于蒙哥(成吉思汗的长孙)的死亡原因有很多猜测:
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第一种是被宋军射死的,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诗中说蒙哥是被守城的强弩射杀的,而1517年合州所立的碑文中也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
蒙哥败于台州,愤死军中,寇鄂渚忽必烈急归谋立,解围去。第二种是因进攻连连受挫,最后悲愤而死。南宋诗人黄震认为蒙哥因为多次被合州知州王坚击败于钓鱼城之下,最终屈辱悲愤死于军中;
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庆。癸亥,帝崩于钓鱼山。第三种是染疾而死。明初文学大家宋濂认为蒙哥当时6月生病,7月死于钓鱼山,而且14世纪初的波斯文学家拉施特的《史集》中也认为蒙哥因军中痢疫盛行,因此染病而死。
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第四种是被炮风震伤而死,明代万历年间的《钓鱼山记》记载,蒙哥在架设的望楼中窥视钓鱼城时被宋军的炮石爆炸形成的冲击波震成重伤,不治身亡。这里的炮石不是石头,而是爆炸性的火器,宋书《癸辛杂识》中记载“屋瓦皆震,号火四举”就是火器爆炸后的强大冲击力。
而且1980年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写出版的《钓鱼城史实考察》中就采纳了这一观点,而且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蒙哥被震伤之后,王坚(上文提过的合州知州)给蒙哥送了30多斤重的大鱼和几百个面饼,并且附书一封:城中粮食充足,蒙哥再攻打十年都攻不下钓鱼城。重伤中的蒙哥收到这样的刺激,悲羞而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